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八哥金融的会员?给我迅雷看看会员破解版?

上线时间:
运营地点:北京市 海淀区
法人代表:张岩峰
注册地点:北京市 海淀区
注册资本:5000 万元
待收总额:
平均年化收益:8%~12%
平台背景:民营背景
是否入驻:未入驻
考察状态:未考察
存管银行:
查看: 5629|
平台简介:& & 八哥理财是金国科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顺应金融行业互联网化发展的趋势,以国家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作为依托,努力打造一个诚信、透明、安全和高效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拓展企业和个人的投融资渠道。& & 公司愿景& & 助力开创文化类产业发展的新高度,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致力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做既专业又安全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 业务板块& & 八哥理财布局互联网金融的“P2P+”,形成“P2C+P2P+O2O”的互联网和金融混搭的格局。目前主要有八哥理财、八哥融资、八哥保险等业务板块。同时平台推出两款理财计划:商汇通、八哥保险。商汇通针对中小企业;八哥保险则与各大保险公司共同推出互联网保险理财项目。同时平台还推出公益享板块,让公益更简单。平台资质:管理团队:董事长-张岩峰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曾先后任华泰证券投资部、金国嘉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同富汇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华夏星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夏银行等知名金融企业,拥有二十多年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2015年3月和团队共同创建互联网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八哥理财,并担任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院长。CEO-吴振华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从事金融行业法律研究、金融行业投资运营近十年,积累大量的实战经验。曾任中国互联网协会顾问、金国嘉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网联互通(北京)电子商务公司CEO等职。现任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浙江企业商会金融法律顾问,2015年3月筹办及创建互联网投融资服务平台——八哥理财,通过创新模式为广大投资者和中产白领、中小微企业创业者搭建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致力于追求企业核心价值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热心公益,让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与广大投资者一同发展壮大。CRO-万银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拥有律师执业资格证书,职业经历丰富,曾先后任职于大型国企、证券公司,从事法律风控一职。不凡的经历使他拥有了丰富的企业风险管理经验及更为广阔的视野,始终秉承着做精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企业的信念,做好每一个项目的风控。CPO-魏旗鹏毕业于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软件架构与开发工程师。多年从事在线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参与清华大学教育在线系列项目开发与管理。曾参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EMBA案例开发,参与组织清华大学第九届、第十届创业者训练营。2015年3月加入八哥理财,担任CPO一职,负责互联网技术、产品、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COO-周燕娜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第二届清华大学创业精英班优秀学员,曾参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主办的清华大学第九届创业者训练营,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2015年3月加入八哥理财,担任COO一职,负责八哥理财运营推广和运营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办公环境:联系方式:公司名称:金国科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SOHO西区&17号楼2602公司电话:010-工作时间:(9:00-21:00)邮件反馈:
上一篇:下一篇:
北京市其他平台
关注网贷中国
友情链接:
网贷中国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号-2
扫一扫关注网贷中国【本期主编】:李捷
《深圳互金商会叫板市场监管局遭会员反水:协会与商会斗法?》深圳互联网金融商会以组织的名义发函给市场监管局,部分会员却不“认账”,认为自己是“被代表”了,而商会方面表示,会员的“反水”是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安排的。9月5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商会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函《关于网贷机构信息披露的紧急报告》(下简称“紧急报告”),建议该局应暂缓《信息申报通知书》的执行,而在6日,事情发生了逆转,7家商会会员单位共同发布《联合声明书》,表示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商会未经全体会员单位的表决同意,擅自代表会员单位对外发布信息。9月7日,深圳互联网金融商会方面人士表示,《联合声明书》是在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主导下,让两家组织共同的12家会员单位签名的,并且要求会员退了商会。该人士称,目前在政府有关部门的调解下,退会事宜已经平息。对于商会的言论,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表示:“不熟悉商会,不发表评论。”《私募可交换债井喷 看看精英们是怎么又玩又赚的!》自重组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上市公司重组搁浅数量激增,与重组配套的定增募资也没戏了。对此,有私募人士表示,目前好的定增项目不好拿,定增市场非常难投,近期在关注私募可交换债券(以下简称私募EB)。据他介绍,私募EB是指上市公司的股东依法发行、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交换成该股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司债券,同时具有债券与股票两种性质,因此既可充当融资工具,也可以用作原股东减持的工具,实际上就是一种内嵌期权的金融衍生品。据不完全统计,仅才过去的8月份就有澳洋科技、牧原股份、喜临门、富春通信等10余家上市公司的股东(以控股股东居多)正在运作发行私募EB。另据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共有45只私募EB在三大交易平台转让交易,总规模达325亿元,发行规模多在10亿元以下。其中,发行规模最大的为三一重工控股股东发行的“16三一EB”,规模高达53.5亿元。9月2日国信宏观固收发布的私募EB每周跟踪报告显示,目前,在交易所流程中的私募EB项目共有27个,其中14个已获得通过。值得注意的是,上述27个项目的规模便已达393亿元,而去年末私募EB的总规模不过142亿元。
