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土地利用规划理论K线去解释超调理论

简要介绍/汇率超调理论
(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Overshooting)是由经济学家(Rudiger·Dornbusch)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又称为汇率决定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基本概念/汇率超调理论
所谓通常是指一个变量对给定扰动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了其长期稳定均衡值,并因而被一个相反的调节所跟随。汇率超调的前提条件是商品价格具有粘性。 所谓粘性价格是指短期内商品价格粘住不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其新的长期均衡值。
基本假设/汇率超调理论
①在短期内购买力平价不成立,即由于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不同,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调整是渐进的,而资产市场反应却极其灵敏,利息率将迅速发生调整,使市场恢复均衡;②从长期来看,购买力平价能够成立;③无始终成立;④以对外开放的小国为考察对象,外国价格和外国利率都可以视为外生变量或假定为常数。
核心思想/汇率超调理论
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调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商品市场因其自身的特点和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商品市场价格的调整速度较慢,过程较长,呈粘性状态,称之为粘性价格。而金融市场的价格调整速度较快,因此,汇率对冲击的反应较快,几乎是即刻完成的。汇率对外部冲击做出的,即汇率预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由此导致购买力平价短期不能成立。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商品市场的价格调整到位后,汇率则从初始均衡水平变化到新的均衡水平。由此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财经问题研究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致富时代(下半月)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45:14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从汇率超调理论看人民币的走向
我的图书馆
从汇率超调理论看人民币的走向
从汇率超调理论看人民币的走向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现实易变,但理论之树常青。在我看来,经济学理论的蓬勃生命力恰在于,它的结论总是受到市场的挑战,但它的思想往往能够为市场指引逻辑的方向。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完善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市场的主导作用。出人意料的政策变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跌宕起伏的市场波动,经过一个多月的多空较量,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下简称人民币汇率)并未像很多国际投行预言的那样跌入无限深渊,但人民币贬值预期也并没有完全消散。人民币会往何处走,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关于人民币的运行机理和可能走向,市场研究已然汗牛充栋,争议广泛存在。笔者以为,风物长宜放眼量,瞬息万变之间,需要找到一个串联短期波动和长期运行的逻辑,需要在一个包容万象的大框架中分析人民币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不是对海量短频数据的过度甄别,也不是对政策行为的主观臆测,而是理论天然具有的抽象的张力。
其实,一看到人民币汇率的图形,我就想到了汇率超调理论(Exchange Rate Overshooting Theory)。拉长时间序列看,人民币长期中发生了一次滞后的汇率超调(Delayed Exchange Rate Overshooting);拉短了看,人民币这些天发生的是一次瞬时的汇率超调。如何理解?首先要从汇率超调理论说起。
所谓汇率超调 (Exchange Rate Overshooting),教科书上的概念可能比较晦涩,我给出的简单定义是:在经济冲击之下,货币名义汇率的短期反应大于其长期反应的经济现象。具体说来,在购买力平价(PPP)长期成立、短期偏离的假设条件下,当发生一个引致名义汇率长期贬值的经济冲击时,比如货币供给的一次性增加,名义汇率的短期贬值程度超过了长期贬值程度;反之反是。直白地说就是,冲击之下,货币汇率很容易“走过头”。
