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本科第二学历有含金量对于文科生就业来说含金量低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文科生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文科生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中国研究生的就业出现困境,46.3%的文科毕业生学非所用,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中国研究生的就业出现困境,46.3%的文科毕业生学非所用,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作者: 时间:
&&& 早晨7时,徐波被手机闹铃叫醒,紧张而疲惫的一天又开始了。在这间不到10平方米、没有窗户的地下室里,从来没有清晨的阳光告诉他时间。简单洗漱之后,他空着肚子走出楼门,在小区门口的早点摊上买了一张鸡蛋灌饼,向公交车站走去&&
&&& 到北京两年了,徐波的每一天几乎都是这样开始的。没人关心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更不会有人知道他们曾经是很优秀的学生,甚至拥有硕士学历。
&&& 日前,中国传媒大学科研机构发表信息,指出中国研究生的就业出现困境,46.3%的文科毕业生学非所用,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来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显示,从2009年起,研究生的就业率连续3年不如本科生。与此同时,考研热高烧不退,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考,考生总人数达到169.6万人,相比去年有了9.6%的增长幅度。
&&& 高学历和困窘的生活,形成了刺目的反差,成为徐波们在这个城市里无奈的标签。
&&& 硕士北漂
&&& 提及学历有些羞于启齿
&&& 徐波是一个温和而沉默的年轻人,对陌生的来访者表现出很好的教养和礼貌,但是说到硕士学历,他显得有些羞于启齿,连连表示,当时只是为了租到房子想取得老板的好感才这样说,&其实学历根本不值一提,在这里,没人看这个。&
&&&& 徐波租住的是单间,10平方米只能放下一张单人床,一个简易折叠衣橱,和一张桌子,&一个月800元,包上网、水电费,每月结账,不用预付,在二环内这已经很不错了。&地下室分布着数十个这样的小房间,有两个公共盥洗室和卫生间,开着门的时候会闻到一股很明显的厕所味道。
&&& 徐波的工作单位在西四,从宣武门附近的住处坐公交车大约半小时,他甚至很庆幸租到这里的房子,&市中心租房实在成本太高了,我有同事每天从燕郊跑过来,我这里还不错。&他硕士毕业后来北京已经漂了两年,现在在一家规模不大的食品企业做化验员,&算是稳定下来了,好歹和专业还有点关系。&
&&& 硕士求职
&&& &热门专业&反而屡屡碰壁
&&& 徐波今年27岁,来自山东济南附近农村,在济南一所大学上的本科和硕士,&当时选的是生物工程专业,前几年这个学科挺热的,国际上比较流行,国内也听说以后要大力发展。&徐波说,&硕士读得很辛苦,由于新建学科,设备仪器都不到位,那些实验仪器说明书我们得自己看英文文献,看了不下几百篇&&&终于熬到毕业,然而真正的挫折才刚开始。
&&& &我2010年6月毕业,家里没有任何关系,我在济南只能靠自己找工作,才发现这个专业的就业范围很窄。对口工作应该是组培、发酵、制药之类的岗位,可是招聘的很少,我只好一家一家打电话去问,我打过很多个电话,直接讲方言,觉得讲方言证明是本地人,可能企业更愿意要。接电话的人听我讲的是方言,态度都不错,可是后来一听硕士毕业,就说,小公司,不需要硕士的,简历都不需要投了。&
&&& 碰壁很多次之后,徐波的一个师兄建议他去一线大城市碰碰运气。就这样,徐波开始了北漂生涯。
&& 硕士月薪
&&& 2500元起步&拿业绩说话&
&&&&& 到京后,&随便哪个招聘会,满眼都是硕士、博士海归一大堆,比完学历,还要比学校,比专业,比工作经验,总之,现在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太高了,我们这种外地普通大学的硕士生没有太大竞争力。&由于坚持要找对口的专业,徐波在北京度过了半年近乎流浪的生活。
&&&& 就在快变成&赤贫&的时候,徐波找到了现在这家私营食品公司,&做化验员,基本对口,上完保险之后月薪起步2500元。&让徐波觉得有些不平衡的是,公司新聘的员工起薪都是2500元,无论本科还是硕士,&人力部负责人说,他们看重的是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要想加薪,就拿业绩说话。&
&&& 为了在北京干出点样子,当然也是为了加薪,这一年,徐波干得很拼命,&从我刚去的空壳化验室到现在已经正常运转了,所有的检测方法、检测依据我都编成手册,我加了多少没工资的班,查了多少资料呀&&&
&&& 一个研究生2500元起薪对于徐波来说现在已经能够欣然接受,&只能调整心理落差,从最低干起。&
&&& 硕士未来
&&& 无颜回家乡只能扛下去
&&& 同样住在地下室出租房的来自河南的刘桐,境遇比徐波还要坎坷,他的研究生是在北京一所高校上的,刘桐称自己&选错了学科&,&我是一所工科院校的文科类硕士,注定了先天不良!&
&&& 招聘市场中的门道,刘桐向记者一一道来:&现在用人单位会看你本科是否身出&名门&,第一学历仍然是考察重点,学校的档次也很重要,一些单位招聘简章上直接写着:非&985&(1998年5月提出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高校硕士简历不收。&刘桐坦言自己的硕士学历&含金量不高&,&读研的三年很多人泡在网游和韩剧里,我基本上糊弄了一篇论文就毕业了。&
&&& 出了校园他却再也轻松不起来,&公务员考试两次都是无功而返,干过销售、房产中介、家教,都没干长,现在在一家不大的律师事务所做助理,其实就是打杂的,虽然我是法学硕士,可是没有律师资格只能一直打杂,正准备明年参加全国律师考试。&
