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国民党高级将领花名册抗战时遭骂:借爹死捞钱

哪位国民党高级将领抗战时遭骂:借爹死捞钱?
摘要:薛岳不是不想干九战区代长官,而是想军政都兼起来.蒋心里当然清楚,对我说过&愿意干就让他干嘛"这样的话,蒋对许多向他要官的人也说过同样的话.&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薛岳为国民党湖南省主任委员和湖南……
1938年12月,军委会下达薛岳代理第九战区长官命令时,蒋介石亲自同薛谈话,曾问:&伯陵兄,你看这样安排可以吗?&伯陵是薛岳的字.蒋比薛大9岁,私下时对他以兄相称.薛岳说:&长沙弄成这样情况,实无力担任这样重大的战区任务.&蒋介石明白薛岳话中暗指军政不统一,军事工作不好开展.他说:&你先去,以后可以考虑军政统一.&据当时任军委会办公厅主任、目睹此事的贺耀祖回忆:&当时的印象是,薛岳不是不想干九战区代长官,而是想军政都兼起来.蒋心里当然清楚,对我说过&愿意干就让他干嘛"这样的话,蒋对许多向他要官的人也说过同样的话.&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薛岳为国民党湖南省主任委员和湖南省主席.党政军权集于一身,麻烦事便从此不断.身为战区长官,首先要为军队着想.刚上任时,薛为筹军粮,采取限制市场米价政策,提出&平价&即压低价格收购军粮,逼得米商转入地下.薛一听大怒,派人找来几个大米商斥责一通,限令交足一定数量.结果是低价米交不足,黑市米价日贵一日.上任半年,湘人中尖刻者便送薛岳绰号&薛平贵&,叫得家喻户晓. 薛岳(资料图)赶巧他父亲过世,说不清是薛岳授意还是下面的人&会办事&,讣告满天飞,发至全省各县的县属小单位.每县至少20个单位来送丧礼,县以上市、省各大小单位都送,便自有有心之人暗中算账.薛岳湖南主政后,一家人纷纷从外省调来,按其所能安排工作也是情理中事,何况那时还是旧社会.薛的叔岳父方学芬当了省田粮处长,连襟丘维一当了省银行行长,弟弟过去仍经商,拉湘产大米去广东易货,另外薛岳曾在工作责任范围之内,动议在省内发行3千万元公债,因异议太大而未能实行.这些事情,说起来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但不久就有人写黑信告到中央,信中附一&民谣&:薛翁治丧,薛弟治产,得一大笔葬费,发一大批混财;岳叔长处,岳襟长行,发三千万公债,杀三千万人民.湘人喜戏谑,令人啼笑皆非.省议员张维均逢人便将&民谣&娓娓道来,且边说边解释,薛岳怀疑就是他写的,后张被人暗杀,暴尸荒野数日,许多人认为凶手非薛岳莫属,险些搞出一场官司.国民政府行政院和监察院曾就民间反映的一些事情查问下来,搞得薛岳有口难辩,气急败坏.
