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中国领土主权丧失哪部条约首先破坏了中国海防的主权

皇马线上娱乐
当前位置: >>
2017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 1 课 鸦片战争 ?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 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
“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 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和虎门销 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 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 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 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 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 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 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 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 19 世纪中期爆发 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 习第 1 课 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 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2 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 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 英 国 茶叶、生丝 呢绒、布匹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 , 英国入超 , 英 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鸦片)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 3 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 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 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 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 力下降) 中 国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 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 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 10 万人,但却打 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 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 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2.教师总结: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这样一 个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 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决定了社会制度、 生产力落后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命 运。“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留给国人最深刻 的历史教训。目标导学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指出:1842 年 8 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 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 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 万银元 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关税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税款,双方协议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割地: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 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五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损害了中国 的贸易主权。 协定关税:这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 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同时,其他资 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 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 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 《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 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 7 页正文部分内容,并提问: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侵略者有强迫中国签订 了哪些条约?有什么样的危害? 学生回答: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 约》、中法《黄埔条约》。英国通过《虎门条约》 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 在通商口岸 租地建房的权利。美国和法国通过条约,除享受英 4.教师总结:《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名义上是 独立的国家,但是其自主政治已开始遭到外来干预, 中国社会的自热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归纳内容,并分析其危害后, 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三、课堂总结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主权独立,领土 完整;经济上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社会性质 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 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变为外国 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 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因此,鸦片战 争是中国历史在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鸦片战争是新学期历史教学第一课,也是后面课程学习的重要铺垫。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 习惯的养成。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地方始终,通过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 分组讨论学习等各种形式,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兴趣中学习。 同时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史观, 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当然,我在教学上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语言更加简练,增加逻辑性, 同时多听课,多请教,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 2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 大片领土的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小组讨论、师 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 的反抗精神。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过程?条约》。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 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 进行重点分析。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 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 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 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 习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者满足。1860 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 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 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二、 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 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 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 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 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 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 “马 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 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1856 年 10 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 起战争;1857 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 年, 3.教师总结: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面 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 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是 19 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 多的国家。 4.教师设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 侵占了中国哪些土地? 学生回答: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沙俄割占 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 150 多万平方千米。 5.教师展示《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内容, (有条件可以放映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断) 3.教师提问: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 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教师提问:正是由于清政府府腐败无能,在火 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 订《北京条约》。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 的内容? 学生归纳: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 额大幅度增加。 5.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 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天津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 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 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 行等特权 《北京条约》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 约》继续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 英国; 赔款额大幅度增加。目标导学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教师讲解:从 19 世纪 40 年代起,沙俄利用 中英鸦片战争世纪,大肆入侵中国东北地区。第二 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 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 三、课堂总结 的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 2.教师展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 请观察地图,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 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 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 半殖民地化。并问: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使 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等西方侵略实力由 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了 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主权的侵害,割地等方面 都比鸦片战争中侵害更大了,因此,第二次鸦片战 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回答:1858 年中俄《瑷珲条约》 ? 板书设计?