&&& 拿着两三千元的工资,租住在地下室,看不到未来的方向,但他们只能扛下去,因为,家已经回不去了。徐波和刘桐不约而同和记者聊起前不久发生的&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的社会新闻,&你们城市人可能不理解,觉得他爸爸有病,可我们面对的现实就是这样,在北京漂着,偶尔给家里寄点钱,父母会觉得脸上有光,要是回去他们根本接受不了,况且我们再回到家乡,户口已经农转非而且农不回去了。&
来源:网络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问题源自“含金量”
来源:东方网
作者:朱永华
原标题 [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问题在“含金量”]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获悉,该中心刚刚完成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课题显示,目前我国有30多所高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和在校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部分已超过本科生(10月21日《武汉晚报》)。
  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超过本科生,而随这一反常现象所带来的更反常现状则是,研究生的就业率也随之低于本科生。据报道中说,近年来,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至2011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  学历高反而就业率低,这在各行各业追求人才的社会现实面前,未免有些讽刺意味,也给各高校研究生的大幅扩招敲响了警钟,扩招,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而不是为了利用教育的权力资源,为更多学生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不可否认,不仅仅是研究生的扩招10年翻了一番,普通大学生、本科生10年来的扩招也都以倍数上升,有人甚至笑称,现在大街上无所事事的大中专毕业生比农民工还多。这样“多”的结果,就难免造成“市场贬值”,不仅酿成就业难,收入低,某些仅需要“体力劳动”的岗位,也把招聘的学历要求的很高,学历的贬值已是眼下不争的事实。  尽管学历并不完全代表个人的知识水平,唯文凭是取也早已不被提倡,但文凭学历代表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却是无容置疑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单位招用人才把文凭学历当成准入硬件要求的主因,更是激励很多人把求的高学历作为寻求个人更大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校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等高学历上大幅扩招,在对社会“投其所好”的同时,却忽视了自身资源的不足。据调查显示,我国15.7%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10人以上(含10人),还有近1%的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20人以上,甚至达到30人。而美国高校中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的研究生人数一般为2―3人,5―6人就已属较高水平。一位导师教授众多“弟子”,不可避免会出现参差不齐或“萝卜快了不洗泥”现象,更会让这些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大幅降低,不被“市场”看好也属必然。日前就有媒体做过“研究生回乡种地”的报道,并引发公众唏嘘,研究生的大幅扩招确实值得反思。  另一方面,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们“高不攀低不就”的个人原因。尽管研究生的学历“含金量”不足,但在其个人眼里,依然被视为高于本科生的“资本”,无论在就业岗位的选择和收入待遇的要求等方面都有更高的期望值,不可避免会出现“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心态,这恐怕也是就业率低于本科生的一大因素。  总的来说,研究生就业率低并不是“人才市场”的需求过剩,而是研究生包括本科生在内学历的“含金量”问题,以至于市场一方面高薪难觅“高人才”,比比皆是的研究生、本科生又得不到市场的青睐,普通大学生的就业甚至更成了“萝卜价”。我们虽不能把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完全归咎于高校的扩招,但却与高校教育资源与扩招幅度的不对称,因而造成的毕业生质量不高密切相关。改变这一现状也不完全在于压缩招生,而是需要科学性的制定出与教育资源携手并进的扩招计划,如同一个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靠“薄利多销”是一条经营之道,但限制产量,以质量取胜,以提高产品更高的附加值,不仅同样可以赚的更丰厚的利润,还可以更好的树立企业形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研究生要成为市场的“宠儿”,并让高校文凭的“牌子”更亮更持久,如何选择就不用多赘言了。
(责任编辑:news9)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研究生“低质化”:边偷菜边看电视也能毕业
来源:《t望新闻周刊》&&&&&&&&&&日07:52&&&&字号:|
提要:“我们班上几个女生,研究生三年就是在两台电脑中度过的,一边玩偷菜游戏、一边看着电视剧,一边还绣着十字绣。这样也能顺利毕业,编程能力不比本科生强多少。”贵州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齐乐天这样说。