哪位国民党高级将领抗战时遭骂:借爹死捞钱?由安丰网www.anfone.net编辑整理,更多内容敬请关注频道。
请选择您对本文的评价:抗战时民谣骂薛岳:借爹死捞钱全家来湘吸血_网易军事
抗战时民谣骂薛岳:借爹死捞钱全家来湘吸血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身为战区长官,首先要为军队着想。刚上任时,薛为筹军粮,采取限制市场米价政策,提出“平价”即压低价格收购军粮,逼得米商转入地下。上任半年,湘人中尖刻者便送薛岳绰号“薛平贵”,叫得家喻户晓。
http://img3./photo/-23/600x450_AGKKCN66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23/t_AGKKCN664T8E0001.jpg
日,农历腊月二十八。自上海黄埔港起航的太平轮,搭载了近千名乘客,以及数百吨物资,驶向台湾基隆港。满船的乘客,带着离乱的苦痛,开始了这一段艰难的航程。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24L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824L4T8E0001.jpg
太平晚23时45分,当太平轮行驶到舟山群岛附近时,突然与迎面驶来的建元轮相撞,半小时后,太平轮沉没在冰冷的海水中,全船生还者仅36人。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2FG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82FG4T8E0001.jpg
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浪潮中,很少有人会留意这小小一船人的命运,在1949年两百万人溃退到台湾的过程中,成千上万的家庭就这样在历史的转折口分别,一松手就是一辈子,类似太平轮这样的生死离别只是其中一个小插曲。
http://img2./photo/-22/600x450_AGJA830L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22/t_AGJA830L4T8E0001.jpg
这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迁徙,无论是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还是命若蝼蚁的兵士,都在自愿与不自愿当中,来到一个陌生的弹丸之地。而更多的则是操着各地方言的普通民众,被这股潮流所裹挟,以1949年为分界点,开始了人生的下半场。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3FE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83FE4T8E0001.jpg
而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战将,不管是否情愿,都被刻上了失败者的烙印,在败走大陆之后,也被迫退出了历史舞台。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3VV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22/t_AGJA83VV4T8E0001.jpg
1950年3月,胡宗南黯然来到台湾,暂且安身在花莲。这时,当年曾统帅40万大军的他,身边只剩下了6名随从。失败的阴影,前途的渺茫,都让胡宗南的心情极为低落。
http://img5./photo/-22/600x450_AGJA84HK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22/t_AGJA84HK4T8E0001.jpg
在花莲,当自杀的念头闪过后,胡宗南对他的部下说:“我们不应该到这里来。”此时,面对浩瀚的太平洋,他仍对自己的部队念念不忘。在他的第一军中,许多将官都是他一手从王曲军校带出来的,而这些人大都已在川西零落殆尽。
http://img5./photo/-22/600x450_AGJA84U5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22/t_AGJA84U54T8E0001.jpg
胡宗南刚刚飞到台湾时,蒋介石和陈诚都没有见他,到了花莲,也没有人来看望他。不仅仅如此,失去了部队的他,甚至要为整个国民党政府的失败负责。
http://img2./photo/-22/600x450_AGJA85E8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85E84T8E0001.jpg
弹劾文在列举了胡宗南进驻陕甘后的权力膨胀后,又历数了他在西北、四川的一连串败绩,认为国民党政府之所以会“失去大陆江山”,胡宗南“应负重大之罪责”。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5TU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85TU4T8E0001.jpg
来台的胡宗南部属愤愤不平,要到“监察院”去闹事,但都被胡宗南压了下来,&nbsp领军多年的胡宗南,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常人少有的镇静。最终,这一场弹劾案在各方面的斡旋下不了了之,使胡宗南避免了“军法会审”。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6E6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86E64T8E0001.jpg
经历了这一场风波后,胡宗南那“西北王”的历史也彻底划上了句号。正如他认为国民党之败不属个人责任,而是整个体系的失败一样,蒋介石也是这么认为的。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6VB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22/t_AGJA86VB4T8E0001.jpg