深圳互联网金融商会以组织的名义发函给市场监管局,部分会员却不“认账”,认为自己是“被代表”了,而商会方面表示,会员的“反水”是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安排的。9月5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商会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函《关于网贷机构信息披露的紧急报告》(下简称“紧急报告”),建议该局应暂缓《信息申报通知书》的执行,而在6日,事情发生了逆转,7家商会会员单位共同发布《联合声明书》,表示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商会未经全体会员单位的表决同意,擅自代表会员单位对外发布信息。9月7日,深圳互联网金融商会方面人士表示,《联合声明书》是在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主导下,让两家组织共同的12家会员单位签名的,并且要求会员退了商会。该人士称,目前在政府有关部门的调解下,退会事宜已经平息。对于商会的言论,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表示:“不熟悉商会,不发表评论。”风波起于摸底事情的起点是,8月16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内P2P网络借贷中介、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进行摸底,并要求一周内完成信息申报。从澎湃新闻得到的这份《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的三张表格来看,一共需要填写“基本情况”41项,“产品及运营情况”44项,“存在主要问题”15项。深圳互联网金融商会在“紧急报告”中提到,该表中的信息上报标准高于全国指标。商会方面人士解释道,这个全国标准指的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8月1日向会员单位下发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标准——P2P网贷(征求意见稿)》。根据澎湃新闻观察,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信披标准相比,深圳市场监管局的摸底表格部分指标更为严格,比如要求上报线下门店分布情况,以及借款用途是否涉及校园网贷、房地产配资等,都是目前互联网金融的敏感话题。但通过比对不能认定该上报信息超越国家标准,因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标准中还包含针对每个项目信息披露的指标。除此之外,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对投资者公开的,而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信息申报只是监管部门摸底,并未说明要对外公开。据深圳互联网金融商会方面讲,最让企业左右为难的是“存在主要问题”这张表格,里面需要平台主动填写“是否存在平台自融或变相自融”“是否存在承诺保本保息”“是否设立资金池”,而这些都是刚出台的网贷监管细则所明令禁止的。“这些问题让企业怎么回答?说自己违法吗?这些问题设置得有问题。”这位人士称。在深圳互联网金融商会的“紧急报告”中,提到上述问题“属于公安的管辖范围,且公安也不可能这样让企业自证其罪,客观上,作为新兴行业都在所难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暂行办法》给了网贷企业12个月的整改期,现在让问题企业‘自首’为时过早,会引起恐慌。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拿到这些犯罪线索会陷入两难境地,不移交公安,涉嫌渎职;移交公安,则背弃了《通知书》中‘仅用于分析掌握情况’的对网贷企业的承诺。”两次内部会议深圳互联网金融商会的“紧急报告”显示,在8月24日银监会等四部委发布网贷监管细则之后,8月25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商会召开会员会议,40多家平台董事长、CEO与会。“这四十多家平台中,就不乏后来发布《联合声明》的几家。”商会人士表示,当时起草的这份“紧急报告”是准备直接递交监管部门的,并没有想要对外发布,但被泄露后受到极其强烈的舆论反弹。这位商会人士表示,6日下午,具有官方背景的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召集部分会员开会,其中包括12家与商会共有的会员,当场发布了《联合声明》,并让会员签字,并要求12家全部退出深圳互联网金融商会,最后7家签字。公开的《联合声明》显示,其中人人聚财、小牛在线、红岭创投、信融财富等7家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上面签字,声明“该《报告》不代表所有会员单位的观点与立场,我们对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商会的此行为不知情、不认可,并表示坚决反对。”此外,《联合声明》还声称,“坚决拥护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监管,积极配合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治理工作,已按照《信息申报通知书》要求,及时申报相关企业信息。下一步,将按照国家公布的《网络信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自查自纠,积极整改,实现合规运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当澎湃新闻向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询问是否在6日下午召开此会时,协会并没有正面回答,仅发来声明称:“本协会与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商会不存在任何关系。”而卷入旋涡的几家互联网金融平台也选择避而不谈:“风口浪尖,还是低调点。”“一山二虎”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一个省市有多个民间自律组织并不稀奇,而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和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商会名称仅一字之差,但也是深圳地区的“一山二虎”,职能和会员方面都存在重合。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是深圳市金融办、一行三会驻深机构批准设立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成立于日,吸纳会员170多家,包括平安集团、微众银行等知名企业。而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商会是当地互联网金融公司志愿成立的,2015年9月成立,略晚于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号称中国第一家互联网金融商会,会长是现任深圳市迪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EO向隽,曾担任深圳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该商会发起单位是迪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天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小牛在线互联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易宝支付等14家公司,目前会员单位83家。值得注意的是,小牛在线和奔达康两家公司作为商会发起单位,也在《联合声明》上签了字。这一场混战终以政府相关部门的从中调和结束——商会人士称,7日上午,相关部门约见商会会长向隽,表示已经指令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负责人逐一给签字的企业打电话,不再要求企业退出商会,并表态今后将对协会、商会给予同样的支持,鼓励协会、商会为行业自律、行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当你的股东你不爽,我干脆自己新开一家证券公司,向你来挑战,而发起挑战的人数也不断增多。没错,今年八月份又有3家券商的设立申请被监管部门接收,现在提交“准生证”申请的小鲜肉券商数量已有15家。再加上准备发起设立的方圆证券,“待产”券商数量已达16家。换言之,现有126家券商的证券业,将受到这16家小鲜肉券商发出的新挑战。这其中,谁是沙丁鱼,谁是鲶鱼,还需要时间的验证。“待产”小鲜肉已达16家据证监会网站的公开信息显示,8月9日证监会接收了豪康证券领“准生证”的申请;三天后,恒赢证券和联信证券的“准生证”申请同时被证监会接收。再加上上市公司柯利达准备发起设立的方圆证券,“待产”的小鲜肉券商已达16家。表格中未含方圆证券。如果上述16家券商全部顺利获批,意味着证券行业将迎来16家崭新的证券公司。“待产”券商情况一览序号申请人受理审查申请材料接收日补正日受理决定与否日第一次反馈意见日1汇丰前海证券2大华继显陆金(云南)证券
3温州众鑫证券
5东亚前海证券6广东粤港证券
7横琴海牛证券8嘉实证券
10阳光证券
11粤港证券 12金港证券
13豪康证券
14恒赢证券
15联信证券
