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全省1999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和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还要分城市跟农村人啊

您好, []|
走得出农村,还应融得进城市
最近十年,我国人口迁移呈现四大特征
1、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镇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
从2003年(年初)到2012年(年末),这十年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攀升,从03年的40.53%到现今的52.57%,城镇人口比例共上升12.04个百分点,在2011年,城镇人口比例更是首次突破50%。
03年至12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制图:今日话题
2、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大量流入沿海发达省份
最近十年,我国人口数量的区域性变化是: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一直在上升,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与2000年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据广东省统计局的统计,广东省总人口已超过河南、山东等省,排在全国第一位。截至2012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0594万人,与2002年年末的人口数(8842万)相比,人口总计增加1752万,增长19.8%。平均每年增加175.2万人。广东作为全国第一人口流动大省,2012年年末,共有流动人口3100万。
03年至12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数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制图:今日话题
3、规模越大的城市增加的人口越多
截至2012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069.3万人,与2002年年末(1423万)相比,十年共增加646.3万人。在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73.8万(2012),与2002年北京市的外来人口比,增加了387.2万人,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2年的27.1%提高到2012年的37.4%。
截至2012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380万人,与2002年年末(1713万)相比,十年共增加667万人。在全市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为950万人(2012),与2002年上海市的外来人口比相比,十年共增加563万人,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2年的22.6%提高到2012年的40.1%。
4、户口对人口迁移的约束力越来越弱
根据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3995.9万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7万人。这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万人,增长81%。
宏观趋势外,省际人口迁移模式存在不小差异
通过以上四小段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近十年,宏观上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态势是从西部地区向沿海地区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但是,从省际人
口迁移流动和城镇化发展来说,表现模式却存在不小的差异。
以上海、北京、天津为代表构成特大城市的人口迁移流动模式。城市的人口迁出率极低,跨省迁入率较高,迁移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其他中小城镇的非农业户口,形成了一种集聚性迁移为主的超大规模城市增长的城镇化模式。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也具有跨地区的人口集聚和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的特点。相对于东部沿海的特大城市,这些地区迁移流入人口中的农业户籍比重更高。
从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到四川、重庆等的中西部地区,出现人口导出和本地城镇化混合的模式。这些地区以省内迁移流动为主,相对来说具有较低的人口省外迁入率,同时向省外的人口迁移流出则很显著。
从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宁夏到新疆一线,人口跨地区迁入和迁出都较少,省内人口迁移程度也相对较低。这些省份的城镇化水平略高于全国,但是城镇化速度的增长相对缓慢。
谁在成为“流动人口”?
我国2.64亿“流动人口”中,农村户籍人员是城镇户籍6.8倍
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存在,所以我国的人口迁移一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口的转移伴随着户籍的相应变动;另一类是人口虽然转移到异地但户籍没有相应的变动,他们常被称为“流动人口”。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即常住地非户籍所在地的人口,约占城镇常住人口总数的43.5%,占总人口的比例则为19.6%。据此可估算我国流动人口约为2.64亿。
“农民工”是“流动人口”中的庞大群体
据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数据,大部分流动人口为农村户籍人员。城镇户籍流动人口在流动人口整体中的占比约为13%。因此,我国城镇户籍流动人口总数在3432万左右,农村户籍进城人员则约为2.3亿。