于是,蒋介石迅速对国民党展开了“改造”,全面更换旧的党政系统,原有的黄埔、中统、CC、政学系等皆被清除,一批完全拥护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新实力派被培养起来,这其中最为得力者即为陈诚的“土木系”。
http://img6./photo/-22/600x450_AGJA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1.jpg
那些国民党的“老人”们,则在这一场“改造”后几乎全部失势。胡宗南再也得不到蒋介石的重用,只一度担任了大陈岛“浙江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和澎湖防卫司令等职。虽然职位并不突出,但是胡宗南做得很认真,并短暂登上大陆的土地。
http://img2./photo/-22/600x450_AGJA879F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22/t_AGJA879F4T8E0001.jpg
1962年,胡宗南66岁,这一年春节期间,他因心脏病发作,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他的王曲部属们,则每年为他举行低调的纪念仪式。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7D6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87D64T8E0001.jpg
胡宗南虽经历了“弹劾”,但他毕竟属于黄埔系,相较之下,山西的阎锡山和桂系的白崇禧到了台湾后,日子就更难过了。
http://img5./photo/-22/600x450_AGJA87IG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22/t_AGJA87IG4T8E0001.jpg
日,阎锡山刚刚来到台湾时,他的身份还是“行政院院长”,不过,既然在大陆时,他这个“行政院院长”就已处处受蒋介石的掣肘,现在到了台湾,他自然更是没有用武之地了。
http://img6./photo/-22/600x450_AGJA880B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22/t_AGJA880B4T8E0001.jpg
于是在日,蒋介石就让他把“行政院院长”给了陈诚,改领了一个闲差“总统府资政”。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1.jpg
http://img6./photo/-22/t_AGJA1.jpg
当时有人把《道德经》里的两句话“绝圣弃知,大盗乃止”送给阎锡山,他立刻表示,这正合他的心意,于是,在辞去“行政院院长”后的第二天,阎锡山就搬到台北偏僻的丽水街。半年后,他又带着40名部属,搬家到阳明山旁的菁山。
http://img6./photo/-22/600x450_AGJA88HD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88HD4T8E0001.jpg
来到山上,一开始他们住的房子是木板墙和石棉瓦顶,台风一来,石棉瓦就被吹飞了,他们就接着在屋顶上面铺草,结果台风又来了,草顶也不见了。阎锡山只好自己动手建房子。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8O5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22/t_AGJA88O54T8E0001.jpg
山上没有电灯,没有电话,也没有自来水。蒋介石过去“慰问”闲居的阎锡山,看到他这里如此简陋,就送了他一个军用电话,以方便阎锡山的写作。在赋闲后,阎锡山就爱上了读书写作,写了《三百年的中国》等20多本书;蒋介石也乐得他这么做,更希望他真的是心境淡泊,超然世外。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8T7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88T74T8E0001.jpg
远离家乡,阎锡山很想念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于是就用水泥,在菁山上建了两个窑洞,并命名为“种能洞”。还租地建了一个“种能农场”,养鸡养猪,开梯田种橘子。(图为阎锡山在台湾遗留故居)
http://img4./photo/-22/600x450_AGJA892U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22/t_AGJA892U4T8E0001.jpg
那时阎锡山每月可以领5万元台币,但是这些钱要一群人来用,不免显得捉襟见肘,为了给部属们张罗生计,阎锡山开了一家印刷厂。但是部属们不愿意一直靠他吃饭,渐渐离他而去。
http://img2./photo/-22/600x450_AGJA897G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22/t_AGJA897G4T8E0001.jpg
日,蒋介石庆祝他就职“总统”12周年,庆祝大会异常热烈,但是阎锡山没有参加,这一天他正患着重感冒,还有气喘。第二天的中午,阎锡山即被紧急送往医院,两天后病逝,时年78岁。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9C7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89C74T8E0001.jpg
在台湾度过寂寞的晚年后,死后的阎锡山迎来了属于他的隆重的葬礼。葬礼由何应钦主持,蒋介石亲临致祭,并送一块匾额,上写“怆怀耆勋”。
http://img6./photo/-22/600x450_AGJA89I9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22/t_AGJA89I94T8E0001.jpg
