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论文科后处理是技术人员做还是诊断人员做

采访:慢慢编辑:小池来源: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投稿邮箱: 版主微信号:fsslong2他们是影像科室里不可缺少的螺丝钉,也是保证医院日常诊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润滑油。在医院里,有这样一群人,尽管同样穿着白大褂,尽管同样被患者称呼为“医生”,但他们的薪资水平却与影像医师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他们的工作更为繁琐、机械。他们是科室里不可缺少的螺丝钉,也是保证医院日常诊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润滑油。为更准确、深入地了解这一群体,医学界记者采访了他们的其中一员——工作已逾七年的某三甲医院影像科技术人员小李,请他为我们介绍这七年的工作心得。不是医生,一样能救死扶伤在网络上搜索“影像科技师”,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抱怨:工作单调、重复,地位尴尬,容易遭到病人投诉,得不到病人的充分尊重。知乎用户曾小鸣是这样描述他的工作的(全文见“阅读原文”):不但要会X线,ct,磁共振,还要会哄小孩(小孩拍片会害怕不配合,不哄没办法拍),卸耳环(做鼻咽,颞骨之类耳环会有伪影必须卸掉),有随时被当变态的觉悟(叫病人脱有钢圈的胸罩,有拉链的裤子,遇到个别矫情的,真是没办法)。遇到老人家,教他摆个姿势拍片真的太难了(老人家理解能力差,个别姿势保持不动老人家也困难,外面一堆病人等着,你就哭吧)。在采访中,小李描述道,事实上,影像科技师的日常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操作和维护放射科的各类设备(普通放射、CT、磁共振),掌握各类设备的扫描参数的意义、病人的摆位;第二,对将要接受复杂检查的病人进行呼吸训练,讲解检查过程。技师必须学习、掌握并且熟练的运用放射检查的照相体位,拍摄出合格的图像,帮助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在一些CT和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技术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体征状况,以确保造影剂过敏的病人的及时抢救和转归,或确保危重病人的检查顺利完成。现阶段,在许多大型三甲医院,影片的图像排版和图像后处理工作需要由技术员进行操作和打印,一些3D后处理工作也需要技术员的配合完成。除此外,放射科技术人员还要配合院急诊科的放射夜班工作,在夜班过程中出了要完成急诊病人的CT、普通放射检查,还要完成抢救病房、留观病房、临时留观病房所有病人的窗旁X光检查。这类检查技术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较一般技术人员要大得多。虽然技师不是医生,但他们与医生并肩作战,共同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高学历人才短缺的窘境不同级别的医院中,影像技师的学历水准也不尽相同。通常来说,大型三甲医院要求技师学历在本科以上,但如果当年人手短缺,也会酌情降低要求,目前专科学历的放射技师仍然不在少数。据小李介绍,他所在的医院近几年本科学历和大专学历招录人数几近相同,偶尔也会有研究生学历人员来进行面试,但由于工资待遇不符合对方期望,最后仍没有留住人才。关于放射技师的工资待遇,小李透露:“由于临床执业风险水平不同、学历水平不同,所有三甲医院放射技术人员薪资水平都低于放射科医师,两者的差异大小主要由各科室的薪资分配制度决定的。近些年,三甲医院外聘制合同人员薪资水平更低,待遇更差,享受到的保险和年终考核奖励制度都不如院里正式职工。但他们的劳动强度是最大的,工作非常辛苦。”不少人认为,技师的工作“技术含量”不高,高学历人才从事这样的工作是一种浪费,小李对此持反对意见。他认为,高学历水平人才来进行放射技术工作,从长远来看,能促进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和放射技术水平的创新与发展,他们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放射技术相关科研,从而调动整个科室的能动性。技师的机遇在哪里?如今放射科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每次设备的更换都带来技术的创新和更迭,目前放射技术的发展趋于自动化识别和诊断,大大减轻了放射科诊断医师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增加了放射科技术人员参与诊断工作的能动性——这也给放射技术人员带来了机遇。怎样才能抓住机遇,提升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小李认为,首先,放射科放射人员要充分了解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在熟练掌握工作所需的技能之外,还应该有创新意识,思考如何在原有的放射技术水平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医师诊断的准确性,做到两者兼顾。其次,目前放射技术的的相关文章大多数都是由诊断医师完成并发表的,放射技术人员在这方面非常薄弱,技术人员应该学习并独立完成技术方面文章的书写,为放射技术的革新发展尽力。此外,技术创新也给各个放射科设备的厂家提出了挑战,技术人员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问题,以帮助厂家改善设备。版权申明【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点击阅读原文拥有自己的影像工作室
去搜狐新闻(资讯版)参与此竞猜参考文献:
上篇论文: 下篇论文:
400-675-1600【放射科管理制度】放射科制度汇总78_牛宝宝文章网【放射科管理制度】放射科制度汇总78专题:放射科各项规章制度DR室管理制度1、 每天早上清洁DR室、洗片机、打印机,备足胶片。2、 检查清洁和打印机各部分结构,检查运转情况。3、 定期检查、清洁片盒,检查有无破损、污迹。4、 下班前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电源、水源、打印机等,并做好卫生保洁工作。CT室管理制度1、 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工作期间机房内不得喧哗,保持工作环境安静。2、 保持机房整洁。3、 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使用机器检查工作范围以外的患者。4、 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情况发生。5、 维持机房温度和湿度恒定,保证机器处于正常工作环境。6、 工作人员爱护公物。CT室一切附属设备应放在指定位置,不得乱放。7、 护理人员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前,对高压注射器进行清理。8、 技师、医生、护理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9、 CT值校正等日常维护工作,并记录。