年轻、在当地受教育程度相对高、经济困难的人,构成“流动人口”主力
流动人口以年轻劳动力为主:根据统计局2012年公布的数据,在流动人口中,15―45岁之间的年轻劳动力成为流动人口的主流,占到总流动人口的71.6%。16-25岁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本市县务工者人均年劳动收入为23349元,而跨区域务工者的人均年劳动收入则达31989元,超出了本市县务工者将近10000元;26-35岁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本市县务工者人均年劳动收入为25229元,跨区域务工者人均劳动收入高达42464元,更是超出前者将近20000元之多。
流动人口以受教育程度较高者为主:社科院2012年的数据显示,农村户籍流动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超过一半,远远高于流出地农村人口初中文化构成比重,在流入本地的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绝对优势,占流入本地流动人口的70.17%。同时,城镇户籍流动人口普遍呈现出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具体而言,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城镇户籍流动人口占整体的比例高达51%;高中受教育水平的城镇户籍流动人口占比约为20%;小学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城镇户籍流动人口占比仅为10.4%。
流动人口以经济困难者为主:流动人口流动诱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问题。根据山东省统计局07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7.1%的山东输出的流动人口外出的原因是经济困难。
“流动人口”因走出农村而获益,但难以融入城市
人口流动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十年前,2002年末的数据显示,从1997年至2002年五年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5160元增加到2002年的7703元,年均增长8.6%。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090元增加到2002年的2476元,年均仅增长3.8%。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为农村居民的近2.3倍。
十年后,2012年末的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3%;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仅9.6%。据复旦大学任远教授分析,人口流动对于城镇化水平提高的贡献率约为45%左右。人口流动带来了城镇化的提高,而城镇化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必然选择。
根据2012年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目前,我国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约占流动人口总量的80%,《报告》预测,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未来将逐步趋于平稳, 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在本世纪中叶,城镇化也将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流动人口”不仅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融入城市更加困难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11年我国就业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的参加比重均不超过30%。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平均每周工作54.6小时,远超过劳动法规定的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间。此外,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率普遍较低,仅有51.3%签订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超过30%。
在当前城镇化过程中,本地人口和外地人口的社会分化性表现得非常突出。大量流动人口和本地人口差别化的生存处境和社会待遇,使原来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矛盾转移到城市内部,使原来的农村贫困问题转移到城市内,成为城市贫困问题,强化了城市内部的不平等,扩大了城市内部的社会分裂。
小姑娘占海特在上海呼求教育平权
这种社会分裂以日益增强的社会排斥和土客矛盾表现出来。特别是,迁移流动人口中60%以上的人口是19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其中有不少人口是在城市出生和成长的流动人口,他们和上一代的迁移流动人口不同,他们和流出地的农村地区的关系已经越来越薄弱,他们的平等精神和权利意识得到增长,如果他们不能有效融合进入城市体系,将带来更加严峻的社会问题。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地爆发的教育平权运动实际上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2002年,27岁的怀揣鲜活理想却殁于残酷现实的大学生孙志刚,以自己的肉躯,换来了死后三个月颁布的废除“收容遣送”制度。这一事件,被视为保障公民自由流动的政治权利的标志。今天,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人口自由迁移不是洪水猛兽,还要拆除阻挡它的壁垒。
你认为“流动人口”对城市和农村是双赢吗?
将投票分享到: 微博
专题评价:
秦光荣:地震后5分钟,我们的应急响应就会启动起来
建设沿边开放经济带、形成对内经济走廊、构建内联外通。
反腐新政会不会持续下去?能否震慑住贪官呢?
收入分配制度该怎么改才能缩小贫富差距让更多人受益?
