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哪国兵员受教育程度最高

二战时期哪国军人叛变最多:日本人最不愿叛变? | 战史秘闻——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二战时期哪国军人叛变最多:日本人最不愿叛变?
二战时期哪国军人叛变最多:日本人最不愿叛变?
发布时间:
  还在找国民党的入党誓词吗,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国民党入党誓词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但其后的一个半世纪里,清帝国境内大致升平。17、18世纪平定准噶尔、收复新疆的战争在大漠进行,枪炮再次发挥不出大作用12,因此清朝的热兵器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直至鸦片战争前夕,还是停留在“三藩之乱”时期的技术水平。
  这是申请书的主要部分,通常要先介绍一下个人的现实情况、个人简历、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情况。然后,要写明申请入团的动机、理由、对团的认识、自己的决心等。对个人情况的介绍可以较简单,而把重点放在入团的动机、对团的认识以及自己的决心上。
在这两个基本原则指导下,日本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学家的思想状态,与现今流行的主流经济学教科书南辕北辙,日本的企业管理活动是反利润原则的,与盎格鲁-撒克逊式股东利益居首的资本主义模式不同,日本资本主义通过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以企业内工会为标志的日本式管理,来促进生产率的提升。日本力推的竞争优势,也与强调资源配置效率的新古典经济学对不上调。如果说现代经济就是市场经济的话,那么,从很多方面看,日本都是一个不讲“市场”的国家。
  在系列电影007中,观众们已对一些杀人利器如氰化物香烟、爆炸公文包耳熟能详。但据外媒报道,近日,一份二战期间的英国间谍手册落入人们的视线,里面记载的间谍工具与谍报技巧让世人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 次可不像上次那样没逮着,汉军大兵压境,闽越内部就出现问题了,馀善乘机发动政变,鼓动闽越国权贵们,掀翻他哥的统治,说什么郢事先不请示汉武帝,擅自发
兵攻打南越,因此汉武帝前来讨伐。汉兵众多,力量强大,闽越国即使一时侥幸取胜,汉兵还会源源而来,不到灭国不止。现在只有杀死郢,向汉武帝谢罪,才能保
存自己。得到众人同意,馀善便杀掉郢,把首级献给王恢。
  蒂尔尼解释说,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打了5场大规模战争,但山姆大叔只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获胜。美国输掉了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朝鲜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以僵局告终。决定性军事胜利的年代结束于1945年,因为美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使其有必要参与以不可预知性和困难程度著称的非常规战争及内战。蒂尔尼写到:“处于弱势的对手屡次用‘柔道’战略将美军摔在垫子上。”  二战期间,中国是叛变投敌军人最多的国家吗?一旦被俘,哪国军人最容易叛变?  由于中国人民近几年在浙江横店艰苦抗日,经常能在横店看见日本兵和八路军蹲在一起吃盒饭,但偶尔还有一些身披黄色军装,歪戴军帽,衣领敞开的军人,他们在抗战剧中,通常叼着烟,唱着小曲,酷爱抓鸡,欺负中国百姓比日军积极,打仗贪生怕死,没错,他们是伪军。  伪军是八年抗战中,无法回避的现象。据说投敌的伪军有百万之众,姑且不论这个数字是否真实,它在今天已成为某种政治暗喻,意指国民革命军在这场战争中不光彩的一面,另外,抗战时的伪军现象,也是批评家们常用的素材——为什么只有中国人会在外敌入侵时,才会有这么多人叛变。  问题是,抗战时的中国是叛变投敌最多的国家吗?▍《地道战》中伪军汤司令奉承“皇军”:“高,实在是高!”  为纳粹德国死战的异乡人  柏林战役打到最后时刻,苏联士兵冲入国会大厦时,惊奇地发现一些战死的党卫军用铁链将自己捆在机枪上,翻看他们尸体,军服上的标志却是由丹麦、挪威、瑞典等北欧人组成的党卫军第十一装甲掷弹兵师(诺德兰)。  丹麦是纳粹德国在二战中征服的第二个国家,却有国民为纳粹德国而战。这并不是孤例,二战中,有30个不同国家200万人参加了德国陆海空军和武装党卫军,与之并肩作战。▍国家参加德军人员分布  抗战时期中国的伪军并不直接隶属于日军,而是分属于不同的伪政权,如伪满军、伪蒙古军、华北治安军、汪伪政权军队,以及更小的伪地方政权杂牌伪军。而投效纳粹德国为其作战的外国人,则多是直接被编入纳粹党卫军。  纳粹党格外强调种族观念,但征召其他外国人入伍,却由党卫军始,其原因倒也简单:二战初期,由于德国国防军抵制,党卫军在国内招不到人,只能变相从外籍德裔开始征召,但后期因为人员有限,于是征召目标又转向非德裔日耳曼人,最后甚至扩展到斯拉夫人、土耳其人、南欧穆斯林、印度人。  反布尔什维克是纳粹德国忽悠不同民族入伍的重要,譬如党卫军在荷兰的征兵海报如是说:“为了你的荣誉和良心!对抗布尔什维克主义,SS在召唤你!”  除了这些在民族上很相近的国家,还有诸如英法这样的死敌国家的公民替德国卖命。法国志愿者加入反布尔什维克法国志愿军团、法国旅、查理曼师等单位。其中以反布尔什维克法国志愿军团最为著名。  法国志愿军团是个创设于日的法国非正规军事组织,其成员大多来自法国不同的右翼团体和通敌党派。这得益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纳粹浪潮在欧洲蔓延,参加的就是一帮法国愤青。  纳粹德国还组织了一支由英国人组成的英国自由军团BFK。按最初想法,这支部队应有2千人,但战实际上只有不到300人与纳粹合作。这些英国人与30年代英国法西斯运动有重要关系,战争爆发后,一些被俘记者参加了纳粹宣传系统,一些被俘英军和英裔法西斯分子参加了BFK,虽然这支部队最终只招募了50名合格士兵,连一个连都够不上。但这支部队中的某些人也参加了柏林最后的战斗,并为之牺牲。  叛变投敌最多的国家  二战期间的为德国作战的叛变者遍及欧洲,但为德国贡献人力最多的,却是纳粹德国的死敌苏联。  德国入侵苏联后,利用苏联乌克兰、波罗的海地区居民对苏维埃政权的仇恨,以反布尔什维克口号,动员大批非俄罗斯人调转枪口替德国效力,这些非俄罗斯人虽然处于纳粹德国的种族歧视链底端,但却甘愿与之合作。  由于对苏联的仇恨,纳粹德国并未主动从苏联战俘中挑选炮灰。二战期间,计有500余万苏联士兵被德军俘虏。纳粹借口苏联不承认日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对苏联战俘迥异于与美英等国战俘,苏联战俘绝大部分未能幸存。▍苏联战俘与德军军官  虽然纳粹德国歧视、仇恨俄罗斯人,甚至反感自己的队伍中有俄罗斯人,仍有大批俄罗斯人加入叛变行列。影响最大的就是红军高级将领弗拉索夫被俘后的主动叛变。  弗拉索夫在战争初期表现出色,从师长干到集团军司令,并成为著名战争英雄,但1942年7月被俘后却迅速叛变投敌,他起草了一份备忘录表示:大部分俄罗斯人愿意参与一场推翻布尔什维克暴政的运动。但德国人不认为弗拉索夫有价值,他只是被拉去参与占领区的维稳宣传工作,并且取得一定成效。  1942年12月,弗拉索夫又拟了一份《斯摩棱斯克宣言》,公开表示要在布尔什维克手里解放俄罗斯人民。《斯摩棱斯克宣言》发表后,不仅引发大量苏军士兵叛逃,还导致德占区的居民心理发生变化,对苏联当局不满的居民把他当作属于俄罗斯人自己的力量。  看到弗拉索夫巨大能量的占领区官员同意弗拉索夫的请求:率领一支由苏联人组成的军队与斯大林作战,但被希特勒否决。1944年战争形势对德国不利,弗拉索夫这才被启用,当年年末组建了由俄罗斯志愿军组成的俄罗斯解放军,由原苏军降将布尼亚琴科、维兹列夫等出任师长,总兵力约5万人,其中有数十人曾是苏联著名的英雄飞行员。  尽管苏联公民始终被纳粹德国认为“政治不可靠”,但战争中却有近百万人叛变。其情形较中国抗战期间效力于地方伪政权的伪军要严重得多,毕竟日本不像德国那样,赤裸裸地宣称要毁灭俄罗斯。  德国军史学家约·霍夫曼在1986年出版的《弗拉索夫军史》一书中认为:但截至1943年中期,德国军队中有90个俄罗斯营、140数上相当于团的分队、90个野战营和其他一些小分队,它们主要被用来对付游击队员。另有统计,到了1942年秋天,大约有90万苏联人在与德军并肩作战,你没看错,是90万。  二战期间,苏联公民叛变到纳粹德国一方的总数有多少,迄今难于统计。不过,以斯大林标准,苏联的叛变者数字恐怕要远多于德国的统计。  日发布的《苏联国防人民委员270号命令》中,将被俘和叛变混为一谈,第一条就规定:“在战斗中丢掉、撕掉徽章逃往后方或投降的指挥官和政治工作者将被视为逃兵,他们的家庭成员将作为违背誓言者、叛徒和逃兵的亲属而被逮捕。”▍弗拉索夫检阅俄罗斯解放军  二战期间,苏联大规模的叛变投敌行为,除了其过去残酷的集体化和大清洗外,对俘虏的严酷和惩罚措施同样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以人口比例计,苏联或许才是二战期间叛变投敌最多的国家。  日本人最不愿叛变投敌?  