最早将汇率超调引入国际金融理论体系的,是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家多恩布什,而他发现并提出汇率超调理论的1976年,恰是全球从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的重要时期。经济学是一门“假设科学”,所以,大多数经典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太过抽象,以至于和现实总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多恩布什版的汇率超调理论也是如此,人们发现,外汇市场的实际数据并不完全支持多恩布什的结论。更常见的一种情况是,超调的确会发生,但不会立刻发生,而往往是冲击发生一段时间之后才出现。举个例子,当货币供应一次性提升,汇率往往不是在一次性“贬过头”后立刻开始升值,而是先持续贬值一段时间,然后“过头了”,再慢慢往回升值。
那么,为什么超调会滞后呢?许多经济学家从预期机制、行为习惯、邻居效应、交易成本等不同角度给出了解释,主要的努力方向是放松多恩布什的理论假设。例如,多恩布什的一个重要假设是理性预期,但市场往往并不是理性的,总会有激进投机者、跟风投资客和噪音交易者存在,这就使得市场学习是缓慢的,理性预期的形成也是渐进的,进而引致了滞后而非瞬时的汇率超调(对汇率超调理论的详细综述,详见笔者的学术工作论文《历史的转变与理论的创新——汇率超调理论的新进展》)。
理论表面上是复杂、晦涩的,但理论的核心思想还是精炼的。在我看来,汇率超调是普遍存在的现实,究竟会出现哪种超调模式,即瞬时超调还是滞后超调,关键在于预期的性质。如果预期方向和汇率长期运行方向是相反的,就会发生瞬时超调;如果预期方向和汇率长期运行方向是一致的,则会发生滞后超调。可能听上去有些绕口,但稍加思考不难发现,长期方向、短期预期和超调模式的组合,是固定的,当一种货币要贬值,而大多数人又有升值预期,那么唯一能兼容这两者的运行模式就是一次性贬过头再慢慢升值以达成“预期的自我实现”。
从理论回望现实,人民币汇改十年的长期运行轨迹,就是一条滞后超调的轨迹。在过去十年里,占据主流的,是人民币升值预期,而人民币朝向均衡汇率运行的长期方向,也是渐进升值,均衡回归和市场预期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超调才会在十年之后,姗姗来迟。那么,为什么升值预期长期存在?原因有三:一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势头强劲,基本面推动人民币均衡汇率潜在走强;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处于渐进完善的大通道中,汇率双向波动的灵活性渐次提升,升值预期始终处于压抑之中无法迅速释放;三是在国际机构和部分国家长期渲染“人民币低估”的国际舆论环境中,人民币预期形成机制一部分是非理性的。
再看8月11日之后人民币汇率的短期运行轨迹,则是一条近似瞬时超调的轨迹。之所以说是近似,因为在最初两三天里,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非常强烈,只不过相对于十年这样一种时间段,短短两三天的交易时间可以近似视作“瞬时”了。这两三天的“瞬时”之后,人民币升值预期(或短期贬值到位预期)逐渐形成,虽然尚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但从离岸和在岸人民币汇差在大幅扩大后又急速收窄的运行态势看,短期内,至少人民币汇率稳定于当前区间的预期还是较强的。这种预期结构使得8月11日汇率形成机制的政策冲击“瞬时”释放,并呈现出短期“一次性贬值”的运行特征。
如果说长期滞后超调加短期瞬时超调为理解这次汇率异动提供了一个长短结合的统一视角,那么,从超调理论看未来,人民币会怎么走?笔者以为,超调理论的核心要素有两个,一个是均衡汇率,另一个是预期。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的实际水平是高于还是低于均衡水平,是一个争议越来越大的话题,这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当前人民币接近均衡水平的主流判断。另一方面,预期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短期内,人民币不会大升大贬的双向波动预期占据些许优势;中期内,受中美经济周期错配、货币政策松紧差异和全球资产配置偏向美元资产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贬值预期还是普遍存在的;长期内,强国必有强币的预期不会消失。
结合均衡汇率和预期结构,笔者认为,短期内,人民币大幅升值或贬值的可能性都不大,双向波动特征将进一步强化。中期内,人民币可能会发生一次中小级别的“滞后超调”,即在双向震荡中小幅渐次贬值,并贬至低于均衡水平的状态,然后再缓慢升值。至于长期,人民币的方向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过去”,分状态看,如果8月11日的人民币汇改新政能够有效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性推进,而央行试探性举动并未引起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系统性风险得以管控,进而金融改革以及各项改革借势深化,那么,中国经济基本面将得到长期提振,人民币均衡汇率走强,进而带动人民币由中期微贬转向长期稳健走强;如果前述假设未能全然实现,金融市场发生不利联动,改革成本潜在上升,那么,人民币从中期向长期的过渡会更加波动剧烈,货币风险将悄然上升。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值得一读再读的均线理论:搞懂技术分析的精髓
导读:自本杰明·L·考顿在所著的《触发你交易的信号》一书中揭示了:利用两不同周期的移动平均线的交叉点这个条件,可以提前一天计算出明天的价格这一秘密之后,使得有条件的精确预测(而不是概率判断)成为了一种事实!尽管他只是提前了1天,但却使均线理论向前跨越了十年!