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起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 年 经过:1856 年占领广州;1858 年逼近天津;1860 年火烧圆明园 结果:失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反思?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承接第一课鸦片战争所授课程。在本课中我始终重点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 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进行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讲解。通过引导学习、分组讨论、图片史料 等各种方法和辅助材料,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 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知识点的衔接要更自然、 流畅,要增加逻辑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第 3 课 太平天国运动 ?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2.教师过渡: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 3.教师提问: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 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学生回答: 洪秀全于1943年创立了 “拜上帝教” , 并积极传教,发展贫苦农民会员达两千多人。 4.教师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始“斩 木为兵,揭竿为旗”,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 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 被称为“太平军”。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 军队伍建设所作的努力? 学生回答:洪秀全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 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 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使得二、 导入新课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民运动, 走向灭亡。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 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秦等。当 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民运动呈现 了哪些新特点?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现在我 们就来学习第 3 课太平天国运动。 三、新课讲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 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洪秀全。目标导学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4.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洪秀全领 导金田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 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 日益尖锐。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目标导学三:天京陷落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通过图示简单描述天京事 变的经过? 学生回答:目标导学二:定都天京1.教师展示《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2.教师讲述: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依然掌握着朝 政大全,但这一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了重 让我们根据地图和教材描述,简单看看进军路 振国政,洪秀全大胆起用新人,封洪仁\为干王, 线:金田→永安(初建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 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青将领。 →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昌→南京(天京) 3.教师提问:洪仁\总理朝政后,采取什么措施 2.教师讲述: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将南 重振国政? 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至此太平军建立了同清政 学生回答:洪仁\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 府相对立的农民政权。 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 3.教师过渡:我们常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赏识。但受到历史条件的限 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 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4.教师讲解:《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 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 学生回答:对内: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对外: 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 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 北伐西征。 望。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 教师讲解:《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 付诸实践。 性文件,其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那么它是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为了打破敌人的包 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呢?又该如何评价这一种 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 方法? 太平军进行那些军事斗争?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回答:浦口、三河大捷――安庆陷落――受 分配 规定部分男女,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 挫上海――天京围困――天京沦陷。 方式 分配土地 6.教师指出:1864 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 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这场历时达 14 年之 分配 “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轰然倒塌, 原则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处不饱 其原因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教 暖” 师进行总结归纳) 评价 这一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 7.教师总结归纳:失败原因: 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 是不可能 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 实现的 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简要说一说太平 体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天国北伐西征的情况?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李秀成进 学生回答: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联合 西征:取得重大胜利,至此天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 抵抗和反扑) 全盛时期。 8.教师总结指出: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 4.教师过渡:军事上的全面胜利,让洪秀全等太 是它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 平天国领导人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享乐腐化,争 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权夺利,一场席卷太平天国的暴雨即将开始。 三、课堂总结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 命,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 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板书设计?太平天国运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背景过程意义统治 阶级 与劳 动群 众之 间矛 盾加 重准备 洪秀 全创 立拜 上帝 教 1843爆发 金田 起义 1851发展 永安 建制 (东 西南 北翼 王)高潮 定都 天京《天朝 田亩制 度 》转折 天京 变乱 1856防御 英、 忠与 干王《资政 新篇》失败 天京 陷落 18641853规模最宏 大的农民 战争,沉 重打击了 清朝政府 和外国资 本主义侵 略势力? 教学反思?太平天国运动是新篇教材中作为一课时讲授的内容, 增加了这一事件的前后联系。 在此课的讲授中, 重点是围绕对史实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太平天国运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历 史教训。通过导学、分组讨论、史料分析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分析、解读史 料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史料的选取和解读不够精确;对学生的 引导、启发不够灵活等,都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改进,从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 力。第 4 课 洋务运动 ?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 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又要清楚的知道 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 教学过程?二、导入新课2.教师提问: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 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 兴办新式教育, 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 深造等。 3.教师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 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 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洋务派看到外国 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 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 些民用企业。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洋务派创办 的民用企业有哪些? 学生回答: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等。 4.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 企业名称 军事工 业(自 强) 民用企 业(求 富)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5.教师过渡: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强 兵,接下来在看看清政府是如何实现强兵的? 企业特点 官办性质,官僚 衙门式管理,成 本高、效率低 官督商办性质, 也存在同军事工 业一样的问题鸦片战争清军战舰甲午战争清军战舰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 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 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 大的变化 ? 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 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 进入第 4 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四、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 动是指 19 世纪 60-90 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 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3.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 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 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 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 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4.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 体怎样学习西方的?目标导学三:建立新式海陆军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建立新式海 陆军的过程? 学生回答: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教师提问: 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 时期 成就 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19 世纪 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 学生回答:鸦片战争中,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 60 年代 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清朝军队的武器 争失败。