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得不了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
//|//|//|//|//|
【讨论】中国人为什么得不到 诺贝尔奖??令人深省
2006年度个诺贝尔奖已经陆续揭晓,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这次的诺贝尔科学奖无一例外的又一次落入美国人的口袋。读到这个消息时,真的应该庆贺美国人,可是在为别人鼓掌之后,总会感到一些失落,毕竟荣誉是别人的,不是我们自己的。据我所知,除了6位华裔科学家外,完全土生土长的中国科学家还从来没有问鼎过这一奖项。这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不能不是一个遗憾或者是伤痛。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出以来,获奖者中,几乎没有哪一年少了美国人的身影,而且美国人不止一次地包揽过三大科学奖,2006年的诺贝尔科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又全部被美国人收入囊中。  应当说,世界上任何不带政治偏见的人都不会否认这是个奇迹,值得钦佩和思考。有国人怀疑过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性,例如诺贝尔文学奖和和平奖具有政治性、阶级性。但科学奖没有政治性,惠及全人类,就难以怀疑它的公正性了。也有人认为评审委员会对美国人情有独钟,老是把目光对准美国,不顾及其他国家。这也未必如此。因为它只是授予个人或组织,而不是国家,评审委员会没有任何需要求助于这些人和组织。医学奖得主法尔在接到电话通知后竟说:“我觉得自己在做梦,或者对方打错了电话。”这就是证明。 为什么每年的诺贝尔奖项总少不了美国人的身影,特别在科学奖上他们多次“大满贯”?这是很多因素促成的。 撇开整体的体制不说,谈两个具体的因素:一是每一个科学家所在的地区、单位必须有保证科学家想像、选题、设计和实验所需的高度自由的氛围,不受任何行政权力的干扰和限制;二是充足的资金支持,进行真正的特别是高深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撑是不可想像的。无疑,这两点美国人做得最好。正如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委员利亚斯所说,相对于其他国家,美国在科研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美国的整个科研体制为科学家们营造了宽松、适宜的工作氛围。拿科恩伯格(此次化学奖得主)来说,“他可以10年潜心在自己的领域内钻研,而没有任何压力迫使他出成果”。科研资金充足更不用说了,这是美国的硬力量: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大国之一,更重要的是政府或机构舍得把钱投到科研上去。 除了这些因素,还有另一个不为常人所看到或谈及的软力量就是美国人普遍对科学的重视、热爱和支持。美国是由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建立的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需要不断创新。创新首先得重视科学研究,于是提倡和鼓励科学研究成了美国人一种普遍意识。这种意识体现为美国人把科学创新作为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利益如赚钱和发财以及为了个人荣誉。当45岁的梅洛获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后,他却感到很突然,认为自己还年轻,应该在10年或20年以后才能获得此奖。随后他表示将把一部分奖金捐给慈善机构。这表明美国人从事科学研究不是急功近利、追名逐利。 美国人热爱和专注科学的另一表现是不见异思迁,不借助各种权力走捷径。几乎没有一位诺奖得主当过官,甚至连大学校长、院长也没当过。爱因斯坦就曾拒当以色列总统,本次五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全是普通教授也是证明。因为科学家若想在政治经济领域有所图,就不可能专注于科学研究,不可能有重大创新和发现,也就不可能与诺奖有缘。在美国,科学研究和创新是人的志愿和爱好,一般不需要政府号召,不需要它来组织领导。