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连续同房三天精子质量三天熔断达7%,强平吗

A股熔断机制2016年元旦后推出 涨跌幅达7%时将停盘
来源:大公财经|
  大公财经讯&A股熔断机制方案或将于2016年元旦后正式推出。据财新援引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表示,征求意见期间业界反映的问题集中在熔断时间以及触发熔断的阈值等,主要考虑的是之前的版本对交易连续性影响较大;正式公布的熔断机制在这些问题上作了一些相应修改,比如触发熔断后的停市时间有所缩短。
  据悉,9月7日,沪深交易所、中金所曾发布《关于就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在这份中表示,上交所、深交所和中金所拟在保留现有个股涨跌幅制度前提下引入指数熔断机制,设置5%、7%两档指数熔断阈值,在指数上涨或下跌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均实施熔断。
  另据彭博消息,根据新方案,在下午14:45之前,当基准指数涨跌幅达到5%的熔断阀值时,将暂停交易15分钟。下午14:45之后,当基准指数涨跌幅达到5%的熔断阀值时,将暂停交易至收盘。全天任何时候基准指数涨跌幅达到7%的熔断阀值时,将暂停交易至收盘。
  熔断机制是指对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的机制。国外熔断制度有&熔而断&和&熔而不断&两种表现形式。
责任编辑:简静
相关阅读:
2012 - 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内容请看&股市直播室&  (更新)  1月7日当晚,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联合发布通知称决定暂停实施制度熔断机制。证监会回应称,引入熔断是为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从实际情况看没达到预期效果,起了助跌的作用,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将认真总结教训,广泛征求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有分析认为,熔断机制取消后,磁吸效应影响下非理性下跌的部分,会出现修复,时常会出现反弹,但反转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中国证券网 分析师热议:熔断机制暂停,A股市场究竟能否反转?哪些板块个股或将企稳?  李永刚:熔断机制就是股市的保险丝,可以在股市发生过载&&大涨或大跌&&的时候给股市中的参与者冷静思考的机会从而更好的调节买卖关系最终保证股市平稳运行,引入熔断机制正是为了股市的长远发展!这一点是必然的,但是熔断机制的推行,应该是在牛市中进行,而不是在弱势中进行,这是管理层对于市场的把控不够!同时熔断选择在机构资金调仓换股的元旦之际,也是对于市场资金进出没有全面把握,在熔断机制实行和取消,短期市场还是存在风险,建议短期还是规避风险!  肖玉航:1月7日当晚,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联合发布通知称决定暂停实施制度熔断机制。证监会回应称,引入熔断是为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从实际情况看没达到预期效果,起了助跌的作用,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将认真总结教训,广泛征求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分析来看,试错、纠错是个过程,但下跌原因复杂多变,此举利于反弹,但要观察量能,操作上关注业绩股,不追涨,逢低试探性适量参与,稳健者继续战略观望为佳。  项超政:证监会对此表示,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昨日早盘开盘没多久沪深300指数下跌7%,触发熔断,本周第二次提前休市,这次只花了15分钟。连同1月4日的两次熔断,4个交易日内A股共触发四次熔断。虽然今年开年后下跌的促发因素应该不是熔断机制,但下跌被熔断机制放大了,进入了恶性循环。对熔断机制进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暂停熔断机制,市有望在短期逐渐企稳并恢复流动性,但情绪受到的伤害会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进一步下降,从而出现短期弱反弹,且持续性不会太强,随后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股市&缩量慢熊&。  何金生:熔断机制只是一个制度,不决定市场走势,但是由于设计缺陷,形成了助涨助跌的态势,暂停之后,市场在连续大跌之后有超跌反弹的技术要求,但是仅仅是反弹而已;投资者注意控制仓位,立足自己手中个股为主,做好低吸高抛或T 0;切莫满仓或重仓。  韩信权:三大交易所宣布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4个交易日出现4次熔断。熔断机制在中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并未发挥预期中的让市场冷静的作用,反而引发了市场的恐慌。管理层只能暂停实施,但是以后会不会继续运行,谁也无法预测。证监会昨日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自日起施行。《减持规定》要求,大股东3个月内通过集合竞价抛售不得超1%,并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对于大股东和董监高的减持,限制力度不大。总归来说,依然是一种限制。几大利空已经消灭两个,但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没有改变。首先,就是经济复苏暂无迹象。其次,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跌332个基点,在离岸市场也纷纷延续跌势并剧烈震荡。而昨日公布的央行数据显示,2015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33303.62亿美元,环比降低1079亿美元,资本外流压力超出市场预期。人民币贬值,资本外流的压力依然未解除。根本的原因没消除,股市难言大涨。技术形态上来看,在近几个交易日非理性因素刺激下,A股已经完全呈现破位下行。只是把利空因素消除,不足以让A股直接反转走强。首先,技术上,两巨阴包阳,已经是构成短线空头形态。而且,又是破位下行,技术修复需要较长时间。其次,日留下的跳空缺口,预计未来将会进行回补。最后,市场连续几天的急跌,做多人气溃散,想要组织强势反攻,难度太大。因此,即便昨日连续出利好,不足以改变A股自身运行的规律。福建天信投资顾问韩信权建议投资者可持有部分中线看好的仓位,逢低布局,把握高抛低吸的机会。  导读: 暂停熔断化解&磁吸效应&  证监会:熔断机制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决定暂停  交易所宣布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证监会发言人答问  熔断运行4天后被暂停:曾两度 &磁吸&引流动性恐慌  4天两度停止交易 熔断机制六大反思  国金证券黄岑栋:熔断机制取消但市场反转可能性不大  广发策略:料暂停熔断不会报复性大反弹  朱雀投资:战胜恐惧把握绝对收益  评论:多层因素诱发熔断暂停有利于股市健康发展  熔断暂停 大管家肖钢还面临哪些难题  海通策略:熔断机制暂停 从岔路回归正途  暂停熔断之后A股怎么走?  