比起阎锡山和胡宗南,何应钦在去台湾前,就开始“未雨绸缪”了。1949年6月,刚刚卸任“行政院院长”,他就决定去台北了。他先把家当运到台北,有床铺、办公桌、衣柜,还有他夫人的梳妆台,这些东西都重得很,是用最好的檀香木做出来的。
http://img2./photo/-22/600x450_AGJA89LP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22/t_AGJA89LP4T8E0001.jpg
1949年年底,何应钦住进了台北牯岭街的家中,这里“冠盖如云”,住的都是国民党的一级上将们。何应钦的邻居们晚上会到他家里来坐坐,聊聊天,发发牢骚。
http://img5./photo/-22/600x450_AGJA89Q9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22/t_AGJA89Q94T8E0001.jpg
早在“西安事变”时,何应钦打算以军队讨伐张学良,使得蒋介石的生命受到威胁,由是两人结下了“梁子”。现在来到台湾,毫无疑问的属于寄人篱下,何应钦要想获得一席之地,就更加不能不看蒋介石的脸色行事。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9UN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89UN4T8E0001.jpg
于是在1952年2月,何应钦公开表示支持蒋介石“复职”,同时谴责李宗仁“不忠不义”。国民党在台湾展开“改造”,本来就是要让“老人”们离开权力中心,何应钦却为“改造”积极献计,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央评议委员”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A32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22/t_AGJA8A324T8E0001.jpg
但在“改造”结束后,何应钦也随之被挤出了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会,只剩下“战略顾问委员会主委”一个空头衔,到了1972年,“战略顾问委员会”不再设主任一职,何应钦成为委员,更加无事可做,闲在家里。
http://img6./photo/-22/600x450_AGJA8A6V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22/t_AGJA8A6V4T8E0001.jpg
何应钦闲不住,于是参与了“国际冷战”。当时有一个反对共产主义的国际组织叫做“世界道德重整委员会”,日,这一组织与何应钦联系,希望他能帮助该组织访问台湾。何应钦立刻向蒋介石报告,正为“反攻大陆”而苦恼的蒋介石听了很高兴,表示欢迎访问团到来。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AAB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22/t_AGJA8AAB4T8E0001.jpg
从此何应钦积极投身于“冷战”,他在台湾成立了“世界道德重整联谊会”,并任会长,虽然这个“道德重整”的活动没有台湾官方的经费保证,可这毕竟是何应钦的新舞台。1961年,他还亲自带队,将一部反“赤化”的歌舞剧《龙》带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表演。
http://img2./photo/-22/600x450_AGJA8AHV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22/t_AGJA8AHV4T8E0001.jpg
到了晚年,政治上的纷扰已彻底离何应钦而去。日,他的血压突然下降,第二天上午何应钦终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终年99岁。
http://img5./photo/-22/600x450_AGJA8AM5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22/t_AGJA8AM54T8E0001.jpg
去了美国的李宗仁最终还是没去台湾,尽管在日,蒋介石指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向在美国的“代总统”李宗仁发出了最后通牒,限李三天之内返台,否则便视作放弃职权。
http://img4./photo/-22/600x450_AGJA8AS5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22/t_AGJA8AS54T8E0001.jpg
李宗仁选择了回大陆,在美国的6年寓公生活,让不甘寂寞的他最终坐不住了,于是在1965年7月,李宗仁和夫人一起飞回了大陆。
http://img4./photo/-22/600x450_AGJA8AVS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22/t_AGJA8AVS4T8E0001.jpg
在给李宗仁做口述历史的唐德刚的印象中,寓公李宗仁“最大的嗜好还是聊天、谈国事”,有时唐德刚甚至会带“一批谈客”去和李宗仁“谈国事”,这个时候李宗仁就会特别高兴,“谈笑终宵”。
http://img5./photo/-22/600x450_AGJA8B50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8B504T8E0001.jpg
后来唐德刚不常去李府了,李宗仁每遇到重要新闻,还是打唐德刚家的电话要“谈谈”,遇到唐德刚不在家,李宗仁就要在电话里和唐德刚的夫人为“国事”谈上半天。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BBI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8BBI4T8E0001.jpg
唐德刚认为,这或许是李宗仁选择回大陆的原因之一,因为“北京的人民政协之内,胜友如云,吹起牛来,多过瘾!”
