为什么十五岁的孩子想网上打工挣钱钱?平时也不怎么缺钱!

我太太快生孩子了,我在外面打工,家里缺钱我是该回家陪她还是在外赚钱,同胞们我怎么办?_百度宝宝知道我是打工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是打工妹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发展打工经济个人先进事迹系列材料
(0) (0) 本站小编
18:35:41 阅读(0)
发展打工经济个人先进事迹系列材料  牢记为民宗旨 带民务工增收    我叫**,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我们*村在全县来说是一个贫困村,不但村里困难,而且老百姓也穷。这里不夸张地说,我们村最困难的时候,外债高达86万元。因为没钱,很多矛盾解决不了,很多该办的事办不了,群众上访的多;因为老百姓穷,村里的民风很不好。自打2002年10月份当上支部书记那天起,我就领着村里干部琢磨咋办能改变村里的面貌、咋办能让大家富起来。说实在的,招没少想,路没少走,但都不太见效。比如,养大鹅,搞小园生产,都是小项目,根本解不了穷气。最后,经过认真的考察对比,感到劳务输出来钱快。但怎么搞又难住了。这些年,农民自己出去的不少,但都不长久,又没保障;村里组织到是好办法,但又得搭一个人。掂量来掂量去,觉得村里的核心任务就是帮老百姓致富,这事就得由村里来组织,作为支部书记,我必须带这个头。于是从2003年开始,我就阶段性地带领村民外出打工挣钱。现在看,这条路走对了,通过引带,到目前为止,全村累计输出劳动力1200人次,其中仅2005年就输出500多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60%多,从外面拿回现钱200多万元。现在全村已有12户贫困户通过劳务输出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说句实在话,当时由我带头领着大家出去,也是很难的,眼目前的事就有两个:一个是我走了,村里的工作怎么办?再一个就是家人不支持。就村里来说,常规工作不能耽误,但劳务输出又不能不抓,这是帮老百姓致富的好道。好在那时有村长,我就委托村长在家负责,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沟通联系。一些棘手的事在临走前也集中进行了解决。没了后顾之忧后,我才在2003年领着20多人到大连云飞地板块厂打工。就家里说,当时反映非常强烈,丈夫说啥也不同意,身患疾病的婆婆也是百般阻拦,上中学的儿子更是老大不愿意,甚至指责我说“你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面对这些,我心里也不是滋味,我也想在家陪陪儿子,照顾照顾婆婆,帮帮丈夫,但我又是村党支部书记,手里托着全村1300多口老老少少,大小头得分清。经过几天的软磨硬泡,全家人看我铁了心,终于做出了让步。实践看,当时我去对了,如果不带头去,就不能有今天劳务输出的可喜成绩。当时的情况是,大连云飞地板块厂刚刚组建,暖气还没有装,寝室的床还需要用木头现钉,吃的啥样还不知道,一到地方我领的20多人就人心惶惶了,说啥的都有,甚至有人说干一两天看看情况,不行就回去。我心里也不托底,如果我们村里组织的第一次劳务输出就这样失败了,就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了。为了村里的信誉,为了将来的工作,我决定留下来,与大家共同工作。这样一干就是两个月,等暖气都烧上了,吃的、住的都安顿好了,工资待遇也都落挺了,我才回来。后来有人跟我说,“如果当时你回来了,大家也就都回来了”。现在,我们西林村常年固定在云飞木业打工的就有15人,临时去的也有40多人。  现在想想过去的事,我自己领着大家出去干,解决了大家不托底的问题。但更让大家信得着的,还是我的哥哥、侄女两口子等一帮亲戚和我一起去。这事说的容易,做起来却费了一番口舌。当找到我大哥时,我大嫂一句“家里地多,牲口多,自己在家干不过来”就把我挡在了门外。当找到我侄女两口子时,我侄女的老婆婆说“我儿子是独生子,没出过门,家里也不缺这俩钱,你就别扯了”。对他们,我几乎是做到了苦口婆心,甚至说出了求他们的意思,最终他们理解了我的良苦用心,因此在我第一次带出的20多人中,就有我的亲属7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出去不是目的,关键是要站住脚。这两年我们村自发出去打工的不少,但他们只是今天在这干,明天在那干,属于季节工,最终还得回到一亩三分地来。看着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带出去的人一定要站住脚,一定要让大家真正从农民变成工人,因此积极从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帮助大家树立长期干下去的思想。2005年,我又带了23个人到大连云飞地板块厂打工,其中女孩4个。这4个女孩都是在家长“你要去,我就让她们去”的期盼下跟我来的。到了厂里就有3个对厂里紧张的工作、严格的管理制度不适应,要求回家。对这三个孩子,我就对她们讲,你们现在怕这怕那,不好好锻炼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以后离开父母怎么办呢。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必须珍惜。况且我还在这呢,可以帮你们。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和她们谈了20多次,最终消除了他们回家的念头,现在干得都不错,月工资都在800元以上。在2005年的这次带工期间,还发现了2003年就去云飞木业打工的张志刚思想发生了动摇,对我说干够了,想回去。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家里的地没人侍候,自己还没有身份证。这个张志刚家里的情况我非常了解,父亲常年有病,母亲弱智,全家非常困难,如果他回家侍候地不到外面干点啥,这个家就彻底完了。为了稳住他,当时我就讲,如果惦记那点地,就不用回去了,我让我们家你叔帮你侍候。身份证村里帮你办。几经波折,这小子最终煞下心来在大连干,每年都能带回七、八千块钱,他家日子也已走出贫困。现在让他回来,他也不干了,决心在那常干下去。  带领大家劳务输出,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村里的闲人少了,民风正了,乡里乡亲富裕了。看到这些,我觉得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今年如果村里事不多,我打算再出去几个月,重点带领村里的妇女到家政等行业闯一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面,让大家进一步走上富裕路。      带队打工创业 富裕乡里乡亲    我叫*(*,现任**村村委会主任。从2005年4月份开始带出120多人去大连打工,到12月份回来大伙平均挣了6500多块钱,不仅老百姓尝到了打工的甜头,我自己除了路费也挣了5000多块钱。而且,通过引带,激发了村里老百姓外出打工的积极性,仅2005年全村2000多个劳动力中就有1100多人先后出去打工,实现劳务收入400多万元,人均增加收入4000元。激动的是,自己只是干了应该干的事,却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乡党委、政府授予了我“乡劳务输出先进工作者”称号,县委、县政府又给予了表彰奖励,并创造这个机会,让我跟全县的父老乡亲讲一讲自己的带队打工经验。对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村委会主任,说白了就是村长,是老百姓选的,不为老百姓干事,老百姓就会让你下台。所以从98年当选开始,我就在支书的支持下,积极研究致富门路,想方设法增加老百姓收入。就我们村来说,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5亩,全村2125名劳动力中剩余的就有1200多人。一方面靠土地的微薄收入,一般家庭勉强维持生活都不够,更谈不上能有余钱;另一方面地不够种,闲人多,冬天基本是吃猪肉、喝小酒、看小牌,夏天基本是哪凉快哪倒着、哪人多哪挤着,成天打哈哈凑趣。人都说,穷穷穷越呆着越穷,走走走越走越富。这么多人总呆着也不是个事,得让他们出去找事干。看着外村通过劳务输出解决了闲人问题,使老百姓发了家,我们也决定走这条路,于是就动员他们,地里没多少活,出去打打工、挣点钱,宽绰宽绰。可老百姓说出去上哪啊?挣不来钱咋办?要是你们当官的领着,我们就出去。对这个问题我们当时真是不好回答,当支书的、当村长的领老百姓出去干是个路子,但上边没规定,村里一大摊子事,要是真出去了,还不办你个擅离职守呀。就在我们想干又不敢干的时候,2005年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劳务输出电视会,刘书记在会上明确要求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必须有一人常年带领农民外出务工。刘书记的讲话无疑是场“及时雨”,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村支书领着我们“两委”班子立即进行了研究,当时我就谈了,由我带大家出去的想法:一个是第一年出去,困难大,支书是牵头拿总的,必须在家给我当后盾,这样我才能在外面干好;再一个就是领着大伙出去干,也是履行工作职责,我自己花销的路费由我自己打工挣钱解决,不能挣两份钱,把路费算在村里帐上。“两委”班子意见达成一致后,我们就分头深入到村民家中,告诉他们村长要带头务工,动员他们跟着出去干。甚至为了消除老百姓怕挣不回本钱的顾虑,我们还做出了路费村里垫,挣不回本钱村里给的承诺。这样老百姓才决定跟着我一起出去试试。  带领群众出去务工,关键得把事整准成了,不能让群众白搭力、不挣钱。当时决定领农民出来时,我就想,老百姓抛家舍业跟你出去,万一挣不到钱你怎么有脸回屯子,戳你脊梁骨不说,党委、政府也将威信扫地。于是我和村支书商量,得先把活整准了。我通过亲属联系到了大连渤海轴承集团兆达分公司,这个公司是干建筑的,正缺人,而且也挺正规。但我放心不下,亲自去该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参观了工地,看了公司执照,草拟了用工合同,并将合同传回来请乡领导和劳动局领导把了关,签完合同后又到当地公证处进行了公证,做到万无一失。把活整准后,我才带着群众踏上了前往大连的火车。  走出家门代表的就是**,打工也要打出**的品牌。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对领出的人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制定了不准耍钱、不准下馆子、上工期间不准喝酒、未经我同意晚上不准出门等规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都遵守,但日子一长,偷懒的、耍小钱的、闹口角窝里斗的问题就都出来了,对这些问题我基本都通过耐心的思想工作进行解决。四组的一个老哥,顿顿饭喝酒,有时工作期间回去喝水也整两口,走路直晃还上工。工长告诉我后,我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明确告诉他再有一次赶紧卷铺盖走人,别给绥棱丢人现眼。他表示再也不喝了,一定好好干。最终他四个月挣了7000多块钱。通过严格的管理,我们干活的质量和进度让公司十分满意,不仅站住了脚,而且树立了绥棱人的形象。  在家是公仆,出去也要当好服务员。走的时候我就讲,我带大家出来,就是给大家搞服务,不管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我解决。