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 和战术发生变化 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 19 世纪 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 局 70 年代 新式海军 洋务运动 等 19 世纪 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 时间 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中期 近 80 年代 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1885 代 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 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 军 清王朝统治 挥 事 2.教师讲解:洋务派建立的新式海陆军,尤其是 口号 “自强”“求富” 工 海军,成为当时亚洲第一水师,势力雄厚,但是甲 代表 中央 恭亲王奕? 业。 午中日战争,由于统治集团内部腐败,军备训练不 人物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等人 当,最终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同时也 宣告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破产。 3.教师指出: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 术,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进步意义;也 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不值得肯定。 你的看法如何? (学生回答) 4.教师进一步阐述: 首先,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 动,要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第一:推动 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 的发展。第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第三: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 作用。 其次,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 破产。这其中的原因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 封建制度,立新而不除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三、课堂总结19 世纪 60――90 年代,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 开明的官员,先后提出“自强”“求富”为口号,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洋务运 动。这一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中国开始顺应 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 步。? 板书设计?洋务运动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兴起口号内容作用清朝统治集 团内部主张 向西方学习, 实现富国强 兵, 维护清王 朝统治“自 强” “求 富”创办近代军事 工业 发展民用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 军 新式教育中国历 史上第 一次近 代化运 动? 教学反思?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节点。因此在本课的讲述中,要 围绕“近代化”进行讲解,深刻诠释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文字、图片等资料的讲解 和分析,让学生在理清基础知识的脉络,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归 纳总结、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对知识点的过渡不 够灵活等。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 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 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 心和自信心。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 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三、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 《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 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 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 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 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 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 5 课:甲午中 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五、新课讲授 3.教师讲解:1894 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 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 处心积 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 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 示意图》,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 年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1894 年 9 月,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 1895 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教师展示图片《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并让学生谈感想。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5.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清国朝鲜日本思考:19 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 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 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 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 么? 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 策”。学生说出感想:日军残忍如禽兽,满清腐败无 能,人民生灵涂炭;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6.教师提问:1895 年,日军陆海军进攻威海卫,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 代史上又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目标导学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马关条 约》各条款内容对中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致使 中国京津地区受到安全威胁;中国东南沿海的战略 地位和经济价值受到收缩和损害。 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严重破坏了中国 的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为了还款,清 政府加紧搜刮人民外, 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 “洋 债”。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 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 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掠夺从沿海深入到内 陆。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日本可在通 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 出。从此,列强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剥削廉 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 民族工业的发展。 2.教师指出: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马关 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大 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目标导学三:瓜分中国的狂潮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简单了解“三国干涉还 辽”事件。 三、课堂总结 2.教师指出:“三国干涉还辽”之后,列强在 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日本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 的“瓜分”中国的狂潮。 心,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经过黄海海战、辽东半岛 3.教师展示《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 战役、威海卫战役,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 范围”情况表》 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由此,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民 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提问:当时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美 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 呢? 学生回答:当时美国正在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 无暇东顾。 进一步提问:为争夺中国市场,美国提出了什 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门户开放”。承认各国在中国的 “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各国租借地和 “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4.教师指出:“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 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板书设计?背景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与 “ 瓜 分 ” 中 国 狂 潮 日本的“大陆政策”、东学党起义 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 左宝贵牺牲 过程 黄海海战, 邓世昌殉国 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覆没 割地 结果 中国战败, 签订 《马关条约》 开埠 影响 设厂 赔款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重点是对《马关条约》的解读,分析它使如何使“中国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的重要影响;通过启发式教育,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而黄海大战中致远舰为代表的清军将士浴血疆场和满清统治者的腐朽无能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 教材,在教学中充分注意挖掘,达到了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当然,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提高的地方, 比如,提问要更加巧妙,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联系现实等能力的培养,进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第6课戊戌变法?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 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 和评价光绪 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 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 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四、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临的政 治局面。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 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学习第 6 课:戊戌变法。 六、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6.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 启超的照片。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 19 世纪末 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 2.教师提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 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 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 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 ?谈一谈你的看 件是什么? 法、想法。请 2-3 位学生回答。(随机让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公车上书。 教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开 始。