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成功的案例与分析管理方法可以复制到其他企业吗

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1873332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企业,公司的股东,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方式,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更新日期:
公司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影响公司经营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有 ①经营战略的正确与否②是否依靠科技和现代管理方法③是否诚信经营④是否坚持公有制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难易度:中等
必须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答案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企业含义: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它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的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市场经济活动的饿主要参加者,国民经济的细胞。按所有制划分,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
企业按所有制分类:
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
公司的含义: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股东含义:
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制度中的“股东”或“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区别:
法人与自然人的区别:
自然人是以生命为存在特征的个人,而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理解公司的概念: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注意:(1)“法”:经济法和公司法(2)公司是企业,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3)最基本的特征: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分清:法人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法人与自然人的区别
两种法定公司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一定人数的股东发起设立,全部资产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公司的组织机构:
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公司的组织机构:
公司的经营含义:
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含义: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企业的兼并、破产、联合含义:
①企业兼并,就是经营管理好的,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吞并那些经营不善、企业效益差的企业。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②企业破产,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③企业联合,指企业之间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而实行的合营或合并。大企业之间的联合通常叫做“强强联合”。&
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①制订正确的经营战略。——公司的经营航标。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定位不准,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破产。 ②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本方法在公司经营中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手段,形成自己公司的竞争优势。这是现代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科技与管理密不可分,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科学,同时,提高管理水平也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的形象——重要因素。④面向市场,坚持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战略。⑤公司抓住时机做好兼并和强强联合。⑥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1)含义:企业兼并,指的是由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劣势企业的经济现象。(概括地说,就是优并劣)(2)意义:首先,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其实力。其次,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兼并的核心是竞争,大企业之间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实行合并,简称“强强联合”。)
(1)含义:指的是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2)意义:首先,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使企业在破产风险的压力下改善管理,提高竞争力。其次,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公司的经营:
公司的经验与发展: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必要性: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我国的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劳动合同制度:①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②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方式: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劳动者维权的基础。依法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权的依据。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原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2)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3)如何维护劳动者权益:①党和政府: A.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B.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实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D.依法惩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②劳动者: A.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B.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C.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③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化企业经营者素质,经营者的素质,自觉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与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注意鉴别: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保险是为工薪劳动者在养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社会救济属于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是政府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居民或遭受意外灾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所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福利是最高保障,包括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对象的公共福利,对国家职工的福利和对孤老残幼等社会困难成员的特殊福利;社会优抚是特殊的社会保障方式,是对烈军属、伤残军人、复员专业军人优待抚恤。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2)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3)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又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4)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5)当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原则:①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吗?社会保障水平高,有利于实现社会安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障资金来自国民收入,生产的发展是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物质基础。在生产一定的情况下,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造成政府的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则会损害劳动者积极性。因此社会保障的基本点要从国情出发,要考虑生产水平,考虑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本着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社会的原则施行。)②权利与义务相统。(不能认为任何社会成员都同等地享受社会保障。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任何权利的实现都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的。公民在享受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的同时公民又有缴纳圣约翰保障费用的义务。对那些有能力履行义务而不履行者,社会有权利把他们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2)目标:要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关试题推荐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办事事项名称??????????????????????
只需30秒免费注册,立即尊享
?免费开通旗舰型网络商铺
?免费发布无限量供求信息
?每天查看30万求购信息
??????????
??????????
???????????