五组的姜亮,在上工期间碰坏了腿,住了18天院。我几次找公司协调医药费和误工费,但好话说了一大筐就是没人理,一气之下,我下了不给钱就停工、结帐、走人的通牒,最终公司给解决了2600块钱的医药费和1200块钱的误工费。在秋收的时候,13组的戴景祥担心老伴在家收不了地想回去,我将情况告诉了在家的李书记,李书记找人帮他家收了地,使戴景祥安下心来,最后纯挣8000多元。  带队外出打工的经历,使我感受到,农村劳务输出要有大的作为,关键在干部领、能人带。因此,我们村两委班子研究,今年还是由我带领大家出去,在巩固大连老基地的同时,千方百计联系新的活源,争取把更多的劳动力引带出去,让大家离土创业,打工挣钱。      自己富了不算富带富大家才算富    我叫**,今年35岁,现任绥**村“一元钱”村委会副主任。1994年开始出去打工,1995年挂靠省建筑一公司组建了哈尔滨金艺建筑公司,一直从事水暖安装工作。今天在这里,让我谈引带经验,我感到非常惭愧。说句实话,当初我带领乡亲们跟我出去干,最主要目的是想让大家帮我把活干好,自己赚到更多的钱。但自从2004年,被推选为“一元钱”村委会副主任后,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官虽然不大,甚至说谈不上是官,但在我看来,代表着荣誉,代表着认可。我一个平民百姓,能够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我没有理由不带大家走出去,带大家共同致富,这也就形成了我“自己富了不算富,带富大家才算富”的人生座右铭。目前,每年都有300多名海林村人被我领出去在哈尔滨打工,年人均收入都在7000元以上。  有啥不如有个好手艺。这既是我多年的经验所得,也是帮助乡亲的重要原则。我1994年到哈尔滨打工,干过力工、勤杂工,但最终让我成功的还是学了水暖安装技术。因此,对那些跟我一起干的小兄弟,我第一个劝告就是让他们学习手艺,学水暖安装技术,并且手把手地教他们。目前,海林村李海龙、赵冬生、李德福等人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水暖安装队,独立开展水暖安装业务,由此也带动全乡60多人在他们安装队干活。其中李德福初来打工时,家里非常困难,吃上顿没下顿,小时候得病脸上还落下了残疾,说媳妇都困难。通过努力,一点一点地从工人发展成为大技工,最后成为工长,工资也由最初的8元一天,逐步涨到25元一天,现在已经达到了50元一天,业务还发展到了俄罗斯。现在他已在哈尔滨买了房子,娶了媳妇,每个月还给老爹老妈邮个千头八百的。眼见着乡亲们自己有了手艺,自己能够揽活了,我打心眼里高兴,人说我傻,跟我说,“你把大伙都教会了,你的饭碗也就要被抢了”。对此,我告诉他们,市场太大了,不怕乡亲们会的多,就怕会的少,要是哈尔滨水暖安装业务成为绥棱人的天下,那才是最牛的。  跟我干一定要让大家有保障。这是我对乡亲们的承诺,也是乡亲们最看中我的一点。无论干哪的活,我都首先把劳动合同签好,让大家工资有保障。现在可以这么说,10多年来,在工资上我没欠过谁的钱。甚至我帮着介绍的活,差工资的我都主动帮着要。2003年年末,我介绍50多人在南通二建干活,就发生活干完了、工资没到位的问题,知道情况后,我一边把这50多人转移到别的工地,边干活边要钱,一边又亲自跑公司,找媒体,到哈尔滨清欠办,费了老大的劲才把拖欠的12万元工钱要了回来,让大家高高兴兴地回家过了年。凡是我领着出去干的,我还都给每人上了一份10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一旦出现意外,好让大家有个依靠。海林村三组村民李宁干活期间到别的工地闲逛,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把腿摔断了。按理说,不是在自己工地发生的事故,医疗费用应该自已出,但是考虑到这是我带出去的人,我必须负责,不但争取到了保险赔偿,而且我还指派了2名工人给他护理,这两人的误工补助,我又在项目资金中进行了安排。其它的事情,凡是找到我的,我都全力给予帮助。这其中三组村民郭长江家非常困难,工作干的不错,2003年订婚需要拿3万块钱,如果拿不出,对象就要吹。找到我后,我二话没说,就给他拿了3万元钱,帮他结了婚。  有好钱要让我的乡亲挣。这是近两年来我帮助乡亲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任“一元钱”村官后的工作初衷。凡是投奔我的,无论年龄大小,我都根据条件,安排适当的活,让他们都挣到钱。四组村民李彦已经60岁了,在家养牛赔了,养车也赔了,两个儿子娶媳妇又拉了好几万元的饥荒。05年投奔我后,我安排他干烧炉子、收拾卫生、替工人打洗脸水等不费力气的活。当年他也挣回5000多块钱。前两天,找我说,过完年还要去呢。凡是挣巧钱的好事,我也都尽量让我的乡亲挣。2004年秋收时,省一建公司在市交通局家属楼干煤气工程,起初在**当地找的人,挖外管网时因为地下上水,干不下去了,老总找到我,让我找人,说多少钱都行。当时的情形就是挣巧钱,于是我就和乡里联系,组织了40多人,工时费一天一人100元,车接车送,吃饭店、住旅店,10天每人就挣了1000块。实际上,找外人50元一天就有人干,这样我个人还能大挣一笔,但为了让家乡人多挣点钱,也就无所谓了。  我是一名被推选上来的一元钱村官;就职业来说,我也仅是一个搞水暖安装的。但无论怎么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全县的农民兄弟们都能够大胆走出去,学技术,学本领,争取象巴彦那样形成水暖安装专业村,打出我们绥棱的劳务品牌,在城里站住脚,在城里寻找我们农民的发财点。我也将继续做出我的努力,以不负家乡人对我的厚爱和期望。    不负村官称号 引领村民致富    我叫***,今年28岁,是**村村委会主任助理,现在**发展,担任**有限公司哈尔滨办事处经理。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爱动脑、肯卖力气的人。2000年佳木斯贸易经济学校毕业后,带着出去闯闯的想法,就怀揣着中专文凭,南下广东番禹佳雨快运公司打工,凭着咱**人的实在劲,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把我从装卸工提拨为业务员,掌管配货业务。2002年感觉工资少,继续发展的希望小,经朋友介绍到**快运公司哈尔滨办事处当了经理。那时看到别人都沾亲带故地领着自己的乡亲在外干,有把子自己人,也想把本村的、能干点事的人领出来和我一起干。但由于当时公司刚刚组建,业务没展开,始终没有成行。2004年通过公选,我考上了村委会主任助理,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那时的想法就是我拿着村里的工资,应该为村里办点事。可以说,在我们那批考上的人当中,有技术的可以帮助村民在种养业上赚钱,有路子的可以帮助村民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上赚钱。而从我自身来看,打工使我尝到了甜头,把父老乡亲领出去打工是最实际的,这也是村委会主任助理应该干的。于是我更加注意这方面的信息和动向,2005年3月份,机会终于来了,经过三年的努力,公司发展非常快,业务已经遍及全国各地,急需增加人手。此时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咱十六井村。我连夜赶回村里,跟支书说了想法,村支书非常高兴,便领着我挨家挨户动员。见有些村民不托底,我便对他们讲,这个活咱们自己说了算,保证不累,保证待遇好,保证工资能拿回来,再说我是村干部,你们还用怕吗?在我的动员下当即有40多名乡亲跟我来到了托运公司打工。  头一次出来打工的农民人生地不熟,难免碰上这样那样的难事。对此,我时刻提醒自己是名村干部,是个带头人,要关心照顾好父老乡亲,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往这来,安安稳稳地留下来,腰包鼓鼓地回去。永清二组的陈景东,刚来时钱拿的不够,没地方吃、没地方住,那情形十分可怜,让人都看不下去眼,急需有人拉一把。为此,我主动把他接到家里免费吃住,直到他开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后来他把女朋友也接到了哈尔滨,与人一起做配件生意,年收入在两万块钱以上。十六井村的乔力男,在装卸货物不小心把腰砸伤了。由于刚来没几天,还没来得及上医疗保险,我及时找总公司领导,告诉他们这是我带的人,公司无论如何都要出钱给他治病,否则我对不起他爹妈,也没脸再回屯子了。最后领导被我的真诚所打动,公司出了1000多块钱为他治好了病,而且养伤期间的误工补助费、工资都一分没差。在他住院期间,我还多次拎着东西去看他,安慰病好后继续干。乔力男由于工作出色,现在已经被总公司调到大连分公司当了仓库主管,月工资达到了1500元。另外,到我这打工的乡亲,我基本都安排合适的位置,保证他们有活干、干得了、干得好。对那些干得好、业务出色的,该提拨业务员的就提拨为业务员,让他们多挣点钱。像十六井村的穆雨,来了半年后,由于业务好,被我调到办事处做业务员,月工资涨到了800。目前,在我这打工的每人每年平均都能挣7000块钱以上。同时,对不适合到我公司干托运的老乡,我也千方百计找路子,让他们出去闯闯。良种场的孙大敏、赵晓花、赵晓娟想到我公司,但干不了。我通过亲属把他们介绍到了天津一个被服厂,并在临走时为她们垫付了500多块钱的路费。现在她们每月都能挣到600多块钱。十六井村的韩家栋,身体比较虚弱,干不了装卸工,我通过朋友把他介绍到大连水产市场卖鱼,现在他已经当上了业务主管,月工资1400多,而且还找了对象,把家安在了大连。  经过这几年的摸爬滚打,特别是亲眼见的一些身边人、身边事,我最大的感想就是,农民不是天生就得给别人打工,通过努力也可以当老板,关键是有人领、有人带,自己也肯干。十六井村二组的张波,家中四口人,生活困难,有两万多块的饥荒。2003年我回家串门时结识了他,把他介绍到哈市的灯具厂当推销员,每月工资1千多元。干了一年多,他找到我说想单干,开个灯具经营店,我看他脑袋挺活,就资助了他。现在灯具经营店非常红火,年收入在6万块以上,不仅还清了外债,而且还在哈市找到了对象,买卖兴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良种场的鲁凤龙,原来我把他介绍到哈市的一个建筑公司当力工,每月工资700多块,可小伙子上进心强,感到自己的知识不够,别人干的事他看不明白,找到我想到工大进修充电。我知道后非常高兴,对他进行了支持。现在他正在工大的建筑系预算专业学习。他表示,毕业后要大干一场,干出样来也把家乡的父老乡亲领出来共同致富。  过去虽然我为村里干了一些事,但还不够。今年我要继续扩大公司业务,继续拓宽输出渠道,把更多的家乡人从土地中引带出来,让他们干好活,挣俏钱,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依赖土地生活的现状,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      带领姐妹闯天下 转变观念奔富路     我叫***,现年35岁,是村妇代会主任。现在算起来,我任村妇代会主任已经9年了。在这9年里,我觉得最欣慰的事就是去年带领33名本村姐妹到**木业打工,不但赚到了钱,见了世面,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么一折腾,转变了村里长期存在的“女人出去就学坏”的错误思想观念,调动了全村女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报名要在年后出去的妇女就达到20多人。  说句心里话,女人要走出家门到外面干点事太难,尤其是在农村,妇女出去打工被认为是下道,回村也没有人用正眼瞧你,大姑娘不好找婆家。在这样的情况下,组织妇女出去打工,思想工作很难做,我也费了不少劲。我常跟家长讲,现在打工政府重视,法律有保障,而且通讯方便,不行打个电话就可以让孩子回来。