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过二等功对越自卫战退伍军人三等功老兵,如何向民政局写救助申请

当兵回去咱民政局怎么说【卫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1,925贴子:
当兵回去咱民政局怎么说收藏
现在不是新兵役法规定地方根据实际情况要给补助的吗 咱们那现在给多少啊 有没有今年刚退伍的
酒店-携程酒店预订2折起~携程酒店,想订就订,预订电话:.酒店预订选「携程」有房保障,返现高达201元.
没工作的才给补,一共不到三万好像。其他 的毛都没有
现在都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是不是没安置卡的都给钱 二 五 八 十二钱一样吗
一年4500,你算吧
4500 是退役金 那是属于部队发卡地方领 我的意思是咱们民政局还有没有补助
有没有刚退伍的军人 回答一下
说有的留下你联系方式
我是2011年退伍的士官,我听说民政局要给补助,好像是一年4500;电话:,有需要问的战友可以电联
神牛摄影器材--为专业摄影者打造,你值得拥有!
我是第二年。一年7000+
有的。义务兵两年。逢年过节都有,只不过民政局拨不拨又是一回事
那位大哥 一年4500是部队给的吧 民政局也4500吗 不是按照当地GDP给的吗
十二年以上的留下联系方式,为什么十二年以上的没有呀,你要是安排工作没有也可以,问题是不安排工作也没有,奉献的越多反而没有说不过去呀》。战友们顶起呀。
关于发放2012年度待分配期间生活费 及第二、第三批自谋职业补助的通知 根据工作安排,2012年度退役士兵 (2011年底退伍)待 分配期间生活费、以及第二、第三批自谋职业补助金定于日开始发放。请大家相互转告,及时领取。 领取程序: 一、退伍军人本人持身份证、退伍证到指定银行(建设银行河师大支行,建设路东段、河师大老校区校门西侧)办理银行卡。 二、银行卡办理后,退伍军人本人到市退伍培训中心办理登记手续,培训中心负责将个人资料上报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审批。 注意事项: 一、以上手续必须由退役士兵本人办理。 二、办理时须携带退伍证、身份证原件、身份证复印件、银行卡。领取自谋职业补助的还要携带自谋职业证书、领款通知书、 三、待分配期间生活补助费的发放范围不包括选择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新乡市退伍军人培训服务中心 二O一 三年 一月十一日 地址:劳动路52号 电话:3039780
新乡出台退役兵新政策 所有单位纳入安置范围 更多 0 日 13:03:23 来源:大河新乡网【退役兵新政策】 简述:核心提示:退役士兵自主就业的可以享受到一定的经济补助;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安置城镇退役士兵的范围等等,这是9月10日,记者从我市有关部门了解到的2011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新政策。大河新乡网讯(…… - 核心提示:退役士兵自主就业的可以享受到一定的经济补助;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安置城镇退役士兵的范围等等,这是9月10日,记者从我市有关部门了解到的2011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新政策。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李蕊)9月10日,记者从我市有关部门了解到了2011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的新政策。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享受补助根据新规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退役士兵,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从事微利项目的给予财政贴息。除国家限制行业外,自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用人单位在招收录用或者聘用人员时要优先照顾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并按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入伍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者职工的,可以选择复职复工,工资福利和其他待遇不得低于同等条件人员的平均水平。对于自主就业的城镇退役士兵,由户口所在地人民政府按照当地自谋职业补助标准,在已领取部队发给的一次性退役补助金的基础上,补齐不足部分;自主就业的农村退役士兵,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一次性退役金的标准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一次性退役金和一次性经济补助按照国家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安置城镇退役士兵的范围政府仍重点安置服现役满12年的士官、服现役期间平时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士兵、因战致残被评定为5级至8级残疾等级的士兵及烈士子女退役士兵。此外,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包括非国有经济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全部纳入安置城镇退役士兵的范围。