人们印象中,二战时日本人是最顽固的,他们甚至在战场上很难被俘获。  日本人将战俘视为军人耻辱,被俘往往意味着叛国,而西方国家则不认为无力继续抵抗时,放弃武器被俘是不名誉的事。  不同的战俘观导致完全不同的阵亡和被俘比。20世纪的战争中,西方军队被俘者与阵亡者比率大约是4比1,而日军在二战初期的被俘与阵亡比例约为1比120,只在太平洋的霍兰迪亚岛上出现过1比5的数字。  但是,放下武器的日军的表现会迥异于西方军队。西方军队放下武器后,会按照日内瓦公约的要求自报身份,以获取应有的权利保护,他们依然视自己为军人,不会为敌方效力。而日军则不然,一旦被俘,便很容易转向敌人一方。  抗战期间,国共双方都俘虏了少量日军,除被很快释放的战俘,被拘押的日军战俘在攻心战术教育下,多被改造成反战宣传员,譬如共产党一方就组建了一个“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八路军在围攻碉堡不克时,有时就会有反战同盟的成员喊话。  1945年日本投降后,留在中国的日军部分被征召参与国共内战。参加共产党一方的日本人主要集中在东北的四野,据日本“回想四野会”会长中村义光从日本厚生省得到的资料,遣返日本人中,参加过解放军的有4000人左右。而据当时东北9省14个市的调查统计,共计有31030人到33000人被分配到卫生部、军工部、军需部等部门。  除后勤部门,少数日本人还被编入战斗单位,如幅敬信因为会使用掷弹筒,被直接编入战斗部队。他的战友舞田岩男原为日军机枪手,从战俘营征用,编入机枪连。野田明17岁参加解放军,编入独立二师三团机枪连,后来屡立战功甚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些特殊军种,如炮兵、空军里也任用了许多日本教官,如东北航校建立,原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的林弥一郎部被俘后全部加入东北民主联军,计有飞行员20名、机械师24名、机械员72名以及其他各类地面保障人员近300人。东北航校成为中共空军的摇篮,培养了刘玉堤、张积慧等朝鲜战争的王牌飞行员。  日军不仅为解放军效力,在山西,也有2000多日本兵留下来组成了第十总队为阎锡山卖命。这使得国共战场上,出现了日本人同时为交战双方效力的状况。▍林弥一郎,参与了中国空军的创建  日军俘虏的驯服不分对手。  太平洋战场,美军深为日军拼死作战震惊,但日军一旦被俘,除了一些人会继续顽强抵抗外,多数俘迥异于西方战俘的态度同样让他们震惊,因为日军战俘往往会主动与盟军合作,这种剧烈的变化让美军难以想象。  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中就提到:直到战争快要结束的前几个月,才有极少数人要求回国,不论战争结局如何。有些人要求处决自己,说:“如果你们的习惯不允许这么做,那么我就做一个模范战俘。”他们比模范战俘还要好。有些老兵和多年的极端国家主义者给我们指出弹药库的位置,仔细说明日军兵力的配置,为我军写宣传品,与我军飞行员同乘轰炸机指点军事目标。好象他们在生命中翻开了新的一页,其内容与旧的一页完全相反,但他们却表现出同样的忠诚。  在苏联战俘营中的日俘同样如此。苏联因为德国入侵造成了巨大伤亡,为弥补力不足,掳获大批日军战俘后长期羁押,但并未积极对其思想改造,不过一些被俘日军的回忆录中提到,某些日本官兵突然变得很有觉悟,积极配合苏联看守,指控战友偷懒、不积极,并且很愿意接受苏联观念影响。  与盟军战俘和德军战俘经常会组织越狱逃跑不同,日军战俘具有良好的服从性。一旦被俘,之前“宁死不屈”的日本兵便老实起来。就如关内向国军投降的日本军队,即使只有几个看守,几百名日本俘虏仍然老老实实修路,根本不逃跑。  苏军也显示,关押在远东的德军战俘逃亡现象要明显高于日军。日军战俘被普遍评价为工作勤奋、认真、组织纪律性强,不过,这也一度让苏联人不愿意放他们回国,因为他们的杰出表现,与当地苏联妇女发生恋情的日军战俘,少数允许留居苏联,而“倒霉的”德国人则未获得这一神圣权利。  不过,二战期间的日本战俘虽然称得上是世界最模范的战俘,但不愿返回日本的只是极少数,而表现最让人惊异的,还是苏联人。  1945年攻占德国本土的盟军解放了大批苏军战俘和平民,但这些九死一生的幸存者中,竟有近百万人出于恐惧向盟军提出庇护请求,对此无法理解的美英占领军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战后总计有420万苏联战俘、平民归国,只有27万人被逮捕惩罚,幸存的47名将军中,只有20人被处决,其余的恢复了军职。事实证明,苏联政府并没有这些人想象得那么残暴。
相关内容:
  这是一段永远被世人铭记的历史:在珍珠港受袭四年之后的日,美国将人类的第一枚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仅过3天,又将第二枚原子弹投向长崎,两座城市遭遇毁灭性打击——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二战结束。  不久前,国内首部全方位揭秘这一历史事件的作品《进攻日本:日军暴行及美军投掷原子弹的真 ...  导读:抗战爆发之后,日本情报机关除了刺探军情、策反中国内部之外,还在国民政府高层收买了内奸,以随时掌握中国的最高机密,并且伺机行刺中国政要,据载抗战期间日本谍报机关曾经对包括蒋介石、冯玉祥、白崇禧、张治中等在内的多名中国军政要人展开了暗杀。  陈晓楠:还在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前夕,国民政府就 ...  7月19日,日本三菱材料株式会社(原三菱矿业)在美国洛杉矶向二战时被日军俘虏、后被强制送入矿山劳动的约900名美国战俘劳工道歉。据香港《文汇报》7月21日报道,二战期间,估计有近2.7万名美国人被日本俘虏,当中近40%在拘禁期间身亡。美国一个致力促使日本企业就战时强征劳工道歉的非营利团体指,约1 ...  由于中国人民近几年在浙江横店艰苦抗日,经常能在横店看见日本兵和八路军蹲在一起吃盒饭,但偶尔还有一些身披黄色军装,歪戴军帽,衣领敞开的军人,他们在抗战剧中,通常叼着烟,唱着小曲,酷爱抓鸡,欺负中国百姓比日军积极,打仗贪生怕死,没错,他们是伪军。  伪军是八年抗战中,无法回避的现象。据说投敌的伪军有 ...  850高地恶战的当口,中日双方的军队在横岭城一带也展开了殊死的对战,横岭城在北京的西北方向,按照今天的行政规划,属于河北怀来,如今从北京的中心地带出发,不堵车的情况下两个小时的车程就能到达横岭,这里是北京人自驾游的绝佳去处,这一路山光水色,风景宜人,深山之中的横岭也是幽深安详。当年的金戈铁马早 ...与苏联陆军相比,美国陆军的优势是:    伙食比苏联陆军好,但苏联粮食虽然远不如美国丰富,但军队的基本营养还是能保证的。    新兵训练条件比苏联好,海空军差距明显,但陆军的训练条件两国相差不大,苏联陆军后方训练新兵同样有充足的子弹打,坦克部队同样有充足的油开动坦克训练。从这1943年开始,苏军从后方派往前线的新兵的训练水准大为提高,从43年起派往前线的步兵平均受训时间是5个月,炮兵,工兵和装甲 兵是10个月。    美国陆军平均文化程度高,但在二战的技术条件下,陆军一线兵员的文化程度并不起决定作用,否则国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就不是五大主力,而是青年军。而且苏联的教育程度虽不如美国,但其兵员也不是文盲为主。    综合,虽然美国参加二战的时间并不比苏联晚多少,但其陆军大规模参战要到1943年,超过百万陆军参战要到1944年6月的诺曼底,而且其陆军作战强度远不如苏联陆军。二战结束时美国陆军兵员的文化程度高,伙食好等优势远不足以抵消苏联陆军的大规模陆战时间长,战争强度大等战争实践优势。    如果要论高级将领的指挥,装甲部队的使用经验,两国差距更大。比如朱可夫与艾克,科涅夫与布莱德雷,抛开他们的天赋因素不谈,论战争实践,尤其是指挥大规模陆军作战,与朱可夫和科涅夫相比,艾克和布莱德雷的历练太少了。    1941年的苏联陆军由于大清洗的因素,其兵员素质远不如经过两年大战的德国陆军,但决不低于同期的美国陆军。    1942年苏联陆军由于太多的基干军队被成建制的消灭,其兵员素质落到二战时的最低点。    1943年苏联陆军伤亡同样很大,但成建制的部队被消灭的现象已经大大减少,残酷的东线战场使一大批新兵成了作战经验丰富的骨干,兵员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是低于同期的德国陆军。此时德国陆军的兵员素质处于二战时的巅峰。    1944年苏联陆军的兵员素质开始逐步超过德国陆军,而同期的美德两国陆军的兵员素质对比只要看一下奥马哈海滩就知道了。大红一师在美国陆军中什么位置?说其是美军第一王牌师并不为过。而352师在德军中是什么位置?不过是个在东线被打烂拉到西线整补的二流师。而352师的工事优势远不足以抵消大红一师拥有的海空军支援。    1945年的苏联陆军的兵员素质达到巅峰,美国陆军受到诺曼底以来一年多西线战场的历练,其兵员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东线德军兵力远多于西线,再加上“东顶西放”,即使是战争最后一年,苏联陆军受到的战争考验也不是美国陆军可比的。    如果以国民党军类比,苏联陆军就像74师,作战多伤亡大,但兵员受的考验也多,抗战结束后一般被认为五大主力之首。美国陆军有点像胡宗南的1军,装备和后勤都不错,作战少,伤亡也少,但兵员受的考验也少。抗战结束时兵员素质明显不如74师。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dangguo的遗老遗少?