经常跟大姑娘小媳妇们讲,出去锻炼锻炼,闯荡闯荡,省得见个人说个话都脸红,找个婆家就是地头转。但无论怎么说,家长就是一句话,“你要是不出去,我们就不去;你要是领着出去,我们就跟着走”。说句实在的,让我带头领着出去,当时我也面临着两个难题:一个是面临着家人反对的问题,本来在村里干,事就挺多,一天闲不住脚,没时间照顾家,家人意见很大,一说要领人出去打工,丈夫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甚至说“村里那么多大老爷们,就显你能耐了。再说了,媳妇出去,谁放心呢”。再一个是面临着出去了工资怎么算的问题,担心,出去了,村里的工资没了,顾虑很多。这时候,2005年县里进一步提出了干部要引带劳务输出的号召,并给村干部引带出台了一些政策,让我坚定了带工出去的信心和决心。当时,我就和乡里村里讲,带领姐妹们出去,村里的大老爷们不合适,我是最佳人选,并提出了申请。让我感动的是,村里、乡里对我的想法非常支持,不但保证落实县里的政策,而且还保证家里的事帮助照看,帮我做丈夫的思想工作。这样,从2005年7月份开始,我就领着33名姐妹走上了打工之路,到11月份满载而归。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般难。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切实感受到了难处。我带的33个姐妹,大都是初中刚毕业的小姑娘,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刚到地方眼泪就掉下来了,哭着喊着想她妈;有的不懂事,时不常地闹情绪吵架。看着乱糟糟的样子,我心里真不是滋味,真想不管了。可转念一想,人家家长信着我,把孩子交给了我,我就得成为她们的主心骨,把她们带好,让她们经受住锻炼。于是,我就把理顺队伍、稳定人心工作做在前头,既是这帮孩子的老大姐,又是这帮孩子的管理员和保姆。晴天帮她们晒被子,晚上帮她们盖被子,睡觉不老实的帮着串床铺,心情不好、哭着想家的还得买好吃的哄。那时候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平时,我还备了一个万能包,将针线、常用药、剪子等备齐备足,供不时之需。有个叫杨春波的小女孩,去时16岁,染了个红头发,厂里的男孩都取笑她,管她叫红烧狮子头,因为这事,经常和人家打架。为了她我不但得经常去拉架,而且还得经常地做思想工作,让她心大点,别搭理那些小男孩。这样的小事每天都发生,时间长了,姐妹们也都体会到了我的苦心,逐渐地走向了成熟,让我感到了欣慰。  现在说起来,我带领33名姐妹出去,不是为了挣钱,因为村里已经给我发了一份工资,而是要让大家走出去,学会生存。对那些干活坐不住凳子的,我都要求她们买一个随身听,边听边干活,锻炼她们的耐性。对那些工时帐目记不清的,我都要求她们弄个小本子,记清楚自己一天干了什么活、多大尺码、多少公斤,记不明白的帮着记,提高她们的维权意识,以便到月对帐,算工钱,自己不吃亏。尤其是组织大家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形成一个整体。记得一天晚上加班,一个小姑娘抱着的一捆牙签突然散花了,全部掉在了地上,急得小姑娘直哭。这时我就组织姐妹们共同伸手一起干,用手拨的拨,用镊子夹的夹,仅用了半个小就全挑了出来。还有一次,一个姐妹干完活后,发现有自己编号的两袋子货没了,如果找不到,就意味着一天的活白干了。看着她着急的样子,姐妹们共同帮忙,楼上楼下寻找,终于在另一班的货堆里找了出来,为她挽回了损失。  我领这些姐妹们出去的时间虽然并不长,但收获很多,在她们身上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一个就是到城市之后比在农村眼界开阔了,接触面宽了,学会了社会常识,积累了工作经验;再一个就是通过独立生活,依赖性没有了,自立自强能力增强了,更为重要的就是经济收入增加了,每人都挣了4000多块钱,贴补了家里生活。我为她们感到自豪和骄傲。做为一名村干部,我将继续站在劳动力转移的最前线,引导村里的姐妹们加快转变多年陈旧的观念,带领大家尽快过上充满阳光的幸福生活。在这里,我也呼吁全县农村妇女姐妹们,尽快走出去,用自己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先行劳务致富 绿化带动乡亲    我叫**,是村委会副主任。今天能够在这里讲讲自己在劳务输出工作中的引带经验,我很自豪,也很庆幸自己在99年就能够转变观念,离开土地,外出打工创业。当时我家三口人,有16亩承包田,我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但在教育改革中下了岗,全家仅靠土地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想到年复一年没有希望的日子,我的心活了,就和老婆孩子商量,不能再窝在地里了,这样永远都没出息,不如出去闯闯,也许还能有点出路。家里人都支持我的想法,于是转包了承包田,经朋友介绍,2000年年初举家三口来到了大连伟业园林公司搞绿化工作,一干就是三年,共收入了8万多元,彻底告别了面朝黑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当上了城里人。  2003年腊月二十几,带着衣锦还乡的喜悦,我们一家人回到了民主村,准备和老亲少友欢欢乐乐地过个年。可当我看到三年来砖房没多几个,老百姓衣服没换几件,大伙忙的还是打麻将、看小牌时,心里真有点堵得慌,头脑里产生了真应该让他们出去干点活的想法。当天晚上我就找到了村书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吴书记非常高兴,说村里和老百姓都有这想法,就是缺一个底实的人往外带,你能带这个头太好了。通过我现身说法和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春节后,我带领100多名村民返回了大连。说实在的,把大家领到大连都干啥活我心里也没底,因为大连伟业园林公司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的人。于是我找到公司老板,求他帮个忙,找点门子,让大伙都有点活干。可以说,为了大伙,能想起来的好词都用上了,磕头作揖的事也硬着头皮干了,最后老板被我的诚心所感动,托关系找了几家公司签定了用工合同,为这些人安排了合适的岗位。  实践看,带出的农民必须及时做好思想稳定工作,使他们安心工作不想家。刚上班时,大家有的习惯了农村的散漫生活,对工作单位的管理方式有抵触情绪,年轻的离家久了想老婆孩子,都要摔耙子不干。一看这种情况,我利用空闲时间,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做他们思想工作,并给他们算了一笔账,你种一亩地,好(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年头也就挣100块钱,养一头猪也是100块钱,养一头牛能整1000块钱,你打一年工最差的也能挣5000,等于增加了500亩地,养了50头猪或5头牛,你不干回去谁给你。通过耐心的说服,大家都打消了回家的念头,踏踏实实地干活。当年终拿到9000多块钱的票子时,都高兴地说,得回听老张的话了。  说句实在话,农民要想打好工,带头的必须得负责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我在一起有个叫夏树胜的,平常这小子挺能扯淡,但我发现有一段时间他有点蔫,干活丢三落四、毛里毛草的。我一了解,原来孩子读高中学费没整够,我二话没说给他拿了500块钱,并告诉他以后有事别憋着,该说的说。其它的像家里种地缺钱的,孩子结婚钱不够的,我多少都给掂兑点,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下心来工作。  在这儿毫不掩饰的说,带领农民走出去,实在是不容易,既要当好引带者,也要当好维权者,用法律来保证大家的权益不受损害。2004年6月,三组的吴松在押送运料过程中,意外受了伤,当时他打工的公司还没开工资,我东拼西凑了6000块钱给他垫付了医疗费。可事后公司老板却赖账不给误工费和医疗费,我拿着合同找他们老板理论,又到劳动和司法部门去上访,最终为吴松讨回了8000元的误工费和医疗费。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带出来的这些乡亲法律观念太淡薄。于是我购买了法律书籍,闲着没事的时候就给大家讲讲,现在大家都基本掌握了涉及打工的法律基本常识,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  农民种地靠天帮忙,外出打工靠能人引带。作为“一元钱”村官,我将以百倍的努力去实践引领乡亲共同致富的宗旨。同时,我也呼吁在外创业有成的绥棱人,关心关爱家乡的父老乡亲,把他们引带出去共同致富,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编织幸福的人  ——记**镇**村**  今年45岁的**,是**县上**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她有着中国妇女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1995年,在贫困中徘徊了12年的她,终于在草柳编项目上看到了希望,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人生最美的花环。  1983年,**嫁给了本村家境贫困,忠厚老实的袁卫军,婚后,两人过着清苦的生活。1995年,33岁的**由于家中盖房欠下近2万元的外债,面对艰难的窘境,一向坚强的**变得脆弱了,茫然的泪水止不住地流在心里,但是当他们看到两个女儿天真可爱的叫着爸爸妈妈时,夫妻俩的心被震憾了,丈夫坚强地说“穷不可怕,怕的是没志气,咱俩还年轻,为了孩子的将来就是吃再多的苦也没什么,咱要靠勤劳使自己从贫困中解脱出来”。  于是,**慕名来到**县“生生草柳编厂”当学徒工。找到厂长说明来意,厂长向她介绍了学这门技术的艰辛和劳累,而且要慢工夫。**急忙表示什么也不怕,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于是,**每天骑自行车往返于30里外的县城学编织技术。婆婆反对她说“竟瞎胡闹,撇家舍业起早贫黑出去跑,能学出啥名堂,能编出啥花样,能挣几毛钱?”这时候,她全力承受的是疲劳和精神上的压力,此时的她多么希望能得到家人几句慰籍的话语和婆婆的理解啊!听着婆婆埋怨的话语,她全身都在颤动,强忍着泪水对婆婆说“妈,别看我耽误了农活,可是还有卫军呢,我编出的产品能换钱啊,全家人的生活费我负担了。”就这样,她又义无反顾的骑着自行车顶着清晨的小雨,奔向县城。  夜晚,奔波了一天的**刚吃过饭要在家练习。突然,婆婆带着亲戚闯了进来,劈头就问“你不好好过日子,算啥女人?老母猪把菜园子翻了,小鸡也掉进了酱缸,你是疯了还是傻了-----”**几次想说出心里的话都没有插上言。婆婆、亲戚把她推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个晚上,她满眼泪水默默地听着、默默地编着,一直编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她仔细端详着一个一个编成的制品,一批一批拧成的波纹,心里突然亮了,学技术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凭功夫、凭信心、凭毅力吗?身心疲惫的**在一夜之间变得坚强起来,她眼望窗外的星空,发出了内心的呐喊:我要学下去,开创我的新天地。  由于她初学,不懂草柳编技术的要领,不到七天,手磨坏了,有时疼痛难忍,但是,她还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坚持着,不知要练多少个“废品”后才能达到草柳编制品的合格标准,要强的她从不灰心,很自信地说我一定行,有时为了完成一个标准的制品,竟忙到深夜,整个人瘦了一圈。