10、 所有患者资料应及时保存,防止丢失。值班及交接班制度1、 在办公时间以外及节假日期间应设有值班人员。2、 值班医人员应按时到岗,接受有关医师的交接的工作。3、 值班期间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认真负责的做好各项接诊工作,遇有重大或疑难问题应值班医生报告科主任。4、 值班人员在值班完毕后,并按规定签署姓名,办理交班手续后方可下班。5、 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调动全科所有人员来科室上班,必要时可请外院专家支持。病例随访制度1、 定期对随访病例进行随访工作,包括术后病例以及保守治疗终结的病例。2、 随访病例结果每月一次讨论,有专人组织记录。3、 对诊断中有失误的病例,认真分析造成误诊及漏诊的原因,及时纠正。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制度1、 医学影像科所有检查的诊断报告,有实习、进修医师及住院医师书写后,一般应经过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注册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字;特殊情况下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亲自书写的诊断报告也可根据其所在的医院规定有其本人自行审核签字。涉及CT、DR的诊断报告审核医师应具有相应资质。2、 夜间报告有本事值班人员出具临时诊断意见,下一个工作日出具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审核签字的正式诊断报告。 疑难报告应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后科主任签字,进行集体讨论后发报告。影像诊断报告审核制度一、普放(DR)、CT 检查报告均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人员书写相关的诊疗报告。二、签发报告医师必须具有相应专业的上岗资质三、取得主治医师资格或副主任医师资格的人员审核并签发报告,严禁未经上级医师审核出具相关的诊疗报告。四、审查诊疗报告时,要求认真仔细,面面俱到,不得遗漏病变。五、审查报告时要查:申请单的申请内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与 DR、CT 胶片上的是否相符合,临床资料及相关的检验资料,DR、CT检查时询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检查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并询问患者相关的临床表现。相应影像表现提出合理的意见或者建议。六、一般情况影响报告须两人以上签发,原则上审核医师职称高于初中级报告医师,审核医师可根据病例疑难程度提交上级医师审核,或提交集体阅片会讨论通过,七、急诊报告可由1 人单独签发,病人必须留下可靠联系方 式。每日8:00 集体阅片,对前一日急诊影像进行复阅,发现差错应及时与病人或者相关科室联系,及时更正急诊报告为正式报告影像诊断报告审核流程一、 取得主治医师资格或副主任医师资格的人员审核并签发报告二、 取得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资格的人员复审并签署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一、各医技科室要对检查申请单上的一般项目、诊断、检查报告逐日登记,按月统计临床诊断和医技诊断符合率。二、每月重点对疑难病人、诊断不符合的病人、手术病人进行临床随访,验证临床确诊结果和疾病发展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行科室病例讨论,以提高诊断水平。三、对住院病人直接随访主管医生或病人,对门诊病人和出院病人可电话随访。四、对不方便统计诊断符合率的科室和检查项目,每月要主动征求临床科室对诊断报告的意见,以便改进工作。五、各科要建立临床随访记录本,记录随访主题、时间和结果。六、通过临床随访发现本科室的重大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向临床科室通报。放射科工作制度一、 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体工作人员保持高度责任心,遵照各岗位职责,认真完成日常工作。二、 DR、CT检查,须依照临床医师开具的申请单进行检查,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护患者隐私。三、 急危重症患者实行绿色通道,优先检查。四、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五、 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妥善安排休假。六、 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诊断报告的书写和审核。七、 坚持集体读片,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八、 注意用电安全,预防火灾。放射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一、 由医院成立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履行职责确保对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二、 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按照院感统一规定,医疗废物使用黄色塑料袋盛装,针头等利器,使用针头收集盒盛装,生活垃圾使用黑色塑料袋盛装,禁止将医用垃圾废物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三、 医疗废物每日有专人收集,并做好记录。四、 有醒目标识区分医疗垃圾、生活垃圾。放射科安全防护制度为了充分利用X线诊断技术防病治病的同时,尽可能降低X线对工作者和受检者的照受剂量,把X线检查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降至最低,而制定本制度。一、 严格掌握X线检查适应症,对X线检查应当贯彻正当化与最优化的原则。二、 工作时应在屏蔽室内操作和观察病人,采用间断曝光,尽量减少曝光时间,缩小照射野,优选照射条件,不出后少出废片,以减少重复照射。放射科制度汇总78_放射科管理制度三、 X线机工作时,除受检者外,其他人员不得在机房内,对必须陪护的人员或工作人员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尽可能远离球管,同时尽量缩短照射时间。四、 对患者非投照部位或射线敏感部位应用铅橡皮遮盖。五、 佩戴个人剂量计,建立个人档案,了解并严格遵守投照剂量,定期到有关部门健康检查六、 使用合格X线设备和防护用品,定期由有关部门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放射安全管理制度1、 强化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自觉配合并落实机房内放射事故的发生。