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必须是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相结合的产物。

学习吴阶平“实践、思考、学习三结合”的教育思想,促进自觉成长
我的图书馆
学习吴阶平“实践、思考、学习三结合”的教育思想,促进自觉成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祝学光
吴阶平好医生的标准是: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艺术性的服务。吴阶平院士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和自己经验的总结,归纳出医学人才成长与实践、思考和学习的关系,并在对三者关系的长期研究过程中,逐渐完善 、发展,形成了 “ 实践、思考、学习(知识) ” 三结合的医学教育思想。通过对这一理念的学习,首先应深刻体会其内涵、认识其重要性,然后经过个人的认真实践,促进自觉成长。
一、实践的重要性
从认识宏观事物到学习医学,解析实践在认识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实践在认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实践是认识事物、获得真知的唯一途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和目的。听懂了的知识不一定能理解和掌握,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反复实践便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技能性的工作更需要加强实践,才能提高准确性和熟练程度(孰能生巧)。 比如外科医生需要切开、要止血、要结扎、要缝合,有很多技术性的动作,更需要加强实践。虽然也知道手术刀该怎么拿、该怎么切、该怎么缝,但是不操作永远不能熟悉。所以只有反复实践才能够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操作的熟练性,所谓熟能生巧。
(二) 实践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生治病(临床工作)能力的强弱、优劣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与病人的安危。医生的治病能力包括诊断和治疗两部分,需要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结合,即 需要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去粗取精,分析综合思考,再通过一些客观的检查来证明诊断的正确性。有了正确诊断之后进行认真的治疗,有些治疗需要给药,有些治疗需要操作,比如眼科、外科、妇产科的手术等,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够把诊断治疗工作完成。
细心的病人通过就医、诊治,也能学习医学知识-久病成名医, 这也是实践的在医学工作中的体现。
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如阑尾炎。 总所周知,阑尾位于右下腹,阑尾炎是不是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是右下腹疼痛呢?答案肯定不是这样的,阑尾炎的疼痛有个规律,叫做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什么要转移呢?大家知道阑尾在发炎时候,最开始炎症起始在阑尾的最内层,即黏膜层,然后从黏膜层发炎再蔓延到黏膜外边的肌肉层,再从肌肉层蔓延到浆膜层,最后发展到全层,到阑尾周围。
(三)吴阶平对实践重要性的评价
实践是第一的,是最根本的,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及动力,也是总结规律的一个来源。吴阶平评价说 : 医学知识是从临床实践和为病人服务中总结出来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能将各种知识与经验结合起来为己所用, 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上就有很多独到之处。
没有足够的临床实践不可能 拓展知识,不能有正常、正规、规范、 正确的临床思维,就很难懂得书本上的知识和教师的传授, 更谈不到怎么样把经验应用到实践上 。 所以一定要通过自身的实践,下功夫把书本上的、老师教的,都通过实践获得真正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经验。
吴阶平还评价说: 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学会临床思维,不断提高临床水平,实践是最根本的。 他对实践重要性的评价进一步提到,医生每天都接触病人,反复进行临床实践,机会非常多,这是医生的职业特点,他有利于进行反复的实践,而每一次实践都包括了从诊断到治疗,从治疗到疗效的全过程,从中进行分析、总结,更好地改善服务、提高水平。由于治疗过程是有一个反复总结归纳的过程,所以凡是临床工作努力的人,实践多的人,他的经验总结积累的就多,他的能力和水平也就提高的更快。
吴阶平还评价说:不经过实践,光靠书本知识就不能转化成能力。所以考试成绩再好,样样都满分、到了医院也不见得成为好医生。
二、思考的重要性
从分析一般的经验积累到培养专业医学人才,解析思考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性。
(一)经验可能反映事物的局部规律,但不一定是普遍真理
实践是认识事物的真理,是认识事物规律的一个来源。反复实践就能积累经验,但是要强调一点,经验有局限性,有的经验可能只反映事物的局部规律,不一定是普遍真理。所以必须通过 实践 - 认识 - 再实践 - 再认识 … … (循环往复),是认识深化的结果、反复实践的产物和认识深度及准确性的反映。可能也反映了事物的局部、暂时的规律。
实践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 反对经验主义,要通过实践加上动脑思考,让实践于思考相结合才能够揭示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或者是发现事物的真理。
以上腹痛转移右下腹为例的鉴别诊断(以阑尾炎和溃疡病穿孔为例): 阑尾炎病人尽管开始感觉上腹疼,阑尾的位置在右下腹。所以在检查病人的时候,摁他上腹,再摁他右下腹,阑尾炎的病人还是会告诉你下边疼的厉害。
溃疡别穿孔的病人,有胃病史,常常有胃疼,得吃胃药,在检查病人时他会告诉你上边疼的最厉害。所以不难看出实践中,思考更重要,不动脑筋的实践是简单的实践,总结不出规律,只有实践加思考,才能总结出规律,所以实践不能离开思考,实践必须结合思考。
(二)思考的重要性
思考是认识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主动过程和发现新规律的重要途径。 如果不动脑筋,只能是说一就知道一,摸不到它的规律。光实践不思考,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只有实践与思考联合起来,才能够认识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动脑是一个主动过程,是发现新规律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实践,更要重视思考。
思考是揭示复杂事物内在规律的思维,又称发现,是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基础和社会发展与世界进步的基础。 不动脑筋进行思考,永远不认识面前的事物和世界。
思考又是 重要理论、学说的来源 ,只有思考总结才能上升到理论,整理成一个学说。吴阶平教授说:思考需要有专门的指导和训练。所谓“师高弟子强”,一个好的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训练学生能思考、会思考的能力,举一反三,这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但是思考不能坐在屋里空想,一定要迈开腿、走出去,结合实践,这样才能发现规律。即思 考要与实践结合,并贯穿于整个实践过程中。
(三)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意义
只会实践不会思考不能成为人才,所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更重要。在医学上怎么思考呢?就是通过病人病情的检查进行一个有系统、有步骤的推理、分析过程,所以临床思维是解决临床问题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桥梁。
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 贯穿于临床活动的全过程。 一个医生能力大小、就看他会不会临床思考和思考程度的高低。所以临床思考是进行临床研究的基础、临床教学的关键。 临床教学中除了传授已经确定的理论和成果外,老师还应该主动地介绍其中的过程 以启迪思想、开阔眼界、激发探索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如青霉素的发现、无菌术的建立。
(四)临床思考与实践结合的意义
通过以上发现过程充分说明 , 实践中的问题 — 引起思考 — 设计实践 — 验证 — 证实思考的结果 — 再实践 — 再证实 — 新发现。在此基础上,总结新理论(知识),探索新规律,指导新实践,推动医学发展与进步。
(五)吴阶平对思考与人才成长的评价