http://img2./photo/-22/600x450_AGJA8BGV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22/t_AGJA8BGV4T8E0001.jpg
李氏夫妇回大陆的第二年,“文革”就开始了,不过由于受到周恩来的保护,他并没有受到冲击。日,李宗仁因肺炎在北京逝世。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BKC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22/t_AGJA8BKC4T8E0001.jpg
在台湾的白崇禧,则因为李宗仁的回大陆,日子更加难过。白崇禧与李宗仁同属桂系,在大陆时,白崇禧曾三度逼蒋介石下台,让蒋介石非常记恨。早在1953年,他在花莲打猎时,就曾遭到特务的暗杀,所幸逃过一劫。
http://img2./photo/-22/600x450_AGJA8BMS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8BMS4T8E0001.jpg
1966年冬天,也就是李宗仁回大陆的第二年,73岁的白崇禧被人发现暴毙身亡。关于他的死因,至今众说纷纭,不少人都认为是蒋介石指示人在白崇禧常喝的药酒里做了手脚。对此,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说,这件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也许要等相关秘密档案解封了才知道。
http://img2./photo/-22/600x450_AGJA8BS4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22/t_AGJA8BS44T8E0001.jpg
在一定程度上,汤恩伯与白崇禧一样,也是死得有点“不明不白”。从大陆来到台湾后,汤恩伯只落得一个“总统府战略顾问”的空头衔,于是他便想去日本,但蒋介石又不允许。
http://img6./photo/-22/600x450_AGJA8C2G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8C2G4T8E0001.jpg
1954年5月,汤恩伯终于以治病为由去了日本,从此一去不返,死在东京一家医院的手术台上。有传闻说,是因为做手术的医生有亲属死于侵华战场,所以趁机报复。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C80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8C804T8E0001.jpg
像孙立人、薛岳这样的抗日名将,同样在是台湾落寞终老。薛岳到台湾后,虽然蒋氏父子都给了这员功绩卓著的战将以表面上的礼遇,但是薛岳接到却是一连串的闲差,于是他只好隐退在台湾南部的嘉义乡间。闲云野鹤的生活让薛岳成为了“百岁老人”,他在1998年5月去世,享年103岁。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CD6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22/t_AGJA8CD64T8E0001.jpg
孙立人虽然也像薛岳一样以高寿而终,但是却在台湾走过了长长一段波折时期。日,孙立人因僚属郭廷亮等七人涉嫌叛乱被捕,之后就被当局软禁起来。在台湾公众的印象中,这就是迷雾重重的孙立人“兵变”事件。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CIM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22/t_AGJA8CIM4T8E0001.jpg
在实施软禁期间,当局对孙立人实行了“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不关,不放”的“七不政策”,以软禁代替论罪,以“查考”代替自由。
http://img2./photo/-22/600x450_AGJA8CRA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22/t_AGJA8CRA4T8E0001.jpg
三十多个年头过去了,一直到1988年3月,孙立人才恢复自由。孙立人将军还活着的消息很快就震惊了岛内外,台中民众尤其感到惊讶,多少年了,由于孙立人就像消失了一样,许多人早已相信了“孙立人已经仙逝”的传闻。
http://img6./photo/-22/600x450_AGJA8D53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22/t_AGJA8D534T8E0001.jpg
日,孙立人迎来90大寿,前来祝寿的老战友和各界人士有6000多人。1990年11月,也就是孙立人获得自由的第三年,他以91岁的高龄去世。自动前往吊唁者一万余人。
http://img2./photo/-22/600x450_AGJA8DAU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22/t_AGJA8DAU4T8E0001.jpg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像孙立人这样的人去世也代表了一段岁月的结束,一位教授在看了人们排成一公里长的队伍为孙立人送葬后感到:“今后在台湾大概不可能再有同样的感人场面了……”