北京某大型券商证券行业分析师称,证券行业本就是高度同质化,充分竞争的行业,未来随着申请设立的证券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多,竞争还将再度加剧。 自去年底起,国内一场合资券商的设立申请潮正加速涌入市场。券商中国据证监会网站近期公布的信息统计,截至9月2日,正在申请设立的券商有15家,分别是汇丰前海证券、大华继显陆金(云南)证券、温州众鑫证券、云锋证券、东亚前海证券、广东粤港证券、横琴海牛证券、嘉实证券、百富证券、阳光证券、粤港证券、金港证券、豪康证券、恒赢证券、联信证券。值得一提的是,汇丰前海证券、东亚前海证券、横琴海牛证券、嘉实证券等多家券商都将落户深圳前海自贸区。其中,除了汇丰前海证券是去年11月提交的申请外。今年3月、4月、5月,每月都有2家券商的设立申请被证监会接收;而6月份以来,提交申请设立的券商就有4家,占新申请券商的27%;而7月有一家,8月有三家。换言之,今年6月以来,申请设立的证券公司有加多之势。具体来看,目前进展较快的是汇丰前海证券、东亚前海证券、横琴海牛证券三家券商已经进入审查阶段。而粤港证券的申请也已经被受理。已获“准生证”小鲜肉正在筹备除此之外,目前,在CEPA项下,已经有两家券商获准设立,分别是申港证券、华菁证券。而这也是自2008年东兴证券获内地新设券商的最后一张“准生证”后,业内已鲜有除合资形式之外的新设证券公司。2015年8月份,证监会启动合资券商审批工作,申港证券是第一家。申港证券注册地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属于适用CEPA上述政策的改革试验区。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5亿元,股东14家。其中,港资股东3家,合计持股比例34.85%;内资股东11家,合计持股比例65.15%。今年3月14日,证监会公告批复核准设立申港证券。申港证券的设立突破了合资券商素来关切的两项政策—牌照局限和外资持股比例。紧接着,今年4月份,华菁证券获准设立,这是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项下获准设立的第二家合资券商。根据CEPA补充协议十,允许内地证券公司对港澳地区进一步开放:一是,允许符合条件的港资、澳资金融机构分别在上海、广东、深圳各设立1家两地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港资、澳资持股比例最高可达51%,内地股东不限于证券公司;二是允许符合条件的港资、澳资金融机构分别在内地批准的在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若干改革试验区内,各新设1家两地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内地股东不限于证券公司,港资、澳资持股比例不超过49%,且取消内地单一股东须持股49%的限制。根据证监会公告,核准设立的华菁证券注册地为上海市,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元,业务范围为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资产管理。华菁证券初期只有4项牌照,但经过持续合规经营满1年后,可以按规定申请其他证券业务牌照,成为牌照齐全的证券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华菁证券港资股东华兴资本集团是蜚声海内外的国际投行,于2004年成立,目前在香港、纽约、北京、上海四地设立办公室,连续十年被评为新经济领域最佳投行。中方股东上海光线传媒成立于1998年,经过17年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旗下光线传媒已在深交所上市。这样一家由国际投行和传媒娱乐公司结合下的产物,不知道是否会在证券业走出一条不寻常路?&“待产”小鲜肉的多元化血统1、东亚前海证券东亚前海证券由东亚银行与上市公司银之杰及其他出资人共同在深圳前海申请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注册在深圳前海。经营范围为证券经纪、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资产管理和证券自营。据银之杰公告,该公司计划使用自有资金出资人民币1.31亿元参与发起设立东亚前海证券,出资后占东亚前海证券注册资本的26.1%。公开资料显示,东亚银行于1918年成立,现为香港最大的独立本地银行,于日的综合资产总额达港币7814亿元。东亚银行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为恒生指数成分股之一。2、汇丰前海证券汇丰前海证券是即将诞生于深圳前海自贸区的券商,股东分别为香港最大的注册银行——汇丰银行和深圳前海金融控股公司,后者于日正式成立,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为全资控股股东。3、云锋证券云锋证券则是带着马云和史玉柱光环的新晋焦点券商,注册资本仅有10亿元。马云旗下公司瑞东集团子公司瑞东金融、史玉柱旗下巨人投资和江苏鱼跃科技将分别出资4.3亿元人民币、3亿元人民币和2.7亿元人民币。4、大华继显陆金(云南)证券大华继显陆金(云南)证券的股东之一也来自海外。据了解,该公司的外方股东来自于新加坡最大的证券公司大华继显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大华继显),该券商主要经营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及香港地区的股票和投行业务。而另一发起则是方云南金控股权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5、广东粤港证券广东粤港证券由上市公司蓉胜超微与香港尚乘集团、深圳创盛共同合作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其中,香港尚乘集团曾是原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后被瓴睿资本和中民投收购。6、嘉实证券嘉实证券被市场称之为首家公募系券商。据了解,嘉实基金的券商牌照梦早在2013年就已胎动。彼时,嘉实基金拟在深圳前海设立一家券商,并成立了团队筹备此事,但后来该事项一度再无音讯;而此次嘉实证券的设立,或意味着时隔三年后,嘉实基金在获取证券牌照一事上已有了明确进展。
通道业务被监管套上紧箍咒,券商资管将逐渐回归到主动管理的轨道上,一直不依赖通道业务冲刺规模的券商这下扬眉吐气了。券商中国发现,券商资管受托资金规模与该业务净收入并没有完全成正比,创利能力与其产品布局有关。据中证协公布的数据,资管净收入排名前20的券商中,只有12家券商的规模也在前20位,像财通资管、东证资管、兴业资管、广州证券、浙商资管、东兴证券、长江资管、国信证券8家券商的规模都不占优势,但净收入却远超其他券商。国泰君安净收超过中信日前,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证券公司业绩排名(未经审计),券商资产管理受托资金规模已经达到了14.78万亿。其中,规模排名在第一位的依然是中信证券1.55万亿,接着是华泰资管、中信建投、广发资管、国泰君安资管。但令人意外的是,规模第一的中信净收入却被规模第五的国泰君安超越了,国泰君安资管以6493亿元的规模获得了11.59亿元的净收入,在94家券商中资管业务净收入排名第一。中信证券以10.15亿元的净收入屈居第二。中信是唯一一家规模超过10万亿的券商,其资管受托资金比国泰君安多了9018亿,净收入却比国泰君安少了1.44亿。上述规模排名前五的券商资管,规模虽然与净收入不完全成正比,但由于产品线齐全,整体实力较强,净收入排名也只是小幅度调整,基本保持领先。财通资管规模32净收却第8靠规模取胜是券商资管的一种打法,还有另一种打法是靠投资能力,这类券商通常不依赖通道业务冲规模,但主动管理能力较强,虽然规模不大但实现的净收入却非常可观。据中证协公布的数据,资管净收入排名前20的券商中,只有12家券商的规模也在前20位,像财通资管、东证资管、兴业资管、广州证券、浙商资管、东兴证券、长江资管、国信证券8家券商的规模都不占优势,但净收入却远超其他券商。比如财通资管,中证协未经审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其管理的规模只有1312亿元,排名32位,但净收入却高达4.37亿元,排名第8,远超过受托资金规模有5000多亿的中银国际和海通资管。东证资管也是如此,1147亿元的管理规模实现了4.16亿元的净收入,排名第10;兴证资管管理规模1457亿,净收入3.51亿元;东兴证券资管管理了604亿元,排名53名,而净收入2.37亿跃居第18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通道业务不再可行,资管规模会受到限制,券商资管将逐渐回归到主动管理的轨道上,券商资管的创利能力与其产品布局、投资能力会有更密切的关系。
针对研报中未审慎使用信息、数据测算过程不严谨、引用资料未标明来源等问题,证监会对国金证券、银河证券和东吴证券出具了《监管关注函》,要求券商及时整改并进行内部问责。 近日,证监会通报了最新一期的机构监管情况,主要针对研报中未审慎使用信息、数据测算过程不严谨、引用资料未标明来源等问题,国金证券、银河证券和东吴证券被当做典型案例被点名。证监会认为这些券商及其分析师在研报发布过程中存在未审慎使用信息、分析方法不严谨、引用信息不合规等合规风险,已偏离了作为专业机构、专业人士需秉持的专业、合规、审慎、为投资者负责的基本原则和态度。相关派出机构已经向辖区的券商出具了《监管关注函》,要求券商就发现问题事项及时整改并进行内部问责。未审慎使用资料信息国金证券在日发布的题为《分享海军装备的大蛋糕》的研报中在引用相关专家关于“中国电磁弹射不输美国,甚至更先进”的观点时,随意将其修改为“电磁武器接近实战,我国技术不落人后”,由于电磁弹射所表达的是一种弹射技术,而电磁武器则更侧重于表达武器装备,两者含义并不相同。证监会认为,国金证券在研报撰写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完整、客观、准确、审慎运用有关信息的合规要求。经其改写后的研报内容完全变更了所引用信息内涵,具有一定的误导性。《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第20条规定,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应当完整、客观、准确地运用有关信息、资料向投资人或者客户提供投资分析、预测和建议,不得断章取义的引用或篡改有关信息、资料。