各级财政支付工资的各类工勤辅助岗位遇有空缺,应当首先用于统筹安排本行政区域内政府安排的退役士兵。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国有、国有控股、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应拿出一定比例的工勤岗位,专门用于安置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新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和国有、国有控股、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职工的,应分别按照招录人数的5%、10%、15%,专门招录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新建、扩建、增编的企事业单位,应预留一定数量岗位接收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入伍高校毕业生退出现役后,可参照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凭用人单位录(聘)用手续,向原毕业高校申请办理毕业生就业派遣手续。不过,对于退役士兵不按规定时间到用人单位报到且未按照规定时间选择自谋职业的,视为放弃安置资格,政府不再为其安置工作,也不再享受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待遇。而对不履行法律义务、拒绝接收安置退役士兵、未完成安置任务的单位一律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对因责任心不强、措施不力、作风不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及其主管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要追究责任,依法处理。没有完成安置任务的县(市)、区和单位,不得评选为“双拥”模范城(县)和“双拥”先进单位。
上面也没说十二年以上的不给呀,战友们看到了留下联系方式
地方一次性补助能有多少钱啊自主择业的 按照兵龄年数划分 小额贷款能贷多少 等回复,,,
不要安置卡2W左右
258年一年4500,十二年没有,不合理呀
4500 那不是跟退役金一样吗 这个叫一次性创业基金是吧
新乡市民政局规定的各市区要发放不低于退役金标准再发放 一次性补助资金 这个卫辉是给多少
怎么没动静同志们
看来人不多呀
看来同道的人都没有 战友们都没人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对越自卫还击战老兵自述
我的图书馆
对越自卫还击战老兵自述
1979年,睢建民参与对越反击战。在占领650高地战役中,他亲眼见战友们,用血肉之躯趟雷区,被敌军用我军支援的设备扫射,前仆后继,头颅、躯体被炸烂,而自己也受伤,因未及时处理而感染,留下一级伤残……
30年过去,战争惨烈的情形依旧挥之不去。多次欲提笔记下当年的往事,却每次先泣不成声。本文写作过程中,睢建民分多次写完,期间多次想到战友的惨状声泪俱下、不能自已,无法继续。
作为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幸存者,30多年来,每当我拄杖一瘸一拐行走于街头,总会遭到一些年轻人冷漠地质疑:
中国为什么要打越南?
一场战争死那么多人,你们打仗值得吗?
那一刻,我总感觉任何辩解的语言都显得苍白,只能选择沉默。
谈及1979年那场速战速决的战争,背后是中国和越南两国的百年的渊源。
1885年,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从此结束了与越南长达两千多年的“藩属”关系。
在胡志明领导的抗法独立战争和南北统一的抗美战争中,中国政府和人民先后向越南提供200 多亿美元的无私援助,1400 多名中国士兵牺牲在异邦,曾经被毛主席一语双关称之为“同志加兄弟”的友谊。
胡志明逝世以后,随着黎笋、范文同的执政,越南与前苏联进入 “蜜月外交”。在此期间,“中南半岛联邦”统治策略,更与苏联南下印度洋的环球战略遥相呼应。
自此,越南开始在中国边境武装挑衅。仅 1978 年 9 月至 1979 年 2 月间,越军侵占中国边境领土达 162处。
1978 年 12 月 26 日,越南悍然出动 18 个作战师、外加 15 个旅(团)和 1 个航空兵师,共计 20 万人,分 5 路侵略与中国亲密交好的红色高棉,一举攻陷柬埔寨首都金边,策反并扶持原柬军第 4师师长韩桑林成立“傀儡”政府,意在将“印支联邦”进一步拓展到包括缅甸、泰国、菲律宾、新加波、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地区,达到与苏联从西部和南部包围中国之目的,中越关系恶化。
1978 年 9 月至 1979 年 2 月间,越军侵占中国边境领土达 162处。南国边陲烽烟突起,弓拔弩张,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一场战争也不可避免地拉开了帷幕……
1979年元月3号,我服役的陆军第54军接到一级战备命令,太行山下的军营一片沸腾。
我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军人,一夜间仿佛变成了铁血男儿,写完请战书和决心书,清理物品打包留守,连同遗书一块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战前部队扩编,我由通信营调入司令部通信科,具体负责电台呼频表管理和一线作战部队的特别口令,同时协助一位无线参谋实施通信枢纽开设。
2月18日,南疆战争已于头一天打响,我们每人发了二斤牛肉和几个面包,匆忙登上南下的军列,风驰电挚向广西前线赶奔。
军列途径柳州车站,迎面与一列运载伤员的火车擦肩而过。听说是驻守洛阳的43军,轻伤员用绷带吊住胳膊裹着头,一个个扒在车窗口嗷嗷冲我们直吆喝:“弟兄们,上去给老子报仇啊!”
