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朝鲜时期有哪些长寿的代表代表性物品的物品

李?T是李氏朝鲜的第21代君主,庙号英宗(1889年高宗改称 - 跟谁学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例如“吉他”搜索无锡
&&&李?T是李氏朝鲜的第21代君主,庙号英宗(1889年高宗改称李?T是李氏朝鲜的第21代君主,庙号英宗(1889年高宗改称英祖),谥号至行纯德英谟毅烈章义弘伦光仁敦禧体天建极圣功神化大成广运开泰基永尧明舜哲干健坤宁配命垂统景历洪休中和隆道肃庄彰勋正文宣武熙敬显孝大王(清朝赐谥庄顺大王),葬于杨州元陵。
1694年甲戌 (肃宗二十年) 九月十三日生于昌德宫宝庆堂。1699年己卯封为延礽君。因为长兄景宗无子,所以在金昌集、李颐命、李健命、赵泰采等人的拥立下,于1721年辛丑 (景宗元年) 被册封为王世弟,以辅政的身份临朝听政。1724年甲辰,景宗去世,李?T于八月三十日即位于昌德宫仁政门。是为英祖大王。
  英祖自幼便历经波折动荡,在母腹中便受到张禧嫔的摧残(参见肃宗条),册封、即位前以延礽君、王世弟的身份居于外邸,作为朝政的旁观者,深知派系倾轧对国政的害处,所以他一登基便着手荡平这种争斗。为了恢复昙花一现的普遍兵役税,英祖甚至走出宫廷,征求官吏、文人学士、士兵和农民的意见。为了减轻务农者的负担,英祖将向全国平摊征收的兵役税削减一半,减收部分由渔业税、盐税、船只税和土地附加税来补足。英祖还通过会计制度来整顿国家收支的财政制度。他采取切合实际的政策,允许边远的庆尚道用粮食纳税,交到附近的港口,在山区允许缴纳棉花或现金来代替粮食。通过增加钱币的铸造来鼓励货币流通。英祖还热心地推广用韩文印刷的重要书籍,包括《小学训义》、《小学指南》、《表义录》、《百行录》、《警世问答》等等,并且推广象《农家集成》这类有关农业的书籍,表明他关心改善农民的生活。雨量计、水文计等科学仪器再次大量制造,分发给地方官署,同时广泛地着手进行公共工程,在农村修筑堤堰,在汉城和其他城市广泛建设道路、桥梁,并修筑了平壤中城。英祖提商了平民子女的地位,开辟了庶民社会地位上升的又一个可能性。
  英祖采取的政策,旨在坚持儒教治国,发扬世宗大王时代那种开明君王的人道主义的统治,但是却阻挡不住社会变革的潮流。18世纪,朝鲜的国内和国际商业活动量迅速增加,通过经由行会组织扩大的垄断和批发销售,出现了资本积累。许多从事贸易的商人集中在汉城。政府核准的商店即领有执照的贡物供应商与街巷小店主之间的传统分野,被融合到一种垄断和批发体制的结构之中。临时商店的设立原来是为了满足人民在特殊场合(如科举考试、国王出巡和其它全国性大事等)的需求,但是这些店铺在这种场合过去后,仍继续向普通百姓供应食品和杂货。这些店铺是由小店主在临时搭起棚屋里经营的,他们不管怎样都依赖批发商。批发商的价格方针对汉城百姓的生活有着直接影响。手工匠往往成为个体生产者。有些人甚至发展成工厂厂主,取得了销售自己产品的垄断特许权。在一些情况下,仅仅做经营某些商品的批发商比从事物品生产更有得可图。在商人和手工匠中,藉对已获得特许的的商品作少许改进而创立一种新商品来获得特许证,已成为一种风气。特许证确保垄断和受到政府保护。朝鲜所谓的“湾商”垄断了来自京畿道和忠清道的商品,还有一些批发商在全国有着人参销售网。
  英祖时期,朝鲜和清朝、日本之间的贸易额迅速增长。其中除了中朝边市贸易的牛、马、盐、铁之外,最重要的是对清朝的人参贸易。人参贸易又称为八包贸易,每包人参为10斤,朝鲜允许到中国的使团—所谓“燕行”人员—每人携带八包。后来因朝鲜边民越境采参伤害中国地方官员,朝鲜政府停止人参出口,使团按每斤人参25两白银计算,可以携带2000两白银去中国购买商品。后来为了防止白银过度外流,又折合成价值2000两白银的朝鲜货物,如皮毛、纸张、海产干货等杂物。高级官员可以携带一个半八包(3000两白银)的货物。由于使团内象译官等低级官员资本短缺,于是私商趁虚而入,或贷款给译官,或直接为使团提供包参和包银,从中国购买商品。他们出售人参和朝鲜其他产品来换取日本的白银、中国的织物、日用杂货、金属品、书籍、药材、染料,还有朝鲜王室所用的药材、珠宝、苏杭绸缎等奢侈品,采购量相当大。一些朝鲜巨商为了追求利润,甚至充当使团的马夫、奴子,随同使节团前往中国。在中朝贸易中,也发生过一些违禁事件。清朝严禁枪炮、军械、牛角、火药、硝石等军火和军火原料出口,对大米、豆麦、杂粮、铜铁、废铁、生丝、马匹、书籍也在禁止出口或限制出口之列。对朝鲜的出口比较宽松,但是也有山海关总兵搜出地图、违禁书籍、牛角和硝磺等禁物的记载。朝鲜方面为了限制白银外流,也采取过一些措施,最著名的是英祖颁布的禁纹令。