本文来自:股指期货期权投资理财经
当均线向上,价格在均线之上变动时,永远是开仓买入与守仓阶段。当均线向下,价格在均线之下变动时,永远是开仓卖出与守仓阶段。当均线向上,价格在均线之下变动,或均线向下,价格在均线之上变动时,是平仓观望阶段。
均线的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但是能够真正理解它却不太容易,而且实战中能够得心应手的运用它就更难了,这需要我们对技术分析有深刻的理解并同时掌握技术分析的本质才行。
很多人认为均线是很简单的东西,不值得学习。但是我要告诉你:“你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你并没有了解技术分析的本质”。在技术分析中,往往越简单的东西越可靠,因为这些经典的分析方法存在已久,并且在多年的实战中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如果这种方法没用的话,那么它就不会流传至今。你在运用中如果用错了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你在运用和理解的深度上存在问题,之所以导致错误是因为你并没有真正理解它,更没有真正掌握它。
众所周知,5 日、10 日、20 日、30
日均线是多数投资者常用的移动平均线系统参数,观察这些均线形成的通道方向对投资者的决策至关重要。操盘重在于趋势的把握,通道描述的是趋势的发展方向,持有上升通道的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上升,持有下降通道的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下降。在标准的上升通道中,日K线位于5日均线的上方、5日均线在10日均线的上方、10
日均线在20
日上方,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价格下跌受到均线系统的支撑;而在标准的下跌通道中,情形正好相反,也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价格上涨受到均线系统的压制。而其中每根均线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他们的特质,除了周期区别外,还有不少的不同点。
1 五日均线
五日均线,属于超短期操盘的指标。其操作手段也都是以超短或短线为主。当价格离开5 日线过远、高于5
日线过多,也即"五日乖离率"太大,则属于短线卖出时机。乖离率多大可以卖出,视个股强弱、大小有所不同,一般价格高于5
日线百分之七到十五,属于偏高,适宜卖出。一般价格低于5 日线百分之七到十五,适宜短线买进。
价格回落、跌不破5 日线的话,再次启动时适宜买入。一般说,当价格在上升途中,大多时间往往不破5 日线或者10
日线。只要不破,就可结合大势、结合市场基本面,继续持仓。若是空头占市场主力,但价格略有回升、升不破5
日线的话,再次出现较大抛单、展开下跌时适宜卖出。
价格如果跌破5 日线、反抽5 日线过不去的话,需要谨防追高风险,注意逢高卖出。价格如果升破5 日线、反抽5
日线时跌不破的话,或者反抽5 日线跌破但又止住的话,需要谨防杀跌踏空,注意逢低买回。
价格如果有效跌破五日线,一般将跌向10 日线或者20 日线。如果跌到10 日线、20
日线稳定、价格再次启动,则高位卖出的筹码,可以视情况短线回补,以免被轧空。价格如果有效升破五日线,一般将向10 日线、或者20
日线方向上升。如果升到10 日线、20 日线附近受阻、价格再次展开下跌,可以视情况短线卖出。
2 十日均线
相对于五日均线,十日均线的运用要多得多,也重要的多,很多人甚至可以仅凭十日均线便能够取得长期的盈利。
那么,什么是十日均线法的理论根据,或者说为什么十日均线法赢面较大?
