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佛教道场常识丨何为直心是道场

如孝法师:直心是道场放下即解脱
我的图书馆
如孝法师:直心是道场放下即解脱
如孝法师:直心是道场放下即解脱  在佛教内部,早就实现了共产主义。我们大家到寺院禅修的时候,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做一些随心的布施。道场如果有盈余,我们下一次的禅期就有了流动资金,这一切都是正大光明的,这个就叫做三宝道场。这里属全民所有,不是哪一个人的。  大家来,吃同样的饭,最重要看到共同的责任是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来到这里不是搞人情交往,不是搞你好我好,互相只说好不说坏。我们是有正事要干的,所以在道场里面,就算有什么过分的话,都是为了法。如果我们在道场还搞人情那一套,又有什么意义?那不是互相欺骗吗?那不是拿着佛法做幌子在造业吗?难道这样就是学佛吗?  不要这样学佛,也不要觉得事业很重要,那些真的是过眼云烟。一个真正发心求解脱道、求利益众生的人,他的心一定不在这上面,不在这些造作上面,不在这些计划上面,直心是道场,一定不会傲慢,觉得自己了不起,那都是烦恼。我们要向烦恼开炮,不是又把烦恼高高地供起来。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是内在要去思维的。  每个人都是感情动物,每个人都有一种病叫做“情感饥渴症”。特别在这个时代,因为人际的冷漠、文明的失落,人在这方面的需求更加隐蔽而热切。如果你们没有正见,到了这里就会非常脆弱。为什么会脆弱?因为你们还要去做很多的事情,会变得敏感而脆弱,又会在内心打小九九,想要寻找这种情感寄托。这时候,师父变成了你执着的对象,同修也变成了你执着的对象,这种状况发生的时候,我们自己都观察不到,这是非常可怕的。  很多人聚在一起,如果没有正见,那就是业力的扩大、扩散。我们大家要互相去开发正见,而不是去开发情感。情感的饥渴症永不会满足,只会像喝盐水一样越喝越渴,所以我们自己最好内心放下对一切外境的执着,这样你才有可能轻装上阵。如果你内心不能够放下这些,就算你一个人住在深山里面,照样也会祈求情感的东西,没有办法,人就是这样,所以叫做人。  人要成佛,必须要把身上的阴暗之气放下,化为光明。佛陀只是说了法,需要我们自己懂得去放下。如果我们自己不懂得放下,没有人可以让我们放下。佛陀也不能代替我们,所以我们要自己努力地精进。  当然,如果我们想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切佛陀的福报、资源都会帮助我们,这就是羯磨、说法、共处、规矩的重要。这些方面是永无止境的,大家保持警觉,好好地去珍惜这个难得的因缘。  禅修的奥妙非常简单。如果你的内心有这些思维、正见的时候,你的心想回来时刻都能够回来,专注的功夫会自然放松、心无挂碍地去做。不是说你的内心很紧张:我这个人中,我这个人中,我这个人中怎么找不见?不是这样的,这是很可怕的一种用功方法。应是很自然、很从容地用功,就像闲庭信步一样自自然然,这就叫用功。只要你会专注人中,昏沉、掉举一定能够解决。文章关键词:&&&& 10:37 09:50 15:41
馆藏&2679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您现在的位置:系统信息&&内容
净空法师:佛教里“道场”的五种含义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 15:10:27
关键字:道场,含义,教育,丛林制度,修行,复兴
【 点击数:4191 】 【字体: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296集&& 日讲于香港&  “‘道场’,此有五义:一、指释尊于印度菩提树下成道之处,名曰道场。”  第一个,指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菩提树下成道,这个地方就称为道场。释迦牟尼佛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这个处所。  “二、指得道之行法,如《维摩经》曰:‘直心是道场。’”  第二种,指得道的行法。也就是开悟了,见性了,他用的是什么方法修成的,这个方法也称为道场,如“维摩经曰,直心是道场”。“直心”,《维摩经》上说,《大乘起信论》也说,也讲直心。世尊在《观无量寿经》给我们讲叫“至诚心”,真诚到极处就是直心,直心就是真诚心。菩提心之体,也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如,也就是自性。它的名称很多,都是说这桩事情。一桩事情说很多名相,用意是叫我们不要执着,名相是假的,要知道实质,这个很重要!  “三、供佛之处,称为道场。”  第三个是供佛之处,称为“道场”。象现在的寺院庵堂,只要有供佛的地方,都可以称为道场。  “四、学道之处,《维摩经肇注》曰:‘闲宴修道之处,谓之道场也。’”  第四个,“学道之处”。《维摩经》肇注,僧肇大师的注解。“闲宴修道之处,谓之道场”,这个道场就是修行、养道、学道的地方,就是学校。古时候,寺院丛林确确实实是学校,寺院庵堂没有一天不讲经、不教学的。中国的寺院庵堂放弃了讲经教学,改为经忏、法事、法会,历时不长,大概是两百多年。换句话说,两百多年之前,寺院庵堂都讲经。一般人说,慈禧太后之后,她执政之后,因为她不重视传统文化,今天讲的儒、释、道她都不重视。从这种行为来看,应该是慈禧太后的文化水平不高,为什么呢?她对传统文化不认识,她是满洲人,满族人;她执政之后,这是有大福报,对于儒、释、道不尊重,不像过去这些帝王。清朝历代帝王都将儒、释、道三家的专家学者看作老师,向他们学习;最优秀的都封为国师,非常尊重。所以清朝“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代,不输给“贞观”,不输给“开元”,我们细细看历史,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什么原因?尊重传统,向老祖宗学习,才有这样的盛世。唐朝开端,唐太宗收集,在他那个时候,向上两千五百年,从三皇五帝到隋朝,两千五百年古圣先贤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教训,都把他收集出来,写成一本书,叫《群书治要》,这就是他治国的宝典。唐朝从帝王、文武百官都要学习,所以成就了空前的盛世。满清一入关,他就懂得中国传统东西好,认真努力学习。特别是王子、皇孙没有一个不读圣贤书,所以“乾康盛世”讲经一百五十年,在中国历史上造成无比的辉煌。可是慈禧一执政,她就把宫廷里面的讲学废除了。中国从康熙时候开始,礼请儒、释、道三家的学者,不断地在宫廷里面上课、讲学,帝王带着嫔妃、文武大臣在受教。这是太平盛世的由来。  慈禧废除之后,宫廷里头从此不再讲经,国家领导人跟儒、释、道三家的学者就疏远了,不常有机会见面。慈禧迷信,喜欢亲近鬼神,叫架乩扶鸾,走向宫廷了。国家大事不向这些有德性、有学问的人请教,去问鬼神,到最后国家亡了。传统文化就衰,衰在这个时候。这一百年当中逐渐下降,到民国几乎讲的人都没有了。清朝末年还有讲学的,但是没有人重视,没有人真干;民国讲的人都没有了。清朝亡国到现在一百年,中国文化之衰这段历史,我们要认识。  今天我们受的这些苦难,苦难怎么来的、怎么形成的,要知道。有人问我,传统文化还能不能复兴?这个关键在人,真正有人发心认真学习,可以复兴。可是要知道,至少要两百年,不可能说在我们这一代就看到成果,那是错误的。丢掉两百年,再恢复至少也要两百年。佛门有个明显的例子,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传禅宗,到六祖惠能才真正发扬光大。五代单传,灯火不灭,这个功德就不得了了。只要有人传,一个人都行。我们传统文化丢掉两百年,至少有十代了,能够在六、七代之后发扬光大那就不的了啦。这个东西要真学,搞假的不行。真学就是要真修,光念不行。如何落实,如何将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他们的德行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待人接物得做出来。没有智慧不行,有智慧才通情达理,才圆融自在。没有智慧,生硬搬出来,跟这个社会大众会产生摩擦,会产生障碍、阻力,这个你不能突破,那我们自己就毁掉了。我们从哪里做起?从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十善、五戒、十戒,要从这里做起,非常认真地做,这才能让这盏灯不灭。  对环境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一定要知道,众生对这门功课疏忽了两百年,现在让他一下就认识、就相信,这是很难的事情,佛都做不到。只有自己做出来,别人看到了受感动。一年不能感动,两年;两年不能感动,三年;三年不能感动,十年。要有这种耐心,他受了感动,他当然向你请教,这就是缘成熟了。生硬地搬出去,缘不成熟。我们过去曾经在汤池做过实验,很短时期看到效果,那不是我们有什么本事,那是祖宗保佑,三宝加持,不是人力。虽然时间很短,昙花一现,但是证明了祖宗所说的“人性本善”。我们看到了:人是可以教得好的!让我们自己有了信心。人怎么教好?先把自己教好!自己没有教好,就没有办法把人教好。古人有一句话,那是真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里有大道理。古圣先贤教育之所以成功,这两句话他做的圆满。现在的社会,整个世界是病态的社会。要知道它是什么病,病从哪里来的,如何对症下药。今天承传不是讲解,是做出来给人看。所以修行的处所,称为道场。  “五、隋炀帝时以为寺院之名。诏改天下诸寺,皆名道场。”  第五,隋炀帝时候,以寺院之名,“以为寺院之名”,所有寺院庵堂都叫道场。他下诏,改“天下诸寺,皆名道场”。  “今经所云道场,是第四义,修道之处也。”  “今经所云道场”,是第四个意思,就是《维摩经》上所讲的,是学习的场所,修行的场所,这是道场。  修行、学习的场所,在现在很少很少,失传太久了,不知道怎么个修法。丢了好多代了,我这一代都没有学到,上一代没有做样子给我们看。他们所做的样子:经忏、佛事、法会,我们只能学到这些,经教学不到。  现在学经教,所用的注解都是前人的。黄念祖这个注解,集注,好!集今论古注的菁华,让我们自己从这些注解里头去体会、去觉悟。在现在这个时代,实在讲,也只有这一种方法,没有比这个方法更好的了。可是我们自己,要去读一百九十三部书,不容易,太多了。我们感谢黄念老,他用了六年时间,一百九十三部书里头,精彩片段、重要开示抄录下来,来注这部经。我们不要去费那么长的时间,费那么大的功夫去收集,他全给我们收集好了。所以这个注解就跟《群书治要》一样,《群书治要》只是六十五种里面的菁华;这是一百九十三种,涉猎之广,可以说是自古至今注解当中稀有的。这是针对现前这个时代,唯有这个方法,才能取信于大众,才能帮助这个时代初学的人对于大乘经教生起信心。念老的用心良苦啊!夏莲公汇集,做第三次的汇集;黄念老的集注,留给末法九千年的一切有缘众生。真正遇到了,肯学,都能往生净土。往生就是大成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决定一生成佛。功德无量无边,无法称说。
&&&&净土释疑网微信平台已开通微信弘法,敬请大家关注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amtbedu。添加方法:打开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输入“amtbedu”点击“查找”,出现的界面再点击“关注”。我们每天会把净空老法师最新讲经菁华、学佛答问;每天选取一篇印光大师文钞(生僻字加注音、注解);选网友们的学佛体会等文章,分享给大家,敬请关注!净土释疑网:;邮箱:foxdw_. 手机应用:
[最新报道]
[相关报道]
净土释疑网站e-mail: foxdw_ 建站日: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辽ICP备号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佛教基础常识大全
我的图书馆
佛教基础常识大全
  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佛教徒信仰和尊崇。  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对净化人间,解除人们的烦恼和痛苦,产生了无比威力。正如圆瑛大师所开示的“欲无烦恼须学佛,知有因缘不羡人。”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南无:读作“拿摩(nā mó)”,是皈依的意思。&偈:读作“记”,也叫颂,或偈颂,是一种类似于诗的体裁,一般四句为一偈,每句字数固定,有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不等。&:是诵经讲法之前,讲听之人共同要诵的一个偈子,传说是武则天所作,即: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无上: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没有任何的法是可以超越其上,故叫无上法。&甚深:佛法浩瀚无量,博大精深,如无边、无底,深广皆不可测量之大海。&微妙:成佛之法极其微细、精妙,是释迦牟尼佛成佛的体验,是实证之法,从佛祖心中自然流出。&阿弥陀佛: 阿:无。弥陀:量。佛:觉。阿弥陀:无量。阿弥陀佛:无量觉。&阿弥陀佛有另外两个名号: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光:表空间,也表智慧。无量光:表述宇宙,空间无量;也表一切众生皆本来具有无量的智慧,而十方诸佛,已经圆满证得一切智慧。&无量寿:寿:表时间,也表寿命。无量寿:表述宇宙,时间无量;也表一切众生皆本来具有无量的寿命,而十方诸佛,已经彻底断除分段生死和变异生死,成就了最究竟圆满的无量寿。众生由于无明,由于妄想执着,由于业力,未能脱离分段生死,只知道极其有限的时空,被有限的时空所局限,本来的无量变成了有量;本具的无量智慧,也没有能充分地开发利用。八地以上的菩萨虽然断除了分段生死,但仍然有不可思议的变异生死。唯佛二死永亡。&二死:即分段生死和变异生死。&分段生死:即凡夫、外道、声闻、缘觉以及七地以前菩萨的生死,因为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还没有断尽;初地以上的菩萨虽然能“伏烦恼如阿罗汉”,但为了保留身体,常随佛学,毕竟故意留了一份烦恼以润来生。