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体现了一种什么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思想。

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研究综述摘要: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农业现代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全面发展的阶段。本文通过对国外农业现代化模式的分...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3):224~228StudiesofPsychologyandBehavior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大脑反应差异研究综述*杨丽珠1董光恒1金欣俐1,2(1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
摘要情绪的产生通常伴随着相应的生理变化。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不同的适应意义,形成了不同的生理反应。该文综述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大脑中的反应差异,归纳了相关的研究结论和存在的争论,并指出...
邓小平理论碍究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能力、素质、独特个性、社会关系等各方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它是革命导师在社会发展方面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一、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江...
作者:庞井君理论前沿2002年07期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河南 现代农业含金量高(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关注新华网
着西服、扎领带、脚穿黑亮皮鞋,这样一身穿着,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位农机操作员。“以前的农机,开一天下来,鼻子眼里都是灰……”河南周口天华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刘天华笑着说,“现在的大型农机,电脑控制,驾驶室密封好、有空调,穿西服打领带都脏不了,咱也算新型农民了。”
2015年3月,刘天华整合28家优秀农民合作社,组成了周口市天华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两年来,发展社员336户,联合土地增加到6万多亩;粮食耕种面积由233亩发展到1.7万多亩,影响辐射到郸城、沈丘、西华等周边地区。农机联合体的农机数量从两台发展到70多台,且大型农机具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在河南,类似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发展到21.8万家。立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南还出台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从2012年开始河南每年拿出两亿元扶持引导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截至去年底,已培育认定农业产业化集群207个,带动农户超过1000万户,培养30多万名职业农民。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常被誉为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为保住优势,河南推动制度创新和科技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4月7日,河南出台新规定:每个农业首席专家团队对接服务一类(个)农业产业化集群(龙头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服务;每个岗位专家至少联结服务3个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协同培训人才和推广技术等。
拔节、孕穗,一场春雨过后,刘天华的2000亩小麦长得格外壮实。去年10月,在县里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他从国外购买了深耕拖拉机,种上优种小麦。深耕后的土地不板结,耐旱、排涝能力明显增强,病虫害也减少,小麦长势好于往年。收储单位与他签的小麦收购协议价格每公斤高出三毛钱。
“一手牵起农业产业化集群龙头企业,另一手牵起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广,让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高产优质优价。”河南省农业厅科教处副处长余斌介绍说。去年,河南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攻关计划立项项目达172项,河南10项重大科技专项中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占三成。同时,粮食总产量1189.32亿斤,是第二个丰产年。
责任编辑:总第45期 探讨《管子》治国之道在积极践行“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中的若干现实价值问题-学会期刊-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最新加载信息
 当前位置:&>>&&>>&总第45期 探讨《管子》治国之道在积极践行“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中的若干现实价值问题
探讨《管子》治国之道在积极践行&四个全面&