频道合作:孟祥慧&&&电话:010-&&&Email:王春海 的BLOG
用户名:王春海
文章数:478
评论数:5044
访问量:8837216
注册日期:
阅读量:5863
阅读量:12276
阅读量:419860
阅读量:1108221
51CTO推荐博文
DFS复制,前身是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中引入的文件复制服务(FRS),是一个基于状态的新型多主机复制引擎,支持复制计划和带宽限制。DFS复制使用一种称为远程差分压缩(RDC)的新的压缩算法。RDC是一种“线上差分”客户端/服务器协议,可用于在有限带宽网络上有效地更新文件。RDC检测文件中数据的插入、删除和重新排列,使“DFS复制”能够在文件更新时仅复制已更改的文件块。5.3.1 DFS复制简介
DFS复制使用许多复杂的进程来保持多个服务器上的数据同步,DFS复制是一个多主机复制引擎。在一个成员上进行的任何更改均将复制到复制组的所有其他成员上。DFS复制通过监视更新序列号(USN)日志来检测卷上的更改,DFS复制仅在文件关闭后复制更改。
在发送或接收文件之前,DFS复制使用暂存文件夹来暂存文件。DFS复制使用版本矢量交换协议来确定需要同步的文件。该协议通过网络为每个文件发送不到1KB的数据,用于同步发送成员和接收成员上与已更改文件关联的元数据。
文件更改后,只会复制已更改的文件块,而不会复制整个文件。RDC协议确定已更改的文件块。使用默认的设置,RDC适用于任何大于64KB的文件类型,仅通过网络传输文件的一小部分。
DFS复制对冲突的文件(即在多个服务器上同时更新的文件)使用最后写入者优先的冲突解决启发方式,对名称冲突使用最早创建者优先的冲突解决启发方式。解决冲突失败的文件和文件夹移至一个称为冲突和已删除文件夹的文件夹。还可以通过配置该服务,将已删除文件复制到冲突和已删除文件夹,以便在文件或文件夹被删除后进行检索。
DFS复制可以自我修复,可以自动从USN日志覆盖、USN日志丢失或DFS复制数据库丢失中恢复。DFS复制使用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WMI)提供程序为获取配置和监视来自DFS复制服务的信息提供接口。5.3.2 DFS复制要求
部署DFS复制,可按照如下所述配置服务器。
(1)Active Directory架构必须更新为包含新的DFS复制对象。如果原来的服务器是Windows Server 2003或者Windows Server 2003 SP1,需要升级为新的架构。这时可以使用Windows Server 张安装光盘中“Cmpnents\R2\Adprep”目录下的adprep.exe程序进行,在将要升级的架构操作主机上,运行adprep.exe /forestprep命令升级。
(2)参与DFS复制的服务器必须运行Windows Server 2003 R2操作系统。在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 R2之后,必须在每个将参与复制的服务器上安装DFS复制服务,并且必须至少在一个服务器上安装“DFS管理”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复制。
(3)防病毒软件必须与DFS复制兼容。
(4)复制组中的服务器必须处于相同的林中。不能跨不同林中的服务器进行复制。
(5)已复制文件夹必须存储在NTFS卷上。
(6)在服务器群集上,已复制文件夹必须位于节点的本地存储中,因为DFS复制服务并未设计为与群集组件协调使用,并且该服务无法故障转移到另一个节点。5.3.3 DFS复制限制
部署时不要超过以下限制:
(1)每个服务器最多可以是256个复制组的成员。
(2)每个复制组最多可以包含256个已复制文件夹。
(3)每个服务器最多可以具有256个连接(例如128个传入连接和128个传出连接)。
(4)在每个服务器上,复制组数乘以已复制文件夹数再乘以连接数,结果必须等于或小于1024。
(5)一个复制组最多可以包含256个成员。
(6)一个卷最多可以包含8百万个已复制文件夹,一个服务器最多可以包含1TB的已复制文件。5.3.4 创建DFS复制组
要使用DFS复制发布数据,需要创建一个复制组,然后选择包含一个或两个中心服务器(用于冗余)的集散拓扑。创建DFS复制组的步骤如下:
(1)在“DFS管理”窗口中,右键单击“复制”节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取“新建复制组”命令,如图5-43所示。进入“新建复制组向导”,如图5-44所示。在“复制组类型”中选中“多用途复制组”单选按钮,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名称和域”页,如图5-45所示。在“复制组的名称”文本框中键入有代表意义的复制组名,如“pub-soft-dfs”。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复制组成员”页,然后,单击“添加”按钮,选择要添加的服务器,本例中为“serv-fs1”和“serv-fs2”,如图5-46所示。
图5-43 新建复制组
图5-44 复制组类型
图5-45 输入名称
图5-46 添加组成员
(2)在“复制组成员”页中,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拓扑选择”页,(如图5-47所示)从中选中“交错(F)”单选按钮,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复制组计划和带宽”页,选中“使用指定带宽连续复制”单选按钮,在“带宽”下拉列表框中选取“完整”选项,如图5-48所示。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主要成员”页,在“主要成员”下拉列表框中选择“SERV-FS1”,如图5-49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要复制的文件夹”页,如图5-50所示。
图5-47 拓扑选择
图5-48 设置复制组计划和带宽
图5-49 主要成员 .
