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土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登记发证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冷宏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已基本完成|土地所有权|确权_凤凰资讯
冷宏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已基本完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民网北京8月27日电 8月15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今日下午,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局常务副局长冷宏志、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社科院长城学者孙宪忠作客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冷宏志表示,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已经基本完成,实现了全覆盖,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完善有关成果。冷宏志还介绍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范围后予以五年的过渡期,目前正在试点推进。
原标题:冷宏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已基本完成人民网北京8月27日电 8月15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今日下午,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局常务副局长冷宏志、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社科院长城学者孙宪忠作客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冷宏志表示,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已经基本完成,实现了全覆盖,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完善有关成果。冷宏志还介绍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范围后予以五年的过渡期,目前正在试点推进。对于在农村实施不动产登记的考虑和安排是什么的问题,冷宏志表示,农村土地、房屋等是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重要内容,要加快推进,这既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手段,推进农村改革的产权基础和法律保障,也是中央的明确部署和要求。在工作中,国土、财政、住建、农业、林业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成立领导小组,系统组织,全面部署,推进工作。特别是今年不动产登记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各部委之间进一步密切合作,沟通渠道更加畅通,有效推进工作开展。冷宏志表示,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已经基本完成,实现了全覆盖,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完善有关成果。按照中央有关部署,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将加快推进,国土资源部与财政部、住建部、农业部、林业局已经联合下发文件,将农房等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纳入工作范围,实现统一调查、统一确权登记、统一发证,力争尽快完成房地一体的调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范围后予以五年的过渡期,目前正在试点推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56645
播放数:204235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浅谈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中国土地流转网|农村土地网
当前位置: >
浅谈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font color=# 来源:农村土地网 时间: 19:58:44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建立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依法保护国家和农民集体土地权益,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统一部署,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宜春市于2011年开展此项工作以来,从试点到2012年全面开展,至2012年底全市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下一步将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笔者有幸参与了此项工作,现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的几点思考,希望与大家共享。
  一、存在的问题
  1、置换的宅基地所有权认定。项目区内宅基地政府未进行补偿的,政府在异地征收等面积土地进行置换的,认定所有权问题。
  2、中心城区内的宅基地所有权认定。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原为郊区的农村宅基地,变成了现在中心城区的空心村,还是原来的村民居住,加上世纪80、90年代,当时土地管理不是很规范,私人可以办理建房手续,在办证时,本地菜农,建房办理了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的,而外地村民或城市居民建房办理了国有土地使有权证的,现在要认定所有权,难以确定。
  3、城市的自然河流、河道及沙洲用地所有权认定。城市自然河河床及湿地公园及河中间的一些沙洲,各居民小组以没有实行征收征用为由,要求按辖区划分。
  4、没有规划红线图电子版。2003年之前征收的,规划红线图均是手工绘制,没有电子版,加上人员调动及保管不善,造成纸质版的图纸遗失,无法精确测出规划面积。
  5、山地的所有权确权问题。参照林权资料进行确权,农民反响很大,反映林权证图纸上的界址线与现状差别很大,造成所有权确权认定困难。
  6、国有农林牧渔茶场内集体土地确权问题。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60-70年代,曾经将农场所辖区的集体土地全部上划,没有实行征收等手续,就转变成国有土地,颁发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农民转变成农场职工,但到80年代,由于体制转换,部分农场职工又转变成农民,同时农场也拨了部分耕地给农民作为口粮田,林地作为油茶山,而不是按上划前行政区划退回的,造成上级主管部门与所辖区村民的土地纠纷。
  7、插花飞和飞地确权登记问题。一是跨乡镇或县级,甚至跨市级的,如何进行确权登记。二是本行政辖区内,不同的自然村,由于原来是一个村,后来一分为二变成了两个村的。
  8、隧道所有权的登记确权登记问题。整个铁路或公路已征收,但隧道地表山体未征收,是农村集体土地,隧道所有权如何认定问题。
  二、解决措施的几点思考
  1、对于置换的拆迁安置用地(未补偿的),且村民小组指定为集体土地,应认定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对于中心城区宅基地,应保留其原有的土地所有权性质。
  2、河床、河道、湿地公园及沙洲用地,笔者认为属自然资源范畴,应当认定为国有土地,具体范围应按土地利用现状和实际使用情况来确定。
  3、对于已征收无规划红线图的,按照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建议认定为国有土地所有权,按实测占地面积计。
  4、公路、铁路隧道确权登记,在登记时,应将该隧道另立一宗,其所有权按地表土地确立所有权,如隧道上山体是集体土地的,应为确立为集体土地所有权,该隧道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5、关于国有林农茶场的确权,要充分考虑当时土地来源,如属挂靠代管且农民没有享受国有职工待遇,还保留农村户口,历史上未办理土地征收征用的,应按农村集体土地来确权。
  6、关于林地的确权,由于林权证当时没有电子版图纸,所以要慎用林权证,应当用林权证图纸与现状图进行叠加,再结合实地指界完善,形成地籍调查表,进行确权。
  7、关于插花地与飞地的确权工作,插花地与飞地是相对而言的同一个概念,插花地是针对飞入地而言,而飞地是针对飞出地而言,我们的作法是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飞入地县政府登记发证,飞出地只需由当事单位报当地国土部门统计,函告给飞入地国土部门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对于本行政区内各自然村之间插花的,在现有基础上又无法分开的,经协商同意后,列为共有宗地,注明各占多少面积。
  8、关于在集体土地确权过程中纠纷调处。先由当事双方找出各自依据,进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双方上级主管部门调处,调处不成的,单独设立一宗地为争议宗地。
  9、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依据,一是要土地来源说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本级及上级主管部门盖章认定。二是法律确权保证书。(宜春市国土局叶绍兰)
请选择您看过这篇文章后的心情:
本站联系QQ=&编辑: 业务1: 业务2: 网站合作:
Copyright & 200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法律顾问:
