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条例司法解释医疗期满后上班工司给我调动了更累的活

当前位置: &
停工留薪期满继续治疗工伤仍享受医疗期待遇
发布: 14:39:58&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敖颖婕 喻成高&
& 职工在因工受伤的治疗期间,应享受病假工资,本来无可厚非,然而却有个别企业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为由,拒绝支付工伤致残员工停工留薪期满后继续治疗期间的病假工资。日前,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就审理了一起因公司拒付职工工伤停工留薪期满后继续治疗期间的工资而引发的申请撤销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案件。经审理,上海一中院裁定驳回了公司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
&&日,某公司员工涂先生工作时从高空摔落致韧带撕裂,认定为工伤。医院建议保守治疗,涂先生遂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限,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批准延长至日。此后因继续治疗的需要,涂先生再次申请延长却未获批准。2016年1月,经诊断,涂先生伤处积水,当月手术后,医院建议休息3至6个月。涂先生遂依据医院开具的疾病证明,要求公司支付日至11月30期间的病假工资,遭公司拒绝。为维护合法权益,涂先生申请了劳动争议仲裁。
&&仲裁审理认为,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规定,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并不是不再享受病假待遇。在停工留薪期满之后,涂先生不再享有停工留薪的待遇,但因为客观上有继续治疗的需要,公司应当支付继续治疗期间的病假工资。仲裁委员会据此做出仲裁裁决,支持了涂先生的仲裁申请。
  公司坚持认为,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评定工伤等级后,应当停发原待遇。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继续治疗,应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第2条,仅限于企业职工非因工伤而享受的待遇。因此,公司以仲裁裁决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为理由,向一中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经过审理,上海一中法院认为,法规既未规定工伤医疗待遇包括医疗期待遇,也没有明文确定不包括医疗期待遇。但非因工伤者即可享有医疗期待遇,因工伤客观上需要治疗的期间,当然也应享有不低于医疗期待遇的待遇。医疗期待遇包括的病假工资,工伤员工在治疗期间也应当享受。因此驳回了公司的申请。&
本案涉及的焦点问题:
&&1.什么是&停工留薪&。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职工因工受伤,在停工留薪期内,原来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如果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过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停工留薪期满,仍需继续治疗的职工,除伤残待遇外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2.&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应怎样理解。
  《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规定&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并不意味着,公司可以通过拒绝职工因继续治疗需要延长停工留薪期间的申请来拒绝支付治疗期间的病假工资。
  3.&工伤医疗待遇&包括&医疗期待遇&吗?
  本案主审法官蔡建辉认为,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虽然法规未明确工伤医疗待遇是否包括医疗期待遇,但非因工伤者即可享有医疗期待遇。本案涂某在工伤停工留薪期满,客观上仍需治疗的情况下也应享有相应的医疗期待遇。
 责任编辑: 尤晓岚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网站通行证: 密码:&验证码:
网站通行证: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民主与法制网
 京公网安备 本网律师顾问: 建议使用IE6以上分辨率浏览工伤医疗期满后不申请医疗期延长的休假按病假算工资是按本 人的基本工资算呢,还是按全市的最低工资...-免费法律在线咨询-法帮网()
> > >工伤医疗期满后不申请医疗期延长的休假按病假算工资是按本 人的基本工资算呢,还是按全市的最低工资...
免费法律咨询热线:
[天津-天津]
工伤医疗期满后不申请医疗期延长的休假按病假算工资是按本 人的基本工资算呢,还是按全市的最低工资...
医疗期满后不医疗期延长的休假按算是按本 人的基本工资算呢,还是按全市的最低的百分之八十呢,敬请专家给予解答,谢谢您的帮助。
发布时间: 11:14 
为您推荐 [民事法律律师], 建议电话咨询律师以便更好的解决问题。
我来回答(您的热心回复将给予法律需求者非常有用的指导)
回答即可获得5分,回答被采纳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
(Ctrl+Enter快速提交)
5分钟内,专业律师为您解答!