2、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经常检查防护设施性能,确保其安全正常的运转。射线装置变更时及时办理申报变更手续,机房定期进行辐射水平检测。3、 放射诊断应遵循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壁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并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放射防护知识和相关法律的专门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从业期间必须接受定期培训,确保正确合理的操作射线装置。4、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上岗前须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对已经从事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要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5、 医用诊断X线机须由专业放射影像医师(技师)操作,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动用设备。6、 对受检者拍摄前应认真核对项目,准确对位,避免因操作失误造成的重复照射。7、 X线机工作时,除受检者外,其他人员不得在机房内。放射防护安全责任制度1、 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机器的性能,控制台上仪器表、信号指示开关等的作用和注意事项。2、 操作时应开启警示红灯,关闭防护门。3、 检查前仔细核对检查项目,严格查对制度,严防照错、误照等事况发生。4、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机器。操作中应注意机器活动及各项指标,如有异常响动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有关领导及维修人员。5、 应充分认识X线防护的重要性,合理运用各类防护装置和机器,进行自身和受检者的X线防护,减少不必要的照射。影像科医师、技师、和护师的相关规范科室主任职责1、 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科主任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2、 负责组织本科业务技术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诊疗质量检测控制方案的制定、实施、检查和总结。3、 负责解决本科复杂、疑难的检查、诊断、治疗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技术问题。参加临床会诊、抢救和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和治疗方案。4、 经常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维修,指定人员负责登记、统计和资料积累、保管工作。5、 负责本科业务训练、人才培养和技术考核工作。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并担负教学工作。6、 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和科研工作,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7、 督促检查本科人员履行职责,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经常进行医疗安全教育,严防事故、查错 。8、 负责本科医德医风建设。掌握所属人员思想、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提出考核、晋升、奖惩和培养使用意见。 主任医师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指导并参加本科主要的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负责主持集体阅片,指导复杂的特殊造影、检查诊断工作。3、掌握先进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参加临床会诊、疑难病例和重大手术前讨论,与临床科室共同制定诊疗计划,解决本科复杂疑难技术问题。负责诊断报告的审签。4、组织并担任教学,帮助下级医师提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培养主治医师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的能力。5、 掌握国内外本本专业进展情况,开展并指导下级医师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和科研工作,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 副主任医师职责副主任医师在科主任的指导和主人医师的指导下,履行主任医师职责的相应部分。没有主任医师的情况下,可以履行主任医师职责。主治医师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的指导下,分担本专业的诊断、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参加本科的诊断、治疗会诊和临床病例讨论,解决较为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审签下级医师的诊断报告和治疗计划。3、负责操作各种特殊造影治疗。病例追踪阅片。4、担任教学,培养医师解决叫复杂、疑难技术问题的能力,指导进修、实习医师的培训,并负责及时考核。主管护师职责1、 在科主任领导下,根据科室特点进行工作。2、 负责检查、造影、介入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参加并具体指导各种检查治疗的护理技术操作,观察反应,必要时做好病情记录。3、 负责本科室药品、器材的管理、请领和报销工作。4、 督促检查护理及其他人员严格执行消毒、查对制度,预防事故、差错。护师(护士)职责1、 在科主任领导下,根据科室特点进行工作。2、 按医嘱做好各项检查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完成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严密观察反应,必要时详细记录病情。3、 负责本科室药品、器材的管理、请领和报销工作。 严格执行消毒、查对制度,预防事故、差错。技师职责1、 在科主任领导以及医生和上级技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2、 负责日常的投照、扫描造影、后处理和暗室技术工作,参加集体阅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预防事故、差错。参加本专业仪器设备的调试、鉴定、操作、建档和维修保养。