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天子与教皇是什么关系

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成为“世外桃源”。
迄今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将全线贯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在古代社会,人们往往把代表最高权利的皇帝和国王比作太阳,但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却说皇帝、国王只不过是月亮,在他们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权威,那就是教皇,只有教皇才配称为太阳。教皇是基督教会的首脑。教会本来只是管理宗教事务的团体,但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各个王国内封建主各据林立,连年混战,造成王权衰弱,局势混乱,这时只有罗马教皇可以统一指挥各国、各区的教会,加上各民族又都信仰基督教,因此教会在群体中影响很大,这就使得罗马教廷成了凌驾于各国之上的政治实体,教皇成了各国国王的共同的太上皇;国王登位、加冕要由教皇来主持;和国王同行时,教皇骑马,国王只能步行;接见的时候,教皇坐着,国王要屈膝敬礼。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神权高于王权。不仅如此,教会还在各个国家拥有1/3的土地,并且向各国居民收取“什一税”(即每人收入的1/10交教会)。
  文学、艺术、哲学、法律等都必须要受教会的管理和控制,教会拥有自己的监狱和刑法,还有“开除出教”的办法来对付一切反抗者,一个任如果被开除了教籍,他的一切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也就失掉了。这是一种最令人害怕的惩罚、连国王、皇帝也不例外。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双方之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获得更多的独立性;教皇则向加强控制,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在矛盾激化的关头,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而格里高利则针锋相对,在罗马的拉特兰诺宫召开了一个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的浪潮。教皇的号召力非常之大,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了挑战。
  亨利面临危局,被迫妥协,于1077年1月身穿破衣,只带着两个随从,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请罪忏悔。但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进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去拜见亨利。到了卡诺莎后,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前求饶。当时大雪纷纷,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之行”。亨利恢复了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然后派兵把一个个封建主各个击破,并剥夺了他们的爵位和封号。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告破。在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耻。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最后客死他乡。
  显然,亨利的“卡诺莎之行“是别有用心的。在他与教皇对峙,国内外反对声一片,特别是内部群雄并起,王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他想利用苦肉计取得和解,赢得了喘息时间,以便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再和教皇较量。结果,他成功了。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传播正能量 实时好新闻 以你所需 为你所需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简介/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分布图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 封建帝国。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的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帝国极盛时期的缰域包括近代的、、北部和中部、、东部、和。1806年为一世所灭亡。 帝国统治者以罗马帝国和查理大帝的继承者自命,对外大肆扩张,对内则以农奴制和依附农制的形式剥削农民。11~12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为争夺主教叙任权发生激烈斗争,这不仅是争夺教会控制权的斗争,也是中央王权同地方封建分离主义势力的斗争。尽管如此,在整个中世纪,帝国和教会在维护封建制度方面,是始终紧密合作的。帝国统治者为称霸世界,多次入侵意大利,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了帝国的实力。统治时期,中央权力衰落,国内各地缺乏经济联系,帝国成为承认皇帝最高权力的各封建公国和自由市的不巩固的联盟。年是德意志历史上的空位时期。这个时期,各诸侯、和城市间的纷争和内讧连绵不断。13世纪末,帝国出现许多独立的封建领主,皇帝对其直辖领地外的封建诸侯没有管辖权。