还可以输入50字
问题补充(选填)
请输入问题内容
还可以输入1000字
获得法律解答耗时
拥有认证注册律师
法帮网已经帮助过
有法律问题?法帮网万名律师为您解答……
0位律师回答了这个问题
答案提交成功
您的答案已成功提交关于工伤医疗期及待遇常见问题_南京律师网
关于工伤医疗期及待遇常见问题
&&&&1.什么是工伤期?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  职工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需要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的,实行工伤期,工伤医
&&&&
&&&&疗期是指职工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停止工作接受治疗和领取工伤津贴的期限。
&&&&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31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
&&&&
&&&&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
&&&&
&&&&位按月支付。
&&&&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能力
&&&&
&&&&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
&&&&
&&&&,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
&&&&
&&&&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待遇。
&&&&  
&&&&  2.职工在工伤期内到期怎么办?
&&&&  根据《部关于逾期终止等问题的复函》(劳部发[1994]65号)精神,
&&&&
&&&&制工人因工负伤,期限届满,而尚未终结的,期限应
&&&&
&&&&予以延长,直至终结。企业在评残的基础上依据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  
&&&&  3.什么是工伤保险待遇?
&&&&  《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
&&&&
&&&&,享受工伤待遇。工伤保险待遇是指职工因身体健康或生命,在工作中遭受暂时
&&&&
&&&&或永久的损害,而获得的物质或现金的补救和补偿,一般包括工伤待遇、工伤伤
&&&&
&&&&残待遇和因工死亡待遇。其作用是使伤残者的救治、日常生活获得保障,使伤亡
&&&&
&&&&者遗属的基本生活获得保
&&&&障。工伤保险待遇的高低、项目的多少,取决于国家或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
&&&&
&&&&的社会
&&&&生活水平。
&&&&  
&&&&  4.职工享受工伤的待遇有哪些?
&&&&  《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规定的工伤待遇包括:费100%由工伤保险基
&&&&
&&&&金支付,工伤职工需要住院治疗的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o%由所在单
&&&&
&&&&位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需要到所在地的市(县)以外就医的,所需、食宿费用由
&&&&
&&&&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  其中治疗工伤所需费用及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机构进行康复性治
&&&&
&&&&疗的费用,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
&&&&
&&&&住院服务标准,方可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对于不符合本条例规定和标准的工伤职工
&&&&
&&&&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属于工伤待遇范围的所需费用,原则上工伤保险基金不
&&&&
&&&&予支付。
&&&&  
&&&&  5.《工伤保险条例》对安装配置辅助器具有何规定?
&&&&  《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规定: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能力
&&&&
&&&&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义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
&&&&
&&&&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  
&&&&  6.《工伤保险条例》对生活护理费是如何规定的?
&&&&  《工伤保险条例》第32条规定,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能力鉴定委
&&&&
&&&&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要评定伤残等级,对于伤残程度严重的需要同时评
&&&&
&&&&定生活护理依赖等级。对于符合生活护理条件的经办机构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补助费。
&&&&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
&&&&三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和30
&&&&
&&&&%。
&&&&  
&&&&  7.职工伤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的享受哪些待遇?
&&&&  《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规定,职工因工伤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
&&&&
&&&&留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
&&&&
&&&&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
&&&&
&&&&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  (2)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
&&&&
&&&&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
&&&&
&&&&%。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  (3)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
&&&&
&&&&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
&&&&
&&&&基数,缴纳基本保险费。
&&&&  
&&&&  8.职工伤残被鉴定为五级至六级的享受哪些待遇?
&&&&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4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
&&&&
&&&&享受以下待遇:
&&&&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6
&&&&
&&&&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
&&&&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
&&&&
&&&&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
&&&&
&&&&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
&&&&
&&&&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关系,由用人单
&&&&
&&&&位支付一次性工伤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根据《江西省实施
&&&&
&&&&若干规定》五级、六级伤残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关系时,其年龄(周岁)大于或
&&&&
&&&&者等于10年的一次性工伤补助金为40个月、34个月的本人工资;距法定退休年龄
&&&&
&&&&不足10年的,每差1年扣减10%;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12个
&&&&
&&&&月、11个月的本人工资。
&&&&  
&&&&  9.职工伤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的享受哪些待遇?
&&&&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
&&&&
&&&&享受以下待遇:
&&&&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
&&&&
&&&&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l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
&&&&
&&&&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
&&&&  (2)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
&&&&
&&&&次性工伤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
&&&&
&&&&位解除或者终止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
&&&&。根据《江西省实施若干规定》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
&&&&
&&&&关系时,其年龄(周岁)大于或者等于10年的一次性工伤补助金为28个月、
&&&&
&&&&22个月、16个月、10个月的本人工资;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每差1年扣减10%
&&&&
&&&&;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10个月、9个月、8个月、7个月的
&&&&
&&&&本人工资。
&&&&  
&&&&  10.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需治疗的如何处理?