随后提问:公车上书提出了哪些主张?其结果 是什么? 学生回答:主张是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书 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却轰动了京沪。 3.教师过渡: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 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 爱国知识分子。那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 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动? 学生回答: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 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 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 学生回答:著名的学会有强学会、农学会等; 主要报刊有《时务报》《国闻报》。其中《时务报》 宣传了梁启超的“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 下之公理也”的力行变法思想;严复等主持的《国 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 号召变法图强。 4.教师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 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4.教师过渡:实施变法的 1898 年是农历戊戌年, 因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但变法没 能像维新派所期望的那样长期实行下去,不久变法 失败了。 5.教师讲述:1898 年 9 月 21 日,以慈禧太后为 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 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 103 天的变法失败,史称 “百日维新”。 6.教师展示:图片《谭嗣同殉难图》《谭嗣同史 实》提问: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学生回 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学习他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 爱国主义精神。 7.教师强调: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 目标导学二:百日维新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什么样的 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 事件,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 学生回答:德国强占胶州湾。 归纳总结) 2.教师强调:1897 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 教师归纳:①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中顽固 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为了 “不甘作亡国之君” , 派的利益;②顽固派实力强大;③维新派没有一个 光绪帝决心变法,以自强。 坚强的领导核心;④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仅仅依 3.阅读教材,请同学们列表总结变法的内容, 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⑤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 并以小组的为单位,分析各个内容的影响? 急于求成。 学生回答:小组形式回答。(答案略) 8.教师讲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 教师总结: 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 义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 内容 影响 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 有利于刷新吏治, 使官 官民上书言事 民参与政权的积极性 三、课堂总结 提高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 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 业,发展农、工商业 发展 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 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 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 预算 度化建设 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及 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 开办新式学堂 西方思想的传入 续努力奋斗。 裁减绿营,训练形式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 军队 斗力和军事素质? 板书设计? 戊戌变法 (1898 年)背景过程意义《马 关条 约》 后, 民族 危机 空前 激化序幕 公车 上书发展 办报《时 务报》、 《 国 闻 报》,宣 传变法思 想高潮 百日维新 政治、 经济、 文化、军事 等一系列变 革失败 慈 禧 太 后 发 动 政变, 扼 杀 变法戊戌变法 虽然失败 了,但在 思想文化 方面产生 了广泛而 持久的影 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线索清晰;重点需要把握百日维新的内容以及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 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可以引导学生把本节的重要内容的因果关系, 演变过程用图示的方法反映出来。 教师也把自己所画的图示逐步地展示给大家,并提供历史口诀,识记历史。 历史小口诀: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强改 现状。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理解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 洋”;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 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 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 史分析方法。 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 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过程?五、导入新课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签订《马关 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 机空前严重,中国不仅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 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 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 19 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 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 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 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 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发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7 课:抗击八国 联军。 七、新课讲授学生回答: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 其合法地位。义和团开始涌进京师,大肆捣毁教堂、 拆电线等。至 1900 年,义和团基本上控制了京津地 区。目标导学二:抗击八国联军1.教师讲述:由于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帝 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便于 1900 年 6 月组成八国联军,绞杀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 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这样爆发了。这也是中国 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我们来看 看,他们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 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 益。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 八国联军的名字及率领人? 时间 目的 1900 年 6 月 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 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西摩尔(英国海军司令)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1.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 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第一次鸦片 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 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 遣传教士,到 19 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 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 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 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 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 抗。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 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2.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 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是谁? 学生回答: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 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斗争矛头是: 腐败的清朝政府。 3.教师讲解:19 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 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转变为具 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为此,义和团提出 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4.教师提问:谈谈你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认 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 口号 “扶 清” “灭 洋” 鲜明地表达了中 国人民反对帝国 主义的斗争意志 进步性 局限性 对清政府认识不 清,抱有幻想。迷 信色彩 排斥一切洋人、 洋 物件,盲目排外国家 率领人3.教师提问:我们接着来看看,八国联军侵华 期间,中国的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进行 了哪些英勇抵抗? 学生回答:义和团的廊坊阻击战、老龙头火车 站围歼战,英勇将士:聂世成。 4.教师展示图片:《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民》、 《美军抢劫的白银》5.教师指出:面对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为了 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有哪 些改变?有何作用?提问:1900 年 8 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犯 下了哪些罪行? 学生回答:八国联军侵略者采取了报复性的屠 杀、抢劫,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5.教师提问: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 着光绪帝仓皇逃西安,就在西逃的途中,她下令剿 杀义和团。这又是为什么?最后义和团运动的结果 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就是要讨好帝国主义,以求得帝国 主义列强对自己的“宽恕”。最终,在中外反动势 力联合绞杀下,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目标导学三:《辛丑条约》的签订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识记主干知 识。(时间、签订国、内容) 2.教师指出:《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 有什么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根据条约内容进行小 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 内容 清政府赔偿白银 4.5 亿 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 共计 9.8 亿两,以海关 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 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 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 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 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 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影响 是列强对中国空前规模 的勒索,西方列强完全 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 脉, 人民生活更加贫苦。 束缚了中国人民的手 脚,使清政府成为列强 侵略中国的帮凶 使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 区和清政府,便于侵略 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 民的反帝斗争 “使馆界”,实际上是 一个“国中之国”,成 为了列强策划侵略中国 的大本营。