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后她的草柳编制品质量及加工能力不断提高,生生草柳编厂厂长被她的自信、自强的意志征服了,主动找**说:“通过一个多月的观察,你用实际行动让我佩服得无话可说了,你是一个有责任心,不怕吃苦的女人,并且草柳编技术提高很快,以后继续努力你会成功的,现在厂子急需一个有组织能力的人,我决定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你,给你一批活,组织十个人左右,两个月时间内完成,计件工资,验质合格后交货付款。”**激动的说:我保证完成任务!**回到家中和丈夫说明情况,丈夫高兴地说:你也交我草柳编技术,白天在本村组织妇女从事生产。由于草柳编项目在当时的天放村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妇女们对这个项目半信半疑,**和丈夫跑了5天,尽管磨破了嘴、跑细了腿,也没人能听进去。虽说当时是仲夏季节,烈日炎炎,但对于**来说是寒冷的日子,她的心是冰冷的,一些村民看她的目光是嘲讽的,别人同她唠嗑也充满了冷言冷语,有的人说你穷怕了,穷也不能骗人哪。她有些绝望了,回到家里大哭了一场。丈夫劝他,本屯妇女不认不等于亲属不认,丈夫这么一说,她的心里多少有了一点安慰,夫妻二人找到八个亲朋好友教她们学习草柳编技术,**起早贫黑不厌其烦的讲解技术要领,手把手的教,由于这些人住的分散,她整天穿梭在奋斗村与天放村之间,一天累得疲惫不堪,晚上在家还编成品,第二天依然坚持入户指导。丈夫看见她日见消瘦的样子,心疼的说:“咱俩明天分头跑,别误了交货时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夫妇俩的辛勤努力下,一个月零三天,第一批草柳编制品完成了,厂家派技术员检验,结果95%以上产品全部合格,算**夫妻俩一共十人(计件工资)每人挣了310元钱。看到**的产品和交货时间,厂家承诺王艳,继续多组织人员,保证常年有活干、有钱赚,这更增加了**投身草柳编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执着的敬业精神,使她越来越热爱这个事业。为了降低成本,她决定与丈夫到河套地里割三棱草。一次,由于体力消耗太大了,不小心脚一滑,差点掉到沼泽地里,她使出全身的劲往上爬,终于被丈夫的一双大手拨出泥潭。望着浑身发抖,满身淤泥的妻子,丈夫心疼得眼睛湿润了,**却微笑着对丈夫说:没事的,我命大,福大,造化大啊!还有一次,自己一人出去割草,忽然,天空电闪雷鸣,倾刻间下起了暴风雨,来不及躲藏的王艳被雨水淋得像只落汤鸡。随后,天空一声巨响,一个劈雷把她震倒在荒坡上,当她用双手捂着脑袋爬起来回头看时,顿时惊呆了,原来背后的一棵大树和身边的野草被闪电击中烧焦了,她出了一身冷汗,好险啊!就这样,**克服了重重困难,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着,拼搏着。六年的艰苦创业,是她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家里的外债全部还清了,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还有了不菲的积蓄。  辛勤汗水的付出,使她的事业越干越大,在**的精心组织和带动下,从创业时的九人编织小组发展到现在的拥有600多名妇女从事草柳编织生产的加工厂,并和**镇政府联合创建了**镇草柳编培训学校,每年培训草柳编学员200多人,为事业的纵深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员从本镇发展到其它乡镇,而且她的草柳编制品也远销到美国、新加坡等地。她为镇域经济创特色、出精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连续四年被县、镇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2003年被省妇联评为“双学”女能手。王艳家富了,但她并没有忘记曾帮助过她的人们,没有她们的支持,就不会有今天。几年来,她共包扶贫困妇女20多人,有12户已脱贫致富。**是北大三组有名的贫困户,一家三口人,由于丈夫有病,地少,欠下近30000元的外债,**决定帮扶她。96年亲自带她去河套割草,手把手地传授技术,**的丈夫和孩子也在空闲时间编产品,仅这一项年纯收入8000多元,4年还清了外债,  2002年给儿子娶上了媳妇,盖上了三间大砖房,彻底告别了贫困,2003年**家不算种地,仅草编一项纯收入12600元。  2003年5月,**在北大村创办了草柳编厂,工厂常年用工600多人,临时用工260人,年产值达120万元。2004年4月又在上集镇内创办了草柳编分厂,共安排下岗女工14人,贫困妇女35人,有300多名妇女从事草柳编生产,创产值150万元。**在草柳编事业上的成功轰动了全镇,百姓们称她是带领妇女致富的女强人。        外出创业不忘本引带乡亲发牛财         **乡**村“一元钱”村委会副主任**  我叫**,是**村“一元钱”村委会副主任。现在在天津发展,任天津静海县杨成庄乡**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回想我的创业历程,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尤其是冷丁到一个新的地方,熟悉环境、适应环境,被新的环境接纳实在是太难了。1991年我和四个亲戚朋友到天津发展养牛事业的时候,首先遇到的就是欺生,被天津本地人瞧不起。无论干什么都被人用怀疑的眼光看,尤其人家还像怕小偷一样大加防范。用天津人的话说“怕你们这些东北人使坏”。地痞流氓也把你看上,时不常地欺负你。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几个就商量,无论怎么困难都要站住脚,要用我们的实干和诚实,树立起形象,让人家信得过。开始我们在一家奶牛养殖场当牛官,喂牛、饮牛,挤奶、收拾牛圈,这些活虽然简单乏味,但我都认真地去干,让老板看到咱东北人的实在,接受咱。而且我还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肯吃苦。说实在的,最艰苦的时候,我们几个人都吃过豆饼,吃过牛饲料,遭的那份罪这里都没说。这样,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赢得了天津人的认可,同时我也系统地学到了养殖技术,更激发了自己创业的决心。1998年,我与李**合作,共同投资100多万元,入栏奶牛100头,办起了自己的养殖小区。这时奶牛养殖正是红火的时候,很多乡亲都准备要来。为了让乡亲们少走弯路,我决定为大家办点事,给大家当个靠山。于是,我就邀请这些人到我的养殖小区来发展。我对乡亲们讲,信得着的就到我的小区来干,信不着的,可以到我的小区来看看,一切费用由我负责,行就干,不行就当旅游了。就这样,有十几个老乡考察了我的奶牛养殖小区。随后周殿华率先举家来到了天津,购买了6头牛,通过两年的发展超过了20头,年收益在3万元以上。看到他行了,很多乡亲也都纷纷投奔我,加入到养奶牛的行业。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有60多户共和村村民到我的养殖小区落户养牛,存栏奶牛已达到1600多头,户年均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跟我来,我就要带好。我时刻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因此,投奔我来养奶牛的老乡,无论有什么困难,我都积极帮助解决。我的养殖公司成了这些人的家,我也成了这些人的主心骨,平常大家伙都叫我“老村长”。2002年双塘海洋乳品厂拖欠60多户奶资近270万元,致使一些养殖户连基本的生活支出都没了着落。我们大家伙去要过多次,开始厂家还有人接待,后来干脆见不着人了。眼见着辛苦钱就要打水漂了,我决定找领导给我们撑腰作主。一个原因是这钱必须得要回来了,要不大家就没信心继续发展了。再一个我们是农民工,国家有政策不允许拖欠农民工的钱。我领着大家一趟一趟地跑有关部门,最后找到市委,要求见市委书记。当时我们去的人挺多,大约有六七十人。诚心所至,市委书记接见了我们,指示有关部门在2002年年底把我们的事彻底解决了。2003年,共和村七组的**一家想来养奶牛,但为不懂技术、缺资金发愁。知道这事后,我把他们一家三口安顿到我的养殖公司,包吃包住包技术,又托人帮助协调解决了贴息贷款8万元。现在**一家不仅有了自己的住房,而且办起了小型奶牛养殖场,存栏奶牛已达15头,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共和村的**,对奶牛养殖很在行,将所有家当全折腾了,拿了5万多块钱来投奔我,按当时的奶牛价这点钱只够买2头牛,当时火上的嘴都起泡了。我和妻子一商量,从自己的场里选了8头好牛交给他饲养,并跟他讲什么时候周转开了什么时候再还钱。现在他家的奶牛已经发展到22头,年收入6万元。  来了,大家就要抱成团,干出阵势来。这是我对到我公司养牛老乡提的基本要求。我自身也这么去做。为了让大家利益共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公司采取了股份的形式,凡是在我公司养牛的,都是公司的股东,都享受“四统一”服务,即统一采购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产品、统一疾病防疫。其中,小区每年大约需要玉米秸杆1900万斤,豆饼300万斤,麸皮100万斤,通过统一采购每斤可节约两、三分钱,这样整个小区一年可节约资金70万元,落到户上就是1万多元。在产品销售上,我们还以公司的名义,与蒙牛集团、三元乳业等国内知名乳制品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生产销售关系,直供直销,让大家伙最大限度地挣到钱。这样做,有人说我傻,劝我“你这样做就是让人家干挣钱,就等于让人家从你口袋里往外掏钱一样,何必呢”,但我不这样想,回报家乡、奉献社会,带动父老乡亲同致富,我做出点个人牺牲,值。  说句实在话,十多年的创业让我感到很疲惫。原来想也对得起家乡的父老乡亲了,没有必要再多操心了。但县委、县政府十分关心关怀我,县领导多次到我的养殖公司考察指导。2004年我还被任命为共和村“一元钱”村委会副主任。这是县委、县政府对我的信任,更是**村老百姓对我的期待,我感到了压力,也感到了责任。我觉得我不能只想我自己,还要更多地想想乡亲,想想其它没有门路挣钱的农民兄弟,继续干下去,为他们致富尽一份责任、贡献一份力量。为此,2004年以来我在积极引导老百姓发展奶牛养殖的同时,还利用关系开辟新的劳务渠道,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农田,走出家门,先后有20多名农民被我送到了北辰区的一家超市务工。2005年我又与静海县大邱庄建筑公司签订了用工合同,预计2016年可向该公司输送劳动力100人以上。          富了不忘家乡人  ——记****实业集团董事长**  37岁的**,是**县**村八组人。他1990年到哈市搞建筑工程,干过力工、技术工人、工组长,摸爬滚打了10余年,创建了**实业集团。现在集团有三个经济实体,即:龙武劳务公司,月牙泉洗浴中心,**建材塑钢厂。**实业集团注册资金400万元,固定资产700多万元,企业有固定员工170人,临时工1000多人,年纳税100多万元,业务范围除东北三省外还延伸到天津、河北、南京、郑州等地。  ——溯本求源,致富不忘乡亲父老  **高中毕业就回家务了农,几年的农村生活使他深深的认识到,种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不可能大富大贵,要想过上好日子,必须找新路。