思考是一种有目的、深入的思索或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是在已有的实践和知识的基础上,一种从表面现象去理解内在规律的探索过程。思考、推敲的能力是在经常实践和思考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要善于抓住问题,从现象探索本质,这些都离不开思考。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利用各种实践机会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是人才成长的重要过程,培养思考能力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步骤。思考不是简单的想事, 即使是瞬间完成的思考,也包含着分析、综合、对比、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思考的过程需要培养,需要有专人指导,需要自己每天认真磨炼。
敏锐的观察力包括对事物的直接反应和瞬间完成的思考,思考需要刻苦锻炼。 爱因斯坦说 “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医学人才,就必须每天不断学会思考、探索问题、提出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去实践,得出结果,再思考,再推理,一步一步接近真理,接近事物的规律。
三、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从认识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到医学进展解析学习(知识)与医学人才能力持续提高、发展的重要性。
(一)知识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时代前进的动力
从认识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再到医学进展来看,学习对医学人才能力的提高、发展都非常重要,因为 知识是实践和思考相结合的产物,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前进。
当今社会是知识或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发展非常快。知识是实践和思考相结合的产物。 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力量(培根)。知识分子是第一生产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显突出,知识要和实践与思考相结合才会产生力量,知识分子要结合实践学习知识才能发挥作用。
(二)知识与能力
光学习,有学问并不代表有能力。如果学问很大,不知道如何运用它,也不能说有能力,运用之道在学问之外,要运用学问,是学问之上的一种智能,是经过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所以有知识只能说有学问,不跟实践结合、不跟思考结合仍然是死知识,不代表有能力。
(三)学习知识要掌握正确方法
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知识,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知识要 有正确的方法 ,不能死读书,要结合实践,勤于思考,还要有刻苦精神。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跟上客观世界前进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
(四)医生一生都要学习
医学是不断发展更新的科学,医生必须终身学习。众所周知,在60年代就有模式转变的说法,经过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疾病谱也在改变,当年最重要的疾病就是感染、热带病、发烧等传染性疾病,而近些年心血管病、肿瘤变成了主要疾病,感染已经退到次要地位了。但也只是一种说法,只代表部分真理,要说传染病已经过时了,只是说从前那些传染病被克服了,比如天花,白喉,但不代表传染病从此就没有了。2003年爆发了非典SARS,前两年又有禽流感,新病不断出现,所以疾病谱也在变。同理,知识也跟着衰变,过去讲的一些理论,经过多少年的实践被淘汰,而更新效果更好、使用更方便的药物和理论。所以知识在衰减、医生就要不断学习,要学好多东西,学自然科学,学医患沟通,学病情告知,学医学法律、医学伦理、知情同意,人文关怀学,药物经济学等。不断学过去没有学过的东西,医生一生都离不开学习。
(五)吴阶平对医学人才学习的评价
学习非常重要,学习要有方法,不能死读书。学习要刻苦,不断的一生学习。吴阶平关于对医学人才学习的评价说:医学人才应当具备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精湛的技能,必须打好基础。好医生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医学理论和方法的基本功,还要不断吸收新的医学成果、总结经验,熟练地运用知识、技能于诊治中。
提高医术是临床医学人才终身奋斗的目标,医术和医德不能截然分开,好医生除了技术好,医德也要高。所以一个好医生除了关心病人怎么治,还要关心病人是什么情绪、什么心理、什么精神状态,把其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跟你合作,一起克服疾病,治病效果才能更好。 病人的心理、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其生理和病理生理。
四、探索实践、思考、学习(知识)三结合的意义
(一)吴阶平对三者间关系的阐述
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本领的医学人才, 培养的医生要有解决问题的真本事。真本事来源于 实践、思考、学习三者的结合 , 其中,实践是第一位的,只能通过实践 才有经验,才能掌握知识,才能懂得老师的教导, 学到真本领 。
但 作为医生,一刻也离不开正确的临床思维,若没有足够的临床实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临床思维,实践与思考结合可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实践又必须与思考、知识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在思考和知识引导下才能减少盲目性。
(二)吴阶平对三者顺序的安排与变化
本领是衡量业务水平的标准、要获得本领就必须按实践、思考、学习的顺序施行三结合。要遵循实践第一原则,思考是中间环节,在实践前、中、后都要认真思考。要重视和善于思考,与成长速度相关。临床思考要以知识为基础,知识要经思考和实践才能转化为本领。
临床能力的提高决定于自觉地把三者结合起来,三个要素的排列顺序是三结合思想的表现形式,顺序是由各要素的理论作用决定的。
(三)三结合思想是吴老毕生实践的宝贵总结
三结合思想是吴老毕生实践的宝贵总结,他从临床学习中领悟出要学到扎实的本领必须重视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掌握临床技能,并熟练操作。从临床能力的培养中总结出主动学习,认真思考,勤奋实践的重要性。通过从医和办教育总结出:培养医学人才必须遵循“实践、思考和学习(知识)三结合”的思想。
(四)三结合思想对医学人才成长的意义
从认识论角度看,吴老的三结合思想符合认识论的规律,符合临床学习实际规律,包括掌握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与制定的实际规律。临床实践以后进行临床思维,三结合的自觉性,决定医生的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来源于实践,而有认真思考和丰富知识的指引,才能减少实践的盲目性,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结合思想又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自然成长和自觉成长是有差距的, 关键在于始终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且永远不满足于现状。 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自觉去做,跟被动去做,它的成长速度不一样。成长速度跟毕业年限、临床年资不一定成比例,有的人虽然年资不高,但他的头脑相当敏锐,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成长速度很快。所以为了加快人才成长,对自己应该高标准、严要求,并抓紧一切机会学习、提高。
(五)如何实现自我完善和不断进步
认真施行实践、思考、学习(知识)三结合,自觉成长。 应该怎么来自我完善、不断进步呢?就应该认真实施三结合,做自觉成长的人。三结合是客观存在的,吴老认真总结了他自己成长的规律告诉我们:三结合跟医生成长紧密关联,三结合程度跟人才成长的速度相关联,所以我们只能遵照吴老的教诲,认真自觉地做三结合,这是自觉成长关键。
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毕业后,在岗位上工作,应该遵照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中所提到的, 要强化继续医学教育( CME) 。 所以不管你是什么年资,接受过什么训练,做过什么研究生,仍然要进行继续医学教育。 在医生整个的职业生涯中,要持续跟踪世界医学发展前沿,引进最新科技成果,提升创造力和创新力( CPD) , 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
要求和建议:要在已有的实践、思考和知识基础上,拿出勤于、善于和主动求知的精神,不知疲倦的锻炼、成长。要有前瞻眼光,在常规事物中求变革,搞创新,图发展。青出于蓝而胜于兰。变革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导致新思考,提出新问题,引入新方法,构思新联系,开辟新领域,形成新概念,发展新理论;敢于与众不同,和超越前人。