农村土地网 版权所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维护农村权益,提高土地的管理与利用水平,促进农村和城市统筹发展的最关键工作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的登记。本文以土地登记相关理论为基础,即物权理论、产权理论、有效政府理论,参阅了国内外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研究成果,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相关基础理论与方法,查阅了准格尔旗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之后出台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方案,并认真搜集相关工作图表,结合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对准格尔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与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业性分析,从而得出有效并且实用的解决对策:一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地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主权,明晰和完善土地所有权内容,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二要继续抓住时机、加大调处力度,进一步促进权属争议调处工作;三要建立完整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机制,保障其权能行使,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流转,真正赋予农民的权力。本文最后提出以不动产统一登记为契机,推动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全力保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进行,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信息化管理系统,明晰土地产权关系,为下一步不动产统一登记打下了坚实基础。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建立,各类不动产登记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登记信息共享,掌握各类不动产形势,为了避免矛盾和冲突的不动产登记的各种类型,并最终实现目标统一的不动产目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F321.1【目录】:
摘要3-4Abstract4-91 引言9-13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1.1.1 研究背景9-10
1.1.2 研究意义10-11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1
1.2.1 研究内容11
1.2.2 研究方法11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11-13
1.3.1 国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11-12
1.3.2 国内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12-132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13-15 2.1 相关概念13-14
2.1.1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定义13-14
2.1.2 集体土地所有权所包含的内容14
2.1.3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14 2.2 相关理论14-15
2.2.1 物权变动理论14-15
2.2.2 产权理论15
2.2.3 有效政府理论153 研究区概况15-22 3.1 区位条件15-16 3.2 自然条件16-17 3.3 社会经济条件17-18 3.4 土地权属类型构成与分布情况18-22
3.4.1 土地权属类型构成18-19
3.4.2 土地权属类型区域分布19-20
3.4.3 集体土地分类构成及分布20-224 准格尔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与问题分析22-30 4.1 关于准格尔旗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的理论分析22-23 4.2 关于准格尔旗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问题的实际分析23-30
4.2.1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尚待明确23-24
4.2.2 集体土地所有权客体尚待确认24-26
4.2.3 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有待完善26-27
4.2.4 集体土地使用权权能尚待实现27-305 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的对策30-39 5.1 确定主体明晰客体30-32
5.1.1 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30-31
5.1.2 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客体31-32 5.2 解决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32-33 5.3 保障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行使33-36
5.3.1 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的完善33-34
5.3.2 建立完整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机制34-36 5.4 加快落实登记工作与成果深化运用36-39
5.4.1 以不动产统一登记为契机,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36-37
5.4.2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应用37-396 结论与讨论39-41参考文献41-43致谢4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励;梁彤;;[J];理论月刊;2011年01期
文贯中;;[J];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刘忠;;[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邱烈飞;;[J];中国土地;2006年08期
葛吉琦;[J];中国土地科学;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慧金;唐焱;季荣伟;贾逸宁;;[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汪鹏;刘燕;陈展图;;[J];创新;2010年05期
王兆林;;[J];创新;2011年05期
万勇;;[J];财经研究;2012年06期
刘晓飞;;[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陈享光;苏传才;;[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姜国强;;[J];管理现代化;2011年03期
贾文珏;吴其斌;张敬波;陈建忠;;[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2年02期
陶镕;;[J];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刘正桥;王良健;;[J];地理研究;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可;;[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梁津;;[A];中国房地产估价与经纪2014年第3期(总第106期)[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红霞;[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钟金雁;[D];云南大学;2012年
郝团虎;[D];西北大学;2012年
陶镕;[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献奎;[D];郑州大学;2011年
陆春明;[D];浙江大学;2012年
苏杭;[D];河南大学;2012年
章凤香;[D];湖南大学;2011年
万晓丹;[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王潇;[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郭华芳;[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吴金辉;[D];广东财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蒋北辰;王东东;;[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蔡继明;程世勇;;[J];东南学术;2008年06期
杨玉华;;[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彭腾;;[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黎军;杨文滔;;[J];时代法学;2011年03期
文贯中;;[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02期
文贯中;刘愿;;[J];经济学(季刊);2010年03期
周其仁;[J];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33期
王菊英;;[J];南方论刊;2009年07期
王保坤;;[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解放日报;2007年
本报记者 余力;[N];南方周末;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陆小芸;[J];南方国土资源;2003年06期
马卉;[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5期
张伟;[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3年04期
马卉,谢薇;[J];理论月刊;2004年01期
李玉春,王勤荣,王海臣;[J];中国土地;2004年07期
黄志华;[J];浙江国土资源;2004年07期
商春海,张凌竹;[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蔡珍;[J];青海国土经略;2005年03期
柳琳;[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杨文杰;;[J];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伟;;[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祝之舟;;[A];2009年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祝之舟;;[A];2011年第二届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贾宝金;;[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鲁宁;;[A];2011年第二届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彭小青;;[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张永辉;;[A];2013年第四届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汪鹏;;[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汤小平;闫猛;;[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李振杰;聂庆微;聂庆宇;;[A];2013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小勇;[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应建勇;[N];浙江日报;2003年
