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事变时东北讲武堂学员名单的第一总队长是谁

&&&&东北陆军讲武堂将帅录
自营订单满3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1712字 数:4010000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精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2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中国早期军校 东北讲武堂
我的图书馆
中国早期军校 东北讲武堂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5号的“东北讲武堂”是东北地区历史最久,培养干部最多的军事机构。它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列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大东区政协委员邹长顺建议:“东北讲武堂”亟待引起全社会关注,应该恢复其原貌并作为教育基地加以保护。“东北陆军讲武堂”与沈阳大型企业中捷友谊厂相邻,这次中捷友谊厂即将搬迁,这对于凸现和保护“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是一场千载难逢的机遇。&  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在广东创办的黄埔军校,可你知道吗,在东北也有一所这样的学校,比广东黄埔军校还要早,它就是东北讲武堂。东北讲武堂初称东三省讲武堂,张学良主政时期改名为东北讲武堂。作为奉系军阀的军官学校,奉系军队的高、中级军官基本都经过它的培训。它在提高奉军的战斗力,促进奉系军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军校史上也非常著名,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官学校并列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军官学校。&  在台湾,“东北陆军讲武堂”赫赫有名,很多老者是从这里毕业的,包括其家属对“东北陆军讲武堂”都有感情。&  东三省讲武堂设立于1906年&  东北讲武堂的前身是清末在奉天(今沈阳)设置的东三省讲武堂。1906年由时任盛京将军的赵尔巽筹设,1908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遵照清政府兵部奏定“各省应在省垣设立讲武堂,作为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遂借用奉天陆军小学堂房舍最终设立东三省讲武堂,后移至奉天省城小东边门外,校名始为东三省讲武堂普通科,又改为陆军讲武堂选拔巡防营优秀军官入堂培训,学期一年。张作霖主政东北后,改名为东北讲武堂。&  讲武堂设立之时,即颁行《东三省讲武堂暂行章程》,规定“本堂为三省各营现带兵官长研究武学之所”,“全堂设总办一员、监督一员、分科教练官四员、总教习一员、分科教习四员、分科助教习二十员、执事官一员”,俱以陆军学堂毕业学生出身人员充当,同时聘请各部队长官来堂讲习。培训对象分为两科,第一科为新编陆军军官,第二科为巡防、捕盗各营军官。每期名额,第一科100名,学期半年;第二科200 名,学期一年。学员均由各镇(师)、协(旅)、标(团)、营摊派选送。教学内容“分为学科、术科两类:学科为战术、军制、兵器、地形、筑垒、交通、卫生、马学、服务纲要、军用文牍等项;术科为各兵科操练、野操、体操、剑术、射击等项”。&  <font color="#08年10月始,开设陆军、巡防两个班,学期六个月,共举办三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东三省讲武堂停办。1912年,巡防营改为陆军师,为整顿军队,又继续开办。此后时停时办,直到1915年再次停办。&  张作霖接手东三省讲武堂&  <font color="#18年末,张作霖就任东三省巡阅使,为在东北进一步称霸,大肆扩军。为了解决军官不足问题,1919年3月,在原东三省讲武堂原址重新开办讲武堂,校名定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隶属东三省巡阅使署,先后举办八期。讲武堂改总办为堂长,由张作霖兼任,委任熙洽为教育长、孙旭昌为总队长,本部设教育、庶务、军需、军医、兽医、书记各官,学员编为四个区队。&  <font color="#19年5月,第一期学员由奉军各部队选送,共有222名在职而无正式出身之军官入堂学习,授以初级军事理论知识,1920年4月毕业。5月续招第二期,毕业学员352名。1921年5月招收第三期,毕业学员391名。