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有易学那么道家易学建构也有易经为什么

易经、道家、儒家的关系
我的图书馆
易经、道家、儒家的关系
《周易》又叫《易经》,相传是周文王写成,其本身与儒道两家并无关系,而是一本单纯介绍自然事物发展的书,作者抽取了自然及人类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六十四个事物,通过描述其产生、发展和变化来阐述世界的道理,并且初步介绍了根据这六十四种典型事物来组合推断世间万物发展的方法(此外,《周易》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仅是一本富含哲学内容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经典的诗作)。它既是道家经典,也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之所以《周易》被道家和儒家同奉为经典,是因为道家和儒家能够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周易》进行阐述,而且能够借用《周易》来对自己的思想起到很好的推广作用。其实从本质上讲,是不同学派对同一本书的看法。&还有一点,“道家”和“道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一种哲学范畴,而且用现在的观点说,道家哲学的思想是客观而且唯物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代表著作有《老子》《庄子》《道德经》等;后者是根据前者的部分而内容加以中国民间朴实迷信而产生的一中宗教,其信徒便是“道士”。代表“仙人”有玉皇大帝、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老子的仙化)、南华真人(庄子的仙化),代表经著有《太平经》《南华经》(即《庄子》)《道德经》等。而《阴符经》则是和《道德经》齐名的“道家双璧”,当然也会被道教所借鉴。 虽然道教中人也常把自己称作“道家”,但这个“道家”是相对于“佛家”之类的宗教意义,而并非与“儒家”类似的哲学范畴。
TA的最新馆藏静心学周易----儒家易学与道家易学区别
我的图书馆
静心学周易----儒家易学与道家易学区别
纵观中国不同时期的学术思潮,人们常简称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就其内蕴而言,莫不贯穿《周易》精神,这就是中国的易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易文化传统是在一系列的否定中积累下来的肯定。这种肯定无疑地是在一定的价值原则基础上筛选而成的,是先民们所选择的最适应这个处于特定的生存空间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东西。反过来,这种传统一经形成,又对这个民族的语言文字发展、认知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道德规范、处世哲学、人格理想等诸方面起重大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这种作用是决定性的。当然,传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系统,在它成为肯定的同时,即已包含着自我否定的因素。中国的易文化传统主要是在两种否定中发展的。其一是儒家《易》学,以其特色,或可称为“人文易”。儒家《易》学肇端于孔子。孔子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的建树,在于首创私学、整理古文献,授徒传授“六经”,为普及文化、奠定民族文化心理素质,起了凿泉引流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贡献,是以儒学的基本精神弘扬了《易》道。史载孔子见到或者说重视《易》已是晚年了。他不无遗憾地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这说明《周易》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不然,他不会到了晚年钻研《易》理,以至“韦编三绝”。孔子直接应用《易》的资料不多。《论语·子路》有一则记载说: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孔子是引用“恒”卦九三爻辞表示对“南人”俗谚的称赞,同时也表明了他于《易》主张义理而不主张占筮的态度,从而标举了儒家主张义理《易》学的立场。此外,孔子授徒讲《易》,扩大了文化传统中儒家《易》学的影响。《易传》所载孔子的言论,大抵是作传者根据孔门后学的传述的称引,一方面表明了孔子的《周易》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孔子研究和向弟子们解说《周易》所作的努力。有汉一代,出现了以孟喜和京房为代表的官方《易》学和以费直为代表的民间《易》学,尽管有的溺于象数、纳甲诸占,不尽合于义理,但都可视为儒家《易》学及其卮变。其二是道家《易》学,以其特点,或可称为“科学易”。道家《易》学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老子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主要贡献是以其思辨的睿智,摒弃天命神学的芜言谬论,将“道”概念从传统的政治伦理局限中拯救出来,改造成为超时空的绝对的精神本体,并进而使有无、本末、难易、刚柔、母子等范畴第一次获得完全的哲学意义,从而使传统的、世俗的宗教伦理哲学,升华为理性的思辨哲学。尤其重要的是,以道家的基本精神弘扬了《易》道。《老子》所构建的以“道”为始点的封闭的循环变动的体系与《周易》之太极、两仪的封闭的循环变动的体系是一致的;其所两两相对地使用范畴的方式也是一致的。纵观《老子》五千言,虽然无一言论《易》,但《老子》之“道”,是《易》道之再现和发展,尤其是对《易》中所包含的自然知识的继承、发掘和发展,则是勿庸置疑的。《老子》着重探讨的是天道与人道的合一关系,飘风骤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万物与阴阳的消长关系以及人自身循道与长寿的关系等等。秦汉以后,由于黄老之学所享受的特殊地位,以至汉代《易》学无不带上老学色彩。东汉末,随着黄老之学的神仙道教化,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将《易》之象数引进丹术之中,倡言炼丹服饵可以养生延年以至成仙飞升,又把《易》学引向道教化。道家和道教《易》学,对于化学、医药学、气功养生学、数学、天文学、历学、地舆学、矿物学等有关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准备和推动作用。
馆藏&18285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我现在读高三,有人说我看多了那些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还有《周易》类,心理学类的书不好!
_大姨妈作怪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我认为,做为高三学生,课外,看一下儒家经典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多看.1、儒家思想,用来修身正己是可以的,但是儒家思想主要是强调“礼”.看多了,会束缚一个人的创新能力.2、道家思想,我不建议你现在看,因为道家思想比较深奥,它要求的不是字面理解,要你去领悟“道”原理与变化.你一个没有社会实践的学生,领悟道家思想,是非常难的.所以我建议你到大学或以后有比较高的文化功底再看.3、心理学,看到是可以看,但是不要太痴迷,很多人喜欢心理学,认为学心理学,可以看透别人的心思,但我个人认为,每个人心里想什么,学心理学是看不透的.心理学也只能对人一般的行为做出心理推测.所以当着课外了解看看无妨,只是不要认为它有多么有用.周易我不建议你看,首先周易你看不懂的,虽然里面有些有用的东西,但是大多还是与占卜、算卦有关现实生活很难用上.做为高三学生,最好是把时间多数放在学习你应该学的东西.等大学后,对心理学有兴趣多看下心理学也没关系.儒家思想不建议你多看,道家思想建议你看,但是在此前,你最好是多去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历史,你了解这样后,再看道家思想会更容易些.道家思想是非常有用的,但是也是很难去领悟的.不能一味去信别人的对《道德经》的注解,因为那些人很多都曲解了老子的原意,中国还没有一个人,能完全把《道德经》注解得很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家和儒家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