&&&&  《工伤保险条例》第36条规定: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治疗的,享受本条
&&&&
&&&&例第29条、第30条、第31条规定的工伤待遇。费、康复性治疗费由工伤保险基金
&&&&
&&&&支付,在治疗期间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经能力鉴定委员会认定需安装假肢、矫
&&&&
&&&&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的,所需费用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国家规
&&&&
&&&&定的标准支付。
&&&&  对于期满终止的或在期未满职工本人提出解除的
&&&&
&&&&,用人单位支付给职工一次性工伤医护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的人员不适用此规定
&&&&
&&&&。
&&&&  
&&&&  11.关于职工因工死亡有哪些规定?
&&&&  《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
&&&&
&&&&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  (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
&&&&
&&&&主要生活来源、无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
&&&&
&&&&,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
&&&&
&&&&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保障
&&&&
&&&&行政部门规定。
&&&&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
&&&&。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
&&&&
&&&&、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该条第1款规定的待
&&&&
&&&&遇。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该条第1款第
&&&&
&&&&l项、第2项规定的待遇。
&&&&  这里供养亲属指:由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能力的亲属,具体
&&&&
&&&&范围根据和社会保障部《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和社会保障部令
&&&&
&&&&第18号,日)确定。
&&&&  
&&&&  12.职工在抢险救灾中或因公外出期间下落不明如何处理?
&&&&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5项规定: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
&&&&
&&&&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应认定为工伤。职工在抢险救灾中或者因公外出期间下落不明
&&&&
&&&&的,单位、职工亲属应及时向保障行政部门报告,根据人民宣告死亡的判决
&&&&
&&&&,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认定该职工因工死亡。
&&&&  按照日《民法通则》第23条规定:不知下落1年为下落不明;2年为失
&&&&
&&&&踪;4年才可宣告死亡。按照民法规定宣告死亡需具备三个条件:
&&&&  (1)公民下落不明满4年;
&&&&  (2)需由利害关系人向提出申请;
&&&&  (3)由依法定程序宣告。
&&&&  职工因工作原因赴外出差或被安排赴外单位工作区域办事,因发生意外事故下落
&&&&
&&&&不明的,根据《人事部关于职工失踪后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如何处理的复函》
&&&&
&&&&规定,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工资照发,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
&&&&
&&&&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因为不是法定的死亡,所以暂不按因工死亡
&&&&
&&&&处理,但是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等到人民宣
&&&&
&&&&告之后,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第39条规定处理。但是对于一些众所周知
&&&&
&&&&的事实,即使下落不明未达到法定宣告死亡的时间,也可按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
&&&&  
&&&&  13.哪些情况下停止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第40条规定,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
&&&&:
&&&&  (1)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  (2)拒不接受能力鉴定的;
&&&&  (3)拒绝治疗的;
&&&&  (4)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
&&&&  
&&&&  14.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如何进行一次性?