科学的灵魂在于获取新知和创新,变革之道在于思维多元化,而后者的基础是广博的学识及对所研究事物的全方位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变革与发展空间丰富想像。没有思考就没有科学。工作可以重复,想法必须更新。许多科学家指出实践、思考与学习三结合的内涵,如爱因斯坦:“整个科学只不过是由每日的思考精炼而成” ;牛顿:“成就归功于精密的思考”;沃森:“大学生涯就是学习思考”。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览,需要的朋友请看好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同时请务必提供文档名称和文档地址,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三明市专业技术人员2015年《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题库答案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三明市专业技术人员2015年《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题库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026|
上传日期: 23:15:5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三明市专业技术人员2015年《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题库
官方公共微信您的位置:>>//////////>>正文
发表时间: 11:26:132014年行政机关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学习材料       前言       随着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随着“”的提出,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未来中国的期待愈加强烈。对于广大而言,这不仅仅是愿景,也是的目标,更是使命。为了更好的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快实现“中国梦”的步伐,我们编写了“2014年行政机关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学习资料”,以便云南省广大公务员能够对新的格局和目标有一个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时刻牢记“中国梦”,时刻铭记身为公务员的义务和使命。   本材料分别从通用能力,包括政治鉴别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公务员、社会主义、党的、党的、中共云南省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习近平同志系列九个方面对公务员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和应了解的近期时政热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解读。全篇材料共分为两大部分、九个篇章。主要内容包括了上述九个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思考练习,旨在为参加2014年行政机关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的广大参公务员考和学习,基于课件的学习能对上述九个部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基础知识能全面的掌握。   本材料借鉴了部分参考资料文献及出版物的部分内容,在此一并感谢作者的辛勤劳动。由于编者能力水平有限,如存在有失偏颇或校对遗漏之处还敬请谅解,也欢迎您给我们给予指正,谢谢!                                    目 录第一部分 通用能力 1上篇 1第一章 政治鉴别能力 1第一节 政治鉴别能力概述 1第二节 提高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基本途径 6下篇 13第二章 学习能力 13第一节 公务员学习能力概述 13第二节 提高公务员学习能力的途径 17第三章 创新能力 20第一节 公务员创新能力概述 20第二节 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的途径 22第二部分
政治热点知识汇编 26上篇 26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6第一节
一条经验―― 26第二节
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8第三节
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1第四节 一个执政党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33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35第一节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36第二节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37第三节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涉及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举措 38第三章 习近平系列讲话 42第一节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 43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44第三节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 46第四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47第五节
反腐倡廉 48第六节
关于开展 49下篇 53第四章 公务员职业道德 53第一节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 53第二节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54第三节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养成 57第四节
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60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63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63第二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66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 68第四节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69第五节 对“三个倡导”深层解读 70第六节 如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4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届委员会 76    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 76第一节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 76第二节
优化地区协调发展机制,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78第三节
推进民生领域改革,增进人民福祉 80第四节
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建设民族文化强省 84参考文献 85第一部分 通用能力上篇第一章 政治鉴别能力能力标准:政治鉴别能力就是要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核心概念:政治鉴别能力、政治观念、廉政意识第一节 政治鉴别能力概述   一、政治鉴别能力对公务员的意义   政治鉴别能力跟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更是公务员通用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绝大多数公务员都是党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依靠各级公务员贯彻执行,因此,要求公务员要有强烈的政治是非感、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态度、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   不断提高政治鉴别能力既是老话题,也是新要求。强调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鉴别能力,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并且对我们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思想的选择性、独立性、差异性和多变性明显增强,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既抓住机遇、不断推进各项事业,又保持政治的清醒、不断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对所有公务员都是一个考验。   二、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内涵   (一)政治鉴别能力的含义   政治鉴别能力就是要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明辨是非;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政治鉴别能力的基本内容   政治鉴别能力的基本内容实际上既是对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培养提出的明确目标,又是新时期对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立场方面。