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送子观音是道教的地方,为什么也有观音菩萨

城隍庙不是道教的宗教场所.
如果准确地说,城隍庙属于中国民间信仰.类似的民间还很多,比如南方常见的五通神信仰,北方的狐仙等等.
既然城隍庙属于民间信仰,那给什么神烧香就没有限制了,基本上那些善男信女们认为什么灵验就信什么,认为什么神灵验就供奉什么神.没有宗教上的分别.所以在城隍庙里有观音菩萨并不奇怪.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在转世之前是道教里的慈行道人。
在我国古代,不论哪座城池,都建有城隍庙,就连驻兵的兵寨,凡称城的(如巡检司城),也大都建有城隍庙,供奉着城隍爷。
城隍庙里奉着城隍神,民间敬称城隍爷。城隍...
------------------------------------------------------------------------------...
所谓“太岁”是个时间概念,并非指某种实物。我不知你的生辰八字,只能就事论事解释一下,一般来说,一个人出生时候的属相,和今年的属相是同一个的话,按照中国传统观念,...
道教三宫经 19:11尔时救苦大仙。在大罗天上。九?抛衔⑻旃?I习椎谰?弧<?崛??L斓厮?佟H?缢母?谑ゲ芄佟?冀纤就?钕芍诮菜稻?ā>劝...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上海城隍庙有什么好玩的
上海城隍庙有什么好玩的 有什么好吃的
  上海城隍庙有什么好玩的?有什么好吃的?下面是详细的介绍。
  有什么好吃的?
  城隍庙美食推荐百年老店梨膏糖
  万有全腌腊行&&腊肠,腊肉
  天香楼的小吃点&&海棠糕,梅花糕,糖葫芦
  老松盛&&&豫园八绝&,鸡鸭血汤,面筋百叶汤、蟹粉小笼、绉纱小馄饨、赤豆糖粥、鲜肉锅贴、面衣饼
  春风松月楼&&享有&海上净素第一家&的美誉。经营净素特色面点、菜肴,香菇面筋面
  松运楼&&上海菜、上海点心,老城隍庙小吃,粤港特色美食,八宝鸭,虾籽大乌参,乳汁扣肉
  上海五香豆商店&&城隍庙奶油五香豆
  南翔馒头店&&蟹粉小笼,鲜肉小笼,野菜小笼,菌菇小笼
  宁波汤团店&&宁波汤团,蟹粉汤团,枣香汤团,豆沙汤团
  上海城隍庙有什么好玩的?看看驴友们是如何评价的吧。
  1、城隍庙可以说是上海的小吃王国,在这边可以看到很多上海的地方特色小吃,建筑也是很古色古香,在这里不仅可以吃还可以逛,在城隍庙可以买到很多可爱的小东西,个人比较喜欢那里可以吸在物体上的小小的小吃样式的小碗,放在家里的冰箱上面吸着特别的好看又独特,在城隍庙有很多的金饰店,华丽丽的高大上,不过城隍庙的人很多,小街小巷的人挤人,想吃南翔馒头店的包子可要有足够的耐心排队哟,哈哈
  2、来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来过大上海。城隍庙位于方浜中路,东至安仁街,北通福佑路,西至旧校场路。城隍庙不仅是游览的名胜,而且是购物的好去处,这儿不仅有小商品、土特产和特色商品市场,而且有大型综合商场和名点小吃。城隍庙是道教中城市的保护神,里面尽显道教文化气息。这里有许多楼阁,美轮美奂。
  3、就一个印象,人多。小吃也不怎么样,家家都卖小笼包,没一个正宗的,尤其是南翔旁边的那家。因为去过南翔,就打算那家看看。去了二楼,天,那叫一个难吃,卖得又贵。灌汤包底下都没熟,你去买时,死向你推荐,买了才叫一个后悔。给我留下了超差的印象,以后都不在打算去城隍庙了。PS,风景还不错。
  4、现在的商业味太浓了,已经失去了老城隍庙的风韵。可以去看看,捂住你的钱包呦。
  5、翘角飞檐的建筑风格,是很多喜欢摄影的同学的菜~不过现在就连周末都很多人,所以能拍出来那种感觉是比较困难的。人很多,吃的很多,黄金很多,店铺很多,各种多。。。挺好,毕竟是上海的招牌景点之一嘛,去逛逛哦!
  上海城隍庙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以上就是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西游记》里的观音“正宗”吗?为何哪里都有“她”|西游记|观音菩萨_凤凰国学
《西游记》里的观音“正宗”吗?为何哪里都有“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西游记》里观音姐姐主动报名,要去东土寻找取经人,作者是以一段韵文让她出现的:理圆四德,智满金身。贫道检索了全部《大藏经》,“慈航”这个词,一共200多条,有形容佛祖的,有形容阿弥陀佛的,有形容弥勒菩萨的,没有一处是指观音菩萨的。
《西游记》里观音姐姐主动报名,要去东土寻找取经人,作者是以一段韵文让她出现的: 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山欣紫竹,蕙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苦(一作活)观音。 按说观音菩萨早已在前七回活动了很多次了,又是派木叉,又是荐二郎,还企图用净瓶扔下去打孙悟空,观众对她已经很熟悉,何以这里忽然又来了一段韵文简介&&一般这是人物出场的时候使用的。所以,贫道很怀疑观音这个出场,似乎也说明,某一段时间,《西游记》是从这里开始的。而前七回是后加上去的。 萝卜开会 贫道发现很多朋友喜欢在网上看&中国神谱大全&之类的东西,然后头脑中就据此建立了一套神仙体系。但是这种网页文章,往往条理不清楚,只要是他知道的神,就搬进来,既不管是什么宗教的,也不管什么朝代的。既不管是宗教经典里的,也不管是戏剧小说里的。至于各个宗教都有不同的教派,每个教派都有自己的神,就更不管了。这样建立起来的神仙谱系,就像是说: 萝卜分为以下几种:红萝卜、青萝卜、胡萝卜、大萝卜、小萝卜、嫩萝卜、腌萝卜、水萝卜、干萝卜、野萝卜、秋萝卜、炖萝卜、拌萝卜&& 这些类别都是彼此交叉的。例如分了颜色就不能分大小,分了咸淡就不能分季节,这种分类是非常混乱的,所以也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把红萝卜、青萝卜、大萝卜、小萝卜一股脑放一起,只能说这不是群英荟萃,而是萝卜开会。对研究萝卜一点用都没有。 不过这种思路正是我们新的民间信仰的趋势。历代的民间信仰,一直就是这样的萝卜开会。因为民间信仰有一个重要的原则:约定俗成!没有理路可讲。再过一百来年,一定会有一些神灵,根据网络神谱或网络小说的神谱创造出来被膜拜的。不信可试以来日。 我们的观音姐姐,正是经历了从青萝卜到红萝卜,从春萝卜到秋萝卜的过程。 观音菩萨以前是男身,宋朝以后逐渐迎合中国老百姓的需要,变成女身。我想这一点已经成为稍有文史修养的人的基本常识了。今天不谈这个。只结合《西游记》谈一谈观音的民间化和道教化。 我们看到《西游记》里观音经常去天宫串门,而且真假孙悟空这一回,观音分辨不了真假,第一想到的并不是大本营如来,而是叫他们去天宫。《西游记杂剧》里观音也是奉玉帝之命行事的。这些都体现了民间信仰中观音的地位。所以观音姐姐的地位是很特殊的。与其说她是佛祖派来搞倒道教的推手,不如说她是被玉帝收编过来的。 我们要知道,因为道教是我们汉民族的本土宗教,所以道教在民间化上,以及收编其他教派的神仙上是很占便宜的。因为老百姓根本不懂佛教&缘起性空&那一套,也不懂无想天、无热天、无量光天、光阴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区别。至于三千小千世界合一个中千世界,三千个中千世界合一个大千世界,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所以我们看,这一类神学名词是很少出现在通俗文学里的。&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是最简单的逻辑。老百姓头脑里顶多能装三个次元的空间:天宫、人间、地狱,或者再加两个半空间:洞府、水府。空间再多,老百姓就不喜欢了。这个道理很简单:空间维数再多,就需要专门抽时间胡思乱想,还搬砖不搬了! 观音菩萨和慈航真人 观音菩萨本是佛教的,大概宋代以后,就开始改变身份。《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说:&妙善坐普陀岩,九载功成,割手目以救父病,持壶甘露以生万民。左善才,右龙女,普升天界。玉帝见其福力遍大千,神应通三界,遂从老君妙乐之奏,封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南无灵感观世音菩萨。赐莲花宝座,为南海普陀岩之主&,这本书大概是元代的东西。这里,&观世音&是玉帝封的,莲花座也是玉帝赐的。整个收编到玉帝编制里来了! 我们又经常听说道教管观音菩萨叫慈航真人。贫道仔细检索了一下,包括基本古籍库和佛道二藏。所谓慈航真人、慈航大士、慈航道人,都是《封神演义》流行之后的事。《封神》之前&&至少在贫道所能见到的范围之内,没有发现。 然而网上又在传一种说法,这是百度百科里的,说是观音本来又叫&慈航大士&,说是《历代神仙通鉴》卷(千真万确,没有&卷&后面那个数字)记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昧,发愿欲昔度世间男女。尝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大士。&那么这个说法提到的《历代神仙通鉴》又是本什么书呢?这本书又叫《三教同源录》,又叫《历代神仙演义》。贫道查了,慈航大士的故事,确实在这部书的第五卷第四节。 然而问题是,这部书本来就是清朝人的书,顶早是明末的。故作玄虚说是什么明初人作,是伪托的。所以这里面说的&慈航大士&,很可能就是从《封神演义》的&慈航道人&编过来的。拿这种作品当真正的道教知识,实在不靠谱的紧。 总之一句话,慈航真人这个名字,是《封神演义》的一大发明(如果发现更早来源的朋友一定告诉我)!本是个文学领域的词汇,反渗透到道教领域去了!这就像贫道看见有个小庙的观音旁边,居然供奉着黑熊怪!这在《西游记》出现前当然是不可能的。这不得不令贫道佩服,西游、封神两部书,是如何地反过来影响到信仰了! 其实&慈航&这个词, 本来就不是佛教词汇。是我们中土文人先用起来的。&法轮明暗室,慧海度慈航&,这是南北朝萧纲太子的诗。形容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之脱离生死苦海。 而且贫道检索了全部《大藏经》,&慈航&这个词,一共200多条,有形容佛祖的,有形容阿弥陀佛的,有形容弥勒菩萨的,没有一处是指观音菩萨的。对的,您没看错。没有一条!目测是阿弥陀佛最多。《道藏》也是的,没有一处指观音菩萨的。这更可证明,&慈航&成为观音菩萨的名号,十有八九是《封神演义》编出来的了!