数据测算过程不严谨银河证券在2015年11月的一篇研报中关于“假设未来10年换装辆新型主战坦克,市场需求达600-900亿元”等未来发展前景的数据预测中,以互联网上俄罗斯某政治军事分析研究所负责人“臆测”,或俄罗斯某杂志“揣测”的数据,作为数据基础进行分析。证监会认为,该类基于国外专家及杂志的“揣测”或“臆测”的数据,无法确定准确性及合理性,分析师基于此类信息进行分析预测的研究方法、以及得出的分析结论缺乏客观性、专业性和审慎性。《暂行办法》第9条明确指出,券商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应当合规、客观、专业、审慎。署名证券分析师应当对证券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保证信息来源合法合规,研究方法专业审慎,分析结论具有合理依据。引用资料未标明信息来源东吴证券在研报中引用的腾讯网、搜狐网的关于航母战斗群配置、海军军舰数量等数据未标明信息来源;银河证券在研究报告中引用的上市公司公告、相关机构或研究所官方网站、搜狐军事等网站中关于上市公司主要军品产品型号、市场地位、发展前景,相关上市公司重组计划等数据或信息时未标明信息来源。《暂行办法》第12条指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引用有关信息、资料时,应当注明出处和著作权人。第8条要求,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应载明采用的信息和资料来源。相关机构及其分析师在撰写研究报告过程中未标明所引用(采用)信息和数据来源,容易导致投资者误以为是分析师调研等过程获取的数据或信息,引发误导投资者情形发生。证监会提醒个券商在展开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活动中,应严格遵守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证券研报发布前的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机制;同时,促进证券分析师应严守合规底线,遵循客观、审慎、专业等执业原则,不得将无法确认来源合法合规性的信息写入证券研报,不得将无法认定真实性的市场传言作为确定性研究结论的依据,在证券研报中引用他人著作、论文、研究成果及数据信息时,应当注明出处。“各证券经营机构及投资咨询人员对上上述合规风险应当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发生。”投行裁员酸辣史投行裁员故事多,且看在伦敦和香港经历三轮历时8年裁员潮的投行人士的经历。看到某券商员工集体抗议“变相裁员”,作为一个在伦敦和香港经历三轮历时近8年裁员潮的元老,我百感交集,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伦敦金融圈流传一句老话“没有经历过裁员,你就没有真正在金融圈工作过”。我的朋友们、同事们、我自己基本上都有被裁员的经历。经济好时被裁员是幸运的我第一次被裁是在2007年4月,那时裁员还是个稀罕词。我所在的对冲基金Old Lane被花旗银行以8亿美元高价收购。当时Old Lane成立仅仅两年,但是在业内名气颇大。Old Lane 是2005年由原摩根大通6名管理层人员创立,基金刚一成立就募集了20 亿美金,很快成长为55亿美金,成为华尔街当时最明亮的新星之一。这个明星公司拥有包括后来成为花旗CEO的Vikram Pandit以及管理美洲交易的前摩根大通全球交易总监GuruRamakrishnan。Guru最著名的业绩是把毫不起眼的增强红利(Dividends Ehancement,or ED )产品做成股票交易中利润率最高的产品。此外,当时Old Lane管理欧洲交易的是摩根大通前私营总监Sutesh Sharma,他拥有一批大牌基金经理忠粉。当Old Lane宣布Sutesh Sharma掌管欧洲交易以后,多位基金经理从Och-Ziff、Brevan这类最牛的对冲基金辞职加盟。由于Old Lane当时的精英聚集,我在2006年大学毕业就毫不犹豫地放弃了UBS的邀约,昂首阔步地走进了Old Lane,然而仅仅一年,基金转手,花旗表示只接手明星经理人,其他的员工都面临失业。从青年得志,师从明星基金经理,以为只要自己努力也会有几百万美金年薪的一天,到面临失业,担心自己500英镑一个月房租从哪里出的窘境,只隔了一天。在经济好的时候被裁员是很幸运的事,尤其是你的大牌老板推销你的时候,所以我很快就来到了一家一流美国投行伦敦交易大厅。次贷危机裁员潮美国的几个大投行在次贷危机中是观察裁员情况最好的地点。雷曼危机发生得太快,一群人抱着文具盒子走出雷曼大楼的情景被永久地定格,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不过大家并不知道他们很多人都领到了1年的工资作为补偿,所以当市场还在为雷曼唏嘘的时候,很多前雷曼员工正躺在泰国的海滩晒太阳。雷曼的破产导致了一次非常昂贵的裁员,其他银行立刻改变战术,为了把风险和费用降到最低点,多数投行的裁员都采用每月一定数量,持续几个月完成的办法。各大投行都声明自己是公平的雇主,不会因为种族性别原因裁员,不过由于投行前台女员工最多仅占20-30%,所以当裁员以男女各一半的比例进行时,女员工迅速成为濒危物种,除非你父亲是银行大客户的CEO,或者你有4个兄弟都在买方做交易员和基金管理。国外投行裁员得不到舆论同情,认为投行员工收入过高,还导致市场混乱。事实上,被裁的都是基层职工,而投行所谓的高工资,不过是平均工资。海外投行的薪酬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傲视群雄过千万美元的高管是金子塔尖上的明珠,几百万美元的极少数MD组成了金子塔尖,然后按照头衔从MD、Director到VP,然后是人数众多的前台助理及中后台的AVP,最后是屌丝中的“战斗机”,包括前台的分析师和中后台的Specialist。大部分VP以下的人都是月光族,但他们却是裁员中的冲锋队。原因很简单,大佬们拿到要裁员的名额,逐级分配给部门总监。各部门总监拿到自己的数字后看看自己的团队,有背景有人脉的队员当然不能碰,自己的左膀右臂、球友酒友于情于理也需要保护,剩下的就是扎根尚浅,早到晚归的年轻员工们。由于海外法律对女性员工基本权利保护极佳,女员工的护身符就是声明自己怀孕了,而很多未婚未孕女员工则非常担心被裁员,那些已婚未孕的女员工更是高危身份。行业里流传一个笑话,如果一个女员工突然左手无名指上多出了一个钻戒,她离上名单的日子就不远了。机构经纪部Capital Introduction有个极为漂亮的俄罗斯销售乌利娅,她20出头,莫斯科大学数学系毕业,然后又在剑桥学了2年经济,精明能干听话。投行机构经纪部开年度投资者大会基本都是她一人筹划准备。开投资者大会那天正好裁员,我一天没有看到乌利娅,知道她很忙,谁知第二天刚上班,乌利娅也被叫到6楼,那意味着被裁了。另一位有28年亚洲股票销售经验的元老,大家叫他八哥,几乎每个在香港工作的外资基金和投行的西方人都认识八哥。年的亚洲股市波澜不惊,八哥在伦敦卖亚洲股票步履艰难。八哥资历老、脾气爆,总是与老板吵架,不过由于他老板的老板亚洲股票总监,是八哥的好朋友,所以八哥一直安全。直到公司从GS招来新的亚洲股票总监,原来的总监“退休”,八哥也被叫6楼,惨痛的被裁员。裁员的乌云在交易大厅上空密布,因此讨好老板探口风的工作更显得极其重要。一天,听到老板和一些同事在酒吧喝酒的消息后,我和另一个同在健身房锻炼的同事连忙跑出来加入他们。大老板口风很严,我们无奈只好循环劝酒,大老板眼神悲哀的说,如果你们认为自己很惨,那应该去看中后台的同事们,满满一叠裁员名单。不过,裁员也不是完全的负能量。一位美国投资银行director级别女研究员被裁后在门口放声大哭,大家纷纷前来安慰,她最后抬起头说,“不用安慰我,我实在太高兴了!”原来她在该行一共工作了16年,每年多得2个星期的工资,总共8个月工资,加上6个月工资作为最低保障,其中有3个月不用交税。所以算来算去,她得到了一年半的钱,她长舒一口气“姑奶奶再也不用受气了。”这个爆炸性新闻马上从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传到金融城。我旁边的一个白富美,听到这个消息也立刻选择了辞职,这位白富美的父亲是PE公司CEO,送她来投行锻炼,但她早就厌倦了早6:30到晚6:30的生活,一直担心父亲责怪不敢辞职,而她的身份也没人敢裁她。从2008年-2010年,感觉每年裁员两次,每次大约2-3个月。裁员日来的时候,大家也不那么紧张了。如果哪位同事被HR叫道6楼,他/她甚至来个简短的告别演讲,跟附近的人握手后离去。被辞职的人还是以年轻的,单身的男人和女人为主。有个笑话,说一些部门的MD甚至做起了早已经生疏的业务工作,因为年轻的做事的人都被他们辞退了。2010年底我来到对冲基金,听到的裁员消息大幅减少,以为终于熬过去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号,日本海啸,日经指数几天内大跌20%以上,我们被打得措手不及,基金净值大幅缩水。紧接着的判断失误导致我们失去关掉一些交易的最好时机。最后一天,当市场最恐慌,日经指数跌的最凶的时候,靠关系上来的豪无经验的风控经理吓坏了,逼我们清仓,加上杠杆,我们的波动基金在市场最恐慌的时候锁定了30%的损失!很快,我们4个交易员被带到大老板办公室。大老板简单直率,“你们几个马上都离开公司。”由于这几天基本没睡,我决定给自己放假,去健身房去桑拿。刚到健身房,公司人力资源同事打电话让我回去。原来做欧美亚股票的交易员突然辞职,因此几个基金经理建议大老板让我回去接班。哈利路亚!2012 欧洲债务危机裁员潮在过了一个相对平静的2011年后,我们迎来了欧洲债务危机引起的裁员潮。这次,我是在买方做欧美亚交易,接触大约70来个不同的券商,他们来自南极以外所有大洲。几乎一夜之间,平时只有旅游时才会提到的希腊成了全世界的聚焦。似乎已经忘记了是他们自己银行的模型在过去几年给了希腊和德国类似的风险定价,并前赴后继地为希腊发债,各大投行掉过头来指责希腊不负责任。希腊成了一切麻烦的源头,特别是裁员。一位投行的销售无比感慨地说,现在交易大厅不是40岁以上的,就是刚毕业没几年的。在过去这4-5年的裁员潮里,30岁左右的大部分都牺牲了。他很悲观。我试图鼓励他,但他摇摇头,“你知道吗,熊孩子放下奶嘴,就掌管很大的仓位。迟早要出事的。”