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金书,确认皇帝须由七大选帝侯推选。从15世纪初起至帝国最终瓦解,皇位均由奥地利家族占据。13世纪下半叶后,由于勃艮第和意大利脱离帝国,其领土主要限于德语地区。1474年起,帝国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已成为徒具虚名的政治组合。15世纪末16世纪初,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试图重振帝国,但遭到失败。由于罗马天主教和德国封建统治者对衣民和市民的剥削和压迫日甚,16世纪初爆发宗教改革运动和德意志农民战争,农民战争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顶点。宗教改革后,帝国实际上分裂为信奉新教的北部、主要信奉天主教 。
帝国变迁/神圣罗马帝国
从罗马帝国到法兰克王国神圣罗马帝国国徽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军事将领凯撒夺取了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此进入时期。 前1世纪,就有凯尔特人在流域西部居住,也被罗马人称为高卢人,居住的地方在今法国、比利时、意大利一带,被称为高卢。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克拉苏之后、罗马共和国后来的国家元首恺撒率军征服高卢,使之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部分。3世纪后,罗马帝国势力开始衰退。 前5世纪,在和的海周围的地区,居住着另外一些部落,他们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人。后来,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 从370年左右,罗马就已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在梅蒂奥拉努(今米兰),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但耐人寻味的是,东、西罗马帝国彼此并非敌对关系,反而在很多方面密切合作,。此后100年间,罗马城多次被外族攻占和血洗,西罗马帝国的实力和威严一落千丈。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解体,末任罗马皇帝自己发出退位诏,宣布西罗马帝国不复存在,帝国的所有殖民地均可自行独立。东罗马帝国却得以保留,即后来的“拜占庭帝国”。 西罗马帝国虽然于476年瓦解,其皇帝被日耳曼人废黜。然而罗马人在巴黎地区的统治一直持续到486年,那一年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法兰克人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克洛维彻底打败了罗马人,建立了法国的前身法兰西亚(Francia)。其后法兰克王国不断发展壮大,到800年王国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的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统一了今法国、德国、荷兰、瑞士、北意大利、奥地利西部、西班牙东北角的领土,史称查理曼帝国。
历史发展/神圣罗马帝国
凡尔登条约与三分帝国840年,查理曼之子路易一世去世,他的也随之分崩离析。843年,路易一世的三个儿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分全国为三部分。其中查理大帝的长孙洛塔尔(795年—855年)承袭皇帝称号,并领有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称为中法兰克王国。而他的弟弟路易(804年—876年),被称为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另一个弟弟秃头查理则领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区,称为。这些基本上是后来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三国的雏形。 基本上在差不多时候的9世纪早期,于5世纪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的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等部落的后裔也在不列颠岛上形成统一的英格兰王国。
帝国建立/神圣罗马帝国
萨克森王朝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962年,德意志国王、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到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帝国皇帝/神圣罗马帝国
帝国大教堂,以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都在这里加冕自(奥托王朝第一任皇帝)由教宗加冕以来,每一位德意志国王都希望获得皇帝名号。在萨克森与法兰克尼亚两朝,皇帝拥有实际的权力,并时常因主教叙任权问题与教皇发生冲突。然而随着德意志各诸侯离心倾向的加剧,皇帝的地位不断下降。1356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以后,皇帝实际由选侯选举产生,形同虚设。16世纪时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试图重振皇权的努力,也因欧洲各国的联合反对而作罢。 与拜占庭帝国的关系实际上,神圣罗马帝国与没什么直接关系,这里说的罗马帝国应与神圣罗马帝国加以区别。拜占庭帝国,乃是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于330年迁都拜占庭,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将罗马帝国划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的东罗马帝国,在中世纪称为拜占庭帝国。