热血沸腾的我们同样嗷嗷呼喊起了口号:“打倒黎笋集团!”“严惩越老三!”
紧接着,带队干部高声领唱起《人民解放军军歌》: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一路高喊着口号,唱着军歌,涌向了战场。
在边境宁明县夏石公社一个山坡上,从师长到士兵,全部剃了光头,便于负伤包扎。
接下来,每人发一顶钢盔和一双带钢板的防刺鞋,还有几包压缩饼干。清理从北方着装的棉衣、毛衣毛裤,身穿一套的确良单军衣。
从太行山下启程时,北方刚降落一场大雪。转瞬进入广西,气温高达38度。
下午两点,师长从军部受领作战任务归来,列队进行战前动员。中国的光头兵漫山遍野。
按照东线司令员许世友将军的指令,我师配属55军,以482团为主力,481团和483团为侧翼,分左、中、右三路出击,一路猛冲猛打,直插敌后650高地,炸毁奇穷河大桥,切断越军退路,保证兄弟部队围歼谅山守敌。
当时,传达命令的营、连主官对一线官兵宣称,许世友司令员下达了“必杀令”:
不前者,杀!临阵怯逃者,杀!延误战机者,杀!投敌叛变者,杀!泄露军情者,杀!违犯战场纪律者,杀!………
据说司令员许世友还补充一句话:“不要枪毙,用刀杀。”482团为红军长征时期的老班底,曾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战略骑兵”。一线官兵穿插敌后,每个战斗班携带两枚反坦克雷、两箱手榴弹、一箱子弹,外加枪支、防毒面具、小镐小锹、水壶挎包、压缩干粮、大米劈柴,平均每人负重95斤。
在异国高山密林里急行军,缺乏向导和后方补给,一时寻找不到路径,攀岩翻山,一些战士因体力不支而晕倒。
最要命的是断粮断水,不能生火做饭。官兵们咀嚼一把生米,饿着肚子与敌人交火,又不敢恋战,边打边走。阵亡人员遗体用树枝覆盖,重伤员就地留给后续部队收容。——一切都是为了按时到达指定位置。
谅山之敌发现我部的穿插意图,集中兵力和炮火疯狂增援650高地,战斗呈胶着状态。
客观地说,我军兵力占绝对优势,而作战经验和武器装备却远不及越军。
从抗日战争、抗法战争、抗美战争,到入侵柬埔寨,近40年间,越军几乎没有间断过打仗,官兵实战经验丰富。整个越军中营以下基层军官,大多经受过昆明步兵学校的系统培训,了解中国军队的编成和战法,此役也被国际人士戏称为“学生与老师”的较量。
学生对老师的游击战术深谙其道,越军的“三部法”和“鼎足”用兵特点,充分利用亚热带的山岳丛林,实施三个阵地互为防卫主体,相互支援,形成多点面、多方向的阵地防御体系,将有限的兵力发挥到极致。
越军的战斗人员配备苏制冲锋枪,以及抗美战争中缴获的美式武器,以及中国支援的装备。其中,中国研制的12.7毫米单管高射机枪,被越军布置于山头工事,居高临下扫射,对我军造成极大杀伤。
反观我军,多年不打仗,营以下指挥员无实战经验,进攻中以连、排为主体,队形过于密集,增大了伤亡。
我军每个战斗班班长配发一支56式冲锋枪,士兵用战前临时换装的56式半自动步枪,不能打连发,难以发挥有效的火力打击。
鏖战中前线传来消息,机炮连开进途中遭敌人袭击。该连连长临阵怯战,畏缩不前,被团里执行战场纪律,就地枪决了,成为许世友司令员“必杀令”的第一人。
和我一期入伍的老乡赵留成,担任尖刀组长,带领3名战士被越军炮火困于山头阵地,危在旦夕。赵留成发现南坡可以通行,却是敌人布设的雷区。排长毫不犹豫冲他高喊:“给老子趟过去!”
