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苏俄内战死亡1500万人为什么白军军官团打不过红军工农兵

  苏俄内战是指1918年到1922年在崩溃的俄罗斯帝国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部分战事还蔓延到当时中国外蒙古和波斯(今伊朗)"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苏俄内战时期的“中国志愿军”
2013年第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15篇
  苏俄内战是指1918年到1922年在崩溃的俄罗斯帝国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部分战事还蔓延到当时中国外蒙古和波斯(今伊朗)。在苏联官方被称为“1917年到1922年的内战和武装干涉”。 中国论文网 /1/view-5820191.htm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俄罗曼诺夫王朝崩溃,新的俄罗斯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但不久后被布尔什维克发动的十月革命所推翻,其后在俄国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日,苏俄政府与以德意志帝国为首的四国同盟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宣布退出一战并和德意志帝国停战。其后,英、法等国派军占领前俄罗斯帝国的一些港口。1918年春,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支持的主要由原帝俄的捷克、奥匈帝国战俘组成的捷克兵团3万余人哗变,并控制了从贝加尔湖到乌拉尔山脉的西伯利亚铁路。布尔什维克和红军的对手,东线主要是原帝俄海军上将、自称“全俄的最高统帅”的高尔察克白军;南线前期主要是原帝俄步兵中将、在协约国扶持下担任“南俄武装力量”总司令的邓尼金白军,后期是邓尼金的继任者、原帝俄步兵中将弗兰格尔;西线前期主要是原帝俄步兵上将、白军西北集团军司令尤登尼奇,后期主要是波兰元首、“第一元帅”毕苏斯基统领的波兰第二共和国74万入侵大军。   主要战役在1920年基本结束,但直到1922年才彻底停止。其间红军与白军及波兰、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14国的派遣军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战争的结果是红军击溃了苏俄领土上的所有反对力量的军队,统治了全俄国,并在日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   日,全俄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建议,通过关于建立工农红军的法令。2月23日,苏俄民众为抗击德国军队入侵,踊跃参加红军,后来这一天被定为红军的建军节。1918年4月底,苏俄红军扩充到19.6万人,10月底扩大到80万人。至1919年秋,红军总兵力增至300万人。至1920年秋,总兵力约550万人。这其中,约有5万中国人。   一   十月革命前夕,在俄国的中国人已达数十万。这些人中少部分是自动前往谋生,大部分是被俄国政府当局和资本家通过各种途径,招募或诱骗到俄国去的。   19世纪末叶,西伯利亚和俄国远东地区的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沙皇政府为了侵略扩张的需要,在远东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建设,迫切需要大批劳动力,因而诱骗了不少中国劳工来到这里。据俄国出版的《沿阿穆尔边区研究史料》1912年第7期中统计数字,1912年,仅在阿穆尔和滨海边疆地区就居住有20多万中国人。另有资料统计,从1906年至1910年流入俄国远东地区的华人达55万人,在这期间虽有40万人陆续回归,但滞留俄国的人数仍达15万人之多。   1914年7月一战爆发后,俄国同英法等国一样,把大批工人、农民驱赶到前线作战,顿感劳动力缺乏。