证监会深夜叫停熔断(附本周错杀股)  (中国证券网 汪茂琨整理)  暂停熔断化解&磁吸效应&  13分钟!在周一首次因触及第二档熔断阀值而提前结束交易的沪深股市昨日再现熔断。从开盘到熔断,两市及中金所全天正常交易时间仅13分钟。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今年以来A股走弱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市场供需平衡出现变化等多重因素相关,有其合理性,但过去四个交易日中四次熔断也反映出今年开始实施的熔断机制与国内股票市场自身特色与交易制度存在不契合之处,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非理性波动,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  1月7日晚间,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经中国证监会同意,决定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在市场出现磁吸效应、异常熔断的情况下,暂停举措体现了监管层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两档熔断越走越近  1月7日,沪深300指数开盘交易12分钟后跌幅即达5%,触发第一次熔断,9时57分恢复交易后1分钟,沪深300指数跌幅逾7%,触发第二次熔断。全天A股及相关市场仅交易13分钟。  在4日、7日两次熔断中,市场在冷静期结束恢复交易后,流动性更好的主板市场均出现成交高峰 ,大批蓝筹股放量扩大跌幅,加速股指触发第二次熔断。4日,第一次熔断至第二次熔断间隔7分钟。7日,第一次熔断至第二次熔断间隔仅1分钟。  昨日沪深300指数全天成交471亿元。交易所9点57分恢复交易后的一分钟内,沪深300指数放量成交64亿元,下跌1.06%,下一分钟,沪深300指数成交62亿元,下跌0.63%并触及第二档熔断阀值。这两分钟内沪深300指数的成交量占全天26.7%。  有资深市场人士接受采访时指出,熔断机制的实施导致在股指、期指跌至接近5%熔断点时,引发磁吸效应。投资者因产生市场出现单边下跌至熔断的预期,导致市场产生流动性危机,投资者恐慌性抛售,快速引发熔断。  &磁吸效应&即价格在达到一定涨(跌)幅度后,涨跌停限制更进一步地拉动价格接近涨跌停限制。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担心流动性缺失和被头寸锁定,交易者为保护自身利益更加迅速的交易。  冷静期后为何更恐慌?  从海外市场熔断制度的执行经验看,市场第一次触发熔断后进入冷静期,市场各方交易者可在冷静期内实现信息充分交换,从而平复恐慌情绪,避免进一步的非理性下跌。但从国内市场的实践来看,第一档熔断触发后的冷静期并未起到计划中的作用。  以昨日为例,不仅大盘在恢复交易后加速下跌,不少在冷静期前仍保持强势的个股也在恢复交易后出现异常波动。天润曲轴第一次熔断时涨幅为2.47%,恢复交易后直线下挫,第二次熔断时跌幅已达6.52%。财信发展、海欣食品等也都出现恢复交易瞬间由涨转大跌的现象。显然,恐慌主导了冷静期后的短暂交易。  周三离岸人民币汇率大跌,昨日早晨离岸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更一度摸高6.76。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被认为是导致股市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A股触发第一次熔断后的冷静期内,离岸人民币汇率已明显反弹,纠正了早晨出现的短暂异常波动,回到6.7下方并转入横盘整理。然而,A股市场在宝贵的冷静期里却没有充分消化这一最新信息。  一些受访专家认为,目前第一档熔断后的冷静期效果不佳,主要是国内市场高度散户化特征明显。一旦群体性恐慌心理形成,难以在短时间内自行化解。在目前熔断制度中,空有15分钟冷静期,却在冷静期内缺乏权威信息披露,市场恐慌情绪无法扭转。有关部门应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在冷静期内发出权威声音,澄清重要信息,引导市场预期改善。  暂停熔断有助&维稳&  从海外市场熔断机制的阀值设置经验来看,熔断节奏的设置着眼于市场剧烈波动后暂停交易,待信息充分流动后及时恢复,以便市场自主调节恢复常态。  美国市场就将熔断阀值设为7%、13%、20%三档,在触及前两档熔断阀值后均暂停交易15分钟,仅在跌幅超20%后才暂停交易至收市。这样的设置使得市场有充足的余地消化恐慌情绪,也使得抄底资金能够从容布局跌出投资价值的个股,活跃市场交易的同时提振信心。  而从本周国内市场熔断机制的两次实践来看,熔断机制与股市快速下行并存,使得股票市场再次面临类似2015年年中股市巨幅震荡期间流动性严重匮乏、市场交易功能、定价功能丧失的局面。(上海证券报)  证监会:熔断机制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决定暂停  1月7日消息,证监会晚间答记者问,解释暂停指数熔断制度原因: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附全文:  问:三家交易所发布通知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对此证监会如何评论?  答: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引入熔断机制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中财)  交易所宣布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证监会发言人答问  三大交易所宣布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同时答记者问。  沪深证券交易所与中金所宣布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同时答记者问,以下为交易所通知和证监会答问全文。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答记者问  问:三家交易所发布通知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对此证监会如何评论?  答: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引入熔断机制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上交所关于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的通知  各市场参与人:  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自日起暂停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第四章第五节规定的&指数熔断&机制。  特此通知。  