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指导下的社会变迁PPT内容!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详解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详解
篇一:考答案及解析 2013年综合素质测评考试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2. C【解析】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3.C【解析】我国的立法程序包括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其中,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是立法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即关键性阶段。 4.A【解析】之所以将法律称为“国法”,是因为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5.B【解析】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6.A【解析】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7.C【解析】人与外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中的,二者相互作用的媒介和基础就是实践。 8.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保障的概念。 9.A【解析】我国《担保法》第75条规定,下列权利可以质押:(1)汇票、支票、本票、债权、存款单、仓单、提单;(2)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3)依法可以转让的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4)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所以选择A项。 10.A【解析】题干的意思是说,越是最熟悉最擅长的东西,越容易被忽视而出现祸事。这正好体现了辩证法关于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选择A项。 11.B【解析】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1)反革命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3)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12.A【解析】政治手段属于公共政策领导的范畴,不在公共政策具体执行范围内。13.D【解析】按照刑法规定,丙只有13岁,不能承担刑事责任,所以也就不能和甲一起构成犯罪。排除AC两项。甲是间接实行犯,甲要丙把老鼠药放到乙喝的酒中,甲的行为只侵害了乙的生命权,并不危害公共安全。所以,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不是投放危险物品罪。所以选择D项。 14.A【解析】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一共有两次飞跃,产生了两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15.D【解析】许可证作为一种法律证件,一经行政机关颁发,即获得法律效力。 16.A【解析】略。 17.D【解析】中国现时成文法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 例、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 18.B【解析】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时间只有从过去到现在、到将来的一个方向。时间的流逝总是单向性的,一去不复返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指的是时间的一维性。 19.B【解析】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证券投资基金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等。所以选择B项。 20.C【解析】改革开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动力。 21.C【解析】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形成“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逐渐升高。 22.B【解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鲁迅对《三国演义》的正确评价充分说明了把握度的重要性。 23.A【解析】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种,保密期限标注于秘密等级之后,其间用五角星隔开。 24.C【解析】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根本任务所决定的。 25.C【解析】社会意识形式根据是否反映经济基础可以划分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反映经济基础”。选择C项。 26.C【解析】公共行政领导者的个体,按照国家公务员的领导职务序列,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正、副职,可分为10个职务等次名称和相对应的13个级别。 27.B【解析】从培训与工作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在职培训和非在职培训。在职培训就是职工不脱离工作岗位,利用业余时间边学习边工作,并结合工作实践接受培训。非在职培训也叫脱产培训,职工离开工作岗位,到学校或其他培训机构集中学习培训。所以选择B项。 28.D【解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包括人自身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9.C【解析】我国政府机构采用的是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我国政府划分为中央(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市、自治县、县;乡、民族乡、镇四个层次。在试行市领导县体制的地方则为五个层次,在省与县之间增加了地级市这个层次。直线职能式结构是在综合直线结构和职能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各级部门间既有垂直领导关系,又有水平领导关系。直线职能结构形式加强了对水平层次领导部门的协调领导,有助于克服政出多门。 30. B【解析】在我国,上、下级法院不是隶属关系,而是监督指导关系。 31.A【解析】“五险一金”中的“五险”是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是指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由企业承担,个人不需要缴纳。 32.A【解析】这一观点表明偶然性是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选择A项。 33.A【解析】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指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34.B【解析】“从群众中来”是指认识从群众中来,“到实践中去”是指实践到群众中去。 35.C【解析】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A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可以经过社会制度本身不断地完善,得到解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排除B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存在形而上学的问题,排除D项。毛泽东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论断,突破了长期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流行的、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第一次比较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36.D【解析】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人民群众,同时人民群众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理论的重要思想。37.D【解析】股东是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中持有股份的人,是股份公司的所有者,有权出席股东大会并有表决权。选择D项。 38.D【解析】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简称“三德”。 39.C【解析】烫伤后应立即用20℃左右的冷水冲洗。冷水冲洗的目的是止痛、减少渗出和肿胀,从而避免或减少水泡形成。用冰块凉敷,会产生冻伤。烫伤后切忌用紫药水或红汞涂搽,以免影响观察伤后创面的变化。故选择C项。 40.B【解析】CT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选择B项。 41.C【解析】遵义会议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的新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42.B【解析】国家高度重视网络传播内容,因为网络媒体的传播范围是全球性的,受众相当广泛,远远大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其它媒介。 43.D【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是:(1)革命的对象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2)革命的动力都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不同点主要有:(转自: 蓬勃