&  <font color="#22年10月举办第四期,并调整机构,堂长之下设监督一人,由张学良兼任,肖其煊为教育长,增设步、骑、炮、工、辎术科担任官各一名,由队长或教官兼任,改区队为中队,设置步、骑、炮、工、辎五科,培训对象主要是奉军各部队在职初级军官,每期400 名,学期一年。学习内容分为学科和术科两大部分。学科有两项,一为六大教程(战术、兵器、地形、筑城、交通、军制),二为典范令(各兵科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通信教范、内务规则、陆军惩罚令等),以及马学、卫生学等。术科包括操场教练、野外演习、技术体操、劈刺、马术等。教官由国内各军官学校和留日回国军官担任。第四期学员共有335名,除招收现役军官外,同时招考青年学生约占三分之一,学习期限为一年,但青年学生毕业后须见习三个月方准补用。1923年10月本期学员毕业。&  <font color="#24年1月复招第五期学员324名,改术科担任官为科长。9月曾因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学员临时解散各回原职。翌年4月复又召集入校,于10月毕业。1926年6月改称东北陆军讲武堂,8月招收第六期学员,委任朱继先为教育长,增设各科主任教官,由各兵科教官兼任之。&  张学良毕业于东三省讲武堂&  张学良原准备报考保定军官学校,后在东三省巡阅使署参谋长张作相鼓动下,决定进入东三省讲武堂学习。&  张学良回忆当时情景时说:“我去东三省讲武堂,是被我父亲激的。我跟我父亲一说,父亲大吃一惊,他说:‘什么?你要上讲武堂?你别给我丢人了,你去不了几天干不了,又出来了,那不是给我丢人吗?’我一被激,就说:‘人家能,他们干得了,我为什么就干不了?’我父亲说:‘好,你若能在讲武堂毕业的话,你出来我就给你个团长当当。’”就这样,张学良进入东三省讲武堂炮兵科学习,成为讲武堂炮兵第一期学员。&  张学良在讲武堂学习是非常刻苦的,自觉遵守校规,尊敬教官,团结同学,刻苦训练,从不搞特殊,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张学良晚年回忆当时情况时说:“我头一个月就考了个第一,第二月又考了个第一……当时学校里闹点儿学潮,忽然传闻考试有人作弊,就让我们调换位子。那时我们有两个教育班,差不多有一百多人。有一天老师出了四个题目,结果,除我之外,没有一个人答完全,就我一个人全答对了。我也从不作弊。本来,别人并不太注意我,可这样一来,同学和教官都注意我了,连郭松龄也看中我了,我就跟郭松龄变成了好朋友。当然,讲武堂考第一,并不是我有多大的能力,实在是讲武堂的学员那时候都是行伍的人,再加上我在讲武堂也是很努力的。”&  张学良学习训练确是很刻苦的。有一次野外战斗演习,学员要全副武装。背负着几十斤重的装备,进行跑、跳、跨跃障碍,对十九岁的“公子哥”张学良来说,实在不是一件易事。演习完进攻、防御、追击、退却等科目后,还要进行野外露营及“阵地彻夜”。时值隆冬,大雪纷飞,北风呼啸,别说是露营,就是操练,手、脚和脸上也像猫咬一般。张学良硬是咬牙坚持下来。待到天明,指挥部又命令跑步向省城“转移兵力”,落伍者甚多,张学良不但没有掉队,还帮助其他学员完成演习。&  当时上讲武堂学习的学员,都是选调的下级军官。张学良是用卫队旅营长的名义入学的。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还没毕业,就提前当上了卫队旅第二团团长。这里除了优越的出身和自己的努力外,主要是老帅部将们的提携,起主要作用的是张作相。张学良多次讲:“我知道,张作相存心要提拔我”,“我从军中起来,完全是张作相一手把我提拔起来的”。&  在北京黄寺设立讲武堂分校&  当时的讲武堂毕竟规模有限,每期只能招收400余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雄心勃勃的张作霖认为:要想雄霸天下,必须要有雄厚的兵力。为此,他在整军经武、大肆扩军的同时,深感军事人才匮乏。&  <font color="#26年3月,张作霖决定在北京黄寺成立讲武堂分校,招考青年学生千余名,定名为东北陆军第三、四方面联合军团候补军官入伍生队,学期六个月,成绩优良者进入讲武堂北京分校继续深造。8月,在北京、沈阳两地招生,经过考试录取1000名学员。1927年3月末,入伍生队学员经过考核全部通过,正式进入讲武堂北京分校学习,称为第七期。&  <font color="#28年3月,随着控制区域扩大,张作霖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后,又将东北二字取消,就称陆军讲武堂。&  张学良将校名改为东北讲武堂&  <font color="#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就任东北保安总司令,改校名为东北讲武堂。堂长一职取消,张学良仍为监督,鲍文樾为教育长。为了统一东北军事教育机构,所有东北军事教育机构统归讲武堂监督管辖,原东北讲武堂改为东北讲武堂辽宁本校,又先后在黑龙江、热河增设分校。&  <font color="#28年6月,第七期学员由北京移入本校,至8月毕业,共968名。