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人口容量的相对性相对人口容量的相对性什么意思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我国相对人口过剩的含义、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下载积分:999
内容提示:我国相对人口过剩的含义、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0|
上传日期: 00:51:2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999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国相对人口过剩的含义、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官方公共微信绝对过剩人口
绝对过剩人口是指人口增长速度超过资料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造成的人口过剩。最初由马萨斯提出,从人口自然规律出发,认为人口增长必然超过物质生活资料的增长速度,超过的部分就是绝对过剩。他断言,绝对过剩人口是失业、饥饿、贫困的根源,并认为这是永恒的自然规律。马克思揭示了人口过剩的社会实质,批判了马尔萨斯的“绝对过剩论”,并以工人人口未出现过剩的实例否认了绝对过剩人口的存在。
简介/绝对过剩人口
马尔萨斯所说的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造成的人口过剩。 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制度下相对过剩人口曲解为绝对过剩人口,并认为绝对过剩人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他虚构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即2、4、8、16……的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则是按算术级数即1、2、3、4……的比率增加,人口增加远远超过生活资料的增加,所以社会上有一部分人陷于饥谨、贫困和,成为社会多余人口,即绝对过剩的人口。只有用预防抑制即不婚或晚婚来限制人口增长,否则就会发生积极抑制,即必然发生饥谨、瘟疫、战争来消灭绝对过剩的人口,以保持生活资料和人口的平衡。他认为这是永恒的人口自然规律。 马尔萨斯绝对过剩人口论的错误在于,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和贫困的根本原因归之于人口增加超过生活资料的增加,而不是归之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因素/绝对过剩人口
绝对过剩人口
计划生育理论认为,中国人口过剩,已经阻碍了的发展,因此需要实行计划生育以减少中国人口。中国人口学家李小平(网名“半个诗人”)也在很多文章中大谈特谈中国人口过剩的问题,例如,他在《减少人口总量是最优选择》一文中说:“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中国三个产业的劳动力都存在大量过剩。”
那么,中国是否存在“过剩人口”呢?我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都存在相对的、暂时的“过剩人口”,但不存在绝对的、永远的“过剩人口”。而且我认为,要解决相对的、暂时的“过剩人口”问题,并不需要通过实行计划生育来解决,而只需要通过改革体制和政策(例如经济政策)来解决。
185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中谈到中国时写道:“在这个国家,缓慢地但不断地增加的过剩人口,早已使它的社会条件成为这个民族的大多数人的沉重枷锁。”从表面上看,当时中国确实存在大量的“过剩人口”,然而,那时的产业主要是农业,如果大力发展工业和商业,将有助于解决“过剩人口”的问题。
有人说:“失业人口就是过剩人口”。如果这里说的“过剩人口”是指“相对过剩人口”,那么这种说法或许是成立的;如果是指“绝对过剩人口”,那么一个人今天失业,他是“过剩人口”;这个人明天找到工作了,就不是“过剩人口”?但他后天又失业了,他又变成了“过剩人口”?
也有人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社会越来越不需要这么多人,因此应该减少人口,否则过剩人口会越来越多。”科技的进步当然会提高生产效率,但不能说会造成“过剩人口”越来越多。举例来说,有一个村庄以前有100个人耕种100亩地,后来由于采用农业机械,10个人就可以耕种100亩地。在这种情况下,另外90个人暂时成为“过剩人口”;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过剩人口”虽然不再从事农业劳动,但他们改行了,从事工业和第三产业,所得的收入比以前当农民时更多,现在他们不再是“过剩人口”了。
绝对过剩人口
在封建时代,90%以上的劳动人口都是,那时能想象得出,现在美国的农民只占人口的3%吗?难道绝大部分的非农业人口都要失业了?当然不是,因为新不断涌现出来。一个简单的事实:现在的技术比100年前更进步了,但需要的劳动力也更多了,只不过绝大部分劳动力并不是从事农业,而是从事工业、建筑业、商业、运输业、旅游业、金融业、信息业以及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等等。一种行业的从业人口饱和之后,人们就会努力开创新的行业,从而促进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计划生育不但无助于减少“过剩人口”,反而会增加“过剩人口”。举例来说,相对于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而言,如果女多男少或男多女少,就会出现“性别过剩人口”。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论证过,计划生育是导致性别比偏高的重要因素,因此,计划生育导致了“性别过剩人口”的增多,即男性光棍的增多。
参考资料/绝对过剩人口
[1] 凤凰新媒体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8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02:12:00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知识点梳理
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议社会心识,社会心识具备相对的自力性  (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糊口中的物资方面,它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是物资材料的出产方法。社会心识是指社会糊口的精神方面。  (3)社会存在决议社会心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心识;社会存在的变革成长决议社会心识的变革成长。  (4)社会心识的相对自力性是指社会心识偶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革成长,偶然后进于社会存在而变革成长。思考: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同时,近年来...”,相似的试题还有: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12分)(2)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10分)(3)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4分)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6分)(2)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请你联系社会现实,运用所学知识为其解忧。(8分)(3)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4分)
独生子女 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 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 的社会问题。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单独二孩”政策的出台表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对过剩人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