网: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详解)(1)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这是重要的不同点。(2)发展前途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4.A【解析】稳健的财政政策包括:(1)控制财政赤字;(2)推进改革;(3)调整结构;(4)增收节支。 45.C【解析】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6.A【解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 47.D 【解析】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通常人们心情愉快时,就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而当心情抑郁时,则感到时间过得很慢,这正表明了“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这一原理。 48.A【解析】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职业活动获得成功的保证。 49.D【解析】加班费不属于奖励之列,而是额外劳动的报酬,是工资的形式之一。 50.A【解析】非政府成员的行政领导者的产生可用委任制,又称为任命制。51.D【解析】根据《立法法》第72条,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不可以由一个国务院部门单独制定规章,但可以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选项A错误。《行政许可法》第58条第一款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收取费用,必须由法律、行政法规作特别规定,规章和地方性法规都无权规定,选项B错误。《立法法》第57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起草,但是,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10条,行政法规可以由国务院的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具体负责起草工作,也可以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选项C中“国务院部门不能成为行政法规的起草单位”的说法错误。《立法法》第73条,省级政府和较大的市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52.A【解析】科学执政,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组织和带领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 53.C【解析】附加刑是指除主刑之外的刑罚。附加刑的种类有四种: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54.D【解析】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作为我国国名才第一次出现。 55.C【解析】纯公共产品是指那些为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严格地讲,它是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是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如国防、外交、立法、司法和政府的公安、环保、工商行政管理以及从事行政管理的各部门所提供的公共产品都是属于这一类。 56.D【解析】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3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57.A【解析】“领导干部要学会弹钢琴”这句话来自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意思就是不仅要十个指头全会动,而且还必须协调配合,才能奏出优美的旋律,否则就是乱弹琴。工作也像弹钢琴一样要全面协调。 58.D【解析】我国生育保险的内容包括产假、生育津贴和医疗服务,不包括奖金。 59.A【解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由政府出面对城市贫困人口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济制度,它是对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目前条件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篇二:《解析科学发展观》电子讲义 《解析科学发展观》电子讲义
目录: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本讲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科学发展观:第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第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下边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部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人类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息,一往无前。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它先于科学发展观而存在。因此,想要了解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先了解发展和发展观的内涵。 1.发展观的含义 ●发展的含义 语言学:《现代汉语词典》这样定义发展,“发展一词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兼有组织、规模扩大之义”。 社会学:发展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狭义是指一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并进而向信息社会变迁的过程,特指发展中国家从欠发达走向发达、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哲学:发展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 经济学: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积累的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 ●发展观的基本含义 概括地说,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一般地说,发展观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对发展的认识,即对发展的本质、规律、动力和结构等问题的认识;第二,发展的实现,人们在对发展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的目标和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途径;第三,发展的评价,对发展成果评价的价值尺度和衡量标准。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缺一不可,构成了完整的发展观。当然,发展主体对发展的认识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发展观分为经验形态的发展观和理论形态的发展观。 ●当代发展观的基本特征当今世界,发展观已不仅仅是对以往发展成果的简单总结,更是人类对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问题的反思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观上,也越来越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第一,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第二,更加注重协调发展;第三,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第四,更加注重对外开放。