于是90年他在乡亲们的支持下,通过同学关系去了哈市搞建筑。每逢年节他回乡时发现,家乡的变化并不大,乡亲们还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依旧那样贫困,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他想自己富了可家乡还很贫穷,乡亲们过的只是温饱生活,有的连温饱都困难。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何才能让家乡富起来呢,回来办企业,家乡的条件环境不行,农民的素质又偏低,在这种情况下,他首先带走了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到他的厂子和工地干活搞劳务,逐渐亲朋好友之间你带我,我带你,逐渐的在他企业务工的家乡人越来越多,大家的收入也都很可观,可是**发现这样做也只是带出了一部分人,而且自己的企业用人也有限,如何才能带出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家富起来呢?如何才能让家乡人认识到外出务工是致富的主要途径呢?  ——现身说法,鼓励组织乡亲外出务工,帮助乡亲致富  **为了使更多的乡亲尽早富起来,除了在自己的企业用家乡人外,他还利用多年在哈市的关系,向其他企业和用人单位介绍家乡人去打工挣钱。把**乡的182人介绍到哈市第七建筑公司务工。并且还介绍家乡37名群众到哈市透笼批发市场送货。他常对带出去的人说:回去后多动员乡亲们出来打工赚钱,跟他们说你们在这的生活、工钱等情况。打消他们想出来不敢出来的思想顾虑,在我这干活和我介绍的各单位都是托底的,别让乡亲们在家再受穷了!在**和他带出的人的鼓励下,乡亲们外出打工的热情高涨。从年的四年间,**共转移家乡劳动力2000多人次,仅2005年就向哈市等企业输出劳力516人,占全乡劳务输出人数的12%,这些人每月工资少则7--8百元,多的1--2千元,有的甚至达到3000元以上。  ——学习技术,引导务工人员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从多年的企业管理中认识到,农民外出务工没有技术单靠体力是不行的,出苦大力挣不到大钱,所以带出的乡亲,他都让技术员带一段时间,并且在业余时间,请专业技术人员来给大家讲各种实用技术,尽量使领出的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家乡的**哥俩在**那里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学会了电焊、钢筋工,二人的月收入都在1500元以上,比普通力工多挣一倍的工钱;7组的**等7人在公司学会了装潢技术,7人联合成立了一个装潢公司,现在该公司每月有2万多元的收入。在他们的带动下,**村的务工人员学技术学本事的人多了,务工人员逐渐地由体力工人转变为技术工的人多了,有效增加了务工收入。  ——诚实守信、打造克音劳务品牌  **从多年的商海中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做大做强企业,干好每件事,必须诚实守信、保质、保量。去年**的弟弟**带的工程队在哈七建工地干活,质检时近百平方米墙抹的不合格,**知道后将其弟弟狠狠批评了一顿,并要求连夜返工,直到合格为止,建筑方看到**对工程质量认真负责,守信誉,非常赞赏。**常讲,不诚实守信、保质、保量就是砸自己的牌子,砸自己的饭碗,断自己的路,一定要坚持这一点,这样我们才能有出路,我们的路才能越走越宽。**人在**的带领下以诚实守信,保质保量的信条,在哈市劳务市场打造了响当当的品牌,在哈市的劳务市场上,用人单位一听说是****人都愿意用。高山富了不望家乡,他给家乡人外出致富带了个好路,他的做法受到了县委的表彰奖励,得到了县乡领导的好评,被家乡的父老乡亲誉为打工创业能人。          带领姐妹共同踏上致富路  -——记**村务工能人**  **今年47岁,原是**村一名普通农家妇女,现为哈尔滨市妇联家政服务中心服务员,在这个岗位至今已工作十个年头。  她早在1990年的时候,任村里的妇女主任。当时年轻气盛,一心八火地想干出点名堂来。带领众姐妹种烤烟、养大鹅、养猪和从事庭院蔬菜生产。正当她干劲十足,信心百倍的时候,1995年8月份,一场罕见的雹灾降临到了十五井村,打没了丰收在望的庄稼,也打没了姐妹们的信心。在这危难时刻,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妇联的领导都来到了村里,给她们送去党和政府关怀的同时,还为他们指出了外出打工这一致富路,并帮助联系了北京、天津、哈尔滨等地的家政服务公司。但当时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大家不愿意走出去,怕没经验上当受骗,怕政策变失去土地,更怕别人说闲话挂不住脸面。针对这些,**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告诉大家党的政策和正规的家政服务内容,鼓励大家放下思想包袱,到大城市闯一闯,挣点钱填补灾害带来的损失。经过她苦口婆心的劝说,姐妹们的思想终于通了,先后有70多人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被她亲自送到哈市家政服务中心打工。但没过多久,开始出现年龄小的想家没心思干、年龄大的坐车不认路、买菜找不到市场,特别是不能像农村一样串门走亲戚,闷得荒等问题。很多人思想开始波动,有20多人打退堂鼓干脆回来不干了。面对这种情况,**也开始着急上火,这才刚搭头,难道就完了。那段日子,她吃不好,睡不好,一门心思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来,她终于有了一个想法,就是撇家舍业陪她们去打工。想好后,她毅然向乡妇联交了辞职报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和家人的理解。于是她便将返回来的人又召集在一起,进一步做她们的思想工作,并重新把她们领到哈尔滨家政服务中心去,自己也与她们一样从此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初步偿到甜头,事业有所稳定之后,于1998年她举家搬到了哈尔滨,开始了打工生涯。  到了哈尔滨之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姐妹们召集起来开了一个会,告诉大家她也陪大家打工来了,也做家政服务员。她的话给姐妹们吃了一个“定心丸”,使她们说出了心理话,“**为了我们,官都不干了,咱们挣钱也不给人家一分,人家图啥呀,还不是为了帮助咱们吗”。大家的思想统一了,积极性也高了,什么想家呀,不愿意干呀,低人一等的疙瘩也都解开了,情绪也稳定了,工作也顺了,干劲也足了。  在家百事好,出门万般难。刚开始的时候,她也切身感受到了姐妹们所说的不适应,想家、惦记孩子,特别是看到城里人瞅你那眼光,心里象打倒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可是她转念一想,我们付出的是劳动,靠的是优质服务,拿的是应得的报酬,没有什么低人一等的。而且她是来稳定军心的,如果自己半途而废,怎么对得起姐妹们的信任。想到这些她的的信心更加坚定了。当时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用诚信服务获得用户满意,打造**家政品牌,为大家做表率。哈市政府有位叫**的女同志,到服务中心选服务员,一眼就相中了**,将年事已高的父母托付给她来护理,并告诉她老爷子有老年痴呆症,老太太性格古怪,让她不要跟他们计较。刚进家的时候,正如**所说,两个老人对她的服务百般挑剔,经常指责,而且不分青红皂白,**觉得受了很大委屈,真想不干了。可是一想起自己的责任,半途而废怎么跟众姐妹讲,特别是想起于大姐事先的交待,我怎么能跟老人计较呢。想到了这些她又坚定了信心,毫无怨言地精心护理两位老人,为他们端屎接尿,按时喂药,甚至老人大便干燥时,她就用手帮助疏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的诚信服务终于感动了两位老人家,得到了真诚的回报。每当换季的时候,老太太都把衣服和鞋给**事先买回来,而且还亲自把鞋垫给她垫上,让她感到了亲情的温暖。就在他们相处得难舍难分的时候,老太太因儿子要出国一股急火得了脑出血,**在医院一直侍候到老人过世。老太太的过世,使她很伤心,剩下老爷子一个人怎么办?这时于大姐又跟她讲,她忙哈洽会没时间照顾老爷子,想让她把老爷子带到家里去护理。**在做通了家里人工作后,就把老爷子带到自己家护理,最终她伴随老爷子走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虽然两位老人都已相继过世,但她与老人的儿女还是感情依旧。于大姐为表示对她的感谢,给她丈夫和儿子在哈市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称心工作,逢年过节还把她们全家接去坐客。可以说,通过这段家政服务员的工作,她体会到了人间的真情,也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你用真心、用诚意去付出,就一定能得到真情的回报。  回顾寒来暑往十年历程,她庆幸自己当初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现在她家经济上有很大的收入,改变了从前的年吃年用的现状,而且还有了余钱。更值得欣慰的是直接带出去的50多名姐妹们,都坚持下去了,大多摆脱了贫困。而且除她本人之外,还有8名姐妹被哈市家政服务中心评为星级服务员,现在不是岗位挑她们,而是她们挑岗位,真正打出了我们**的家政服务品牌,**和她的姐妹们没有为**抹黑,而是为**添了光彩。   在她的率先带领和影响下,先后有330余名妇女纷纷走出家门,长期在外,加入到打工者的行列,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足迹遍布全国40多个城市,从事的工种10多个,成为一支致富奔小康的主力军。截止年初全村输出的妇女劳动力占转移劳动力总数的36%,占妇女劳动力的55%,创收165万元,人均创收5000元,仅此一项拉动人均增收405元。  十年的外出打工经历,她最大的感触就是,走出一步天地宽,人间真情也很暖,只要我们勇敢地走出家门,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用自己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以诚信对人,用真心服务,就一定能够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创造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巾帼不让须眉致富不忘家乡  ——记**村“一元钱”村干部**  **今年30岁,中专文化,出生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现在是**建筑公司人事部经理。**的父母都是农民,家中有7口人,还有个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的舅舅。她在上学期间家里仅靠33亩承包田维持生活,农闲时节,父亲起早贪黑外出打工,每年的收入不仅维持不了开支,而且年年都要抬款。初中毕业后,**的思想压力越来越大,看到别人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自己家随着弟弟、妹妹相继上学,家中的债务越来越大。