政治鉴别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公务员要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且在关键时刻能够认清形势、站稳立场。   第二,理论方面。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政治理论功底上的。公务员只有系统认真地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才能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任何政治风浪中站稳脚跟。[ 东方治主编:《公务员通用能力提升》,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年第1版,第26页。]   第三,实践方面。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高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发展和提升。其能力培养目的也是为了付诸实践。它包括:一是对大是大非的辨别能力;二是洞察事物的能力。能否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事物的要害,果断地进行处置,这是衡量公务员是否具有政治鉴别能力和敏锐性的重要标志;三是政策分析与执行能力。作为新时代的公务员,应该善于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政策分析,并且根据政策分析的结果善于把决策贯彻到实践中;四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从全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出发,考察和审视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的现象,抓住其本质,正确地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动。   三、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具体内容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广大公务员要提高自身的政治鉴别能力,就应该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牢记党的行动指南,掌握党的“四个基本”。   (一)基本理论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3.科学社会主义,阐述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及阶级斗争学说、国家学说和党的建设学说。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和世界革命的具体实践,分析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矛盾、本质特征,揭示了帝国主义的产生、发展、灭亡的客观规律。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   第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理论包括: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各个部分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第三,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第五,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二)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基本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也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总揽全局的总路线,是党的其他方针政策包括党的纲领的总依据。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最重要的是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把坚持基本路线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发展才是……(新文秘网省略705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政策排除思想阻力,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   再次,广大公务员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努力做艰苦奋斗的表率。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是广大公务员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公务员,只有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政治鉴别能力。   最后,广大公务员要在引导群众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及时洞察和发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随时向上级反映,谋求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认真总结新经验。            下篇第二章 学习能力能力标准:学习能力,就是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有良好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目标明确,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与经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及时更新和掌握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拓宽学习途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核心概念:学习能力
学习型组织      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特别是处在信息爆炸、观念更新迅速的今天。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广大公务员完善修为、实现自我超越的有力武器。同时,这也是建设学习型公务员队伍的基本要求。建设学习型公务员队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要,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   第一节 公务员学习能力概述一、 公务员学习需要实现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内容和任务,一是改造外部世界,并使之发展起来;二是改造人本身,是人自身发展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的过程就是人的发展过程,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们在实践中改造外部世界和改造自身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同样,外部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但外部世界的发展要求人们更加重视人自身的发展,而人的全面的真正的发展又能够更大地促进外部世界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如果不再学习,很快就会变成一个知识陈旧的人,更不用谈什么创新。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型社会。公务员只有站在时代前列,培养出较强的学习能力,善于学习并不断学习,掌握所需要的知识,才能不断进行观念创新和实践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 ,就会被不断变化的时代淘汰。广大公务员要积极投身于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社会的事业中。学习能力也是党中央对于公务员的一种重要的要求。当然,传统的公务员学习必须实现如下一系列的转变。   (一)走出被动,转向主动   我们现在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要求每一个人主动学习,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而我们在社会上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些公务员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感兴趣。他们有的借口工作忙,有的强调条件差,放松对自己在学习上的要求,满足于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低水平现状。