先分析一下为什么要在十日均线以上买入。你可以观察一下,价格的上升和下跌过程,显然在上升过程中买入,只有一点是错误的(最高点),在下跌的过程中买入,只有一点是对的(最低点)。卖出的情况则和这刚刚相反。因此我们认为上升过程中买入赢面较大(假定为90%),而价格在十日均线上的技术意义是该股正在上升,因此在十日均线上买入商品赢面较大(90%),而如有的投资者专在十日均线下买入的赢面就很小(10%)。
再分析一下为什么要等到价格跌破十日均线才卖呢?多数股民一见手中的涨了20%-30%,甚至只有10%,不等破十日均线就赶紧抛出。反之如果价格下跌,就是破了十日均线也舍不得斩仓认赔。做法与十日均线法正好相反。
一旦买入,情况就简单了(其实要做到也不简单)。如果你买对了,该股继续上升,你就一直等到其最后跌破十日均线才获利了结,否则就一直持有。这就是我说的买对了要守得住。
如果买错了,没几天就跌破十日均线,你也必须斩仓或平仓了结。也就是平仓要坚决。其实此简易十日均线法背后蕴含不少诀窍。
如果按十日平均法,非要等到价格涨到十日均线上才买,往往已经损失了从最低价上来这一段盈利;在跌破十日均线后才卖,又损失了从最高价下来这一段盈利。其实这正体现了著名的鱼身理论的精华。
即在价格底价区,情况不太明朗,风险较大。属于鱼头,不好啃。还是避避为好。直至到发现价格进入明确的上升阶段后,风险较小,赢面较大时(鱼身)才买入。在价格上升的后段,虽然仍可能有上升空间,但风险已较大,就像鱼尾,也不宜介入。许多人都知道此道理,都要吃鱼身。
但如何知道哪是鱼身呢?十天均线法正是提供一个客观的判断鱼身的方法。当价格从底部上来穿越十日均线时,我们可以假定鱼头已现,后面想必就是鱼身,只不过是鱼身大小的问题,所以可以买入。价格在十日均线上继续上升,鱼身在不断地展现,但未能看见鱼身的全部,当然不能卖。直到价格最后跌破十日均线,我们可以认为鱼尾已现。那一块是鱼身已经很清楚了,焉有不走之理。
有一种错误的做法是:当手中的价格涨了一段后,就觉得差不多了,把它卖掉,说后面的鱼尾让别人去吃吧。但你说涨30%算鱼身,万一最后涨了一倍呢?你说涨了一倍算鱼身,如果最后涨了十倍呢?最近有的涨到十几倍,让你做一定守不到最后。其实道理很简单,鱼身必须等到鱼尾露出来才能确认!可见做交易,只要能坚持正确的原则,不须有很强的想象力,一样能赚大钱。
在交易当中,不仅仅充满了机会,同时也充满了陷阱。一个较为合理的市场,其概率应为各半。如何在市场中赚钱,其实归结于如何抓住机会和规避陷井。十日平均线法正是提供了一种趋吉避凶的手段。
先说避凶。市场下跌可能呈不同的方式,盘跌,急跌,反弹,再跌。新手们往往一见反弹就以为见底就去追,不想却买到了反弹的顶点,成为下一波下跌的牺牲品;高明一些的就趁指标超卖时买入做反弹,但这些差价一般不大,风险很高。而使用十日均线法,仅一条十日均线上才可以考虑买入就可以滤掉80%以上的此类错误买入的风险,其余20%多半可以综合其他因素滤掉,即使万一买错了,你也可以用第二条原则及时止损。所以此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严格执行十日均线法,世界上任何一次金融灾难你都摊不上。
再说趋吉。一旦你买对了,上了吉船,就不能轻易放过。有些人看见涨了一段或到了心理价位就抛,还有的在上涨过程的震荡调整中,把持不住,被洗盘洗了出来,而十日均线提供一种客观看市的方法,使我们不易受市场气氛的影响,不破线则不卖,不容易被洗出来。当然你要想坐得更稳,你还可以选15,30
天线等,只不过在顶部多损失一些赢利而已十天实际上是一个取舍的结果当然我不能完全否定一些投资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较为进取的策略,他们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如果能赚更多的钱是合理的。否则的话,如果每个人都按十日均线法去做,市场一跌破十日均线就不会有成交了,我们又如何出货呢?我们的券商、交易所、上市公司又谁来支持呢?这就是市场的魅力所在。