《封神演义》的慈航道人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道藏》洞玄部有一部《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經》,这部经,约出于唐代,里面有一位&慈航苦海天尊&,但这位&慈航苦海天尊&具体有什么功德、来历,就不知道了。是不是和他周围的什么緣起四方天尊、常敷道奧天尊、輪轉丹天天尊一样,是&死粉&,还是一位雪藏的大高手?讲起来话又长了,贫道打算放在九头狮子那一回讲。欢迎大家追更! 前几讲,贫道反复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西游记》里的神仙,呈现出的是民间信仰的面目,而不是正宗佛教或道教的面目。这句话听起来虽然有点空,实际可以这样理解。首先老百姓信奉一个神,并不是希望知道什么&若有菩萨。从彼正士。七日七夜听受是法。便逮得如幻三昧&(《观世音菩萨受记经》),他们对这些深奥的佛理毫无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这位菩萨是干什么的?我们拜他会有什么好处?是管送子的?还是管消灾的?我出钱,你出力,公平交易。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网上有人骂,骂信众,说去庙里烧香的就是和佛祖做交易;骂和尚,说他们都是骗子。这些骂的的人自己都不知道,他们骂的,其实多数是民间信仰,宗教组织替它背了黑锅了。然而民间信仰本身就是一种草根文化,它的特点就是约定俗成,又有什么可骂的呢?了解了这一层,我们到庙里看见烧香的还愿的、磕头的礼拜的、念经的祷告的、捐款的修庙的,实在应该给予起码的尊重,不必以自以为多高级多清醒的世界观,强加给别人。 其次就是民间信仰的信众,一般都是草根阶层,普通的农民、工人、小商人什么的。也就是说,同是拜观音,士大夫家的观音和老农家的观音或许是意义不一样的。 再有,就是塑像很随便。我们要知道佛教对塑像是十分严格的。比如塑一尊菩萨像,必须符合量度和仪轨,身长、头长、臂长,戴什么首饰,穿什么衣服,拿什么法器,都是有严格规定的。比如观世音菩萨的造像仪轨,从下图就可以看出来。
《佛教造像量度与仪轨》 可民间就是不管你那一套的。不但乱塑一气,就连自家的被窝都拿来给菩萨盖上,这尊卧姿观音菩萨,盖了一床从农贸市场买布自做的大棉被,表示一脸的尴尬相。我也是醉了!
河南大伾山卧姿观音像 这尊卧姿观音菩萨,盖了一床从农贸市场买布自做的大棉被,表示一脸的尴尬相。我也是醉了! 不但普度众生,也普度众神 然而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河南滑县、浚县这一带,明代兴盛的是&无生老母&信仰。这尊神,是明代的一个民间教派&罗教&创出来的最高神。她既是造物主,又是救世主;她是人类的祖先,创造了宇宙与人类,同时又拯救沉沦于苦海中的后代,派神佛等下凡,或自己亲自下凡救度万民。后来也被其他的民间教派&&说不好听点就是邪教&&吸收过去了。 无生老母本来就是民间宗教乱编的一个神了。她在民间受了百十年的香火,渐渐在信众的心里取到了&正神&的资格。而且,无生老母因为是造物主、救世主,很像只有上帝的一神教。谁知民间觉得这个&一神&都不能满足,于是在这个神的基础上继续乱编。于是就编出来一个&十二老母朝无生&。这十二老母是:观音老母、文殊老母、普贤老母、地藏老母、老母、托天老母、劈山老母等十二位(不同的地方,名字或许不同)。 我们看这十二位也是有亲疏的,就很像村里老太太打牌。必然先拉一两个最熟悉的,比如妯娌、婶子、大姨,然后这些婶儿姨的再从自己的朋友圈拉。这里面最有名、最合适先发展的老太太,当然是普度众生的观音菩萨,其次是泰山老母也就是碧霞元君。她俩先过来凑这个牌局。文殊、普贤、地藏三位,虽然是男的,但不妨男转女身,一起来给无生老母打工了。然后什么劈山老母、托天老母,这都是没影儿的事了! 我们不得不佩服老百姓的创造力!他们会给这些老母配上不同的法器。观音老母手里托净瓶,这是千年不变的装备,不说它了。劈山老母手里拿一把斧子,这也顾名思义么。地藏老母呢?她头上戴一顶毗卢帽,没错这是地藏王菩萨的标志。但法器呢?手里的法器居然是一只地球仪!南北极还是对的!大概是连架子端着实在不好看,干脆拆下来了。穿轴的那个洞洞都在。我的三观啊&&碎了一地啊&&
头戴毗卢帽,是地藏王菩萨的标志,手捧地球仪 观音姐姐的长尾理论 但是我们没有发现,贫道以上说的这些事,都指向一个方向么?那就是观音姐姐的纽带性! 我们看到,观音从男转女,这就是一个纽带,将众多女信众拉拢过来了。又从佛家转道家,这又是一个纽带,把道教信众拉拢过来了。又从正神转俗神(好吧贫道不愿意用邪教这个词),又把民间的各路信众拉拢过来了。我们看,佛教的男信众,当然是主力。可是女信众,加上道教信众,加上各种民间宗教、各种地方宗教的信众,总数也不少啊!这些群体的总和,恐怕就是整个信众的&长尾&。为什么跑到哪里都能看到观音?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说宋代之后,民间是&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这句话太耐人寻味了,它颇能点出长尾理论的真相。代表净土信仰的阿弥陀佛,自然占了整条曲线的头(或者叫body)。但是出了净土宗,阿弥陀佛就不好使了。道教徒不会信,民间、地方也很少信。这条信仰曲线的长尾(long tail),是靠观音菩萨收拢来的。
观音姐姐的长尾理论 你看正宗佛寺有她,道观里有她(前几讲已经说了,崂山太清宫就有她),民间的、地方的信仰还有她。这就是做足许许多多的细分的小市场,最后也能达到一个惊人的数量级!她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就像细流一样无孔不入,把一个个小小的信众团体,都能纳入自己莲台之下。所以今天做市场的,做的,一定要把观音姐姐奉为祖师爷,从她身上学习经验,保管财源广进,日进斗金!原标题:为什么走哪里都能看到观音?《西游记》里的观音&正宗&吗?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国学官方微信
播放数:1126160
播放数:563220
播放数:466942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城隍庙_城隍庙的意思_城隍庙是什么意思_城隍庙什么意思_城隍庙的解释_百科全书_911查询
输入词条名称进行查询,例如 城隍庙
城隍庙 城隍庙的意思 城隍庙是什么意思 城隍庙什么意思 城隍庙的解释
城隍庙起源从原始信仰说起远古时期,农业经济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常常显得软弱无力,一种潜在的恐惧心理使得民众往往把希望寄托于对图腾、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之中,通过一定的祭祀求得自然力和祖宗的护佑,在“万物有灵”与“天人合一”观念的支配下,出现了有关神灵的崇拜和祭祀仪式,逐步形成原始信仰。城隍是我国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之一。从资料记载看,城隍神最早见于周代《礼记》天子八蜡中的水墉神。《礼记·郊特牲第十一》有:“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大蜡八”是指什么?郑玄注云:所祭有八神也。许慎《说文》云蜡“从虫昔声……曰年终祭名者矣”。所以大蜡八即年终祭祀的八位神,他们分别是:司啬、百种神、农神、邮表、禽兽神、坊、水墉、昆虫。其中水墉居其七。水墉是农田中的沟渠,水墉神也就是沟渠神。后来古代的城市亦要修筑城墙,城墙之外还要有一圈护城壕。有水的城堑称为“池”,无水的城堑则称为“隍”。“城隍”二字,始见于《易经》泰卦的上六爻辞:“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其中“城”指城墙,“隍”指城壕(护城河)。城隍一词连用泛指城池,首见于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原始崇拜认为,凡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而且“功施于民则祀之,能御灾捍患则祀之”(《五礼通考》)。城墙、城壕在防卫敌人、猛兽攻击,保护一城百姓安全上,功莫大焉。于是水墉神便升格为城隍神,被视为城市的守护神。兼容并包是我们传统文化与民间信仰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城隍信仰亦是如此。随着城隍在民间百姓中的影响日益显著,道教也将城隍神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杜光庭编纂的《道门科范大全集》中,就有在斋蘸请神仪式中开列城隍的法位的记载。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城隍神就逐渐成为了道教尊奉的主要冥界神灵之一。道教许多法事活动中,都要请城隍神到场。道教源于民间而又影响民间,甚至渗透到千家万户。城隍原本是民间的神祀,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后,接受了佛教的冥界体系,城隍神开始成为阴间的行政长官,掌管阴间事务。 