  转眼已经是60多年前的事情了,时间过得好快,当我第一次了解到二战的时候还只是不久之前30来年的故事,现在几乎成了传说.  每一个还活到现在的二战参与者都是传说中过来的人物
  苏联陆军强,美国海军强
  这件事的根源其实还是体制问题,主要是缺乏民主造成的  美国苏联政府为什么不反思一下,他们的士兵怎么就会有这样的素质呢?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没有用的  不从体制上加以根本解决,这类事情只会越来越多  那是的美国和苏联军队就差两个人  一个陈胜  一个吴广
  毛子国
  再强也强不过原子弹!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二战后一名在西线和东线都有过作战经验的德国虎式坦克的王牌坦克手写回忆录(或是接受采访),说对其威胁最大的是东线的IS2坦克和西线的美军强击机。    单纯比陆军没意思,美国军队从来不单纯靠陆军打仗。    阿登战役头几天天气不好,美国陆军得不到空中支援,被德国人打得节节败退,结果天气一好,德国坦克都没油了,变成美国陆军反攻,德军油料都在运输路上被美国飞机炸了。    陆军兵员素质最好的是德国陆军。    
  1944年苏联陆军的兵员素质开始逐步超过德国陆军,而同期的美德两国陆军的兵员素质对比只要看一下奥马哈海滩就知道了。大红一师在美国陆军中什么位置?说其是美军第一王牌师并不为过。而352师在德军中是什么位置?不过是个在东线被打烂拉到西线整补的二流师。而352师的工事优势远不足以抵消大红一师拥有的海空军支援。  ===========================================  你牛,拿登陆战来说。当时那个条件下登陆战的难度比陆战大多了。    你怎么不说说毛子在库页岛及附近岛屿的登陆行动?守岛日军是几流?        
    一般陆战跟登陆战根本无法相比。    二战最后阶段的远东战役,苏军在东北摧枯拉朽,却在战守岛登陆战损兵折将,苏军8月18日开始登陆,付出惨重伤亡后一直打到8月23号都没拿下该岛,陷入艰苦的攻坚战无法取胜,一直到岛上日军收到上级停战命令投降,苏军才占领该岛;整个千岛群岛战役,日军伤亡1018人,苏军伤亡1567人。双方的伤亡几乎都集中在占守岛争夺战中。    不知道日军守岛部队又算几流?    
  美.苏军队素质谁高谁底不知道.仅知德国是苏联打败的.
  美国打遍全世界,苏联打过三分之一世界,德国还打不出欧洲。这就是用陆军谈世界的回答。
  苏军没啥可吹的,那么多人,工业又不差,在西方的大力援助下,以损失四分之一的人口打赢了战争,实在不能说有多强。前期的苏芬战争、东线前几个月的溃败且不提,即使到了1945年8月,苏军在占据绝对火力和兵力优势的情况下竟然整整打了20天都拿不下只有900名日军防守的东宁要塞,自己反而伤亡1000多人,而日军算上死在要塞里的侨民死了还不到100人!到最后苏军还把其他地方的日本军官请来喊话说日本已经投降,要塞里的日军才放弃抵抗出来投降。可见苏军的战斗力!  如果让苏军去打有真正精锐日军把守的塔拉瓦、硫磺、佩里琉,估计伤亡数字是美军的数字后面加个零。
  作者:天然饮品1 回复日期: 23:26:06 
    美.苏军队素质谁高谁底不知道.仅知德国是苏联打败的.  --------------------------------  本人认为 即使美国不参战 打到最后 苏联也会打败德国!!!
  以上可不是瞎编,网上随便找,如:/special/newspapers/2002/05/mdjrb090502.html    日午夜,苏军在大炮和飞机的掩护下,分三路向日军发动进攻。北路苏军与庙沟要塞日军由鬼武五一少将指挥的日军独立混成132旅团展开激战,双方伤亡惨重,经7日苦战,苏军终于攻克庙沟日军要塞,独立混成132旅团残部迅速向吉林方向撤退,被苏军追击至距东宁县城100多公里的老黑山七十二顶子处围歼。中路苏军在突破日军防线后,迅速攻入东宁县城,向牡丹江方向追击日军。而南路苏军本来是向郧山和胜洪山要塞攻击的。但由于要塞隐蔽性强,驻守要塞的与后方切断了通讯联系的日军第132旅团第783大队没有与苏军交火,因此苏军没有发现这一部分日军,直接向中国境内追击日军而去。      “光复”后第三天,即日,张福忠到高丽庙子大营(郧山要塞)去捡“洋落”。张福忠的爹对他说,岭东的东西别去动啊,岭东还有日本兵呢。张福忠没有听,仍然去了。在日本兵营,他捡了一把东洋刀,拿着刀到处挑来挑去,当他挑开一张床上的垫子时,突然发现下面的洞口藏了一群手里端着上了刺刀的日本兵。张福忠惊慌地转身就跑,向驻扎在石门子的苏军报告了这一情况。一位懂中国话的苏军军官向张福忠详细地了解了情况。      第二天,相当于一个师的苏军从苏联境内开过来,包围了郧山要塞和胜洪山要塞,从老黑山追击日军的苏军调回来的一部分兵力也参与了围困攻击要塞的战斗,还有两个炮营。      郧山要塞和胜洪山要塞的日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苏军的炮火非常猛烈,同时两个轰炸机师出动了170多架次的飞机轰炸。张福忠老人说,光“电马路”上那200多日本兵,苏联红军就打了两三天没打上去,人死伤“老鼻子”(东北方言,意为极多)了。      老人说,打到第17天,小鬼子猫在洞子里也不投降,苏联兵也打不进去。这时从牡丹江坐飞机来了个“日本大官”,苏联红军让张福忠给这个日本军官带路,张福忠扛着白旗,带着那个“日本大官”上大营劝降,头一天要塞里的日本兵打枪,他们没能上去。第二天那个“日本大官”喊着话进了工事。第三天,要塞内的日军向苏军投降。投降的日军有近900人。      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从牡丹江来向要塞内顽抗的日军宣布天皇的投降诏书和向苏军交出武器命令的是日本第三军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只不过他不是从牡丹江飞来的,而是奉苏军命令从间岛(延边)乘飞机到达东宁的。      按照张福忠老人的叙述,从8月11日苏军开始向郧山要塞和胜洪山要塞进攻开始,打到第17天河野贞夫中佐到要塞是8月28日,河野贞夫到后第3天,正是日。      苏军是役伤亡1500多人,更有说伤亡达3000人的。
  还有这篇,可见当时东宁要塞的日军兵力不过985人而已!    地址:.cn/postDetail.do?id=    驻守东宁要塞的是日本关东军第783大队,该大队在1941年有3000多人,并配备了充足的弹药。太平洋战争后,大部分兵力、弹药被调走,至1945年8月 8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前,只剩下650人。虽然日本天皇已经下诏书投降,但他们利用胜哄山要塞坚固的地下工事与后来从石门子增援来的335名敢死队共同抵抗了苏联红军强大炮火的攻击达18天之久,就是不投降。      8月24日,苏军以俘虏的关东军第3军司令部后勤参谋高野定夫中佐为劝降特使,用一架侦察机把他从牡丹江送往东宁。为防止日军地面炮火袭击,飞机绕到朝鲜边境,沿海岸线进入苏联境内,再入国境抵达被苏军占领的东宁扶桑台日军机场。天黑之前,高野定夫在当地农民向导张福忠的引导下进入胜哄山要塞。      驻守要塞的日本指挥官一开始则把高野定夫当成了朝鲜族的便衣,他通过电话询问各炮位的日军谁认识高野定夫,幸好有一名见过高野定夫的军官将他辨认出来。高野定夫向要塞指挥官递上带来的日本天皇的“终战诏书”和关东军总司令部及第3军军部的“停战命令”。      第二天中午,哄胜山要塞阵地上举出了一面白旗,残余的日军和家属共900多人走出要塞向苏联红军投降。至此,亚洲战场的战争基本结束。
    拿一两次特殊的战役来比较战斗力很可笑。    美军登陆战是打得惨,但换上苏军,攻坚战和登陆战连日军都打成这样,要是对手是德军,呵呵    苏军平原玩坦克战是猛,打日军摧枯拉朽,打德军靠数量也能占优势。要是遇到美军,单纯玩坦克美军没优势,不过苏联坦克在平原地区遇到美国的空中优势,那就不好玩了;    苏联坦克能有多少能活着见到美军坦克?      