朝代变更/神圣罗马帝国
法兰康拉德王朝康拉德一世(911-918年) ,曾任法兰德意志(东法兰克)国王, 康拉德家族是和卡洛林家族同样古老的家族。 911年, 死后,由东法兰克五大诸侯以及德意志大主教选举为德意志国王。康拉德在位期间王权极其暗弱,其影响力甚至不如萨克森、士瓦本和巴伐利亚公爵。同时他和马札儿人的作战也失利,他死前,劝说其弟埃伯哈德放弃了王位要求,并提议选举他的对手萨克森公爵亨利为他的继承人。 萨克森王朝(奥托王朝)1.(919-936年), 萨克森公爵,德意志国王,萨克森公爵奥托之子,也称为捕鸟者亨利。925年,他击败洛林公爵,将洛林并入德意志王国。 933年,亨利一世率德意志联军在里亚德击溃马扎尔人,解除了马扎尔人对德意志诸邦的威胁。至936年亨利一世去世,德意志诸国已经成为一个王国,因此亨利一世被认为是第一位德意志国王和德意志民族的创建者。亨利一世娶了洛林公主,他们的三个儿子分别成为德意志国王,巴伐利亚公爵,和科隆大主教。 2.(936-973年),萨克森公爵,德意志国王,第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曼也被称为罗马皇帝,但后人一般将查理曼的帝国称为法兰克帝国或查理曼帝国,而将奥托的帝国称为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亨利一世与洛林公主的长子,也称为奥托大帝。936年在亚琛被德意志贵族选为国王。 3,(973-983年)。德意志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与意大利公主阿德莱德长子,961年加冕意大利和德意志国王(和其父共同执政),967年加冕皇帝(萨克森王朝君主均有为继承人在其生前加冕的习惯。)奥托二世其间,萨克森王朝达到了极盛,978年,波兰和波希米亚再次臣服,980年,奥托二世包围巴黎,迫使西法兰克国王洛泰尔放弃对洛林的主权要求。同年,奥托二世进军意大利,在罗马册立新教皇约翰十二。982年,奥托二世在意大利南部被阿拉伯人击败,他统一意大利的梦想未能实现。他的妻子是拜占庭皇帝的女儿。 4,(983-1002年),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之子。983年在其父去世后,被选为国王,994年成年,995年,奥托三世在罗马拥立其堂兄为罗马教皇,称格里高利五世,格里高利五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德国人教皇。996年,教皇为奥托三世加冕为帝。 5.(年),巴伐利亚公爵,德意志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的弟弟巴伐利亚公爵亨利的长孙,巴伐利亚公爵强辩者亨利(巴伐利亚世系中亨利二世)的长子。 1002年,奥托三世去世后,亨利发动政变,劫持了奥托的灵柩,在萨克森、图林根、士瓦本、洛林的贵族未参与的情况下被选为德意志国王。1004年被推举为意大利国王,1014年,他进军罗马,罗马教皇本尼迪克特八世为其加冕为帝。亨利二世在位期间,为了对抗贵族势力,加强了效忠于他的主教区的权力,从此德意志神权开始壮大,最终发展成为了皇权的最大威胁。亨利二世和其妻子卢森堡公主库妮甘德没有子嗣,传说是由于他们两人订立了婚后禁欲的共同誓约所致。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1146年他被罗马教皇封为“圣者”。 萨利安王朝1.(年)曾任德意志国王、意大利国王和神圣罗马皇帝。他是奥托一世女婿、洛林公爵康拉德的曾孙,施派尔伯爵亨利的儿子。1024年9月被德意志贵族选举为国王,开创了萨利安王朝。1026年在米兰加冕意大利国王,1027年,约翰十九世为其加冕。1028年起,康拉德二世开始对入侵奥得河流域的波兰人用兵,至1032年,波兰国王不得不放弃自封的国王头衔,改称波兰公爵,并退出了奥得河流域。1032年,勃艮第国王(当时勃艮第称王)鲁道夫三世去世, 1034年,康拉德二世入侵勃艮第,夺取了大部分勃艮第领地。 2.(年),,巴伐利亚公爵,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二世和士瓦本公主吉塞拉之子。1046年亨利二世拥立德国人教皇克莱芒二世,同日新教皇为其加冕为帝。亨利三世时期,曾经征服了匈牙利(但很快失去)、摩拉维亚,王室领地拥有五大公爵领地中的三个 。 德意志皇帝权势达到了极盛,到了可以随意废立罗马教皇的地步,但到了其统治晚期,其帝国已经开始衰落,由他推动的教会改革最终推出了一个强有力的教皇,日后成为了他儿子亨利四世的极大威胁。 3.(),曾任巴伐利亚公爵、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亨利三世和阿基坦公主斯之子, 1066年前由其母摄政。 亲政后和罗马教廷发生激烈冲突,1076年亨利四世遭到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绝罚处分, 亨利四世不得不徒步肉袒,于1077年至卡诺莎向教皇请罪, 史称“卡诺莎事件”。亨利四世被绝罚后,反叛的德意志诸侯立刻宣布亨利四世退位,并选举士瓦本公爵鲁道夫为新国王, 德意志陷入内战, 亨利四世最终战胜了鲁道夫,砍下了他的右手。平定国内后,亨利四世立刻进军罗马, 1084年,亨利四世废黜了格里高利七世,新教皇克莱芒三世为其加冕为帝。 1098年诸侯选举其子亨利五世为国王, 和亨利四世对抗,德意志内战再度爆发, 1106年,亨利四世终于打败了亨利五世,但不久突然去世。 4.(), 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和默林女伯爵之次子, 1111年被加冕为帝, 亨利五世在位期间,罗马教皇和皇帝互相敌视,混战不休, 德意志诸侯则利用皇帝和教皇的矛盾, 自行扩张他们的产业和主权,德意志王权衰微, 从此开始了德意志小邦林立的时代。亨利五世妻子是英王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他们死后无嗣。王位落到了亨利五世的政敌,萨克森公爵洛泰尔二世手中。萨利安王朝结束。 苏普林堡王朝()萨克森公爵,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苏普林堡伯爵之子,1125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1133年出兵意大利被教皇英诺森二世加冕为帝。