如宋代佛教的“水陆法会”就开始将城隍神列为重要的恭请神明之一。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它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从而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民间信仰的神灵群体可以说并无体系可言,但这些信仰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民间信仰“尚和”的文化精神特质。城隍,从我国先民的原始信仰、民间信仰发展到后世的宗教信仰,它们原发于农耕文明。古长安作为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又以其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成为精神文化的传播地。由此,古长安也自然成为城隍信仰的原发地和传播地。汉代纪信,最早的城隍人格神城隍神是由自然神逐渐过渡到人格神的,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希望英雄人物死后英灵还在,作为地方神来保护自己。在城隍由自然神演变为人神的过程中,汉代的纪信最早,长安不仅是城隍信仰的原发地和传播地,也产生了最早的城隍人神——纪信。据《长安县志·王曲城隍庙会》记载:“相传楚汉荥阳之战中,汉将纪信假扮成汉王,解救刘邦出围,致被项羽烧死。刘邦得天下后,封纪信为十三省总城隍,在长安王曲建庙立祠,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汉代纪信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及地方相关资料上均有叙述。刘邦称帝后,厚赏、追封纪信,并赐黄袍加身,择上林苑(今王曲镇)修建大型庙堂并祭祀,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据传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供奉的纪信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由史料记载来看,王曲城隍祭祀纪信据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比三国东吴芜湖城隍爷周瑜和城隍庙要早四百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城隍信仰不断增强,王曲城隍祭祀活动亦不断兴盛。进入唐代,城隍祭祀在各地已经蔚然成风,地方官每年定期或在地方遭遇旱涝天灾时,代表一方民众祭祀城隍。王曲城隍紧邻唐长安城,更成为官府及民众祭祀的对象,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祭祀活动的盛况。宋代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并明确规定,新官到任三日内,必须拜谒城隍庙,这是借用神明的威力来管制官吏。王曲城隍纪信也被封为“忠祐安汉公”,元代时追封为“辅德显忠康济王”。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天下城隍,并完善了祭祀城隍的制度。城隍神与现世行政机构相对应,但其职能高于现世行政长官,由此来达到对地方官吏和百姓的精神统治。王曲城隍被明王朝封为“忠烈侯”,享正三品,祭祀活动更显重要和隆重。清代继续沿用明代制度。据宋代赵与时的《宾退录》记载,至宋为止,各地共有供奉纪信的城隍庙数十处,城隍“神之姓名具者,镇江、庆元、宁国、太平、襄阳、兴元、复州、南安诸郡,华亭、芜湖两邑,皆谓纪信”。现如今,粗略统计,全国仍有奉纪信为城隍的城隍庙三十多处。最著名的有:古都西安,陕西阳曲、兴元、户县,安徽芜湖、宁国,甘肃兰州、天水、西固,河南郑州、方城、固始、荥阳、密县,江苏镇江,浙江临安、庆元,湖北襄阳,福建南安,上海,河北瓦房店复州,四川南充,广西太平,等等。其中,甘肃天水、四川南充、陕西户县都把纪信视为本地人,以桑梓故土的身份,建城隍庙以供奉。河南因是纪信行军战斗的主要战场所在地和最终诈降现身的地方,纷纷立庙拜纪信为城隍。民间普遍信仰宋代以后,城隍信仰已是民间非常普遍的信仰了,随着城隍信仰在我国民间的发展,各地人民信奉的城隍神愈加人格化、本土化、多样化,大多以当地人民普遍认同的、已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古都西安以及全国众多城市均仍祭祀汉高祖大将军纪信,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北京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祀周新,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朝廷册封城隍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始封城隍为王爵。元代文宗天历年间,朝廷让城隍爷配享夫人,从此城隍庙里就有了寝殿,专门供奉城隍爷及城隍夫人。明代,朱元璋更是推崇有加。相传朱元璋称帝之前,曾经宿身城隍庙而幸免大难。朱元璋称帝之后,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下旨封都城隍为监察司显佑王,职位正一品;与朝廷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同时封各府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封州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封县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正是在这一时期,各州府县,纷纷修建城隍庙。都城隍庙由皇帝亲自敕建,皇宫拨付银两,庙内住持由朝廷直接任命,各府、州、县则按照等级,依次效仿,规模等级完全参照地方官署衙门,按级别配制冕毓官服。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朝廷颁布了专门祭祀城隍的典章制度。并下诏去除了城隍封号,封京都城隍为“都城隍”。其它只称某府某州或某县城隍。清代,基本完全继承了明代的城隍典章制度。1.西安都城隍庙西安都城隍庙,级别最高、影响最大、已有620年历史西安都城隍庙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由朱元璋亲自敕建,由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亲自负责监修,在唐辽王府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修建之初,被朱元璋敕封为都城隍庙,统辖西北诸省大小城隍。在城隍信仰的序列中,级别最高、影响最大。自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创建至今,已有620年历史。六百多年来,风雨经桑,朝代更迭,都城隍庙历经兴衰。自元朝定都北京以后,西安就失去了作为国都的优势和辉煌,明清之际,经济中心也以江南为主,陕西渐渐成为西北偏远落后的地区,但当年朱元璋敕建的都城隍庙,威严依旧,雄伟依旧。清雍正元年重修 规模宏大,殿宇辉煌,甲于关中清雍正元年,一场火灾烧毁了都城隍庙大部分建筑,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将军,下令拆除了明秦王府,用秦王府的木料重修了都城隍庙,重修之后“规模宏大,殿宇辉煌,碧瓦丹檀,雕刻精美,地基之广,甲于关中。”庙内古建筑群布局齐整宏丽,大殿等建筑雕饰精美,全国各地城隍庙罕有其比。山门口一座五间大牌坊,斗拱重叠,气势非凡,牌坊之下,有铁狮一对,威猛无比。山门内有一条数百米长的青石甬道直达二门,其间有文昌阁一座。二门两侧,各有威武雄壮的“帅神”相对守护。进入二门则有一飞甍重檐,精巧绮丽的戏楼(乐舞楼)。戏楼与大殿南北相对,中间场地上是一座气势宏伟的木质牌楼,楼檐有精美彩绘及阴阳太极八卦图案。牌楼正面写有“有感有应”,背面写有“聪明正直”八个金字,字体雄浑,苍劲有力。牌楼下有铜狮一对,壮严威武。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雕梁画栋,碧瓦丹檀,蔚为壮观。大殿门上浮雕着各种精美图案花纹,雕工极为巧丽,神形韵味俱到好处。大殿正中供俸西安都城隍,两侧配祀判官,牛头马面和黑白无常等鬼卒。大殿前各有偏殿10余间,专门供俸陕西省境内各县城隍。大殿后由南向北依次为二殿和寝殿,规模小于大殿,但各具特色。两侧是道众居住修真的东西道院,最盛时多达三十三宫之多,当时盛况足见一斑。清光绪十三年不慎失火 损失惨重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庙前商民不慎失火,烧毁了山门,及东西两庑商铺,损失惨重,时任陕西巡抚叶伯英亲自倡导,募资重修。