&&&&  关于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
&&&&
&&&&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与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
&&&&
&&&&工伤残、死亡的,用人单位给予一次性问题按以下规定处理:
&&&&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63条规定,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
&&&&
&&&&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
&&&&
&&&&患职业病的,由该单位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标
&&&&
&&&&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得使用童工,用人单位使用童工
&&&&
&&&&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由该单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
&&&&
&&&&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
&&&&。
&&&&  前款规定的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就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以
&&&&
&&&&及前款规定的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就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处理
&&&&
&&&&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  根据《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办法》(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9号)规
&&&&
&&&&定,一些非法用工主体,即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
&&&&
&&&&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在其职工发生工伤时,由该单位按照国家关
&&&&
&&&&于工伤保险的规定,给予一次性。国务院于同年修订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
&&&&
&&&&务院令第364号,日),要求任何单位都不得使用童工;使用童工造成童
&&&&
&&&&工伤亡的,由单位按照国家关于工伤保险的规定,给予一次性。
&&&&  
&&&&  15.非法用工单位一次性的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办法》规定,对于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
&&&&
&&&&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受到事故伤害
&&&&
&&&&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用人单位要给
&&&&
&&&&予一次性。
&&&&  一次性包括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或童工在治疗期间的费用和一次
&&&&
&&&&性金,一次性金额应当在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或童工死亡或者经
&&&&
&&&&能力鉴定后确定。
&&&&  职工或童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在能力鉴定之前进行治疗期间的生活
&&&&
&&&&费、费、护理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及所需费等费用,按照《工伤保险
&&&&
&&&&条例》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全部由伤残职工或童工所在单位支付。
&&&&  一次性按照所在单位所在地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为
&&&&
&&&&基,计算标准如下:一级伤残的为基数的16倍,二级伤残的为基数的14倍,
&&&&
&&&&三级伤残的为基数的12倍,四级伤残的为基数的10倍,五级伤残的为基
&&&&
&&&&数的8倍,六级伤残的为基数的6倍,七级伤残的为基数的4倍,八级伤残的
&&&&
&&&&为基数的3倍,九级伤残的为基数的1倍,十级伤残的为基数的1倍。受
&&&&
&&&&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造成死亡的,按基数的10倍支付一次性金。
&&&&  
&&&&  16.职工终止、解除关系或退休后患职业病的,其工伤待遇如何支付?
&&&&  根据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对接触粉尘、放射性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职工,在终止、
&&&&
&&&&解除关系或者办理退休手续前,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职工。
&&&&
&&&&被确诊有职业病的应办理工伤认定、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核定手续,按照《
&&&&
&&&&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被诊断为疑似职业病的职工,在医学观
&&&&
&&&&察期间不得终止、解除关系,其退休后确诊为职业病的,可以办理工伤认定,享
&&&&
&&&&受除一次性外的其他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在与职工终止、解除关系或办理退
&&&&
&&&&休手续前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终止、解除关系或者退休后被确诊患有职
&&&&
&&&&业病的,由原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  
&&&&  17.由外方支付的工伤事故待遇如何处理?
&&&&  根据《部办公厅关于在国内发生并由外方支付的工伤事故待遇处理问题
&&&&
&&&&的复函》(劳办发[1998]9号),在国内发生由外国人造成的工伤事故,并由外方给付
&&&&
&&&&金的,被伤害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参照部《关于外派劳务人员伤、残、亡
&&&&
&&&&善后处理问题的复函》(劳险字[1992]16号)、《关于外派劳务人员因工伤亡保险待遇
&&&&
&&&&问题的复函》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处理。外方支付的
&&&&
&&&&金,属于人身伤害性质,应归被伤害职工所有。同时,该职工应从外方
&&&&
&&&&金中偿还企业为处理该工伤事故垫付的费用、工伤津贴的费用。
&&&&  
&&&&  18.外派劳务人员伤、残、亡善后问题如何处理?
&&&&  《部关于外派劳务人员伤、残、亡善后处理问题的复函》(劳险字[1992]16
&&&&
&&&&号)中规定:对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发生伤残、死亡事故的善后处理问题,应参照《国务
&&&&
&&&&院关于驻外、援外人员在国外牺牲、病故善后工作的暂行规定》(国发[号)
&&&&
&&&&规定的原则处理。具体意见如下:
&&&&  (1)外派劳务人员伤残或死亡属于国外有关方面造成的,外派单位应积极索赔,
&&&&
&&&&不应为外方承担伤害责任。外方付给的金,原则上应归当事人或其家属所有
&&&&
&&&&。但单位已垫付的诉讼费(包括索赔支出的费用)、费、护理费、治疗期间工资以
&&&&
&&&&及事故善后处理等费用,应从国外金中扣还。
&&&&  (2)外派劳务人员在国外发生伤、亡后,应按照因工伤亡对待。国外金与国
&&&&
&&&&内工伤保险待遇相重复的费用可酌情扣发。但国外金中的精神损失不作为重
&&&&
&&&&复待遇计算。
&&&&  (3)国外没有金的,按国内工伤保险待遇处理,所在单位应给予适当照顾。
&&&&  
&&&&  19.承包后招用工人发生工伤应由谁承担责任?