负责仪器设备零配件或器材的保管建账,并做好各种专业资料的积累、保管,及等级和统计工作。3、 指导和培养技士及进修人员,并负责其技术考核。4、 学习、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参加科研和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技士职责1、 在科主任领导以及医生和上级技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2、 负责日常的投照、扫描造影和暗室技术工作,参加造影检查和集体阅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预防事故、差错。放射科制度汇总78_放射科管理制度3、 协同技师做好仪器设备的调试、鉴定、操作、建档和维修保养和使用登记。4、 协同技师做好物品、药品器材的领取和保管,以及各种登记、统计工作。5、 钻研业务技术,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指导进修、实习人员工作。医疗差错事故的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1、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通报。2、 根据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或减轻对患者的伤害。3、 妥善保管好各种资料,在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可以对报告进行复印或复制,以保证报告的真实性,复印或复制报告完成后,经核对无误,加盖医务科印章。4、 质量安全小组根据事故处理结果进行具体研究、查找问题、吸取教训。放射核医学中过敏反应抢救流程辐射损伤的具体处置流程一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离开并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三事故处理必须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四各种事故处理以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凡严重或重大的事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放射科与急诊科室开展紧急呼救的支援程序:急诊科室送检病人应病情稳定,危重病人待病情稳定后由当值临床医生、护理人员陪同送检,并符合放射科各项检查前要求,当病人在放射科内发生紧急意外抢救时,放射科工作人员立即启动紧急意外抢救预案,并通知急诊科人员参与抢救。特殊情况应及时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总值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转载请保留本文连接:分享到:相关文章声明:《【放射科管理制度】放射科制度汇总78》由“毛泽东南西北”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TA的分享骨关节创伤应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的研究--《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年07期
骨关节创伤应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关节创伤应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骨关节创伤患者134例,分别进行DR平片(对照组)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和表面遮盖法重建三种图像后处理(观察组),对两种检查方法发现的骨关节骨折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134例患者临床明确诊断骨折188处,DR平片对照组检出骨折136处,检出率为72.3%;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组检出骨折182例,检出率为9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和表面遮盖法重建三种图像后处理能够对骨关节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能够直观、有效的发现微小骨折病变,并能够提供骨折的空间立体关系,明显的提高影像检查的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是诊断骨关节创伤最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816.8【正文快照】:
骨关节创伤是临床中常见的外科疾病。及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能够有效的为临床治疗和手术提供依据。X光片曾经作为骨关节创伤的首选诊断方法,但是极易发生漏诊,导致病情的延误,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困扰放射影像医生的一大难题[1]。近年来,随着CT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各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蔡成仕;赵瑞华;刘长春;刘英峰;孙延春;;[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年01期
耿艳杰;;[J];四川医学;2012年06期
倪建;姚世文;;[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7期
徐振华;申光武;袁防震;;[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3期
刘昌杰;徐睿;王楠竹;王涛;;[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姚国龙;郑睿龙;;[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清;张连山;蒋代彬;杜涛明;杨红玲;;[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年05期
姚以刚;;[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年02期
赵仕懂;刘军泉;陈志武;;[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年04期
李正标;袁德全;王茂生;;[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年06期
苏明;丁蓓;凌华威;陈克敏;;[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年01期
林飞飞;干芸根;曾洪武;赵彩蕾;孙龙伟;杜喜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年03期