1942年日本侵略军轰炸尤为可惜的是,1942年日本侵略军轰炸西安城,在城隍庙里投掷了两枚炸弹,炸毁了藏经阁,许多明代珍贵文物字画、《道藏》、经典、,鼓乐古谱等大量文物毁于一旦,大殿东北角及后檐部分惨造炸毁。残檐断柱,弹孔痕迹至今依稀可见。解放后形成城隍庙小百货市场 鼓乐名扬四海解放后,城隍庙的道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之中,城隍庙由于良好的群众信仰基础,每逢初一,十五信众如潮,摩肩接踵,周边百姓过境必经,因而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城隍庙小百货市场,有力地促进了整个西大街的经济繁荣。这一时期,城隍庙的鼓乐更是名扬四海,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研究所的许多专家教授,纷纷来此采风调研。1961年,城隍庙住持安来绪道长应邀率领鼓乐社赴京演出,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成为这一时期的历史佳话。安来绪道长被载入《世界音乐大辞典》,成为近代史上被载入《大辞典》中的两名中国民间音乐家之一。(另一位为阿炳)文革期间宗教活动被迫中止文革期间破四旧,城隍庙首当其中,庙门前的大牌坊,被当时的西安古建队拆除,辟为柴火。大殿内的紫铜铸造的城隍神像被推倒熔炼,经书乐谱纷纷被烧,庙内道众乐师流落民间,宗教活动被迫中止,香火中断。从此人去庙空,庙貌颓败,年久失修,许多大梁木柱被白蚁吃空,地基下沉,墙体裂缝,残檐败瓦,风雨飘摇。社会各界仁人志士,扼腕长叹,十方善男信女黯然泪下,抱憾而终。八十年代以后修复西大街牌坊及两庑商铺八十年代以后,改革开放,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得以贯彻落实。西安市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巨资修复了西大街牌坊及两庑商铺。庙内道众备受鼓舞,省吃俭用,多方化缘,已修复了文昌阁、二道门、东西配殿及两庑厢房等建筑。自清雍正元年(1723年)以后,近三百年来的一次大规模修复已全面展开。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其以十三朝古都的美名享誉海内外,悠久光辉的历史与灿烂的宗教文化为西安留下的都城隍庙不久将再次以崇雄凝重的崭新姿态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2.浙江省宁波市城隍庙城隍庙又称宁波郡庙,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宁波府城隍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隍庙之一。该庙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成后屡遭火灾,现存的庙殿是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建的。郡庙有照壁、头门、二门、戏台、大殿、后殿,建筑完整,气势宏伟。戏台建得尤其精美。戏台是单檐歇山顶,藻井呈鸡笼形,雕龙画凤,朱金装饰,远远看去,熠熠生辉。郡庙内保存着30余块碑刻及宋井等古迹。如今,城隍庙已经成为宁波最大的购物中心,这里商店林立,小吃遍布,实为了解宁波民间风情的一大好去处。3.湖南省安仁县城隍庙城隍庙位于县城城关镇凤凰山,为安仁境内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安仁县道教协会就设于庙中。庙中主持为李松林道长。 城隍庙处在凤凰山腰,座东朝西,青山环抱。庙宇气势宏伟,雕梁画栋,十分精美。凤凰山灵气也赋予了该庙以无限生机。因为有此庙的存在,凤凰山也成为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人间仙境。 民间传说凤凰山的菩萨灵,有求必应,由此招来边县区众多信男善女焚香朝拜,多年来香火兴旺。4.甘肃省兰州市城隍庙城隍庙在兰州市张掖路。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清乾隆年间()毁于大火,后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大门3间,为忠烈侯坊,二门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北有卷棚歇山顶式享殿,后为重檐歇山顶式正殿,左右有厢房、钟鼓楼等。回廊下原有壁画,现已不存。1956年辟作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5.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城隍庙城隍庙,位于普宁故城洪阳(古代洪阳镇是普宁的县城,2008年进入中国第四批历史文化古镇)东北侧,洪阳城内下草埔,县衙东北约三百米处,与文昌阁毗邻,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普宁置县之时,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为古建筑物。 康熙三十四年,知县赵勉周重修中堂及门楼廊庑。四十八年知县安定枚(镶红旗人)重修后堂两廊六司房舍,前后为三厅二天井宫殿式结构,共三进十一间,东西宽约二十七米,南北六十米,总建筑面积约1620 平方米。前厅为三山门,门楼左右供奉马官,门风左右为千里眼、万里望,中厅正殿供奉城隍爷塑像。后厅分三殿,分别供奉城隍夫人、十八罗汉和千手观音,体现了中国佛儒合一思想。正殿与后厅三间,有放生池,池中放养龟鳖,池两旁植木棉树,池中间有拱桥,正殿前天井有参天古榕,正殿两旁廊庑供奉神像。整座城隍庙有大小佛神像共108樽。 洪阳镇城隍庙是古普宁县乡民庆贺丰年、祈求太平、联系乡情、结交友谊的民间庙会,是难得的古建筑物,极具文物价值。每年正月十七或正月十八,洪阳就会有“营城隍公”,也就是“洪阳城隍公皆同夫人出游盛况”,场面极其热闹。洪阳镇著名的古建筑还有德安里等。洪阳城隍庙与林则徐逝世的地方“林则徐纪念馆”(也就是“文昌阁”)毗邻,共同组成一个景点。6.广东省揭阳市城隍庙城隍庙位于今市区城隍路,始建于南宋,后遭毁,于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内有三山门、拜亭、大殿、养生池、石拱桥、夫人厅等。城隍庙顶为悬山顶,七架梁与金柱之间用三升斗拱架,大殿四壁只起防护作用,不承受屋顶压力,结构独特,历经地震,虽墙壁崩塌而梁架安然。其栋梁雕刻刀路明快,雄浑遒劲,兼有明代建筑风格和地方传统艺术特色,是揭阳市古建筑物历史遗存的精华。揭阳城隍庙是广东省内现存最大规模的同类古建筑。位于揭阳东门城隍街,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县丞许德重建。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揭阳城隍庙建筑融合了明清建筑风格和潮汕地方传统工艺特色。主体建筑为木、石承载结构,力学结构科学严谨。大殿四壁仅仅起着防护作用。建筑结构防震性能很高,历经明代以来几十次地震,巍然不动,成了今人研究古代建筑的标本。据《揭阳县志·坛祠》载,城隍庙在城东解元坊,深二十六丈,广八丈。城隍庙庙宇以大殿为中心,南北一中轴线,左右两廊、两厢为对称建筑,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牌楼、大门、大殿、钟、鼓楼、后殿(夫人厅),总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7.河南省郑州市城隍庙城隍庙在郑州市商城路北。建于明代初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坐北朝南,有山门、前殿、乐楼、大殿、寝宫等。建筑均为琉璃瓦覆盖,卷棚出厦,飞檐四出,造型精致,结构紧凑。乐楼高达15米,歇山式双层建筑,正脊浮雕游龙数条,有凤凰在上下飞舞,有荷花、狮子在左右陪衬,异常生动。大殿正脊两端雕有吞脊吻兽,两侧刻滚龙数条,并饰凤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过海”及苍松翠柏、人物鸟兽,构图和谐精致。道教庙宇。在河南省郑州市东大街路北。全称城隍灵佑侯庙。建于明初,弘治十四年(1501)重修,其后屡有修葺。庙宇坐北面南,主要建筑有山门、前殿、乐楼、大殿、寝宫等,均为琉璃瓦覆顶,卷棚出厦,飞檐高举,造型精致,结构紧凑。乐楼高达15米,双层歇山式建筑,正脊浮雕游龙数条,间以凤凰飞舞,荷花、狮子陪衬,异常生动;大殿正脊两端雕有吞脊吻兽,两侧刻滚龙数条,并饰凤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过海、苍松翠柏、人物、鸟兽等图案,构图精致,栩栩如生。庙内绿树成荫,碑碣四立。8.山西省长治市城隍庙潞安府城隍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大北街庙道巷。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创建,明弘治五年(1492年)、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现存的城隍庙中大殿和角殿为元代建筑,寝宫、戏楼、玄鉴楼等为明代建筑,廊庑、耳殿为清代建筑。