上海证券交易所  二一六年一月七日  深交所关于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的通知  各市场参与人:  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自日起暂停实施《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第四章第六节规定的&指数熔断&机制。  特此通知  深圳证券交易所  日  中金所关于暂停实施股指期货熔断制度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决定自日起,暂停实施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熔断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第五十六条、《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细则》第四十三条、《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第八条、《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交易细则》第二十一条、《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证50股指期货合约交易细则》第二十一条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证500股指期货合约交易细则》第二十一条中的熔断制度暂停实施;  二、《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上证50股指期货合约》和《中证500股指期货合约》中的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由&上一个交易日结算价的&7%&调整为&上一个交易日结算价的&10%&。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交易细则》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证50股指期货合约交易细则》第二十二条第一款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证500股指期货合约交易细则》第二十二条第一款&本合约的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是指其每日价格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7%&调整为&本合约的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是指其每日价格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10%&;  三、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时间继续与股票市场保持一致。集合竞价时间为每个交易日9:25-9:30,其中9:25-9:29为指令申报时间,9:29-9:30为指令撮合时间;连续竞价时间为每个交易日9:30-11:30(第一节)和13:00-15:00(第二节);  四、本通知仅涉及熔断制度的暂停实施和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的调整。股指期货其他业务细则,包括交易保证金执行标准(非套期保值持仓的交易保证金标准为合约价值的40%,套期保值持仓的交易保证金标准为合约价值的20%)、手续费标准(交易手续费标准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二三,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二十三,申报费为每笔一元)和日内开仓限制标准(客户单日开仓交易量超过10手的,构成&日内开仓交易量较大&的异常交易行为)等均保持不变。  特此通知。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日  熔断运行4天后被暂停:曾两度 &磁吸&引流动性恐慌  运行仅仅四天后,熔断机制被监管层宣布暂停实施。  1月7日当晚,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联合发布通知称决定暂停实施制度熔断机制。&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经证监会批准,决定于日其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通知称。不过,监管层并未在通知中明确熔断机制的重启时间。  事实上,在该制度仅仅运行的四天中,已有1月4日和1月7日两天被触及熔断,而彼时也伴随了A股的暴跌。  1月4日下午,A股大跌连续两次触发熔断并暂停交易,让沪深A股于当日下午的1个小时40分钟内在休市中度过;三天后的1月7日,沪深300指数(000300.SH)在开盘仅半小时内,再度两次触及熔断,而实施熔断制度的连续四天以来,上证指数跌幅已累计达11.70%。  在业内人士看来,1月4日和7日两天熔断的接连发生,均出现了休盘预期所带来流动性恐慌背后的&磁吸效应&。  &因为熔断后市场将暂停交易,全天的交易时间将出现缩水,这一效应将导致流动性偏好的投资者快速抛出手中的流动性资产。&北京国资旗下一家大型券商高级策略分析师指出,&这时候市场的预期变了,为了防止手中的票被熔断锁住,许多投资者将会争先抛盘,进而给市场增加压力。&  A股两次熔断的历史数据佐证了这一假说。1月4日两次熔断休市的交易间隔相差仅8分钟,期间沪指平均每分钟交易额为当日平均致的两倍;而在1月7日时,两次熔断休市的交易间隔相差更是缩短到了3分钟之短。  &关键是这种磁吸效应能够形成范例,之前一次越发生,往后发生的概率也就越高。&前述分析师坦言,&因为大家经历了第一次就会害怕第二次仓位也被进一步下跌熔断,所以都会抢先卖出,但这种集中抛售又会让熔断自我实现,于是市场陷入了纳什均衡,这也是市场第二次熔断下跌速度更快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此项制度筹备期,其已在监管层内部形成争议。例如今年年中交易所期权小组的一份《熔断机制及其磁吸效应分析》就对这一可能性进行过描述。  报告对磁吸效应定义为&实行涨跌停和熔断等机制后,证券价格将要触发强制措施时,同方向的投资者害怕流动性丧失而抢先交易,反方向的投资者为等待更好的价格而延后交易,造成证券价格加速达到该价格水平的现象&,而由于市场表现为涨跌停和熔断的价位附近存在磁吸力,固称之为&磁吸效应&。  而在分析人士看来,在A股已实施涨跌停限制和T+1等流动性限制政策基础上,叠加实施熔断机制的时机并不成熟,而监管层暂停实施熔断机制也在情理之中。  &在股灾发生时,由于存在跌停板,流动性会成为稀缺资源,而这种稀缺也是诱发股灾的原因。&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研究员表示,&但熔断机制的叠加会让流动性更加稀缺,从而加剧市场的短期波动。&  事实上,证监会也在答记者问中表达了对当前实施熔断机制存在不成熟因素的考虑。  &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证监会表示,&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21.世.纪.经.济.报.道.李.维.)  4天两度停止交易 熔断机制六大反思  A股四次触发熔断且提前休市。