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班列六部之前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 3.教师引导学习阅读教材,理解《辛丑条约》的 综合性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 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讲鸦片战争是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马关条约》使中国 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们 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三、课堂总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 多的一次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 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的失败 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朽反 动。一些本来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的人彻底清醒过 来,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起,决心 以武力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 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 板书设计?兴起:山东直隶一带 口号:“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斗争:廊坊阻击战、老龙头之战等抗 击 八 国 联 军《辛丑条约》 的 签订 (1901 年)结果: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经济:赔款 4.5 亿白银 政治:改设外务部,严禁人民反帝 内容 军事:拆毁炮台,驻兵要地 外交:划使馆界,禁中国人 危害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教学反思?本节课讲述的是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史,要突出“抗击”二字,以展现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侵略的 不屈抗争。通过启发式诱导教学,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抗争历程,辩证地认识“扶清灭洋”的局限性 和进步性。同时,要清楚《辛丑条约》的影响,以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以凸显历史的 先后联系性和关联性。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动;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 分析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含义 以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 史料的查找、收集、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学习孙中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树立为 民族的复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 难点:三民主义内涵及作用。? 教学过程?何转变? 学生回答:①弃医从政;原因:民族危机的刺 激、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国外生活求学经历。②从 改良主义转向革命共和。 3.教师讲述:孙中山走向革命道路后,积极活 动,并于 1894 年 11 月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 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这个革命 团体的宗旨是什么?革命纲领是什么? 学生回答:革命宗旨是“振兴中华”,革命纲 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4.教师讲述:为实现“振兴中华”的革命宗旨,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并于 1895 年,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后因泄密,广州起 义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六、导入新课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 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 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 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诞辰 150 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8 课:革命先行者孙 中山,去感受伟大人物的伟大历程。 八、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教师展示孙中山的照片和简介 孙中山,名文,号 逸仙。以“中山”名 世。少年时喜听太平 天国故事,称洪秀全 是 “反清英雄第一人” 自命为洪秀全第二。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①孙中 山早年的人生规划有何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一改 变?②孙中山早年的救国主张有何(政治主张)有目标导学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辛丑条约》后, 出现了哪些资产阶级革命著作和革命团体?有哪些 影响? 学生回答: 著作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警示钟》 革命团体 华兴会 光复会 影响:使得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革命 力量逐渐壮大。 2.教师讲述: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 张逐渐得到其他人革命党人的认同,同时,各式各 样的革命团体的出现,让孙中山认识到建立统一的 革命组织的必要性。这样全新的革命组织――中国 同盟会成立了。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列表总结中国同盟会的 基本情况。 时间 构成 政治 纲领 领导 刊物 性质 1905 年 8 月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孙中山为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民报》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 阶级革命政党6.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指出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什么?各有 什么内涵? 学生回答:阐发为“民族”、“民权”、“民 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教师总结:三民主义的内涵 内容 对应 内容 思想 内涵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推翻清王 朝统治, 反对民族 压迫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 制政体,建 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全国 地价,逐 步实现土 地国有 发展补充地位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 思想,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三、课堂总结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为了实现民族 独立和解放,他弃医从政,担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 重任。面对腐败不堪的清王朝政府,他毅然走上革 命道路。成立兴中会,举行起义,宣传革命思想, 整合革命力量,直到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 义的革命纲领,从此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一场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民主革命即将来临。4.教师提问: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兴中会的政治 纲领有哪些进步性? 学生回答: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凸出了要建立一 个民国政府,同时还强调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提出 了“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5.教师讲述: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 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极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板书设计?生平:孙中山,名文,号逸仙。自称洪秀全第二 孙中山的早 年革命活动 革命:1894 年,成立兴中会;1895 年领导广州起义失败 民族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各种革命团体的成立 同盟会和 三民主义 时间:1905 年 构成: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成员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 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报: 《民报》 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 命政党 同盟会成立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 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革 命 先 行 者 孙 中 山同盟会成立 ?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孙中山先生的早年革命事迹,要凸显“三民主义”思想理论确定的实践性和曲 折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列表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明白事件发展的前后因果联系,着重培养学生 的列表归纳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可以进一步提高的地方,增加历史事件之间的前后联系性、逻辑 性,让学生在理解中牢记历史知识。同时,要主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联系现实、学以致用 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 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件 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 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七、导入新课07 刘道一、蔡绍南 徐锡麟、秋瑾 孙中山、黄兴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2.教师强调: 1906 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 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 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 二烈士墓》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 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 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 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9 课:辛亥 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九、新课讲授 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 革命起义有关? 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 的精神。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 年 4 月,黄兴等发动起义, 攻占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 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 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 时间 领导者 起义 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 人民的斗志。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 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 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②简要 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 ――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2.教师展示图片:《湖北军政府》《黎元洪》 4.教师强调:1911 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 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5.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 义? 6.学生回答:略 7.教师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 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 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 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 门。1911 年 10 月 11 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 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学生回答:说明革命潜伏者危机。 3.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 三、课堂总结 到 11 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支持革命。