他称为洛泰尔二世,是因为虔诚者路易的儿子,中法兰克国王洛泰尔一世曾经拥有神圣罗马皇帝称号,而德意志人认为他们和以前的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王统世系下的国家,所以称他为洛泰尔二世。洛泰尔二世在国内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德和腓特烈长期内战。 在国外他对东方和北方用兵,迫使波兰和丹麦臣服,1137年他又南征意大利击败了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将西西里国王赶出了亚平宁半岛。回军途中洛泰尔二世去世,结束了他战斗的一生。洛泰尔死后,王位落到了霍亨斯陶芬家族手中,开始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统治。 霍亨斯陶芬王朝1.()德意志国王,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一世与亨利四世之女阿格尼之子。 1127康拉德三世自封为王,和皇帝洛泰尔二世爆发内战。1137年,洛泰尔二世去世,康拉德二世发动政变,于1138年由南部诸邦的诸侯选为德意志国王,但洛泰尔二世的继承人巴伐利亚和萨克森公爵“傲慢”的亨利(洛泰尔二世的女婿,韦尔夫家族)拒绝承认,于是两派爆发内战,此后直到本世纪末,韦尔夫家族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内战一直没有停息过。1146年,康拉德三世参加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经过拜占庭帝国时,对拜占庭帝国造成了极大破坏,1147年,在小亚,康拉德的十字军被塞尔柱突厥人击溃,步兵军团被全歼,康拉德和其骑兵部队,仅以身免。康拉德死前未加冕为帝。并将其王位指定传给其年长的侄子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三世(士瓦本世系)。 2.()士瓦本公爵,德意志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三世的哥哥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的儿子,也称“红胡子腓特烈,或称巴巴罗萨(传说是红胡子的意大利语)。1152年受其叔康拉德三世之托,被选为德意志国王,1155年,罗马教皇阿德里安二世为其加冕为帝,但他拒绝按惯例为教皇牵马,并下令骑士屠杀了上千名罗马人。腓特烈一世力图恢复查理曼帝国的荣耀,一生东征西讨,1156年,他获取了勃艮第的大片领地,并将韦尔夫家族的巴伐利亚分出一部分给了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家族,建立了奥地利公国,从此奥地利从德意志分裂出来 。1158年起,直至1177年,他四度出征意大利,与米兰、威尼斯、西西里以及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联盟反复争斗,终于在1176年被伦巴第人在米兰附近击败,腓特烈不得不在威尼斯向亚历山大三世下跪屈服。1189年,年近70岁的腓特烈一世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行动,和法王腓力二世,英王狮心理查一起前往圣地,1190年,腓特烈一世在横渡安纳托利亚半岛东南的萨勒夫河时不幸落水身亡。腓特烈一世被认为是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典范,因而很多传说说他没有死,他孙子、著名的腓特烈二世便告诉他的德意志人民,巴巴罗萨是在图林根的基夫尔山里的神殿中沉睡,一旦雄鹰离开了这座山,他就会苏醒。日,纳粹德国就用这样的神话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 3.()德意志国王,西西里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与勃艮第女伯爵比阿特丽斯之次子,1190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娶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之女康斯坦丝。1191年由教皇切莱斯廷二世为其加冕为帝,1194年出征西西里,加冕西西里国王,从此西西里王国的诺曼人王统世系中断。(最后一任诺曼人西西里国王是1189年去世的亨利六世妻子的侄子威廉三世),亨利六世统一了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从此西西里王国称为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国或称两西西里王国。 4.()士瓦本公爵,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一世和比阿特丽斯的幼子。也称士瓦本的菲利浦。亨利六世去世后,其子年幼,于是拥护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贵族选举菲利普为国王。但支持韦尔夫家族的诸侯在亚琛却选举了韦尔夫家族的奥托四世为国王,内战再次爆发。1205年,得到诸侯支持的菲利浦在亚琛再次加冕国王。日,菲利普被巴伐利亚的帕拉丁伯爵谋杀,原因据说是菲利普拒绝吻帕拉丁伯爵女儿的手。 韦尔夫王朝1、(),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皇帝,巴伐利亚公爵和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和英王亨利二世的女儿玛蒂尔达的长子,从小生活在英国,由其舅舅狮心王理查抚养。1198年,萨克森和巴伐利亚贵族推选奥托四世为德意志国王,并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菲利浦爆发内战,1209年教皇英诺森三世为其加冕为帝。但此后奥托四世入侵亨利六世之子腓特烈二世的两西西里王国,英诺森三世将其绝罚。 