这两天,A股实际上只交易了153分钟(1月4日140分钟,今天只有13分钟),但这一部长电影的时间,却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力:这153分钟,A股总计损失了7.76万亿元的市值,股民人均损失7.1万元。  先来回顾一下今天的时间轴线。  7日  9:25  集合竞价显示,沪指开盘下跌1.55%,报3309点;深成指下跌1.88%;创业板下跌2.15%。板块全部飘绿,两市不足百股上涨。  9:34  开盘后,三大股指跌幅继续扩大。沪指跌破3300点,跌幅达2.03%。  9:42  沪深300指数跌幅达5%(实际停止交易时跌幅5.38%),触及5%熔断线。A股停止交易15分钟。  9:57  结束熔断,恢复交易  9:58  沪深300指数跌幅达7%(实际停止交易时跌幅7.21%),触发7%熔断线。A股提前收盘。全天交易时间共13分钟。  10:58  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大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的,3个月内减持不得超公司总股本的1%,且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新规自1月9日起实施。  22:31  证监会发布通知,暂停实施熔断制度。  最终,沪指下跌7.04%,深成指下跌8.23%,创业板下跌8.58%。两市仅35只个股红盘,其中27股涨停。除ST外,约1700只个股跌停。  1月4日和今天(7日),A股四次触发熔断且提前休市。这两天,A股实际上只交易了153分钟(1月4日140分钟,今天只有13分钟),但这一部长电影的时间,却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力:这153分钟,A股总计损失了7.76万亿元的市值,股民人均损失7.1万元。  熔断机制再次站上风口浪尖。  1、熔断是否触发大跌?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熔断机制本身没有问题,像涨跌停板也是一种熔断机制。但其对市场产生的局部加速作用,也反过来可能导致市场在跌(涨)幅接近5%的时候更容易趋近5%跌(涨)幅。  深圳市上善若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侯安扬认为,市场的高估值是近期市场下跌的核心原因。加之熔断机制本身带来的市场心理性恐慌性抛售,也加剧了流动性的进一步收缩。除此之外,减持解禁压力、人民币汇率贬值等因素的综合发酵也一同导致了市场的调整。  2、熔断能否抑制市场波动?  熔断机制设立本意是为市场交易提供&减震器&的作用,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下的匆忙决策,给市场以一定时间的冷静期。华宝证券认为,熔断机制看似可以降低市场的波动性,但如果遇到了极端情况,市场恐慌情绪并不会很快消除,而且这种情绪会跨市场传递和蔓延,反而加大了相关产品的波动性。  我们也观察到一旦沪深300跌破3%,熔断的恐慌就容易弥漫开来,加之磁吸效应,少量的资金就足以在短时间将股指砸至5%,而一旦出现第一档熔断,第二档熔断便如影随形,投资者不计后果抛售股票的结果,便是&踩踏&。  从最近几个交易日的熔断效果来看,大盘下跌时恐慌情绪无法靠熔断来&冷却&。另外,由于熔断机制标的为沪深300指数,而不包含创业板指数及中小板指数,考虑到中小创股票的市值相对较小、弹性相对较大,未来在现行熔断机制下,中小创股票波动将加剧。  3、熔断是否下跌加速器?  分析认为,熔断对交易节奏影响更大,在临近熔断时,投资者出于对后续市场流动性的担忧,会加快交易节奏,熔断成为加速器。这个在5%、7%两档熔断之间的交易时间可以看得出来:1月4日,仅用了5分钟,今天更只有1分钟。  4、熔断是否引发流动性?  股市大跌,熔断机制会阻碍买盘进场。上善若水投资投资总监侯安扬表示,市场需要有买有卖才能成交,跌到大家都不敢买的时候,熔断机制阻断了自然买盘的出现,流动性就消失了。跌停板也是一个例子。如果一个股票到后面连续无量跌停时,很容易跌穿它的价值。以7日为例,两市成交不足2000亿,仅为平日成交的两成多一点。  交银国际认为,中国的5%和7%的熔断临界点相对于中国市场巨幅的波动性过于狭窄。如此&磁吸效应&使市场价格更快地向临界点倾斜诱发踩踏,消耗市场的交易流动性。在4日和7日指数下跌5%到下跌7%的过程中,成交量均有所放大。市场抛售压力大增,流动性消耗严重。  5、熔断制度和涨跌停制度作用重叠?  海外实行熔断机制的市场,大多是&T+0&交易且无涨跌停限制。但是A股是&T+1&交易,并且设有涨跌停限制,其本身就是一个不完全自由的证券市场。  仅以效果来看,熔断制度和涨跌停制度作用有重叠,且实行了熔断制度后,反而令市场机制无法产生作用减小波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熔断制度给了市场各方,特别是监管层反应的时间,对市场传闻引起的大幅波动可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6、A股的特殊背景是否与&熔断机制&冲突?  A股市场参与者散户居多,这与国外投资者以机构为主的结构有很大的差别。A股股民高度的投机性与羊群效应造成了市场高度的同步性,在2015年里,市场上演了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涨停再跌停等各种走势,不过统计显示在熔断机制没有出来之前,市场仍有一定的概率进行自我修复。  过去11年里,有103次大盘触发指数熔断机制。统计显示,在触及5%后,42次的收盘行情涨跌幅小于5%,占比约为40%,而剩余61次的收盘涨跌幅超过了5%。这个数据说明,在没有指数熔断机制的情况下,即使沪深300指数盘中触及5%的第一档熔断线,涨跌幅继续扩大的概率也仅为60%,市场自身的运行机制仍有机会平抑指数波动。  根据银河证券基于2015年的资料测算,当指数触发5%熔断后,再次触发7%熔断阈值的概率为42%。而当指数下跌4.5%后,触发5%熔断阈值的概率则高达86%。实际应用中,在磁吸效应下,指数触发熔断的概率会更高。指数只要触及了5%第一档熔断,则会迅速达到7%停止交易。再想买入或者卖出,以及常说的长上影长下影,已经不存在任何可能。(证.券.时.报.网.)  国金证券黄岑栋:熔断机制取消但市场反转可能性不大  1月7日晚间,三大交易所今晚发通知,明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证监会回应称,引入熔断是为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从实际情况看没达到预期效果,起了助跌的作用,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将认真总结教训,广泛征求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对此国金证券财富中心策略分析师黄岑栋表示,熔断机制取消后,磁吸效应影响下非理性下跌的部分,会出现修复,时常会出现反弹,但反转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广发策略:料暂停熔断不会报复性大反弹  三大交易所7日晚宣布暂停熔断机制。广发证券策略分析师表示,相信市场能够在短期逐渐企稳并恢复流动性。但是情绪受到的伤害会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出现进一步下降,因此我们认为更可能的结果是短期弱反弹,而不是报复性大反弹。  广发证券称,今年开年后下跌的促发因素应该不是熔断机制,而是机构的减仓、汇率的再次大幅贬值等等,但是这些因素导致的下跌被&熔断机制&给放大了,进入了恶性循环。