她在家中养过猪、放过羊,但是由于缺资金、规模小,都没有挣到钱,后来看到别人外出打工挣了钱,于是她萌发了外出打工的想法,但是由于自己是女孩,父母极力反对,经过一番软磨硬泡,父母才勉强同意她出去打工,但要求她不能走得太远,于是她去了哈市。不管怎么说,总算迈出了家门,她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到达哈尔滨后,开始在一家饭店工作,月工资350元,一年下来去了费用也挣不到几个钱,于是她开始寻找一些招工信息,跑劳务市场。一天她想起小时候的一个好朋友在哈市打工,为何不找她帮一下忙呢?第二天一大早,他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这位朋友。向她说出家中的困境,朋友非常理解和支持她,把她介绍到**建筑公司打工。刚开始的时候,只打一些小零工,也挣不多少钱,她向工头要求调一调工作,工头说:现在打工的人很多,我们又是信誉好的公司,人员已经满了,即挣钱又轻巧的活已经没有了,想多挣钱只能出苦大力了。**想了想说:我干。工头惊讶的说,一般的男人都干不了,你一个弱女子能干吗?她说:你看我的吧。**说干就干,她来到装卸部,白天卸白灰,水泥,晚间卸沙子。一天下来又脏又累。好心人劝她,不要刚强下去了,这样会累垮你的。她不服输的说:你们男人能干的活我就能干。**这样说的,也是这样作的。干了一年多,公司领导看到她工作认真不辞辛苦,把她调到装卸部负责装卸工作。她高兴得不得了,领导这么信任我,一定不负重托。从此,**对工作更有责任心了。她把装卸工人登记造册,实行签到制度,计件工资,活干的越多挣的越多。装卸部门工作经过她的改革不久就取得可喜的成绩,她的工作进一步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  2003年**被提拔为装卸部经理,工资从最初的700元提高到1200元。经过多年的努力,朱艳玲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走上领导岗位后,她深感自己的文化水平还不够用,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建筑知识,经常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向老工人学习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摸索总结。通过刻苦学习,她获得了建筑专业专科毕业证书,从此,她成为行业中一名佼佼者。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领导要安排她到大连旅游,她同公司领导说:“不去大连了,我回家去看看父母”。领导给她三天假。回到家乡,父母看到女儿即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女儿终于成功了,难过的是女儿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努力才会有今天的成就。左邻右舍来了,镇村领导来了,她向大家仔细介绍了这些年来打工经历,听者无不为她事迹所感动。**看到乡亲们缺少致富门路,准备带一部分人到公司打工,和公司领导一联系。公司领导当即答应她说:有多少人都安排。但是一提到搞建筑,群众就把包工头活难干、钱难要等不良社会现象联系起来,都不愿意去。为取得老乡们的信任,她开始动员家庭比较困难的同学吴伟力跟她出去打工。在她的动员下,有几个人开始心动了,她预付给每人300元钱工资,还向大家承诺:如果到公司和她说的情况不一致,往返路费用由她承担,并且300元钱也不要了。看到这种情况,群众心有底了,**等12人跟她去了。局面打开了,找她的人就多了起来。一个月后,跟她出去的人每人都拿到了近千元的工资,**等人纷纷给家里打电话,介绍公司的情况,这时,村里的人开始主动找朱艳玲联系,要求去她那里打工。由于她所在公司用工量有限,于是她开始跑劳务市场、大公司,为大家联系用工单位,并与多家用工单位建立了长期劳务关系。从此,**村每年都有不少富余劳动力到她联系的用工单位务工。2004年10月末,**又带出47名乡亲来到**建筑公司打工,每人月工资1100元,供吃住。乡亲们服了,感到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回报公司和**。  2004年末,由于**努力钻研,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工作成绩突出,公司安排她到人事部任经理,负责本公司职工和打工人员的人事安排工作。这时她月工资涨到了2000多元。2005年春节刚过,**又组织30人到公司打工,村里的妇女看到男人在外边挣到钱,也心动了。**积极为她们寻找用工单位。她到家政服务公司、商场等处联系,已有40多名妇女经她介绍到哈市从事家政服务和商业服务等工作,月工资都在600元以上。  她积极维护外出打工者的利益。凡是经她联系的务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她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参与。发现对务工不利的条件就与用工单位协商,所以务工人员大事小情都找她,她成了务工人员的生活顾问和法律顾问。2005年8月份,**在哈市某建筑公司打工,不小心把手指折断两个,公司派人把**送到医院后就不管了,共花医疗费2000多元,**多次找公司未果。**听说后,立即找到吕力文,带她去找公司领导,**把《合同法》、《劳动保护法》的相关条款一一向公司领导讲了,公司领导以为**找的是律师,只好把**的医疗费用报销了。从此,**的名气更加大了,家乡的人更加佩服她,都说她是**村飞出的金凤凰。  **致富不忘乡亲们,几年来共为**村输出富余劳动力196人。其中男劳力131人,女劳力65人。镇政府把**建筑公司作为镇里的劳务输出基地,常年向公司输送劳务人员。有付出就有回报,连续两年**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被镇政府评为优秀“一元钱”村干部。**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家乡富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出去,让乡亲们挣更多的钱,尽快过上富裕生活。        学子创业搭建富民桥  —**村**引领乡亲京城打工事迹  **,1962年出生,**县**村人,1981年毕业于**一中,高中毕业后回村务农。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抱着虽未金榜题名,也要在经济大潮中打拼出属于自己事业的抱负开始,勾画自己美好人生的蓝图。起初他看好了养客车这个项目。一是家乡交通闭塞,百姓出门很不方便;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出行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于是他就东借西抬、托亲靠友筹集了6.5万元资金买了一台旧客车,办理了一切运行手续。由于自己是一个刚出茅芦的农村娃,对管理和经营缺乏经验,加之车况不好,三天不修车五天早早的,一年下来,不但没挣钱,反而赔了本。由于债务原因,**把车变卖了还债,开始种他那几亩生计田。一年下来去了生产成本,根本不剩钱。**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想想和自己一样落榜的同学,在外闯荡都混得不错;看看邻村同龄人都发了家致了富,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什么人家都能干出一番事业而自己做不到呢?想来算去,**决定外出打工淘金。  1984年,**带领全家人来到北京打工。打工之初,**偿尽酸甜苦辣,吃到不少苦头。刚开始挣点钱不够维持生计的,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连房租都交不起,不服输的**整天在研究市场,做什么生意能打造属于自己的天地呢?经过几年的观察,认为豆类制品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办厂需要资金怎么办?**厚着脸皮回到家乡借钱,当时因债务大,简直求借无门,那凄惨的情景并没有吓倒钢硬的**。而***本着张嘴三分利,不借也得借的态度找同学、找朋友、求亲属,好话说了三千六,好不容易凑了7万元钱。1994年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豆制品加工厂。经过十几年商海搏击,艰苦奋斗,以卧薪尝胆之识,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社会经验,个人素质不断提高,在艰难困苦中走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在对市场深入调查后,1997年他在北京郊区建立了北京**豆制品加工有限公司。由于创业奠基在遥远的异乡,因此以“**”命名,以表达怀乡之意。独在异乡为异客,更加激发了他奋发创业的斗志。1994年以来,他夜以继日,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在豆制品加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吸纳大批管理精英,为瑞宝豆制品有限公司的壮大发展储备了大批人才。瑞宝有限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十几年间,拥有固定资产一千多万元,送货车20余辆,拥有员工450人,企业管理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配置了高科技监控、计算机网络等高精尖技术设施,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局认定为“绿色食品信得过企业”。**豆制品遍布北京各地,以货真价实、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赢得了北京市民的赞誉,**也随之成为北京市豆制品行业中的骄子。  **在金钱和荣誉面前,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热土和乡亲。2004年春天,**回乡探亲,与村委会签订了常年用工合同,同时承诺义务培训民工,并发给生活费。2004年**为**村及周边的**等村提供了89个就业岗位,2005年又为家乡输出劳动力152人,对家乡的务工人员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不仅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在工作上更是重点培养。目前该公司中层以上干部中40%以上是家乡**村人。他在自己赚钱的同时,为家乡培养了一批经营管理、技术人才近20人,月平均工资都在1000元以上。他为家乡发展既储备了资金,又培养了人才。2016年春节过后,村支部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亲自赴北京与**洽谈,建立劳务输出联络点,并聘请**为勇敢村劳务大使。同时授予**“荣誉村民”的称号,而**不负家乡的厚望,为家乡勇敢村规划未来5年劳务经济的发展蓝图,5年之内,每年为家乡提供120个就业岗位,**有限公司将逐步向家乡靠近。正如**常说的:“瑞宝并不遥远,希望就在眼前”。                    兴业为民当好“一元钱”村官  ——记“一元钱”村干部**  提起**,**村的干部群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的创业经历和带领群众务工致富事迹得到了家乡人的认可和赞许。