许多以前看不上的企业,现在硕士们都在排着队递简历。研究生就业难的现象很可能在今年三四月份更加明显
即将硕士毕业的赵菱,最近一直在找工作。2012年12月的一个周末,她连续两天赶到武汉大学[微博]参加周末双选会,但只投出了3份简历。
“每投出一份简历,薪酬期望下降100元,”她苦笑着说。4个月来,她的薪酬期望值从最初的5000元“调整”到3500元。看到同校通信专业的硕士最低工资要求是6000元,作为文科生的她感觉“自惭形秽”。
研究生一向被认为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但如今,“皇帝的女儿”也开始“愁嫁”了。
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提供的统计数据,年,研究生就业率分别为81.4%、81.5%、80.8%,分别比本科生高出2.3、1.3、 0.2个百分比,就业优势呈走低趋势。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2012年9月完成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课题则认为,全国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已连续3年低于本科生。该中心主任邱均平表示,对这样的结论“很多高校硕士生导师都有切身感受”。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研究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和专科生的现象已持续多年。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信息显示,在该省2012年各层次的高校毕业生中,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3.95%,专科生为95.65%;研究生最低,为90.09%,已连续7年不如专科生。
研究生就业,为什么难?近期,《t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了全国东中西部10个省、区、市的数十所高校,在对近百名教育界人士、专家学者、用人单位和研究生的面对面访谈中发现,研究生就业难的苗头确已显现,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就业率与学历倒挂”的趋势,高端人才就业难的现象引人深思。
结构性就业难
“比别人多读了3年,多花了好几万学费、生活费,耽误了3年工作机会,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每月工资只比本科生多几百块钱,甚至还不如本科生,这研究生真是白读了。”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李岩感觉“压力山大”。
麦可思公司调查发现,截至日,被调查的2013届未签约大学毕业生中,超过六成认为求职压力大,其中研究生求职压力最大。与上一届同期调查相比,高职高专生求职压力基本持平,本科生下降6个百分点,但研究生的求职压力却上升了3个百分点。
根据记者的调研,当前研究生就业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就业难,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专业、性别、院校等差异性特征。
从地域看,中东部人才富集地就业相对难。北京大学[微博]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利介绍说,研究生就业的跨区域性很强,流向十分集中,主要聚集在中东部发达地区,这部分地区的研究生人才已趋于饱和。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人才需求十分旺盛,政府提供了不少岗位,却难以招到足够的研究生人才。
从专业看,文科专业就业相对难。“前程无忧”网校园招聘部2012年初对全国70 所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月,毕业生收到录取通知的数量主要集中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等工程类”、“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
/计算机网络等工程类”、“财务/金融/管理/贸易科学类”等三大类专业。记者走访高校也发现,理工农等学科专业研究生就业情况较为理想,文史哲法等专业就业不容乐观。
从性别看,女硕士就业相对难。暨南大学[微博]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老师马钢说,毕业生就业市场可分为四类人群:男、女本科生和男、女研究生,其中女硕士竞争力相对最弱。暨南大学每年办理暂缓就业的学生中,女硕士占多数。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男生,对已到婚育年龄的女生并不欢迎。而女硕士毕业时,多数正处于这一年龄段,在求职时也追求相对稳定、轻松的职业,造成竞争集中,就业难加剧。
从毕业院校与初始学历看,非“211”或“985”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就业难。一些研究生反映,一些用人单位宁愿选择学校好的本科生,放弃本科院校一般的研究生。贵州民族大学[微博]研究生陈光说,一些省外用人单位曾表示没听说过他就读的学校而将他淘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王晶说,很多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本科必须是“211”或“985”院校,而自己本科毕业于一所二本院校,简历立即被退回。这种现象令一些研究生感到不公,认为受到了歧视。
需求不旺+渠道饱和
中国人民大学[微博]经济学研究生张芳菲今年已投了三四十份简历,但只有不到1/4回了信。她告诉记者:“这两年经济形势不太好,许多单位都在缩编,减少招人。很多同学虽然考下了很难考的注册会计师证,也进不了大公司。”