这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强迫中国政府给他们以自由招募劳工的权利。苏联诺沃格鲁茨基等著《中国战士同志》一书记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运往俄国的中国劳工不下20万”;“俄国的欧洲地区,得到了约10万名中国劳工”。当时,俄国政府在中国哈尔滨大力招募华工。据《远东报》日记载,哈尔滨顾乡屯设卫生监察所查验赴俄华工,“自1916年至1917年,共验57,816人,其中有病扣留者5812人。”可见,一年间仅哈尔滨地区的赴俄华工就有5万余名。上海《民国日报》日报道,1916年秋,由长春义成公司买办周冕招募的赴俄伐木华工,一次便达两万人。这些人是从中国东北、河北、山东等省招募的,除少部分人是城市失业工人,大多数是农村的破产贫苦农民。   还有两则记载一战期间俄国在华招工的史料,一次是俄商“东胜面粉公司执事”德利金在奉天省招工8000人,另一次是“俄国采办材料处”代表中东铁路交涉员达聂尔在东北及山东、河北等省招工两万人。德利金的招工在1915年夏秋进行,未履行任何合法手续,由德利金本人亲自出马在奉天省地面“私招”。据《奉天交涉署档案》记载,招工过程中曾多次被奉天城内警察署的巡警发现,被盘问时德利金态度蛮横,傲慢无礼。达聂尔招工从1916年5月持续到10月,属于政府公开招募。按合同规定,所招两万名华工是到斯摩棱斯克省“专事砍伐木植事务”,仅河北一地就招工近万人。达聂尔招工人数众多,引起东北各界舆论的强烈反响,《盛京时报》还以“贩卖猪仔者莅奉天”为题进行了报道。   一战期间,除了直接运往俄国的中国劳工,还有数万名华工从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境内)逃到俄国境内。因为英国政府曾把招募的华工大批地派往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带的军事工地上做苦工,由于这一带气候炎热,生活条件艰苦,华工们从这里逃到伊朗,再逃向高加索。   综上,一战爆发后,运往俄国的中国劳工至少在20万人以上,加上原在俄国的和其他原因(譬如从伊拉克逃出)来到俄国的华工,共计约30万人。   几十万华工遍布俄国各地,在远东地区、西伯利亚森林、顿巴斯矿场、高加索的崇山峻岭、白俄罗斯的伐木场等地,从事着极其艰苦的体力劳动。在北冰洋沿岸的沼泽地区,“1916年,有一万多华工参加修筑摩尔曼斯克铁路”(《红旗飘飘》第四集)。而在乌拉尔的阿巴玛列克――拉扎廖夫企业中就集中了5000名中国人(苏联《战争的年代》第一卷,1927年)。侨居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基辅、敖德萨等大城市中的华工,也大都是干着极其笨重的粗活,收入低微,食不果腹。还有不少华工被驱赶到前线的危险之区和军事工地,挖掘战壕和服各种繁重劳役。其生活之苦,牛马不如。当时,被迫逃亡的华工“有被打死者,有被火车轧死者,冤声遍野,闻者伤心,见者惨目”(上海《民国日报》,日)。   为了改善悲惨的生活处境,摆脱被奴役的地位,侨居在俄国的华工同俄国无产阶级一道,也参加了反对沙皇政府和资本家的斗争。1917年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华工的阶级觉悟逐渐提高,一部分华工还积极参加了反对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斗争。例如,“在1917年五六月间,彼得格勒工厂经常爆发有组织的罢工,中国工人与俄国工人一道,参加了反克伦斯基政府的示威游行”(《红旗飘飘》第四集)。
  日(俄历10月25日),布尔什维克发动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爆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华工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们必然热烈拥护十月革命。在此期间,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彼得格勒、莫斯科、彼尔姆、彼得罗查沃德斯克以及其他城市的赤卫队,一些华工还直接参加了夺取冬宫、推翻临时政府的战斗和莫斯科的十月武装起义(苏联科学院亚洲研究所:《为苏维埃政权而战的中国志愿军》,1961年),他们“战斗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街垒战的赤卫队中”(苏联文件与资料汇编:《年外国劳动者和苏维埃俄国人民的战斗友谊》,1957年)。   