在我国实行官员财产申报的难点到底在哪呢?有没有可借鉴的实际经验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山东出台退役士兵安置意见 青岛6月底完成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山东省出台《关于做好全省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后,青岛市及时研究了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各区市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组织专门人员集中办公,开展全面调查摸底,抓好政策落实,确保2017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任务。
相关新闻: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全省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军队退役人员工作部署要求,切实做好全省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提出了十一条措施。
一、对已到政府安置部门报到,非个人原因尚未安置的退役士兵,选择安排工作的,要按照规定安排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以及国有控股、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上岗。待安置期间,由当地政府按不低于当地各年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给其生活补助费。愿意选择自谋职业的,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二、因接收单位原因导致退役士兵不能按时上岗的,从当地安置部门开出介绍信的当月起,由接收单位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同等条件人员平均工资80%的标准逐月补发生活费至其上岗为止。
三、对政府已安置接收单位、因个人原因未领取安置介绍信或接收单位已安排工作岗位因个人原因未上岗的退役士兵,要求上岗的,由原接收单位负责安排其上岗。不愿在原接收单位上岗的,可以办理自谋职业,对符合相关规定的,也可以选择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上岗。
四、对安置后待岗或失业的退役士兵,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保障其合法权益:
1。对安置上岗后非个人原因待岗、且未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从文件下发之日起,自愿解除劳动关系自主就业的,由企业依法为其办理劳动关系解除手续;有到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就业意愿且符合相关规定的,可落实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要求继续在原单位工作的,可等单位情况好转后上岗,待岗期间,由其所在单位按当地最低工资70%的标准,逐月发放生活费。
2。对因单位破产改制等原因解除劳动关系失业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本单位同工龄同岗位职工的同等待遇。拖欠工资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优先予以清偿。本人有到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就业意愿且符合相关规定的,可优先安排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
3。对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之内、再就业有困难的,在个人提出申请、企业批准、双方签订协议后,可实行内部退养,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再办理退休手续。
4。对符合因病提前退休条件的,按照规定办理提前退休手续。
五、安置在企业工作的退役士兵,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目前尚未参保缴费的,可持有效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社会保险登记手续;对所在企业确实困难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由当地政府协调企业和经办机构协商,签订协议,纳入欠费管理,期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个人缴纳部分按规定由本人缴纳后,为其办理退休手续;安置到企业后又处于失业状态、目前尚未参保缴费或中断缴费的,允许其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养老保险费。
对已经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役士兵,按照属地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执行,其军龄视同缴费年限;对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企业,由当地政府督促其按规定参加当地的医疗保险,参保前军队退役士兵发生的医疗费由企业负责解决,企业解决确有困难及本人和家属无力支付的,应纳入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或通过临时救助等办法予以解决;对关闭破产企业的退役士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解决其医疗保险参保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失业退役士兵按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职工医保费,并享受职工医保待遇;灵活就业的退役士兵按照属地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可自愿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六、选择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2001年之前退役的,按2001年的标准发放;2001年之后退役的,按退役当年标准发放。对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政府要通过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并保障其享受自主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效益好的民营企业优先聘用退役士兵。
七、对生活困难的退役士兵家庭,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对低保边缘困难家庭给予临时救助。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退役士兵困难家庭纳入扶贫工程,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帮助其脱贫。
八、对住房困难的退役士兵家庭,符合城镇住房保障条件的,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建立专门台账,优先解决其保障性住房,做到应保尽保。
九、对有就业能力的退役士兵,各级政府要大力开辟就业渠道,积极扶持其就业。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尽最大努力开发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作为退役士兵就业的托底措施。开发的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可以延长政府补贴时限。
十、对退役士兵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充分利用我省教育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在春季高考中单列部分高职(高专)计划,单独划线录取;在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中,安排办学水平较高的高职院校,选择优势学科专业面向退役士兵单独招生,单列计划录取;进一步提高退役士兵专升本录取比例,完善服役期间立功退役士兵专升本免试政策,为退役士兵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多元渠道。按照自愿参加、自选专业、免费培训的原则,鼓励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
十一、各市对保障退役士兵合法权益所需资金,要逐人建立台账、逐县(市、区)汇总后上报省有关部门,省级财政对财政困难县区别情况,按比例给予补助。山东出台11条措施全力做好全省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_资讯_突袭网-提供留学,移民,理财,培训,美容,整形,高考,外汇,印刷,健康,建材等信息
div class="desc">2017-05-," />
当前位置&:&&&&山东出台11条措施全力做好全省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
热门标签:&