蔡卫华 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卢驭麟、翁醉;[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叶盛;[N];宁波日报;2013年
邹智垚;[N];宜宾日报;2013年
李现文 通讯员
闫景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于光明;[N];江苏经济报;2014年
王莉;[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薛贵彬;[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柳琳;[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祝只舟;[D];内蒙古大学;2008年
郭永庆;[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尹丽君;[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戴柱贤;[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李立功;[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谢静;[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俞艺;[D];西北大学;2011年
陈慧;[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戴志刚;[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董海波;[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四部门意见  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农办(农工部、农委、农工委、农牧办)、财政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财务局、农业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   为切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范围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遗漏。   二、依法依规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律政策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规定,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有利生产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在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以及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依法有序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依据的文件资料包括: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书;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协议;履行指界程序形成的地籍调查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地籍调查成果;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文件等。   三、加快农村地籍调查工作   各地应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等相关技术规定和标准,充分利用全国土地调查等已有成果,以大比例尺地籍调查成果为基础,查清农村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用途(地类)等,按照统一的宗地编码模式,形成完善的地籍调查成果,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同时,要注意做好变更地籍调查及变更登记,保持地籍成果的现势性。   凡有条件的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地籍调查应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标并计算宗地面积;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核实并确定权属界线,对界址走向进行详细描述,采用图上量算或数据库计算的方法计算宗地面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图和地籍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牧区等特殊地区在报经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意后,地籍图比例尺可以放宽至1:50000。   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籍调查,应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标和计算宗地面积,宗地图和地籍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使用勘丈法等其他方法已发证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在变更登记时,应采用解析法重新测量并计算宗地面积。   四、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   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遵循“主体平等”和“村民自治”的原则,按照乡(镇)、村和村民小组农民集体三类所有权主体,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凡是村民小组(原生产队)土地权属界线存在的,土地应确认给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发证到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对于村民小组(原生产队)土地权属界线不存在、并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的,应本着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的原则,对这部分土地承认现状,明确由村农民集体所有;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应依法确认给乡(镇)农民集体。   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由其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依法申请登记并持有土地权利证书。对于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登记、保管土地权利证书。   涉及依法“合村并组”的,“合村并组”后土地所有权主体保持不变的,所有权仍然确权给原农民集体;“合村并组”后土地所有权主体发生变化、并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的,履行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的法定程序后,按照变化后的主体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并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证书上备注各原农民集体的土地面积。   涉及依法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原则上应维持原有土地权属不变;依法调整土地的,按照调整协议确定集体土地权利归属,并依法及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对于“撤村建居”后,未征收的原集体土地,只调查统计,不登记发证。调查统计时在新建单位名称后载明原农民集体名称。   在土地登记簿的“权利人”和土地证书的“土地所有权人”一栏,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按“хх组(村、乡)农民集体”填写。   五、依法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   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受本农民集体成员的委托行使所有权;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没有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乡(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由乡(镇)政府代管。在办理土地确权登记手续时,由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代表申请办理。   集体经济组织的具体要求和形式,可以由各省(区、市)根据本地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依法确定。   六、严格规范确认宅基地使用权主体   宅基地使用权应该按照当地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面积标准,依法确认给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的农民,因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集中迁建,在符合当地规划的前提下,经本农民集体大多数成员同意并经有权机关批准异地建房的,可按规定确权登记发证。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成员的农村或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可按规定登记发证,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本农民集体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原在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经该农民集体出具证明并公告无异议的,可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民集体成员”。   