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实质上实现秦晖 官绅不纳粮一体纳税纳粮了么

二月河:反腐未到“官不聊生”程度
来源:新京报
  昨日,中纪委官网开通“聆听大家口述实录”栏目,开讲的第一位大家就是著名作家二月河。访谈中,二月河说,“我们党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的。”现在的反腐势头令人感到兴奋,可以说是蛟龙愤怒,鱼鳖惊慌,春雷一击,震撼四野,中央高度重视,腐官高度紧张。
  “中纪委网站已刊发访谈了?我还不知道呢”,昨日上午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作家二月河听说中纪委官网“头条”发布了对自己访谈的口述实录,有点惊讶,“我不是历史学家,更不是反腐专家,我只是结合自己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感受,谈了点对反腐的看法”。新京报记者 王姝
  人物简介
  二月河
  著名历史小说作家,本名凌解放,河南南阳人。因其笔下五百万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海内外读者熟知。
  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因为反腐而亡,但是,如果不反腐、反腐不力,那么必亡。
  现在的反腐,应该在大力度查处贪官、腐败案件的同时,加大公众监督的力度。权力装到制度的笼子里,笼子的钥匙必须放到百姓手里。
  历朝历代官员敛财手段差不多
  新京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康雍隆时期,腐败有多严重?
  二月河:“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确切来说形容的是当时的税收制度。现在地方税收交到中央,该是1万元就是1万元,不会多也不会少。但当时是税银,从地方押运到京城,要用车拉、用担子挑,一运就是好几个月,所以税银就有损耗。这样假如朝廷定的是每个百姓征税一两,知府就会收一两一、一两二,留出损耗,有的知府收得更多,把办公经费也收回来,但这不是当时官员腐败敛财的主要手段。
  新京报:那么当时官员是怎么腐败敛财的?和|这些巨贪,是怎么形成的?
  二月河:其实跟现在区别也不大,应该说,历朝历代官员腐败敛财的手段都差不多,都是老样翻新。比如行政审批权,通过掌握地皮、矿山、煤矿这些资源贪腐,还有打官司收钱、买官卖官等等。
  新京报:康雍乾时期,是如何反腐的?
  二月河:各朝各代都反腐,但侧重不同。有的偏重严刑峻法,比如朱元璋,杀了一批又一批贪官,还设置了专门的剥皮手,官员贪污60两就要剥皮,但是还是没有刹住腐败,朱元璋自己都说,早上杀掉一批,晚上又来一批,如之奈何。有的制定了一些制度,比如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功、密折制度等,可是当时没有报纸、电视,很多老百姓不识字,话语权掌握在士绅阶层,也就是那些反对反腐的人手里,所以雍正反腐很艰难。
  经济发达程度与腐败无必然联系
  新京报:腐败是历朝历代的共性问题?
  二月河:腐败不只是中国历朝历代的问题,而是世界各国的共性问题。有人说用所谓的“西药”反腐,但是西方国家的贪官也不少。只要有国家、有团体、有权力,就会有腐败。甚至于没有公权力,比如一个私人公司,会计也会贪污老板的钱,这是人的本性。无论何种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只要监管不严,就会滋生腐败。
  新京报:从民族文化角度考虑,中国的腐败是不是有更深层次原因?
  二月河:确实如此。我们的民族文化很辉煌、很伟大,但同时也有些不好的东西,比如官本位文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什么头悬梁锥刺骨地参加科举?因为只有读书、高中,才能当官,才能晋身权力阶层,得到家族和社会的认可。现在的小孩子,小小年纪就知道要让家长贿赂老师,让自己当上班干部,就知道跟别人说我爸是谁,官儿多大。官本位文化衍生出的就是对权力无止境、无原则的追求。
  新京报:有观点认为,经济越发达官员越腐败,你怎么看?