结果,工作起来往往捉襟见肘,缺乏做好工作的真本领,甚至有时会糊里糊涂地犯错误。这就告诉我们: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而要有知识,就必须顽强地、耐心地学习,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论是向敌人或朋友。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一切知识,努力提高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能力,这样才配做一名合格的、能够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的公务员,才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而所有这一切都迫切要求每一个公务员善于主动学习。   (二)走出专科,转向全面   对于公务员来说,要通过学习奠定自己适合现代机关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说,现代公务员应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包括:   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行动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创新才会有明确的方向与目的。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公正廉洁、品德高尚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是履行宪法和法律职责的重要保障。公务员要以钻研的态度认真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现代科学知识。具有科学素质的公务员,要能够引导大众去理解一般信息的科学内涵和价值,能够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不同问题作出合理反应。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是深层的科学素质,应该进一步弘扬和提倡。公务员只有首先具备了科学素质,才可能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接受科学。   第三,管理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高质量的公共生活是高质量的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而高质量的公共管理是高质量的公共生活的重要保障。在公共管理研究方面,现有的社会科学,如管理学、公共经济学等学科知识都要学习并灵活运用,这些是现代公务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第四,外语知识。在社会活动的所有领域中,面对国际交往中错综复杂的需求,要做有竞争力的、有成效的、有知识的和有远见的开拓者,必须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则成为了交流的基础。因此,广大公务员必须积极学习外语知识,才能适应全球化的新形势,更好的开展具体工作。    第五,方法论、认识论知识。已有的知识是感性的实在,要将之转化为新的东西或实践,则要进行理性的思辨。基础知识是根本,应用只是一种组合,它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完成。所以学习要勤思考,要有正确的方法论,才能发现问题,找到要去改造的目标。一开始得到的知识,往往是繁杂无序的,这种无序的知识只有通过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筛选聚集成有序的整体,才能形成合理的判断,从而支配人的理性行为。   第六,历史知识。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只有深刻了解历史,才能准确把握现实,正确走向未来。公务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以利于更好地执行公务活动。   第七,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不仅仅是促进学习的新方法,也是有助于现在和将来工作方式和手段改进的新途径。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将给他们的工作带来有价值的影响。   (三)走出书本,转向实际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只有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才会获得创新的灵感。我们公务员队伍中有一些人,讲理论是一套一套的,但是却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公务员应该多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就要具备把理论变成实际的能力。如果不及时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并把它变成实际的工作能力,公务员不仅难以做好日益复杂的工作,而且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四)走出孤立,转向互动   真正的团队是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学习。只有这种互动才能超越每一个人的局限。互动学习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各个成员创造能力的高低。要鼓励个体成员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把个体所接受的新知识、新信息和所形成的新想法都视为集体财富,并以大家公认的方式在团队中进行分享。把每一次集体决策的过程变为集体学习的过程。决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想相互撞击、信息高度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高度整合的过程,要将其变成一个信息、知识共享的集体学习过程和集体总结经验、共同探索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二、公务员学习能力的内涵   公务员学习能力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基本方面:第一,公务员保持知识结构更新的能力,主要是指公务员要能够根据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调适自身的工作方式;第二,公务员的信息处理能力,主要是指公务员对政治信息的收集、加工、整合以及反馈能力;第三,公务员的团体学习能力。公务员的学习能力主要表现为:   公务员的政策学习能力。政策学习就是根据过去政策的后果和新的消息,有意识地调整政策实施技术和政策目标,从而获得最终治理的目标。在公共政策领域,广大机关公务员通过政策学习可以达到获得更好的政策目标的目的。   公务员的改善心智模式能力。“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公务员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至印象。公务员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 东方治主编:《公务员通用能力提升》,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年第1版,126页]。如果公务员无法把握市场的契机、无法推行组织中的改革,很可能是因为它们与公务员心中隐藏的、强而有力的心智模式相抵触。   公务员的自我超越能力。“自我超越”的修炼是要我们清楚认识个人的真正愿望,培养耐心,集中精力,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机关的精神基础。   公务员的团体学习能力。团体学习的修炼一般是从“深度会谈”开始。“深度会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提出心中的假设,并进入真正的一起思考的一种团体学习形式,也是一种团体学习的能力。“深度会谈”的修炼也包括学习找出有碍学习的互动模式。团体学习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   上述四种公务员学习能力只是从总体上反映了现代学习型机关中公务员的基本素质。在机关运行过程中,公务员的学习能力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对政治信息的处理能力;对政策走向的把握能力;对社会危机的应对能力;对民众意愿的整合能力;对行政生态的适应能力以及对不同层级的协调能力。   第二节 提高公务员学习能力的途径   一、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和系统思考的理念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只是学习的一种场所,人的一生无法区分成“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而是强调“终身教育”。   第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要做到克服自我满足的情绪。学习和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抱着脚踏实地、虚怀若谷的态度,通过反复学、深入学,系统地、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这样才能够真正学懂弄通。这样的终身学习才会学有所成。   