发展战略中的若干现实价值问题
《管子》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其治国思想及理念,历经千年,依然受到当代无数学者的热爱和研究。《管子》的治国之道与&四个全面&发展战略放在一起进行研究颇有难度,因为这个历史跨度长达2600多年。但是,纵观《管子》一书,从其治国战略实施的方式着手,探讨若干现实价值问题,以期达到跳出&当前&看&当前&的效果,从而寻找新思路和方法。
1、《管子》思想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管子》一书的治国理政思想延宕千年,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生产生活。其中,盐铁专营模式,至今仍是政府控制生产生活领域事关民生类流通商品的主要手段;以人为本的思想,曾被无数帝王将相、仁人志士作为富民兴邦的重要抓手,迄今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理论之一;其寓军于民的军事思想,不仅保障了粮食生产,同时确保了战事需要,这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吸纳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思想,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而其首创的&以法治国&思想不仅开启了春秋战国变革强国的新模式,形成了一股新兴的法家势力,也为华夏文明的生息延续提供了秩序;&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谚语,则成了影响我们勤劳、知礼、重视教化的规范原则。可见,《管子》一书的思想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影响重大,它已经潜移默化到我们的文化血液中去了。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自2012年10月份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逐步确定了&四个全面&的发展战略布局。正如习近平自己谈到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全球治理规则体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前时代的共鸣点。&[1]《管子》成书于战国末期,被历代先贤学习、实践,不同的践行者取得了不同的成果和效益。在当下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际,作为研究管仲思想的学者,通过推敲和思考《管子》治国思想中战略实施的若干问题,以期汲取妥善的治理模式和先进的文化力量,助推&四个全面&的健康践行,积极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2、《管子》思想若干现实价值问题的探讨
&&&&《管子》一书涉及到的治国理政思想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在管仲的治下,齐国桓公期间(文中以下所论&齐国&均指该阶段,不再赘述),九合诸侯、首霸春秋,富民强兵,首创了春秋以来的雄图伟业,改变了齐国乃至当时整个春秋的经济格局、生活方式和政治模式。联系&四个全面&发展战略,就《管子》治国之道在积极践行&四个全面&发展战略若干现实价值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2.1战略的统领性与战术的灵活性必须要有机统一
战略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司马彪所著的《战略》一书中,作&战略谋略&讲。[2]经过不断的融合和发展,战略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从军事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如今&比喻决定全局的策略&这样一个概念,所涵盖的范围更广泛更全面。在这里把《管子》治国之道与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谈战略,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战术的组合。
个人理想与国家目标的有效结合形成了齐国的强国战略。管仲的理想是&夷吾之为君臣也,将承君命,奉社稷,以持宗庙&(《管子&大匡》,凡出自《管子》的引文,以下仅注章名),管仲的大气概在于他对自身价值的定位与国家社稷紧密相联,而非一事一物;齐国桓公期间的国家目标是&称霸&春秋,管仲是这个目标规划的主要策划者。个人理想是管仲为齐国奉献才智的动力,而齐国桓公期间规划的国家目标则成为个人实现理想的平台。只有当个人理想与国家目标结合时,才能产生有效可行的强国战略&&&定社稷&。在当今社会,从大的环境讲国家发展,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强国之梦,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不仅明确了目标,也梳理了实现梦想的手段、措施和原则,个人就要树立强烈的齐家治国的信心和勇气,积极参与到社会大发展中去;从小的环境讲,一个单位的持续稳定创新发展与我们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息息相关,只有不断调整个人的理想与单位发展有效结合才能形成合力,创造价值。