十日均线法还能够体现顺势而为的精神。当价格在十日均线下时,可以认为大市是向下的,不能买,还要卖。当价格在十日均线上时,可以认为大市是向上的,可以买。
很多人都说我也看图表,也懂技术分析,属于技术派。熟不知对技术理论的运用有顺势和逆势两种用法。就拿十天平均线这个指标来说,一种用法就如十日均线法,属顺势操作。
另一种典型的用法(你们可以在任何一本技术分析的书上找到)就是当价格远低于十日均线
(比如10%)时可以买入,当价格远高于十日均线(比如10%)时可以卖出,这种做超买超卖的方法明显属逆市而为。
再举一个例子,趋势线理论。它的运用是当价格在一个上升轨道中运行时,可以认为市场在走上升趋势;当价格在一个下降轨道中运行时,可以认为市场在走下降趋势。这理论可以作为研判大势的一种方法。但我认识的一些图表派人士,很喜欢随身带一些历史图表,在上面画出各种的上轨,下轨,支撑线,阻力线,且倾向于在价格回落到支撑线时买入,上升到阻力线时卖出,其实这已不知不觉堕入了逆市操作的范畴了。
其实这种死抠图表的方法实在机械,有点走火入魔。先不说每一根各个高,低点连起来的支撑线,阻力线的可靠性有多大,即便其有技术意义,在每个特定的情形,其作用有多大也很难估计。事实上,在大市向上时,任何一个技术阻力位最终都会被突破;在大市向下时,任何一个技术支持位最终都会被跌穿。
在这里,还可以详细的阐述一下10 日均线的操作方法。
价格向上突破10 日均线是重要买入时机。
当整个行情下跌的时候,底在哪里,谁也不能准确地作出预测,而只能顺势而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顺势而为呢?10
日移动平均线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即当价格在10
日均线之上运行时,我们就认为价格的趋势向上,价格还会上涨,而当价格在10均线之下运行时,我们就认为价格的趋势向下,价格还会下跌。因此,10
日移动平均线是指导我们分析、判断趋势并用于实际操作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标准。
在下跌趋势中,价格不断创出新低,高点不断下移,10 日均线在价格的上方以一定的速度向右下方下行,表明最近10
个交易日买进的投资者都被套牢或者说最近10 个交易日做空的投资者都是正确的。而且,10
日均线还是价格反弹的强阻力之一,只要下跌趋势尚未结束,价格就较难站上10
日均线,即使偶尔站上,也很快会回到其下面继续下跌。最后,价格下跌速度明显减缓,甚至止跌上涨,10
日均线也下降趋缓有走平并抬头上行的迹象,而价格从下向上突破并站上10
日均线时,说明下降趋势结束,上涨行情开始,是投资者非常重要的买入时机。
1、分析与操作要领一
(1)10 日均线是多空双方力量强弱或强弱市场的分界线。当多方力量强于空方力量时,市场属于强势,价格就在10
日均线之上运行,说明有更多的人愿意以高于最近10
日平均成本的价格买进,价格自然会上涨。相反,当空方力量强于多方力量时,市场属于弱势,价格就在10
日均线之下运行,表明有更多的人愿意以低于最近10 日平均成本的价格卖出,价格自然会下跌。
(2)价格站上10 日均线再买入,虽然离底部或与最低价相差一定价位,但此时上升趋势已明确,涨势刚刚开始,仍是买入的良机。
(3)价格向上突破10 日均线应有量的配合,否则可能仅仅是下跌中途的反弹,很快又会跌回10
日均线之下,此时就应止损出局再行观望,特别是在10 日线下降走平再上行而后又归下行时,更应止损,说明跌势尚未结束。
(4)价格站上10 日均线才买进,最大的优点是在上升行情的初期即可跟进而不会踏空,即使被套也有10
日均线作为明确的止损点,损失也不会太大。
(5)在持续较长时间的下跌趋势中,价格在下跌的中途产生反弹时站上了10 日均线但又很快跌破10
日均线继续下跌,待第二次甚至第三次价格站上10 日均线才真正上涨,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因此,在下跌趋势末期,当价格第二次或第三次站上10