  英祖在朝鲜历史上是以俭朴著称的国王,即位之初,就关注清鲜贸易对朝鲜国内经济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影响。英祖三年(1727,雍正五年),朝鲜冬至副使郑亨益向英祖进言:“……近来矿银之流入彼(清朝)中,太无限节。所谓矿银,即我国所采之银也。以我有用之货,贸彼无益之物,尽归消融,以启奢侈,此甚可闷”。次年,承旨李重协上疏,“绫缎纱罗,本非我国之产,年年使行,尚方御供所入,营门旗帜所入,及各司别请求贸易之外,若或违禁,施以潜商之律,一以革举国奢靡之风,一以防私商挟带之奸,一以补度支经用之费,行一事而有三利焉”,英祖批曰:“尔言是矣,然上之衮服,下之章服,俱此中出也,难施一切之法矣”。大臣徐命均的奏章则说“以十数万之银,贸得唐物,为费不赀。而奢风渐盛,闾阎尤甚,衣服饮食,耻不若人。严禁此风则好矣。而此专在在上者之导率。圣上服御之俭,无以加勉,而宫中服饰,恐不无奢靡之习,别为申饬,以为化下之本焉”。到了英祖二十二年(1746,乾隆十一),几经酝酿,英祖终于正式发布命令:“奢侈之风,莫若近日。噫!上有好者,下必从焉。岂有不躬行而先饬民者乎?自今年使行为始,上而衮服,下而朝衣,军用外,绫罗贸来者,一切严禁”,正式禁止从中国进口纹缎。与朝鲜使团贸易的北京巨商闻讯大惊失色,“在彼国王诚盛德事,吾属自此无以聊生矣”。但是,在清、鲜两国商人的联合抵制下,禁纹令很快失去效力。中国商人开始织造无纹绸缎出口朝鲜,到了四十年后的正祖年间,禁纹令已经是名存实亡,正祖不得不重申这一命令。
  除了中朝贸易之外,朝鲜还作为中日贸易的转口商,用从日本贸易得来的白银到中国购买丝等物,再将中国的丝出口到日本换取白银。朝鲜“贸白丝于清国者,皆入倭馆,则辄得大利。白丝百斤,贸以六十金,而往市倭馆,则价至百六十金,此大利。故白丝虽累万斤,皆能售之”。在英祖时期,开城的商人(松商)在人参批发和出口贸易活动中与汉城的同行(京湾商)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日本和中国之间进行三方国际贸易。他们从朝鲜寺庙里的生产者那里大量买进纸张(高丽纸),从东部海岸买进海带、海参等干货,从中部和北部山区猎人那里买进水獭、豹、虎等野兽的毛皮,从中国进口白丝、锡,从日本进口红铜、铁器,这些商品都是用来进行这种三方国际贸易的。此外,朝鲜通过琉球向南洋的转口贸易也有发展,从南洋进口药物、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在琉球王国都城首里城(朝鲜称为海浦)出现了专门航行到朝鲜的琉球贸易船。李重焕在《择里志》一书中,李寅文在画作《取之不竭的江山》中,分别叙述和描绘了贸易船只经常来往于这些边远港口的情景。后朝鲜政府规定造参以松商(开城商人)为主,出口则以京湾商(汉城商人)为主。京湾商不仅如前文所说垄断了国内贸易,而且还代政府收税、经营银钱兑换、经纪海外贸易,大有中国的十三行与粤海关的派势。
  朝鲜商人的这种商业垄断和批发活动造成了对银和铜的更大需求,促进了采矿业。倭乱之前在政府严格控制下的矿山交给了私人经营者。在17世纪,朝鲜全境有68个银矿在开采,但是铜矿开采不很发达,因为铜是依靠日本供应的。然而,在18世纪,由于日本德川幕府停止出口铜,而清朝要求大量供应铜,铜矿也发展起来了。物价不断上涨,汉城人民如果不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与了商业活动的话,他们的生活会受到威胁。许多两班和平民不顾自己的身份,也从事某种商业活动。因此,汉城在18世纪作为工商业城市有了长足进展。老百姓对诸如刀、马毛帽、餐桌和铜器等工业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戴马毛帽的限制实际上消失了。
  在英祖年间,朝鲜的两班阶级越发走向贫困和没落。两班数目的增加是他们走向贫穷的根由,因为他们持有的土地至少必须在儿子之间平分,而女儿不管出嫁与否,在遗产继承中往往也占一份。财产越来越少的两班所面临的选择是,或者作为自耕农从事农业,或者间接从事获利丰厚的工商业。随着贸易和货币流通的扩大,放高利贷是他们进入的另一个领域。商业和工业是次要职业这种观念需要改变,一些人力陈向清代中国学习的必要性。曾随同韩国使节团去过中国的朴趾源和朴齐家等人亲眼见到眼里商业和制造业发展的情形。他们回到韩国后,建议采取积极政策来发展商业、冶金业、渔业、畜牧业、园艺和采矿业。连非法翻印书籍的活动也商业化了,因为富有的两班竞相出版著名的祖先的文学作品集。这种情况导致刊印受人欢迎的小说和诗歌。人民特别赞赏讽刺和社会批判作品。讲述一个演艺人的女儿的忠贞的《春香传》读者众多,因为书中充满了对官吏的贪婪和势利的讽刺。
  在司法方面,英祖废除了压膝、黥刺等肉刑,在宫门前树立了申闻鼓,使庶民的冤情得以闻达朝廷,以便审理申雪。军事方面,在南方庆尚道设立了统营,作为防备日本的水军的指挥和训练机构。
  在美国建国的同一年,1776年丙申三月五日,英祖大王去世于庆熙宫集庆堂。在位五十二年,春秋八十三,是李朝最高寿、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之一。清朝赐谥为庄顺。葬杨州元陵。
惠敬庄?蹩敌?б砣驶照严自?叶四抡潞驼晔ネ鹾笮焓?