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宅基地,应当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天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属于合法使用的,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七、按照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超面积的宅基地进行确权登记发证   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可以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确权登记。其面积超过各地规定标准的,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按照各地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进行确权登记。   八、认真做好集体建设用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村委会办公室、医疗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及其他经依法批准用于非住宅建设的集体土地,应当依法进行确权登记发证,确认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将集体土地使用权依法确认到每个权利主体。凡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单位或个人应申请确权登记。   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集体建设用地,应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认定合法使用的,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天无异议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确权登记发证。   九、妥善处理农村违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问题   违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必须依法依规处理后方可登记。对于违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应当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以及有关用地政策的,依法补办用地批准手续后,进行登记发证。   十、严格规范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行为   结合全国土地登记规范化检查工作,全面加强土地登记规范化建设。严格禁止搞虚假土地登记,严格禁止对违法用地未经依法处理就登记发证。对于借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或者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非经法定征收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或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等违法用地,不得登记发证。对于不依法依规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或登记不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十一、加强土地权属争议调处   各地要从机构建设、队伍建设、经费保障、规范程序等各方面,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争议。   十二、规范完善已有土地登记资料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全面核查整理和完善已有土地登记资料。凡是已经登记发证的宗地缺失资料以及不规范的,尽快补正完善;对于发现登记错误的,及时予以更正。各地要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登记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证登记资料的全面、完整和规范。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和标准,统一规范管理土地登记资料。   十三、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登记信息化   要参照《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等技术标准,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登记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地籍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全国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建设,提升土地监管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参与宏观调控提供支撑,有效发挥土地登记成果资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各省(区、市)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细化制定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具体工作程序和政策。 [1]  编辑本段权威解读  近日,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号)。就相关政策要点,记者采访了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有关负责人。   定位:面上推进势在必行,点上难题留有余地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提出,“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   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确权发证工作,是中央从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这项工作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为加快部署工作,2011年5月,国土资源部联合财政部、农业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文件。与此同时,对推进工作急需的政策措施,抓紧研究、论证,争取早日形成《意见》。    在60号文件的基础上,《意见》集中解决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急需的有关政策和技术措施等问题。《意见》起草过程中,经反复商讨研究,吸收采纳了法学界及实践层面专家、学者的合理化建议,征求了财政部、农业部、中农办、国务院法制办等多部门意见,在充分修改完善基础上,最终形成《意见》。   部地籍司负责人指出,鉴于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十分复杂,通过一个《意见》解决所有问题不现实,《意见》定位在“面上推进工作、点上留有余地”。《意见》主要就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明确政策措施,把一些更具体的局部地区的问题留给地方解决,允许地方细化政策。同时,目前解决的主要是研究得比较成熟、看得比较准的问题,对一时还看不准的,留待下一步解决。   范围: 坚持“全覆盖”原则,“身份证”有别“工作证”   《意见》首先明确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范围,即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遗漏。   部地籍司负责人对“全覆盖”原则,作了着重强调。他说,由于目前林业部门、草原部门都有各自的法律依据,在实际工作中,落实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面覆盖,与林地、草地登记发证有效衔接确实存在管理上的协调难度。对此,他认为,应当坚持一点,土地证书与林权证在内的其他证书的关系,应当是“身份证”与“工作证”的关系,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应当包括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60号文明确强调了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坚持全覆盖的原则,《意见》也重申了这一原则。   主体:不作“一刀切”规定,“是谁的就发给谁”   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到村还是到组?对这个地方反映强烈的问题,《意见》依据法律和中发〔2010〕1号文件,没有作出“一刀切”规定,而是遵循了“是谁的就发给谁”的原则。   部地籍司负责人解释,根据《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和中发〔2010〕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应当“是谁的就发给谁”,属于村一级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确权发证给村一级农民集体;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确权登记发证给村民小组一级农民集体;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确权登记发证给乡(镇)一级的农民集体。实际中,属于村集体、村民小组和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在实地也是比较清楚的。   这位负责人认为,这次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土地权利归属的确认而不是调整。任何“一刀切”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到村或到组的做法,都是与法律政策不相符的。考虑到历史原因、村民小组机构不健全等现实情况,《意见》规定以中央1号文件“把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为原则要求,同时允许对于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而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登记、保管土地权利证书,给地方留了空间。   焦点:“小产权房”不得登记发证,“撤村建居”把握“三个环节”   土地登记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必须依法依规严格规范。这是《意见》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意见》明确要求,严格禁止通过土地登记将违法违规用地合法化,对于违法宅基地和建设用地必须依法依规处理后方可登记。对于借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或者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非经法定征收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或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等违法用地,不得登记发证。