第二,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要做到自我加压,持之以恒。要解决工学矛盾,无非是挤时间、抓点滴。抓住了一生的业余时间,就抓住了学习时间的大头,抓住点滴时间,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做到耐得住寂寞、抗得住干扰、抵得住诱惑,通过不懈的努力,学习的效果自然会体现出来。   第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公务员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时,一定要做一些理性的思考,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基础,围绕工作需要,科学地确定学习的重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学习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弥补素质缺陷相结合,在掌握本行业知识的基础上,尽量地多学习一些相关领域乃至其他部门的专业知识,努力争当一名复合型人才。   第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要做到不断地归纳和总结。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解和消化吸收。通过总结,还能分析出学习所获的原因,找出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根源,拿出改进的措施,逐步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学习和途径,在学习的道路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树立全程学习和系统思考的理念   全程学习阶段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所有层面上学习,学习与工作密不可分。持续不断的学习不仅是得到工作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一种主要的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已改变了人们对学习与工作之间关系的传统看法,高度信息化的组织是一个学习机构,他们的基本目的就是拓展知识,不只是学术意义上的知识本身,而是使组织成为更有效率的核心的方法。学习不再是在教室里和上岗前的孤立的行动,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去学习。相反,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习就是工作的新形式。系统思考指的是在工作学习中把所面对的事物看作一个有机的系统,不仅要看到其中的组成部分,还要看到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协调。确立系统思考的理念,不仅是坚持唯物主义、克服形而上学的要求,也是汲取当代系统论、系统动力学等学科成果的要求。个人学习、团体学习、检视心智、建立愿景,都因为有了系统思考的存在而联系在一起,旨在达到共同的目标。各级公务员要学会整体思考,防止分割思考;学会动态思考,防止静止思考;学会本质思考,防止表面思考。   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对于学习、贯彻好科学发展观,提高广大公务员的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担当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就要求广大公务员做到:   第一,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努力增强工作的创造性、系统性、原则性和预见性。   第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在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   第三,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而且马克思主义也在发展,需要我们掌握更新的东西,既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要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要联系实际,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新结果。历史经验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能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又能在总结这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抽象出崭新的理论。   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终身学习和全程学习都要求广大公务员要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耽误。首先,要善用“边角料”时间。然后,要运用机会日程表。最后,要积累有效管理时间的技巧。   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广大公务员更好地获得知识,更有效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一般来说,要掌握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科学的读书方法,主要包括浏览、问题、阅读、回忆、复习五个步骤;二是集中学习法和分散学习法;三是尝试回忆法。   五、建立和融入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东方治主编:《公务员通用能力提升》,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年第1版,137页]。   建设学习型组织要精心设计学习载体。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学习空间,增强学习效果,发挥传统阵地与现代传媒优势,完善学习网络,为组织学习和成员个人自学创造条件;要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主要是激励和竞争机制)。   建设学习型组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力提倡学习,培养鼓励学习的环境。反复强调终身学习,建立知识库,购买相关书籍,建立专门机制。   第二,重新定位领导角色。领导者必须具有实现组织共同愿望的使命感,要设计组织结构、政策和策略,设计组织发展的基本理念,要让成员有更多发挥才能的空间,激励成员学习的愿望。   第三,高度重视成员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时要充分考虑组织的需要,同时照顾到组织成员个人的愿望和需求。   第四,打破有形与无形的界限,促进想法的交流。   第五,树立组织共性与成员个性统一的组织文化氛围。   第六,把学习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行为。 第三章 创新能力   能力标准:创新能力,就是要思想解放,视野开阔,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勇气;掌握创新方法、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方式;对新事物敏感,善于发现、扶植新生事物,总结新鲜经验;善于分析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核心概念: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方式 创新方法 创新实践 创新环境      对于公务员来说,只有大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的创新能力,广大公务员才可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未来的希望才可能被坚实地托起。   创新能力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智力思维活动,公务员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创新能力培养,就会促进其思维活跃,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开拓,创新致胜,成为机关工作的骨干力量,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公务员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将有助于提高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全面素质,进而推动整个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提高。   第一节 公务员创新能力概述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就是要思想解放,视野开阔,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勇气;掌握创新方法、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方式;对新事物敏感,善于发现、扶植新生事物,总结新鲜经验;善于分析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公务员的创新能力是公务员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本领。