http://img3./photo/-22/600x450_AGJA8DES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22/t_AGJA8DES4T8E0001.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1938年12月,军委会下达薛岳代理第九战区长官命令时,蒋介石亲自同薛谈话,曾问:“伯陵兄,你看这样安排可以吗?”伯陵是薛岳的字。蒋比薛大9岁,私下时对他以兄相称。薛岳说:“长沙弄成这样情况,实无力担任这样重大的战区任务。”蒋介石明白薛岳话中暗指军政不统一,军事工作不好开展。他说:“你先去,以后可以考虑军政统一。”据当时任军委会办公厅主任、目睹此事的贺耀祖回忆:“当时的印象是,薛岳不是不想干九战区代长官,而是想军政都兼起来。蒋心里当然清楚,对我说过‘愿意干就让他干嘛’这样的话,蒋对许多向他要官的人也说过同样的话。”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薛岳为国民党湖南省主任委员和湖南省主席。党政军权集于一身,麻烦事便从此不断。身为战区长官,首先要为军队着想。刚上任时,薛为筹军粮,采取限制市场米价政策,提出“平价”即压低价格收购军粮,逼得米商转入地下。薛一听大怒,派人找来几个大米商斥责一通,限令交足一定数量。结果是低价米交不足,黑市米价日贵一日。上任半年,湘人中尖刻者便送薛岳绰号“薛平贵”,叫得家喻户晓。赶巧他父亲过世,说不清是薛岳授意还是下面的人“会办事”,讣告满天飞,发至全省各县的县属小单位。每县至少20个单位来送丧礼,县以上市、省各大小单位都送,便自有有心之人暗中算账。
薛岳湖南主政后,一家人纷纷从外省调来,按其所能安排工作也是情理中事,何况那时还是旧社会。薛的叔岳父方学芬当了省田粮处长,连襟丘维一当了省银行行长,弟弟过去仍经商,拉湘产大米去广东易货,另外薛岳曾在工作责任范围之内,动议在省内发行3千万元公债,因异议太大而未能实行。这些事情,说起来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但不久就有人写黑信告到中央,信中附一“民谣”:薛翁治丧,薛弟治产,得一大笔葬费,发一大批混财;岳叔长处,岳襟长行,发三千万公债,杀三千万人民。湘人喜戏谑,令人啼笑皆非。省议员张维均逢人便将“民谣”娓娓道来,且边说边解释,薛岳怀疑就是他写的,后张被人暗杀,暴尸荒野数日,许多人认为凶手非薛岳莫属,险些搞出一场官司。国民政府行政院和监察院曾就民间反映的一些事情查问下来,搞得薛岳有口难辩,气急败坏。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登录环球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抗战期间国军战死的高级将领 - 民国武将记的日志,人人网,民国武将记的公共主页
为了松沪抗战,国民党政府动员了全国1/3以上的兵力,包括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炮兵7个团、宪兵1个团,空军第2至第9大队和1个暂编大队。甚至连财政部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也拉上前线。
抗战期间国军战死的高级将领
新四军、八路军阵亡将领:&左权罗忠毅彭雄&&国民党将领钟毅中将,173师师长 日 湖北苍台(自杀)张自忠上将(追授),33集团军总司令 日 湖北南瓜店张敬少将,33集团军高参 日 湖北南瓜店戴民权中将,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 1940年5月 河南遂平王竣中将,新27师师长 日 山西台砦梁希贤少将,新27师副师长 1941年5月山西台寨(自杀)&&陈文杞少将,新27师参谋长 日 山西台寨唐淮源上将,3军军长 日 山西悬山(自杀)寸性奇中将,12师师长 日 山西毛家湾(自杀)金崇印少将,17军参谋长 日 山西横水镇石作衡中将,70师师长 日 山西绛县赖传湘中将,190师副师长 日 湖南梁家段&朱实夫少将,新3师副师长 日 甘肃李翰卿中将,57师步兵指挥官 日 江西武士敏中将,98军军长 日 山西东峪朱世勤中将,暂30师师长 日,山东潘庄郭子斌少将,暂30师副师长 日 山东潘庄戴安澜中将,200师师长 日 缅甸茅邦村&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 日 山西张翁村胡义宾少将,96师副师长 1942年7月 缅甸埋通张庆澍少将,鲁苏战区高参 1942年8月 山东唐王山周复中将,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日 山东城顶山张少舫少将,113师参谋长 日 山东城顶山高道先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 1943年5月 山东江春炎少将,114师参谋长 日 山东邹县彭士量中将 (追授),暂5师师长 日 湖北石门许国璋中将,150师师长 日 湖北诹市(自杀)孙明瑾中将,预10师师长 日 湖南常德卢广...