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要求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使用现状,认定合法后,方可走程序并确权登记发证。对于违法违规登记发证或登记不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对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等重点工作中的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问题,60号文件明确对开展综合整治和需要流转的农村土地,优先进行登记发证,为整治和流转提供条件。要尽快完成综合改革试验区、农村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地区、城乡结合部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满足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此,《意见》对“合村并组”、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村土地整治以及“撤村建居”等工作涉及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依据实事求是原则分类作出规定。   以“撤村建居”为例,部地籍司负责人解释,现实中,“撤村建居”涉及的集体土地权属问题十分复杂。有的“撤村建居”后,农民集体成员全部转为城镇居民;有的一部分转为城镇居民,一部分仍为农村居民;有的“撤村建居”后,集体土地全部依法征收为国有;有的一部分土地征收为国有,其余部分没有征收,仍然保留集体土地权属性质。按照现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对于“撤村建居”的情况,须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如果集体土地全部依法征收为国有的,其农民集体成员全部转为城镇居民;二是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只能通过征收这一合法渠道;三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只能确权登记给农民集体,不能给城镇居民委员会。鉴于此,《意见》规定,对于“撤村建居”后,未征收的原集体土地,只调查统计,不登记发证。调查统计时在新建单位名称后载明原农民集体名称,以给下一步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后妥善处理该问题提供依据。他表示,关于未征收的原集体土地,如何经过依法征收的程序转为国有,是一个重大的法律政策问题,还须留待有关方面下一步研究解决。   对实际情况复杂的宅基地登记发证问题,《意见》规定,非本农民集体的农民,因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集中迁建,在符合当地规划的前提下,经本农民集体大多数成员同意并经有权机关批准异地建房的,可按规定确权登记发证。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成员的农村或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可按规定登记发证,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本农民集体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原在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经该农民集体出具证明并公告无异议的,可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民集体成员”。之所以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注记,主要是考虑这几种宅基地权利特殊,以同今后相关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做好衔接。[2]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解读《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17时08分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E-mail推荐
  】   近日,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号)。就相关政策要点,记者采访了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有关负责人。  定位:面上推进势在必行,点上难题留有余地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提出,“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  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确权发证工作,是中央从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这项工作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为加快部署工作,2011年5月,国土资源部联合财政部、农业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文件。与此同时,对推进工作急需的政策措施,抓紧研究、论证,争取早日形成《意见》。   在60号文件的基础上,《意见》集中解决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急需的有关政策和技术措施等问题。《意见》起草过程中,经反复商讨研究,吸收采纳了法学界及实践层面专家、学者的合理化建议,征求了财政部、农业部、中农办、国务院法制办等多部门意见,在充分修改完善基础上,最终形成《意见》。  部地籍司负责人指出,鉴于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十分复杂,通过一个《意见》解决所有问题不现实,《意见》定位在“面上推进工作、点上留有余地”。《意见》主要就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明确政策措施,把一些更具体的局部地区的问题留给地方解决,允许地方细化政策。同时,目前解决的主要是研究得比较成熟、看得比较准的问题,对一时还看不准的,留待下一步解决。  范围: 坚持“全覆盖”原则,“身份证”有别“工作证”  《意见》首先明确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范围,即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遗漏。  部地籍司负责人对“全覆盖”原则,作了着重强调。他说,由于目前林业部门、草原部门都有各自的法律依据,在实际工作中,落实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面覆盖,与林地、草地登记发证有效衔接确实存在管理上的协调难度。对此,他认为,应当坚持一点,土地证书与林权证在内的其他证书的关系,应当是“身份证”与“工作证”的关系,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应当包括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60号文明确强调了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坚持全覆盖的原则,《意见》也重申了这一原则。  主体:不作“一刀切”规定,“是谁的就发给谁”  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到村还是到组?对这个地方反映强烈的问题,《意见》依据法律和中发〔2010〕1号文件,没有作出“一刀切”规定,而是遵循了“是谁的就发给谁”的原则。  部地籍司负责人解释,根据《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和中发〔2010〕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应当“是谁的就发给谁”,属于村一级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确权发证给村一级农民集体;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确权登记发证给村民小组一级农民集体;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确权登记发证给乡(镇)一级的农民集体。实际中,属于村集体、村民小组和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在实地也是比较清楚的。  这位负责人认为,这次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土地权利归属的确认而不是调整。任何“一刀切”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到村或到组的做法,都是与法律政策不相符的。考虑到历史原因、村民小组机构不健全等现实情况,《意见》规定以中央1号文件“把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为原则要求,同时允许对于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而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登记、保管土地权利证书,给地方留了空间。  焦点:“小产权房”不得登记发证,“撤村建居”把握“三个环节”  土地登记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必须依法依规严格规范。这是《意见》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意见》明确要求,严格禁止通过土地登记将违法违规用地合法化,对于违法宅基地和建设用地必须依法依规处理后方可登记。对于借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或者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非经法定征收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或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等违法用地,不得登记发证。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要求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使用现状,认定合法后,方可走程序并确权登记发证。对于违法违规登记发证或登记不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对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等重点工作中的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问题,60号文件明确对开展综合整治和需要流转的农村土地,优先进行登记发证,为整治和流转提供条件。