近几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震荡,就业市场对于大学毕业生需求量减少,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用人大户”吸纳岗位也很有限。需求不旺加之就业渠道饱和,导致研究生就业出现困难。
“今年,制造业、IT行业等受调控影响用人需求量下降;金融类国有企业招聘量没有增加,外资企业减少;第三产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缩量;光伏产业彻底‘没戏’。”同济大学[微博]就业中心主任徐迅表示,“这些直接影响到对研究生的招聘。”
“研究生起点较高,单位感到安排难度大,经济困难时期,研究生们的就业困难也更加明显”。上海交通大学[微博]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钱静锋说,从部分企业前期招聘进程可以判断,今年毕业生就业市场有可能呈现“早高峰、早收工”的趋势,预计后期可能出现毕业生需求信息迅速减少。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处处长张得志也表示:“研究生就业难的现象很可能在今年三四月份更加明显。”
与经济不利因素相叠加的,是传统就业渠道的饱和。中山大学[微博]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明章表示,“长期以来,研究生主要流向研究机构、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而近年来,我国正处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体制内就业渠道对研究生的吸纳能力明显减弱。这些用人单位的编制是刚性的,只有减员才能增加,不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扩张。”
清华[微博]大学[微博]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说,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经济、计算机等热门专业的研究生相对较容易就业,但冷门专业、基础学科的研究生较难就业。尤其是女硕士、冷门专业博士、新开设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今后的就业前景将更加困难。
辽宁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鲁焱对记者说,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大,但社会岗位的需求量却基本守恒,这导致学历市场贬值,研究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连年扩招+质量下滑&
飞速的经济社会发展,渴求着高端人才的智力支撑。新世纪以来,中国仅用十余年时间就实现了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2003年,中国开始研究生规模扩招,当年,全国高校招收研究生26万人,2013年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已达58.4万人,十年间翻了一番。与此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机构数量及指导教师人数也迅速增长。教育部网站截至2012年1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研究生培养机构共有797所,研究生导师人数26万余人。
研究生规模在短期内迅速膨胀,而培养质量却未得到相应提高。“现在的博士生水平跟上世纪80年代的硕士生差不多”,在邱均平看来,如今的研究生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兴奋点和好奇心,对科研提不起兴趣,仅满足于灌输式的知识传授,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没有批判精神,也提不出什么问题,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研究生扩招也对师资队伍等提出了严峻挑战。2008年,五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5.7%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微博]究生在10人以上,还有近1%的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20人以上,有的甚至达到30人。而美国高校中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的研究生人数一般为2~3人,5~6人就已属较高水平。
“扩招速度太快,超过了学校和导师的承受能力。有的导师校内外带的研究生多达几十个,许多导师还有行政职务,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管那么多学生?”邱均平说。
东南大学[微博]2012年上半年对2044名研究生的调查问卷发现,该校每周都与导师交流的学生仅有33.76%,40.66%的学生每月向导师汇报1~2次,19.81%的学生一学期向导师汇报1~2次,5.77%的学生和导师基本不见面。
一位研究生对记者说:“一位导师教授众多弟子,质量参差不齐现象不可避免,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大幅降低,不被‘市场’看好也是必然的。”
高期望值+低含金量
“念了这么多年书,我不愿就低,希望找到挣得多、地位高的工作。”辽宁大学[微博]国际关系专业的一位研究生说出了这一群体的心声。部分研究生过高的期望值与较低的就职能力之间的落差,也是其就业难的内在因素。