1211年,德意志诸侯在纽伦堡会议中,废除了奥托四世的国王称号,并选举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二世为国王。但奥托拒绝退位,1214年,他和英国约翰国王组成的联军被法王腓力二世在布汶会战中击溃,1215年,奥托不得不宣布退位。自奥托四世统治时期开始,德意志骑士开始了持续200年的向东部波罗的海沿岸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形成了称为东勃兰登堡(东普鲁士)的国家,日后成为普鲁士王国的龙兴之地。另外,由于内战不断,为求自保,德意志的组织也开始形成于这一时期。 霍亨斯陶芬王朝()德意志国王,两西西里国王,耶路撒冷国王,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六世和西西里的康斯坦丝的长子。1197年,腓特烈二世即其父的两西西里王位,1212年纽伦堡会议被选为国王, 1220年,罗马教皇奥三世为其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一生在藐视教廷权威的生涯中度过。1227年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因为他未能及时率十字军出征而将其绝罚,但被绝罚之后, 他却于1228年率军东征,从埃及人手里收复了耶路撒冷,伯利恒和拿撒,1229年他在没有教士在场的情况下,自行加冕耶路撒冷国王。随后回军击败入侵西西里的教皇国军队,迫使教皇将其赦免。1239年,格里高利九世再次对其处以绝罚,1240年腓特烈二世入侵教皇国。1243年,腓特烈二世击败继任教皇英诺森四世,英诺森四世逃往法国,从此罗马教皇开始受法王影响。1248年,腓特烈二世被意大利城市联盟击败,丢失了他占领的意大利中部领地。1250年他于平静中去世。腓特烈二世会九种语言,并可以用其中的七种文字书写,(在当时,绝大多数国王和贵族都是文盲)。他热衷于科学和经济学,他在他的帝国内废除了垄断经营权,国内通行税和国内关税,成为当时西方最现代,最有头脑的君主。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二世从本质来说是个纯粹的意大利人,他出生成长在意大利,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意大利度过,他对德国事务关心很少,自他死后,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就已不复存在,此后的神圣罗马帝国虽然有皇帝尊号,但其帝国的国家形式已不复存在,所谓“既无罗马,也不神圣,更不是个帝国”。 (),德意志国王,两西西里国王,耶路撒冷国王。腓特烈二世和耶路撒冷女王的次子。1237年,腓特烈二世与其长子亨利七世闹翻,(1220年,亨利七世被热衷西西里事务的腓特烈二世指定为德意志国王,但亨利七世未被列入德意志王室世系中。)于是腓特烈二世令德意志贵族选举康拉德四世为德意志国王。1250年腓特烈二世死后,他继承了西西里王位。1251年,康拉德受德意志贵族的排挤,放弃了德意志,专心于西西里事务,但和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依然未能和解。 1254年,患流感去世。其子曼弗雷德和康拉丁先后继承西西里王位,但受教持的安茹公爵查理为争夺西西里王位,与康拉丁爆发战争,1268年,康拉丁战败被俘,并在那不勒斯市场被斩首。 霍亨斯陶芬王室世系就此终结,而西西里世系则转入安茹王室之中。 空位时期 ()1254年康拉德四世去世,德意志和意大利陷入混乱, 荷兰伯爵,卡斯蒂亚国王阿方索三世,康沃尔伯爵理查都曾被一部分诸侯推举为国王,但整个德意志没有一个统一的君主。 而意大利则陷于法国安茹家族和西西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混战之中,此时德意志形成了制度,德意志国王从此由七大选侯选举,他们分别是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萨克森公爵,帕拉丁公爵,勃兰登堡公爵和波希米亚国王。 混和家族世系时期美泉宫是坐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建筑1.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曾任德意志国王、哈布斯堡伯爵、 奥地利公爵、斯蒂利亚公爵、卡林提亚公爵和卡尼奥拉公爵。他是哈布斯堡伯爵阿尔伯特四世之子。1273年,德意志七大选侯选举毫无势力的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为德意志国王,目的显然是为了剥夺德意志王国的中央权力。但受到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的反对。鲁道夫一世不顾自己六十高龄,亲自讨伐奥托卡二世,并在1278年将奥托卡二世击败并杀死。 鲁道夫通过这次战争,从波希米亚手里夺取了奥地利公国,卡林提亚公国(今奥地利卡林提亚),斯蒂利亚公国(今奥地利格拉茨),卡尼奥拉(在今天的斯洛文尼亚),由此哈布斯堡王室一夜之间由微不足道的家族一跃而为势力极大的诸侯。并奠定了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土核心,此后哈布斯堡家族控制奥地利达六百年之久。 2.拿骚家族的(),曾任德意志国王和拿骚伯爵。他是拿骚伯爵沃拉姆二世之子。1292年德意志选侯选举毫无势力和影响力的拿骚伯爵为德意志国王取代势力大增的哈布斯堡家族。阿道夫在位期间由于提出对邻近的图林根的领土要求,遭到德意志诸侯的反对,其王位被德意志贵族废黜,阿道夫试图夺回王位,但在美因茨附近的战斗中被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伯特一世杀死。 3.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伯特一世(),曾任德意志国王和奥地利公爵。1298年,阿尔伯特联合诸侯,废黜了阿道夫国王,并被选为新国王。阿尔伯特在位期间,力图使自己的儿子继承波希米亚国王,并对西北的荷兰,泽兰,西南的图林根和麦森都提出了领土要求,但遭到德意志诸侯的反对,无一得手。1308年,在士瓦本被其侄子约翰刺杀。 4.卢森堡家族的(),曾任卢森堡伯爵、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卢森堡伯爵亨利三世之子。