第八期学员曾于1928年4月解散,调入关内听候分发,至8月复召集入校学习。第八期学员原为四队,1928年秋并入金陵军官学校未毕业学生一队,共计学员559名,于11月毕业。&  张学良就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后,着手整顿缩编奉军,将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编余军官2000名送进讲武堂培训,编为第一总队。另招收各教导队、模范队学员2000名入校学习,编为第二总队。&  第一总队下设步兵十二个队,骑、炮兵各一个队,工兵、辎重一个队,吴玉琳为总队长。&  第二总队下设步兵十二个队,骑兵一个队,炮、工兵各二个队,其辎重兵科因人数过少归附于工兵第二队内,王静轩为总队长。此外,总队长之下设四个大队长以分辖各队。1928年冬,所有学员均招集入校,因原来校址狭小不敷应用,遂迁至东大营,于次年2月开始授课。&  <font color="#29年9月,第二总队经过选拔淘汰学员百余名,遂将步兵队裁并为十一个队。1930年1月,教育长鲍文樾奉令调出,由周濂代理。4月,第一总队学员1999名提前毕业,即为第九期。第二总队学员属于第十期,于同年9月毕业,共有1871名。&  讲武堂曾设有陆海空专门班&  自第十期学员毕业后,当即续办第十一期,并将讲武堂监督管辖的其他军事教育机构,如高等军事研究班、步兵研究班、炮兵研究班和步炮兵教导队以及新成立的技术班,全部迁至东大营。在原校址设立讲武堂本部,统一负责各军事教育机构的一切行政事务,监督仍为张学良,监督之下另设副监督主持工作,由周濂担任,同时设置教务、训练、事务三个处,王瑞华出任辽宁本校教育长。&  <font color="#月,所有堂本部及辽宁本校与新设立之各研究班等均已先后组织成立。同以前相比,此时的东北讲武堂学科更全,规模更大,学员更多,并设立了各种专科教育班、研究班,还设有陆海空专门班。&  <font color="#31年1月,招集各军队无正式出身之军官及优秀之军士共约2300名入堂学习,按学员素质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即按本校原来教育计划教学,乙、丙两级则各增加一个学期,补充基础知识。九一八事变时,第十一期学员尚未毕业,到10月下旬,陆续转移到北平。11月上旬,校方宣布:因困难当头,开学无期,东北讲武堂停办,学员提前毕业,回原部队任职。&  东北讲武堂从第一期至第十一期止(九一八事变止),除第七期在北京外,其他各期均在沈阳,总共毕业学员近万名,另有各种专科班、研究班毕业学员1000余人。&&
馆藏&2968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成为“世外桃源”。
迄今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将全线贯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5号,有一栋面积约7000平方米,长110米,宽6米的青砖瓦房,它建成于上世纪初,距今已有百年历史。这里是沈阳东北讲武堂旧址,2009年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近日,东北讲武堂旧址修缮一新,今年春天开始对外开放。
  东北讲武堂前身是1907年徐世昌遵照清政府命令设立的东三省讲武堂普通科。1908年,学校正式命名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辛亥革命后一度停办。奉系军阀张作霖执掌东北大权后开始扩充军队,急需大批具有新式军事思想的军队干部,1919 年 3 月,他决定复办东三省讲武堂(后更名东北讲武堂)。张作霖亲自担任堂长,每期学员开学及毕业典礼,都亲临训话,要求学员“严守军纪,服从命令,尽军人之天职”,“学成毕业,建立事功”。
  张作霖(),奉系军阀首领
  现代军事思想教学
  东北讲武堂自创办之初就采用了现代军事思想和学校教育理念。讲武堂堂长之下设有教育长,负教育训练全责,教育长下设总队长,协助督促教育训练,学科教官均毕业于日本陆军军官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等名校。1919年时,讲武堂堂长月薪400元,教育长300元,各科教官200元,教员150元,薪水十分可观。
  为了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张作霖重金购置不少先进武器作为学员练习之用。从“九一八”事变东大营讲武堂损失清单上可以看到,当时东北讲武堂拥有一四四式、三八式野炮及大正六年式山炮32门,各种步兵炮 32 门,10 cm加农炮及15 cm榴弹炮12门,各种高射炮 4门。其中,加农炮、榴弹炮以及高射炮在当时属于射击距离远、火力强、炮口先进的武器。此外他还购买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军用作战飞机、坦克和航空摄影侦察器材等,用于学员的教育实践和军事研究,并培养了自己的空军和海军人才。