日均线时往往是最佳的买入时机。
(6)10 日均线适用于中短线结合的操作方式,因此经常与5 日均线和30 日均线配合使用。
(7)10 日均线操作法用于趋势明确的单边上升和单边下跌行情中非常有效和可靠,而用于盘局效果差些。
上升趋势中价格回档不破10
日均线是买入时机,在上升趋势中,价格经过先期的快速上扬之后,由于短期获利盘太大,获利回吐必然出现而令价格调整,但只要价格不跌破10日均线且10
日均线仍继续上行,说明是正常的短线强势调整,上升行情尚未结束,此时是逢低买入的再一次良机,特别是价格在10
日均线获得支撑后又继续上涨时,说明调整结束,新的上升浪展开,更是追涨买入的时机。
2、分析与操作要领二
(1)10 日均线是波段操作的重要参考指标。在下跌行情中它是重要的阻力线,而在上
升趋势中却是强有力的支撑线,只在价格回调不破10 日均线说明强势特征明显,任何一次的回调都是买入时机,涨势还会继续。
(2)在上升趋势中,价格回档至10 日均线附近时成交量应明显萎缩,而再度上涨时成交量应放大,这样后市上升的空间才会更大。
(3)如要价格回调至10 日均线附近买入,其后又很快跌破了10 日线,还是应坚持止损原则,再等到调整结束价格重回10
日均线之上时再买入。
上升趋势中价格跌破10 日均线但10 日均线仍上行价格很快又重回10 日均线上方时是买入时机.在上升趋势中,10
日均线虽然是强支撑线,但有时会出现价格砸破10 日均线,然后再很快拉回10
日均线上方并继续大幅上涨。为回避风险或保存利润,在价格跌破10 日均线时卖出后,如价格在短期内又回升至10 日均线上方且10
日均线仍继续上行应再次买入甚至要追涨买入以防踏空。
3、分析与操作要领三
(1)在上升趋势中,价格回调往往是买入的时机,但有时一些重要的支撑位会被击穿,出现头部的假象,将技术操作者洗出局,然后再扎空上涨,以便让更多的投资者追涨抬轿,这个时候就应该在价格重回10
日均线之上时再次买入。
(2)上升趋势中,只要上升行情未结束,价格跌破10 日均线的时间往往很短且成交量明显缩小,一般最多不超过5 个交易日,价格就会重回10
日均线之上,否则放量跌破10日线又时间太长才回10 日均线之上,上升的力度有限或是别的中途调整形态。
(3)上升趋势中价格跌破10 均线又很快重回10
日均线之上是买入时机,在上升行情的初期和中段较为可靠,如果是在价格大幅上涨已久之后或第三次特别是行情末期出现时,还是要小心为妙,当价格跌破10
日均线时应坚决止损,特别是放量长阴线跌破10 日均线时。
下跌趋势中价格急跌或暴跌远离10 日均线是买入时机,下跌趋势中,价格在10 日均线之下运行,如价格连续出现急跌或暴跌并远离10
日均线,致使10 日负乖离率过大,应是买入抢反弹的时机,甚至是中期买入良机。
4、分析与操作要领四
(1) 在持续性下跌之后再出现暴跌,致使10
日负乖离率达10%-15%后次日再跌往往是中期底部,而中期以上头部出现以后不久出现的急跌或暴跌,而10日负乖离率达10%-15%往往是短期强劲反弹的底部。
(2)急跌或暴跌致使10
日负乖离率过大,之所以会产生反弹,其原因就在于空方力量在短期内就得以完全释放,以大幅下跌的空间换取了下跌的时间,而最近10
个交易日做空的投资者平均有10%-15%以上的亏损,存在摊低成本的需求。不过,人气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急跌或暴跌后先是报复性反弹,再经过一定时间的整固才会发生较大幅度的上涨。
3 六十日均线
60 日均线是市场的生命线,跌破生命线就有一定的下跌空间。
下面具体介绍操作法:
价格在经过较长时间缩量下跌或在低位横盘且运行在60 日均线之下,此时介入的赢利机会很小,价格一旦突破60
日均线且成功站稳在均线之上,突破时如有成交量的有效放大配合且随后5 日、10
日均线形成黄金交叉则更好,此时介入的获利机会较大,但主力为避免成交量明显放大所吸引的喜欢抄底者的跟风盘,往往会使价格随后出现缩量的缓慢上涨或涨涨跌跌的振荡走势,以此清洗出搏取短线收益的急躁筹码,5