我们互相望着,无语,喝酒。晚上做亚洲交易,发现悉尼的各团队也是大换血。一个以前同事也不在线了,而我第一反应却是他帮忙借的那些融券到账了吗,千万别耽误了,我们还得做空呢。一天我和一个做了20年对冲基金的人谈裁员,他在业内名气很大。他谈到自己也曾经被裁过,足足一年没有工作,他就和建筑工人一起给自己未来的梦幻家庭盖房子,自己设计图纸,自己选料,自己搬砖弄瓦。现在,当他看到孩子们在自己亲手盖的房子里玩耍,就感到无比的幸福。“挫折是必然的。如何对待挫折决定胜败。”亚洲裁员潮2013年夏天由于个人原因来到香港。很幸运,做了两轮A股过山车。虽然无比刺激,但是非常晕车。欧美股市用几个月才能做到的跌幅,A股只需要几个星期,非常有效率。2015年投行收益大幅下滑。投行在欧洲陷的太深,加上负利率蚕食债市,客户交易锐减,因此业绩越来越差,居然有些利润跌了80-90%。不断陷入泥潭的投行们目前的政策就是保住主流业务。所以巴克利退出亚洲,野村退出欧美,汇丰退出N个国家。前几年各大投行竞相开分部的悉尼,现在还剩存的投行分支寥寥无几。当野村退出欧美时,好多人失去工作,包括以前不可一世的阿诺德。野村告别欧洲的日子也是阿诺德告别金融的日子,听说他去做制片人,并在好莱坞拍了好几部独立电影,其中一部居然请动了德尼罗做主演!巴克利关闭亚洲部门在香港影响比较大。消息传出来当天,一张股票研究部门全体员工在早上9:30点(港股开市)集体喝早茶的照片在微信传开。还有人说他一个星期面试了6个巴克利前员工。不过前巴克利中国大陆和香港员工很快都回到市场,但那些优越感十足的欧洲人则被落下了。香港投行以前以英法员工居多,英法员工不但工资高,假期多,房租也是公司交。随着中国的发展导致对中国大陆研究员销售员的大幅需求。英法员工一旦面临失业,很难找到工作。(文章引用:财新网 金融混业观察)
8月18日,新三板有家公司发现自己仓库物资被法院冻结了,管理层一脸懵逼:我们公司和裁决申请人没半点关系,根本木有业务往来啊?! 于是他们家总经理给申请人发了个澄清函,结果发现公司借了人家4100万,还签了合同盖了章!纳尼?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梦游吗?莫名其妙欠了4100万元 这家公司叫富翊装饰,它倒霉的主办券商是光大证券,同是也是它第八大股东。富翊装饰是一家木地板施工工程承包商,但只承接工程,具体施工全部外包。2014年最后一天成功挂牌,挂牌之后一直比较风平浪静。日,富翊装饰2015年度报告出炉,报告期营收1.17亿元,净利润611.26万元,一起看起来都很好。这段时间股转系统和各地证监局严查资金占用情况,新三板60%的公司被发现存在问题,但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专项审核报告显示,富翊装饰在资金占用方面一切合规。年报出炉之后不久,日,富翊装饰补发了一分股权质押公司:早在2015年10月份,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股东顾伟君均存在质押股份的行为。股份质押在新三板太普遍了,就像当初的枫盛阳一样,这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到了8月份,蹊跷的事情来了。8月4日,董事会秘书王鹏、财务总监王艳双双辞职,这两人是兄妹,同时也是挂牌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外甥。公司高管集体辞职通常都不是什么好兆头。果然,8月20日富翊装饰公告说,公司部分库存物资被查封了,但“经核实,公司与裁定书申请方没有任何经济往来”。这下光大证券坐不住了,8月25日去富翊装饰现场检查,这一检查发现四大重大问题。查实挂牌公司青浦练塘君博路211号仓库内全部库存物资被查封;实际控制人与公司管理层人员有矛盾,日常生经营处于非正常状态;控股股东、总经理与公司存在大额资金来往,金额无法准确核算;上海金山民欣小额贷款公司对挂牌公司应收账款申请财产保全。醉翁之意不在酒?9月2日,富翊装饰的总经理袁作德给光大证券发了个邮件,解释了部分原因。8月12日,富翊装饰和金山民欣小贷签了两份借款合同,金额分别为2000万元和2100万元(一共4100万元),用途说明为流动资金周转,年利率24%,期限只有10天。是的,你没看错,从8月12日到8月22日,就借10天。双方行动都特别迅速,1天之后的8月14日,富翊装饰把对客户嘉里置业的369.90万元应收账款转让给了民欣小贷,作为还款来源之一。又过了一天之后的8月16日,民欣小贷起诉嘉里置业要钱;8月18日,法院裁定冻结富翊装饰相应价值财产。于是出现了富翊装饰管理层懵逼的一幕。光大证券还能怎样?继续查啊。结果发现,这些合同的签署,管理层根本一问三不知;董事会秘书和财务总监(老板的外甥们)一早就溜了,老板自己也失联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家公司短短半个月内发生的一些列事件疑点很多:第一,资金用途是什么?光大证券查来查去,发现挂牌公司根本不存在可能产生这么大额急用资金需要的业务。第二,4100万元借款到底去哪儿了?富翊装饰管理层只能提供民欣小贷开具的银行本票电子回单,光大证券没拿到入帐凭证,也搞不清楚这笔钱到底到哪儿去了。第三,整个过程充满诡异。民欣小贷签订了借款合同,却没有明确抵押措施;借款尚未到期,便起诉申请财产保全,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这一切是枫盛阳、时空客危机重演吗?还是又一种花式“卖壳”呢?这样的公司为什么能吸引做市商?富翊装饰挂牌时,控股股东上海誉丰集团持股90%,在审查反馈阶段,一度因股权高度集中引起股转系统对其公司治理的关注。为了申请挂牌,2014年7月富翊装饰增设董事会秘书和财务负责人,也就是前面说到的王鹏和王艳兄妹、挂牌公司实际控制人翟峻逸的外甥们。2014年最后一天富翊装饰成功挂牌,不久之后以5元/股向董秘王鹏和做市商发行股票。光大证券300万元拿了60万股库存股,国信证券200万元拿了40万股库存股。截止日,光大证券还持有富翊装饰60.2万股,为其第六大股东,而国信证券则从前十大股东名单里消失。差不多同一间富翊装饰发布了另外一份股票发行方案,发行价格7元/股,16位发行对象全部是新增投资者,其中包括一家股权投资公司美世投资,还有一只众筹基金。富翊装饰股价在8月18日开启暴跌模式,目前最新收盘价2.22元/股,做市商的库存股也亏了。由于未能在8月31日之前披露2016年中报,目前富翊装饰已经被股转系统暂停转让。撇开行业、业绩和公司治理不说,富翊装饰这种股权高度集中、股东极其单一的公司并不太符合做市标的遴选标准,不过这是2015年5月份——市场最疯狂的时候。大家发现没有?坑了10家做市商的枫盛阳(实际控制人几乎把公司掏空了),挂牌时也是一家股权高度集中的家族企业,也不符合常规的做市标的遴选标准,但引入做市商的时机也非常好——2016年4月至5月,同样是市场最疯狂的时候。枫盛阳和富翊装饰事件,反映出部分新三板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巨大缺陷。正常来说,股权结构和治理瑕疵应该难以逃脱券商的火眼金睛。然而疯狂的市场加上激进的扩张,也许在某个时间,连这个理应最清醒的群体也觉得只要有人接盘,就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自重组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上市公司重组搁浅数量激增,与重组配套的定增募资也没戏了。对此,有私募人士表示,目前好的定增项目不好拿,定增市场非常难投,近期在关注私募可交换债券(以下简称私募EB)。据他介绍,私募EB是指上市公司的股东依法发行、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交换成该股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司债券,同时具有债券与股票两种性质,因此既可充当融资工具,也可以用作原股东减持的工具,实际上就是一种内嵌期权的金融衍生品。多家上市公司股东发行私募EB每经投资宝注意到,8月31日,得利斯公告,公司控股股东诸城同路人投资拟以所持公司部分股票作为标的发行私募EB。这是A股上市公司股东发行私募EB的最新一例。据不完全统计,仅才过去的8月份就有澳洋科技、牧原股份、喜临门、富春通信等10余家上市公司的股东(以控股股东居多)正在运作发行私募EB。另据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共有45只私募EB在三大交易平台转让交易,总规模达325亿元,发行规模多在10亿元以下。其中,发行规模最大的为三一重工控股股东发行的“16三一EB”,规模高达53.5亿元。9月2日国信宏观固收发布的私募EB每周跟踪报告显示,目前,在交易所流程中的私募EB项目共有27个,其中14个已获得通过。值得注意的是,上述27个项目的规模便已达393亿元,而去年末私募EB的总规模不过142亿元。市场认知度越来越高实际上,私募EB这一业务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兴起的,随着市场认知度越来越高,不断有上市公司股东加入。2015年5月,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发布了《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扩展明确了私募EB的适用范围与实施细则,私募EB发行人不再限于中小企业,放宽了要求,同时无净资产要求,不对发行人经营能力、债券投资风险进行实质判断。对于上市公司股东积极发行私募EB,一大型券商研究员表示,发行私募EB的目的通常不是具体的投资项目,而私募EB的股份来源是发行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一些股东可能是出于股权结构的调整或者出于资金流动性管理的考虑,这类股东可以通过发行私募EB获得所需资金,而无需抛售股票,从而减轻了减持对二级市场股价的直接冲击。此外,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在可交换时不存在限售条件,只要满足在交换起始日前为非限售股即可。