2.发展观的历史演变 ●发展理论的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世界上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这些国家都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来振兴经济、消除贫困;一些发达国家虽然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由于战争破坏,经济低迷,也面临着恢复经济和继续发展的任务。世界因此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大潮之中;实践吸引理论学者,实践推进理论发展,在发展的实践推动下,发展理论异常繁荣,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发展战略学、发展伦理学等相继问世。 ●发展观的演进 第一,经济增长论。20世纪50年代,早期发展观形成的时期。基本观点:发展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问题,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源就在于工业化程度不够,只有加快工业化的步伐,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第二,强调社会变革的发展观。20世纪60年代,单纯经济增长破灭。主要观点: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统一,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和社会组织形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实现社会结构要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第三,增长极限论。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造成的恶果开始显现。1972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即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共同特征是呈指数增长,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将达到极限,人类或早或迟必然陷入危机。 第四,综合发展观。20世纪80年代,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83年法国学者佩鲁受联合国选择写出了《新发展观》指出,发展是“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和“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按照这种发展观,对发展的最终检验,不再是任何物化指标,而是人的发展程度。 第五,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20世纪80年代,人类面临南北差距扩大、人口剧增的威胁和全球生态环境恶化。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主持研究的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已经被整个世界广泛接受,概括地说,主要观点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的;发展需要注重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发展要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 ●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是发展主体依据一定的发展观,作用于发展客体,促使发展客体向着符合发展主体的愿望和需要的方向变化,从而实现发展主体目的的途径与方法。发展模式由发展主体、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等要素组成的整体;发展模式是历史与未来的统一;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结合。 国际上几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国际理论界根据不同的标准概括出的发展模式很多,其中有些属于成功的范例,有些成为令人深思的反面教材。具体来说,主要有几下几种模式:第一,欧洲模式,也称西欧模式。主要特点是: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听凭社会自然演进,发展进程缓慢而相对平稳,社会内部产生的矛盾,有足够长的时间被社会消化和吸纳。政府对于经济运行的干预较少,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今天,这种模式更加重视人的价值,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更加注重公平。 第二,东亚模式。东亚模式是人们对一些东亚国家或地区在寻求经济高速增长中的共同做法和经验的概括。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日本模式;二是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模式,即“四小龙”模式。东亚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大胆利用外资,积极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下放直接干预经济较多。 第三,苏联模式,也称苏东模式。是指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实行以国家所有制为主体的单一公有制,不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只保有少量的个体经济;实行集权经济决策体制,经济活动主要服务于政治目的;实行涵盖全部经济生活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实行由政府集中管理经济和配置资源的行政管理体制,生产资料几乎全部归国家所有。 第四,拉美模式。是指拉丁美洲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采取的一种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工业发展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经济增长依赖国外资本,金融全面对外开放。“拉美奇迹”――“拉美陷阱”是对这一模式的矛盾表达。 ●小结 从以上不同发展模式对发展结果的影响中可以看出,发展模式的确定对实现发展目标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发展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当确立了新的发展观,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型就成为促进发展的首要任务。下边,我们看一看,作为中国发展历史中,一个新的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形成的。 3.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篇三: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是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至电子商务公司名下,电商公司将土地交予当地合作社生产管理,消费者网上认购土地使用权,并获得实际农作物产出,而参与项目生产环节的农民则获得土地租金和工资。“聚土地”项目(
) ①依托互联网络,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②完善分配制度,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③变革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④创新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通过材料可知,“聚土地”项目依托互联网络,创新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农民的收入不是经营性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的收入,②说法错误。2014中国质量观测发展》显示,我国农村地区的产品质量水平有较大提升,其中农村食品领域的总体质量水平已超过城市,这(
) A.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农村 B.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措施 C.能够从根本上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D.有利于解决农村劳动力富余问题 A 【解析】本题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措施,B项错误;C项中“从根本上”说法错误;农村劳动力与农村食品领域的总体质量水平没有直接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农村地区的产品质量水平有较大提升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农村,A项符合题意。 依据下表,正确的推断是(
) 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2%,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创24年来最低。 ①国内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发展质量提高 ②我国宏观政策要着力转方式、调结构 ③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 ④转变发展方式,必然导致增速的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 【解析】题中数据表明,国内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发展质量提高,我国宏观政策要着力转方式、调结构,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③错误,题中数据表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降低,但总值并没有减少;④中“必然”说法错误。 ,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因此,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就要求(