  教学所用教材均是翻译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教材,所设科目也较为新式,内容分为学科和术科两部分。学科主要教授战术、兵器、地形、筑城、交通、军制等六大教程及各种典范令;术科主要包括基本教练和战斗教练。典范令是各兵科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筑城教范、通信教范、体操教范、劈刺教范、陆军惩罚令、卫戍勤务、内务规则等的简称。
  学员每周六进行野外露营、实弹射击、兵力转移等演习,每期举行数次野外军事演习,其中五科学员步炮协同攻击演习最值得关注。讲武堂第四期学员已经开始演练利用山炮和野战炮的炮火伸延和死角摧毁优势,进行步炮协同作战的前沿战术思想。
  讲武堂对学员的生活管理十分严格:学员入学后一律住校,除星期天放假外其余时间都不准外出,平时一切行动都要符合内务规则和陆军礼节,如有违犯则按陆军惩罚令惩处。校内设有禁闭室,未在规定时间回校者将关禁闭,甚至打戒尺或军棍。
  1931年1月,南京政府举行元旦阅兵典礼,司令台上的军政要员(自左至右)葛敬恩、何应钦、张学良、刘文岛、宋子文、陈调元、何成睿。其时张学良“易帜”不久,出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著名校友张学良
  学校的第一要务当然是培养人才,讲武堂学生来源十分广泛,包括安徽、直隶、山东、江苏、湖南、湖北等地,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军事院校。前三期学员均是部队团级以下的在职军人,文化程度低,跟不上学校的六大课程,第四期招考时接受郭松龄的建议,开始招收中学生和军事教导队教员。1927年1月,讲武堂在北京及各大媒体上刊登广告:招收年龄在18到24岁之间,具有普通中学毕业或同等学力者。在学期间服装伙食书籍文具统由公给,并给每月现大洋三元,待遇优厚。第四期学员的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前三期。
  张作霖时代,从1919年至1928年,东北讲武堂共招收学员8期3557人。东北军中上至最高统帅,中至各级将官,下至各级连、排长,绝大多数都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其中最著名的校友就是张学良。张学良一生只进过讲武堂,未进过其他学校。
  张学良原准备报考的是保定军官学校,后在东三省巡阅使署参谋长兼讲武堂堂长张作相鼓动下,决定进入东三省讲武堂学习。张学良回忆说:“我跟我父亲一说,父亲大吃一惊,他说:‘你去几天干不了又出来了,那不是给我丢人吗?’我一被激就说:‘他们干得了,我为什么就干不了?’我父亲说:‘好,你若能在讲武堂毕业,你出来我就给你个团长当当!’”就这样,张学良成为讲武堂炮兵第一期学员。
  讲武堂学员的招收标准必须要列明军籍,大小是个军官才算合格,张学良入堂资格是卫队营的“见习排长”。入学后,张学良的成绩经常名列前茅,曾刻一方“十八冠军”的印章,纪念此事。对此张学良晚年也坦承:“讲武堂考第一,并不是我有多大的能力,实在是讲武堂的学员那时候都是行伍的人。”
  野外战斗演习,学员要全副武装,背负着几十斤重的装备跨越障碍,演习完进攻、防御、追击、退却等科目后,还要野外露营、“阵地彻夜”及转移。时值隆冬,训练强度非常人可以忍受,19岁的公子哥张学良硬是咬牙坚持下来没有掉队。
  由于自身努力和老将提携,张学良还没毕业就提前当上了卫队旅第二团团长,他后来多次讲:“我从军中起来,完全是张作相一手把我提拔起来的。”1922年,张学良任东北讲武堂堂长,1926年成为东北讲武堂的核心领导者。
  身在东北军卫队旅的吕正操,因为与张学良是同乡,常得到“特别关照”。张学良看他字写得不错,推荐他考东北讲武堂。吕正操晚年回忆,讲武堂第五期除了开设军事类课程外,还要学习几何、代数、化学等课程,甚至鼓励学生学习英语,自己文化水平不够,常常需要恶补,最终跟上了进度,得到张学良的赏识。1925年,毕业后的吕正操成了张学良的少校副官、秘书,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晋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
  贫民出身的马本斋少时读过两年私塾,1921年来到东北参加奉军。仅有的一点文化知识和灵活的头脑让他很快在军中脱颖而出,升任班长。1922年马本斋被选中进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接受系统的军事教育,毕业后升任连长,后来成长为著名的回族抗日英雄。
  作家萧军也曾在此学习。1927 年,沈阳宪兵教练处招考第七期学员,经朋友推荐,萧军改名为刘羽捷报名投考,以第八名的成绩被录取。在沈阳接受8个月严格军事训练后,他被分配到哈尔滨实习。