其常态体现为技能智力与知识两种形式。   公务员创新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制度创新,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制度;观念创新,用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管理方式和方法创新,根据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化服务的要求,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政策创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公务员创新活动的程序   公务员创新是创新的一种具体应用。在公务员创新的过程中,公务员要遵循创新的一般规律和程序,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活动,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创新成果,开拓工作的新局面。   公务员创新活动按照以下几个基本的步骤展开:   (一)提出工作创新的目标   在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中,会有阶段性的工作目标和长期的工作目标,这些目标就是公务员创新的基础,提出创新目标是公务员创新的第一步。   (二)设定创新的标准   设定了创新目标后,公务员需要明确实现这些目标的方针和标准,创新标准将会使公务员能够遵循一定方向和规律,有目的地创新。   (三)寻求创新方案   提出创新目标和设定创新标准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寻求创新方案。在公务员工作中寻求创新方案,首先需要集思广益,发动大家尽量多提建议,再将各个具有可行性的方案结合起来,提炼成最后的解决方案。   (四)创新方案的实施   如果制订了一个很好的方案,但是由于不能正确实施,整个创新工作就可能前功尽弃。在方案实施告一段落以后,要对创新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验和反馈,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以及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以便为下一步的创新工作开展提供良好基础。   第二节 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培育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 东方治主编:《公务员通用能力提升》,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167页] 。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的主要特征:社会历史性、个体差异性、新颖性。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情感、创造兴趣和创造意志。创造动机是创造活动的动力因素,能推动和激励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情感是引起、推进乃至完成创造的心理因素,只有具有正确的创造情感才能使创造成功。创造兴趣能促进创造活动的成功,是促使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创造意志是在创造活动中克服困难,冲破阻碍的心理因素,具有顽强性、自制性、和目的性。   创新意识是一种求新求异、敢为人先、不断进取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意识。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广大公务员才能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创新,及时把握和抓住机遇,审时度势推动创新,自觉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运用新思路去思考问题,自觉地把宏观政策与本地区本部门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结合”中创新。  创新意识的本质是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现状,追求学习、工作和生活不断趋于完善的精神状态。培育广大公务员的创新意识既要对生活、工作和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又要对生活、工作和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   二、培养创新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创新思维是批判不合乎实际的、过时的东西。只有批判才有建构、才有创新,所以它是一种批判思维。第二,它是一种个性思维,创新必须尊重个性。第三,它是一种自主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依附于习惯,靠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创新就要鼓励多样化,鼓励个性化。第四,创新思维还包括逆向。第五,创新思维还包括发散思维,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侧面来考虑问题也是有利于创新的。   (一)运用发散思维和跳跃思维   对于发散思维和跳跃思维的运用,广大公务员要注意两点:一是应当客观地应用扩大思维的方法。主观、随意地瞎想和加大思维跨度,拓展接触面和联想区域,只会导致破坏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陷入诡辩论。二是要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在进行思维的发散和跳跃时,应对有关的知识进行比较全面的掌握和较深的理解,对事物发展的趋势有较正确的预测。   (二)坚持辩证思维   固定的模式、主观的偏见、盲目的迷信、从众心理等都是创新的障碍,都是违反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只有用辩证法的观点,树立辩证思维意识,才能彻底清除思维定势。不懂得辩证法,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也不可能克服上述各种思维定势和思维障碍;不懂得辩证法,不是真正的创新思维。因此学习和掌握辩证法,对于克服思维定势、解放思想,进行思想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革除旧观念   广大公务员创造新观念、破除旧观念一般可以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彻底否定某些旧观念。这些观念有的是错误的、脱离实际的,应该彻底否定,还需要创造全新的观念取代它。另一种是部分否定某些旧观念,也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于它包含的积极部分借鉴吸收,对消极过时的部分予以抛弃,这也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四)排除顾虑,培养正当的冒险意识   创新是有大风险的,这就特别需要广大公务员正确对待创新过程中的错误和曲折。要努力排除顾虑,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   (五)经常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   广大公务员创新思维的训练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一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地问一些问题,养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总有一天会有所成。二是可以考虑参加创造力培训班,经常做一做创造学家设计的训练题,能收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效果。三是积极在工作中进行创新小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钻研创新方法   科学的方法能更好地发挥创新才能,而落后的方法则阻碍创新活动的开展,一些公务员在工作中沿用老方法,感觉不管用,但苦于一时寻找不到合适的新方法,做工作很吃力。要找到新方法,掌握创新方法和创新艺术很重要。善于在交流沟通中寻找新方法   一些公务员总是将自己的工作局限在有限的事务甚至仅仅是自己所分管的那一块业务上考虑问题,把工作越做越窄,办法越用越少,工作方法越来越死板。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树立全面工作的观念,不能就事论事,视线只盯着自己。在这种广泛的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视野会变得更开阔,思维更加活跃,从而形成针对性更强、效益更好的创新思路和点子。   (二)善于捕捉创新的机会   捕捉创新机会就要密切关注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预测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发展趋势,把握住解决的时机。现实情况往往是困难越多,所蕴含的创新机会就越多,困难越大,创新取得的成功就越大,创新者要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寻找创新的机会。