睿顺圣哲庄僖惠徽翼烈明宣绥敬光献隆仁正显昭肃靖宪贞纯王后金氏 
1真宗大王 (孝章世子) 李緈(延祜宫温僖靖嫔李氏生) 
2庄祖大王 (庄献世子) 李??映嫔李氏生) 
1 (延祜宫温僖靖嫔李氏出,早卒) 
和顺翁主 (延祜宫温僖靖嫔李氏出) 
和平翁主 (映嫔李氏出) 
4 (映嫔李氏出,早卒) 
5 (映嫔李氏出,早卒) 
6 (映嫔李氏出,早卒) 
和协翁主(映嫔李氏出) 
8 (贵人赵氏出,早卒) 
和缓翁主 (映嫔李氏出) 
10 和柔翁主 (贵人赵氏出) 
11 和宁翁主(废淑仪文氏出) 
12 和吉翁主(废淑仪文氏出) 
李?T是李氏朝鲜的第21代君主,庙号英宗(1889年高宗改称英祖),谥号至行纯德英谟毅烈章义弘伦光仁敦禧体天建极圣功神化大成广运开泰基永尧明舜哲干健坤宁配命垂统景历洪休中和隆道肃庄彰勋正文宣武熙敬显孝大王(清朝赐谥庄顺大王),葬于杨州元陵。
1694年甲戌 (肃宗二十年) 九月十三日生于昌德宫宝庆堂。1699年己卯封为延礽君。因为长兄景宗无子,所以在金昌集、李颐命、李健命、赵泰采等人的拥立下,于1721年辛丑 (景宗元年) 被册封为王世弟,以辅政的身份临朝听政。1724年甲辰,景宗去世,李?T于八月三十日即位于昌德宫仁政门。是为英祖大王。
  英祖自幼便历经波折动荡,在母腹中便受到张禧嫔的摧残(参见肃宗条),册封、即位前以延礽君、王世弟的身份居于外邸,作为朝政的旁观者,深知派系倾轧对国政的害处,所以他一登基便着手荡平这种争斗。为了恢复昙花一现的普遍兵役税,英祖甚至走出宫廷,征求官吏、文人学士、士兵和农民的意见。为了减轻务农者的负担,英祖将向全国平摊征收的兵役税削减一半,减收部分由渔业税、盐税、船只税和土地附加税来补足。英祖还通过会计制度来整顿国家收支的财政制度。他采取切合实际的政策,允许边远的庆尚道用粮食纳税,交到附近的港口,在山区允许缴纳棉花或现金来代替粮食。通过增加钱币的铸造来鼓励货币流通。英祖还热心地推广用韩文印刷的重要书籍,包括《小学训义》、《小学指南》、《表义录》、《百行录》、《警世问答》等等,并且推广象《农家集成》这类有关农业的书籍,表明他关心改善农民的生活。雨量计、水文计等科学仪器再次大量制造,分发给地方官署,同时广泛地着手进行公共工程,在农村修筑堤堰,在汉城和其他城市广泛建设道路、桥梁,并修筑了平壤中城。英祖提商了平民子女的地位,开辟了庶民社会地位上升的又一个可能性。
  英祖采取的政策,旨在坚持儒教治国,发扬世宗大王时代那种开明君王的人道主义的统治,但是却阻挡不住社会变革的潮流。18世纪,朝鲜的国内和国际商业活动量迅速增加,通过经由行会组织扩大的垄断和批发销售,出现了资本积累。许多从事贸易的商人集中在汉城。政府核准的商店即领有执照的贡物供应商与街巷小店主之间的传统分野,被融合到一种垄断和批发体制的结构之中。临时商店的设立原来是为了满足人民在特殊场合(如科举考试、国王出巡和其它全国性大事等)的需求,但是这些店铺在这种场合过去后,仍继续向普通百姓供应食品和杂货。这些店铺是由小店主在临时搭起棚屋里经营的,他们不管怎样都依赖批发商。批发商的价格方针对汉城百姓的生活有着直接影响。手工匠往往成为个体生产者。有些人甚至发展成工厂厂主,取得了销售自己产品的垄断特许权。在一些情况下,仅仅做经营某些商品的批发商比从事物品生产更有得可图。在商人和手工匠中,藉对已获得特许的的商品作少许改进而创立一种新商品来获得特许证,已成为一种风气。特许证确保垄断和受到政府保护。朝鲜所谓的“湾商”垄断了来自京畿道和忠清道的商品,还有一些批发商在全国有着人参销售网。
  英祖时期,朝鲜和清朝、日本之间的贸易额迅速增长。其中除了中朝边市贸易的牛、马、盐、铁之外,最重要的是对清朝的人参贸易。人参贸易又称为八包贸易,每包人参为10斤,朝鲜允许到中国的使团—所谓“燕行”人员—每人携带八包。后来因朝鲜边民越境采参伤害中国地方官员,朝鲜政府停止人参出口,使团按每斤人参25两白银计算,可以携带2000两白银去中国购买商品。后来为了防止白银过度外流,又折合成价值2000两白银的朝鲜货物,如皮毛、纸张、海产干货等杂物。高级官员可以携带一个半八包(3000两白银)的货物。由于使团内象译官等低级官员资本短缺,于是私商趁虚而入,或贷款给译官,或直接为使团提供包参和包银,从中国购买商品。他们出售人参和朝鲜其他产品来换取日本的白银、中国的织物、日用杂货、金属品、书籍、药材、染料,还有朝鲜王室所用的药材、珠宝、苏杭绸缎等奢侈品,采购量相当大。一些朝鲜巨商为了追求利润,甚至充当使团的马夫、奴子,随同使节团前往中国。在中朝贸易中,也发生过一些违禁事件。清朝严禁枪炮、军械、牛角、火药、硝石等军火和军火原料出口,对大米、豆麦、杂粮、铜铁、废铁、生丝、马匹、书籍也在禁止出口或限制出口之列。对朝鲜的出口比较宽松,但是也有山海关总兵搜出地图、违禁书籍、牛角和硝磺等禁物的记载。朝鲜方面为了限制白银外流,也采取过一些措施,最著名的是英祖颁布的禁纹令。