  二月河:纵观历史,经济的发展程度和腐败没有必然联系。如果社会经济发展了,钱多了,但是文化、教育等其他方面都没有跟上来,那么就容易滋生腐败。
  十八大后的反腐力度是史无前例的
  新京报:那么你如何评价目前的反腐形势呢?
  二月河:我们目前处在一个“文化杂交”时期,面临的腐败在历史上也是空前的。传统文化在回归、复苏,西方文化也渗透进来,不论是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好的东西也有不好的东西。这些不好的东西就包括旧式官场残余作风、利己主义等,如果这些不好的东西吸收多了,自然会出现贪官。
  但我们目前的反腐力度更是空前的。在今年人代会上和中纪委的访谈中,我都说过,现在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刚才说过朱元璋反腐,偏重严刑峻法,早上杀掉一批晚上又来一批。康熙早期也痛杀贪官,嫉恶如仇,但是中后期迫于形势,越来越强调“仁政”。乾隆更会放掉一些所谓的能吏。可十八大以来,反腐思路很明确,通过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不论是谁、职位多高,一律一查到底。
  新京报:目前也有观点认为,“官不聊生”,为稳定计,应对官员宽容一些,你怎么看?
  二月河:十八大后的反腐才开始一年半,反腐力度是史无前例,但远没有到所谓的“官不聊生”程度。而且,如果一个官员不贪不腐,怎么会担心自己的前途?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对官员采取了所谓的宽容的“仁政”,才会助长腐败,最终导致腐败像糖尿病一样,并发症暴发。宋朝就是这种情况,采用了“誓不杀大臣”这样的国策,结果国家疲弱,被西夏、契丹、辽、金屡屡侵犯。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因为反腐而亡,但是,如果不反腐、反腐不力,那么必亡。
  “光宗耀祖”也算官员一种“收入”
  新京报:还有人主张高薪养廉,比如应给公务员涨工资。
  二月河:公务员该不该涨工资,这需要测算、衡量。高薪和养廉没有对等关系,而且历史经验证明的是,高薪不仅不能养廉,而且还容易养出贪婪成性的官员。在今年的人代会上,我就跟王岐山书记谈到这个问题。还是以宋朝为例,这个被外族多次侵略的朝代,官员的工资福利标准可是最高的,高到什么程度?是汉代官员的6倍,清代的10倍。但是拿着高薪的文官,越来越爱钱,武官越来越怕死,高薪只养成了这样的官员群体。
  新京报:你提到过,家族的荣誉也是官员的“收入”,这指的是什么?
  二月河:几年前,从来没有哪个家族成员找我修家谱、给家谱题词。但最近两年,不少家族成员因为这些事找到我。我身边不少人都如此。这证明什么?民族传统正在回归。历史上,如果一个人当了大官,那么就成为整个家族的荣耀;如果一个官员贪赃枉法,就是整个家族的耻辱,家族成员都抬不起头。这对官员是一种有效的约束力。
  我强调家族的荣誉也是官员的“收入”,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当官不一定要发财,如果光宗耀祖、为家族争光,获得社会的尊敬,是另一种“收入”。
  新京报:你认为古代哪些反腐措施值得现在借鉴?
  二月河:古代也有监督制度,比如雍正采用的“密折制度”,发动官员互相监督,了解下面的实情。现在的反腐,应该在大力度查处贪官、腐败案件的同时,加大公众监督的力度。权力装到制度的笼子里,笼子的钥匙必须放到百姓手里。
  互联网时代,每个政府部门都有网站、微博,如果老百姓有了冤情、发现官员问题,可以放心地通过这些网站、微博反映,知道问题会被及时、认真处理,那么百姓才真正将笼子的钥匙抓到自己手里。
  和“知音”王岐山仅有两面之缘
  新京报:王岐山说你是他的知音。对这位知音你如何评价?