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则指出,从融资角度讲,目前私募EB的质押率为70%~ 100%,而股票质押率仅为30%~50%,通过质押获取资金优势明显。另外,私募EB的融资成本也很低,私募EB发行方利率低于普通公司债券的利率或者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此外,前述券商分析人士表示,“减持型”私募EB的发行反而存在推高股价的可能。虽然一般减持对股价上涨来说是利空,而减持型私募EB似乎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市场对此可能理解为,发行人有做高股价的动力——初始换股价有10%~ 20%的换股溢价。私募EB受热捧私募EB市场开始繁荣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市场玩家增多。据了解,部分基金公司已经开始涉足私募EB市场。此外,券商、银行资金也开始盯上这块业务。值得注意的是,近几个月,私募基金对私募EB的布局明显加速,兼具股性和债性的私募EB成为新宠。旭诚资产陈贇表示,私募EB即使未能换股,也能实现固定收益;如果能换股,则会实现超额收益。这和私募“绝对收益+超额收益”的理念较为一致。此外,配置私募EB可以规避市场下行风险,而对于波动性上涨,也存在获取收益的可能。事实上,私募EB的持有人可以将债券交换为标的公司的股票,在此之前可定期获得如纯债一样的票息,若持有到期未行权可获得本息偿付。一位私募投资老总表示,股市疲弱,赚钱效应不明显,而既有收益保障又有弹性的资产很难找,私募EB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债券持有人最后是否选择换股,则要根据当时的正股价格、转债价格、市场环境等因素决定。私募EB对部分私募颇有吸引力,但是参与私募可交换债的条款较为复杂,还需要警惕其中的违约风险、供给和需求变化的风险,这个产品可能更适合有定增业务或者做债经验的私募机构。陈贇表示,私募EB是在债券的基础上嵌入了股票看涨期权,从私募EB转股的定价规则来分析,私募EB的换股价格应当不低于发行日前一个交易日可交换股票收盘价的90%及前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价的90%。市场的点位越低,转股价就越低,在未来6个月至1年时间进入转股期后,股价的上行空间就越大,投资者可通过换股获得超额收益。投资私募EB要明确持有的目的,若是出于债性的持有,在转股价方面就不敏感,会重点考察抵押股票的充足度、提前赎回条款等。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品种,私募EB的条款较为宽松多样,细则方面值得关注的条款有: 1、用于交换的股票为在上交所、深交所上市的A股股票,发行主体为所有的公司制法人,与公募可交换债一致。《管理办法》出台前,发行人限于未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中小微型企业,不含房地产企业和金融企业。《管理办法》出台后,私募可交换债发行人不再限于中小企业,放宽了要求,同时无净资产要求,不对发行人经营能力、债券投资风险进行实质性判断。公募可交换债对用于交换的股票的要求除A股上市外,还对净资产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也有要求。2、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在可交换时不存在限售条件。只要满足在交换起始日前为非限售股即可,而公募可交换债规则为发行申请时即需为非限售股。3、私募可交换债在发行前,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及其孳息应当质押给受托管理人,用于对债券持有人交换股份和本期债券本息偿付提供担保。质押股票数量应当不少于债券持有人可交换股票数量,具体质押比例、维持担保比例、追加担保机制以及违约处置等事项由当事人协商并在募集说明书中进行约定。这一规定表明发行人可以以其持有的上市公司全部股份作为标的发行私募可交换债,实现完全的股权退出,而公募可交换债的发行额不能超过发行人持有股票市值的70%。4、私募可交换债自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后方可交换为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公募可交换债换股期为发行12个月后。5、私募可交换债的换股价格应当不低于发行日前一个交易日可交换股票收盘价的90%以及前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价的90%。公募可交换债对应比例为100%。从监管来看,私募可交换债宽松的发行条件充分满足了一些中小上市公司股东的融资需求,这其实反映出私募EB与公募EB适用于两类区别较大的发行人;另一方面,私募债的条款设置更加多样化,更加灵活,这一特点将在后续条款分析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市场井喷、但项目信息尚显混乱近一年私募EB市场快速发展。从市场规模来看,2015年下半年私募EB市场开始井喷,特别是一级市场日益繁荣,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股东开始了解并发行私募EB。此现象的产生大致有下述几个原因:第一,从政策层面来看,监管层着力推进可交换债类似的股债结合产品,越来越多的发行人、投资者以及券商认识并了解到可交换债这一产品。第二,私募可交换债满足了资质较差的发行人融资需求。从2015年开始信用风险持续暴露,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资质较差的企业发行信用债的难度与成本较高,而私募EB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增信,使得部分难以发行公募债券的发行人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融资。第三,私募EB给予了上市公司股东溢价减持的机会。权益类市场调整一年多来,部分上市公司股东会认为低估了公司股权价值,同时二级市场减持限制颇多对市场冲击较大,而私募EB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溢价减持同时降低负面影响的机会。第四,资产荒下需求放量倒推私募EB供给加速。随着私募EB市场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同样开始了解这一新晋产品的优劣。特别是在近期资产荒的背景下,私募EB因其相对较高的收益而显得更具吸引力。由于私募EB市场还在发展成熟之中,因此不同于公募市场,私募EB并没有较为统一的渠道了解到项目信息。一般而言,仅在两个地方待换股上市公司需要发布公告,一是在私募EB最终发行前换股标的上市公司将会发布公告,二是在发行人需要将待换股股份单独质押时需要发布公告。根据经验,大致总结两种方式可以公开了解待发信息:第一,正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是最简便的方式。在私募EB最终发行之前,换股标的上市公司将会发布公告,公布发行人、发行规模、发行期限等信息。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此类公告发布意味着项目已经与投资方就具体条款达成一致,后来者参与难度较大。第二,深交所与上交所近期均推出了相应的信息搜索平台,可以较为简便地查询项目信息。上交所可在公司债券项目信息平台查找,深交所则在固定收益信息平台中查询。从具体节奏上则分为下述几个节点:已受理、已反馈、已接受反馈意见、通过等。私募EB条款多样,个券差异性较大随着近期私募EB的发行规模与支数的快速增长,条款设定新意也层出不穷。这一趋势将会延续,未来还会有更多新颖但符合规定的条款设定出现。简单总结而言,判断未来条款设定大概率存在下列趋势:1、小规模个券仍是主流,但大规模个券占比开始提升。私募EB一开始是为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股东解决融资难题,但随着投资者对市场关注度提升、参与玩家开始增多以及发行成本迅速下降,规模较大的私募EB开始出现,“16三一EB”的最终募集规模达到53.5亿元。待发列表中也有数支大规模预案。2、分期、续发私募EB数目有望快速增长。可交换债发行可以一次申请核准多次分期发行,发行人分期发行基于两类原因,一是考虑到市场环境分期发行更加有利于顺利筹资,二是私募EB的性质区分明显是为了满足不同投资者口味,分期为数支性质不同的私募EB可以充分满足投资者需求。此外,随着私募EB市场壮大,其优势被更多发行人进一步深入理解,因此未来续发私募EB的发行人也可能层出不穷,例如三一集团。3、浮动票息与高补偿利率平衡发行人与投资者利益。私募EB发行人高溢价、低成本与投资者低溢价、高票息的诉求存在明显的冲突,条款设计往往力求平衡双方利益。溢价率往往是发行人最为看重的要素之一,因此在票息上做文章更加可取。两种方式,一是类似于转债设置阶梯浮动利率,转股越早发行人付出的成本越低;二是通过补偿利率在到期时一次性补偿,同样将发行人可能负担的成本延后,但倘若未能完成换股,投资者的综合收益率能够获得保证。简单来看,发行人与投资者互相让步达成平衡。4、担保比评级更重要。虽然没有评级的私募EB会将诸多投资者拒之门外,但恰恰在这些遇冷的个券中出现优质项目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没有评级并非不可接受。相比而言,担保条款更加值得重视,设置良好的初始质押比与维持质押比是降低信用风险的良好手段,目前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有高初始质押比的个券可能增多。