城隍庙是为祭祀城隍神而营建的,城隍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守护城池之神。城隍庙占地面积12229平方米,建筑面积5175.03平方米。纵轴线长达408米,由南往北依次有六龙壁、宏门、木牌楼、石牌楼、山门、重楼(玄鉴楼)、戏楼、献亭、中大殿、寝宫及各院东西配殿、廊房等建筑。9.河南省安阳市城隍庙道教庙宇。在河南省安阳市古城内鼓楼东街。始建年代不详;明代洪武二年(1369)重修。庙宇坐北朝南,现仅存牌坊、大门和五座大殿及东西厢房等建筑,多为1982的重建,昔为祀奉城隍神之所,今是安阳市著名的古迹之一。10.广东省惠州市城隍庙城隍庙位于平海古城西侧,该庙建筑面积达430平方米,始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曾多次重修。“文革”期间被全部拆毁。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当地群众和香港同胞捐资重修。城隍庙建筑精美,每层的檐周都雕塑着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故事。从庙门到檐栋、神像、案台、楹联、碑刻、雕塑等,都保留古建筑艺术特色,其文字和绘画,贯穿着规劝人们驱恶从善的意识。庙前有城隍炮楼,右侧有城隍亭,高6米,三层结构。右前角有戏台和可容纳2000人的露天广场。11.台湾省台南市城隍庙城隍庙位于台湾省台南市中区清水里青年路子 133 号,台湾原为福建省隶属之府,故名 (府城隍庙) ,是台湾最早兴建的城隍庙,始建于明永历二十三,清朝几经修复。庙内供奉城隍老爷,配祀二十四司,庙虽小而香火旺。每逢农历五月十一城隍圣诞祈福还愿更是络绎不绝。清朝乾隆年间为台湾主要的七寺八庙之一,现被列为台湾二级古迹。12.台湾省澎湖县城隍庙道教庙宇。在台湾省澎湖具马公镇重庆里光明路二十号。据《台湾寺庙大观》记载:创建于清初,乾隆二十四年(1759),曾重修与扩建;同治四年(1865)当地文人:于庙内殿中成立宣讲社,继设诱善堂,次分设德善堂,互为对化;光绪十二年(1886)整修,并增建庙前照壁等,尔后又历两度改建及修葺。该庙格局采四进式,占地面积四百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拜殿、正殿及两侧护室等。三川殿燕尾飞翘,直指云霄,顶覆红瓦,不施雕饰,古朴大方;正殿内神龛正中主祀城隍神,红面乌须,温文尔雅,文、武判官侍立左右;殿梁间悬一大算盘,上刻写“世事何须空计较,神天自有大乘除”;沿过水廊而行,可见两旁护室,室内分别供奉城隍神的部属神将。七爷谢必安、八爷范无救、四大将军、注禄司、阴阳司、褒善司、注寿司、速报司及罚恶司等,诸神面目各异,尊尊手持刑具,威武勇敢,令人不寒而栗。13.陕西省三原县城隍庙城隍庙位于三原县城东渠岸街中部。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600多年来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是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自三国起至清代末历代建庙祭祀。三原城隍庙供奉的唐代名将三原人李靖。三原城隍庙规模之庞大,建筑之堂皇,在全国城隍庙中首屈一指。城隍庙为宫殿式建筑,用均衡对称方式把楼、殿、廊、庑、坊、亭等40多座单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五个廊院相套向纵深和两侧伸展。中轴线上布着三道门、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楼。应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拜殿、陪殿、寝殿等主体建筑各具特色。全部建筑琉璃盖项,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美若宫殿,体现了我国古建筑平面轮廓规正,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疏密得当,刻镂精致,纹饰典雅的特点。 三原县博物馆设在城隍庙内,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贵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岳飞书《出师表》和于佑任(三原人)书法真迹为世称颂。14.台湾省新竹市城隍庙新竹都城隍庙的简介新竹都城隍庙位于新竹市北区中山路上,列属二级古迹,其庙宇规模在当时是全台湾之最,专门掌管阴间与阳间赏罚善恶的神明为城隍,所以城隍庙的布置犹如古代的衙门;新竹都城隍庙庙埕的市集小吃摊,成为新竹特色之一。 新竹都城隍庙的历史发展新竹都城隍庙创建于清乾隆13(西元1748)年,由淡水同知曾日锳倡议兴建,在西元1875年设台北府,但府治仍在新竹,因此将城隍爷晋升为府城隍(绥靖侯),香火鼎盛有‘新竹城隍爷,北港妈祖婆’的称誉;至西元1891年,全台官民在此举办护国佑民怯除灾厄祈祷醮法会,故于次年改封为‘晋封威灵公,新竹都城隍’,为全台唯一的都城隍庙,也是唯一的省级城隍庙,又因显灵御匪有功,光绪皇帝颁赐‘金门保障’匾额,更是新竹都城隍庙重要文物之一,其后陆续获历代皇帝封赠成为全台官位最高的城隍爷。新竹都城隍庙的建筑风格新竹都城隍庙历经多次翻修,如今所见的外貌为民国13年的修建,以三川殿及三叠式屋顶最具特色,庙内文武判官范、谢将军及四捕快之雕琢更是精致传神;悬挂在屋梁上的大铁算盘,据传是城隍用来计算人世罪恶的,所以两旁的对联写着‘世事何须多计较,神天自有大乘除’;新竹都城隍庙门前的石狮及其他雕饰均有艺术价值,龙柱是台北名师辛阿救的作品,雕工细腻生动,进入大门上方的八卦藻井,为泉州惠安大木匠师王益顺之作,十分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新竹都城隍庙的祭祀庆典 新竹都城隍庙至每年元宵节前后时,与邻近的北门街、长和宫都有花灯展示,色彩缤纷,民众可以欣赏到不同风格的花灯作品,为新竹当地颇负盛名的元宵活动;新竹都城隍庙农历七月的迎城隍活动更是当地的盛事,每年从七月初一开始至八月初一东门市场的“东门普”收尾才算结束,期间几乎夜夜都有八家将巡街;七月十五中元节当日是活动的最高潮,由城隍爷本尊出巡,赈济孤魂野鬼,由于出巡队伍长达数公里,整个新竹市为之沸腾;至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曰城隍爷生日时,新竹都城隍庙内更是涌入大量信徒,人山人海,热闹非凡。15.上海市城隍庙在上海地区众多的道教官观中,上海城隍庙以其历史悠久、建筑宏伟相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黄浦区老城隍庙上海老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由于上海城隍庙内供奉的上海城隍神在上海地区的特殊地位,在近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城隍庙道观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上海地区百姓的热心支持。从明代永乐()到清代道光()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在“文革”时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道教信徒的支持下,上海城隍庙在六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了一期修复工程。2005年,在市、区政府的关心下,在上海市豫园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上海城隍庙大殿前厢房的使用权得以归还,随即开始了二期修复工程。今天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嘉定区城隍庙始建于宋嘉定年间(),明洪武三年(1370)由时任知县胡永安从南大街富安坊移建今址,明清两代屡次被毁,时有重修。原有大殿、寝宫、花园、即山亭、迎霞阁、碧兴亭、醉月轩、花神殿、池上草堂等建筑,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一度盘踞庙内,使庙内建筑大遭破坏,1960年被列为嘉定县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9月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曾兴工对其部分建筑进行修缮,1984年嘉定县再次对其庙内大殿及寝宫进行修葺,是嘉定著名的道教庙宇之一。青浦区城隍庙建于明代万历六年(1573),重修于崇祯十一年(1638),增修于崇祯十七年(1644);清乾隆十年(1745),知县乔式祖倡捐,别建灵园于左,环以楼台,水木明瑟,曲径幽邃,花香草绿,四时若春,五十二年(1787),知县孙凤鸣踵事增修。后废。1958年,当地政府将其改建为博物馆。博物馆于1999年搬迁至新城区的崧泽广场。由于用作博物馆期间对内部保护良好,青浦城隍庙稍加修整,于2006年初重新开放。而西侧紧邻的百联桥梓湾购物广场也给修葺一新的百年古庙带来了超高的人气。如今庙内香火不断,香客络绎不绝。上海城隍庙传说上海城隍庙历史悠久,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老城隍庙里供奉着3个菩萨,即护城神秦裕伯、霍光、陈化成。关于他们的传说不一,版本很多。就说那秦裕伯,一种说法是元末明初,这位被称为“智谋之士”的上海人,为逃避乱世,辞官回到了当时还是个小县城的上海。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多次请他出山,才应允入朝。秦裕伯是前朝老臣,又精于世道,很受皇帝重用。朱元璋在他死后封他为上海“城隍之神”。还有个版本是,秦裕伯是元末明初河北大名人,曾在上海住过。传说他是一个孝子,因其母感叹未见过金銮殿,故专门建了一座像金銮殿的建筑。后被人告密,皇帝派员来查,他就连夜将殿改成金山神庙,躲过了一场灾祸。清军南下时,原准备屠城。行动前夜,清军将领梦见了秦裕伯,秦警告他不准杀人,这才没敢下手。因秦裕伯“显灵”,救了上海百姓,故被列为城隍爷。16.山西省芮城县城隍庙城隍庙位于芮城南街,也是芮城博物馆所在地。宋大中祥符年间(