  作者:ytheshang 回复日期: 23:57:07 
    作者:天然饮品1 回复日期: 23:26:06        美.苏军队素质谁高谁底不知道.仅知德国是苏联打败的.    --------------------------------    本人认为 即使美国不参战 打到最后 苏联也会打败德国!!!  ===========================  这倒是,美国不参战,苏联也能打败德国。    关键是美国的援助。    到后期苏联对德国的优势是能在突击方向集中大量炮兵压制德国炮兵,进而突破德军防线。苏军炮兵能比德军运动快,能在短期能集中大量火炮靠什么?--美国援助的40万辆卡车,占苏联使用卡车的绝大部分。你以外靠苏联那落后的汽车工业能比德国有优势?    没有美国援助,苏联也就能把战线稳定在莫斯科附近,反攻打败德国是绝对没有可能的。    
  盟军援助苏联的北冰洋航线中遭受最惨重损失的PQ-17护航队,仅被德军击沉在海里的物资就有430辆坦克、250架战斗机、3350辆卡车,以及大批粮食、汽油、轮胎, 医药、弹药、电台等。  哪怕这些沉在海里的物资分一点给国军……
    日至10月1日在莫斯科举行的英美苏三国代表会议议定书,规定自1941年10月初起、至1942年6月底向苏联提供的军需物资,英国和美国将协助交货并把货物运到苏联:(如果分哪怕百分之一给国军,中国战场的日军哪会有那么猖獗??!!)      1、 飞机:每月400架,其中短程轰炸机300架、战斗机100架(最终同意400架,其中美国每月供应轰炸机100架、战斗机100架,英国每月供应战斗机200架)      2、 坦克:每月小型坦克或中型坦克1100辆,或两者合计1100辆,两者比例不固定(最终同意每月500辆,其中小型坦克不超过50%,此外英国每月供应带机枪的小型战车200辆)      3、 高射炮(37mm、45mm、75mm、90mm)连同弹药:每月300门(最终同意在9个月内由美国供应90mm高炮152门)      4、 反坦克炮(37mm、60mm)连同弹药:每月300门(最终同意在9个月内由英国提供两磅炮(40mm)500门,每门附弹1000发;美国供应37mm炮756门)      5、 反坦克枪连同弹药:每月2000支(最终同意每月提供200支,每支附弹200发)      6、 侦察车:每月2000辆(最终同意在9个月内由美国供应5000辆)      7、 货车:每月10000辆      8、 战地电话:有声感应电话每月6000部,自冲电源电话每月600部      9、 战地电话用电线(七股绞线):每月100000公里      10、 水底电缆(古塔波胶):每月50公里      11、 海底电缆:每月100公里      12、 粗铝:每月4000吨(1940年9月装船的5000吨不计在内)(加拿大和美国每月各供应2000吨)      13、 碾轧硬铝:每月500吨(美国提供)      14、 锡:每月1500吨(英国提供)      15、 铅:每月7000吨(美国提供)      16、 镍:每月800吨      17、 钼:每月300吨(美国提供)      18、 钴:每月10吨(英国提供)      19、 电解铜:每月3000吨(英国提供)      20、 黄铜:每月5000吨(美国提供)      21、 镁合金:每月300吨      22、 锌:每月1500吨(英国提供)      23、 复合金属:每月3000吨      24、 铜管和其他铜制品:每月300吨      25、 铁硅合金:每月7000吨      26、 铁铬合金:每月2000吨      27、 坦克用装甲板:每月10000吨      28、 硬合金和刀具:每月50万美元      29、 银钢:每月50吨      30、 高速钢:每月300吨      
  没有苏联,美国是要考虑如何保卫本土的问题
  31、 工具钢:每月1500吨      32、 刻度钢:每月13000吨      33、 热轧钢:每月7000吨      34、 短钢条(铬-硅-锰):每月8000吨      35、 冷轧钢条:每月8000吨      36、 冷轧钢板:每月8000吨      37、 锡板:每月4000吨      38、 钢丝:每月7000吨      39、 钢丝索缆:每月1200吨      40、 钢合金管:每月300吨      41、 不锈钢丝:每月60吨      42、 镍铬丝:每月70吨      43、 铁丝网:每月4000吨      44、 甲苯:每月4000吨(美国提供,另优先装运10000吨三硝基甲苯)      45、 硝酸甘油:每月3000吨      46、 石炭酸:每月1500吨      47、 石油制品(航空汽油、辛烷、润滑油和滑脂、汽油、煤油):每月20000吨      48、 乙烯醇:每月120吨      49、 溴化钠:每月100吨      50、 磷:每月100吨      51、 磷苯二甲烯:每月300吨      52、 二甲苯胺:每月300吨      53、 二苯胺:每月300吨      54、 硝化纤维:每月300吨      55、 金属切割机床:每月1200台      56、 炼钢电炉:每月50只      57、 锻压机:每月400万美元      58、 各种工业机器:每月300万美元      59、 钻石:每月15万美元      60、 磨料:每月30万美元      61、 炭精电极:每月400吨      62、 锡兰坩埚炭精:每月100吨(英国供应)      63、 橡胶:每月6000吨(英国供应)      64、 黄麻:每月4000吨(英国供应)      65、 虫胶:每月300吨(英国供应)      66、 鞋底用皮革:每月1500吨(美国供应)      67、 羊毛:每月2000吨(英国供应)      68、 军靴:每月40万双(英美供应)      69、 军衣料:每月120万米      70、 小麦:每月20万吨(加拿大供应)      71、 糖:每月70000吨(英国供应)      72、 可可豆:每月1500吨
  美国援助的40万辆卡车,占苏联使用卡车的绝大部分    -----------------------------------------------    这是拿美援汽车总数/45年05苏军装备的汽车,典型的文字游戏
  同理中国也可以打败日本,后期日本所谓精锐的关东军就是个笑话,看看里面有多少娃娃兵和侨民吧
  大规模装甲战和登陆战是不好比,因为登陆战是最有利于美国陆军享受的海空优势的发挥。        我到是想知道,把奥马哈大红一师享受的战列舰大口径炮火支援以及空中支援去掉,美国陆军最精锐的大红一师会和德国二流师352师打成什么样子。  
  毛子在库页岛及附近岛屿的登陆行动苏联海军可没那么大优势。
  我到是想知道,把奥马哈大红一师享受的战列舰大口径炮火支援以及空中支援去掉,美国陆军最精锐的大红一师会和德国二流师352师打成什么样子。  ====================================  我倒是想知道,让德国352师不要拿枪拿炮,只拿砍刀,他们能不能打得过2000年前的罗马军团。    
  同样一个阿富汗,看看2国军队表现如何??
  作者: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回复日期: 10:22:35 
    大规模装甲战和登陆战是不好比,因为登陆战是最有利于美国陆军享受的海空优势的发挥。                我到是想知道,把奥马哈大红一师享受的战列舰大口径炮火支援以及空中支援去掉,美国陆军最精锐的大红一师会和德国二流师352师打成什么样子。  ==================================================  我也想知道,把进攻占守岛苏军的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去掉,让苏军海军步兵的火力密度降低两个档次,拿着莫辛那甘和没有冲锋枪半自动步枪的日军打,和日军的三八式玩对射和拼刺刀,苏军会打成什么样子。    我也想知道,把进攻东宁要塞的苏军火炮拿去一部反,变成和日军数量一样,苏军会打成什么样?      
  作者: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回复日期: 10:19:22 
    美国援助的40万辆卡车,占苏联使用卡车的绝大部分        -----------------------------------------------        这是拿美援汽车总数/45年05苏军装备的汽车,典型的文字游戏  ==================================================  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汽车约20万辆,装备给军队的只有15.4万辆,盟国援助47万辆,你说。    三分之二以上是盟国援助的,你说是不是“大部分”?    何况还没比这些车的内在质量,同样一辆车,运力和可靠性都是不一样的。    战场上牵引重炮、越野性好的重型卡车,苏联只能生产极少一部分,绝大部分靠美国援助。    苏军军以下部队大的小型卡车大多是苏联自己生产的汽车,美援汽车作为重型武器牵引车或者运载车(喀秋莎等)和统帅部独立汽车部队的运输汽车,对苏军来说,功率大、载重能力强、故障率低的美国车才是炮兵运输的主力。这一点对重型炮兵来说尤其明显。    
  如果美国援助苏联,苏联早嗝屁了
    苏军所谓“大炮兵主义”,在一个方向上集中远远超过德军的重炮轰开德军防线,需要重型炮兵部队比德军更快的速度运动,而苏军重型炮兵的牵引车绝大多数都是美国援助的卡车。    德军将领在后期哀叹德军的卡车越野和牵引性能远不及苏军的美国大卡车,炮兵运动速度落后于苏军,只能眼睁睁看着苏军优势炮兵轰开德军防御体系。    没有美国的卡车,苏军根本没有突破德军防线的可能,相反,德军炮兵运动上占了优势,集中火炮轰开对方阵地的恐怕是德军。    
  作者:黑猫白猫大花猫 回复日期: 10:25:10 
  同样一个阿富汗,看看2国军队表现如何??  ====================================================  这个也不好比较,塔利班抵抗苏联时获得了西方大量援助(我甚至怀疑中国也给了,至少通过巴基斯坦),现在哪个大国还援助他们?
    说到登陆战,日的镇海之战,日军海军陆战队企图在镇海登陆,进而直入宁波,时守军194师陈德法率部击退日军,日军伤亡也近千,退回上海。    日军海军陆战队在日军中战斗力如何?杂牌194师在中国军队中战斗力又如何?      
    至于奥马哈海滩,德军352师又打得很神勇吗?    “德军的报告中称,到了9日,352师“已变成了小股的部队”,而726掷弹兵团“基本上已全军覆没”。[81]德军认为352师的战果“非常微小”。[82]6月14日,德军在报告中称352师的兵力已被完全削弱,并且需要从前线撤下来。[83]”    美军在奥马哈海滩伤亡9000人,德军一个师被打残,伤亡与美军差不多。    硬要说某个战例的话,德军二流部队对抗美军一流陆战队的水平,也不过是中国军队杂牌军对抗日军一流陆战队的水平而已,很NB吗?    
    至于德军352师,虽然地位比不上美军大红一师,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垃圾部队。    相反,352师是德军第7集团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唯一经过东线战考验的部队。    要说某个战例非常没有意思,阿登战役美军没有重装备的101空降师和第10装甲师一部困守孤城,在德军5个师的围攻下顶住了德军进攻,是不是说明美军一个师顶德军5个?    