山东出台11条措施全力做好全省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
编辑:李秀媚评论:
/div> div class="desc">/div> /div>/div>div class="content-box">p class="text">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全省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军队退役人员工作部署要求,切实做好全省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提出了十一条措施。/p>p class="text">一、对已到政府安置部门报到,非个人原因尚未安置的退役士兵,选择安排工作的,要按照规定安排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以及国有控股、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上岗。待安置期间,由当地政府按不低于当地各年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给其生活补助费。愿意选择自谋职业的,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p>p class="text">二、因接收单位原因导致退役士兵不能按时上岗的,从当地安置部门开出介绍信的当月起,由接收单位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同等条件人员平均工资80%的标准逐月补发生活费至其上岗为止。/p>p class="text">三、对政府已安置接收单位、因个人原因未领取安置介绍信或接收单位已安排工作岗位因个人原因未上岗的退役士兵,要求上岗的,由原接收单位负责安排其上岗。不愿在原接收单位上岗的,可以办理自谋职业,对符合相关规定的,也可以选择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上岗。/p>p class="text">四、对安置后待岗或失业的退役士兵,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保障其合法权益: 1.对安置上岗后非个人原因待岗、且未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从文件下发之日起,自愿解除劳动关系自主就业的,由企业依法为其办理劳动关系解除手续;有到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就业意愿且符合相关规定的,可落实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要求继续在原单位工作的,可等单位情况好转后上岗,待岗期间,由其所在单位按当地最低工资70%的标准,逐月发放生活费。 2.对因单位破产改制等原因解除劳动关系失业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本单位同工龄同岗位职工的同等待遇。拖欠工资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优先予以清偿。本人有到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就业意愿且符合相关规定的,可优先安排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 3.对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之内、再就业有困难的,在个人提出申请、企业批准、双方签订协议后,可实行内部退养,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再办理退休手续。 4.对符合因病提前退休条件的,按照规定办理提前退休手续。/p>p class="text">五、安置在企业工作的退役士兵,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目前尚未参保缴费的,可持有效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社会保险登记手续;对所在企业确实困难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由当地政府协调企业和经办机构协商,签订协议,纳入欠费管理,期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个人缴纳部分按规定由本人缴纳后,为其办理退休手续;安置到企业后又处于失业状态、目前尚未参保缴费或中断缴费的,允许其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养老保险费。 对已经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役士兵,按照属地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执行,其军龄视同缴费年限;对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企业,由当地政府督促其按规定参加当地的医疗保险,参保前军队退役士兵发生的医疗费由企业负责解决,企业解决确有困难及本人和家属无力支付的,应纳入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或通过临时救助等办法予以解决;对关闭破产企业的退役士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解决其医疗保险参保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失业退役士兵按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职工医保费,并享受职工医保待遇;灵活就业的退役士兵按照属地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可自愿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p>p class="text">六、选择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2001年之前退役的,按2001年的标准发放;2001年之后退役的,按退役当年标准发放。对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政府要通过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并保障其享受自主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效益好的民营企业优先聘用退役士兵。/p>p class="text">七、对生活困难的退役士兵家庭,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对低保边缘困难家庭给予临时救助。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退役士兵困难家庭纳入扶贫工程,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帮助其脱贫。/p>p class="text">八、对住房困难的退役士兵家庭,符合城镇住房保障条件的,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建立专门台账,优先解决其保障性住房,做到应保尽保。/p>p class="text">九、对有就业能力的退役士兵,各级政府要大力开辟就业渠道,积极扶持其就业。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尽最大努力开发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作为退役士兵就业的托底措施。开发的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可以延长政府补贴时限。/p>p class="text">十、对退役士兵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充分利用我省教育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在春季高考中单列部分高职(高专)计划,单独划线录取;在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中,安排办学水平较高的高职院校,选择优势学科专业面向退役士兵单独招生,单列计划录取;进一步提高退役士兵专升本录取比例,完善服役期间立功退役士兵专升本免试政策,为退役士兵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多元渠道。按照自愿参加、自选专业、免费培训的原则,鼓励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p>p class="text">十一、各市对保障退役士兵合法权益所需资金,要逐人建立台账、逐县(市、区)汇总后上报省有关部门,省级财政对财政困难县区别情况,按比例给予补助。/p>/div> br>/div>/div>div class="view_source_wrap">a href=".cn//shandong/yuanchuang/33646.shtml" class="view_source_link">阅读原文/a>/div>div class="care_wrap">a class="care_btn_wrap">div class="care_btn">div class="care_img">/div>span class="care_num">/span>/div>/a>span>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频道合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