  英祖在朝鲜历史上是以俭朴著称的国王,即位之初,就关注清鲜贸易对朝鲜国内经济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影响。英祖三年(1727,雍正五年),朝鲜冬至副使郑亨益向英祖进言:“……近来矿银之流入彼(清朝)中,太无限节。所谓矿银,即我国所采之银也。以我有用之货,贸彼无益之物,尽归消融,以启奢侈,此甚可闷”。次年,承旨李重协上疏,“绫缎纱罗,本非我国之产,年年使行,尚方御供所入,营门旗帜所入,及各司别请求贸易之外,若或违禁,施以潜商之律,一以革举国奢靡之风,一以防私商挟带之奸,一以补度支经用之费,行一事而有三利焉”,英祖批曰:“尔言是矣,然上之衮服,下之章服,俱此中出也,难施一切之法矣”。大臣徐命均的奏章则说“以十数万之银,贸得唐物,为费不赀。而奢风渐盛,闾阎尤甚,衣服饮食,耻不若人。严禁此风则好矣。而此专在在上者之导率。圣上服御之俭,无以加勉,而宫中服饰,恐不无奢靡之习,别为申饬,以为化下之本焉”。到了英祖二十二年(1746,乾隆十一),几经酝酿,英祖终于正式发布命令:“奢侈之风,莫若近日。噫!上有好者,下必从焉。岂有不躬行而先饬民者乎?自今年使行为始,上而衮服,下而朝衣,军用外,绫罗贸来者,一切严禁”,正式禁止从中国进口纹缎。与朝鲜使团贸易的北京巨商闻讯大惊失色,“在彼国王诚盛德事,吾属自此无以聊生矣”。但是,在清、鲜两国商人的联合抵制下,禁纹令很快失去效力。中国商人开始织造无纹绸缎出口朝鲜,到了四十年后的正祖年间,禁纹令已经是名存实亡,正祖不得不重申这一命令。
  除了中朝贸易之外,朝鲜还作为中日贸易的转口商,用从日本贸易得来的白银到中国购买丝等物,再将中国的丝出口到日本换取白银。朝鲜“贸白丝于清国者,皆入倭馆,则辄得大利。白丝百斤,贸以六十金,而往市倭馆,则价至百六十金,此大利。故白丝虽累万斤,皆能售之”。在英祖时期,开城的商人(松商)在人参批发和出口贸易活动中与汉城的同行(京湾商)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日本和中国之间进行三方国际贸易。他们从朝鲜寺庙里的生产者那里大量买进纸张(高丽纸),从东部海岸买进海带、海参等干货,从中部和北部山区猎人那里买进水獭、豹、虎等野兽的毛皮,从中国进口白丝、锡,从日本进口红铜、铁器,这些商品都是用来进行这种三方国际贸易的。此外,朝鲜通过琉球向南洋的转口贸易也有发展,从南洋进口药物、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在琉球王国都城首里城(朝鲜称为海浦)出现了专门航行到朝鲜的琉球贸易船。李重焕在《择里志》一书中,李寅文在画作《取之不竭的江山》中,分别叙述和描绘了贸易船只经常来往于这些边远港口的情景。后朝鲜政府规定造参以松商(开城商人)为主,出口则以京湾商(汉城商人)为主。京湾商不仅如前文所说垄断了国内贸易,而且还代政府收税、经营银钱兑换、经纪海外贸易,大有中国的十三行与粤海关的派势。
  朝鲜商人的这种商业垄断和批发活动造成了对银和铜的更大需求,促进了采矿业。倭乱之前在政府严格控制下的矿山交给了私人经营者。在17世纪,朝鲜全境有68个银矿在开采,但是铜矿开采不很发达,因为铜是依靠日本供应的。然而,在18世纪,由于日本德川幕府停止出口铜,而清朝要求大量供应铜,铜矿也发展起来了。物价不断上涨,汉城人民如果不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与了商业活动的话,他们的生活会受到威胁。许多两班和平民不顾自己的身份,也从事某种商业活动。因此,汉城在18世纪作为工商业城市有了长足进展。老百姓对诸如刀、马毛帽、餐桌和铜器等工业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戴马毛帽的限制实际上消失了。
  在英祖年间,朝鲜的两班阶级越发走向贫困和没落。两班数目的增加是他们走向贫穷的根由,因为他们持有的土地至少必须在儿子之间平分,而女儿不管出嫁与否,在遗产继承中往往也占一份。财产越来越少的两班所面临的选择是,或者作为自耕农从事农业,或者间接从事获利丰厚的工商业。随着贸易和货币流通的扩大,放高利贷是他们进入的另一个领域。商业和工业是次要职业这种观念需要改变,一些人力陈向清代中国学习的必要性。曾随同韩国使节团去过中国的朴趾源和朴齐家等人亲眼见到眼里商业和制造业发展的情形。他们回到韩国后,建议采取积极政策来发展商业、冶金业、渔业、畜牧业、园艺和采矿业。连非法翻印书籍的活动也商业化了,因为富有的两班竞相出版著名的祖先的文学作品集。这种情况导致刊印受人欢迎的小说和诗歌。人民特别赞赏讽刺和社会批判作品。讲述一个演艺人的女儿的忠贞的《春香传》读者众多,因为书中充满了对官吏的贪婪和势利的讽刺。