被推翻的俄国剥削阶级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在国际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组织各种军事力量,妄图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号召人民和赤卫队捍卫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然而,严峻的形势表明,仅靠十月武装起义时20万赤卫队以及由革命士兵和水兵组成的部队,保卫新生的国家政权是极其困难的。为此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必须拥有一支严格按照无产阶级原则建立起来的人数众多的正规军,于是在1918年1月底建立了工农红军。   在苏俄红军创建以前,工人赤卫队是苏维埃政权所依靠的主要武装力量。在明斯克一个伐木场,1000多名华工参加了工人赤卫队。1917年冬,仅喀林柯维契一地,就有2000多名华工为创立和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战。苏俄建军令发布后,广大华工踊跃报名参加,在红军队伍里,迅速出现了中国班、中国排、中国连、中国营、中国团,以及中国红色国际支队等等。如1918年成立的苏俄红军第3军29师后备团,“全团都是来自乌拉尔煤矿、石棉矿和铁路上的华工,团长叫郭来宾,搬运工人出身”(《红旗飘飘》第四集)。另一个著名的中国国际团――乌拉尔中国团,是在保卫十月革命的口号下成立的,团长是中国工人任夫成;参加这个团的几千名战士,是1915年底来到阿拉帕耶夫斯克的华工。《为苏维埃政权而战的中国志愿军》一书中记载:1918年在莫斯科成立的中国营,由500名中国战士组成,营长是共产党员孙福元,该营后来编入莫斯科混成旅第21团。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些矿区,华工们参加红军表现得特别积极。例如,在顿巴斯矿区的高尔茨克矿井里有150多名华工,“百分之七十以上都志愿参加了乌克兰红军;剩下来的每人发一支大枪,参加了护矿的赤卫队”。哈尔科夫附近一个煤矿区的华工,在张川林的带动下参加红军,成立一个中国连;该连被编为红军13军12师第1旅第3连,张川林任连长。   据民国北洋政府的档案资料,苏俄内战期间,有4万多华工参加了红军。日上海《申报》:“约计华侨曾入红军者五万余人,军官亦不下千人。”另据苏联官方正式统计,在内战期间,参加红军的华工,有名有姓的将近5万人。除此之外,还有超过此数的华工参加了保卫工厂、矿山的赤卫队以及游击队等苏俄武装。在远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简称布市,中文俗名“海兰泡”,阿穆尔州的首府)的老年中国华工居然也组成了红军游击队,但不在红军正式编制,人称“老年队”。有历史学家研究表明,在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直接拿起武器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战斗的旅俄华工,总数在10万人以上。当然,还有相当数量的华工选择了回国躲避战乱,特别是那些离中国较近、回国比较方便地区的华工。   那么,有没有被迫或者雇用乃至“自愿”加入白军的华工?这个问题是诸多研究者、诸多文章没有涉及或不想涉及的。查阅史料,这个问题是存在的,1958年苏联卡皮察著《中苏关系》一书中记载:“1918年,白匪在顿巴斯搜集了50多名中国矿工,要求他们加入白军。华工拒绝了。当时他们被赶进寒冷的货车中,4天遭受饥饿。但中国矿工宁愿饿死,而不愿为反革命效劳。”这件事表明华工矢志忠于苏维埃政权,宁死不屈;同时说明白军也需要华工。不幸的是,这种“需要”有时也会成为可能――被红军打败跑到中国新疆的白军中,就有一个“华工营”,是随着在俄国为其做苦力的旧军队成为红军对立面的,这自然是被迫而为。这种现象,绝对属于极少数,是丝毫不能影响旅俄华工的整体形象的。   关于由华工组成的苏俄红军部队,总的称谓应该是“中国志愿军”,这可以由一则史实为证: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国志愿兵代表大会”驳斥了协约国及其仆从的诬蔑。