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 意图》 封建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辛亥革命 的一声炮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因此,辛亥革 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其对于封 建体制的冲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进步意识的弘 扬、风俗习惯的革新都是空前的。? 板书设计?革命起义 1906 年,萍浏醴起义;1907 年,安庆起义 1907 年,广西起义;1910 年,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时间: 1911 年 (辛亥年) 武昌起义 经过:起义爆发――夺取军械库――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结果: 起义成果, 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 亥 革 命?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同盟会成立之后,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在武昌起义中取得成功。通过 教学能过让学生知晓革命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知道革命烈士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 发动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诱导式教学、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理解知识 点,同时强化学生分析史料、解答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可以提高的地方,比如可以通过情景 再现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英雄人物是精神,从而进行感情上的教育学习。 第 10 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理解《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性问题为主线,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喜欢课堂,从而提高课堂的 学习效率 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明白实现民主政治的曲 折性,从而让学生树立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远大目标【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 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 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以 1912 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 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 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 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 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10 课:中华民国的创 建。 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 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 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 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 策?(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作为文明国家, 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 的独立地位,同世界各国都要相互尊重,互利同赢, 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 主义的本质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 想。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2.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 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 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 华民国成立。 3.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 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 誓就职。 4.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 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 什么?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力图通过和 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为此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 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 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 等自由和权利 立法权 行政权 参议院行驶立法权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 政权并负其责任 提问:清宣统皇帝是什么时间退位的?有何重大 意义? 学生回答:1912 年 2 月 12 日。标志着清朝 260 多 年的统治结束。 3.教师讲述:清帝宣统退位后,孙中山向临时 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提问: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 条件? 学生回答: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 到南京就职等条件。 教师提问:袁世凯会答应这些条件吗?他又是 如何做的? 学生回答:不会。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 等为借口, 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 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教师提问:这一过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 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 不敢同袁世凯进行抗争。 4.教师强调:1912 年 4 月,孙中山正是解除临 时大总统职位。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 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司法权 司法独立 3.请同学们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分组讨论它所具有的进步性?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 ①它反映了革命党人以法律为武器对付袁世凯、 维护革命成果的正义愿望,具有现实针对性。体现 了以孙中山为首的新生革命政权具有较强的法治观 念和宪政意识。 ②它不仅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 “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而且第一次用法律方式 赋予了国民广泛的民主权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遭 到彻底否定,“平等”、“自由”的民主口号得到 肯定与确认。 ③作为资产阶级制定颁布的最重要的法律文献, 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它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 展的进步方向,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 了中国宪政运动及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教师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 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目标导学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教师强调:1912 年 3 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 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以法律的手段约束即将出任 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维护民主革命成果。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国家主权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 阶级、 宗教信仰, 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 国民权利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三、课堂总结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创立了亚洲历史上 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开始了中国的新纪元。 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对内、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措 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中国民族民主 革命仍将负重前行。 ? 板书设计?中华民 国建立 中 华 民 国 的 创 建 时间:1912 年 1 月 1 日 措施:改用公历,选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清帝退位:1912 年 2 月 12 日袁世凯 窃取革 命果实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中华 民国临 时约法》 国民有人身、选举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驶立法权,临时大总统行驶行政权,司法独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历史文件?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建立民主政治,巩固革命成果的 过程,其中重点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约法的颁布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 进步性。通过向学生展示有关《临时约法》的各种历史资料,以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陈述交流本 组对《临时约法》的评价,能很好的解决难点。还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比如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运 用、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过渡等,通过改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第 11 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知道《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并理解 其保守性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的讲述,让学生明白中国民族民主革 命道路上的曲折性和复杂性【重点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⑤修改总统选举法, 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 可指定继承人 2.教师强调:袁世凯为了实现皇帝梦,接受了 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以换取日本对自己的支持。请同学们列表归纳“二 十一条”的内容: 学生回答: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 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 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 日本人为顾问等。 3.教师强调: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 若揭,一场复辟帝制的闹剧即将登场。并展示图片 《袁世凯祭天》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并思考: 少了“临时”二 字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 制度化些?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我们一起进入第 11 课:北洋 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5.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二次革命爆 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学生回答:宋教仁遇刺案 教师提问:宋教仁遇刺案的背后真凶涉及到 谁? 学生回答:经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 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凯本人。 教师提问:袁世凯为什么要派人刺杀宋教仁? 学生回答: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在第一次国 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使得袁世凯大为惊 恐。 6.教师讲述:“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心以 武力平复国内的舆论压力和革命党人的斗争。请问 袁世凯是怎样做的? “二次革命” 的结果又是如何? 学生回答:袁世凯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 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二次 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分散,最终被袁世凯镇压下 去了。目标导学三:护国战争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护国战争爆发的原 因是什么?