战略的统领性与战术的灵活性有机统一,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必要前提。在《大匡》中记载&桓公二年践位,召管仲。管仲至,公问曰:&社稷可定乎?&&,&社稷定&是齐国的战略目标,也是管仲实现个人理想的标志。《管子》一书就齐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着重体现在战略统领性与战术灵活性的有机统一。关于战略目标,齐桓公和管仲始终坚持&定社稷&这样一个大方向,在战术上则由管仲负责组合了农业手段、军事手段、经济手段、民俗教化、社会保障和增加人口等多种方式,即灵活多变又推陈出新,不断提升齐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最终使得自身国富民强、社稷安定。而对于每个手段的运用也是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这个思想在《管子》一书主要体现在《五辅》章节中对于德、义、礼、法、权五项为政措施的阐述。农业上采取不违农时的保障措施、相壤衰征的征收方式、均地分力的激励措施等;军事上采用寓军于民的组织形式、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思路以及军事是国家策略上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思想;经济上不仅开创性实行盐铁专营政策,同时即注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也注重计划与市场的补充,即注重生产经营也注重金融理财;民俗教化,既注重德治同时注重以法治国,消除人心向背的隐患;社会保障上即注重民生同时注重政策的实施和保障;在增加人口方面既注重吸引外来人口对本国的补充同时注重人口繁衍与自然规律的配合、鼓励生育繁衍。就《管子》一书的治国思想来讲,其&定社稷&的战略目标是统领,一旦制定就不能轻易更改,但是实现战略目标就要注重战术的灵活运用与自由组合,最终推陈出新,创造新的价值,实现既定目标。
2.2阶段目标的制定要与宏观战略目标相得益彰、趋向性强
在《大匡》篇中桓公与管仲探讨社稷安定之策时,管仲就很明确的指出&君霸王,社稷定;君不霸王,社稷不定&的治国目标。也就是说管仲相齐,其宏观战略目标是&定社稷&,其主要手段就是&称霸&。至于如何称霸,则是不同阶段目标的叠加,主要体现在《大匡》、《中匡》和《小匡》三篇,以桓管的对话形式表现出来。梳理一下管仲相齐首霸春秋的步骤,主要是两个阶段:一是修内政,二是举外义。
修内政阶段。该阶段的实施共有五个环节,包括:第一是要实施&三其国而伍其鄙&(《小匡》)的行政区划政策,最终实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以为民纪,谨用其六秉;如是而民情可得,而百姓可御&这样一个目标。第二是要&爱民&,并且提出了&民相亲&&民殖&&民富&&民有礼&&民正&五项措施,从而彰显齐国的爱民之道。第三是&安民心&,措施是&修旧法,择其善者,举而严用之;慈于民,予无财,宽政役,敬百姓,则国富而民安矣&。第四是要&寄军于政&& 寓兵于民&的强兵措施,使齐国三分以为三军,而百姓通于军事,最终实现齐国&速得意于天下&的目的。第五项措施举贤用人的策略,选拔任用的干部具备的素质是&士莫敢言一朝之便,皆有终岁之计;莫敢以终岁为议,皆有终身之功&。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齐国实现了&封内治,百姓亲&的政成国安局面,也就为总目标的实现夯实了基础国力。
外举义阶段。该阶段有三项措施组成,分别是:一是确保&甲兵大足&,打仗不仅仅靠智谋和兵士数量取胜,还要具备武装到牙齿的装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兵士的自信;二是确保&为内者,具;为外者,备&,国家治理的重要岗位、外交大臣要符合职责和形势的需求,务必把最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位置上去;三是正定国土边界,礼尚往来、安定四邻,只有先把周边的邻国安定了,才能有精力和物力征服远方的诸侯,最终实现&征四方,霸诸侯&的宏伟目标。
从《管子》思想,我们看到齐国实现了春秋首霸的目标,不是一时之功,亦非一朝之力,从最初的内乱到稳定到称霸,在不同的阶段完成了实现宏观目标的阶段性目标的优化组合。新中国自建立以来,一直秉持着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理想,经过数代人的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实现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平安富足,国际政治形象稳健的大好局面。但是,在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上,铺满了荆棘和障碍,且不说国外敌对势力的演化,正如社会发展的每一历史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一样,我们的社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有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阶段,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阶段目标。面临我国人口众多、地理条件复杂、种族繁多、人口分布广泛等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和新一届领导人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只有将目标细化、阶段化,才能够科学带领广大人民脱贫致富,到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3推进过程要循序渐进、稳健推动
在《管子》一书中,其治国理政的思想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管桓对话和经典案例的形式进行表现的,桓公的角色是设定组织目标,而管仲则是负责计划实施和过程控制。通读了《管子》一书,会发现其治国理政的思路用之于牧民、经济、军事、外交等诸环节,推进过程都不是一刀切、不是同化、不是大跃进、更不是不符合实际,而是循序渐进、稳健推动,最终实现了齐国国富民强的大战略。
相地衰征,不搞一刀切。春秋时期,诸侯各国的财政收入,征收土地税的形式取之于民,国用大取用就多,所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高低与国家税收的高下直接成反比。所以管仲就采取了相地衰征,不搞一刀切的征收制度。这个思想体现在《小匡》中,&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矣&;也体现在《乘马数》篇的相穰定籍的策略中,&&也就是说相穰定籍不仅根据土壤的等级进行税赋的征收,同时也会拿上等土壤征收的粮食去补贴下等土地的收成。至于土壤的优劣等级,。