赵留成随即和排长一起扑向死亡地带。随着一阵连环爆炸,老赵的右腿被地雷炸掉,左腿亦被炸断,很快失去知觉。
排长的头颅被炸烂,倒在血泊之中。
杀红眼的战友拿枪拦截一辆军车,将昏迷中的赵留成和排长火速运回后方医院。
所幸,二人在死神门前游离4天4夜,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前线战事受阻,55军首长在电话中直发火。
师长着急,参谋长也坐不住了,冲师长说:“杀鸡何用宰牛刀。我上去看看,今晚上就不信攻不下来。”
傍晚,前线新一轮进攻又开始了。
节骨眼上,电话线路又中断了。整整一天,通往一线的电话线路时断时续,我们科的两位老参谋都上去了,就剩下我和科长守着这烂摊子。师长瞪着眼走到我们身旁发问:“秦科长,怎么搞的?”
军龄跟我年龄一般大的秦科长掂起雨衣就要上前线,被师长叫住:“你不能走,让通信营长去。”
我急忙往山下打电话,不到10分钟,老营长都运发披着雨衣,钻进山洞指挥所受领任务,看见师长站在一旁,二话没说,行个军礼,转身扑向枪炮齐鸣的战场。
那天夜晚,雨水一直下个不停。兄弟部队的装甲战车加入战斗,履带将沿途横跨公路没有架高的电话线全都轧断了,加上越军小股部队的袭扰,通信兵冒死在泥水里摸爬滚打了一个通宵,伤亡很大。
参谋长一改往日集中优势兵力的打法,将连、排分为尖刀班和战斗小组,小群多路对越军阵地实施“遍地开花”,使其有限的防御兵力顾此失彼。
红2连1排长王国福是全军冲锋枪射击亚军,号称“王猛虎”。他夺过一挺轻机枪冲向山头阵地,接连撂倒两个敌人。对面暗堡里的枪弹如飞蝗般射来,王国福抱着机枪壮烈牺牲。
3排长谌章成的两条腿被炸断,用双手支撑着爬向敌阵,身后留下一条血路。
25岁的连长王玉琪腿部负伤,端起冲锋枪猛打猛,率先攻上山头肃清残敌,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红3连指导员胡绪清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和“全军模范政治指导员”称号。
那一仗,厮杀得天昏地暗。我部像钉子一般楔在650高地上,掐死了谅山越军的退路。最终,全师阵亡官兵165人,负伤445人。
之后,红2连和红3连同时被中央军委授予“尖刀英雄连”、“穿插英雄连”称号,这在全军战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荣誉。
一场大战过后,大家最关心的是自己熟悉战友的安危。伤亡名单陆续报下来,我暗自吃一惊,482团7连连长赵相铁阵亡。
战前我曾在政治部出公差时,整理过赵相铁上报武汉军区的事迹材料。这位由四川大山里入伍的老兵,整天带着连队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是全军出名的“铁连长”,被军区荣记个人二等功。
原来,鏖战中部队进攻受挫,副营长夺过步话机员的话筒,请求炮火支援,却误报了指挥位置。炮兵一个速射,副营长和身旁的“铁连长”,还有步话机员,全被误炸了。
在阵亡人员名单中,我还看到了一期入伍的老乡周连庄、杨小国、高国友、李连军。我知道,高国友和李连军都是孤儿。
而我,则在阎王门前游离了3个月,差一点成为南疆烈士陵园的一方墓碑。
那整齐排列一方方墓碑下的英魂,都是白发盼归人。(作者供图)
3月2日,我军围歼谅山之敌的战斗正酣。我和张参谋带着两名战士到前方巡查线路。刚出友谊关,就从监听电话里得知,4号公路已被越军封锁,前方指挥部要向前推进,令我们马上返回。