要尽快完成综合改革试验区、农村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地区、城乡结合部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满足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此,《意见》对“合村并组”、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村土地整治以及“撤村建居”等工作涉及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依据实事求是原则分类作出规定。  以“撤村建居”为例,部地籍司负责人解释,现实中,“撤村建居”涉及的集体土地权属问题十分复杂。有的“撤村建居”后,农民集体成员全部转为城镇居民;有的一部分转为城镇居民,一部分仍为农村居民;有的“撤村建居”后,集体土地全部依法征收为国有;有的一部分土地征收为国有,其余部分没有征收,仍然保留集体土地权属性质。按照现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对于“撤村建居”的情况,须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如果集体土地全部依法征收为国有的,其农民集体成员全部转为城镇居民;二是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只能通过征收这一合法渠道;三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只能确权登记给农民集体,不能给城镇居民委员会。鉴于此,《意见》规定,对于“撤村建居”后,未征收的原集体土地,只调查统计,不登记发证。调查统计时在新建单位名称后载明原农民集体名称,以给下一步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后妥善处理该问题提供依据。他表示,关于未征收的原集体土地,如何经过依法征收的程序转为国有,是一个重大的法律政策问题,还须留待有关方面下一步研究解决。  对实际情况复杂的宅基地登记发证问题,《意见》规定,非本农民集体的农民,因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集中迁建,在符合当地规划的前提下,经本农民集体大多数成员同意并经有权机关批准异地建房的,可按规定确权登记发证。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成员的农村或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可按规定登记发证,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本农民集体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原在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经该农民集体出具证明并公告无异议的,可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民集体成员”。之所以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注记,主要是考虑这几种宅基地权利特殊,以同今后相关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做好衔接。
  沙发+3
  办证应该是个好事!有价值观
  政策很好,关键在于落实。
  解读《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17时08分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E-mail推荐
  】   近日,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号)。就相关政策要点,记者采访了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有关负责人。  定位:面上推进势在必行,点上难题留有余地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提出,“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  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确权发证工作,是中央从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这项工作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为加快部署工作,2011年5月,国土资源部联合财政部、农业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文件。与此同时,对推进工作急需的政策措施,抓紧研究、论证,争取早日形成《意见》。   在60号文件的基础上,《意见》集中解决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急需的有关政策和技术措施等问题。《意见》起草过程中,经反复商讨研究,吸收采纳了法学界及实践层面专家、学者的合理化建议,征求了财政部、农业部、中农办、国务院法制办等多部门意见,在充分修改完善基础上,最终形成《意见》。  部地籍司负责人指出,鉴于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十分复杂,通过一个《意见》解决所有问题不现实,《意见》定位在“面上推进工作、点上留有余地”。《意见》主要就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明确政策措施,把一些更具体的局部地区的问题留给地方解决,允许地方细化政策。同时,目前解决的主要是研究得比较成熟、看得比较准的问题,对一时还看不准的,留待下一步解决。  范围: 坚持“全覆盖”原则,“身份证”有别“工作证”  《意见》首先明确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范围,即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遗漏。  部地籍司负责人对“全覆盖”原则,作了着重强调。他说,由于目前林业部门、草原部门都有各自的法律依据,在实际工作中,落实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面覆盖,与林地、草地登记发证有效衔接确实存在管理上的协调难度。对此,他认为,应当坚持一点,土地证书与林权证在内的其他证书的关系,应当是“身份证”与“工作证”的关系,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应当包括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60号文明确强调了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坚持全覆盖的原则,《意见》也重申了这一原则。  主体:不作“一刀切”规定,“是谁的就发给谁”  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到村还是到组?对这个地方反映强烈的问题,《意见》依据法律和中发〔2010〕1号文件,没有作出“一刀切”规定,而是遵循了“是谁的就发给谁”的原则。  部地籍司负责人解释,根据《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和中发〔2010〕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应当“是谁的就发给谁”,属于村一级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确权发证给村一级农民集体;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确权登记发证给村民小组一级农民集体;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确权登记发证给乡(镇)一级的农民集体。实际中,属于村集体、村民小组和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在实地也是比较清楚的。  这位负责人认为,这次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土地权利归属的确认而不是调整。任何“一刀切”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到村或到组的做法,都是与法律政策不相符的。考虑到历史原因、村民小组机构不健全等现实情况,《意见》规定以中央1号文件“把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为原则要求,同时允许对于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而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登记、保管土地权利证书,给地方留了空间。  焦点:“小产权房”不得登记发证,“撤村建居”把握“三个环节”  土地登记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必须依法依规严格规范。这是《意见》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意见》明确要求,严格禁止通过土地登记将违法违规用地合法化,对于违法宅基地和建设用地必须依法依规处理后方可登记。对于借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或者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非经法定征收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或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等违法用地,不得登记发证。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要求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使用现状,认定合法后,方可走程序并确权登记发证。对于违法违规登记发证或登记不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对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等重点工作中的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问题,60号文件明确对开展综合整治和需要流转的农村土地,优先进行登记发证,为整治和流转提供条件。要尽快完成综合改革试验区、农村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地区、城乡结合部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满足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此,《意见》对“合村并组”、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村土地整治以及“撤村建居”等工作涉及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依据实事求是原则分类作出规定。  以“撤村建居”为例,部地籍司负责人解释,现实中,“撤村建居”涉及的集体土地权属问题十分复杂。有的“撤村建居”后,农民集体成员全部转为城镇居民;有的一部分转为城镇居民,一部分仍为农村居民;有的“撤村建居”后,集体土地全部依法征收为国有;有的一部分土地征收为国有,其余部分没有征收,仍然保留集体土地权属性质。按照现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对于“撤村建居”的情况,须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如果集体土地全部依法征收为国有的,其农民集体成员全部转为城镇居民;二是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只能通过征收这一合法渠道;三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只能确权登记给农民集体,不能给城镇居民委员会。