政府一般不对国家科学院和大学院校实行科研上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更不对科研人员实行成果量化考核等等,因为这样做会束缚科学家的手脚,制约他们自由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这一切就是保证美国科学发现和不断创新所必不可少的软力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作为新兴发展大国,若想像许多国人所期望的那样尽快有自己的诺奖得主,就必须学习和借鉴美国经验,进行制度和观念创新,建设好软力量。而这种软力量绝不是仅靠恢复儒学和古文化传统可以企及的,必须建立与现代文明走向一致的制度和价值体系。写的很深刻,可以引用一下吗?中国的诱惑太多,所以得不到.中国学习美国本身就有太多的诱惑!如果是一个屁股指挥大脑的人,那先学到的绝对不是怎么拿诺贝尔奖.whenhye wrote:中国的诱惑太多,所以得不到.中国学习美国本身就有太多的诱惑!如果是一个屁股指挥大脑的人,那先学到的绝对不是怎么拿诺贝尔奖.呵呵,whenhye版主说的好!正如science上痛批中国“十一五”科技规划说的那样,中国需要的是自由的氛围。越是想得到的,确是那么难,但努力之中,不乏机遇降至,自古云: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中国的诺贝尔也许在努力奋斗后的不经意中悄然而至!!!xcq7707 wrote:写的很深刻,可以引用一下吗?版权所有:)孟加拉国的尤努斯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觉得有些亏待,应该是经济学奖才行。和平奖总有点像智牙、尾巴,不太显得重要,总像是一个安慰奖!whenhye wrote:孟加拉国的尤努斯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觉得有些亏待,应该是经济学奖才行。和平奖总有点像智牙、尾巴,不太显得重要,总像是一个安慰奖!“和平奖”顾名思义不就是“照顾奖”吗?只是处于“诺贝尔”级别,听起来才那么顺耳!过多的牢骚发了也没有用,中国的国情摆在那里,还是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事情为妙,总感觉有点”明哲保身“的韵味,不知道咱们是否还能有资格以‘天朝”自居,呵呵!诺贝尔奖金一定要拿吗?看看我们国家的发展,从无到有,我想我们并不需要一个国外的机构来对我们的成果进行肯定!看看诺贝尔奖的评奖过程就知道了,不是我们中国人没实力拿奖,而是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够!令人深思阿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够! 不如体育界!中国的目前体制是个关键,要是你几年不发表一篇论文,又什么都不是,我的意思是就是一个小小的研究人员。每天都自己呆在实验室,不是拜会领导,不是和同事交流喝酒、、、一年两年也许还可以容忍,但是时间久了,你还有实验经费吗?这个单位还会要你吗?你的家庭还能生存下去吗?孩子读书,老婆买新衣服,有可能吗?但是一项举世的发现,不是需要一个群体几年的辛苦努力吗?所以想拿奖,体制一定要改革。每年发表那么的文章,但是真正有技术含量的有多少,能被SCI收录的又有多少呢?急功近利搞科研,拿诺贝尔奖?做梦!T4 wrote:诺贝尔奖一定要拿吗?看看我们国家的发展,从无到有,我想我们并不需要一个国外的机构来对我们的成果进行肯定!看看诺贝尔奖的评奖过程就知道了,不是我们中国人没实力拿奖,而是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够!请允许发表不同看法1)“诺贝尔奖一定要拿吗?”
为什么不呢?诺贝尔奖的品牌和相对公正,不能因为阿Q精神和民族自尊而拒之门外。世界公认的品牌和奖项目,无论是科学,文化,艺术和体育,都应该去争取。不然怎么去扩大中国的影响呢?(见第三点)2)”我想我们并不需要一个国外的机构来对我们的成果进行肯定! “你不想得奖,也许不要,你想扩大影响,你就的接受国际间的游戏规则。遗憾的是中国目前的科学成果评定和论文的审核的程序和标准还未与国际接轨,院士,论文和成果认定,有太多的水份和猫腻。 (并非指全部)3)“不是我们中国人没实力拿奖,而是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够!” 同意后半句,修正前半句:现在还没有实力拿,10年以后也许。中国人工胰岛素合成是够格,但科研体制和文*革*** 加上运气不好(许多够格的科学家可能要等许多年,必须要活着才能获提名和获奖)使中国科学家痛失良机。假如第一个本土中国人得到了诺贝尔奖,不单是一个科学家的胜利!
您的位置: &&关注我们:
集团报刊系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