1308年阿尔伯特一世遇刺后,德意志选侯再次挑选了毫无势力的卢森堡伯爵继任德意志国王。1310年,在罗马由教皇克莱门特五世指定的枢机主教(当时克莱门特五世的教廷,已被法王腓力四世迁往法国的阿维尼翁)为其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成为自腓特烈二世后第一位被加冕的皇帝。1313年亨利七世出征西西里,在锡耶纳附近死于军中。 5.哈布斯堡家族的()曾任奥地利公爵和德意志国王。他是阿尔伯特一世的次子。1314年,被四个选侯在法兰克福选为德意志国王,但其他德意志诸侯对哈布斯堡家族势力感到忧虑,所以选举巴伐利亚公爵维特斯巴赫家族的路易四世为国王,双重选举最终导致内战,1322年腓特烈战败被俘,1325年被路易四世接受为共同执政者。1326年后,其影响仅限于奥地利。 6.维特斯巴赫家族的(),曾任上巴伐利亚公爵、巴伐利亚公爵、帕拉丁公爵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二世之子。1314年被部分德意志贵族推举为国王,和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三世对抗,1322年在巴伐利亚击败哈布斯堡家族,得到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巴伐利亚,帕拉丁和莱茵等地,1340年合并了上巴伐利亚,任联合巴伐利亚公爵。1328年进军罗马,罗马贵族为其“世俗”加冕为帝(当时的罗马教皇在阿维尼翁), 教皇约翰二十二世质疑其加冕的合法性,但受到了德意志诸侯的抵制, 德意志贵族宣布德意志选侯有权选举皇帝,从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再需要到罗马接受教皇的加冕了. 7.查理四世(),曾任、勃兰登堡边疆伯爵、德意志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他是卢森堡家族的波希米亚国王约翰和波希米亚公主伊丽莎白之子, 1346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1355年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356年查理四世发布著名的《黄金诏书》,正式承认七大选侯有权选举国王和皇帝,同时承认诸侯各邦,在自己的领土内拥有行政权、司法权、关税权、铸币权,规定各邦的民众均隶属于他们的邦君,由此从法律上确立了德意志诸邦的独立地位,并正式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联邦体制,而将其转为了 松散的邦联体制,在原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版图里,同时独立了七大选侯国,十几个大诸侯国,两百多个小诸侯国,上千个独立骑士领地。此后的500年,德意志一直处于这样四分五裂的状态下。查理四世时期,欧洲遭受了黑死病的袭击,欧洲三分之一人口死亡.。 8.卢森堡家族的文策尔(),曾任德意志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他是查理四世长子。1376年,查理四世通过重金贿赂,使其子文策尔当选为德意志国王,1400年,德国贵族们以其无能和过分关注其波希米亚本国事务而废黜了其德意志王位。此后文策尔统治波希米亚,但捷克很快爆发胡斯运动,文策尔处死胡斯后,捷克国内爆发了胡斯战争。 9.维特斯巴赫家族的鲁佩特(),是帕拉丁选侯人物,曾任德意志国王。他是 帕拉丁选侯鲁佩特二世之子。1400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 10.卢森堡家族的西吉斯蒙德(), 曾任勃兰登堡选侯、德意志国王、波希米亚国王、 匈牙利国王、波兰国王和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查理四世次子,文策尔的弟弟, 1382年继承其岳父安茹王室的匈牙利国王路易一世(匈牙利称路易大帝)的波兰王位,成为波兰国王。1387年,继承其妻路易一世之女玛丽的匈牙利王位,成为匈牙利国王。 1410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 1419年其兄波希米亚国王文策尔在胡斯战争中受惊吓而死,他即位波希米亚国王,此后西吉斯蒙德在捷克的胡斯战争中屡屡失败,因此迟迟未能加冕为帝,直到1433年,他才被加冕为帝。 西吉斯蒙德由于长期关注于匈牙利王国的事务,于是在1415年,将他的勃兰登堡侯国及选帝侯爵位赠与其武将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由此开始了霍亨索伦家族在勃兰登堡及此后的统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1414年西吉斯蒙德参加了在亚琛召开的全教会议, 该次会议将当时欧洲并存的三个教皇一并废黜,并确立了世俗权利控制下的全教会议凌驾于教皇之上的原则,从此教皇干涉世俗政治的历史一去不返。西吉斯蒙德死后无男性继承人,卢森堡家族世系就此中断 。 哈布斯堡王朝1452年哈布斯堡王朝( Habsburger )的斐特烈三世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 ,曾任奥地利大公、德意志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国王。他是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伯特一世的曾孙,奥地利大公阿尔伯特四世的儿子, 其妻子是西吉斯蒙德的女儿伊丽莎白。 西吉斯蒙德死后,1438年被拥立为匈牙利国王,同年当选为德意志国王。 2. (),曾任 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提亚公爵、 卡尼奥拉公爵、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他是斯蒂利亚、林提亚和卡尼奥拉公爵欧内斯特之子,阿尔伯特一世的曾孙,阿尔伯特二世的堂弟, 1439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1452年,在罗马接受教皇尼古拉五世加冕为帝,是德意志最后一个由教皇加冕的皇帝。