  年钢产量增长情况:美.德.苏.英.法.日.意
     1913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一年,作为参照.     美国钢产量: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     德国钢产量:万吨,万吨,万吨     德国钢产量(含占领区):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     苏联(沙俄)钢产量:万吨,万吨,万吨,万吨,1944年约1000万吨,万吨.     英国钢产量:万吨,万吨,万吨,1943年约1300万吨.     法国钢产量:万吨,万吨.     意大利钢产量:1913年93万吨,万吨.     日本钢产量:1913年26万吨,万吨,万吨,万吨(战时最高峰)     就靠苏联那1000多万吨的钢产量,还独立击败德国,做梦吧。          
  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汽车约20万辆,装备给军队的只有15.4万辆,盟国援助47万辆,你说。        三分之二以上是盟国援助的,你说是不是“大部分”?  -------------------------    战争爆发苏联民间的80万辆汽车被你吃了  
  光靠苏联一国是无法击败占领整个欧洲大陆的德国    不过要是苏联垮台或者投降了,美国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卫本土的问题。
  我到是想知道,把奥马哈大红一师享受的战列舰大口径炮火支援以及空中支援去掉,美国陆军最精锐的大红一师会和德国二流师352师打成什么样子。    ====================================    我倒是想知道,让德国352师不要拿枪拿炮,只拿砍刀,他们能不能打得过2000年前的罗马军团。  ---------------------------  请注意,本帖比的是陆军  
  作者: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回复日期: 13:11:20 
    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汽车约20万辆,装备给军队的只有15.4万辆,盟国援助47万辆,你说。            三分之二以上是盟国援助的,你说是不是“大部分”?    -------------------------        战争爆发苏联民间的80万辆汽车被你吃了  ===========================  民间80万辆汽车有多少符合进入军队的标准,在战争中损失多少?    初期苏军技术装备大部分已经在战争中损失,包括动员的民间合格汽车(只占80万辆的少部分)。    日后八天内,苏联动员530万人入伍,动员汽车23.4万辆,拖拉机3.15万辆。随后又数次从国民经济的民用汽车中抽调汽车和司机入伍。战争爆发后,苏联国民经济方面的的汽车数量减少了一半,而且其中仅有26%处于良好状态。    日,苏军利用原有的军用汽车部队和动员的民用汽车,组建了120个汽车部队和兵团,但由于损失严重,在战争的前两个月里,苏军汽车总数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    日,汽车总数为271400辆,而战前为272600辆,减少1200辆。汽车运输部队仅有25000辆汽车.按编制尚缺20300辆。为此,1941年9月,国防委员会又从全国两万多个汽车运输企业中,动员3万辆汽车和3万名司机,以充实军队的汽车运输部队。由于运输汽车数量严重不足,有的集团军甚至将摩托化师改编成步兵师,以便把节省下来的汽车组建汽车运输营。    战争开始后,苏军各方面军不仅物资损失严重,而且武器装备和技术器材配备不足,缺额很大,特别是普遍缺乏汽车.到口,苏军汽车运输部队总共只有2.5万辆汽车,按编制尚缺2万辆,占44%。    1942年苏联载重汽车产量为3.09万辆,拖拉机0.35万辆;1943年苏联载重汽车产量为4.55万辆,拖拉机0.1万辆。    1945年苏联汽车年产量7.47万辆,其中载重汽车6.86万辆,拖拉机生产0.77万辆,大大低于战前的1940年的产量。直到40年代末期,苏联的汽车产量才赶上战前1940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第6卷)        
    苏联动员了23.4万辆汽车,但开战头两个月苏军汽车总数不降反升,可见头两个月的损失数量已经超过这个数字。之后阶段,苏联一共自产装备部队15万辆,盟国援助40多万辆,到1945年存量是40多万辆,可算出每年损失汽车5万辆以上。    就靠苏联那每年3-5万辆的产量,加上20多万辆的存量,每年连损失都补充不了。数量和质量都不如德国,怎么在机动性方面比德国占优势?    反攻阶段苏军汽车,大部分是盟国援助的。    没有盟国援助,苏军防守有可能,反攻是做梦。    
      作者: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回复日期: 10:18:13 
    没有苏联,美国是要考虑如何保卫本土的问题  ===========    
德国就是全力生产, 舰队也未必能打得过美国.    
而且美国在科学技术上已经超过德国了!    
连德国的坦克润滑油的技术都是美国的!    
  作者: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回复日期: 13:12:37 
  光靠苏联一国是无法击败占领整个欧洲大陆的德国      不过要是苏联垮台或者投降了,美国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卫本土的问题。  =====================  德国海军先击败英国再说吧,威胁美国是很遥远的事情。    比工业实力,比钢产量,德国算上占领区,再加日本甚至加苏联战前产量的总和,也就美国英国产量的一半。     谁威胁谁呢。     
    当然,德国如果击败苏联,美国再击败德国要付出比支援苏联更大的代价。    但没有美国的援助,苏联政府就准备到乌拉尔山打游击吧。    美国援助苏联是为了减少损失,而这些援助对苏联来说是生死问题。    一战后德国工业很大程度是美国扶持起来的,二战时的工业离不开美国的影子,比如德军大量装备的欧宝汽车,连鉴别犹太人的“打孔卡”设备与技术都要从IBM进口。    
  如果德国完成统一欧洲,那就不好说了,欧洲加起来和美国就差不多了
  作者:破铜栏铁 回复日期: 21:41:09 
          至于奥马哈海滩,德军352师又打得很神勇吗?        “德军的报告中称,到了9日,352师“已变成了小股的部队”,而726掷弹兵团“基本上已全军覆没”。[81]德军认为352师的战果“非常微小”。[82]6月14日,德军在报告中称352师的兵力已被完全削弱,并且需要从前线撤下来。[83]”        美军在奥马哈海滩伤亡9000人,德军一个师被打残,伤亡与美军差不多。        硬要说某个战例的话,德军二流部队对抗美军一流陆战队的水平,也不过是中国军队杂牌军对抗日军一流陆战队的水平而已,很NB吗?  ----    所谓伤亡差不多的比较,这个被打残的德国师面对的只有一个美国师么?    选择性失明
    中学生都特别崇拜二战德国,看着它那些眼花缭乱的末日武器,象LUFT46上那些飞机,觉得它科技真是太先进、太酷了。     随着阅历增加,感觉还是美国实在和踏实一些,美国人的科技就是比较踏实的高科技,如雷达,电子,无线电近炸引信,原子弹,大飞机(战略轰炸机,大中型运输机),航母/战列舰,大功率航空发动机,涡轮增压技术,先进的军工管理和生产技术等,相比德国人那些眼花缭乱的反坦克导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飞翼布局,鸭式布局....等等看起来热闹,耗费不少,但对战争帮助不大。就像一位网友说过的,越是普通领域里的领先,往往才是更重要的领先。举个例子,一架P-51,可能没人会认为它是什么高科技,远没有TA152,DO335看起来忽悠人,就是航程远点,但德国人就是做不到。     德国人许多所谓高科技的东西都是常规领域赶不上别人,被逼无奈逼出来的。活塞飞机质量、数量上落后了,只能寄希望于喷气机,火箭机,时间又来不及,只能把ME262这个连工程样机也算不上的东西赶上天,当然看起来是热闹,世界上最先装备的喷气式飞机,效果就难说了。美国人、英国人有这必要吗?流星、P57、P80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发展。海军也是,舰队被堵在港口没办法,只能发展潜艇,不过心里话VII潜艇倒真是先进,美英则没有这个压力,笃定均衡发展。    还有个观点,美苏等战后发展的东西许多都是抄袭德国的,这个我认为要看怎么说,首先,德国人败的太惨,被扒的精光,有什么秘密武器大家知道的比较清楚,而战胜国的东西就不是这样了,换句有些人常用的话说,你怎么知道美国没有更先进的武器?只是没拿出来罢了。其次,既然德国有这些东西,这些科学家,当然值得参考了,哪怕少走点弯路也好,那就没什么客气了,硬要说怎么先进或抄袭,或者没有德国,美苏就发展不了。。。只怕有点过分。     还有,德国纸面上的先进特别多,问题是象LUFT46上那些东西,不是有个效果图就算的,飞机设计中,原型机上了天离定案还差一半,德国人那些设计有几个是造的出哪怕是原型机的?照这样,科幻画家一定是最好的设计师了。     德国的战略轰炸机研制了四年,直到大战结束还在试验阶段。    另外,美国不但工业占绝对优势,地理优势也是德国不能相比的。    美国在英国的飞机可以三天两头轰炸德国本土,轰炸德国核心工业区,德国能轰炸美国吗?    就算德国拿下苏联,他哪点能威胁美国了?德国潜艇开始是厉害,你看看到后期美英反潜技术上了以后德国潜艇损失多大?已经超过了损失收益的平衡点,损失比敌方大,工业不如敌方,怎么打?    打下去估计是德国要求体面和平而不是什么美国保卫本土。    实际上当年希特勒也知道美国迟早参战,一直想和英国讲和,是英国不答应要一直打德国才硬着头皮打下去。    
  作者: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回复日期: 13:13:42 
      我到是想知道,把奥马哈大红一师享受的战列舰大口径炮火支援以及空中支援去掉,美国陆军最精锐的大红一师会和德国二流师352师打成什么样子。      ====================================      我倒是想知道,让德国352师不要拿枪拿炮,只拿砍刀,他们能不能打得过2000年前的罗马军团。    ---------------------------    请注意,本帖比的是陆军      ----    只比陆军?海空军高强度的火力准备被你一句话否定了。黄俄。鉴定完毕
  作者:Wnzxz 回复日期: 10:30:24 
    如果德国完成统一欧洲,那就不好说了,欧洲加起来和美国就差不多了  =======================  40年代算上苏联,欧洲大陆钢产量只有美英的一半,怎么会差不多?    
  作者:目瞪口呆不可战胜 回复日期: 10:41:23 
  所谓伤亡差不多的比较,这个被打残的德国师面对的只有一个美国师么?  选择性失明  =======================  9000人是参战美国部队的总损失,你以外大红一师一个师就损失9000人?    