  在司法方面,英祖废除了压膝、黥刺等肉刑,在宫门前树立了申闻鼓,使庶民的冤情得以闻达朝廷,以便审理申雪。军事方面,在南方庆尚道设立了统营,作为防备日本的水军的指挥和训练机构。
  在美国建国的同一年,1776年丙申三月五日,英祖大王去世于庆熙宫集庆堂。在位五十二年,春秋八十三,是李朝最高寿、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之一。清朝赐谥为庄顺。葬杨州元陵。
惠敬庄?蹩敌?б砣驶照严自?叶四抡潞驼晔ネ鹾笮焓?
睿顺圣哲庄僖惠徽翼烈明宣绥敬光献隆仁正显昭肃靖宪贞纯王后金氏 
1真宗大王 (孝章世子) 李緈(延祜宫温僖靖嫔李氏生) 
2庄祖大王 (庄献世子) 李??映嫔李氏生) 
1 (延祜宫温僖靖嫔李氏出,早卒) 
和顺翁主 (延祜宫温僖靖嫔李氏出) 
和平翁主 (映嫔李氏出) 
4 (映嫔李氏出,早卒) 
5 (映嫔李氏出,早卒) 
6 (映嫔李氏出,早卒) 
和协翁主(映嫔李氏出) 
8 (贵人赵氏出,早卒) 
和缓翁主 (映嫔李氏出) 
10 和柔翁主 (贵人赵氏出) 
11 和宁翁主(废淑仪文氏出) 
12 和吉翁主(废淑仪文氏出) 
相关问题大家都在看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凝固在古建筑中的首尔城史 揭秘李氏朝鲜王朝 | 北晚新视觉
凝固在古建筑中的首尔城史 揭秘李氏朝鲜王朝
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国。1394年,他将都城从开城迁到汉阳。1405年,李氏朝鲜王朝正式宣布定都汉阳(今首尔),之后展开了大规模的首都建设。李氏朝鲜王朝自成立之初,就积极向中国的明王朝学习。因此,首尔的古代建筑有着浓厚的明代印记:
祭祀孔子的大成殿
德寿宫大汉门传统的王宫守卫换岗仪式
李氏朝鲜王朝王宫景福宫的正门:光化门
景福宫是朝鲜王朝的“正宫”,这座宫殿的设计和建筑理念有很多方面都遵从我国《周礼》中对于天子居所的规制;还依照“左祖右社”的礼制,在景福宫东西两边分别建造了宗庙和社稷坛;甚至朝鲜王朝历代统治者在王陵的石刻中还刻有明代的服饰……
庆会楼专用于接见明朝使臣
来到首尔,一定要买一张1万韩元(约合60元人民币)的五大宫联票。因为拿着这张联票,可以通览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德寿宫四座王宫以及王室祭祀祖先的宗庙。其中,昌德宫和宗庙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景福宫是李氏朝鲜王朝(1392年至1910年共五百年历史)的“正宫”,相当于北京的紫禁城。因为其位置位于城市的北部,因此也被称为“北阙”。李氏朝鲜王朝前期的绝大多数君王,都是在这里处理政务和进行日常起居。这座宫殿的设计和建筑理念有很多方面都遵从了中国《周礼》中对于天子居所的规制。
景福宫中的庆会楼,则是按照中国古代“明堂”的建筑模式进行构建的。中国古代明堂的功用历史上存在很大争议,但总体上是天子用来举行典礼、朝会、祭祀等活动的场所,庆会楼的功用也大抵如此。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楼阁初建的目的,是朝鲜国王用来接待明朝使臣的,甚至可以说是专门用来接待大明使者。曾经有一次日本使者来访,因赶上下雨,朝鲜国王世宗(李裪,1418年-1450年在位)咨询大臣是否可以在庆会楼接见日本来使,这遭到了大臣们的极力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于礼不合”,因此最终作罢。
遗憾的是,在第一次“壬辰倭乱(1592年-1596年)”中,景福宫不幸被焚毁,此后历代朝鲜王只能将住所从景福宫搬到了位于城市东部,被称为“东阙”的昌德宫,于是景福宫一下子便荒废了近300年。
直到甲午战争后,朝鲜国王高宗李熙建立“大韩帝国”(1897年,朝鲜国王李熙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王室才将景福宫的修复提上日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只修复了一些重点建筑。由于日本殖民者不愿意看到景福宫被恢复,因此他们拆除了主殿勤政殿前面的大片建筑,甚至将景福宫的正门光化门迁到了其他地方,并在光化门的原址上建起了一座象征殖民统治的朝鲜总督大楼。随着日本殖民时代的结束,总督大楼被拆除,光化门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