1477年,其子马克西米连和与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的女儿玛丽结婚,奥地利由此获取了勃艮第在尼德兰的大片领地,一举成为欧洲强国。哈布斯堡王朝此后通过联姻几乎统一了整个西欧,由此诞生了一句名言: “让其他人去发动战争吧,你只需和奥地利一起,享受婚姻。” 3.(),曾任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提亚公爵、 卡尼奥拉公爵、勃艮第伯爵、提罗尔伯爵、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腓特烈三世之子,1482年其妻勃艮第公爵玛丽去世后,法国入侵勃艮第,合并了法国东南部勃艮第公国大部分领地,但马克西米连却获取了勃艮第东部(称勃艮第伯国),尼德兰伯国的领地。1490年,他获取了其堂兄哈布斯堡家族提罗尔支系的西吉斯蒙德的提罗尔领地。1486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和其父共同执政),1508年,经教皇同意,马克西米连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4.(),马克西米连一世的长孙。他可能是欧洲历史上君主头衔最多的君主,而其绝大多数头衔都是哈布斯堡家族联姻的成果,这里让我把这些成果总结一下:马克西米连的长子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一世娶了卡斯蒂亚女王伊莎贝拉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的独生女胡安娜, 于是菲利普一世死后, 查理五世于1506年继承了勃艮第公爵头衔,获取今比利时、荷兰的领地。 1516年,他继承了他外祖父斐迪南二世的阿拉贡国王,巴塞罗那伯爵、瓦伦西亚国王、那不勒斯国王、西西里国王头衔。 同年,他又从其母胡安娜那里,继承了卡斯蒂亚国王头衔。 1519年,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查理五世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并继承了其祖父的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提亚公爵、 卡尼奥拉公爵、提罗尔伯爵头衔。1520年,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查理五世在位期间,是哈布斯堡王朝最鼎盛的时期,但同时内忧外患不断。 他在位期间,从德国暴发的马丁路德的新教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 并赢得了合法地位.。年,查理五世和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为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领地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最终确保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统治.。1526年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征服了匈牙利,匈牙利王路易二世败死,年,苏莱曼大帝两次攻打维也纳,查理五世的弟弟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一世不得不对奥斯曼帝国称臣。 此后哈布斯堡王朝始终处于奥斯曼帝国的威胁之下,直到1571的勒班托海战,查理五世的私生子约翰终于打败土耳其人,解除了奥斯曼帝国的威胁。 5.(),曾任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提亚公爵、 卡尼奥拉公爵、 提罗尔伯爵、 德意志国王、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他是卡斯蒂亚女王胡安娜和马克西米连一世之子菲力普的次子。 6.(),曾任奥地利大公、德意志国王、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选帝。 他是斐迪南一世和波希米亚国王和匈牙利国王的妹妹安妮之长子。 7.(),曾任 奥地利大公、提罗尔摄政、 德意志国王、匈牙利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她是马克西米连二世和查理五世的女儿、西班牙菲利浦的妹妹安妮(也就是马克西米连的堂妹)的长子,马克西米连二世开始了哈布斯堡家族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近亲婚配的历史。(为避免继承权旁落,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之间开始了长达200多年的堂兄妹通婚)。 8.(),曾任奥地利大公、提罗尔摄政、 德意志国王、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他是马克西米连二世的三子。 9.() ,曾任内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斐迪南二世起,德意志国王头衔被中止)。他是 斐迪南一世的孙子,奥地利大公查理和巴伐利亚公主玛丽亚·安娜之子。 10.(), 曾任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斐迪南二世与巴伐利亚公主玛丽亚·安娜(和斐迪南二世之母同名)的长子。 11.列奥波德一世但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完全是中世纪式的,皇帝没有实权,实际权利掌握在300多个大小领主手中,(对此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哲学家伏尔泰曾有如下评价:“神圣罗马帝国既非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所以它的统治是很分裂的。各地领主完全自治,拥有自己的军队,朝廷,甚至有收税的权力。一位商人走200公里,竟然需要交13次税!这种制度严重足碍了帝国的工商业发展。而且,教皇在此也有很大权力,著名的“什一税”就是教皇的发明。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借助教会来宣扬自己的神圣性,它对教会也负有义务,因此多少受到教会制约。虽然其中也有个别皇帝凭借自身能力遇魅力和迫使教会就范,但也是表面与暂时的。总而言之,这个帝国的国力是很差的。 另外在“30年战争”后,被其他国家分成300多小国,沦为二流国家。