现在的他在本村可称得上首屈一指的富户了,由原来十多人的小建筑队发展到现在三、四百人的大建筑队;由一个在家门口小打小闹的瓦匠,发展到在外地城市建筑业有一席之地的老板;从自己务工挣钱到带出家乡200多名群众外出务工致富的经历,无不记录了这个农村汉子的艰苦创业历程。  ——勤学习、苦钻研,过上富裕生活  他是一名非常有头脑、善于钻研的经济型农民。九八年前他不会瓦工活,但家中的一垧多地带来的微薄收入,只能勉强度日,不安分的他开始琢磨起来,什么能挣钱呢,什么能挣大钱呢?琢磨来琢磨去,还是学瓦匠吧。于是他就跟着本村的一个比较有名望并且技术很好的瓦匠师傅学起瓦工活来。他学习非常刻苦,善于钻研,而且不懂就问,技术掌握的很快。虽说瓦工技术不那么深奥,但不虚心学习,不潜心琢磨,也很难掌握真本领的。通过刻苦钻研、认真实践,一年多以后他就掌握了瓦工这项专业技术,能独立的领着一伙人在村内村外干活了。  ——重质量、讲信誉,企业不断发展  “干就干出高标准,干就干出信誉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开始时他只是领着十多人在本屯干,他要求工人们,不求速度,只求质量,一天能干多少就干多少,但必须让户主满意,这是他干事立业的标准。有一次,也是刚刚开始不长时间,为一户建房时,中途房主因急事外出了两天,回来后对他们干的活不太满意。此时房屋砖垒工程已经快完工了,他当时十分果断地决定,拆除重建,工人工资两天我开!这个举动使房主十分感动,房主说,工钱不用你开,我给开,活干的不如意也不怪你们,我没在家,并且这项工程临走时,我也没交待明白。但后来这两天的工资还是于顺利自己掏了腰包,事后不但户主觉得于顺利是个干大事的人,工人们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从此以后,无论工程大小,于顺利怎么说,工人就怎么办,再也没有出现投机取巧的现象。由于他重信誉如同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他的建筑工程队赢得百姓的信赖,别人的建筑队没活干,而他的活却干不过来的干,人们看重的是他建房的质量、看重的是他的信誉、看重的是他的人格。信誉的提高,影响力的增大,使他的实力在逐渐增强,不论是本村还是外村的建筑队都慕名而来,纷纷投靠到他的建筑队。到了2000年,他的建筑队已达100多人,这时他考虑要想使自己有大的发展,决不能停留在农村这个小天地,目光必须投向城市,因为那里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施展技能的舞台。他决定带领众乡亲到外面闯一闯,于是带着众乡亲去了大庆,开始走上了异乡创业的征程。  刚到大庆的时候很不适应,看不惯的事情很多,受欺负的时候也很多,需要协调的事情就更多了,每天都是头昏脑胀、烦躁不安,也曾萌生过领队回乡的想法,但稍纵的思绪,又被理智的砝码所抑制,无论怎么难,他都不能被困难所吓倒,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使自己有所立足,让领出去的哥们都挣到钱,对家乡父老有个交待。他的热情、守信和诚心打动了用人单位,很多单位和个人都主动找上门来把建筑活包给他,它的建筑队有了转机,又出现了当时在农村的红火局面。由于他始终信奉的是重质量、讲信誉,因此结算工资时各用工单位都心悦诚服地把工钱交给了他,当他把工资发给工人们时,工人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种微笑体现的是物质上的充裕和精神上的充实。他们对于顺利说,“我们在你的带领下,既挣到了钱,也学到了本事,又学会了如何做人,是你让我们农村人挺直腰杆挣到了大城市的钱”。2001年**通过朋友得知逊克县活好干、钱好挣,他又带领众乡亲来到了逊克,从此就在逊克扎了根。现在他的建筑队已有工人390人,本人年收入高达30万元以上,工人们人均年收入在9000元左右。2005年他又开辟了十多个工号,建筑的范围越来越广。  ——当村官,为人民,带领农民致富  生意越做越大,想法越来越多。他自己说,现在我确实比家乡的百姓强了,我带出的百姓已有200多人,但这不是目标,他们的富是小范围的,家乡人都富才是我最终的心愿。今年年初乡党委把他确定为“一元钱”村干部,这就更加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这个荣誉对于他来说是至高无尚的。他说村干部顾名思义是百姓致富的带头人,是应为百姓去多思多虑、多服务、服好务的。今后我将以实际行动为百姓致富去献计出力的。他是这样说,也确实是这样做的。2005年秋季,当他得知家乡受灾的消息后,他很是着急,立刻往村里打电话,询问灾情以及自救情况,并让村干部组织受灾严重的农户去他那里搞劳务,实现农业受灾打工补,从而把灾情减少到最低程度。                          打工仔当上了绿化公司经理  ——记**村务工能人**  **原来是**村十组的农民。前几年由于粮价低,又没有别的收入,加之其父爱管“闲事”,在别处给自己的远房亲属吴二抬了2万元钱做买卖。可是因为吴二不会做买卖,赔了本,就逃之夭夭不知了去向,于是债主纷纷向**的父亲索要,全家没有办法,只好省吃俭用东挪西借的还钱,但还是还不上带腿的债务,加之长子成婚时欠下不少债务,相继次子、三子也到了谈婚论娶的年龄。旧债没有还上,新的债又来了,这使王安的父母吃不好,睡不香,愁白了头,这样的家庭谁家的姑娘能愿嫁过来啊?  正在王氏夫妇一筹莫展之时,在外打工邻居的不菲收入使王氏夫妇眼睛一亮。让孩子呆在家里,不如让孩子出去闯一闯。于是他们决定让孩子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到外面试一试。1998年过了春节,夫妇两人就把王安送上了去往大连的火车。  **到大连后经熟人介绍,在大连市**房产股份有限公司当了一名临时工,干的是绿化工作。工作中,由于他本身的素质高,能力强,会管理,并掌握了很多绿化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深受老总的赏识,由临时工变成了技术员,后来又成为代工长。  当上代工长后,**看到大连本地人不愿意干绿化的活,这项工作每年都要在外地招不少工人,这时的他首先想到的是家乡人。他深知家乡地少人多,一年的收入只能解决温饱,而且很多忙完农活就没事干的人在家无所事事,东游西逛,不务正业,即受穷又容易学坏。于是**利用春节期间回到家乡,用自身的经历说服乡亲们外出打工赚钱。他承诺家乡人去大连搞绿化工作由他负责安排吃住和工资。听到王安这么说,当年就有几个人跟着他去了大连务工。到了年底,跟他去打工的人员都鼓着腰包回来了,一传十、十传百,跟**去大连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不久自己所在公司的工人就招满了。一次有5个村民忙完农活后到大连找**,面对家乡这些慕名而来的父老乡亲们,怎么办?这下可愁坏了王安,不安排吧,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大连,搞不好钱没挣到,还要搭上路费,安排吧,自己所在的公司真用不了那么多人。思来想去,他决定说什么也得给他们安排个活干。他跑了很多用人单位,上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常胜花果公司陈伟老总那给找到了工作,使这些父老乡亲有了活干,年底也挣到了满意的工资。近几年王安每年都要带家乡30-50人去大连绿化公司打工,每人年工资都在元以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奋好学的**考取了社会经济大学函授班,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得到了大学毕业文凭。同年又考取了建筑助理工程师学位。由于自己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更加受到公司领导及专家的青眯,被大连市常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聘为绿化公司经理。  **被招聘为绿化公司经理后,为了更好地为家乡人民做贡献,他每年都回来带去不少人到他那里务工。**,家中生活困难,体质弱,于2004年到**所在的绿化公司务工,**为照顾**,多次找到公司的老总研究,安排他在公司院内干零活,月收入在700元左右。本村村民**在移栽风景树时,头部和眼睛被砸伤,**打车把他送到医院治疗。公司的老总认为**是在干活中自己不注意受的伤,只给报销医疗费,不给开误工期间工资,这时王安就和老总来摆事实讲道理,软磨硬泡,终于说服了老总给王兆和开了工资。        领着百姓挣大钱  ——记**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是**村四组人,1996年考入哈尔滨市水利学校防水和水暖专业学习。在校期间他学习认真刻苦,掌握了很多理论知识,是一名优等生。他为了尽快掌握实践技术,采取了一边学习文化课,一边打工进行实践操作的办法,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他在校的四年除了学习外,剩余的时间,特别是节假日都去黑龙江吉通水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打工挣钱,他通过打工挣钱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  由于自己有搞防水、水暖安装的专业特长,2000年8月份毕业后,在没有分配工作之前,他又来到了黑龙江省吉通水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提出要与公司签约,做技术员工作,公司领导考核后,接收他为技术员,搞设计工作。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能按时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各项任务,在这个公司干出了信誉,成了总经理**信得过的技术员,他开始把很多重要设计任务都交给韩海涛做。一干就是四年,在这四年中,他一边搞设计,一边专研防水和水暖安装技术,他不但学到了技术,还把钱挣到了手,年工资15000元以上,四年存了6万多元。渐渐地,他在思想上产生了自己干发大财的想法。2004年4月份在公选中他考取了**村委会主任助理。工作有了,但他一直想干防水,水暖安装事业。在他上任不长时间,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大搞劳务经济工作会议,乡党委、政府按照县里的要求,号召乡村干部要带头带领村民外出搞劳务,**一看时机到了,就向党委和村支部提出要带领一部分村民到哈尔滨市搞防水和水暖安装,得到了党委和村支部的批准。2004年6月份他带领35名村民到哈市,成立了自己的防水、水暖安装公司,自己即是公司经理又是技术员,领着本村35名村民就这样在原公司总经理张万新以及自己在哈市很多同学帮助下,工程一个接一个。在他那务工的力工月工资都在800元以上,技工1500元,由于工资高群众都愿意在他那干,经过一年的苦心经营,他的公司效益越来越好,他本人年收入15万元。**还不满足现状,想带领农民工挣大钱,发大财,于是2005年六月份他又到牡丹江市投资20万元,建了一处防水、水暖安装基地,由于两处基地他忙不过来了,就开月工资2000元,雇用了在牡丹江市居住的同学协助他经营这个基地。现在他的基地吸纳本村农民35人,他的安装队在牡丹江市站稳脚跟。只所以他的公司和基地的效益这样好,原因是他们干的活质量好、进度快、信誉高。  **在哈市不但自己挣到了钱,而且还体现了一个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职责。一是经常主动向村委会传递信息。去不长时间他就反馈回来信息,说他原来打工的那家公司,现在正缺人,需要15名民工。