张俊;黄渊全;黄文杰;李悦;王栋;;[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5期
曹文新;夏进东;;[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12期
徐云钦;苏佩华;李强;申屠刚;李骥;王刚;姚有榕;邓盼;罗正理;;[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年03期
曾宪春;杨伟;莫文广;;[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艳辉;[D];延边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滕云;常进勇;马润梅;;[J];包头医学;2009年04期
杜向东;崔瑛;贾宁;方佳;;[J];兵团医学;2009年03期
张伟雄,卿安蓉,陈国栋;[J];中国CT和MRI杂志;2004年04期
,马国林;[J];中国CT和MRI杂志;2005年04期
陈明祥;凌俊;陈娟;;[J];中国CT和MRI杂志;2006年03期
谭四平;沈比先;高德宏;张田荪;孙冰;;[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年02期
周志强;叶崇云;鲁开文;;[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年02期
蔡成仕;赵瑞华;刘长春;刘英峰;孙延春;;[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年01期
李正标;袁德全;王茂生;;[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年06期
张俊;黄渊全;黄文杰;李悦;王栋;;[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辉;陈学军;梁宏军;汪浒;;[J];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04期
蔡成仕;赵瑞华;刘英峰;;[J];医学综述;2008年15期
黄小华,张小明,赵琼慧,蔡昌平,谢兴国,李成军,董国礼,曾南林;[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年04期
余建群;杨志刚;;[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年02期
李沉浮;谭子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葛英辉;[J];临床医学;2003年05期
刘昌杰;徐睿;王楠竹;王涛;;[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陈刚;;[J];广西医学;2007年11期
杨健;归俊;许承志;毛健强;;[J];广西医学;2010年02期
孙志刚;申艳光;;[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耿振林;张朝利;王宗烨;费军;焦兴华;;[A];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第九届放射诊疗专业学会论文集[C];2005年
区杰浩;;[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余深平;贺李;刘明娟;庄晓曌;张中伟;潘碧涛;罗柏宁;;[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柳澄;陈海松;王韶玉;;[A];第二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何建勋;李新春;孙鹏;钟志伟;;[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张金楼;;[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戚跃勇;周宇;王智平;陈林;余仕勇;席道友;;[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戚跃勇;周宇;王智平;陈轶;孙清荣;席道友;;[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朱玉森;;[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牛犇;张清;;[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白轶南;[N];保健时报;2005年
本报记者 靖九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吕飙;[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萧毅;[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刘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刘学静;[D];山东大学;2006年
孙鹏飞;[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吴春根;[D];复旦大学;2003年
吴胜勇;[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王爽;[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閤谦;[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吴兴旺;[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马睿;[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瑛;[D];四川大学;2004年
官晓晖;[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王树春;[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公佩友;[D];青岛大学;2007年
王军;[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李金霞;[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柴晓明;[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张薇;[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陈蕾;[D];吉林大学;2006年
纪琳;[D];四川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医学影像科岗位职贡和各级人员职责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医学影像科岗位职贡和各级人员职责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像后处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