条款博弈路线逐步清晰在私募EB不长的历史中,出现条款博弈的事件较少,虽然条款类似于公募CB与EB,但也不能简单地将几者对比。例如,公募CB发行人转股意愿浓厚,若有需要实行下修的概率较大,公募EB则换股意愿不明确,下修可能性则相对较低。私募EB则不能简单地套用,同时私募市场信息公布环节较少且存在时滞,所以条款博弈显得更加复杂。大致来看,条款博弈方面目前有下述实例: .第一,目前已经有至少6支私募EB结束生命周期。其中5支完成换股,近期有1支个券大概率以到期赎回结束生命周期。第二,“15世宝01”主动下修初始换股价来规避触发回售条件,为目前已知的首单下调下修私募EB。根据已有信息:1、鉴于目前多支私募EB发行时点正股价位较高导致初始换股价溢价较大,未来可能出现多支私募EB无法触发提前赎回条款的情形。2、若到期时换股价值大于到期赎回价,持有人可能会选择换股获取最大收益,若换股价值低于到期赎回价,则选择不换股可能性较大。投资者对目前换股价值较低的私募EB发行人信用资质重点关注。3、若正股价格较低导致私募EB面临回售压力,则未来仍会出现发行人主动下修换股价可能,“15世宝01”将不会成为特例,此举表明发行人减持意愿浓厚。4、私募EB发行人诉求、条款的多样性可能会导致不同个券触发各类条款后表现出现差异,因此一事一议可能成为私募EB条款博弈的关键。随着私募EB的历史不断积累,各类条款被触发的案例也将随之增多,正如上述总结,从已有的案例中可以窥知一二,私募EB的条款博弈路线正逐步清晰,但是差异性与多样化将是私募EB生命周期路径的关键词。参与玩家增多,市场竞争加剧私募EB市场近期的繁荣不仅仅是供给端的放量,同样也是需求的迅速增长。最直接的现象便是市场玩家的种类开始增多,不同玩家的诉求开始分化,这也同样促进了私募EB供给的加快以及性质的多样化。大多数基金公司开始涉足私募EB市场。相较过往仅仅少数基金公司投向私募EB市场不同,近几个月基金公司的布局明显加速。即使部分基金公司还未有投资项目,但至少已经加大关注,并开展前期研究。但基金公司的主要劣势在于研究人手不足,内部的部门联动缺失,信评要求过高等。券商系资金不容小视。券商资金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来自于自有资金,另一部分来自于向外募集资金。相比而言,自有资金更加灵活,不对流动性有过多要求。而募集资金则会遇到类似于基金系资金的问题。券商系的优势可能在于项目的获取能力,前提是券商内部可以充分协同。未来券商系资金可能规模占比一般,但项目能力不可小视。银行保险资金异军突起。有着大量的资金做后盾,银行保险系资金参与私募EB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特别是在常规资产投资者收益率接连降低的背景下,私募EB仍然具有相对较高的收益率。银行保险系资金参与私募EB市场已经不满足于投资于相关产品的优先级部分,目前已经开始通过平层产品直接投资。最大的桎梏来自于监管限制与资产信用风险,但随着私募EB的种类多样化,银行保险系资金能够参与的项目也将越来越多,未来可能成为私募EB市场主要的玩家之一。&私募关注增多,玩法更加灵活。相比于权益类产品,私募EB的潜在收益并不具有较大优势,因此私募基金关注此类市场并不完全从简单的投资者出发。私募基金往往持有部分上市公司较多股份,特别是上市前通过PE/VC参与股权投资面临着上市后退出的问题,因此私募EB给予了私募基金一种可行的绕过锁定期的减持通道,在监管允许的背景下未来这一私募EB模式可能会出现案例。
截至二季度末,仅基金子公司渠道的产品互投规模已合计约达6151亿元,互投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子公司多为银行系机构,其中民生加银、平安大华等基金子公司的部分资管计划都曾涉及产品互投活动。资金池问题仍是当前阻碍资管业务合规化的一个顽疾。自证监会颁布新八条底线(《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以来,资管机构便不得不对违规的资金池业务进行清理。在日前召开的内部培训上,监管层曾对当期资管业务的资金池问题进行传达和警示。在监管层看来,个别资管产品存在涉嫌资金池模式的问题需要得到业内重视,其表现形式包括产品互投、先筹后投、风险收益不对称等四类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资管计划相互之间的嵌套、互投正是此前部分机构资金池模式运作的一个环节,而在新八条底线实施后,相应机构也面临着一定的清理压力和难度。另一方面,有资管人士认为,短期内大量资金、资产端并不匹配的资管存量清理存在难度,可以考虑通过渠道能力较强的资管机构,采取私募FOF等模式进行资产承接和整顿。不过,当前基金子公司面临净资本约束,其规模受到天花板限制,也给这一清理思路带来了挑战。6000亿“产品互投”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获悉,监管层人士在内部培训会上披露,当期部分资金池产品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产品互投,在该模式下,资金池背后的资管计划存在短募长投、期限错配的问题。事实上,产品互投已成为当前资金池模式和隐藏底层资产风险的主流方式之一,即便是在今年上半年“八条底线”严化预期较为明确的情况下,资管产品互投现象仍愈演愈烈。21世纪经济报道从权威渠道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仅基金子公司渠道的产品互投规模已合计约达6151亿元,较上季度增长29%。其中,互投规模排名前五名的基金子公司,占产品互投整体规模的65%。据了解,互投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子公司多为银行系机构,其中民生加银、平安大华等基金子公司的部分资管计划都曾涉及产品互投活动。“二季度互投规模的增长,一方面是一些股东出表、错配需求强烈,另一方面也是部分机构预期监管会变严,因此在抢发规模,”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认为,“但在(新)八条底线之后,这种现象将会被遏制。”分析人士指出,产品互投模式所依靠的是机构及其股东、关联方的渠道募集优势,因此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在该类业务上表现较为激进。“这是由渠道和定价能力决定的,因为只有渠道、募集能力强,才有足够实力来做定价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前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虽然这类业务过程中的资金池行为被认定为违规,但这种模式是需要有一定技术含量和资源优势才能搞的。”事实上,已有部分存在资金池业务的银行系基金子公司遭到了监管层的处罚。7月15日,民生加银被基金业协会下达《纪律处分事先告知书》,指其在被检查中发现X系列、Y系列和Z-1号资管计划涉及违规开展资金池业务,涉及资金总规模超1600亿元。清理难度仍存除期限错配外,资管产品的资金池和互投模式还存在“先筹资金、后定标的,资金与资产不能一一对应”、“预期收益率与标的收益分离定价,风险收益不匹配”的问题。“一些银行系机构坐拥了银行柜台、私人银行的强势渠道,能通过较低成本募集资金,但对资产端而言,收益曲线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一些银行系子公司有动力利用资金池来赚取风险利差。”9月7日,灯卓投资董事姚剑锋指出,资金池模式的特点在于在不同产品间进行转移定价,并将加权资产、资金间的差额收益核算为管理费收入。“这种模式实质和银行理财类似,但方式是通过产品互投、期限错配完成的,但从合规的角度看,这种结构显然涉嫌关联交易,也无法做到资金、资产的一一对应,”姚剑锋表示,“这也是银行系基(金)子(公司)比较多搞这个的原因。”除上述三种表现外,“底层资产出现风险时,用其他计划对接以提供流动性支持,并且不对投资者披露”也是监管层总结的资金池问题之一。“在不同产品、统一管理的情况下,一旦项目出现风险,则可以通过其他产品来弥补亏损,只要收益率长期大于坏账率,这个模式就能运转下去,”前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但一旦遭遇经济周期,坏账增多,资金池模式很容易遭遇流动性风险。”而如今,大规模的资金池产品面临较大的清理难度,有分析人士认为,资管机构可以考虑发行基金子公司FOF,来对部分待清理项目进行承接。“一些渠道能力强的机构,资金池问题也多,其实可以考虑通过专户的FOF来承接这些项目,”深圳一家基金子公司投资经理认为,“之前资金池的问题是大部分对接非标,而FOF可以视为一种合规的‘类资金池’模式,大部分资金配置流动性资产,而用少部分资金来对资金池资产实现承接、清理和过渡。”但在前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看来,基金子公司净资本管制实施后,包括FOF类专户的规模已恐难做大,而且通过FOF来承接非标业务也存在比较大的合规隐患。“以目前行业净资本来说,不大规模增资,基子的规模只减不增,而且FOF只是一个概念,用这类产品来承接只是缓解了流动性风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提供流动性覆盖底层资产、期限错配的合规问题。”前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认为。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大额增持自己的股票暗示市场正在迎来牛市格局。目前资本市场演绎的还只是结构型牛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会演变成全面牛市。”并购正在成为上市公司成长的一种主流方式,并购型投资或许是未来五年最好的投资方式。选择上市公司标的做并购型投资主要看三个方面:1、行业内生增长有潜力,且适合并购成长;2、企业家优秀,不仅有并购成长的战略思路,而且团队具有很强的执行力;3、企业估值合适,中小市值如50亿左右更佳。