求同存异,不搞同化。在对人才的使用上,做到人尽其才。管仲的吸纳人才的思想有两点非常值得重视,一是举荐人才的方式方法,二是使用人才的方式方法。在《小匡》中,选荐人才的方式叫&三选&,具体方法是首先由乡长&修德进贤&,桓公亲自召见并&使役之官&;然后,一年期满后书面汇报业绩并由主管官员进行核查报告;最后,由桓公&召而与之坐,省相其质,以参其成功成事&,就像面试一样再观察被考核人员,然后进行录用。对于那些忧国家之患,有可能被重用辅佐上卿的人才,还要进行实地调查。管仲的人才举荐方式可以媲美今天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选拔程序,并且首要注重德行,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选拔程序则首要注重人事匹配。管仲的用人思想,也有其独特之处。譬如,齐国向诸侯各国派遣使者:公子开方,性格特点是&聪慧而敏捷,不能持久而喜欢创始&,针对卫国&诡诈刻薄,贪财好利&的政教,派他出使卫国;季友,性格特点是&恭谨而精明,搏闻而知礼,多行小信&,针对鲁国&偏爱谦逊而拘守礼节&的政教,派他出使鲁国;蒙孙,性格特点是&博于政教,文巧于辞令,不好立大义,而好结小信&,针对楚国&机巧文饰而好利,不注重大义之举,关注行小信的行为&的政教,派他出使楚国。五年以后,各国诸侯亲附。我们读了《管子》一书,对于这三个人的性格特点也都有所了解,均有一定的性格缺陷,但是却能被管仲用到合适的位置上去,这就是中国式管理中因人设事的优越性。正如曾仕强关于中国管理理论中人事管理的总结:&中国管理以&人&为中心,对&人&的控制,往往重于对&事&的控制。因为事在人为,一切事都离不开人。&这个理论就特别适合环境变动快速,管理者的心态随境而变的可能性大,就更要注重对人的运用和管理,春秋时期的环境正是如此。
不计较城池得失,重视人心向背,军事发展不搞大跃进。管仲军事思想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辩证性特别强。管仲讲&贫民伤财,莫大于兵;危国忧主,莫速于兵。&(《法法》),&贪于土必勤于兵、勤于兵必病于民,民病则多诈。&(《大匡》),这是用兵的负面作用,&举兵之日境内贫&这句话不仅仅适合战败国同样适用于战胜国;但是管仲同样也认为:&故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然则兵者外以诛暴,内以禁邪。故兵主尊主安国之经也,不可废也&,也就是说用兵即使有负面作用,但是作为一个当时春秋期间一个独立的国家即使再小,也必须有自己的军队,内以禁邪、外以诛暴,最终辅王成霸。这就决定了管仲的用兵思想不会计较城池得失,而是更加重视人心向背,始终站在人民和国家的利益考虑军队、军需的扩充与储备,不倚仗国家富足在军事上大踏步前行,这也为齐国在春秋诸侯各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礼仪周到、秉持大义、外交诚信、国家富强!
结合本土实际,大力&围海煮盐&,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小匡》中记载齐国的地理环境是&地南至于岱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海,东至于纪随,地方三百六十里&,同时结合历史资料对春秋时期各国地图的还原,齐国边境线一半左右在海里,这就是一个国家实际的地理环境。管仲一方面要说服齐桓公减少农业税收,还要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突破现有的经济模式,于是开历史先河的&官山海&&&盐铁专营政策诞生,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生产经营收归国有,既保证了财政收入同时也确保了人民最关键的生活生产需要。
从这一系列的措施来看,管仲的治国理政思想无论是在农业、用人,还是在军事、经济等各个环节上,做到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以民为本,循序渐进、稳健推动,最终打造了春秋首霸。
2.4成文法治要与传统德治兼互使用、辉映成章
《管子》一书在春秋战国乃至秦汉之所以畅销的原因在于,它阐述的大多治国理政方针体用兼备、实践性强,真正为齐国百姓带来了福祉,实现了齐国的强盛。而该书在以法治国的体系论述中,不仅注重成文法的规范作用,同时把君主、大臣和百姓道德构建的重要性作为治理好国家的前提和根本,形成了与传统德治兼互使用、辉映成章的效果。
《管子》阐述法治思想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以法治国是&善为政&的标志,&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朝廷闲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仓廪实而囹圄空,贤人进而奸民退&(《五辅》),善于为政的人,其标志之一便是国法实施得顺畅那么邪道就会废止;其次,以法治国是&民之可御&的标志,&欲民之可御,则法不可不审&(《权修》)、&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七法》)、&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七法》),就讲治理百姓统一民心,不制定法令是不行的;三,以法治国是管理君臣的必要手段,&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君一置其仪,则百官守其法;上明陈其制,则下皆会其度矣&(《法禁》),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不仅与老百姓的管理和国家治理息息相关,同时与法律的实施者、监督者息息相关,只有从上到下严格执行法规律令,才能号召百姓共同遵守规定,只有执法和监督者严格执行才能做到上行下效;四,以法规律令的有效性是以法治国的前提,&令未布而民或为之,而赏从之,则是上妄予也&、&令已布而罚不及,则是教民不听。民不听,则强者立;强者立,则主位危矣。故曰:宪律制度必法道,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此正民之经也&(《法法》),明确了法律制度只有符合治国之道,号令公开明确,赏罚信实周详,才能真正领导人民。