年)创建,明景泰六年( 1455 年)重修,清顺治三年( 1646 年)冬,寝殿被火毁重建,此后又经康熙 十年( 1671 年)、道光九年( 1829 年)的重修和咸丰元年( 1851 年)的增修。 历经千年的兵火战乱和风雨剥蚀,集中了宋、元、清三代建筑风貌的城隍庙能保存至今,可谓一个奇迹。享亭为元代遗物,俗称“看台”,柱子粗矮,斗拱硕大,建筑形制粗犷而浑 厚,古朴的外貌具有浓厚的早期建筑特色,使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动荡不安的金元时期,匆忙粗 糙但不失精美的建筑工艺。献殿与享亭之间是东西厢房,左右对称,面阔九间,进深一间。献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 外露四根明柱,前檐还有插廊,中部辟门通往大殿,卷棚顶,为清代所建 。 最精彩的当属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柱头有卷刹,柱体有侧角,柱头斗拱为五铺作 双下昂形制。屋顶举折平缓,斗拱硕大,拱瓣清晰,为典型的宋代规制。歇山部分的“二龙戏珠”琉璃悬版为明代制作,富丽堂皇,端庄肃穆, 琉璃鸱吻及琉璃脊饰色彩绚丽、精美绝伦,系古建筑中的罕见之作。大殿形制古朴典雅,雄伟壮观,虽经历代维修更换过少量构件,但大木构件 及斗拱仍为宋代遗物。它屹立在这组建筑群中间,仿佛一位贵夫人,那种雍容华贵自不待言。 碑郎里收集陈列有北魏、北周、隋、唐、宋、元至明、清的历代名碑、造像碑、墓志铭等 98 通,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具有极为珍贵的参考 价值。馆藏文物还有大型通景堆绢《郭子仪诞辰祝寿图》屏,吴镇、米芾、董其昌等名家墨笔画卷,以及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所赠佩剑等珍贵文物。徜徉在这里,从一砖一石中,从那些梁架与斗拱间,古文化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17.广东省鹤山市城隍庙在鹤城镇昆源路西端(古劳村),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是建县初期县城内“十祠八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庙宇。原占地约700多平方米,庙分前、中、后3座,有两天井相隔,前座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现只剩下后座。天井两侧建有瓦面遮挡,右边承放有“地保神”、“一见发神”(济公)、“赵大元帅神”、“加福加寿神”;左边承放有“灵神”、“二王爷神”、“五王爷神”、“包公神”、“寿星公神”、“太岁神”。后座正面有二条石柱直立,上刻一副对联,乃是清人手笔,苍劲有力。上联:“久仰神灵几同水族燃犀潜分异路”,下联:“重新庙貌从此山城控鹤永镇名区”。门口两侧有两个马步(士兵)牵着马守候,随时待命。后座庙内有直径40公分的圆柚木柱4根,支撑上盖,柱脚为花篮式石垫座。厅中央承放着玉皇大帝,城隍爷在右,文昌君在左。每天香火鼎盛。游人络绎不绝。18.江苏省泰州市城隍庙泰州城隍庙,又称邑庙。江苏省境内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城隍庙,泰州地区规模最大的道观。位于泰州海陵区邑庙街二十二号,为该区惟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北宋以来曾经五次翻修。历史上的泰州城隍庙,殿宇巍峨,气势宏伟,其建筑风格和体量均与泰州旧州衙相似。第一进山门殿,设有三个方形的山门,山门殿内东西侧各塑一尊马神像,遥对山门,街南立有旗杆和影壁墙。第二进四值功曹殿,殿内供奉四大功曹的神像。功曹殿前左右各有厢房五间,分别为“赞化厅”、“班房”和“土地祠”等。第三进审事厅,厅内置紫檀木公案,厅前甬道上砌有一座砖牌坊,甬道两侧各建有一排约七八间的执事用房。第四进正殿,天井曾建有一座戏楼,与正殿相对;两边各有厢房十五间,为城隍爷下属的为二十四司。正殿为庙内主殿,殿中供奉泰州城隍爷神像,金脸,五绺胡须,神态儒雅。腰系玉带,脚蹬乌靴,头戴钩金彩冠,身着绣花红袍。城隍爷坐像前,置有一张条形大经桌,上设香炉、烛台,殿内东西两边塑有文、武判官像,东南角置钟鼓,殿前廊外月台正中,置放着一座大铜鼎。二零零四年,泰州启动城隍庙一期修复工程,同年十二月十日告竣。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南北总长一百二十四点四七米,占地五千三百多平方米。大门外八字墙分列两侧,前后以子午线为中轴,分山门殿、审事厅、大殿三进。山门殿,审事厅各五间,大殿十间,二十四司三十间和地方庙、三班六房、土地福神祠二十二间,共七十二间房屋。其中山门殿、审事厅、二十四司为明代建筑,大殿为清初建筑。每进连接天井的左右两侧皆建有对称的厢房,从而使每进殿宇都自然形成一组四合院落。19.浙江省嵊州市城隍庙嵊州(浙江嵊县)城隍庙位于城内鹿胎山 南麓,是一座江南一带很有名气的建筑。该庙初建于1345年,由于年代久远,建筑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尤其是白蚁的蛀蚀,历史上曾十一次修建。近几年又经大规模重修,现已修竣对外开放。南宋朱熹游嵊州时曾到鹿胎山登城隍庙,题“溪山第一”四字,故嵊州城隍庙又有“溪山第一楼”的称号。城隍庙建筑规模宏大,选材讲究,雕刻精湛,装饰协调,整体和谐,称誉江南,堪称一绝。始建年代较早,宋《嘉泰会稽志》中已有文字记载。现存建筑系清嘉庆九年重修。该庙庙貌恢宏,在城隍庙同类建筑中数全省第一。建有八字屏风、月台、溪山第一楼、仪门、戏台、城隍殿、后大殿,两侧配有耳房、侧屋、夹屋、厢房等,设计独特,布局巧妙。它不但气势非凡,且建筑精良,特别是砖、石、木三雕,精美绝论,被誉为江南三雕第一家,世称“三绝”。1989年12月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开始对城隍庙重点修复,2002年9月开放。戏台与山门相连,被誉为江南古戏台之冠。坐南朝北。总高14.2米,深阔均为5.17米,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造型优美,藻井雕刻分上下两层,下层以十六组斗拱每组三朵向上级缩,上层有十六组斗拱和八条倒挂龙相呼应,形成“龙生九子”的“九九”之数。梁坊和美人靠中,设置戏曲雕刻115件。有《长生殿》、《下河东》、《倭袍》、《目莲救母》、《借东风》、《蝴蝶梦》等三十四本戏文。四十只斗拱上雕刻四十个古代戏曲人物,有红线女、崔莺、张生、唐明皇等。戏台顶上,屋脊、垂脊、翼角中都雕有戏曲人物。一台之内,有众多的戏曲雕刻,当属罕见,也是越剧从初创到发展时期的艺术摇篮。城隍殿在戏台北面,2002年重修。四根六米高的石龙柱,用一米见方的大石柱雕刻而成;四处都可见到雕刻,计有500多件作品;主材采用南洋红木,木质坚硬防蛀防霉;中间四根铁木金柱,铁木从印尼进口,造价16万。供奉的城隍是明代收复澳门的嵊籍兵部尚书喻安性。西侧系惠安寺,与城隍庙珠联壁合,融为一体,由著名高僧悟道法师荣任方丈,善男信女心寄于此。东首与全国第一家戏剧专业博物馆和越剧艺术中心相临,连片成群,景观迷人。嵊州城隍庙景区是一处人间之福地、艺术天堂。集文化、旅游、宗教、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可以修身养性,解读古越文化。20.山东省潍坊市城隍庙时盛行迷神信鬼,传说掌管阴间治安的城隍备受崇拜,几乎每座城池都建有城隍庙。 老潍县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坐落于县衙附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介绍,在城隍庙的鼎盛时期,每逢五月初一城隍生日,民间都会举行隆重的出巡仪式,前吹后抬,声势浩大,是县城的一个盛大节日。