大会所通过的决议写道:“协约国及其仆从企图诬蔑在俄罗斯的中国国际部队志愿组织,这是枉费心机的。”“在俄国红军中的中国国际部队,完全是中国工人自动发起,由中国的革命志士组织起来的。它有自己的指挥员。”“中国红色国际部队,号召所有中国同志,回击协约国仆从们的卑鄙诽谤,并且更积极地建立更多的新连队,使无产阶级彻底战胜有产者,取得世界革命的胜利。”(苏俄《消息报》,日)   二   由于战争年代史料的遗失,现在已经很难完整地再现当年华工参加苏俄红军的全景了,但从已找到的大量而零碎的史料中,仍然可以大概看出中国志愿军英勇斗争的概貌。   苏俄内战中比较有名的中国风云人物有:任辅臣、包清山、孙福元、单清河(彼得格勒中国国际支队政治委员)、申钦贺(华人特别部队司令部政治委员)等;另外还有张福荣(苏俄红军“中国军团”军团长)、李富清(列宁的卫士)等。这些人以及所在部队的史料,有的相对多些。见微知著,今人从中可以看到90多年前,在苏俄辽阔的血火大地上,中国勇士纵马驰骋、呐喊劈杀的英姿。   日,在俄罗斯伏尔加上游卡玛矿区,由2000多名华工组成的“中国团”诞生了。团长任辅臣,第一营营长张清箫,河北保定人,沉默寡言却会俄语;第二营营长桑来朝,山东人,知书达理却精通武术;第三营营长潘白川,是出色的机枪手。这支支持苏俄政权的武装引起了列宁关注。他签署命令,将该部队编为苏俄红军第3军第29步兵师第225团,任命任辅臣为团长。此团有成为十月革命中国志愿军中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军团,也是苏俄红军中最大的国际主义部队之一。
  任辅臣(),辽宁铁岭人,1908年在哈尔滨秘密加入布尔什维克;1914年受组织委派,以外交署员、华工总办的双重身份带领2000名华工来到俄罗斯伏尔加上游卡玛矿区,从事挖石棉矿、伐木工作。   1918年春天,伏尔加河畔硝烟弥漫,红军第2师面对装备精良的白军,虽奋勇拼杀,但伤亡惨重。师长别列乌尔拨通了向红军总部的求救电话,苏俄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派出任辅臣团前往支援。   在卡玛矿区,中国矿工以勤劳聪明、肯于吃苦著称,与当地各阶层有着非常融洽的友好交往,能够广泛活动。任辅臣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派出侦察员打入白军内部,借运送油料、给养的机会对其渡船和坦克等进行破坏。几天之间,被暗中破坏的装备就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5月29日拂晓,白军的大炮对准了红军阵地,运兵船也准备起锚。岂料许多火炮不能上膛,不少渡船的锅炉压力表失灵,无法点火起航。正当白军乱成一团时,任辅臣下令开炮,白军不但无还手之力,甚至连躲避和逃跑的时间都没有。伏尔加河保卫战大捷,红军总部收到了别列乌尔为任辅臣请功的电报。列宁闻之慨叹:“任辅臣!我们苏维埃军队中的一只红鹰,一只直冲云天的红鹰!”   根据列宁的指示,军事委员会颁发嘉奖令,授予任辅臣的中国团为“红鹰团”称号。捷尔任斯基赶赴古士崴城主持颁授军旗仪式,与任辅臣紧紧拥抱,反复念叨:“格力范!格力范!”(俄语:真正的朋友)。他还激动地说:“中国团曾两次夺取彼尔姆城,血战阿拉塔伊,后又多次将白军击溃在都拉河和上都拉一带。光你们缴获的机枪就可以装备一个师了。”   隆重的命名仪式后,捷尔任斯基返回彼得格勒,见到列宁的第一句话是:“我现在最缺少的就是红鹰团那样的战士。”列宁立即签发了从“红鹰团”中抽调100名中国战士,充实到苏维埃保卫部门工作的命令。   伏尔加保卫战的胜利,使得任辅臣和“红鹰团”威名远扬。当时的《共产主义者》报撰文说:“任辅臣的红鹰团是捍卫苏维埃斗争中最机智最顽强的部队。红鹰团之所以百战百胜,在于他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在于官兵之间有着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阶级感情。而任辅臣作为这支部队的指挥员已成为伏尔加地区的传奇英雄。他的名字在闪光。”   1918年10月,“红鹰团”向气焰嚣张的高尔察克白军帮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一天拂晓,“红鹰团”骑兵率先挥着马刀冲进白军占据的拉亚镇,步兵也紧随而至,把装备优良、数倍于己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这次战役,战绩辉煌,打死打伤敌人数百人,俘300多人。   