我们赶回前方指挥部,已是薄暮时分,各科室的物资已经装上车,科长让我留下,收拢正在撤线的电话兵。
架线兵每人身背3盘被复线,一盘9公斤重。此刻正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跑着收电话线,一个个累得气喘如牛。
收完线路,我们乘坐一辆卡车追赶大部队。彼时,山区潮湿的雾气又升腾起来,天空飘起了毛毛雨。
漆黑的夜晚,我部第3梯队加入战斗序列,在本来就窄狭的公路上,4路纵队缓缓而行,将我们的汽车挡在后边,怎么都超越不过去。
直到后半夜,我们终于到达集结地。前方指挥部设在半山腰的山洞里,洞口仅能容纳一个人进去,里边豁然开朗,几丈高的洞顶垂石欲倾,恰似一个莲花吊灯,大伙戏称此处为“威虎厅”。
奔波一整天,没喝上一口热水。我蹲在冒水的地上,头顶的石缝处直往脖子里滴水。饥肠辘辘中,啃一包压缩饼干,始觉口渴。看见一个压缩饼干桶里装着半桶水,拿着瓷碗就舀了半碗,喝完仍不解渴。
陈参谋走过来说:“你怎么喝啦?我刚洗了脚。”
我心里不忿说,洗就洗呗,反正又吐不出来。
次日早起,我下山一看,却真的要吐了。
昨晚那半桶水是从山下一个死水坑里打来的,水坑边漂浮着死猪死鸡泡胀的腐尸,瞅一眼令人直干哕。我开始拉肚子,很快虚脱,两条腿发软,头晕目眩。
大山里仍然在下雨,寒风阵阵,气温骤降。身上仅有的一层单军衣不知是被雨水淋湿,或是汗水浸湿,贴在皮肉上冰凉。脚上穿的防刺鞋沾满泥巴,感觉一只有几斤重。
这天傍晚,我晕晕乎乎下山执行任务。刚钻出山洞,一脚踏空,从半山腰滚落下来。
我本能地伸出胳膊,抱住一棵小树,才算捡回一条命。闭眼伸胳膊蹬腿,所幸还能动弹。咬牙攀着树枝往上爬,胳膊腿磕破皮直冒血。前线官兵每时每刻都在流血牺牲,我这点皮肉之苦算得了什么?
我在山洞里咬牙坚持了几天,因破皮的伤口感染,引发高烧合并症,瘫倒在地上,命悬一线。我被抬下山,辗转4家医院,最后进入南宁市303医院急救室。
我颈椎以下的运动神经损坏殆尽,全身瘫痪,呼吸肌麻痹导致肺功能衰竭。那时,专家曾预言,我的生存概率只有5%,即便能保全性命,恐怕也要躺床一辈子。
生命垂危之际,我也曾留下遗言:“我死后将遗体献给祖国医学,供专家搞科学研究。”
值得庆幸的是,经历了400多个日日夜夜如炼狱般地苦熬,我终于存活下来。
我被部队评定为一等伤残,退役返乡,孝敬爹娘。
30多年来,南疆边陲的烈士陵园,成为多少参战老兵梦牵魂绕的念想。赴边关寻梦,祭奠阵亡战友,是幸存者有生之年的迫切愿望。
2013年4月初,我在几位烈士弟弟的搀扶下,拄杖走出封闭已久的家园,乘车南下三千里,看望长眠地下的弟兄们。
地处群山环抱中的靖西烈士陵园,安葬着1116名烈士,这里有我的老乡赵超杰、报训队一块训练的战友韩卫星,还有我部张志信师长的儿子张力,长眠于松柏掩映的墓碑方阵之中。
张师长就是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雷军长的原型,战前将自己的独生子调往特务连侦察班当副班长。2月27日,张力在267高地近敌侦察中,突然遭到敌人重机枪袭击,以身殉国。
赵超杰烈士的弟弟妹妹在墓碑前长跪不起,烈士的弟弟爱民,用双手在墓碑前的水泥夹缝中抠一把泥土,执意要将这浸满哥哥血肉的泥土带回家,跟父亲埋在一块。当年,赵超杰烈士的父亲经受不了丧子之痛的打击,一病不起。临终前,老人一再嘱咐儿女,赴南疆寻找亲人,让他们父子在地下团圆。为了父亲的遗愿,同时也为了双腿骨折坐在轮椅上的母亲的梦想,姊妹3人结伴而来,祈祷哥哥魂归故里。