这次战役有哪些领导者? 学生回答: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不得人心。主要 领导人有: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2.教师讲述:蔡锷、李烈钧等领导的护国战争, 从云南北上讨袁,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 因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北洋军节节败退。 1916 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 月在绝望中死去。 护国战争结束。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的 行径为什么会失败?(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 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 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 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迅 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 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复辟帝制的倒 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③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 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1.教师提问: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后,为了 建立独裁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 ①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③解散国会 ④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 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 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支持的态度。目标导学四:军阀割据1.教师讲述: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群龙无首,逐 渐分裂。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洋军阀分裂 后的主要派系?控制的区域有哪些?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滇系 桂系 领导者 冯国璋 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唐继尧 陆荣廷 控制区域 江苏、江西、湖北等 北京政府,安徽、浙 江、山东、福建等省 东北 云南、贵州 广东、广西然产物。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 局面的形成。 统治: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 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 纷争的动乱之中。三、课堂总结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倒行逆施, 为建立独裁统治,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不惜出卖国 家利益,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这种复辟 行径,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强烈不满,以孙中山为 首的革命党人积极活动,领导护国战争,终于迫使 袁世凯取消帝制,不久死去。袁世凯死后,中国陷 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 原因有哪些?采取什么样的统治?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原因: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 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 板书设计?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制造“宋教仁案”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最终失败北 洋 政 府 的 黑 暗 统 治对内:建立独裁专制统治,解散国民党 袁世凯复辟帝制 对外: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护国战争袁世凯众叛亲离, 1916 年 6 月在绝望中死去军阀割据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教学反思?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是新编教材中新增的一课,主要讲述的是袁世凯一系列倒行逆施的复辟行径, 以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斗争。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启 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主题讲演、合作学习等,凸显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题地位,推动学生学习 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在教学上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要增加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语言 更加简练得体,通过平时多听课、多请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第 12 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 内容、历史意义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 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 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 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 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 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 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 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 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 们一起学习第 12 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 1915 年;②新 二.新课讲授 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③新文化运 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7.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 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教师归纳总结: 内容 诠释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 抨击旧道德 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青年》 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 旧文化 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 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统道德和文化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提倡民主与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民 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科学 主科学才能救中国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提倡白话文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 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建设新文学 通俗的新文学 8.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 2.教师总结强调: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 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 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 想革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 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 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力。 9.教师展示材料: 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 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 识? 学生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 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人 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民众的觉 醒,唤起了人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 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4.教师展示材料: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 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 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 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 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进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 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 择善而从。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 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 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 的新文化。”三、课堂总结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 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 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 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 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 用。? 板书设计?标志: 兴起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积极: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消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新文化运动内容影响?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 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能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 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且能对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第 13 课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 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学生自主搜 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 动的认识 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 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 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 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 天就让一起学习第 13 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 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 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0.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 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1.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 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 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 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 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 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 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 备在和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 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 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 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1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 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时间:1919 年 5 月 4 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 3000 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 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 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 多爱国学生。