因此&熔断机制&不是下跌的诱因,但却绝对是下跌的&加速器&。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熔断机制&进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明天开盘之前,没有等到任何政策信号,那么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因为完全有可能开盘即&熔断&,在完全没有流动性的情况下,两融的平仓、基金的赎回等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信用危机,如果不加以控制,甚至有可能将危机传导到中国过去一年唯一表现稳定的资产&&房地产。这种连锁反应是监管层所无法承受的,所以我们认为在明天开盘之前大概率是会有新的政策出台的。  有了积极的政策调整,那我们相信市场能够在短期逐渐企稳并恢复流动性。但是情绪受到的伤害会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出现进一步下降,因此我们认为更可能的结果是短期弱反弹,而不是报复性大反弹,并且持续性不会太强;在弱反弹结束之后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股市&缩量慢熊&,而在充裕的流动性下,居民会逐渐将资金更多的配置于储蓄、债券等避险资产之中。(对于&缩量慢熊&,大家可以参考一下2001年10月宣布暂缓&国有股减持&之后的市场走势)。  至于&缩量慢熊&会到什么时候,广发证券认为,对时间上我们没有明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等待两种积极信号&&第一种积极信号是监管层终于明确宣布不再&保增长&,而是以容忍阶段性衰退为代价,大刀阔斧的推进&供给侧改革&。当然,放弃&保增长&一定会在短期带来很多阵痛,比如经济数据的大幅恶化、信用违约大爆发等等,届时可能市场还会恐慌性的再往下杀一波,但那应该就是&最后一跌&了。第二种信号是观察到中国在新的全球分工体系下找到新的合适定位。目前全球产业结构正在由&重&向&轻&转变,如果中国的资源禀赋能够在新的全球分工中寻找到新的比较优势,那么就有可能实现&无痛&的产业转型,但这可能会是一个很漫长的等待。  我们在2016年会报告《不破不立,向死而生》中,从全年的角度推荐了煤炭、钢铁、有色、化纤这四个行业,因为这些行业去年以来都出现了投资负增长,有可能在未来最早实现供给出清。但是目前来看,他们的供给收缩幅度还远远不够,我们认为必须要看到这些行业有了真正的供给端明显改善的信号之后再去买入(比如观察到这些行业大量的企业倒闭、员工下岗、信用违约,等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才会有这样的机会。  朱雀投资:战胜恐惧把握绝对收益  政策概述  1月7日晚22点30分,上交所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自日起暂停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第四章第五节规定的&指数熔断&机制。  朱雀简评  今日市场再度暴跌,周内第二日触发熔断至收盘,沪深300下跌7.21%,开盘不到半个小时。这与上次触及二次熔断休市,仅仅相隔两天时间。  从今日二次熔断时间看,比周一的时间再次缩短,说明市场学习效应明显,熔断机制带来的恐慌蔓延加剧羊群效应。因熔断机制而引发的流动性危机,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已经造成较大市场风险并导致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风险程度和复杂性程度都超过7月&股灾&。  在摸索中前行  事实上,中国推出指数熔断机制的一个背景是,2015年6月中下旬开始,A股市场出现急速下跌,期间屡次出现千股跌停的奇观。  设立熔断机制的目的是防止市场价格的极端变化情况,按理讲触发情况应该很少见。由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中国股市的波动性远高于美国股市。据统计,2011年以来,沪深300指数波动超过5%有105次,超过7%有33次。仅2015年,沪深300指数波动超过5%就有25次,超过7%有11次。因此,5%和7%的熔断阈值设置太低,很难算是极端情况,容易被触发。  此外,熔断机制容易引发&磁吸效应&,投资者惧怕暂停交易导致的流动性缺失而改变交易行为。中国熔断机制的两级阈值间隔仅为2%,远小于美国的6%和7%。过小的阈值间隔,加上磁吸效应,使得原本是冷静期的15分钟暂停交易反而成为恐慌期。也就是说,5%的一级熔断阈值极大可能会加速二级阈值7%的到来,而不是相反。  改革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良好的制度是在实践中完善的。证监会发言人也表示,从境外经验看,熔断机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也没有统一的做法,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可见,适用于A股市场的指数熔断机制是需要不断优化的。  酝酿之中的反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心坚定,经济运行较为平稳,全社会对改革形成了共识;同时A股市场估值也相对合理、注册制等预期明朗。相信政府相关部门有能力妥善处理、及时化解危机。因此,朱雀综合判断:维持全年不悲不喜策略不变,大悲之后不排除大喜。  A股当下可能面对2016年最确定的绝对收益机会之一,目前朱雀重点关注的品种中超过70%的股价回落至价值中枢区间内,对回到价值区域内的优秀个股我们认为已无必要再继续悲观。总体原则是择机加仓,并结合政策出台及时调整应对;新三板产品将把握机会继续逢低加仓。(朱雀投资)  评论:多层因素诱发熔断暂停有利于股市健康发展  昨日,三家交易所发布通知,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对此,笔者认为,三家交易所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的措施非常必要和及时,不仅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更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指数熔断机制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目前已在两个交易日连续触发两档熔断,引起市场热议,有观点把市场的下跌都归罪于熔断机制。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熔断机制的误解。熔断机制成为了股市下跌的&替罪羊&。  实际上,仔细分析来看,市场的下跌实际上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  一是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大幅下跌影响。2016年以来4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调降,中间价累计贬值达1.09%。今日,人民币即期汇率继续大幅贬值。由于市场大多预期人民币将继续贬值,增加资金外流压力,同时,市场预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可能会发生微调引发市场压力加大。  