(三)善于运用逻辑和非逻辑思维方法   公务员创新思维技能的学习,就是要学习那些能够使公务员在纷繁复杂的事情中尽快理出头绪,发现创新点的技能,是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方法训练。   (四)善于协调化解矛盾   创新是开拓性工作,往往涉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创新者不仅面临客观世界的挑战,还面临着各方接受认可、协调的问题。因此,做好协调工作,化解各方面的矛盾,显得十分重要,对于公务员的创新尤其如此。   四、投身创新实践   要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有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敢承担责任的精神和勇气。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四平八稳,是不会有创新的。   公务员要勇于投身创新实践。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行动中。要善于从一般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大胆设问,勇于求异。公务员要有战略家的眼光、政治家的谋略、科学家的精神,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特别是要紧紧围绕促进和谐发展,立足于解决改革中的新问题、发展中的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做到以创新的精神,投身创新的实践,不断总结新经验,不断探索新思想,不断推动新发展。(一)管理思想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   机关管理创新对组织绩效的提高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机关的管理创新不是简单、笼统的管理,它是通过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的创新来实现基本管理的转变。现代管理也在不断地创新它的方法、概念、理念,机关和公务员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同步的。制度创新   建设一个能解决新问题的、高效率的现代公务模式,需要制度创新。机关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可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为了机关的活力和效率;二是为了适应世界经济潮流;三是为了适应引入高新技术的需要;四是为了解决国内政治经济发展中一个个具体问题,要求机关制度进行创新。   当前,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所引发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多。广大公务员要勇于开拓创新,永葆工作中的生机和活力。公务员在工作中要勇于开拓创新,勇于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五、营造创新环境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公务员队伍,需要为公务员的成长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创建和形成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和进行,直至创新成果能顺利和大量涌现的良好的氛围。公务员创新存在较大风险,必须有一定的制度来解除公务员创新的后顾之忧,保障创新者的利益,否则就不会有人敢冒险,敢去尝试。   有利于公务员创新的良好环境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公平的竞争环境、民主的政治氛围、自由的文化环境、健全的法制环境、基本的经济保障、良好的激励机制。   第二部分
政治热点知识汇编上篇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本次会议是在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双转轨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意义深远而重大的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十八大报告回顾了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党的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规划出社会主义建设和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了全面提高党的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回答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精神状态、朝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的问题。[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阮青主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第一节
一条经验――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页。]。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着眼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对党指导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要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发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沿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发展大局,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把握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和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页。]。   二、科学发发展观的意义和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把我们党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定位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十八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涵义、总体依据和总体布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涵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其阐述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不断总结和概况新经验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是我们党在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其阐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页―12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更加顽强的努力,毫不动摇的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五位一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时首次加入了“生态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标志着我们党发展理念的升华。   (一)经济建设――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政治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国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政治保证。”[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阮青主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年版,第57页。]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原则,坚持绝不简单照搬西方模式的原则。   (三)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8页。]。为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四)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页。] 。一方面,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五)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未完,全文共75199字,当前仅显示1980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