祭祀孔子的大成殿
德寿宫大汉门传统的王宫守卫换岗仪式
李氏朝鲜王朝王宫景福宫的正门:光化门
景福宫是朝鲜王朝的“正宫”,这座宫殿的设计和建筑理念有很多方面都遵从我国《周礼》中对于天子居所的规制;还依照“左祖右社”的礼制,在景福宫东西两边分别建造了宗庙和社稷坛;甚至朝鲜王朝历代统治者在王陵的石刻中还刻有明代的服饰……
庆会楼专用于接见明朝使臣
来到首尔,一定要买一张1万韩元(约合60元人民币)的五大宫联票。因为拿着这张联票,可以通览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德寿宫四座王宫以及王室祭祀祖先的宗庙。其中,昌德宫和宗庙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景福宫是李氏朝鲜王朝(1392年至1910年共五百年历史)的“正宫”,相当于北京的紫禁城。因为其位置位于城市的北部,因此也被称为“北阙”。李氏朝鲜王朝前期的绝大多数君王,都是在这里处理政务和进行日常起居。这座宫殿的设计和建筑理念有很多方面都遵从了中国《周礼》中对于天子居所的规制。
景福宫中的庆会楼,则是按照中国古代“明堂”的建筑模式进行构建的。中国古代明堂的功用历史上存在很大争议,但总体上是天子用来举行典礼、朝会、祭祀等活动的场所,庆会楼的功用也大抵如此。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楼阁初建的目的,是朝鲜国王用来接待明朝使臣的,甚至可以说是专门用来接待大明使者。曾经有一次日本使者来访,因赶上下雨,朝鲜国王世宗(李裪,1418年-1450年在位)咨询大臣是否可以在庆会楼接见日本来使,这遭到了大臣们的极力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于礼不合”,因此最终作罢。
遗憾的是,在第一次“壬辰倭乱(1592年-1596年)”中,景福宫不幸被焚毁,此后历代朝鲜王只能将住所从景福宫搬到了位于城市东部,被称为“东阙”的昌德宫,于是景福宫一下子便荒废了近300年。
直到甲午战争后,朝鲜国王高宗李熙建立“大韩帝国”(1897年,朝鲜国王李熙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王室才将景福宫的修复提上日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只修复了一些重点建筑。由于日本殖民者不愿意看到景福宫被恢复,因此他们拆除了主殿勤政殿前面的大片建筑,甚至将景福宫的正门光化门迁到了其他地方,并在光化门的原址上建起了一座象征殖民统治的朝鲜总督大楼。随着日本殖民时代的结束,总督大楼被拆除,光化门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
昌德宫曾供奉明朝三位皇帝
昌德宫是朝鲜太宗(李芳远,1400年-1422年在位)时期兴建起来的一座别宫。在这座宫苑中曾经有一处“大报坛”。明朝灭亡后,朝鲜王室出于对明朝的感恩之情,特将三位明朝皇帝供奉在此。这三位皇帝分别是明朝开国皇帝,并赐给朝鲜国国号的明太祖朱元璋;协助李氏朝鲜王朝抵御日本侵略者(即“壬辰倭乱”)的明神宗朱翊钧;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可惜这座神坛没有留存到今天,同时由于其处于秘苑中规定参观路线以外的地区,所以其遗址难得一见。
昌庆宫是附属于昌德宫的建筑。始建于世宗(李裪,1418年-1450年在位),原本是为了奉养退位的太宗而修建,原名为寿康宫。后来在成宗(李娎,1469年-1494年在位)加以改建,并命名为“昌庆宫”,以奉养成宗的祖母贞熹王后,母亲昭惠王后和婶母安顺王后。后来,昌庆宫同样没有躲过“壬辰倭乱”的破坏。虽然此后又进行了恢复性重建,但在日本占领期间,这里被日本人改建成了动物园和植物园,并将昌庆宫改名为“昌庆苑”。上世纪八十年代,首尔开展了对于昌庆宫的复建,如今这里成为了闹市中一处非常幽静的去处。
德寿宫则是一座见证了韩国近代史的宫殿。这里最早是月山大君(成宗李娎的同母长兄)的私宅,后来在光海君时期(李珲,1608年-1623年在位)对这里有所增建,并作为国王的居所。李氏朝鲜王朝末期高宗(李熙,1864年-1907年在位)在这里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并在宫内兴建了西洋式建筑“石造殿”,使得这里成为一座东西方建筑融合的场所。
近年来,德寿宫大汉门恢复了王宫守卫换岗仪式。游客能在这里感受到几百年前朝鲜王国的风情。
按周礼建宗庙社稷坛