&&&&  《部办公厅关于如何确认临时工用工主体的复函》(劳办力字[1993]17号)、
&&&&
&&&&《关于如何确认临时工用工主体的复函》(劳办发[号)和《关于私人包工负
&&&&
&&&&责人工伤待遇支付问题的复函》对此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  (1)包工负责人是国有企业的职工时,招用工人应由企业负责,并签订
&&&&
&&&&,被招用工人的工伤待遇应由企业负责。
&&&&  (2)包工负责人是社会上的人员的,如果是经部门批准具有用工权的,其招
&&&&
&&&&用工人的工伤待遇应由包工负责人承担;如果是未经批准非法用人的,首先应接受劳
&&&&
&&&&动监察机构的处罚,然后承担其招用工人工伤的待遇。
&&&&  (3)对不按国家规定实行无效承包活动的单位,监察机构应按规定予以处罚
&&&&
&&&&,用人单位非法用人的,工人的工伤待遇应由该单位负责,包工负责人非法用人的,
&&&&
&&&&工人的工伤待遇应由包工负责人承担,如其确实无力承担,由发包方的单位承担。
&&&&  (4)包工负责人是发包单位职工并属于合法承包者,其本人的工伤待遇由发包单
&&&&
&&&&位负责。   
&&&&  (5)私人包工负责人与发包单位没有关系,而只订立了经济承包,若承
&&&&
&&&&包中对其工伤问题有明确约定,从其约定;若承包中没有约定,则由其本人
&&&&
&&&&承担自己的工伤待遇。
&&&&  
&&&&  20.因工致残职工被判刑解除后待遇如何处理?
&&&&  《部办公厅关于因工负伤致残的制工人被判刑后可否享受因工负伤
&&&&
&&&&待遇问题的复函》(劳办力字[1993]16号)精神,考虑到因工负伤的工人有享受社会保
&&&&
&&&&险的,所以在解除时,由单位按照其伤残程度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费,
&&&&
&&&&具体标准按当地规定执行。
&&&&  
&&&&  21.职工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如何处理?
&&&&  根据《部办公厅对〈关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事故后
&&&&
&&&&待遇享受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号)规定,凡是职工在上下班必经路
&&&&
&&&&线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事故后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的,无论该职工及其用
&&&&
&&&&人单位是否参加工伤保险,该职工都应认定为工伤,并享受有关的工伤待遇。如该职
&&&&
&&&&工及所在用人单位已参加了工伤保险的,有关的工伤待遇按当地规定执行;如该职工
&&&&
&&&&及所在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的工伤待遇则由该职工的用人单位支付。
&&&&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
&&&&
&&&&认定为工伤。这里“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职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职工加
&&&&
&&&&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既可以是职工驾驶或乘坐的机动车
&&&&
&&&&发生事故造成的,也可以是职工因其他机动车事故造成的。
&&&&  
&&&&  22.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那些人?
&&&&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8号)规定,因工死
&&&&
&&&&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
&&&&
&&&&孙子女、兄弟姐妹。
&&&&  该规定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
&&&&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
&&&&  该规定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  该规定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
&&&&
&&&&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    
&&&&  23.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在那些情况下,可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规定,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依靠因工死
&&&&
&&&&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
&&&&:
&&&&  (1)完全丧失能力的;
&&&&  (2)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  (3)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  (4)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  (5)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
&&&&
&&&&周岁的;  
&&&&  (6)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
&&&&
&&&&岁的;
&&&&  (7)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    
&&&&  24.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在那些情况下停止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
&&&&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规定,领取抚恤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
&&&&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  
&&&&  (1)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能力的;
&&&&  (2)就业或参军的;
&&&&  (3)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
&&&&  (4)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
&&&&  (5)死亡的。
&&&&  领取抚恤金的人员,在被判刑收监执行期间,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刑满释放仍
&&&&
&&&&符合领取抚恤金资格的,按规定的标准享受抚恤金。
&&&&  
&&&&  25.享受抚恤金待遇的资格和条件如何认定?
&&&&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规定,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
&&&&
&&&&遇的资氛繇。自治区、直辖市能力鉴定委员会做出的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
&&&&
&&&&论。(3)职工因工伤待遇给付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属于争议,可向当地
&&&&
&&&&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是,职工与社会保险机构发生的工伤待遇给付争议
&&&&
&&&&,不属于争议,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职工可向社会保险机构的上一级
&&&&
&&&&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延伸阅读:
·····
推荐阅读:
·····
按照标题搜索按照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高院工伤司法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