《管子》思想彰显德治的重要性。管仲治国所阐述的霸业是建立在以民为本的基础上的,不仅注重以法治国的重要性,同时非常注重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毕竟法规律令的制定、实施和执行均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在治理国家、统治百姓方面,与以法治国相辅相成的是对传统德治的彰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君德,君德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是管理好官员的前提。&有道之君,正其德以蒞民,而不言智能聪明&、&主身者,正德之本也;官者,耳目之制也。身立而民化,德正而官治&(《君臣上》),有道的君王在治理国家是会把德行看的比聪明才智更重要,因为作为一个领导者深知自身就是端正道德的根本,各级管理就像自己的耳目器官一样是受自身的德行所影响和制约的。二是选材重德,&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牧民》),就讲把国家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上就要把权力授予那些有道德的人;如何选择有道德的人掌管国家的权力,在《立政》章节讲了君主应该注意和慎重的几个方面&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和&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只有把有道德的官员用到了合适的位置上,才能避免&卿相不得众&、&大臣不和同&、&兵主不足畏&、&民不怀其产&给国家带来的危险。三是注重民俗教化,这在《权修》章节讲的比较系统,&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凡牧民者,欲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此厉民之道也&、&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治之本也&。对百姓的教育和训诲形成风气就会减少刑法的运用,而教育和训悔百姓的方法采取的是让他们学会&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而百姓学会了这些也就达到了国家治理的根本了。
全面依法治国是2013年10月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来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提到的&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国家和社会各管理层面都要切实重视法律规定与道德教育的双重作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抓落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塑造良好社会法治环境、稳定国家政治生活方面做出努力。
2.5创新要与实践紧密结合,敢想敢赢
创新就要敢想,实践就要敢赢。通读《管子》一书,管仲治国思想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胸中有数、计然于心,创新与实践紧密结合,开创了春秋时期新的军事模式、经济模式、政治模式等富民强国政策。
体用兼备的创新思路。管仲的思想为什么用在齐国能够取得成功?这不得不归功于其体用兼备的哲学思想。用一句话总结&先道而后德,故德莫盛焉&[3]再合适不过了。《管子》一书中,&道&是体,是该书的主线和灵魂,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阐述围绕管子之道展开;&德&是用,是管子思想运用的结果,主要体现在齐国治理的成果上。首先,三句话理解管子之道:&道也者,万物之要也&(《君臣上》)、&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形势》)、&道也者,通乎无上,详乎无穷,运乎诸生&(《宙合》),用这三句话让我们认识了管仲所阐述的道是什么,如何用道,实现什么样的效果。其次,用一句话理解管子体用兼备思想道与德的联系:&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心术上》),一句话阐明了体用关系,道是形而上的指导思想,德是形而下的治生理论。最后,阐述一下《管子》的&霸业&概念,&地虽大,而不并兼,不攘夺;人虽众,不缓怠,不傲下;国虽富,不侈泰,不纵欲;兵虽强,不轻侮诸侯,动众用兵必为天下政理,此正天下之本而霸王之主也&(《重令》),&非以并兼攘夺也,以为天下政治也,此正天下之道也&(《重令》),管仲眼里的霸业不是以大国兼并小国为基础,不是霸权也不是暴君行径,而是国土大但是不以兼并和抢夺为主,人口众多却不松懈、不傲慢对待民众,国家富有却不奢侈纵欲,兵力强大却不轻易欺侮其他诸侯各国,即使有军事行动也必是为伸张正义而进行的。正是这种体用兼备的思想,把道、德和霸业很好的结合起来的政治思路才造就了齐国首霸诸侯的辉煌。
胸怀天下的创新模式。只有正确的思路才能引领正确的模式。周朝平王东迁标志着周朝政治的溃散,也标志着进入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期间诸侯各国各自为政,周朝统治日渐式微。管仲作为周穆王后裔,姬姓。他的治国模式始终以民为本,胸怀天下。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均田分力,实惠百姓,增加粮食产量。&道曰,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乘马》)指出了将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人民自觉抓紧农事从事生产。中国的农耕社会模式持续时间很长,春秋时期更为典型,农业生产就是国家最重要的财富来源,所以为鼓励生产管仲创新了农业生产模式;二是寓军于民,打造低调扎实的军事力量。用管仲的原话讲:&作内政而寓军令焉&、&乡有行伍,卒长则其制令,且以田猎,因以赏罚,则百姓通于军事矣&(《小匡》),这样寓军于民,使得老百姓农忙时节从事农业生产,闲事参加军事训练,上战场时成了生死相依的战友,从而打造了低调扎实的军事力量;三是尊王攘夷,率领诸侯各国尊周重祖。管仲作为姬姓后裔,牢记尊周重祖,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号,在政治上坚持继绝存亡的政策。在政期间分别帮助重建了杞国、邢国、卫国和燕国,制衡了楚国,在一定范围内维持了诸侯势力的均衡,保持了周朝统治的稳定局面;四是道法自然,维护民生。主要表现在管仲重视农业生产不违民时、强化军事力量但出师有义、利用自身有限地形围海煮盐等各种措施方面,与道法天然匹配,注重民生民情。