紧接着,“红鹰团”转战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带,又打了几个硬仗。此间,一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铁路桥梁落到白军手里,形势对红军十分不利。红军司令部给“红鹰团”下令,要求在短时间内把桥梁夺回来。任辅臣立即率部赶到指定地点,发现敌人在桥的另一端架设两挺重机枪,组成了严密的火力网,封锁了桥面,使战士们抬不起头来,两次进攻都未成功,部队伤亡很大。在这紧急关头,任辅臣命令二营长桑来朝重新组织火力,继续猛击。桑来朝一马当先,率领突击班冲过桥去,跃入敌人阵地,与敌人机枪手肉搏。敌人的机枪哑了,大批战士冲过桥歼灭了白军,夺回了桥梁 。桑营长身中数弹,牺牲了。“红鹰团”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受到了嘉奖。《乌拉尔工人报》等苏俄报刊盛赞“红鹰团”是“最顽强的部队”,“最可信赖的部队”,“中国团是我们战线上最好的红军部队”。   1918年12月初,任辅臣率部支援维亚车站阻击战。这是一场保卫红军后勤通道的硬仗,也是一场敌强我弱的恶仗。白军以两个师和一个哥萨克骑兵团的兵力向车站发起猛攻。进攻的哥萨克是全俄9支哥萨克军中最剽悍的一支,他们喜欢血酒和套马索,前者用于发威,后者用来将俘虏在马后拖死。   战斗持续了7天7夜,红军付出了巨大牺牲。任辅臣坚守一线,并指挥两个苏俄团队突围,撤至敌军火力稍弱的车站西段保存实力,等待与增援部队会合。而“红鹰团”则坚守阵地最前沿与白军对峙。   12月7日入夜后,与白军激战了一整天的“红鹰团”将士们在军用列车上睡着了。附近一个对红军充满仇恨的富农,连夜向白军告密并为其带路,化装为红军的白军部队乘着夜色突袭维亚车站,包围了列车,用十多挺机枪扫射由木板和铁皮制成的车厢。“由于是突袭,当时很多人惊跳起来,这些年轻的身子却让穿过车壁的子弹打得像风中的摇摆的树叶”(《中国战士同志》)。由于战斗条件对“红鹰团”十分不利,只有极小部分战士带着团旗突围。34岁的团长任辅臣左臂负伤,仍坚持战斗,最后被白军用刺刀杀害在参谋部车厢通台上,并惨遭剖腹。第二天清晨,红军援兵到达维亚时,发现任辅臣和他的上千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苏联历史上,把任辅臣和“红鹰团”的这个事件称为“维亚的悲剧”。   “红鹰团”几近全军覆灭的消息传到彼得格勒红军总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扼腕长叹。一向处变不惊的捷尔任斯基拿着电话筒,呆呆地伫立在写字台前。没有人敢把这个噩耗报告给正在住院养伤的列宁。   任辅臣牺牲后,苏维埃政府派专车将其夫人张含光和3个孩子接到莫斯科。1919年底,列宁专门接见了母子4人,称赞任辅臣是一位卓越的指挥员和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同时高度评价中国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1921年,苏俄政府派专车和卫兵护送任夫人母子4人回到中国。1989年11月,苏联政府授予任辅臣苏联最高战斗勋章“红旗勋章”,由苏联驻华大使交给任辅臣的儿子任栋梁。   在北高加索,包清山的“中国营”同样战功卓著。包清山是苏俄内战中的一位传奇式英雄。他1887年生于沈阳,后流落到俄国。1918年春天,以包清山为首的600多名中国劳工,在符拉迪高加索(后改为奥尔忠尼启则市)组建了一个“中国国际支队”,又称“中国营”,成为当时捷列克苏维埃共和国所依靠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在国内战争时期享有盛名,被人们传颂为“列宁从莫斯科派来的中国赤卫师”。这支中国部队成立时,阿斯特拉罕边疆区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基洛夫亲临祝贺,亲授红旗,并将一支毛瑟枪赠送给营长包清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奥尔忠尼启则也很重视这个中国独立营的建设,指令用机枪来装备这支部队,并将阿斯特拉罕和黑海沿岸一些报名参加红军的中国渔民,编在这支队伍里。