二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拖累国内股市。昨日,欧美股市普遍下跌,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47%,标普500指数下跌1.31%;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04%。亚太股市也普遍走低,国际油价创11年以来新低。  三是市场对股指熔断机制不适应。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时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的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对熔断机制下的市场运行方式不适应,容易产生较大的。&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触碰熔断阈值,这是熔断机制本身固有的特征,境外实施熔断机制的市场也存在这一情况。  但目前我国市场以个人散户为主,容易形成一致预期和羊群效应。  因此,可以看出,股市的下跌是主要是由于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振导致的。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去年6、7月份股市异常波动的时候,市场中对熔断机制的呼声非常高,为此,监管层对熔断机制的业务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设计论证过程并公开征求了意见,对于收到的4800多条意见和建议反复研究,包括对与涨跌停板制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多次论证,形成操作实施方案。  当初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从境外经验看,熔断机制的引入不是一步到位的理想化过程,也没有统一的做法,而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  为此,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金所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可谓非常及时,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对于监管层的这种发现问题,及时完善的做法,也是尊重市场的重要表现。  笔者认为,熔断机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市场需要给这个新的制度更多完善的时间,只有这样资本市场才能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证.券.日.报.安.宁.)  熔断暂停 大管家肖钢还面临哪些难题  &熔断&暂停,&大管家&肖钢还面临哪些难题?  继开年首个交易日A股两次熔断之后,今天,开盘仅半个小时,沪深300指数暴跌7%,触发&二档&熔断机制,累计交易时间仅约15分钟就提前收市,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短交易日。&政事儿&注意到,证监会7日晚间发布关于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的通知。  对于已经26岁的中国股市来说,今天是史无前例的一天。  继开年首个交易日A股两次熔断之后,今天,开盘仅半个小时,沪深300指数暴跌7%,触发&二档&熔断机制,累计交易时间仅约15分钟就提前收市,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短交易日。这也是2016年开年4个交易日,四次熔断、两次提前收市。  7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关于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的通知。  肖钢三年前布局&熔断&  &政事儿&注意到,早在三年前,肖钢就已将熔断机制提上日程。  日,担任证监会主席仅5个多月的肖钢,遭遇&光大乌龙指事件&。  光大证券自营部门发生交易系统错误,8月16日当天在进行ETF套利时下单234亿元。最终成交72.7亿元,大量买单瞬间推升沪指5.96%,造成当天A股和股指期货市场大幅波动。  事发13天后,肖钢于日上午,主持召开了一场针对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后续处置及加强监管的讨论会议,国务院相关负责人、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各单位和相关负责人参加。  据媒体报道,在这次会上,国务院相关负责人要求证监会从光大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打一仗进一步&,并举一反三,控制市场风险底线。  上交所则在这次会上领到了一个任务--研究&熔断机制&。  同年11月28日,在&上证法治论坛&上,肖钢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一个观点:证券监管机构不仅不同于银行监管机构,不同于保险监管机构,更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执法机关。从境外经验看,各国证券监管部门都是集必要的立法、行政和司法职权于一体的法定特设机构。  &比如熔断机制,当交易出现特别异常情况时,如2分钟内股票暴涨5%,就要暂停交易10分钟,有些交易需要取消,这在一些境外市场是普遍做法,但目前我国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肖钢说,&因此,遇到类似情况,证券交易所不能采取熔断或取消交易的措施,否则,投资者跟你打官司、上访,交易所就很难讲得清楚&。  肖钢强调,&国外这方面的制度(熔断机制),很多是由证监会制定规则或者经过证监会确认的交易所规则来安排的,这是有法律效力的,得到法律保障的。任何人要挑战这个规则,法院是不支持的。因此,监管机构必须要有必要的立法权&。  时隔近三年,中国的证券监管机构虽然没有像国外的证券监管机构一般拥有立法权,不过,肖钢上述演讲中提到的熔断模式已经成为现实。  肖钢的&熔断&风控思维  对于熟悉肖钢行事风格的人而言,在其执掌证监会期间启动熔断机制,并不意外。  所谓&熔断&,指的是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阈值时,交易暂停。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让投资者从亢奋或者恐慌中冷静下来,对市场走势作出一个判断,避免盲目追涨杀跌。所以,&熔断&也被形容为&安全垫&、&保险丝&、&冷静期&,相当于一种风险防控模式。  &政事儿&注意到,担任证监会主席以来,肖钢很低调,公开露面的次数不多,不过,其出席论坛、会议时的演讲、讲话,以及署名发表的文章中,高频词之一就是&风险防控&。各界也一致认为,肖钢注重风险控制,称其为&风控先生&。  &政事儿&梳理发现,自日在&上证法治论坛&上详细解释熔断机制之后,肖钢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熔断&。不过,他在一些场合的公开表态中,仍有与熔断相关的表述。  