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讲述:1919 年 6 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 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 冀救被捕学生, 不除国贼, 誓不开市。 ” ――商人罢市提出:6 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 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 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 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 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宣传;日本 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 面对民族危机, 上海工人积极罢工, 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 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 果如何? 学生回答: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 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 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 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 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但是没有改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学生回答: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以天下 为己任。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 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忧天下 之忧,乐天下之乐,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 族面临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4.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 义的开端”? 列表讲解: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 思想 结果 前途 革命 时代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世界革 命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世界革 命一部分目标导学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教师讲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 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 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 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爱国:从背景、口号 方面去理解;反帝反封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彻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妥协。 3.教师讲述:为了纪念青年学生发起的这场爱国 运动,为了让五四的火炬代代相传,我国政府把每 年的五月四日定为“五四青年节”。从中你悟出了 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 四精神?教师讲解: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都为之进行了 艰辛的探索,如: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 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革 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等,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未 能充分依靠群众,最终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任务,未能把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解救出来,它追求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我们把 这些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叫旧民主主义革 命。与之相对应的,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 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并逐渐居于领导阶级的 地位,在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社会 主义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五四运动成为新 旧民主革命的分界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 90 多年前由北京的青年 学生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 示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五四精神”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 们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 的振兴而努力奋斗,勤奋学习。 ? 板书设计?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1919 年 5 月 4 日开始 地点:北京 五四运动的过程 参加者:北京 3000 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 发展:北京(学生)――上海(工人) 直接目标实现:(略)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 运动? 教学反思?五四运动是本教材中重要的一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了展示大量 的各种史料,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让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读运用 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时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和空间,让学生灵活运动相关知识。通过问题式教学 方式,让学生科学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打升华。第 14 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了解李大钊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内容;分析理解中国 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过程及影响的完整把握,培养学生在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 基础上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工人运动是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 利而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结果,其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难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诞生,去感受那些峥嵘岁月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哪些方式? 学生回答:主要有个人宣传、团体研究以及向 工人宣传等方式。 教师强调:这其中的个人宣传主要是李大钊。 1919 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新青年》同学们,你们知道上述两幅图片与哪一历史事 件有关吗?这一历史事件又是怎样影响中国革命的 面貌的?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 14 课:中国共产党的 上刊发,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为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14.教师提问: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对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工人 阶级的伟大力量,他们开始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 主义,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于 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目标导学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教师讲述: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之下,陈独秀 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不久, 北京、长沙、武昌等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2.教师提问:结合前面所讲,归纳总结中国共 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归纳回答后教师总结: 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有关中共一大的相 关信息。 时间:1921 年 7 月 地点:上海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马林等 内容:①通过了党的纲领;②确定了党的中心 工作;③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4.教师分析:我们就中共一大的内容作简单的 分析,以加深大家的印象。 第一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名 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 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从党的奋 斗目标来看,一方面确立了党的远期奋斗目标,另 一方面对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奋斗目标又作出了不符 合国情的规定。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而 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因此在新民主民主革命 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是团结的对象而不是革命的对 象,从这一点来说,中共一大的规定是有局限性的。 第二点:确定党的工作中心是领导和组织工人 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 的绝大多数。如果不解决农民问题,革命就不会成 功。因此,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固然重要, 但决不能忽视农民问题。 5.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一下,陈独秀没有出 席中共一大,为什么会被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请同 学们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回答》学生回答:陈独秀因为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 动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力,并且是中国共产党早期 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6.教师讲述总结: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 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 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 貌就焕然一新了。 7.教师过渡:在前面我们分析了中共一大的局 限,那么,这些局限是什么时候被突破的呢?中共 二大的召开就部分解决了这些问题。 时间 奋斗目标 党的最低 纲领 意义 1922 年 7 月,中共二大 上海 建设共产主义 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 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 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 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纲领8.教师讲述: 1922 年, 中国二大正确分析了当时 中国社会的矛盾,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 民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目标导学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1.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了领导 和组织工人运动,做出了哪些努力? 学生回答: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 合书记部, 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从
年春,领导了大小工人罢工 100 多次。其中以京汉 大罢工最为著名。 2.教师讲述:1923 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 工,将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代中国领土主权丧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