  在解放克里米亚半岛的战斗中,“中国军团”牺牲了一半以上的战士,张福荣本人身中7弹,侥幸存活。余下的将士后来有的加入了苏联国籍,有的回国了,部分人还参加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工作。由于“中国军团”战功卓著,1927年苏联政府在彼列科普镇修建了一座纪念碑,借以表彰他们的英雄事迹。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纪念碑被捣毁。   作为一名普通华工,曾转战苏俄大地、4次负伤并当过列宁的卫士的李富清,可以说是数万中国国际主义战士的代表。   李富清,原籍山东,1915年15岁时到沈阳投奔表哥,兄弟俩给人做工度日。1916年俄国人在沈阳招收3000名华工,兄弟俩一起报了名。到俄国后,方知上当受骗。原来,俄国人把他们骗来是给正在和德国作战的沙俄军队当民工。是年秋,沙俄军队吃了败仗,李富清等千余名华工也成了俘虏。   1917年春,华工们被集中营释放,这时德俄之战结束,俄国国内革命战争风起云涌,华工们便集体加入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游击队,组成“中国支队”。他们割电线、扒铁路、炸弹药库、偷袭白军军营,有力地配合苏联红军,给白军以沉重的打击。   1919年,李富清和70多名中国战士,被调到彼得格勒,担任了列宁的卫士,苏联战友给李富清起了个“瓦西里”的苏联名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同甘共苦的战友们便只知有“瓦西里”,不知有“李富清”了。   一次,李富清站岗时,列宁从外面回来,因他没见过列宁,便挡住不让进,等到队长出来,向李富清说明后,他才知道挡住的人是列宁,赶紧向列宁行了军礼。列宁夸奖李富清做得对。那时候,李富清虽然19岁了,但身材瘦小,有一次,发的军服和皮靴大得不能穿,司务长不肯更换,他就去找列宁。当时他的俄语还不熟练,列宁好不容易才弄清事情的原委。列宁拍了拍他肩膀,给他写了张纸条,才算解决了问题。   在彼得格勒,列宁曾多次和李富清等中国战士拉家常,讲革命道理,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列宁还向中国战士学会了“你好”“同志”等汉语常用语。   1924年列宁逝世,李富清作为莫斯科军事学校的代表,为列宁守灵。之后又重返前线,挥舞战刀,驰骋在乌克兰大地。   1933年,李富清随同许多华侨从苏联回国。回国后,他曾在新疆伊犁、塔城暂住过,后来到呼图壁县落户。新中国建立后,李富清在驻呼图壁县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二师疗养院当炊事班长。到1958年退休前,在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工程处工作。1957年,他作为中国劳动人民参观团的成员赴前苏联访问。行前,在北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列宁的卫士李富清的故事,曾入选小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在中国广为人知。在新疆呼图壁县,矗立着一尊高5米的铜像,身着苏联红军军服,身背长枪,三枚勋章佩戴胸前,威武英俊,他就是列宁的中国卫士李富清。   苏俄内战期间,为什么有如此众多的华工自愿参加保卫十月革命的战斗,表现得如此英勇顽强、不怕牺牲?首先是因为华工的基数很大,而且整体性地属于被压迫、被奴役的社会底层,具有天然的阶级觉悟和与白军所代表的利益根本对立的不共戴天的立场。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是超越国家之别、民族之别的思想、意识、精神以及随之而来的行为的原动力。其次是华工自身的条件,绝大多数为年轻力壮的淳朴青年,远在他乡,孤身一人,没有家室、财产之累,回国回家非常艰难或者根本就是无望之念,而且归属于集体,富有组织性、纪律性。毋庸讳言还有从众性。三是同布尔什维克党的引导和组织工作分不开。1918年夏,在布尔什维克党国际支部联盟的领导下,建立一个负责组织红军国际部队的军事委员会,后来根据华工的倡议,又成立组织中国部队的参谋部。这个参谋部的组织工作,“对于顺利建立中国志愿军及其军事和政治上的准备,有重大意义”(《为苏维埃政权而战的中国志愿军》)。