周连庄烈士的哥哥在墓地长跪不起(作者供图)
告别边城靖西,我们驱车200多公里,连夜赶奔到凭祥市。南山烈士陵园安葬的600多名英魂,都是我师阵亡的弟兄。
面对陵园内延伸的上百阶高台,我拄杖望而却步。两位烈士的弟弟轮换着背我,大汗淋漓地登上山坡。
青松翠柏下,那一方方整齐排列的墓碑,生命大都定格在20岁左右,让人看得心悸。前来祭奠的烈士亲属们,也特意从千里之外的家乡带来沾满泥腥的黄河水,含泪浇灌在墓地的青草上,再撒上一把故乡的老娘土,让孤寂的英魂感受到家的温暖。
第13排5、6、7、12号墓碑,依次安葬着我的老乡高国友、杨小国、李连军、周连庄。
高国友烈士幼年丧父,母亲远走异乡,撇下他成了孤儿,从小吃百家饭。本族的叔叔收留了他,在那瓜代菜的清贫岁月里,勒紧腰带供他读书,花钱摆酒席给他订了婚,又求人将他送进部队。
身为战斗班的班长,高国友带人攻占山头阵地时,被敌人密集的高射机枪子弹洞穿胸部而殉国。牺牲后,家庭因无直系亲属,被确定为“有烈无属”。
曾经养育他的叔叔不甘心哪,找部队、求政府,长期奔波在上访路上。
1989年春季,在高国友烈士牺牲的第10个年头,我应聘到民政局搞宣传,在办公室接待了高叔。我看到了高国友烈士出征前写下的遗书:“亲爱的叔叔,今天给您寄回去一条毛巾和一条衬裤,我没有亲人,您就是我的亲叔叔。如果我在战场上牺牲了,请叔叔把我的遗物收好……”
我喉头哽咽,止不住泪流满面,颤声对主管人员说:“烈士生前已经认定了抚养人,就应该落实政策。”主管局长是一位南下干部,伤残军人,当即表态让给上级写报告。
历经波折,叔叔终于领取到高国友烈士用生命换来的烈属证。
此刻,高叔叔也来了,蹲在墓碑前为高国友烈士燃纸焚香,白头人祭奠黑发人的场面催人泪下。
孤儿李连军烈士自幼父母双亡,与唯一的姐姐相依为命。他曾是战斗班班长,激战中腿部负伤,撤退不下来,被敌人的机枪打了活靶。牺牲后,已出嫁的姐姐一次性领取了政府颁发的500元抚恤金,家庭被确定为“有烈无属”,30多年没享受到任何经济待遇。
姐姐曾经多次上访讨要说法,却一直无结果。2010年清明节,我们参战老兵在网上发起募捐,首次资助姐姐赴南疆扫墓,终于见到阴阳相隔的弟弟墓碑,姐姐跪在墓地哭得死去活来。
扫墓归来,年逾花甲的姐姐找我写材料,再次赴省里上访,并向新闻媒体求助。几经周折,在李连军烈士牺牲32年后,姐姐领取到原本早就应该属于自己的烈属抚恤金。
我与杨小国烈士生前并不认识,在他牺牲后的第二年,部队特招他妹妹进入371医院当护理兵,正好负责我疗养的病区。从那时起,我便于他的家庭结下了深厚情谊。
之后,我在民政局工作的十几年间,时常下乡看望杨小国烈士的父母。有一天,杨大伯找我说,因家里的老屋漏雨,儿子生前唯一的遗像被雨水漏湿发霉了,让我给他找一张照片。
多方寻找,最后只能到烈士陵园翻拍一幅杨小国的画像,放大尺寸送给老人家。
之后,我陪同主管领导走进杨小国烈士家里,几经协调,由局里拨一笔救济款,帮助他们家翻修了房屋。
上世纪90年代,中央下发文件,对烈士家庭照顾安排一个名额农转非上班。杨小国烈士的弟弟也在安排之列,原本由退伍办将他分配到一个经济基础好一些的乡镇。
可杨大伯却找到我说:“俺身边就剩下这个儿子了,给俺弄恁远,老两口缺帮手啊。”我随即找退伍办主任协调,将烈士弟弟安排到家门口的乡政府上班。那年春节,杨大伯让儿子赶着马车,一家老小到县城我家,热热闹闹吃一顿团圆饭。