阅读(7911)|
为什么国民党抗日战争阵亡的高级将领比中共多这么多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抗战时民谣骂薛岳:借爹死捞钱全家都来湘吸血
来源:环球网
  1938年12月,军委会下达薛岳代理第九战区长官命令时,蒋介石亲自同薛谈话,曾问:“伯陵兄,你看这样安排可以吗?”
  伯陵是薛岳的字。蒋比薛大9岁,私下时对他以兄相称。薛岳说:“长沙弄成这样情况,实无力担任这样重大的战区任务。”
  蒋介石明白薛岳话中暗指军政不统一,军事工作不好开展。他说:“你先去,以后可以考虑军政统一。”
  据当时任军委会办公厅主任、目睹此事的贺耀祖回忆:“当时的印象是,薛岳不是不想干九战区代长官,而是想军政都兼起来。蒋心里当然清楚,对我说过&愿意干就让他干嘛&这样的话,蒋对许多向他要官的人也说过同样的话。”
  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薛岳为国民党湖南省主任委员和湖南省主席。党政军权集于一身,麻烦事便从此不断。
  身为战区长官,首先要为军队着想。刚上任时,薛为筹军粮,采取限制市场米价政策,提出“平价”即压低价格收购军粮,逼得米商转入地下。薛一听大怒,派人找来几个大米商斥责一通,限令交足一定数量。结果是低价米交不足,黑市米价日贵一日。上任半年,湘人中尖刻者便送薛岳绰号“薛平贵”,叫得家喻户晓。
  赶巧他父亲过世,说不清是薛岳授意还是下面的人“会办事”,讣告满天飞,发至全省各县的县属小单位。每县至少20个单位来送丧礼,县以上市、省各大小单位都送,便自有有心之人暗中算账。
  薛岳湖南主政后,一家人纷纷从外省调来,按其所能安排工作也是情理中事,何况那时还是旧社会。薛的叔岳父方学芬当了省田粮处长,连襟丘维一当了省银行行长,弟弟过去仍经商,拉湘产大米去广东易货,另外薛岳曾在工作责任范围之内,动议在省内发行3千万元公债,因异议太大而未能实行。
  这些事情,说起来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但不久就有人写黑信告到中央,信中附一“民谣”:
  薛翁治丧,薛弟治产,得一大笔葬费,发一大批混财;
  岳叔长处,岳襟长行,发三千万公债,杀三千万人民。
  湘人喜戏谑,令人啼笑皆非。省议员张维均逢人便将“民谣”娓娓道来,且边说边解释,薛岳怀疑就是他写的,后张被人暗杀,暴尸荒野数日,许多人认为凶手非薛岳莫属,险些搞出一场官司。国民政府行政院和监察院曾就民间反映的一些事情查问下来,搞得薛岳有口难辩,气急败坏。
(责任编辑:张宇)
原标题:抗战时民谣骂薛岳:借爹死捞钱全家都来湘吸血
&&&&&&</div
军事热点推荐
令计划的独生子令谷在车祸中当场死亡…[]
军事历史精品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抗战牺牲将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