再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的发扬广大,其严守纪律、吃苦耐劳、英勇无畏、忠于职守,其善用脑筋、注重关系、诚实善良、大度包容,其不为任何敌人所屈服而誓将敌人压倒的英雄气概,以及由“天下受苦人是一家”而升华的国际主义精神,都在那血与火的年代中,在那生与死的战场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时至今日,在莫斯科红场列宁墓左侧草坪上,在安放着朱可夫、高尔基、加加林等苏联名人骨灰的克里姆林宫红墙旁的墓地上,有一座位于几乎最显眼位置的红色大理石墓碑,上面用规范的俄文镌刻着:“张、王,1918年牺牲。”这是日即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那天,列宁亲自为之揭幕的阵亡将士纪念碑之一。无疑,这里安葬着苏俄时期为革命献身的两位中国人。具体是谁,“张”什么,“王”什么,广场上的巡警不知道,屡屡而至的导游也不清楚,而且也无从考据。但是,这一切似乎都不重要了。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那曾经有过的、难以计数的和至今存在的、为数不多的“中国志愿军”烈士墓以及“无名烈士墓”“友谊墓”等等,都跨过空间的千山万水,飞跃时间几近百年,乃至冲破世间的沧桑变幻,都浓缩到莫斯科红场,浓缩到中国姓氏人数最多的“张”“王”身上。   责任编辑 张 强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苏俄内战:苏联红军在俄国内战期间的暴行文章简介: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结束了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并立、一个国家两个政府的奇怪局面,共产独裁政权正式在俄国建立了起来。然而,迎接俄罗斯人民的并不只是共和政权的灭亡,日(俄历10月25日)俄罗斯共和国中央政府被共产革命推翻,世界第一个共产政权--苏俄同俄罗斯共和国及其外国盟军进行的战争。又称苏联国内战争或称对苏干涉战争,是1918年到1922年在崩溃的俄罗斯帝国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部分战事还蔓延到蒙古和波斯。在苏联被称为“1917年到1922年的内战和武装干涉”。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结束了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并立、一个国家两个政府的奇怪局面,共产独裁政权正式在俄国建立了起来。然而,迎接俄罗斯人民的并不只是共和政权的灭亡,而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红色恐怖,叛乱此起彼伏,内战在全国范围爆发了,这个新生的俄罗斯共和国几乎从诞生伊始就面临着完全赤化的威胁。内战爆发时的形式对于共和国政府表面上是有利的:各种各样的叛乱白军和外国干涉军相互勾结、遍及全国,反对苏维埃的叛乱和干涉不仅数量多、范围广,占据了全俄大部分领土,并且从各个方向包围了苏维埃政权控制的核心地区。大部分的军官和尚有组织和战斗力的部队都投向了新政权的对立面,而由于缺少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军官指挥和组织的红军部队组织涣散、纪律败坏、战斗力低下,无力镇压由军官、军校士官生、哥萨克军人这样的职业军人为骨干组成的白军。关于沙皇倒台后的俄国内战,我国除书刊中记载了白军很多暴行,由于内战的另一方——俄国布尔什维克,是我们的老大哥,我国历史界长期故意忽略列宁领导的一方在内战中犯下的罪行。白军固然把被俘的红军战士头朝下活埋,但红军也屠杀了大量白军的战俘,战俘的尸体像木头一样被垛成小山似的一堆。伏罗希洛夫、布琼尼(两人都在1936年获得苏联元帅军衔)的第一骑兵集团军在北高加索地区的犹太人城镇杀人、抢劫、强奸、酗酒,当时震惊全俄罗斯,列宁一开始想撤销骑兵军的番号,惩处未来的苏联元帅,但出于现实考虑,又改变主意,掩盖丑行。
上一页&1共2页热门新闻更多
热门游戏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国内战如果白军赢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