去年春节前夕,我们自发组织爱心团队,再次走进杨小国烈士家中慰问。92岁的杨大伯患脑血管病,记忆模糊,居然还能喊出我的名字。
作者看望杨小国烈士92岁的老父亲(作者供图)
如今,我潸然迟来,拄杖立于阵亡弟兄墓前,悲戚中忽然想起白居易悼元稹的诗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我挨个呼唤着4位战友的名字:国友、小国、连军、连庄,禁不住老泪纵横,仰天高喊:“兄弟,我来看你们啦!魂兮归来吧!”
扫墓的烈士亲属和老兵陆续赶来,燃放的鞭炮声震耳欲聋。透过弥漫的硝烟,我模糊的泪眼依稀瞧见墓碑方阵中年轻的英魂鲜活起来。
阵风乍起,拂动松涛共鸣,恰似激越的冲锋号响彻山峦,一幕幕龙腾虎跃前仆后继的惨烈画面再次浮现在眼前……
如今,战火硝烟早已散尽,凭祥市西南18公里处的浦寨发展成为中越边境线上规模最大的边贸市场,不仅有红木家具、古玩玉器和小商品批发,还有中国对东盟最大的水果交易市场,每年从这里运往越南的水果,占中国出口东盟的四分之一以上。
1090号界碑对面,便是邻居的家园,车辆行人往来穿梭于国门之间,熙熙攘攘如赶集一般,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成群结队的越南妇女,肩挑着竹筐越境而来,筐内装满山货、水果之类的土特产,在广场上招揽生意。
从浦寨出来,我们转道友谊关。我国早在汉朝时期就在南疆边陲设关,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友谊关原名雍鸡关,后改名界首关、大南关,明朝设镇南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睦南关,随后又更名为友谊关。公路从隧道形单拱城门通过,拱门上方用汉白玉雕刻的“友谊关”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出自陈毅元帅的手书。
我拄杖蹒跚迟来,故地重游,感慨万端。
执勤武警得知我的来意,派两名士兵陪我走出警戒线,一直到边境的零公里处。
驻足当年走过的地方,我举目环顾左右两侧郁郁葱葱的青山,极力搜寻记忆,却怎么也寻不到原来的旧迹。惟有身后那棵红木棉树,以及枝头已经凋谢的暗红色花朵,唤起我对往昔血与火的回味。
公路前方50米处,越南在左侧新建了哨卡,往来穿梭的年轻人,肩背挎包,手牵拉杆箱,谈笑着结伴而行。
陪同我的小战士介绍说,手持红卡的是中国公民,手持绿卡者为越南人。
目睹多半持绿卡者由异邦蜂拥而来,兴高采烈地进入边检站,我油然想起一句名言:“和平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不过,在那青山中长眠的8531名英魂背后,都是白发盼归人。
本文系网易人间独家约稿,并享有独家版权。投稿给“人间-非虚构”写作平台,可致信:,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千字500元-1000元的稿酬。其它合作、建议、故事线索,欢迎于微信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人间,只为真的好故事。题图:The New York Times
馆藏&14773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