  这年冬天,萧军改名刘尉天,考入讲武堂本校第九期、第十期合并的“第二总队”炮兵队学习初级军事。“九一八”事变后,萧军和方靖远到哈尔滨参加了冯占海的抗日部队。1932年 2 月 5 日,日军占领哈尔滨,冯占海率部撤退,萧军与朋友留在哈尔滨,此后便脱离了军队专门从事文学写作。战斗在炮火前线一直是萧军的理想,但他一生都没有真正上过战场。
  “九一八”后仓皇解散
  1928 年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东北易帜,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他开始实施“整军经武”的政策,对东北军进行大幅裁编,同时对东北三省内的军事教育机构进行大规模归并,陆续裁撤了东北军内的各种军事教导队、学生队,将高等军学研究班、炮兵研究班、步兵研究班等教育机构,并入东北讲武堂,为讲武堂扩充力量。
  1928 年底,第九期学员入学后,由于人数太多,原来的校址容纳不下,张学良决定将校址迁移到东北军在东山咀子的东大营营房。1929年春天过后,讲武堂又开始大规模扩建,对原来营房(即珠林路旧址)进行翻新改造。此时东北讲武堂已在全国多处设有分校,规模庞大,人员众多,为全盛时期。
  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东三省迅速沦陷,讲武堂匆忙举行了第十一期毕业典礼后宣布解散。学员编入军队转移,不少学员提出要与日军抗争到底同归于尽,但终无法违抗“不抵抗”的军事命令,挥泪撤退,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热河分校、北平分校也同时解散。
  从1919年到1931年,东北讲武堂存在13年,其办学经费由东北地方支出,人事任免等均由张氏父子掌控,带有明显私属特性。讲武堂共培养了11期近万名学员,奉系著名将领如孙烈臣、汤玉麟等都是从这里走出的,是名副其实的奉系军官摇篮。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科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错觉和失败的历史,是伟大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东北陆军讲武堂|步兵|陆军_凤凰资讯
东北陆军讲武堂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说起东北陆军讲武堂,人们用过最多的一句介绍语是:东北陆军讲武堂曾与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等三所军校一起,并称为“民国四大军官学校”。
原标题:东北陆军讲武堂走过百年光阴的 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明年春揭开面纱东北陆军讲武堂历史图片
■沈阳文物古迹保护研究中心供图沉寂已久的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日前悄然开始了外部环境修整和内部装饰。预计明年春天,这里将建成一所小型博物馆对外开放。岁月无声,多年来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5号的这一排百余米长的青砖瓦房,对大多数人而言,都不过是一所静默的宅子。又有几人能知,这里曾经是少帅张学良的毕业学校,这里曾经跟东北大学一起,成为培养东北地区文武人才的摇篮?又有谁知道,从这里毕业的军事人才几乎参加了全部14年的中国抗战。今日,请跟随本报记者的脚步,与我们一起揭秘东北讲武堂。2008年6月拍摄的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当时的讲武堂旧址是一家废弃的医院■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石立飞 摄2014年11月,正在修缮的讲武堂■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高巍 摄说起东北陆军讲武堂,人们用过最多的一句介绍语是:东北陆军讲武堂曾与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等三所军校一起,并称为“民国四大军官学校”。这样的介绍显然是为了告诉人们东北讲武堂曾经有过的辉煌。但是人们也不禁要问:东北讲武堂凭什么能够跻身“民国四大军官学校”之列?将于明年春天揭开神秘面纱的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或许将为您解开这一谜团。百年旧址曾经几度荒废一座崭新的仿古大门悄然立在讲武堂旧址南侧,旧址四周也建起整齐的围墙,北侧临街方向还兴建了几间配套的仿古建筑。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5号,此前多年来一直仅指这一排一层的青砖瓦房,长约110米、宽6米多,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平房周围是黄土路面,夏季杂草丛生。