尽管研究生的学历“含金量”不足,但在一些研究生眼里,学历依然是其高于本科生的“资本”。江苏省教育部门的最近调查显示,本科生的工薪期待底线是2695 元,研究生则接近5000元。然而,这样的高期望值并未得到企业的认同,一些企业负责人更倾向于本科生,“与研究生相比,本科生生源多、姿态低,对工作岗位认可度和珍惜度较高,跳槽几率小一些。”
除了过高的期望值,部分研究生还缺乏求职训练,欠缺求职技巧。辽宁大学哲学系的梁强对记者说:“我出去实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研究生,就连复印机正反面复印、写作申请办公用品的公文这样简单的工作都不会。”
“进入职场与在校不同,必须学会如何在职场上与人打交道,尽快适应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今年硕士毕业的张芳菲说:“但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是教我们如何写求职简历这类简单的事情,希望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下,一些研究生已经开始“被迫”转变观念,在就业的地域、岗位、薪资要求等方面放宽标准。“许多以前看不上的企业,现在硕士们都排着队递简历。”中国人民大学[微博]新闻学院研究生肖凌云说。中山大学[微博]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鹏程则表示,现在很多同学处于“饥不择食”的状态,什么样的单位都会投一下。来自复旦大学[微博]等高校的数据更显示,今年有意向或者签约前往西部、基层就业的研究生毕业生有了大幅度提高。
受访教育界人士认为,研究生就业难将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校长钟秉林对记者说,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研究生培养投入,每生每年教育经费已达1.2万元,学术型研究生学费全免,专业型研究生交纳1/2或1/4学费。但研究生规模在短期内迅速膨胀,带来了过度教育、文凭贬值等问题,研究生教育的经济社会效益并没有充分发挥,还有可能带来国家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
受访业内人士和就业领域专家表示,一方面研究生应该“转观念”,另一方面政府、学校、老师、就业服务部门也要强化研判和分析,大力开展职业素养宣教、就业心态辅导,提供并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加强引导,出台鼓励政策,建立引导高端人才去西部、去基层的“绿色通道”,避免研究生出现待业人数累积扩大、啃老现象加剧、人才浪费等现象。(文中受访研究生均为化名)
就业难“追问”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就业难苗头已经给出了警示――高校输出的“合格”研究生,有时并不被用人单位认同
东南大学2012年对2044名研究生的调查问卷发现,79.7%学生攻读硕士学位的主要原因是缓解就业压力或谋求理想的工作。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再加上扩招后导师疏于监管、毕业限制松等原因,相当一部分研究生把学校当成了“游乐场”,“放羊”现象屡见不鲜。
“我们班上几个女生,研究生三年就是在两台电脑中度过的,一边玩偷菜游戏、一边看着电视剧,一边还绣着十字绣。这样也能顺利毕业,编程能力不比本科生强多少。”贵州大学[微博]计算机专业研究生齐乐天这样说。
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些研究生就是如此懒散地度过了三年难得的深造时光。当如此状态的研究生进入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就业难也就成了必然。
选拔标准“重分轻能”
“有的考生从本科二年级就开始进行考研[微博]复习,不参加实践活动甚至逃掉本专业的课;一些学校还用各种办法鼓励学生考研,以考研率作为招生资本,被戏称为‘考研集中营’。这使得研究生院中聚集了相当一部分‘职业考生’”。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明章这样描述部分研究生的“入口”状况。
硕士选拔标准决定生源质量,影响培养质量。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高校的研究生选拔标准“重分轻能”,难以实现“以才择人”。一些考研学生反映,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公共科目外语和政治占据了很大比重,这加重了考生负担,更挤占了专业课的学习时间。
重笔试、轻面试的现象,也在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现在国家统一分A、B区划定分数线,清华[微博]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报考人数多,可以实现差额复试,生源质量有保证;但一些知名度不高、报考人数不多的二、三流大学,本来上线的人数就少,没什么选择空间,为了完成招生名额,面试就只能走过场。”常州大学[微博]研究生部主任潘建波说,“‘宁滥勿缺’‘降低门槛’后进入的准硕士,本身素质就不达标,将来就业很可能问题多多。”
辽宁大学化学院每年招80多个硕士研究生,有近70%来自于“二流”高校。院长张向东说,这些学生的水平还是差了一点,的确让导师左右为难:在他们身上投入较多精力,会导致团队整体科研能力下降;只让他们做一些基础性或辅助性的工作,又无助于提高其能力水平。
在我国,硕士研究生分为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两类。前者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后者则是教学和科研人才。“目前的考试制度,使得这两类研究生的生源难以在选拔阶段加以区分”。潘建波说,两者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录取标准,选拔方法也一样,都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学生究竟是适合钻研学术还是适合走向行业难以体现,不利于选拔出真正有学术潜力或专业能力的学生。