李氏朝鲜王朝时期,首尔依照明朝皇城的礼制,在城市周边兴建了很多坛庙建筑。这些建筑如今大多已经不复存在。但按图索骥,除了保存完好的宗庙、社稷坛等意外,还能找到很多建筑遗存,这也算是首尔之旅的一大收获。
首尔宗庙的地位相当于北京的太庙,这里是李氏朝鲜王朝祭祀历代国王和王后的场所。这里由于延续了李氏朝鲜王朝的祭祀礼仪而于199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每年五月的第一个周日,游客们都能在这里欣赏李氏朝鲜王朝的祭祀大典。
参观宗庙需要预约,中文导游是每天11时,下午1时和3时。参观者需要在宗庙工作人员的引领下,依照固定路线进行参观。主要参观的内容包括为祭祀准备食物用的典祀厅(相当于神厨神库),正殿和永宁殿(相当于太庙的祧庙)。庙内的神路至今保存较好,为石料砌成,共分为中、左、右三路。其中中路为已故国王王后魂灵专用,左路和右路则分别为当朝国王和世子(相当于我国封建王朝的皇太子)专用。出于对祭祀礼仪的重视,在宗庙神路上立有“请勿在神路上行走,此为魂灵专用路径”的韩文和英文标识,而且在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也会一再提示游客不要在神路上行走。
和宗庙相对应的是社稷坛。这两座坛庙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中的规定,依“左祖右社”的规制而建。宗庙在景福宫东面,而社稷坛则相应地建在了景福宫的西面。北京的社稷坛在民国时被改建为“中央公园”,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曾在社稷坛拜殿停灵,因此拜殿被更名为“中山堂”。1928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将此地改名为“中山公园”,其中的主祭坛“五色土”,已经是全国知名的景点。而李氏朝鲜王朝的社稷坛祭坛,则分为社坛(土地神)和稷(五谷神)坛,将两位神祇分别祭祀。
大成殿内祭祀孔子
除了“宗庙社稷”这两处被朝鲜王朝视为“大祀”的祭祀场所以外,首尔有迹可循的古建筑还有先农坛、先蚕坛等。其中先农坛位于首尔市东大门外,地铁1号线祭基洞站北侧,先蚕坛则位于首尔市区北部的城北小学东侧。但二者基本上是仅余基址,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了,如今的东大门已成为韩国人的购物中心。
地铁东大门站向东一站,叫做“东庙站”。东庙由于地理位置在都城外的东侧而得名,它的全称是“东关王庙”,所奉祀的神灵从名字就能看出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关公关云长。明朝末年,日本入侵朝鲜,万历皇帝派遣明军将士协助朝军作战,最终取得胜利,大家都相信这是武圣关羽的护佑。因此由万历皇帝出资四千金,在东大门外兴建了这座庙宇。中国皇帝出资,奉祀中国古代英雄,这也应该算是首尔的一大特色景观。当然在东庙周边的各类市场也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景观。
首尔还有几处专门奉祀中国人的场所。最为著名的当属位于成均馆内的大成殿了,这里是李氏朝鲜王朝祭祀孔子的场所。而成均馆则相当于北京的国子监兼顺天府学(明朝永乐帝朱棣建成,用于讲授儒家经典,为科举预备)的双重作用,是李氏朝鲜王朝时期,朝鲜的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
王陵所刻石像穿明代服饰
李氏朝鲜王朝的王陵主要分布在首尔市周边以及京畿道境内。因为李氏朝鲜王朝曾短期在开城定都,故而在今朝鲜境内还有开国君主李成桂的原配王后神懿王后的齐陵和第二代国王的定宗李芳果的厚陵。其余的王、后陵寝则大多以“兆域”为规制,若干座陵寝形成一片区域的形式分布。
笔者曾经参观过位于首尔时尚之都——江南区的宣陵、靖陵以及首尔西郊的西五陵。这些王陵的大体格局比较类似,主要包括红箭门,即一座红色的木栅栏门,这座建筑是祭祀区域的总入口。红箭门内右手边有准备祭品的水刺房和守陵人员居住的守仆房。居中则是祭祀用的主要建筑——丁字阁,因其平面布局呈汉字的“丁”字形而得名为丁字阁。殿阁在举行祭祀大典时会在殿内陈设墓主神位以及祭祀用品。
丁字阁之后便是陵墓的“宝顶”了。宝顶即民间俗称的坟头,作为国王的宝顶,等级必然要高一些,宝顶周边有十二块地支石围成一圈,以象征十二地支。外围北侧再围矮墙一道,称为“曲墙”。在宝顶前一般都陈设有石像,石像上所雕刻的石人都是明代的着装,以体现李氏朝鲜王朝和明朝的亲密关系。2009年6月,朝鲜王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李氏朝鲜王朝
与明朝的相似之处
李氏朝鲜王朝国王成宗李娎的宣陵