变异生死:八地以上大菩萨的生死,因为还没有成佛,还没有断尽微细烦恼的种子随眠和无始无明的随眠,第八识中的种子还有生灭;但由于已经断尽了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的现行种子,进入无功用行的修道阶段,不必起心动念,自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具大神通,随众生心而变现身土,自在应现于十方世界,所以也叫不可思议变异生死。&释迦牟尼:释迦:寂寞,指佛已经彻底解脱一切粗细烦恼,也指真心之本体本来就无任何烦恼,本来不与任何烦恼相应,本自解脱。牟尼:能仁,指佛已获得一切种智,能够慈悲救度一切众生。佛用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救度众生脱离六道轮回;用佛菩提,不但度众生解脱,还可进一步引导众生成佛。&佛教只宣说两条道:解脱道,成佛之道。&经:即经典,本义是贯穿,经中所说之义理,一以贯之,无可改易。&关于空: 佛法所说的空,有两种。一种叫空相,指世间的万事万物,由多种因缘和合而生,刹那变化,无有停止,最终必灭。一种叫空性,也叫真空,指能够产生万事万物的那个总根源。真空能够产生万事万物,所以真空本身其实并不空。所以佛法所讲的空和凡夫所说的、所想象的空是不一样的。&凡夫所说的空,一是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的空,其实只是众生的妄想,根本就不存在,那叫断灭空;主张断灭空的观点叫断灭论,正是佛法所批判的。&二是感觉不到,感觉不到就认为空。如看到杯子里没有东西,就说是空杯子,看到房子里没有人,就说是空房子。其实杯子里虽然没东西,房子里虽然没有人,但还有空气存在。当然,在世间法的范围内,按照习惯,大家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可是把这种对空的理解用在佛法上,就会大错而特错。&对佛法所说的空会误解,对佛法所说的有,也会误解。&佛法所说的有:一叫假有,就是因缘和合所生的万事万物,因为不能长存,只存在一定的时间,而且还不断变化,只是一个过程,必然消失,只是暂时存在的一个假相,所以叫假有。正如镜中花、水中月、梦中境,不能说假相不存在,但决定没有任何真实性。&二叫妙有,妙有的第一个意思,指能生万事万物的总根源空性,它才是一种真实的有,因为它能产生万事万物,能住持万事万物;其本身,其产生、住持万法的功能作用等等,极其微妙,所以叫妙有;&妙有的第二个意思,它所产生的万事万物,虽然有生有灭,但生生不已,无有穷尽,不会因为生而增加,也不会因为灭而减少。如一切众生皆能成佛,从无始劫来,虽有无量众生已经成佛,众生界并不因此而减少,佛界也并不因此而增加。正如能量守恒,物质不灭一样,十分微妙。从万事万物本是空性的显现,本是空性的部分功能的角度来看,空性所生的万事万物,也是妙有。&妙有的第三个意思,指无漏有为法。空性所生、所显的一切法,可分为三种,即有漏有为法、无漏有为法和无漏无为法。前二种是所生法,后一种是所显法。无漏有为法又有两种。一是第八识空性如来藏本具的有为功能,虽然众生“日用而不知”,但却时时、处处、事事都在分明显露,它才是众生身、口、意一切善、恶、无记业行的基础和支持者,若没有它的微妙作用,众生便不可能有任何作为。&二是诸佛菩萨及修行者的清净业行。从最常见的念佛,到诸佛菩萨的神通智慧,都有不可思议的微妙作用。如一生作恶多端之人,临终前得遇善知识讲述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忏悔业障,相信这个法门,并发心愿意到那里去生活修行,于阿弥陀佛名号,口中或心中能够十念乃至只有一念,便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花开见佛悟无生,三不退毕竟成佛。此类妙行,非世间之有为法,乃出世间之有为法,亦属妙有。&不论有漏有为法还是无漏有为法,皆是有为法;既是有为法,便一定生灭不停,亦是如梦如幻。一切世间、出世间有为之法的相是存在的,但只是有生有灭、变化不停的假相,“有”的存在是物质或精神暂时的聚合,当这种暂时的聚合分散时,“有”的假相就不见了,就成了所谓的“无”,然而在这个时候,“无”其实并不等于原来的“有”的完全消灭,只是又成了另外一种假相。如水被分解,原来的水不见了,变成了氢气和氧气;原来的众生相不见了,通过修行,已经变成了佛相。不是医学,但不离医学,而超越医学;佛法不是科学,但不离科学,而超越科学。佛法与各门学科的关系都如此,所以佛法不是世间法,但不离世间法,而超越世间法。世间的一切法,只是现象,而佛法,正是要为众生揭示一切现象背后的那个本质,是对现象和本质及其微妙关系的体证,是对一切现象中最根本的生命现象的最深广、最真实的表述,是使一切生命能够彻底解放,并发挥其最大潜能的方法,即是使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方法。&佛:佛是觉义,有觉悟、觉者、觉行圆满三义。&&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五大佛教道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