    如果德国拿下苏联,可能发生的情况是美英结盟,英国同意和德国讲和,德国接受体面和平,德国取代苏联的位置与美国冷战。    
    美国人长于电子技术,他们搞出了好用的雷达、电子计算机和无线电近炸引信,德国人长于机械制造,他们搞出了很多概念性的东西。从纯粹的战争意义上讲,这两者也很难分高下,比如现代飞机既使用了喷气动力,同样也离不开高级雷达和电子设备。现代导弹如果没有先进的制导系统,它也不过是个大爆竹而已。B2这样的飞翼布局是德国人想出来的,但是要想稳定的操纵它,就必须依赖优秀的电子飞控系统。     但是很明显有一点,美国人在项目管理和运筹学上比德国人厉害很多,德国人搞出了很多概念设计,但是他们绝大部分的概念没成为现实,即使成为了现实可用的装备,也常常没得到很好的利用,这就说明德国人虽然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缺乏判断其实用性后进行筛选,和对筛选后的项目进行进度管理的能力,这就导致了德国的新型武器要么存在很大的缺陷,从而意义不大,要么出现得太晚无法影响战局,甚至根本在当时就是不可能实现的臆想,虽然它们的原理是正确的。反过来看美国的很多东西,在战争中出现得很及时,很管用,甚至足以改变战局走向。     德国战败了,它的很多研究项目最终被爆光,因此现在我们惊叹当时的德国人居然有如此惊人的技术水平,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时德国进行的研究项目也许有几千几万个,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哪个是真正有前途的,并在当时集中力量进行突破。而美国人二战的时候未必就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狂想,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因为要么它们还在萌芽中就因为可行性不足被直接否决,要么就成为美国的国家秘密被保留起来,没人会知道,我们只知道美国人专注于少数有实用性的项目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比如原子弹。    
      1月,德军潜艇击沉13艘运输船,约5万吨,还击沉1艘猎潜艇,重创1艘护航航母,但损失6艘潜艇。    2月,在邓尼兹的指挥下,从挪威出动41艘潜艇,全部投入英国沿海,这些潜艇在英吉利海峡和爱尔兰附近海域击沉17艘运输船(计5.3万吨)和3艘护卫舰,德军付出15艘潜艇被击沉。    3月,德军从挪威派出37艘潜艇,使德军潜艇在第一线作战海域的数量达到53艘,先后在英国沿海附近、英吉利海峡等地击沉9艘运输船(计4.2万吨)、1艘护卫舰和1艘扫雷舰,德军损失潜艇18艘。    4月,德军从挪威出动44艘潜艇前往攻击英国沿岸海域,击沉12艘运输船,计6.6万吨、1艘驱逐舰、2艘扫雷舰和1艘武装拖网渔船,还击伤4艘运输船,德军损失潜艇达20艘。    1945年1月至5月7日,德军潜艇共击沉54艘运输船,总吨位约22.3万吨,损失潜艇62艘。    1945年1月至5月7日,德军潜艇共击沉54艘运输船,总吨位约22.3万吨,损失潜艇62艘。    德军潜艇年度战绩与损失表  时间
击沉运输船数量
击沉运输船吨位
损失潜艇数量     1939年9月至12月
6艘   1940年
31艘   1941年
24艘  1942年
87艘   1943年
245艘   1944年
264艘   1945年1月至5月
62艘    
    德国潜艇在42年辉煌过后,到43年就明显不行了,战绩下降为42年的三分之一,损失接近42年的三倍,费效比只有42年的九分之一。    44年损失比43年还大,战绩更降为43年的四分之一,42年的十二分之一,费效比只有42年的三十六分之一。    就这水平,美国还需要保卫本土?    何况美国还有一半海军在打日本,收拾完日本,德国海军更没有活路。    
  就德国那点海军实力,能打平索马里海盗就不错了,还威胁美国?空军也是个菜鸟。
  苏联老兵的单兵素质肯定比美国菜鸟高,但是打起来就难说了。
  比工业实力,比钢产量,德国算上占领区,再加日本甚至加苏联战前产量的总和,也就美国英国产量的一半。         谁威胁谁呢。   ------------------------------------------------------------  白痴!没有东线的需要,德国海军的潜艇数量会成倍增加,光绞杀战就足以困死英国本土。    没了苏联牵制,关东军会入关,中国也差不多了    充分整合整个欧亚大陆的资源,美国的工业被压倒只是时间问题  
  民间80万辆汽车有多少符合进入军队的标准,在战争中损失多少?    你说呢?有具体数据吗?    现实是苏军战争末期外援汽车占1/3,而非2/3    
  没有东线,美国保住本土有可能,想反攻是做梦。  
  没有东线,美国保住本土有可能,想反攻是做梦。  
  部分美国援助苏联的物资:    飞机:14795架(苏联自己只生产了全部飞机的14%)  坦克:7056辆  吉普车:51503辆  卡车:375883辆(战争后期三分之二的苏军卡车都是美国制造)  摩托车:35170辆  拖拉机:8071辆  火炮:8218门  机枪:131633挺  炸药:345735吨  建筑装备(价值):美元  铁路货车:11155辆  机车:1981辆(苏联自己在战时一共只生产了92辆)  货船:90艘  猎潜艇:105艘  鱼雷艇:197艘  船发动机:7784台  食物供给:4478000吨  机器和装备(价值):美元  有色金属:802000吨  石油产品:2670000吨  化学品:842000吨  棉花:吨  皮革:49860吨  轮胎:3786000只  战靴:双    另外插一句,苏军王牌飞行员们所取得的战绩有很多都是用美军援助的P-39所取得的。苏联二号王牌波克雷什金,他击落飞机59架,其中48架都是驾驶美国援助的P-39取得的。
  作者: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回复日期: 10:47:46   
    没有东线,美国保住本土有可能,想反攻是做梦。  ===================================  你太把德国当一回事了,希特勒纵然一度在欧洲无敌手,但西面无法越过英吉利海峡,南面征服不了北非和地中海(连小小的马耳他都控制不住),在中东地区又无法取得突破。德国为什么向苏联开战,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苏联在早期和德国的结盟并提供物资,德国早就给英国的封锁勒断脖子了(如同一战),但苏联也不是善类,提供的物资很多比国际价要高好几倍。当德国在各方向都没法打开缺口后,只有向苏联挑战(所谓为了什么意识形态去打仗只是幌子)。德国之所以能在战争早期取得大胜,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经济坚持不了太久,备战早。到了1942年后,已经颓势非常明显。说句不客气的,甚至不用美国亲自出马,由美国出些援助,英国就可以和德国周旋,逼得德国找毛子去拼命。
  作者: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回复日期: 10:44:37 
    比工业实力,比钢产量,德国算上占领区,再加日本甚至加苏联战前产量的总和,也就美国英国产量的一半。             谁威胁谁呢。     ------------------------------------------------------------    白痴!没有东线的需要,德国海军的潜艇数量会成倍增加,光绞杀战就足以困死英国本土。        没了苏联牵制,关东军会入关,中国也差不多了        充分整合整个欧亚大陆的资源,美国的工业被压倒只是时间问题  ==============================================  傻子加弱智,你也太高看德国了
  作者: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回复日期: 10:44:37 
    比工业实力,比钢产量,德国算上占领区,再加日本甚至加苏联战前产量的总和,也就美国英国产量的一半。             谁威胁谁呢。     ------------------------------------------------------------    白痴!没有东线的需要,德国海军的潜艇数量会成倍增加,光绞杀战就足以困死英国本土。        没了苏联牵制,关东军会入关,中国也差不多了        充分整合整个欧亚大陆的资源,美国的工业被压倒只是时间问题  ==============================================  还充分整合太阳系资源呢,废话。    德国连西欧资源都整合不了,它有能力整合欧亚大陆资源?    德国占领区钢产量在德国统治期间从来没有达到过战前水平。          
  德国和占领下的西欧都严重缺乏石油和很多金属矿产资源,当时美国石油产量占世界三分之二,其余是苏联和英国控制下的中东,大英帝国的几十个殖民地国家和美国苏联都有各种资源,德国连坦克和飞机的油料都保证不了,北非的德军就败在缺乏油料上.德国和日本战败的关键是实力不足.1940年光英国的军火生产就和德国差不多,加进来美国和苏联轴心国必然失败.在地图上看一下德国意大利日本占的领土面积,再看一下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加上殖民地的面积,战争胜负一看就知道了,轴心国的国家规模太小了.
  看看美国同时期援助苏联的和援助中国的武器和车辆的差距,而且援助中国的大部分装备了在东南亚的驻印军,就知道美国人偏向的谁,这也是最后为什么东北落入苏联之手的原因
  德国的决策层在外交上犯了一个错误。    一味的对日本的要求退让。    如果当时能够协调好日中关系,把中国拉入轴心国阵营,在东线共同牵制住苏联,至少扯住西伯利亚军团的后腿。整个东线战局就会在圣诞节前结束,德国就会空出手来回头收拾英国。 美国就会成为孤家寡人。
    1945年美苏两国的国力情况,  美国这一年的工业规模差不多有苏联的四倍,居于绝对领先地位,而在兵员数量上苏联对美国也没有优势可言,德国只有8000万人口,耗不过苏联,而美国人口几乎是德国的两倍,苏联在开战时有19000万人口,战争中死亡接近两千多万,大部分是兵役年龄的人口。  而在人口素质上差距就更是明显,美国的人口中大部分是受过较好教育的工业化人口。    而苏联工业化人口比例本来就不够美国高,经过战争的消耗后,在战争后期兵员素质比起战前也有明显的下降。在战争后期已经开始感到兵员枯竭的隐忧。而且苏联人口总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中亚,高加索等少数民族,工业化程度低,凝聚力弱。    在基础工业能力上,我们看看战争中的总产量:  钢铁,美国是51,000万吨,苏联是9,300万吨;  电,美国是接近17,000亿度,苏联是2, 800亿度;  石油,美国14亿吨,苏联1.7亿吨。  可以说,在基础工业方面,苏联无法与美国相比。    那么在具体到军火工业又如何呢?  在这里首先说一下对二战军火生产数据的分析辨别问题, 美国在日被日本偷袭后才进入战争, 然后在1942年一年内都是在做把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的工作,1943年上半年这一工作还没完全完成,真正军火生产发挥的比较充分的是43年下半年开始到1944年,但可惜在44年下半年美国在胜利在望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削减军火生产。