“以前这栋平房后边有一条‘讲武堂路’,2008年前后周围拆迁,路都拆没了,我总担心哪天它就不见了,后来听说这里是文物,没有拆。这里也被当练车场用过,再后来练车场也不开了,听说要保护,但也只是空闲在这里,夏天的时候平房外边的草长得老高。”在附近居住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老人口中的这栋青砖瓦房,就是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的一排营房,建设于上世纪初,算起来至今已100多年的历史。2008年这座建筑被公布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公布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尽管讲武堂旧址作为文保单位的级别不低,但是几年间这里始终处于半闲置的状态,一趟平房孤零零地立在一片工地附近,是人们对这里最深刻的印象。不过,自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这里逐渐被改变。沈阳文物古迹保护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筹建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的工作已经在进行,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接近尾声,陈列馆建成后将成为沈阳市又一座小型的博物馆,成为沈阳公共文化建设又一处标志性景观。”张学良是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毕业生东北陆军讲武堂初建于1907年,由时任清末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设立。1919年,张作霖为提高军队战斗力,在清末东三省讲武堂旧址基础上建立“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一座军事学校的知名程度,总是要与其毕业生的辉煌程度相关。就如同,当人们提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会想到白崇禧、张治中、叶挺、傅作义毕业于此;电影《让子弹飞》中提及云南陆军讲武堂,让人们知道朱德是这里的毕业生;而黄埔军校更是因为其毕业生涵盖了国共两党的众多高级将领而知名,无论是共产党的将领林彪、陈赓、徐向前,还是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等,都让黄埔军校家喻户晓。那么,东北陆军讲武堂又是因为培养了哪些人,而让自己能够与以上三所军校齐名?“毕业生啊,知名的太多了,从1918年到1931年,张氏父子的东北陆军讲武堂共举办十一期,培养军士、军官万余名。”东北讲武堂历史研究中心主任郭振峰随口说出了一系列熟悉的名字:“著名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将领黄显声、冯占海、王德林、唐聚五、郑桂林等等;共和国开国将军吕正操上将毕业于讲武堂第五期步兵科,万毅中将毕业于第九期步兵科,还有管松涛、贾陶、沙克等12位少将,均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其中,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张学良是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毕业生。有关张学良报考东北讲武堂,其中还有一段隐情:根据张学良自己回忆,当初,原准备报考保定军官学校的张学良在张作相的鼓动下转而投考东北讲武堂。当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父亲听时,张作霖大吃一惊,他认为张学良去了如果吃不了苦,几天又退学出来,会丢了张家的脸面。于是,张作霖使出了激将法:“你若能在讲武堂毕业的话,你出来我就给你个团长当当。”就这样,张学良进入东三省讲武堂炮兵科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讲武堂炮兵第一期毕业生。张作霖去世以后,张学良主持发展东北讲武堂,至1928年9月,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原校址面积不足,张学良将讲武堂由小东边门外迁移到东大营,迁走的包括了讲武堂管辖的高等军事研究班、步兵研究班等,仅在原校址设立讲武堂本部,负责各机构的行政事务。目前,在东大营地区还留有一座当时的礼堂建筑。上万毕业生参与中国14年抗战全程1931年3月,讲武堂辽宁本校的第十一期学员2300余人举行了开学典礼,但是没有人想到,他们再没有机会参加毕业典礼了。