统筹合理的共赢局面。主要表现在经济、军事和政治策略的综合统筹,从而实现了共赢的局面。一是寄税于政的国家财政收入政策,这个策略体现在《海王》篇,管仲与桓公论述官山海实行盐铁专营的税收策略,这类似于今天间接税的税收形式,征收对象普遍,税源丰富,所以齐国能迅速积累财富,实现了提高政府财政收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共赢。二是制定关卡免税政策以及客栈服务等,沟通诸侯经济。&通齐国之鱼盐东莱,使关市几而不正,壥而不税,以为诸侯之利,诸侯称宽焉&(《小匡》)、&请以令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轻重乙》),实现了为齐国聚集天下财货和便利各国诸侯的共赢。三是借姬扼楚,不仅消除了楚郑联合给齐国带来的潜在威胁,保全了齐国的霸主地位,同时实现了楚国臣服于周朝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社会的持续发展始终离不开创新与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一穷二白到今天的富裕富足,践行着一个又一个新的梦想。四个全面发展战略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战略,是目标、手段、措施和动力的相互配合。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实现阶段目标的强大动力。改革就离不开创新,成功也就离不开实践,所以在全国上下积极践行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积极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定位、注重方向,更要注重参与改革的各个方面,最终实现政府与人民、国内与国际就改革成果成效的共赢共享。
3、《管子》思想的继往开来
管仲不仅留给我们其传奇的人生经历,同样把其丰富治国理政方略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了下来,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作为今人只能在如何将《管子》的思想继往开来上下功夫,把优秀的文化继承下来,融入社会的新发展中,创造新的理念和意识形态,为实现中国梦输入新的文化血液。
摒弃《管子》思想中具有历史局限性的思维。作为成形于2000多年前的《管子》一书,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固然很高,但我们也要客观对待《管子》一书思想上的局限性,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汲取其思想的精华。其局限性,首先表现在治国理政服务的对象,始终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其次,老百姓在社会中地位,始终处于被使役的地位;最后,表现在其执政思想的系统性不强,《管子》治国理念中优秀的思想仅仅存在于齐国桓公这个历史阶段,其他各诸侯国没有汲取,齐国后来的各个历史阶段也没有汲取,所以无法复制也无法继承,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继承《管子》思想中符合社会发展的精华。我们要从《管子》思想的局限性中客观分析存在的原因,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把精华部分用当代的文字表现形式系统性表述出来,便于理解、学习和掌握。首先,要正确认识《管子》一书的思想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相关领域的学者要结合专业认真挖掘其优秀的思想,最终整合在一起才能称其为完整的思想解读;其次,就是要注重时空转换,不能照搬照抄该书的思想,要结合社会、组织和单位,甚至个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吸纳传统文化,重塑管理领域新思路。《管子》一书现存76篇,总计15万多字,详细记述了管仲相齐这个阶段有关通过不断学习和梳理该书,摒弃该书的局限性思维,用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重塑管理领域的新思路,找出适合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理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不断的追求。
通过撰写《&管子&治国之道在积极践行&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中的若干现实价值问题》论文,梳理了战略与战术的统一性、阶段目标与宏观目标的协调性、推进过程的渐进性、法治与德治的兼备性、创新与实践新理念等几个概念。深刻认识到古哲人在社会管理、组织行为和践行真知方面的理论和思想构成了传统优秀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缔造了中华文明。我们不断地走向未来,但也要往身后看,汲取有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因为,文化和文明的连续性决定着我们是承载着过去走向未来的。今天,站在在&四个全面&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的历史节点,我们承载了更多,只有更好的结合历史先验、结合自身实际、结合百姓需求,才能创造价值,实现梦想!撰写该论文,不免忐忑,不足之处,请专家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央政治局第27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讲话。
[2]汪群.战略是什么:一种历史视角的考察[J].理论学刊,-93.
[3]《吕氏春秋》
(作者简介:任韶斐,女,兰州大学MBA研究生,国家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投稿:安徽省管子研究会&&日期:日&【字体:
】【】【】
版权所有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电话:&传真:&电子信箱&通讯地址:安徽省颍上县人民东路187号
邮编:236201&皖ICP备号&&
&设计制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