日10 日均线会出现粘合但始终会平稳运行在60 日均线之上,原因是主力的初期建仓成本大致在60
日均价附近,主力在低位进一步积蓄做多能量后,在展开壮观的主升浪前会进行最后一次打压价格以洗掉先前介入的较坚决跟风盘,既我们通常所说的“压价逼仓”,请注意成交量这时是明显萎缩的,打压幅度视主力的控盘程度而定,一般在10%—20%之间。主力完成压价逼仓工作后,一切就绪,主力会采取快速拉升的方法使价格脱离其成本区,成交量亦有效放大往往会超过前期天量,随后一轮主升浪喷涌而出。
实战要点:
1 、价格要经过大幅下跌或较长时间横盘运行于60 均线之下,成交量萎缩,平均换手率在1%以下最好。
2、突破60 日均线时要有明显放大的成交量配合,随后价格能够站稳于60 日均线之上,否则后市可能还有较长时间反复。
3、除个别走势极强个股外大多股票需要依托5 日或10
日均线缓步盘升或横盘一段时间以消磨闻风进驻者的耐心和积蓄上攻能量,注意这段时间越长走势越强则该股的后市上升空间将越大。
4、展开主升浪前主力将会有一番压价逼仓动作,但成交量是极度萎缩的,跌幅一般在10%--20%之间。
5、主力大幅拉升多以“大阳”方式实现,成交量会急剧放大多数会超过前期密集成交区的天量,换手率如达到10%以上更好,如大家把握的好,此时介入获取的利润率将非常巨大。
三根均线结合,是均线使用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我们将选取不同的三条均线,谈谈几种常见组合的作用。
当价格向上突破5 日、10 日、30 日三条均线是最佳中短期做多时机。
在中期下跌趋势中,5 日、10 日、30 日均线自下而上顺序一般呈空头排列即价格、5日、10 日、30
日均线自下而上顺序排列且均以不同的速率下行,价格的反弹往往会受到5日、10 日均线的阻力,较难站上30
日均线。但是,在中期下跌趋势的末期,空方抛压减轻,先知先觉者逢低试探性买入,5 日、10 日均线先是走平,然后5 日均线上穿10
日均线形成黄金交叉。买盘逐步增强,成交量放大,价格继续上涨并向上突破30 日均线,5 日、10 日均线先后上穿30
日均线形成黄金交叉并呈多头排列,三条均线成为价格回调时的强有力支撑线,从而确认中期下跌行情结束,上涨行情正式启动。一般来说,当价格向上突破5
日、10 日、30 日三条均线特别是三条均线呈多头排列时是最佳买入时机。
1、分析与操作要领一
(1)5 日、10 日、30 日三条均线组合,是投资者最为常用的组合之一,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其中,5 日、10
日均线可用于判断短期的趋势,而30 日均线则用于中期趋势的判断。当价格向上突破5 日、10 日均线时,说明该股短期趋势转强,再突破30
日均线时中期趋势转强且一般可确认庄家建仓完毕即将拉升,而下方三条均线特别是三条均线的黄金交叉点更是价格回档时的强有力支撑。
(2)价格在5 日、10 日、30 日三条均线先后形成黄金交叉之后的上涨,成交量应逐步放大,回调成交量应明显萎缩,特别是在突破30
日均线时应有量的配合。否则,其可靠性降低,至少其上涨幅度会有限。
(3)一般来说,5 日、10 日、30
日三条均线形成黄金交叉后都是在中期底部,后市应有中期上升行情,特别是底部反转形态如双重底、头肩底待突破时伴随三条均线形成黄金交叉可靠性更高。万一在下降趋势中途三条均线形成黄金交叉后误认为是中期底部,买入后涨幅并不大,价格却很快跌破三条均线且三条均线再形成死亡交叉发散下行,说明前期仅是反弹而已,跌势尚未结束,在价格跌破30
日均线时应止损出局。2、横向趋势中5日、10 日、30 日均线由粘合状发散上行是最佳买入时机