所以我们只能拿1944年的产能来近似的说明美国的军工生产情况。    二战期间美国总共生产了大约27万架飞机,而苏联则生产了大约13万多架,看上去只比苏联多一倍,但实际上美国开始战争动员晚的多,早在1940年的时候,斯大林政府已经在快马加鞭地加速武装苏联军队,当时的苏联军用飞机总量世界第一,连德国也自愧弗如,更不用说战争准备极不充分的美英等国。而美国在1941年根据租借法案逐步扩大军工生产,直到被偷袭,才加足马力转产。    所以用双方充分动员的那一年的产量来计算将更好的反映两国之间的生产能力的差异。    美国1944年生产了约10万架飞机,接近苏联1944年产量3点2万架的3倍多,而且美国的产品中四发重型轰炸机(B17、24、29等)和双发运输机与攻击机占很大比例,而苏联在战争中的飞机生产大都是单发的轻型飞机,如伊尔-2,拉系列和雅克系列战斗机。在生产成本和工时上,四发重型轰炸机要5到10倍于单发战斗机。一架单发轻型战斗机不过几万美元,而B-29战略轰炸机呢,从研制,到建立生产线并生产出来3000多架轰炸机,总共耗资30亿美元,足够把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生产的战斗机全部买下来。    如果再考虑到美国飞机基本都是足材足料,大都装备有无线电,涡轮增压等完善的设备,那么在航空装备的生产能力上的差距比产量所显示的更大。接近是4倍到5倍左右。    
  在海军方面,美国战时生产了26艘大型航空母舰,9艘轻型航空母舰,115艘护航航空母舰,10艘战列舰,48艘巡洋舰,349艘驱逐舰,498艘护卫舰,203艘潜艇,几万艘各种登陆舰艇, 这是什么概念呢,一艘重巡洋舰大约4000万美元,一艘战列舰就耗资一亿多美元,相当于2000架野马战斗机。也就是说美国战时光是制造这10条战列舰所消耗的成本就相当于几万架伊尔-2,拉-5之类的战机。    在坦克和突击火炮等方面,美国生产了九万多辆,苏联生产了10万辆,而且这个产量是在美国不以坦克生产为重点的情况下,要知道苏联为了坦克的生产基本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而在维持部队的机械化摩托化能力方面,双方基本没有可比性,美国早在战前汽车产量就突破了500万辆,战争期间生产的军用车辆有350多万辆,其中吉普车有65万辆,苏联整个二战期间汽车的总产量不足二十五万辆,所以二战期间美国援助苏联的40多万辆卡车和5万辆吉普车成为红军摩托化的顶梁柱。 美国援助苏联的1500台火车机车也帮了苏联大忙,因为苏联在战争期间几乎没有新的生产,苏联在战争中为了组织后方工业生产而建设新的线路所需的铁轨也几乎都是美国援助的。    以上这些是制成品的情况,而在表面上是算做苏联产量的工业品里又有多少美国及盟国的资源在里面呢?  援助的铝相当于苏联战争期间产量的120%,
达30多万吨,苏联当时根本缺乏足够的电力和资源来进行铝的生产。而这些铝对于苏联飞机以及T-34坦克等的发动机的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援助的航空燃料相当于苏联总产量的150%, 而石化产品总量达258万6千吨。  援助的爆炸物与苏联总产量相当,达30多万吨(也就是说苏联生产的那1000万吨弹药里填充的爆炸物有一半是美国生产的)  援助的铜相当于苏联总产量的82.5%,
达38万7千吨(如没有铜那军火生产可麻烦了)  向苏联提供的金属切削机等达到4万多台,占苏联战时总量的30%,而且美国援助的机械技术性能高的多,发挥的作用比这个比例还要高。  向苏联提供的装甲钢占苏联产量的一半。  向苏联提供的汽车轮胎站苏联产量的一半,接近400万件,而苏联自己生产的轮胎里也有援助的10万吨以上的天然橡胶。    也就是说,有一些人只看到苏联生产的坦克和火炮数量与美国相当,弹药是1000万吨,比起美国的690万吨还要多300万吨, 却没看到,苏联人是拼了老命,而且是几乎“只”生产这些东西的。  战争期间他不生产火车机车,老美在帮他生产,少量生产汽车,老美在帮他生产,铁轨,车厢….等等,大量的工业品是由西方盟国的产品来顶着,他才能集中力量生产某些种类的武器弹药。  而这些算做是他的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用的是美国的机床,加工的材料里很多关键性材料接近一半是西方从采矿到冶炼加工包装运输,一路送到俄国人手上的。 而苏联人生产出来的半成品中又要安装上美国及西方生产的无线电等设备。      这样的产量比较其实已经失去意义。  
  反观美国呢,美国的生产体系决不仅仅是兵器弹药生产那么简单:  石油是战争的血液,二战时美国就是世界的血库,美国为全球反法西斯同盟生产了70亿桶原油的60亿桶,并炼制了盟军所需的几乎全部高辛烷值航空油料,而要完成这一生产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加强石油化学工业。那些庞大的石化工厂和穿越美国的石油管道难道不需要钢铁、设备与技术人才的投入?  战时美国铺设了两条穿越大陆的输油管道,长的有约2000公里,直到现在这也属于重大的战略工程;美国还尝试着铺设了一条穿越大西洋的海底输油管。  为了炼制高辛烷值航空燃料,美国建设了上百个石化工厂和装置,有些设备有十几层楼高。如果看过石化厂的图片或资料就可以了解一下现代大工业的威力。  美国因为是要跨洋作战,需要庞大的海运和空运力量以保证力量投送和后勤补给,战时生产的5千万吨的各种船舶,保证了美国的人力物力可以投入到各个战场。光是运送到苏联的援助物资就有1500万吨,没有充足的海运力量怎么能行呢。而且美国还援助了苏联600多艘轮船,支援了苏联的物资运输和生产。    美国为了抵消德国的核威胁,开展的曼哈顿计划同样规模惊人,动用了庞大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并领先研制出了核武器。  举个例子,当时为了分离铀元素,建设了各种巨大的工厂,其中的电磁分离厂(Y-12)需要雇用8万工人,需要制作6624个巨大的磁铁,要用到12万吨的铜,因为作战和援助盟国都需要大量的铜,最后是从美国国库调用了8.4万吨白银制作的这些线圈。  这单独一个计划耗资20多亿美元(当时币值),
可以购买4万架P51野马战斗机。    美国为了能够在太平洋上跃岛作战,在北非,意大利,欧洲登陆, 必须生产大规模的登陆舰艇,人造码头,两栖登陆车,各种工程机械和车辆等等, 每到一个地方那就相当于建设一个新的城镇, 那些在热带雨林或北非沙漠等一无所有的环境中快速立起来的机场,公路,仓库,兵营等等,都是用物资堆出来的。 日本兵咋就那么凄惨呢?几个月搞不起一个机场,缺衣少食,生活在泥泞中,还不是工业力量跟不上。    这样同时进行的艰巨的任务,是其它任何一个参战国不用也不能负担起来的。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以前很多比较美苏二战军工生产的可笑了,光比生产出来几门炮,几条枪能说明什么?
单只是一个曼哈顿工程就几乎可以顶的上苏联42年后生产战斗机的总产值。  一般人想到军备生产,首先想到的就是坦克,机枪,大炮,然后比比这几格数字,看谁的数量高,但实际上呢,比如火炮,一门高射炮和一门迫击炮的价值可差的远了,苏联号称战争中生产了 83万四千门火炮,但其中有 34万八千门是迫击炮。而其它国家很少生产迫击炮,迫击炮的总产量也远没有苏联多。  滑膛的迫击炮是所有武器里最简单的一种,就是一根钢管加一个炮座,成本不到100美元。
武器质素不够,人命来凑,苏联红军在人力与物力的整体平衡上有自己的一套条件和逻辑。但这一套并非先进,而更多是出于无奈。  而一门127毫米舰炮的生产成本超过一辆重型坦克,相当于1500门轻型迫击炮,所以,一般的泛泛的谈个产量数字,反映不了真实的军工生产能力。    再比如二战苏联生产了700万条冲锋枪,大约是不到不到2亿美元的产值,还不够建设几个炼油厂。  
  而一旦与苏联交战,那么美国的工业体系不需要再去援助英国或苏联,不用再新建石化工业设施,不用再在海军上多花一个美元去生产什么航母,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登陆舰,两栖装备等等, 这些早就过饱和了。
把整个工业生产的重点转向坦克,火炮,战斗机和轰炸机, 那么这个数量可以说,压根就不可能用完,唯一的限制就是投送能力和战场大小而已。  轻工业其实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二战期间各种的罐头、肉制品等源源不断地供应英国,苏联等盟国。苏军所消耗的军队伙食里就有11%是来自美国,就肉罐头来说一多半来自美国。  很多人不明白的一个问题是:粮食,棉花,长在牛身上的皮等等,这是一回事,而能用做军用食品或军服或皮靴等制成品是另一回事,这是需要副食品加工业,皮革工业等工业生产的, 单纯农业的产出无法被军队这样的高强度高机动单位所有效利用,必须是经过副食品等轻工业加工城可储存可携带的产品后才可以支持前线。而苏联战后用美国援助的这些工业制成产品与总的粮食产量比是非常的无聊与可耻的。    最后说一点,美国是在保证国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实行的战时生产计划,老百姓的日用物资虽然转入战时的管制,却从没缺乏过。而德国,苏联,日本等在1944年时的生产已经超过极限,接近于杀鸡取卵式的增长了    我们再来看看假如战争开打并延续,双方的科技进展情况  在飞机方面,美国,英国和德国在早期的喷气式战斗机的研究上居于领先地位,美国的F-80战斗机在1945年7月就已经投入大批量生产,之后F84,F86相继试飞。
苏联在喷气技术上已经落后很多,一开始搞出来的如MIG-9等战斗机都不成功。 因为气动力学与喷气动力研究的滞后,MIG-9不过是在螺旋桨飞机的概念上把发动机换成了喷气式。  而真正成功的米格-15却是靠的进口的英国喷气式发动机的技术以及缴获的德国气动力研究成果, 这些发动机是在二战后苏联和西方还没有闹翻,钻政策空子于1947年进口得手的,
如果得不到当时喷气技术的先驱者英国人的技术,那么苏联人的喷气战斗机将与西方的差一个档次,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如果1945年战争开打,那么苏联很显然无法获得西方的技术。  
  战略轰炸机方面,苏联第一架仿制的B-29在两年后的1947年才首飞成功,而这种轰炸机对西方的防空系统来说已经过时了。美国在1947年问世的B47战略轰炸机将把苏联的防空系统远远甩在后面,没有英国的喷气引擎,那么苏联将不得不靠他的那些米格-9等战斗机来凑合,而这些飞机将不够美国的轰炸机飞的更快更高,只能望机兴叹。  可以说,苏联的领空将对美国敞开。      核武器方面, 苏联在二战后就开始倾全力研究核武器,在从德国和西方以各种手段得到大量技术情报和资料的情况下,在1949年才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如果是处在与西方开战的情况下,人力物力都不可能充分保证,还要经受西方的战略轰炸,那么想作到在1949年研制成功都不可能,所以,面对美国以B36或B47挂载着原子弹对苏联的战略及工业要地实施点名式的的打击,苏联是几乎无能为力的。    在弹道导弹武器上美国弄走了以冯.布劳恩为首的德国最顶尖科学家,而且在战争结束时还占据着德国最大的导弹工厂, 在历史中,战后苏联从美国手中接收了这个工厂并运走了数量庞大的设备和制成品,而如果美苏开战,苏联将得不到这些东西,在导弹的研制上一无设备二无人才,与美国的竞争将无从谈起。  雷达,通信等技术苏联也是毫无疑问的落后于西方。    所以我们看到,如果战争在中欧陷入胶着状态,时间进入1947年那苏联将没有任何希望。    
  破铜栏铁兄的分析精到!