学以致用强于空谈理论
一些用人单位反映,当前的研究生培养过程过分强调理论素养和学术能力,培养过程缺乏特色,导致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发展不均衡,很难学以致用。专业设置与市场不接轨,这不仅难为了找工作的研究生,也急坏了找人才的用人单位。
云南建工集团人事部经理李帅说:“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多年未变,有的教授还沿用多年前的教材,学科前沿成果没有及时引入教学。了解学科尖端和行业前沿的研究生,是越来越难招到了。”
培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使一些研究生在求职时劣势明显。辽宁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硕士生周文说:“我们学理论多,天天抠书本,研究别人写过的东西,实际操作的内容学不到,就业时特别尴尬。老师们还不如带着我们出去拍拍片子,增加‘实战经验’。找工作时,拿着作品总比空谈理论强得多。”
由于缺乏学校和导师的指导,不少硕士在读书期间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寻找不痛不痒的实践机会。华南师范大学光学硕士何乔春研究生阶段只有一次实习:本校宿舍区日用品销售,负责约500间新生宿舍扫楼式销售,参与前期进货和售后处理。“我也想进一些专业对口的科研院所或者相关企业锻炼,但实在没门路。现在的实践经历,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记者在调研中接触到的一些研究生,专业课程较为繁重、导师要求较为严格,自己也争取了更多实习实践机会,尽管读研期间比较辛苦,但他们面对就业时更加自信、轻松。
“文学硕士的课程相对轻松,从研一起我就注意拓展课外知识和寻求实践机会”。湖北大学[微博]外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张又琳说在导师推荐下,前三个学期就阅读了20多本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参与了武汉天河机场文化建设、大别山石头咀镇农民思想状况及家庭状态调查等多个项目,又自学了社会学、教育学、数学知识和数据分析软件使用等,研二时还到一家环保企业和一家基层土地储备中心实习。“现在面临就业,我的心态很平和,相信自己所学一定有用武之地。”
即将在今年毕业的郑宇航,是东北大学[微博]应用数学系研究生。早在2012年10月,他就顺利地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约。“我读的研究生是两年制,这一年多来导师始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从周一至周六,早八点到晚上九点半,大家不是在课堂就是在实验室。一入学我们就参加了研发虹膜识别系统、面像识别系统等前沿实验,除了数学知识外,还大量学习了计算机知识、经济理论。”正是在这样的大负荷锤炼中,他找到了明确的就业目标,也赚到了求职的“本钱”。
与学术型硕士相比,专业硕士所学课程实用性更强,就业目标也更明确。辽宁大学法学专业硕士祁阳说:“我们入学时,就明确将来要做律师或法官,始终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每周有4天全天8小时上课,课程量非常大,都是专题式的研究。还经常有法官、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到校来给我们作报告,帮我们树立法学逻辑思维。研二时,90%以上的同学都通过了司法考试。回头看这几年,觉得没有白学,对自身定位和未来职业发展更清晰了。”
硕士质量不能自说自话
“过去,研究生是‘物以稀为贵’,高校毕业一个社会吸收一个。‘进多少、出多少’已经成为绝大多数高校不可动摇的‘生产理念’。”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对记者说,“直到现在,能不能毕业还是高校说了算,但能不能就业绝对是社会说了算。研究生就业难苗头已经给出了警示――高校输出的‘合格’研究生,有时并不被用人单位认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康为茂说,一些不适合深造的本科生跻身研究生队伍,不把学业放在心上,或混日子,或到校外揽兼职、挣外快,目的功利,学风浮躁,缺乏真才实学,甚至难以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这些“不学无术”的学生,也能顺利毕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处境。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问责主要是自上而下的――教育部门对高校的评价,而“自体评价”很难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社会评价机制的缺失,让硕士质量渐渐丧失来自学生、家长[微博]、用人单位甚至是导师自身的认同:学生觉得硕士教育作用不大,家长觉得国内硕士含金量太低,用人单位觉得硕士生还不如本科生好使,导师觉得硕士水平比不过十年前的本专科生。”
受访专家表示,当前环境下,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已经从“较单一的教学科研型人才”向“以应用型人才为主、教学科研型人才为辅”转变,研究生教育质量如何,高校再也不能自说自话了。
(文中受访研究生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马丹妮)
分享文章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历含金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