“九一八事变”后,到10月下旬,东北讲武堂随北大营驻军第七旅一起撤入关内,11月上旬,校方宣布东北讲武堂停办,未毕业的第十一期学员提前毕业,回原部队任职。在郭振峰看来,东北讲武堂的独特所在,除了拥有一批知名的毕业生外,还在于讲武堂的各届毕业生在东北和全国各地,参加了完整的14年抗战。“这一点是我们东北讲武堂所独有的,其他各地的军事学校都不具备这种可能,因为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讲武堂毕业生的抗战就已经打响了。”郭振峰说。“九一八事变”发生当晚,在北大营打响抗战第一枪的王铁汉是东北讲武堂第四期学员,时任东北军陆军独立第七旅620团团长的他面对日军的进攻,没有简单执行上级不抵抗的命令,而是下令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在14年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营长,是来自东北讲武堂的傅冠军,他与张学良同为第一期毕业生,也是自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首位殉国的东北军将校级军官。”郭振峰说。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研究室主任高建介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从沈阳北上侵占长春,并在宽城子和南岭军营遭到当地驻军的强烈抵抗,他们可以说是“九一八事变”中的首批抗战者。据资料记载,其时,傅冠军任独立第22旅第663团第二营营长,负责宽城子的守备。有关傅冠军之死,其中一种说法是,傅冠军在与日军谈判的过程中,被日军冷枪打死。“九一八事变”之后,大量讲武堂的毕业生投身东北抗日义勇军,在东北地区开始艰苦的抗战;进入关内的东北军则陆续参加了长城抗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抗日战役。郭振峰的祖父郭锡珍是东北讲武堂第七期工兵科学员,他曾参加过长城抗战、淞沪抗战等战役,1943年病逝。“抗日英雄马本斋也毕业于东北讲武堂。”马本斋的族弟马维启老人告诉记者,1921年马本斋流落到东北,在四处流浪之后,他投身奉军,被选到东北讲武堂学习,九一八事变后,在不抵抗命令下,他弃官离职,回到了故乡,开始了其后的抗日之路。作家萧军因殴打长官 未能毕业除了军事人才,东北讲武堂还曾经有过一位特殊的学生,他后来成了一位“文艺青年”,他的名字叫萧军。据记载,1928年夏,萧军在吉林当兵时,考入前去招生的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九期军士教导队,此后他以刘蔚天的名字在讲武堂学习。萧军后来曾说,他自己是行伍出身,自幼爱的是“武学”,称自己是“匹夫”型的人,可见早年的经历对他影响很深。不过,也是这种爽直仗义的个性导致他最后并没有能够在讲武堂毕业。就在临近毕业时,他因为不满队长殴打学员而出手对长官动武,最后被开除学籍。经历此事之后,萧军写下了他最著名的一首诗《开除以后》:“读书击剑两无成,空把韶华误请缨。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其中的后两句,更被后来人认为可以书写萧军的一生。有着如此多故事的东北讲武堂,多年来甚至连一处纪念的场所都没有,为此,郭振峰等讲武堂后人一直在以自己的努力搜集资料,完善这段历史,他们成立了东北讲武堂及东北军后裔的联谊会,帮助各讲武堂后裔寻访自己先人的故事和文物证据。在一切文物证据中,最大的一处无疑就是如今仅存的这座讲武堂旧址了。被保存下来的这座建筑只是当年讲武堂的一部分,最初它的占地面积更大,有三排平房、一个偌大的操场,更具军事学校的气魄。这些建筑原本在中捷友谊厂厂区内,2008年该厂搬迁后,老房子被从南向北陆续拆除,最后仅保留下一栋营房。沈阳文物古迹保护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沈阳市文化部门将讲武堂修建为陈列馆的想法一直都有,目前该馆的环境整治及配套工程正在收尾,陈列馆现占地面积3900多平方米,其中室内展览面积600余平方米,拟举办“东北讲武堂历史陈列”,内容会涉及东北讲武堂的历史、历届毕业生等内容,计划展出照片400余幅、实物展品近200件。“展览还将配合使用多媒体手段,并复原陈列学生课堂和学员宿舍等场景。陈列馆外部围墙和院落内还将创作浮雕和雕塑,表现讲武堂步兵、骑兵、炮兵的训练场面以及毕业学员的抗战故事等主题。”该负责人说。据悉,目前陈列馆内部展板已经在制作中,下一步旧址门窗等将根据历史资料进行仿原貌复原修缮,整体工程结束后预计明年春建成开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77408
播放数:355913
播放数:255133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讲武堂将帅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