乾隆十七年(1752年),知县郑板桥发出倡议,大修城隍庙,并在对面建了一座戏楼。 《潍县史记》上记载:进入城隍庙门,有影壁墙,正中是甬道,东西两侧是廊房。廊房内有传说的十八层地狱,那些青面獠牙的小鬼和锯解、挖眼等酷刑泥塑像群,形象逼真,阴森可怖。再往前走,有过厅三间,然后才到正殿大院。大殿端坐着城隍泥塑像,白面长须,官袍乌纱。再往后是后殿,殿中有木制的城隍雕像(有铜活络,能站起来)。与其他县城不同的是,后殿的东侧是一方形厢房,内有一泥塑少妇,侧身睡在炕台上,盖着红绫被,俗称“卧奶奶”。传说有一次城隍出巡,路过西南关,某姓闺女在门口观看,发现轿子里的城隍向她笑,回家即得病,不久死去。其家人知道这一情况后,便在庙内添塑了卧奶奶像。死者的坟就在西南关的一条巷口中(1993年西南关拆迁时棺木尚好,棺木上有“姑福姐”字样)。民国十一年(1922年),城隍出巡活动停止。21.浙江省杭州市吴山城隍庙吴山城隍庙是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迁移来的,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祭祀周新。新建造的周新祠内设有周新塑像和他的生平事迹介绍,表达了杭州人民对这位古代清官的怀念。城隍阁为七层仿古建筑,面积3789平方米,高41.6米。它通过各层的多个翘角,体现凌空飞升的气势,顶部又设计成飞阁,象征凤凰展翅和仙山琼阁,从而让人联想起“龙飞凤舞到钱塘”的神话传说,堪称江南第四大名楼。城隍阁建筑整体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的建筑风格,它的洞门,用蘑菇石砌造而成,底部呈块石状垒筑的坚实基座,象征着古老的杭州城墙所蕴涵的悠久历史。它的斗拱、栏杆和排门的雕刻,采用香樟、椴木和美国洋松制作。城隍阁的建造,起到了为西湖山水风光补景的宏观效果,它平衡了整个湖光山色大面貌的造景布局,在功能上不仅可以登临观光,而且又与山、湖、城相互呼应、相互配合,使得人们不论是从西湖远眺,还是从城区各个方向观望,都有美好的视角。尤其是它作为吴山广场的背景和延安路的对景,城隍阁优美的造型、飞动的气势,将成为杭州的标志性建筑。城隍阁的设计、建造,不仅考虑到建筑与西湖及城市的联系,还增配了服务设施。在它的一楼和二楼,集中展示了具有浓郁杭州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在它的三楼到六楼,则以休闲、观景和接待为主要功能,悬挂有豪华宫灯,配置了高档红木家具,三楼为大众茶室,并设有文艺演出舞台;四楼以茶点款待来宾;五楼设有咖啡座;六楼为贵宾接待室并有珍贵工艺品陈列。登上69米高的山顶,再登上城隍阁顶的观凤台凭栏远眺,北望西子湖,波平如镜,轻舟荡漾;东眺市区,高楼广厦,栉比鳞次,繁华街市,尽收眼底;南观钱塘江,波涛滚滚,片片帆影,消失在云水之间;西览群山,松声竹韵山峰沉浸在烟云雾蔼之中。倘若夜间在此眺望,全城灯光闪烁,与天上皓月朗星相争辉,真是山河壮丽,风光无限。22.河北省承德市热河都城隍庙位于承德市中心,西大街路北,距避暑山庄约1公里。这是一座典型的汉式寺庙,格局简炼。一如随意散落在江南某个小镇的庵院庙堂,但是稍加留意便可看出这座寺庙的气度与众不同。首先庙前高悬的道幡说明这是一座道教寺庙,这在热河街上可谓凤毛麟角。遍布避暑山庄周围的多为藏传佛教寺庙,而修建这样一座道教寺庙则是出于对汉族群众宗教信仰的尊重,同时由乾隆钦定“热河都城隍庙”似可说明古热河在当时社会的政治地位。热河都城隍庙黄琉璃披顶,彩饰飞扬,有意无意地显示它傲然于各地城隍庙的尊贵。现内设神像近九十座,除“天下第一城隍庙”外,其余各殿供奉文、武、义、财神、孔子、朱熹、文昌帝君和极具特色的六十甲子神。主体建筑福荫严疆殿供奉着一尊城隍坐像,面目慈善,号称“天下第一城隍”。传说城隍神是康熙皇帝十七皇子允礼,允礼自幼豁达识体,不参与皇权之争。且又聪明持重,政绩斐然。他死后,乾隆帝深感若失股肱。乾隆三十七年值工部尚书周礼元理奏请修建热河都城隍庙,乾隆下旨拨款施工,封允礼为热河城隍神。特色提示:城隍庙现为承德市为数不多的一家道教寺庙,风格有别于外八庙,很值得一看。这里每日上午9:00-10:00有道教法事活动,且每逢重大道教节日,必举行道教法会庆贺。旅游交通:城隍庙位于西大街路北,出避暑山庄沿丽正门大街西行至火神庙处,右转上西大街再走约1公里。也可乘5路、7路公交车到中医院下车即到,乘小公共汽车或打车更为方便。23.福建省莆田市城隍庙在原莆田县内,有创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位于城内长寿街庙前巷的兴化府城隍庙,由照墙、外埕、大门、甬道、仪门、中门、正殿、后殿及两厢护厝等组成,占地面积24亩(一说18亩),与兴化府衙,莆田县衙一样大,为莆田五大宫庙之一;主祀城隍大神陈瓒,俗称城隍爷。该庙现为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莆田城隍庙除了兴化府城隍庙外,还有建于府城隍庙之后的莆田县城隍庙,元至正十三年(1353)兴化县由游洋迁往的新县城隍庙,明洪武二十年(1387)设卫后建的平海城隍庙,建城后建的吉 城隍庙,为怀念故国宋在南门建的浙江城隍庙,南宋末年二少帝南渡福建后建的华亭仁和城隍庙。清康熙五年(1660)沿海截界,莆禧民众被迫迁往涵江凤岭、鲤江城隍庙废,他们于此重建庙宇,亦名鲤江城隍庙;复界后,他们迁回莆禧,重建其庙宇,涵江鲤江城隍庙保持不动,现为涵江区一所著名的道观。城隍庙里的塑像与配神一般是:正殿之中祀奉城隍大神,两旁分列八大将、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钟鼓神以及十殿阎王、十八司等地狱塑像,府城隍庙里则有更多的配神。城隍庙里挂有“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节义文章”、“发扬正气”等匾额,还有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等楹联。这些匾额与楹联的核心是歌颂城隍爷的功和德,劝人行善不作恶。此外还有石碑、石刻等,这些文化古迹是城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正月十三日的元宵、五月十九日的城隍寿诞、六月初八日夫人妈的生辰以及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的祭孤,城隍庙都要举行庙会活动。这些庙会规模大、范围广、人数多。城隍庙里,每年都有钱、米、衣服、棉被、医药、棺木等的施舍,府城隍庙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五日为最大的一次施舍活动,每月初一和十五亦有小规模的施舍。还有为人主持公道,排解纠纷的活动。在旧社会每年除夕之夜,府城隍庙戏台上例有一场木偶“鲁戏”。因那时穷人多,三十晚上因躲债,有家难还,无路可走,只得进城隍庙看“鲁戏”当“守岁“。有乐善好施者,派人捎带“红包”,悄悄地分别送给那些穷苦人。.兴化府城隍庙,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庙前路。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府盖天麟创建,历代有修。原有五进,现存仪门、大殿、后殿。大殿重檐歇山顶,面阔5间,进深4间,素面覆盆柱础,补间铺作1朵,用材颇大。尚存明重修城隍庙碑刻5方、重修二忠祠碑刻4方、清重修城隍庙碑刻1方。 1956年,莆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莆田独特的“城隍庙”】莆田的城隍庙建制十分独特,从都、省、府、县到卫、所、寨等七级城隍庙,一应俱全,而且都完好地保存至今。本来有城的地方才有城隍庙,但是,莆田有几个城隍庙并没有建在城内,而是建在城外,甚至建在没有城的乡镇。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南宋端宗和末帝曾在莆田活动,与陈文龙、陈瓒在莆田抗元保宋斗争有关。莆田的都城隍庙即仁和庙,源于南宋首都临安所在地仁和。本是随宋端宗、文天祥、陈文龙南下驻华亭木楼里时创建的,1994年重建后,即以陈文龙为主神。其实,早在元代,莆田民间就建了大量陈文龙庙,为了蒙蔽元朝统治者,都托词是纪念杨家将杨五郎的杨太师庙,而这些庙主神的忌日一律都是陈文龙的忌日四日二十五日。对于此,张琴先生1933年专门着文作过论述。这些太师庙加上宋端宗驻过的广化寺、白云院、古谯楼、华亭木楼里,文天祥驻过并题匾的涵江新有社,陈文龙驻过并题匾的涵江龙津庙,陆秀夫娶了蔡荔娘的枫亭镇,蔡荔娘建了陆秀夫衣冠冢的秀屿嵩山岩,陈文龙故居阔口王湖祠等,都和莆田的城隍庙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兴化府城隍庙规模最大。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下令在全国建城和建城隍庙,封陈瓒为兴化府城隍庙主神。明洪武二年(1369)知府盖天麟自城西北迁建于小西湖畔,历代屡有重修,原有五进,现存二殿、大殿、父母殿共三进,保留明清原构。有明弘治、万历、崇祯间石刻三块,还保存有明弘治七年(1494)邑人刑部尚书彭韶的兴化府重修城隍庙碑,明万历十四年(1586)知府钱顺德的重修兴化府城隍庙记,明崇祯年间陈经邦列陈钟岱的重修兴化府城隍庙记等珍贵石刻。