图5-50 添加本地路径
(3)在“要复制的文件夹”页中单击“添加”按钮,打开“要复制的文件夹”对话框,在“要复制的文件夹的本地路径”文本框中键入或浏览到所要复制的路径,本例中使用“d:\pub-soft-dfs”,如图5-51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进入“其他成员路径”页,如图5-52所示。在“成员详细信息”文本框中,其他成员的本地路径为“已禁用”,应设置路径,单击“编辑”单选按钮。打开“编辑本地路径”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的“成员身份状态”设置为“已启用”,在“文件夹的本地路径”文本框中键入共享文件夹的路径。本例中使用“pub-soft-fs2”如图5-53所示。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其他成员路径”页,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复查设置并创建复制组”页,如图5-54所示。
图5-51 输入路径
图5-52 进入其他成员路径编辑页
图5-53 选择路径
图5-54 复制组设置信息
(4)在“复查设置并创建复制组”页中,单击“创建”按钮,进入“确认”页,如图5-55所示。单击“关闭”按钮,完成复制组的创建,如图5-56所示。
图5-55 确认完成
图5-56 完成复制组的创建5.3.5 发布DFS复制组
在“复制组”创建完成以后,需要将“已复制的文件夹”发布,步骤如下:
(1)选中要发布的复制组,在详细信息窗格中的“已复制文件夹”选项卡上,右键单击要共享的已复制文件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在命名空间中共享和发布”命令,如图5-57所示。将进入“共享和发布已复制文件夹”向导,选中“共享和发布命名空间中已复制的文件夹”单选按钮,如图5-58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共享已复制文件夹”页,如图5-61所示。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命名空间路径”页。在“命名空间中的父文件夹”中选择路径,本例为“\\heuet1.org\dfs-root”,如图5-62所示。
图5-57 选择“在命名空间中共享和发布”
图5-58 发布方法
图5-59 共享已复制文件夹
图5-60 选择命名空间路径
(2)在“命名空间路径”页中,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复查设置并共享已复制文件夹”页,如图5-61所示。查看共享文件夹的设置,如果正确,单击“共享”按钮,将进入“确认”页,如图5-62所示。单击“关闭”完成共享文件夹的发布。
图5-61 共享文件夹的设置
图5-62 完成发布5.3.6 DFS复制计划管理
在“DFS管理”窗口中,双击“复制”节点,在打开的列表中,选中要修改的复制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取“编辑复制组计划”命令,如图5-63所示。打开“编辑计划”对话框,如图5-64所示。单击左下角“详细信息”按钮,将打开“添加计划”对话框,在此可设置计划时间,根据需要设置相时间,本例中设置为“8:00 22:00”,在“天”选项组中,把复选框全部选中,“带宽使用率”设置为“2MB”,如图5-65所示。单击“确定”按钮,返回“编辑计划”窗口,如图5-66所示。单击“确定”完成复制组计划的设置
图5-63 选取“编辑复制组计划”
图5-64 打开“编辑计划”窗口
图5-65 添加计划
图5-66 设置计划时间5.3.7 DFS复制测试
通过第5.3.4节到5.3.6节的设置,实现了两台DFS服务器的复制组的自动复制,如图5-67和图5-68所示。由文件创建的时间和日期可以看出,两台DFS服务器的处于同步状态。
图5-67 复制文件前
图5-68 复制文件后本文出自 “” 博客,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了这篇文章
类别:┆阅读(0)┆评论(0)
00:03:34 11:02:17 11:08:24 13:03:48 08:15:32 09:11:09 20:26:40 09:44:52 14:21:17 18:20:38 12:05:18 14:35:28 11:56:24 13:28:11 16:49:23 10:35:14 10:38:44 21:16:24 14:03:45 09:38:30 &&1&
&&页数 ( 1/2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管理成功的案例与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