日,肖钢在人民日报发表《稳步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一文。当时各界的关注焦点都在于,肖钢在股市连续上涨之时,向股民喊话提醒投资风险。其实,这篇文章还有一段关于风险防控的重要表述。  肖钢称:把握好市场运行效率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金融衍生品具有&双刃剑&的特性,要始终坚持把防范风险放在首要位置,将监管规则嵌入产品设计,强化以&看得见、说得清、管得住&为核心的市场风险监测监控能力建设。  该篇文章发表两个月后,股市进入了罕见的异常震动期,甚至引发了包括公安部在内的&国家队&集体救市行动。  此轮异常震动逐渐平复后,证监会于日以&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的形式,通报说:下一步将弥补监管漏洞,完善市场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实施指数熔断机制方案,严格管理和限制程序化交易,抑制股指期货过度投机,规范股票融资业务。  次日晚,上证所、深交所与中金所联合发布《关于就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熔断机制进入倒计时。  日,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称熔断机制于日起正式实施。  由于2015年6月至7月间的股市异常震荡与熔断&启幕&联袂推进,不少业内认为,股市异常震荡使熔断提速,证监会加快了熔断&上市&的步伐。  肖钢还面临哪些难题?  &政事儿&注意到,2015年9月熔断方案征集意见时,就有人担心,这个来自海外市场的制度到了中国会水土不服。熔断机制正式启动后,仅4个交易日两遇&下马威&,导致对熔断机制的质疑增多。  有业内人士提出,熔断机制&涨跌停&制度、&T+1&交易制度相互矛盾;还有人认为熔断制度难以减少市场波动,对于国外成熟的市场体系、市场运作模式,不能盲目模仿直接引入。  今天,一封在媒体上发表的《套牢股民致信证监会主席肖钢:您这一年可好》,被广泛传播。  这封信的署名为&一位仍被套牢的股民&,在信中,回顾肖钢的仕途履历,&银行系统的老兵。从中国人民银行老行长吕培俭的秘书,到计划统计司,再到政策研究室,直至主管金融监管的央行副行长、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在你第三个本命年,你就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内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历数2015年肖钢的股市治理药方,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分离、去杠杆等等,&我们股民以为,你会带我们重新冲上6124的历史高峰,时间不是问题,慢慢吃成胖子也行。谁承想,惊喜没来,惊吓很大&。  &2016年,你能带领股市从危机中冲出来、让我们的钱包鼓起来吗?&这位仍被套牢的股民说。  &政事儿&注意到,2016年开年以来,肖钢还没有公开露面。其最近的一次公开亮相,是日,与台湾&金管会&负责人曾铭宗共同主持了两岸第三次证券及期货监管合作会议。  在这次会上,肖钢表示:大陆A股市场在经历今年异常波动的考验后,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取向,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大陆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A股开年以来的表现表明,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肖钢,今年面临的首个难题就是如何应对与&熔断&相关的证券市场不适应问题。  可是,肖钢面临的难题远不止&熔断机制&的适应问题。  去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授权决定,如何设计信息披露等注册制的配套制度,这对肖钢和证监会来说是一个重要考验。  去年,证监会多名官员落马,其中不乏肖钢的助手、副手、重要下属,如证监会原副主席姚刚、主席助理张育军、投资者保护局原局长李量、发行部原处长李志玲等等。  肖钢曾自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监管转型,关键在人&,怎样解决用人问题?如何重塑证监会的政治生态?这对执掌证监会近3年的肖钢而言,是更为艰巨的关卡据记者王姝)  海通策略:熔断机制暂停 从岔路回归正途  2016年伊始市场难言平静,4个交易日已有两次暴跌触及熔断机制,后者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恐慌。不过随着1月7日晚证监会正式发布通知暂停熔断制度,市场交易也有望从岔道回归正途。  1、市场下跌有起因,跌姿有蹊跷  继1月4日市场大跌触发熔断机制后,1月7日市场再赴后尘,虽有熔断机制的助推作用,但下跌背后确有起因。1月4日市场大跌源于投资者对1月8日大股东解禁减持的担心,人民币贬值虽有影响但并未成为主导因素。而1月7日的市场下跌则源自近两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的大幅贬值(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持续大贬0.5%以上),汇率问题再次站上风口浪尖,出于对811汇改后市场暴跌的痛苦记忆,投资者担忧情绪明显上升,风险偏好加速回落,成为市场大跌的主要诱导因素。  如果市场仅仅是基于大股东减持或人民币贬值上的正常调整,那多少会呈现出一定的分化特征,即高涨幅和高估值的股票在下跌中遭受的冲击应更为显著。但从16年以来的市场表现看,年后个股涨跌幅与2015年全年涨跌幅并未呈现明显的负向关系,而高估值与低估值的个股差异同样并未体现。因此,16年开年以来的两次暴跌很难完全归因于正常的市场化调整,背后熔断机制下的助推作用同样尤为关键。  2、熔断机制加剧市场恐慌  如果说大股东解禁减持和人民币贬值是1月4日和7日市场下跌的诱因,那熔断机制带来的恐慌加剧则是让市场从下跌演绎成暴跌的元凶。对比1月4日和1月7日两次触发熔断的过程看,1月4日,沪深300从下跌3%到5%中间相隔93分钟,从下跌5%熔断结束到7%熔断开始间隔6分钟;而在1月7日,沪深300从下跌3%到5%中间仅相隔6分钟,而从5%熔断结束到7%熔断开始间隔2分钟。而且从熔断前的个股表现看,4日在触发5%的熔断阀值前,个股还存在一定分化,但7日触发5%的熔断前所有个股基本是一致性普跌。可见在之前的学习效应下,为避免熔断后陷入无法卖出的流动性危机,投资者恐慌情绪加剧助推市场下跌步伐。  但为何A股目前的熔断机制会出现这种问题?对比国内外目前推行熔断机制的市场,A股当下熔断机制的设置确实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第一,A股熔断第一档位5%的设置过低,很容易被触及,当指数下跌到3%时投资者就会形成马上要熔断的一致性预期,而美国7%和韩国8%第一熔断档位的区间则要大的多;第二,A股两档之间的差值设置过小,目前只有2%,从实际交易情况看,在触及5%第一熔断的阀值后,基本上市场就丧失了主动买盘,从而很快会触及7%的第二熔断档位,而国外把两档差设置多成在了6%或7%,相对更为合理;第三,从交易制度看,相比国外市场,A股的&T+1&交易和10%涨跌幅制度本身就会限制流动性,而增加熔断机制后更是使其进一步降低,所以历史上美国只发生过1次熔断,韩国3次,中国在4个交易日内就发生了2次。  