  二月河:这是今年人代会上的事,王岐山书记到我们河南团参加讨论,我谈了一些对反腐的看法,他说看过我写的几本书。(编者注:在这次团组讨论上,王岐山说,二月河的意思我听懂了,因为我了解他,比他了解我多。他写的“帝王系列”我认真看了。看了他的书,就能读懂他。知音是什么,知音是通过听音乐就能听懂作曲人想要表达什么。)
  不少媒体问过我,跟王岐山书记是不是经常来往?其实,我和王岐山书记没有私交。在今年人代会之前,也就见过两次面,第一次还是他在海南工作的时候,邀请我谈谈海南文化发展问题,第二次也是在人代会上。我跟很多媒体都说过,在我眼里,他是反腐英雄,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央反腐的决心和意志。
(责任编辑:UN654)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二月河接受《环球人物》专访,畅论反腐
&&当前位置&&新闻聚焦
二月河接受《环球人物》专访,畅论反腐
10:23:31&&&&
华夏经纬网
  近日,《环球人物》杂志刊登对二月河专访文章。本报摘编如下。
  记者:你曾多次提到雍正的反腐,雍正有哪些手段值得今天借鉴
  二月河:雍正有四个重要的改革措施,都是和反腐相关的。第一个是摊丁入亩。过去不管是有地的还是要饭的,都要按人头向国家缴纳公共设施资源的使用费。但赤贫阶层没有钱可以上缴。于是雍正把这种税摊到地上,你有多少亩地就缴多少,没有地就不缴。
  第二个是官绅一体纳粮。过去当了官就不用纳税,一些平民为了避税,就用口头契约的方式把自己家的地算进官员的地里去。结果往往到了官员的第二代、第三代,就不承认口头契约,形成恶性土地兼并。雍正取消了官员的免税特权,实行官绅一体纳粮。
  第三个是火耗归公。过去从地方运送银子到中央,是从县到市到省再到京城,一级一级汇总。基层考虑到银子在路上搬来卸去,会有损耗,出发时就多装一点。运送银子的人返回后,把车缝、船缝扫一扫,两三年下来,收集的碎银子就能炼出十万两,官员管这个叫“火耗”。雍正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国家已经给各级政府发放了路费,便推行“火耗归公”的改革。
  第四个是密折制度。这不是告密,而是官员之间互相监督。什么人都可以向雍正汇报,但不入档案。
  但是,这些措施都是很累人的。摊丁入亩,需要花大量的精力统计人口和土地;官绅一体纳粮,需要清查官员的土地财产;火耗归公,要一级一级计算耗费掉的银两到底有多少;密折制度,要一本本去看,看完再一个个去质问、去核实、去分析。
  记者:雍正这些反腐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月河:正面的作用,当然是遏制了腐败,整肃了吏治。但负面作用,尤其是对他自己的负面作用也有。他的密折制度是在整谁呢,放到现在来说,就是各省的省委书记、各市的市委书记,等等。这个改革一出,把天下所有的一把手都得罪了。在那个时代,话语权掌握在官员手上,他们本身是知识分子,还可以养一批知识分子。这些人挨整之后,就组织人写东西,说雍正不是个好东西。而在雍正的反腐工作中受益的赤贫阶层,可能连字也不会写。所以雍正的反腐曾经长期得不到正面评价。
  为了弥补官员利益,雍正又出台了官员的养廉银制度,实际上就是现在说的高薪养廉。高薪不能养廉。宋代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历史上,宋代的官员工资最高,官员收入是汉代的6倍、清代的10倍,但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
  记者:又累,又没有好名声,反腐看起来就是一项费力又不讨好的工作。
  二月河:对。但这项工作对国家至关重要。吏治需要以身作则,雍正首先做到了勤政。同时,他也做到了廉政,自己没有小辫子给人抓,生活起居、衣食住行非常简单。所以说,反腐者自身的表率作用很重要。
  记者:从历史上看,特别严厉的反腐手段会不会引发政局动荡
  二月河:不会。历史上,反腐从未停止过,但我从未发现哪一个朝代或团体因为反腐而亡。(南阳日报)
&&相关文章
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官绅一体纳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