) ①投资者善于把握投资方向 ②政府努力消除投资障碍 ③消费者积极克服求异心理 ④生产者加快退出传统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要求投资者善于把握投资方向,同时要求政府努力消除投资障碍,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消费者的求异心理也是一种消费心理,对新产品的推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能说积极克服;④观点错误,调整产业结构并不是要求生产者加快退出传统产业。 ,但要看到,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总体还处于中低端水平。新形势下,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必须(
) ①打造创新驱动新优势,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释放从创意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巨大创造潜能 ②推动更多企业由产品代工向品牌塑造跃升,促进制造业过渡成现代服务业 ③抓住互联网跨界融合机遇,促进云计算、物联网和3D打印技术等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 ④打造绿色制造新优势,摒弃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⑤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主动对接相关国家需求,带动中国装备协作配套“走出去” A.①②③④⑤ C.③⑤ B.②③⑤ D.①③⑤ D 【解析】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据题意可知,①③⑤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中“促进制造业过渡成现代服务业”说法错误;④中“摒弃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说法错误。1.0和2.0解放的是体力,解决的是产能,以信息化为代表的3.0主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工业4.0则很可能会打破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思维,甚至会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逐步消除。“互联网+”的兴起要求国家应(
)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 ③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④重视科技在生产力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解析】“互联网+”的兴起要求国家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①③正确,②错误;在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不是科技,④说法错误。 ,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 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 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②符合题意。③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关;减少居民消费,不利于扩大内需,对经济结构调整不利,排除④。
年1月2日财经综合报道,2014年东北三省制造业占比由2010年代初的47%升至2014年的50%,而服务业的贡献下降了;2013年投资占到东北GDP的65%,几乎较十年前翻番。这说明(
) ①东北三省的制造业越来越先进、发达 ②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日益趋于合理 ③东北三省应该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④东北三省应该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由材料可知,东北三省应该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符合材料主旨。 ,但是盲目扩张、效益不高、资源环境破坏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为此应当(
) ①扩大海洋开发面积,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②落实,转变海洋开发模式 ③完善海洋开发政策,推进人与海洋和谐共处 ④壮大人才队伍,推进海洋开发科技创新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B 【解析】针对“某市海洋经济总量占有相当比重,但是盲目扩张、效益不高、资源环境破坏等问题”,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合理的海洋开发政策,提高海洋开发技术,②③④说法正确。①不是正确的应对措施。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4年国民经济的主要统计数据。下列数据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的有(
) ①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明显快于一、二产业 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 ③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 710万吨,增长0.9% ④需求结构中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1.2%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C 【解析】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与“优结构”没有关系,排除②;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 710万吨,增长0.9%是第一产业的内容,排除③。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选项正确反映这种变化顺序的是(
) A.经济社会的重大发展需求+大批高新技术的突破→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 B.经济社会的重大发展需求+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大批高新技术的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 C.经济社会的重大发展需求+大批高新技术的突破→战略新兴产业兴起→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 D.经济社会的重大发展需求+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大批高新技术的突破→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 A 【解析】B项顺序错误,应该首先是大批高新技术的突破,才会有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C项顺序错误,应该是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才会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兴起;D项中的“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大批高新技术的突破”推导错误;A项正确。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在中国正逐步从概念变为现实。在未来,与智慧城市建设联系紧密的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电网等多领域也将长期受益于智慧城市建设迎来快速发展。发展“智慧经济”(
) ①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科学发展 ②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 ③能改善居民消费环境,保障网络安全
④能推动创业就业,调整优化就业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 【解析】①②分别从发展智慧经济的措施和意义的角度,对智慧经济进行分析,符合题意。发展智慧经济不一定能保障网络安全,③错误;调整优化就业环境与发展智慧经济无关,④与题意不符。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相关热词搜索: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详解 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