3、熔断暂停,从岔路回归正途  在意识到熔断机制带来的负面冲击后,1月7日晚证监会正式发布通知,决定1月8日起暂停实施A股指数熔断制度,通知发布后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快速走高。随着熔断机制的暂停,市场有望回归常态交易。对于影响市场下跌的两个因素,我们认为不用过度担心。  一是减持解禁担忧望减弱。1月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规模、减持预披露制度、以及减持方式等相关事项的详细规定,提出&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随着政策文件的出台,市场对1月8日集中抛售的担忧望消减。  二是汇率贬值与811不太同,且市场下跌有所反应,当然仍需跟踪。811汇改,人民币连续贬值时A股并没有立即下跌,而是人民币贬值引发多个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跟随贬值,而且幅度更大,如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马来西亚、巴西、土耳其等,全球投资者担忧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重现,全球股市一起暴跌。15年11月来,美联储加息背景下,人民币开启了新一轮趋势贬值,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从6.33贬值至6.59,累计贬值3.9%,美元兑人民币离岸汇率升至6.76,累计贬值5.6%。不过与811汇改后不同的是,11月以来,除了根廷比索暴跌45%、俄罗斯卢布贬值13%以外,墨西哥比索、巴西、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并未跟随贬值。汇率的问题仍需的跟踪,也无需过分担忧,16年3月可能是更重要的关注窗口,美联储如果加息,可能引发新兴市场金融市场的波动。(海通证券荀玉根)  暂停熔断之后A股怎么走?  证监会1月7日晚间发布通知称,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A股指数熔断制度。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答记者问中表示,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正式施行仅四天的熔断制度暂停后,A股会怎么走?  广发证券策略研究陈杰、黄鑫冬认为:  首先要明确,今年开年后下跌的促发因素应该不是熔断机制,而是机构的减仓、汇率的再次大幅贬值等等,但是这些因素导致的下跌被&熔断机制&给放大了,进入了恶性循环。因此&熔断机制&不是下跌的诱因,但却绝对是下跌的&加速器&。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熔断机制&进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政策调整如期在今晚发生。对于市场是否会有报复性反弹,后续看多大空间,我们认为,市场能够在短期逐渐企稳并恢复流动性。但是情绪受到的伤害会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出现进一步下降,因此更可能的结果是短期弱反弹,而不是报复性大反弹,并且持续性不会太强。在弱反弹结束之后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股市&缩量慢熊&,而在充裕的流动性下,居民会逐渐将资金更多的配置于储蓄、债券等避险资产之中。  对于&缩量慢熊&的持续性,时间上尚没有明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等待两种积极信号&&第一种积极信号是监管层终于明确宣布不再&保增长&,而是以容忍阶段性衰退为代价,大刀阔斧的推进&供给侧改革&。当然,放弃&保增长&一定会在短期带来很多阵痛,比如经济数据的大幅恶化、信用违约大爆发等等,届时可能市场还会恐慌性的再往下杀一波,但那应该就是&最后一跌&了。  第二种信号是观察到中国在新的全球分工体系下找到新的合适定位。目前全球产业结构正在由&重&向&轻&转变,如果中国的资源禀赋能够在新的全球分工中寻找到新的比较优势,那么就有可能实现&无痛&的产业转型,但这可能会是一个很漫长的等待。  此外,&供给侧改革&会带来煤炭钢铁等传统周期性行业带来一定的投资机会。从全年的角度,我们看好煤炭、钢铁、有色、化纤这四个行业,因为这些行业去年以来都出现了投资负增长,有可能在未来最早实现供给出清。  但是目前来看,他们的供给收缩幅度还远远不够,我们认为必须要看到这些行业有了真正的供给端明显改善的信号之后再去买入(比如观察到这些行业大量的企业倒闭、员工下岗、信用违约,等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才会有这样的机会。(华尔街见闻)  证监会深夜叫停熔断(附本周错杀股)  1月7日晚间,证监会等发布公告,宣布暂停熔断机制实施。  非理性大跌之后,哪些标的将成资金避风港?快速下跌必然导致一些个股被错杀?机会在哪?  首先,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已经公布股票回购、增持承诺的公司,股价非理性下跌给予公司很好的回购、增持机会;  另外,跌破公司增发价格的股票具有较好的防御性;  最后,那些业绩延续高增长股价却遭错杀的公司有望成为后市反弹的先锋。  1、市场急跌,上市公司又可以愉快的增持了  &熔断+大股东减持潮临近&双重背景下,那些承诺不减持,甚至是增持的上市公司应该引起投资者的注意。公司大股东的行为彰显了对公司的信心,还有对市值管理的重视。  统计显示,A股中9家上市公司正在实施股票回购计划,11家公司回购计划已获股东大会通过,67家公司回购计划仍在董事预案阶段(剔除回购计划已经过期公司).  20家正在或将要实施回购计划的公司名单如下:  这些公司控股股东已在行动:从去年12月21日以来,沪深两市逾40家公司相继宣告增持计划完成。但是,在这过程中,仍有部分公司增持数量远低于宣布的增持上限。  近期完成增持或计划增持的公司名单:  除大股东以外,66公司&董监高&今年以来已经出手增持6亿元。  统计显示,按变动截止日期计算,2016年以来的三个交易日,沪深两市共有66家公司股东、董监高增持股份,涉及7881.53万股,合计动用资金约6亿元。  具体公司名单有:天银机电、汉森制药、合金投资、宝信软件、四方股份、保税科技、用友网络、紫金矿业、英特集团、羚锐制药等。  2、破增股防御性佳  跌破增发价的个股具有较好的防御性,此时买入意味着投资者以低于大股东、机构投资者的价格买到更便宜的股票。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两市今年共有803家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其中100家公司股价已经破增,其中19股破增幅度超过25%,具体名单如下:  3、这些&白马股&或被错杀  2015年年报披露即将拉开大幕,延续高增长的公司或被错杀,市场一旦企稳,这些&白马股&有望成为反弹先锋。  统计显示,截至1月7日,两市共有1126家公司公布2015年业绩预告。统计数据显示:已经公布业绩预告的公司里,20家公司连续两年业绩增幅超过40%,且2015年业绩预计增幅超过40%,具体名单如下:(证.券.时.报.网.吴.少.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续三天上涨选股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