鉴于此,《意见》规定,对于“撤村建居”后,未征收的原集体土地,只调查统计,不登记发证。调查统计时在新建单位名称后载明原农民集体名称,以给下一步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后妥善处理该问题提供依据。他表示,关于未征收的原集体土地,如何经过依法征收的程序转为国有,是一个重大的法律政策问题,还须留待有关方面下一步研究解决。  对实际情况复杂的宅基地登记发证问题,《意见》规定,非本农民集体的农民,因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集中迁建,在符合当地规划的前提下,经本农民集体大多数成员同意并经有权机关批准异地建房的,可按规定确权登记发证。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成员的农村或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可按规定登记发证,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本农民集体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原在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经该农民集体出具证明并公告无异议的,可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民集体成员”。之所以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注记,主要是考虑这几种宅基地权利特殊,以同今后相关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做好衔接。
  对于借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或者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非经法定征收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或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等违法用地,不得登记发证。
  一是如果集体土地全部依法征收为国有的,其农民集体成员全部转为城镇居民;二是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只能通过征收这一合法渠道;三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只能确权登记给农民集体,不能给城镇居民委员会。
  焦点:“小产权房”不得登记发证。
  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遵循“主体平等”和“村民自治”的原则,按照乡(镇)、村和村民小组农民集体三类所有权主体,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   凡是村民小组(原生产队)土地权属界线存在的,土地应确认给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发证到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对于村民小组(原生产队)土地权属界线不存在、并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的,应本着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的原则,对这部分土地承认现状,明确由村农民集体所有;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应依法确认给乡(镇)农民集体。
  对实际情况复杂的宅基地登记发证问题,《意见》规定,  1非本农民集体的农民,因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集中迁建,在符合当地规划的前提下,经本农民集体大多数成员同意并经有权机关批准异地建房的,可按规定确权登记发证。  2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成员的农村或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可按规定登记发证,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本农民集体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  3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原在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经该农民集体出具证明并公告无异议的,可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民集体成员”。  之所以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注记,主要是考虑这几种宅基地权利特殊,以同今后相关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做好衔接。
  四部门意见  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农办(农工部、农委、农工委、农牧办)、财政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财务局、农业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     为切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范围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遗漏。  二、依法依规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律政策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规定,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有利生产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在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以及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依法有序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依据的文件资料包括: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书;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协议;履行指界程序形成的地籍调查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地籍调查成果;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文件等。     三、加快农村地籍调查工作   
  各地应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等相关技术规定和标准,充分利用全国土地调查等已有成果,以大比例尺地籍调查成果为基础,查清农村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用途(地类)等,按照统一的宗地编码模式,形成完善的地籍调查成果,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同时,要注意做好变更地籍调查及变更登记,保持地籍成果的现势性。     凡有条件的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地籍调查应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标并计算宗地面积;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核实并确定权属界线,对界址走向进行详细描述,采用图上量算或数据库计算的方法计算宗地面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图和地籍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牧区等特殊地区在报经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意后,地籍图比例尺可以放宽至1:50000。     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籍调查,应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标和计算宗地面积,宗地图和地籍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使用勘丈法等其他方法已发证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在变更登记时,应采用解析法重新测量并计算宗地面积。     四、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     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遵循“主体平等”和“村民自治”的原则,按照乡(镇)、村和村民小组农民集体三类所有权主体,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凡是村民小组(原生产队)土地权属界线存在的,土地应确认给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发证到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对于村民小组(原生产队)土地权属界线不存在、并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的,应本着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的原则,对这部分土地承认现状,明确由村农民集体所有;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应依法确认给乡(镇)农民集体。     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由其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依法申请登记并持有土地权利证书。对于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登记、保管土地权利证书。     涉及依法“合村并组”的,“合村并组”后土地所有权主体保持不变的,所有权仍然确权给原农民集体;“合村并组”后土地所有权主体发生变化、并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的,履行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的法定程序后,按照变化后的主体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并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证书上备注各原农民集体的土地面积。     