李氏朝鲜王朝一直向中国的明朝学习,明朝也把朝鲜列为永不征讨之国,而且1592年至1598年的两次“壬辰倭乱”中,明军与朝鲜军队并肩作战,击溃了日本侵略者。因此朝鲜王朝对于明朝的尊崇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有意思的是,整个李氏朝鲜王朝的经历,和明朝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我们不妨列举其中的一些史实作出对比:
明朝靖难之役和朝鲜癸酉靖难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由于皇太子朱标早逝,因此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即位不久建文帝便开始着手对自己的叔王们实施“削藩”政策。受到威胁的燕王朱棣最终反叛中央,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了靖难之役。战争打了四年,1402年,朱棣从自己的侄儿手中夺取了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明成祖永乐皇帝。
无独有偶,朝鲜历史上和朱棣关系极为要好的太宗李芳远,也是通过和自己兄弟之间的残杀,最终夺取了宝位,成为朝鲜第三代国王。1453年,朝鲜国王太宗的孙子世祖李瑈,与明成祖朱棣如出一辙,以“靖难”为由,将自己的侄儿端宗李弘暐赶下台,成为新一任的朝鲜国王。这一年是“癸酉年”,所以这场权力斗争在朝鲜王朝历史上也称为“癸酉靖难”。
明宪宗和朝鲜成宗的“姐弟恋”
明朝和李氏朝鲜王朝历史上,都有皇帝与妃子演绎“姐弟恋”,他们分别是明宪宗朱见深和朝鲜国王成宗李娎。前者爱比自己大十九岁的万贵妃,而且对其简直到了姑息纵容的份儿上。万贵妃也利用皇帝对自己的宠爱排除异己,不过,最终万贵妃没有成为皇后。万贵妃去世后几个月,年仅四十岁的宪宗皇帝驾崩。
李氏朝鲜王朝的成宗李娎宠爱的废妃尹氏,按照朝鲜野史的说法,比成宗大十二岁。同样,尹氏也是为了成为王后而不择手段。尹氏受到了成宗生母仁粹大妃的排斥,而且由于尹氏在和成宗发生冲突时伤到了成宗的脸被废,最终尹氏被成宗赐死药自尽。
成宗病逝后,尹氏的儿子成为国王,即李氏朝鲜王朝历史上的燕山君。为了给自己的生母报仇,燕山君展开了血雨腥风的复仇行动,杀害了大量当年主张废妃和赐给自己母亲死药的大臣。大家熟悉的电视连续剧《大长今》中,长今的父亲徐天寿,便是因为曾经参与赐死药的行动而最终被抓。
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
和朝鲜光海君的尴尬地位
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72年-1620年在位)的皇后没有生育子女,因此皇太子便要从妃嫔所生的庶子中选择。居长的是恭妃王氏所生的朱常洛。但万历皇帝由于宠爱德妃(后被晋升为皇贵妃)郑氏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想立朱常洵为太子,但遭到大臣的极力反对,为此,两派斗争了15年,史称“国本之争”,最终长子朱常洛于1601年被立为太子。
无巧不成书,在同一时期的朝鲜,宣祖(李昖,1567年-1608年在位)也在为国本的事情寝食不安。他的原配王后没有子女,因此由恭嫔(封号竟然都和明廷类似)所生的长子临海君和次子光海君便成了世子的人选。由于临海君个人作风存在很大问题,光海君又在“壬辰倭乱”中给国家立过功劳,所以大臣们都主张拥立光海君为世子。宣祖将立光海君为太子的决定向明朝提出申请,却遭到了万历皇帝的拒绝,理由就是按照礼制,不能废长立幼。宣祖病逝后,光海君实际上已经继承了王位,万历皇帝仍拒绝承认他的身份。最终万历皇帝考虑到东北地区的安定,不得已才予以册封。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新视觉·新媒体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北晚新视觉微信
新视觉影社微信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邮箱:takefoto(at)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号公安机关备案号: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时期物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