明正德三年(1508)在庙左敕建二祠,春秋二祭陈文龙、陈瓒,清康熙版《二忠录》在莆田、惠安均有。二忠祠今存二门石刻门额“节义文章”,万历十四年(1586)陈锳立的石刻“昭忠”,正德八年(1513)姚镆《二忠祠记》碑和万历十四(1586)陈文烛《重修二忠祠碑》。原有“宋孝宗赐陈少傅札”碑今存三清殿左碑园。兴化府城隍庙20世纪50-60年代改为城关剧场,“文革”中首尾两进被拆,80年代以后逐步修缮,辟作原莆田县陈文龙、陈瓒纪念馆。近十几年来,不断有包括日本、美国、东南亚及港澳台等海内外人士来此朝拜,寻根问祖。在所有城隍庙中,兴化府城隍庙的记载最为完整,文物最为丰富,现尚存的各殿,已重修一新。莆田县城隍庙在兴化城内仓后路原莆田市机关大院内,为清代创建的,奉祀的主神是明景泰二年(1451)状元、邑人柯潜,后庙址辟为市机关图书馆。平海卫城隍庙,建在平海城内西门,每年正月十五日在平海城隍庙内点灯猜灯谜,非常热闹。莆禧所城隍庙,清初截界时,随莆禧人内迁至涵江,在涵江创建鲤江庙(即莆禧城隍庙),返回后,在莆禧又建一城隍庙。吉了寨城隍庙,位于原忠门镇梯吴村吉了。宋代地名“系蓼”,熙宁四年(1071)创建。名“系蓼城”时商贸盛行,海船聚泊城下。明洪武二十年(1387)于此设吉了巡检司,新修建寨城,故有吉了寨城隍庙。还有城西门外清风岭城隍庙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24.安徽省合肥市城隍庙合肥市城隍庙位于合肥市安庆路西段,为清代庐州府庙。始建于北宋皇佑三年(1051)。清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攻打合肥,毁于战火。同治十年(1871),地方官筹款重建,因经费缺乏,中途停工。光绪五年(1879),由李鸿章之弟李鹤章出面募捐续建。昔日,大庙前旗杆矗立,山门口石狮相对,山门3间,左右耳房各5间;戏楼5间,两旁耳房各4间;大殿3间,两侧耳房各3间;大殿和戏楼之间东西厢房各12间。大殿前有铁香炉一座。殿中有城隍像,厢房中有城隍夫人像。东西供奉十殿阎王,并有阴司刑狱设施。相传城隍庙正殿内的城隍塑像,乌纱袍笏,一副人间官僚打扮;厢房内侧有城隍夫人的塑像,凤冠霞帔,颇为传神。 城隍是古代传说中的守护城池之神,古时每年春节和农历七月二十九日城隍老爷寿诞之日,庐州府和合肥县的大小官员以及善男信女,都要前往进香、礼拜。庐州府属下的舒城、庐江、巢县、无为等县的知县,每次来合肥谒见上司,也要同时参拜府城隍老爷。解放前,人们遇到争执或纠缠不清的事情时,也都会相约来到城隍庙内,当着城隍的面解决,相互发誓赌咒。甚至知府、知县遇到疑难案件,有时还要恭请城隍老爷帮助决断。旧时,戏楼上有连台《目莲救母》酬神戏演出,小商小贩和游人也峰拥而至,庙街顿成闹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山门口石狮被砸,庙内塑像一扫而光,古建筑也遭破坏,仅存山门、戏楼、大殿、娘娘殿等建筑,所以又有城隍庙无城隍一说。年由市文物管理处主持修复。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市政府责成城市改造指挥部以城隍庙为中心,进行综合开发,建设城隍庙市场,首期工程位于城隍庙正南面,占地约6.3km2,东西宽150m,南北长420m,整体为徽派仿古建筑。城隍庙修复一新后成为合肥市群众艺术馆馆址,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城隍庙市场,开设了白石斋、九狮楼、徽光阁、庐阳宫等1000多家商店,以及酒楼、茶座、艺苑、舞厅等。九十年代,城市改造工程指挥部实施了二期工程。耗资三千余万,拆除部分旧建筑和危房,建成"小商品世界",并在中轴线北端原址恢复重建了明代的思惠楼以及庙后之娘娘殿,重塑娘娘殿诸女神法像。二期工程布局和建筑风格与首期工程融为一体。二十世纪末,庐阳宫毁于大火,现又重新修建完工。25.广东省海丰县城隍庙海丰县,历史悠久,以文物丰富而闻名于世,县城的城隍祖庙是其中之一。“文化大革命”城隍庙遭受严重破坏面目全非。经近几年来的重建修葺,如今焕然一新。海丰置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县之城池的兴建曾数易其址。海丰最先的县城是在城东的一里,土城,元至正末年废。其次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陈规任知县,在城北(今彭湃医院)筑建城池,纵横各40丈。24年后的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官任千户所的马贴木,奉都指挥花茂之命,重建新城。城高2丈,周围396丈,雉堞781处,辟4门,上有敌楼;城外环以池,深宽各1丈。辟4门,就是整座城兴建四大城门。城隍祖庙立于西门,谓一切皇旨、政令、旌表,俱由此门传入,又曰迎恩门。据我县城隍庙石碑的记载,海丰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海丰县令陈规在已废县城西侧重建县署,同时在县署西侧建城隍庙。海丰县城隍庙有许多的有趣传说,海邑人士叶高标,在一次回乡探亲时,前来城隍庙祭拜,传说城隍爷的帽子掉下来,就把自己一品官衔的帽子给城隍爷戴上,祭拜完毕要取回帽子时,却脱不下来。叶高标认为这是城隍爷喜欢自己的帽子,就送给城隍爷用了。从此以后,历代重修城隍庙,城隍爷的帽子一定要制成一品官衔,一直延袭至今。还有一个传说,民国初年有一支称“福军营”的军阀,路过海丰时,在城隍庙作为临时驻地。营兵们在后殿淋浴,这些士兵是晓肚痛不己。福军营长询问城内长者,方知营兵有失礼仪,即向城隍爷陪礼谢罪,营兵肚痛才逐渐消失。部队离开海丰前,特制“泽及戒行”匾额挂在城隍庙中殿,现在的“泽及戒行”木匾是复制的。[城隍庙]位于海丰县城中山路口.26.江苏省南通城隍庙南通城隍庙始建于宋建隆二年(公元九六一年),由州官王茂所建,亦名郡庙、邑庙。原在市区十字街州署东南侧,千年来屡加修饰,长盛不衰。一九九八年城隍庙迁建于濠东绿苑北首、濠河之畔,从仪门、甬道、拜殿、大殿及元辰殿、财神殿、东西两庑均按原样重建。继建有山门、戏台、后宫、文昌阁、药王阁、前后东西厢房、耳房、东西回廊,占地近十亩。建筑面积两千二百四十八平方米,全部为砖木结构,平房简瓦,古色古香;布局严谨,庭内绿化,仿佛江南园林景色。更具特色者,围墙镂空向濠河借景,铸铁篆书作窗,内容为劝善经句。庙以河为景,河为庙增色。西侧回廊为从战国晏婴到清朝林则徐等十八位清官造像,东侧回廊是道教历代格言碑廊。南通城隍一说为自然神崇拜,亦有尊汉淮南王英布为城隍者,明代又传郡人顾养谦大司马之孙顾国宝御史为通州城隍神。城隍庙前是林茂竹翠、景色幽雅秀丽的生态园林;庙西濠河波光粼粼,柳浪闻莺,游人泛舟漫游于濠河之上;庙内道教音乐清澈悠扬,真是“崇川福地赏道乐,濠河泛舟闻清音。”27.福建省厦门市城隍庙厦门城隍庙是厦门最早的神庙,明永乐间与厦门城同时兴建,上世纪20年代前后拆为马路,现只存巷名城隍庙巷。目前,厦门仅存两座城隍庙,一座在后溪,一座在马巷。后溪城隍庙位于集美后溪镇城内村,康熙元年(1662年)同安总兵施琅奉命建造霞城时,在南城门内(临海门)建城隍庙,道光元年(1821年)同安人陈金城奉请该庙城隍金身渡台,并于1859年在台北大稻埕建成霞海城隍庙。至于马巷的城隍庙,则于清康熙年间马巷设厅时所建,当时辖金门、澎湖等地,所以,现在金门、澎湖一带有众多善信前来进香。28.山东青岛胶州城隍庙城隍庙   位于旧城外西隅,今胶州市兰州东路北侧99号。“城隍”的原意是城墙和壕沟,壕沟内有水的为“池”,无水的为“隍”。在道教思想的影响下,城隍衍化为神,且从一般的水神逐渐演变为守护城池及庇佑黎民百姓的攸关大神。据《重修胶志?建置》卷十三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封州城隍为灵佑侯。庙在西门外,始建年代不详。明洪武二年重建,未备其制。”以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建计,胶州城隍庙距今已有634年。此后,进行过增建,各朝代也进行过多次大修。原庙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69.8平方米。有大殿2栋,前殿6楹,殿前有东西两廊房,正南为山门,总计殿堂11间,厢房37间。解放后神像被拆,殿庑尚存,1986年改为胶州市博物馆。现存主要建筑有城隍庙正门门厅一间,广生殿三间,灵佑侯府(大殿)五间,瑞星殿(二殿)西厢三间,寝宫(三殿)五间。1999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青岛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声明: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百科全书为您提供城隍庙,城隍庙的意思,城隍庙是什么意思,城隍庙什么意思,城隍庙的解释
别人正在查
911查询 全部查询 网址:
(共20个)占卜求签
(共17个)民俗文化
(共16个)交通出行
(共10个)学习应用
(共26个)休闲娱乐
(共10个)站长工具
(共8个)身体健康
&2017  京ICP备号-6 京公网安备3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音是佛教还是道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