并购型投资与企业家行为相辅相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对外并购的同时大额增持自己的股票,这一现象暗示市场正在迎来牛市格局。并购正在成为上市公司成长的一种主流方式,未来五年,牛市格局将加速这一浪潮。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产业与企业,与企业家一起成长,并购型投资或许是未来五年最好的投资方式。做好并购型投资的关键是以投资的眼光选择好上市公司标的并为企业家对外并购提供最好的服务。海外并购基金通常的做法是在合适的时机买断一些心仪的企业,经过若干年的重组与调整再卖出。这些重组与调整包括战略革新、管理层换血、组织重构、资产重组等方式,所以需要并购基金具备很强的产业整合能力。在中国现阶段,更为现实的做法是借助上市公司的产业整合能力去并购,即投资上市公司,并通过、帮助上市公司去并购整合理想的项目。我们称之为并购型投资,或者是并购型定增。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了多起并购型投资的案例,投资主体既有海外KKR,也有国内的弘毅、天堂硅谷等,但出乎意料的是,好几个跟进的项目最后都是大股东全额认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号: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企业家、高管选择大额增持自己的股票,这一行为大多发生在企业对外并购的同时。最近三年,A股上市公司总共完成723起定向增发,其中大股东及高管现金参与的有190家,且参与认购的平均比例达到51%。对比几年前创业板刚开板时,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成天担心大股东、高管高位套现,现在的情形可谓是冰火两重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大额增持自己的股票暗示市场正在迎来牛市格局。推动牛市的两个理由正在形成,第三个理由还在发酵。企业家为什么现在选择大额增持自己的股票?毫无疑问,企业家首先缘于对自己企业的信心。讨论单一企业家对自己企业的信心于本文意义不大,但越来越多企业家的这种信心汇聚就是牛市格局的形成过程。今年以来,牛市的呼声愈来愈高,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家应该最有体会。我们赞同牛市思维,目前资本市场演绎的还只是结构型牛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会演变成全面牛市。当前推动牛市的第一大理由是资金成本的下降,导致更多的资金配置股票市场。中国股市因为制度和规模的原因一直没有被高层和投资者放在应有的高度。从全球经济发展历史来看,资本市场主导型的经济体比商业银行主导型的经济体通常更有活力,尤其体现在经济与金融危机后,其恢复能力也是明显胜出一筹。资本市场应该成为市场经济国家最重要、最核心的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起到主导性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高层意识到这一点,牛市或将在主动与被动中形成。推动牛市的第二大理由是,反腐与改革的螺旋式推进,凝聚了投资者的信心,并将逐步降低市场所隐含的风险溢价。按照中金公司的报告,目前A股市场所隐含的股权风险溢价高达12%,远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所对应的市场。反腐增强了改革的执行力,改革理顺了上市公司所处的制度环境,降低了上市公司运营的成本,这是一个长期的、实质性的利好。推动牛市的第三大理由应该是宏观经济的好转与企业盈利的长期增长,但这一点一直没有形成一致预期。我们预计一、两年之内都可能维持这一现状。宏观层面虽然看不到积极变化,但微观和中观层面却每天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微观层面,草根创业热情高涨。《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报告》披露今年3月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后,激发了新一轮创业热潮:截至7月末,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707.09万户,同比增长15.87%;注册资本11.12万亿元,同比增长75.06%。中观层面,产业并购风起云涌。据统计,2014年至今发布董事会预案的股权并购事件共1307起,这意味着平均每2家公司就有1家涉足并购。TMT、医药行业并购最为活跃,且多为收购同行业或者上下游的公司;85%的并购以非股权的方式进行,这意味着并购的确能够给公司带来比依靠自身投入更快的发展。并购成为上市公司成长的一种主流方式,这正是企业家选择大额增持自己股票最核心的理由。我们对本轮并购浪潮预期很高:从企业成长角度出发,本轮并购必将诞生一批高速增长企业;从产业和宏观层面出发,本轮并购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促进经济转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购成为企业成长的一种主流方式,这正是企业家当前大额增持自己股票的另一个重要理由,甚至是最核心的理由。我们看到,绝大多数企业家增持自己股票都是与上市公司对外并购同时发生的,有些甚至是连续多次并购,多次现金参与增发,大额增持。我们也了解到,企业家增持的资金很大部分都来源于银行负债或者股票质押融资,有些企业家甚至为员工负债增持股票提供收益担保,可见企业家的信心有多强了。并购成为一种企业成长方式在国内外都有许多经典案例,国外如GE、WPP等,国内如特变电工、蓝色光标等。并购与牛市相生相息,牛市初期,并购推动牛市发展,牛市末期,牛市氛围引爆并购热潮。对中国企业而言,并购成长到底有多大的空间?据六禾内部研究显示,中国企业在软件、电子服务、医药医疗、广播娱乐、环保、商业支持服务等方面与世界级企业相比,市值空间尚有十倍甚至百倍。基于上述因素,我们对本轮并购浪潮预期很高:从企业成长角度出发,本轮并购中必将诞生一批高速成长企业;从产业和宏观层面出发,本轮并购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从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现在是并购型投资最好的时机:牛市初期进入,牛市末期退出。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产业和企业,与企业家一起成长,未来五年,也许没有比并购型投资更好的投资方式了。我们选择并购型投资与企业家大额增持自己股票的思路是高度吻合的:并购作为企业成长的一种主流方式;看好某个产业和某个企业的成长空间;股票市场的牛市格局,区别可能只是对具体所处产业的看法及团队能力的判断。当前股票市场估值便宜,假设本轮牛市的时间能够持续五年,现在就是并购型投资的最好时机:牛市初期进入,牛市末期退出。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产业与企业,与企业家一起成长,未来五年,或许没有比并购型投资更好的投资方式了。并购型投资之所以大受青睐源于三个特点:一是投资规模较大,一般单笔投资可以占到上市公司5-10%的股权,有的甚至更高;二是投资回报较高,以三年期定增为例,六禾内部制定的基准投资回报是四年两倍,年复合回报率32%,内部测算达不到这个收益率的项目将被放弃;三是投资过程可控稳健,和企业家并肩战斗,参与上市公司重大并购决策。现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兴起,如果能把并购型投资和国企改革结合在一起,那是更有意思的事了。要想获得并购型投资的成功,以投资的眼光选择上市公司标的是第一位的。并购型投资更多的是服务,优秀企业家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简单。如何选择合适的产业与企业,并让企业家愿意与你同行,是两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并购成功的概率只有50%,说明并购蕴藏的风险较大。中国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并购做了一系列规定,并要求参与股票定增的被并购方须做不低于三年的业绩承诺,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上市公司原股东利益的保护。虽然我们强调并购在企业成长中的作用,但并购型投资的要义仍然是“投资”而非“并购”,要想获得并购型投资的成功,以投资的眼光选择上市公司标的是第一位的。我们选择上市公司标的做并购型投资主要看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业内生增长有潜力,且适合并购成长;二是企业家优秀,不仅有并购成长的战略思路,而且团队具有很强的执行力;三是企业估值合适,中小市值如50亿左右更佳。总结下来,筛选标的工作一半来源于研究和经验,一半来源于和企业家的互动。并购如何推动牛市,牛市怎样演绎并购,让我们拭目以待。(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
武汉博览财经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027-&&&&&&027-
【金融观察】
【券业经营】
【公募基金】
【监管动态】
【投资动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天的迅雷看看会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