价格运行的趋势有:上升趋势、下跌趋势和横向趋势,其中上升趋势和下跌趋势由于方向明确,移动平均线呈现多头或空头排列较易判断,而横向趋势由于移动平均线多呈粘合状互相缠绕,则较难判断它以后的突破方向。再说,横向趋势既可出现在下跌趋势中途和底部,也可出现在上升趋势中途和顶部,更增强了判断的难度。因此,应对横向趋势的最佳办法是在价格突破而趋势明确后才采取行动,从移动平均线的角度来说就是当其由粘合缠绕状发散上行或下行时才买入或卖出。一般来说,下跌趋势中急跌后形成的横向趋势往往向下突破,而长期下跌之后形成的横向趋势多是底部。相反,上升趋势中急升之后形成的横向趋势往往向上突破且多是长庄股,如涨幅或上涨时间持续太久后的横向趋势形成顶部的可能性大,有时即使向上突破也是多头陷井。因此,在上升趋势中途和长期下跌后的低价区形成的横向趋势一旦向上突破而5
日、10 日、30 日均线由粘合状发散上行时是明确的中短线买入时机。
2、分析与操作要领二
(1)价格之所以形成横向趋势,要么是下跌趋势中已到达相对的低价区,价格下跌动力不足,而多方又暂时找不到买进的理由,多空双方在较长时间里达成平衡,或者是低位有庄家在逢底耐心吸纳建仓,要么是上升趋势中,价格上涨太快,但庄家又无出货或打压的意图,价格在不大的空间内上下波动所形成。
(2)横向趋势运行的时间往往较长,少则1-2
个月,多则半年以上。因此,横向趋势需要投资者具有十足的耐心且向上突破后的上升往往与横盘一样持久,上升空间是可观的。
(3)横向趋势向上突破和5 日、10 日、30 日均线发散上行应有成交量的配合,回调时成交量应明显缩小。
(4)横向趋势向上突破后,发散上行的5 日、10 日、30 日均线是价格回调的支撑线,而不应很快跌破3
条均线回到横盘区域内,否则是假突破,仍应止损。
价格向上突破30 日、60 日、120 日均线是中长期最佳买入时机
在长期的空头市场中,价格往往大跌小涨,下跌中途的反弹虽能向上突破5 日、10 日均线的阻力,甚至能突破30日均线,但却会受到上档60
日、120 日等长期均线的阻力,价格的上涨幅度有限。这是因为30 日、60 日、120
日中长期均线仍继续下行,呈空头排列,空方能量尚未释放完毕。在经过长期(半年以上,甚至1
年以上)的下跌之后,价格跌无可跌,中长线投资者或者庄家入场买进建仓,价格在一定区域内横向波动构筑底部,30 日、60日、120
日均线的下降速率趋缓甚至有走平的迹象,价格也逐渐向3 条均线靠近。最终,价格在成交量放大的配合下,一举向上突破30 日、60
日、120 日3 条平均线,就意味着长期下跌趋势的结束和中长期上升趋势的开始。当价格放量突破3 条均线时或回档不破30
日均线时,便是中长线最佳的买入时机。
3、分析与操作要领三
(1)投资者大多喜欢用5 日、10 日、30 日等中短期均线分析趋势和指导操作,实际上30 日、60 日、120
日等中长期均线的组合对于中长线投资者更具有指导意义,它可以使我们看到更长远的趋势。有句话叫"看大势者赚大钱,看小势者挣小钱,不看势者尽赔钱",而30
日、60 日、120 日均线的组合正是对大的趋势的一种有效判断方法。
(2)当价格向上突破30 日、60 日、120 日均线时,就意味着最近30
日、60日和120个交易日买进该股的投资者都已解套或有盈利,多方占有绝对优势,后市上涨就是自然的事了,且肯定有庄家进场。
(3)价格向上突破30 日、60 日、120 日3 条均线时必须要有量的配合,而且量的大小将决定价格的上涨动力和上升空间。
(4)本条买入时机特别适用于价格长期下跌,30 日、60 日、120
日均线呈典型空头排列而后价格向上放量突破的股票,对于价格按箱形整理运行的商品,价格来回围绕30 日、60日、120
日均线上下波动,倒不如运用5 日、10 日、30 日均线组合波段操作更有效。
这门系统表面看起来简单,其实要做到了还是很难的。其实每一种技术系统都差不多,换汤不换药,说到底,还是看趋势、背离、波浪、形态等内容,最关键还是的你的理解以及应用。关于这点,只能靠交易者不断实践。
(转载请标注扑克投资家,微信号:puoketrader)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线索利用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