  作者:spear300 回复日期: 23:54:09 
    破铜栏铁兄的分析精到!    ------------很欣赏他拿数据说话,客观。
  苏联在1928年才开始实施第一个5年计划,到1941年完成2个计划。苏德战争爆发,苏军损失了大部分欧洲部分,苏联工业区损失巨大。只剩下乌拉尔,工业生产低可以理解
    作者:ytheshang 回复日期: 23:57:07
        作者:天然饮品1 回复日期: 23:26:06        美.苏军队素质谁高谁底不知道.仅知德国是苏联打败的.    --------------------------------    本人认为 即使美国不参战 打到最后 苏联也会打败德国!!!    苏联的坦克质量当时T-34-85,KV系列,是很NB的,后期武器是波波沙的冲锋枪,火箭炮是喀秋莎的(苏联发明的火箭炮)士兵是不怕死的,米格-3是很强的,如果再拖两年AK-47就服役了,就更没有悬念了(最喜欢AK-47)
  47年的AK-47在越南战争时候还是领先美国的M-16的,今天它的可靠性还是被人所津津乐道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步枪,是唯一一种被用于国旗上的武器!!!!
  作者:leo5889 回复日期: 23:38:57 
    47年的AK-47在越南战争时候还是领先美国的M-16的,今天它的可靠性还是被人所津津乐道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步枪,是唯一一种被用于国旗上的武器!!!!  =========================================  便宜而已,真说性能并不先进。    稍微有点实力的大国都不用,哪个大国把AK47作为主力轻武器??    
      作者:ytheshang 回复日期: 23:57:07         作者:天然饮品1 回复日期: 23:26:06     美.苏军队素质谁高谁底不知道.仅知德国是苏联打败的.  --------------------------------  本人认为 即使美国不参战 打到最后 苏联也会打败德国!!!  ============================================  关键不是美国是否参战,而是美国是否提供给苏联的那些机床、装甲钢、铝材、橡胶、航空燃油。    另外,德国三分之二以上空军是英美消灭的,4.10德国在西线损失飞机2.7万架,东线损失飞机8600架,德国空军主力是在西线被打垮的。    如果德国把那2.7万架飞机调到东西,苏联地面部队就惨了。      
  德国连西欧资源都整合不了,它有能力整合欧亚大陆资源?        德国占领区钢产量在德国统治期间从来没有达到过战前水平。  --------------------  占领区的工业无法完全利用等于不能利用?    占领了西欧的德国美国就已经无法单独击败了。  
  呵呵,破铜烂铁还是有点水平的。  苏联是韩信,美国是萧何。  
  网上许多人都认为当时苏联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国,战争潜力远超德国,然而事实是否是这样呢?实际情况正好和我们所知道的相反,在对战争经济最关键的机床储备上,德国拥有130万对40万的绝对数量优势,在质量上德国的机床更是遥遥领先,这也就意味着德国在武器再生产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         再来看另一项关键指标,汽油。德国人的合成汽油,以及用购入原油合成的汽油大部分是87号(辛烷值,C3);而俄国人用自己的技术从原油中提取的汽油才70号(辛烷值),而且产率只有可怜的5%。如果说87号汽油能让德国飞机上天的话,那么70号汽油只够斯大林煮方便面的。         在苏联向后撤退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部分的工业、采矿业和农业,那么苏联究竟是凭什么打败德国的呢?实际上答案很简单,美国和英国的援助。         就拿航空汽油来说,苏联自产只有181万吨,而西方(主要是美国)援助了258.6万吨。更重要的是美国援助的高辛烷值添加剂,这让苏联能生产高辛烷值的航空汽油,而苏联本身根本就没有开发这种成品的能力。         用于飞机制造的铝,也是苏联的弱项。苏联自产了26.3万顿,而西方援助了32.8万吨。要是没有这些铝,一半以上的苏联飞机只能用木头来做,那苏德空中交锋的结局可想而知。另外,要提一下的是,苏联用于粘合木飞机用的胶水也是需要进口的。还有,B-2系列坦克发动机也是铝制的。         还得提一下装甲钢,在这个项目上,西方盟国提供的数量超过了苏联在战争期间生产的总和。想象一下吧,苏联的坦克数量下降一半,战争结局将会如何。         最后再提一下摩托化部队的关键,汽车。西方盟国一共提供了501660辆,而且质量都比苏联在战争期间生产的&嘎斯&军用汽车(343624)好不少。没有这些汽车,俄国人就没有摩托化部队,也无法机动大炮。         其它还有数不尽的物资援助,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以上就足够证明“如果美国和大不列颠(包括英联邦和英帝国本身)在苏德战争期间严守中立的话,毫无后顾之忧的德国和轴心国军队将会把苏联碾得粉碎。” ――艾伯特•西顿 [英国]
  作者: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回复日期: 00:22:11 
              占领了西欧的德国美国就已经无法单独击败了。    ------------------------------------------------------------    麻烦你先让法本搞明白汽油的性质再来谈和美国比较!  
  作者:破铜栏铁 回复日期: 12:19:08 
    作者:leo5889 回复日期: 23:38:57        47年的AK-47在越南战争时候还是领先美国的M-16的,今天它的可靠性还是被人所津津乐道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步枪,是唯一一种被用于国旗上的武器!!!!    =========================================    便宜而已,真说性能并不先进。        稍微有点实力的大国都不用,哪个大国把AK47作为主力轻武器??  ===============================  一看你就是个军盲,sb
  惊现楼上的SB  狂顶破铜栏铁兄,一个肯说实话的人,一个从来不谩骂的人。
  美国比较流氓但还讲点绅士,毛子简直就是禽兽无恶不作,在德国强奸了几百万人。在中国东北跟是烧杀抢掠,拔地三尺,还讲什么素质,跟本没可比信。它应该和日本比比谁更有兽性。
  作者:ltfy 回复日期: 10:11:09 
    盟军援助苏联的北冰洋航线中遭受最惨重损失的PQ-17护航队,仅被德军击沉在海里的物资就有430辆坦克、250架战斗机、3350辆卡车,以及大批粮食、汽油、轮胎, 医药、弹药、电台等。    哪怕这些沉在海里的物资分一点给国军……  ------------------------------------------------------  都给国军,你们蒋委员长又能怎么样?
  作者: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回复日期: 13:13:42 
    我到是想知道,把奥马哈大红一师享受的战列舰大口径炮火支援以及空中支援去掉,美国陆军最精锐的大红一师会和德国二流师352师打成什么样子。      ====================================      我倒是想知道,让德国352师不要拿枪拿炮,只拿砍刀,他们能不能打得过2000年前的罗马军团。    ---------------------------    请注意,本帖比的是陆军  ------------------------------  那就请当时的日本陆军和国民革命军都不要拿枪拿炮,只拿砍刀来比试一番吧。
  记得,保卫莫斯科的战役时,斯大林向美国人要援助,美国人的回答是,要看一个月后的双方情况来确定把援助给谁,就是如果德军占领了莫斯科,那么援助的就是德军,莫斯科保住了,那么援助的是苏军。    
把同样的装备给美军去保卫莫斯科,估计头两个月的损失 美军就投降了。 无疑 苏军才是战胜德军的主要力量,而且是那种 如果美军 打败德军的功劳占10%的话,英军也占10% ,苏军的功劳占80%。德国轰炸英国完全是战略佯攻,军事目标早已指向了苏联,不然英军还真难说会真么样,不死也基本没什么战斗能力了。就单兵素质来讲,德军最高,日军第二 英军第三,苏军第四,美军第五,国军第六,意大利最后。  
本人没有刻意 贬低 美军,美军的主要作用是在太平洋上,消灭日军的功劳 国军20%(重大损失没有投降)
苏军9%(加速日军的投降),美军70%(迫使日军投降的主要原因),英军1%(初期损失惨重,在被包围后战斗力还不如国军)
  德国陆军的装备是当时最先进 最精良的,和各国的武器比较有两个等级的优势,海军实在是拿不出手,对比英国有差了两个等级,要不然北非战役优势不会导向英国方面。空军德国和英国的飞机差不多,只是德军的更庞大,英军很顽强加上美军的秘密帮助(美军没参战前已经和德军在英国进行空战了)才把德军的心理震慑的空袭击退。最强大的海空军战斗发生在太平洋,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这也是唯一欧洲国家不占主角的战场,美军在遭受巨大损失后,仍能扳回局面,抛开侥幸的因素,美军的指挥官的能力要比日军高很多,在加上战争潜力巨大,日本的也只能认输投降了。    
海空军实力排行 美国&日本&&&英军&德军&国军(据说抵抗过)&苏军(没听说过有海战)
  顶破铜烂铁兄,数据完备,旁征博引,看了他的回帖,感觉回到了在jc的年代呀。  那个所谓的“乌克兰第一军”就会干嚎,请拿出点数据来好不好?  另外,那些认为比陆军就要把海空军支援去掉的白痴不要再说话了,战争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哪有单独比试一个军种的,还以为是小孩子过家家呀。  再有就是AK47和M16比较的问题,说实话,ak也就是穷人的武器,皮实耐用可靠性不错,精度差点但总是能打死人的,对于后勤得要求低。中国这几年发达了,你看还用这个东西吗?呵呵
  苏联的体制不怕伤亡        最后还是苏军胜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