村委会得到这个信息后,就立即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只用了几天时间就把15名民工送到了黑龙江省吉通水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是主动帮助联系活。凡是东林村的村民到哈市去打工,一时找不到合适工种的,他就把农民工留在自己的公司先干着活、挣着钱,等找到合适的工作再让他们出去工作;三是主动帮助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凡是**村村民在哈市打工,有困难找到他的,他都一一帮助解决,做到了缺钱借钱,没有住处给安排住处,使**村在哈市打工的群众非常安心的在那里挣钱。在他的帮助和组织下,全村在哈市打工的有168人(其中在他手下打工的有60人),每年可为东林村增加收入120万元,使这部分村民尽快走上了富裕路。    创业致富回报家乡  ——记**村务功能人**  **年43岁,97年前曾是**村小学的一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已有十多年了。这个职业别说当时,就是现在在农村也是个很不错的职业,在一些人眼里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他却放弃了安逸工作去闯荡市场,迈出了对他来说是吉凶难卜、毫无所知的征程。  那么是什么使他迈出了这一步呢?他说是一种创新观念的驱使,是各类致富典型的吸引。现在普普通通的百姓出去后,经过一段艰辛的努力,都能过上好日子,我为什么不能呢?于是他产生了到外面闯一闯的想法。97年通过锦州制药厂亲属的介绍,他来到药厂当起了一名药品推销员。开始时工作很不适应,推销数量一直上不去,还经常碰壁,但是他没有被困难吓倒,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终于排除了重重阻力,跨过道道难关,熟练掌握了药品推销这项工作。1997年-2001年的几年间,经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钱是没少挣,可这时的他又不安分了,想要自己单干,加之广播、电视以及身边各类创业典型的吸引,他决心离开制药厂,不再为别人打工,开始到天津静海筹建属于自己的奶牛场。因为当时手中已经有了几十万元存款,想法确定后,他立刻组织实施,开始时他自筹资金买了50头奶牛,力图经过3-5年的时间一定要使自己的奶牛发展到千头以上。有人开始议论了,这是不是在吹牛,发展不是说白话,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能说发展多少就是多少吗?事实说明,这并不是在吹牛,一是这个人信念是十分坚定的,自己想办的事,是要通过各种努力一定要办成的。二是所处的发展环境十分优越,天津市静海县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政策是十分优惠的,只要你想干事干实事,无论是当地的还是外来的创业人员,他们都能帮助你协调贷款。通过努力他的真心和诚意打动了天津市静海县政府,他的宏伟发展蓝图列入了天津市静海县政府经济发展目标之列。2001年末,在天津市静海县政府的协助下,他的奶牛当年发展到750头,现在已发展到1000头以上。**现在拥有固定资产近3000万元,生产上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年纯收入50万元以上。现在他的奶牛厂已经形成了规模,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他没有满足于现状,还在继续设计着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正在为实现奶牛厂产、加、销一条龙,并且使自己的产品销售到国内大中城市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而努力奋斗着。  **在天津静海奶业确实占据了一片天地了,但他富了却没有忘记乡亲们。近年来,他能够主动和家乡人联系,他说,“我虽然富了,但家乡还有很多穷哥们,我决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如果当初我没有市场经济意识,不主动的走出这一步,我现在照你们强不了多少,穷哥们聚到一起还将是相依为命的场景”。05年的七月份村支部书记、会计去他的养牛场考察时,他说,乡亲们没活干,你就让他们到我这来吧!我这安排不了,我就往别处安排,在这总比在家种那点地要强得多,没有车费的我给拿,我现在拿得起,我这么做并不是把他们硬往我的场里拉,让他们为我出苦力、创价值,我现在不缺少工人,但我是要用家乡人的,我决不能看着家乡人没事做,在那挺着受穷啊。我今后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富自己,而且要带动更多的家乡人致富。过几年我实力更大些时,我要打回老家去,从家乡的实际出发,办一个或几个厂子,让家乡人有事做、有钱赚,从而为兴村富民做出我应有的贡献。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05年秋季家乡农业受灾时,他又往家打电话和家人联系说,听到家中受灾的信息很是痛心,我没别的本事,但我也是想献出一片爱心的,请把受灾严重而又外出没门路的人组织到我这里打工吧,我会让他们挣到钱的。秋收结束后,他又主动和村里联系,和村干部讲,找不到活的百姓往我这组织,我会让他们带着希望而来,载着收获而归的。  现在,**村在他的奶牛场务工的有60多人,每年每人都能挣1万元左右,而且吃住条件都是一流的。务工群众都说:“来**这干能挣到钱不说,心里也舒坦,还是家乡人亲哪!”。                劳务输出帮了他大忙  ——记**村“一元钱”村干部**  **是**村的一个普通村民,今年42岁,在1999年以前任该村一组小组长,在村级班子改革时下了岗,下岗给他造成了很大打击,不久,便病倒了,在医院整整躺了3个月,光治疗费就花了一万多元,而且这些钱都是高利息抬来的。大病痊愈出院后,只能干一些轻活,眼看着两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在家待业,再想想家中的两万多元债务,他发愁了。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儿子开始外出打工,可一年到头挣不几个钱还什么也学不到,岳红军夫妻俩一天到晚唉声叹气,为日子担忧,为孩子的前途犯愁。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也使他家的生活有了转机。2003年5月份,听说镇里组织劳务人员到长春打工,他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了镇里,镇里书记和镇长热情接待了他,并给他讲解一些外出打工的好处,鼓励他将孩子送出去,多学些技术,多嫌些钱,这样孩子能够锻炼一下,学点真东西,家中也能增加一些收入。回到家后,他把情况跟妻子说了一遍,谁知妻子摇着头一百个不同意,说孩子没出过远门,走那么远不放心,再说现在有许多职业介绍部门和用工单位都是骗人的,不如让孩子在家稳当干点活,赚点钱算了。可孩子说:“在家里呆着有啥出息,出去学点技术,赚点钱,家里也宽裕,没准干好还能留在长春发展呢,到那时我把你们二老接到长春去,再说这是政府组织的,都到用工单位考察过了,一定没问题”。最后**决定和孩子一起去长春,一来对孩子有个照应,二来还能多赚点钱,妻子终于在他们爷俩的说服下同意了。于是他和孩子便随着**镇2003年第一批打工人员在5月14日到了长春第一建筑公司务工。  孩子到长春第五天就不想干了,还给家里打电话,哭着说每天干活时间太长,一天才能挣五、六元钱,活累。**很心疼孩子,但一想家里的状况和孩子的前途,他强忍泪水,硬下心肠,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坚决不让孩子回去。后来他们遇到了个好老板,加之工作努力,不久工资就涨了,月底还给家里寄回1500元钱,这下老岳妻子高兴了。  由于孩子在单位干得非常出色,还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现在他们每人平均一个月能挣1200多元。他不仅还上了两万多元的外债,再有几年,他家就变成村里的富裕户了。如果光靠种地还债,再有五、六年也难还上的,而且孩子在挣钱的同时,还学到了不少技术,脱离了农村,走进了城市。2004年初,他想把老伴也接到大连打工。把这一想法说给公司领导,领导听后十分高兴,于是在三月份他就把爱人接了过来,全家人终于团聚了。这年年初,由于公司扩大业务,派他回家乡招了50名工人,父老乡亲在他的带领下也有了离土创业的机会了,从那次起,他每年都带领家乡50人左右到长春务工,而且工人的工资都一分不差的拿回来了。              打工仔当老板  ——记**村务工能人**  今年35岁的**,是**村八组村民,家里三口人,一个儿子,仅有6.4亩口粮田,没有什么副业,一年到头卖粮的收入除去消费、生产成本,基本不剩什么。看到邻居、村民们都富了,**的心也一点一点活了,决定外出务工。2000年时外出打工的人还很少,人们对外出务工的认识还不够,当时还有不少村民取笑**,说他不务正业。初长彬并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毅然于2000年春,背着行囊踏上开往哈尔滨的列车。当时哈尔滨招工的很多,但是适合一个没有什么技术的农民干的活太少了,没办法,只有出苦大力挣钱了。在哈市经过几天的寻找,他终于在一家建筑公司找到了一份力工活,每个月只挣600元,吃的也不好,一天工作超过十个小时,**干了半年就不干了。失业的**并不气馁,到哈尔滨的几处劳务市场转了几天,看到哈尔滨建材批发市场招工,在那是给人家装车,主要装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计件工资,每天都能挣40-50元,这样一算每月能挣1000多元。经过与市场负责人洽谈,**被录用了。他在哈尔滨建材市场起早贪黑努力干活,一年时间就挣了9000元。看到收入,**算计了一笔帐,一年的收入相当于在家种四垧地,事实证明,外出务工比在家种地划算多了。  2001年春节回家时,**看到村里整天游手好闲的人很多,只要家里收完秋,不是玩麻将、扑克,就是看牌,**看在眼里,这些人都是好劳力,这样下去人都呆懒了,也不想怎么致富了,如果把他们组织起来到哈市去干装卸的活,肯定能比在家强得多。于是**同哈市建材市场的老板联系,问他们还要不要装卸工人,建材市场的老板说还大量用人。**决定在村里组织一个装车队去哈尔滨装车,让在家一年没有什么活干的人到外面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即挣钱又长见识。**就走东屯、串西屯联系人,刚开始没几个人愿意去,担心赚不了那么多钱,挣了钱又拿不回来怎么办?后来经过**做细致工作,并现身说法,把大家的心说活了,同意跟他去哈市试一试。这一次初长彬带去12人,在哈市建材市场干了一个月,每人都赚了1000多元,这些人都亲身感觉到,在外面打工比在家种地强多了。这12人在哈尔滨建材市场装车一干就是三年,每个人都挣回了3万多元。  富了的**想的不是给人家当装卸工了,他觉得在那装车毕竟是出力干活,靠他人吃饭,有一天自己老了,干不动了,那还靠什么?于是**想到了也做建材买卖。**在建材市场打工的几年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对建材行业有了深入的了解,看到做建材买卖的每家每年都剩几十万,**的心
发表评论 已经有0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工挣钱小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