涉及依法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原则上应维持原有土地权属不变;依法调整土地的,按照调整协议确定集体土地权利归属,并依法及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对于“撤村建居”后,未征收的原集体土地,只调查统计,不登记发证。调查统计时在新建单位名称后载明原农民集体名称。     在土地登记簿的“权利人”和土地证书的“土地所有权人”一栏,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按“хх组(村、乡)农民集体”填写。     五、依法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     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受本农民集体成员的委托行使所有权;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没有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乡(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由乡(镇)政府代管。在办理土地确权登记手续时,由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代表申请办理。     集体经济组织的具体要求和形式,可以由各省(区、市)根据本地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依法确定。     六、严格规范确认宅基地使用权主体     宅基地使用权应该按照当地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面积标准,依法确认给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的农民,因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集中迁建,在符合当地规划的前提下,经本农民集体大多数成员同意并经有权机关批准异地建房的,可按规定确权登记发证。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成员的农村或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可按规定登记发证,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本农民集体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原在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经该农民集体出具证明并公告无异议的,可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民集体成员”。     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宅基地,应当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天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属于合法使用的,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七、按照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超面积的宅基地进行确权登记发证     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可以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确权登记。其面积超过各地规定标准的,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按照各地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进行确权登记。     八、认真做好集体建设用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村委会办公室、医疗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及其他经依法批准用于非住宅建设的集体土地,应当依法进行确权登记发证,确认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将集体土地使用权依法确认到每个权利主体。凡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单位或个人应申请确权登记。     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集体建设用地,应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认定合法使用的,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天无异议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确权登记发证。     九、妥善处理农村违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问题   违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必须依法依规处理后方可登记。对于违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应当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以及有关用地政策的,依法补办用地批准手续后,进行登记发证。     十、严格规范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行为   
  结合全国土地登记规范化检查工作,全面加强土地登记规范化建设。严格禁止搞虚假土地登记,严格禁止对违法用地未经依法处理就登记发证。对于借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或者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非经法定征收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或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等违法用地,不得登记发证。对于不依法依规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或登记不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十一、加强土地权属争议调处   各地要从机构建设、队伍建设、经费保障、规范程序等各方面,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争议。     十二、规范完善已有土地登记资料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全面核查整理和完善已有土地登记资料。凡是已经登记发证的宗地缺失资料以及不规范的,尽快补正完善;对于发现登记错误的,及时予以更正。各地要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登记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证登记资料的全面、完整和规范。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和标准,统一规范管理土地登记资料。     十三、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登记信息化   要参照《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等技术标准,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登记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地籍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全国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建设,提升土地监管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参与宏观调控提供支撑,有效发挥土地登记成果资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各省(区、市)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细化制定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具体工作程序和政策。 [1]
  @周围的18
16:02:36  焦点:“小产权房”不得登记发证。   -----------------------------  做的是对的!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改开时谁开发,谁所有的权利呢?  
  @zgx2-05-06 16:15:19  @周围的18
16:02:36  焦点:“小产权房”不得登记发证。  -----------------------------  做的是对的!  -----------------------------  1
  这个的最终用意不知道是什么?望高人指导!  
  郎咸平:国有制就是中国近10年来半导体工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的根源  看到新闻上说国企十二五改革方向确定,把国企区分为公益性和竞争性,国企退出竞争性领域,在竞争性的领域国企都搞不好,这已经为包括前苏联东欧这内的所有国家的实践早已证明了的,已经无需争论和再次证明一番,谁再在过去曾经失败的道路再走一遍只能说他是傻逼,但好像毛泽屎们有的不仅还在忽悠国有而且还在忽悠计划经济文革,干他娘,无语,当然也有可能是中情局的人在忽悠,意在中国制造纷争,遏制中国。。。。。。。。。  10年来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还没有发展起来,就跟中芯国际等企业的这种国有体制有关,特别是在中国,腐败的政府领导人往往把外行的人弄过去管理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所以在中国这样的企业国有化后往往一弄就死了,再者在日常运营的时候有行政干预,影响企业正常运转,但可悲的是前段时间,我们不仅看到他的内斗,大唐电信还想收购它,在逆方向发展。
  @赤脚民工
23:18:01  这个的最终用意不知道是什么?望高人指导!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
  ????????
  mark  
  图解经济 强拆货币 透视社会 直面家与国~~~  /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995273.shtml  揭开·M0·M1·M2·CPI·GDP·PMI的神秘盖头,一眼看穿~~~  /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997427.shtml            就剩农村没有货币化了,货币化农村,城市、工业创造的这点点货币……,根本不够用~~~  太阴险了~~~
  非本村集体购买的宅基地怎么处理?  大概5年前买的。
  羊吃人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集体土地确权登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