走向衰败/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的衰弱神圣罗马帝国到了至期间,皇帝因为缺乏强大的王室领地,来作为税收来源和王权扩张的基础,中央政府的势力逐渐衰弱;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富庶的北部城市,如威尼斯、佛罗伦斯等等,持续地吸引着皇帝的注意和精力,帝国的权力落入王公贵族手中。此外,帝国又欠缺公认的王室继承法,因此一旦国王去世,往往造成各选帝侯继任皇帝的纷争,因而导致帝国的内战和陷入无政府状态。继位皇帝必须以武力战胜其他不支持的诸侯,或者必须想办法赢得多数诸侯的拥戴,才能维系皇帝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之下,使得神圣罗马帝国虽然拥有大一统的“国家”之名,实际上却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松散的“邦联组织”。
帝国覆亡/神圣罗马帝国
法国大革命与神圣罗马帝国覆亡神圣罗马帝国之旅1789年,爆发。神圣罗马皇帝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而他妹妹,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法国共和政府处决,再加上“公平、自由、博爱”思潮的扩散,利奥波德二世极力联合欧洲各国君主,以武力保卫法国的君主制。1792年利奥波德二世正式与普鲁士缔结同盟,准备以武力干涉法国。他却在这时暴毙,不过他的儿子,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继续了他的政策,更于次年与普鲁士、萨丁尼亚、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但这个联盟在1797年,因联军被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打败,被迫议和而土崩瓦解。 1799年,列强趁法军猛将拿破仑的军队被困埃及的契机,再次发起反法战争。这次帝国联同英国、、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但同年底拿破仑只身返国,发动雾月政变并取得法国军政大权,成为法国第一执政。此后拿破仑亲自指挥意大利方面军,回头对付反法各国,于1800年打败联军,帝国不得不与拿破仑议和,解散反法同盟。而拿破仑在政变结束后三周发表的公告中,宣布“大革命已经结束”,令欧洲列强稍微安心,再加上他们的实力受损,因而暂时放弃反法的行动。但拿破仑的野心令欧洲在几年后再起干戈。 日,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见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国诸城邦的分化,担心法国再次扩张,与神圣罗马帝国抗衡。因此,他决定纠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帝国盟国巴伐利亚。而那不勒斯则和帝国军一道进攻拿破仑在意大利的盟国。不过拿破仑迅速做出反应,自本土挥军渡过莱茵河。12月2日,法、俄、神圣罗马三国皇军,在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打了一场“三皇会战”。拿破仑最后不但守住巴伐利亚,更攻入哈布斯堡领地摩拉维亚,更将帝国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援军。 12月16日,法国和帝国最终签订《普勒斯堡和约》。和约签订后,拿破仑决定成立以自己为护国公的莱茵邦联,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区的盟友。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Rheinbundakte),脱离帝国,加入邦联。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为不快。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因此他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德意志国王的称号。最后于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历史评价/神圣罗马帝国
法国文学家伏尔泰曾这样评价它:“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神圣罗马帝国在历史上未有过正统的根源与名号,与前罗马帝国几乎无任何关系。且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完全是中世纪式的,皇帝没有实权,实际权利掌握在300多个大小领主手中,统治严重分裂,国力很差,实际上不能称作帝国。有人认为800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标志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那时的帝国应该叫做。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探索与争鸣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4次
参与编辑人数:1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14:33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圣罗马帝国国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