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A股重要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来了吗

郭施亮:A股进入牛市面临三大拦路虎
来源:四川在线-金融投资报
  市场先后经历了2015年的暴涨暴跌,2016年的震荡蓄势行情,而2017年的市场表现,也将会充满着期待。在2017年来临之际,关于牛市的讨论再度升温。
  笔者认为,中国股市要进入牛市存在着三大拦路虎。其中,美联储会否开启加息周期,将会对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构成比较深刻的影响。
  北京时间12月15日凌晨3时,美联储最终决定将联邦利率提高25个基点,加息预期最终落实。然而,令市场感到担忧的是,虽然此次美联储加息终于落地,但2017年可能还会存在3次加息。如果这一预测得以实现,无疑意味着美联储终将开启加息模式,这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冲击也是直接性的。
  在美元持续强势的大背景下,人民币资产依旧受到明显冲击。中国股市,作为财富资金最为聚集的场所,接连加息或将对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影响。但考虑到国内管制以及相对充足的外汇储备大背景,美元持续强势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影响会有所降低。不过,一旦美联储开启了加息周期,在颇具不确定的预期之下,不仅会给央行货币政策后续的可操作空间带来约束,而且还会对股票市场的带来直接性的影响,这显然也是不可小觑的问题。
  再者,经历了宝能系、恒大系等部分机构的野蛮举牌行动之后,已经开始引起了保监会、证监会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市场处于关键性的变盘时点,监管机构的表态,却会对以保险机构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入市步伐,构成深刻的影响。
  纵观今年,随着资产荒的持续上演,保险机构在投资策略上颇显积极。回顾最近两年市场的一系列举牌行动,保险机构更是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在保险机构大举投资与举牌过程中,确实起到了激活股市局部性赚钱效应的作用,但同时却会对部分股权结构比较分散的上市公司带来控制权争夺的压力。很显然,作为被举牌的一方,往往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而保险机构凭借自身的优势,进行强势介入,也必然会加剧市场“脱实向虚”的风险,而且也与保险机构的服务主业有所偏离。
  对于保险机构而言,风险管理是核心竞争力,而资产管理也颇显关键。但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部分保险机构偏离服务主业的风险,而随着保监会的公开表态,实际上也为部分激进的保险机构的投资行为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对险资后续的入市步伐构成了冲击影响。
  由此可见,随着前期撬动市场赚钱效应的险资熄火,市场急于寻求可替代的接力资金。然而,在可替代接力资金没有出现之前,市场的新增流动性涌入预期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此外,频繁的IPO发行节奏,同样是中国股市进入牛市的拦路虎之一。
  时下,A股市场进入IPO新规模式,在取消预缴款申购的大背景下,实际上也大幅提升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由此可见,合理的IPO发行,对市场影响不大,且在市值配售模式下,容易锁定部分打新资金,降低市场的波动率。
  但是,当A股IPO发行频率骤然提升,甚至达到每周一批次的发行节奏,对市场存量资金的分流影响就会明显提升了。
  由此一来,在股市赚钱效应有所减弱的大环境下,确实需要适度降低IPO的发行节奏,同时也需要对再融资准入门槛进行适度地提升,为股市创造出喘气的空间。否则,过快消费掉股市的投资活力,则最终还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不可否认,维系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的均衡发展,才是股市中长期走牛的根本保障。
(责任编辑:陈靖 UFO61)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不知道啊啊发生地方撒旦阿飞岁的
不知道啊啊发生地方撒旦阿飞岁的
,欢迎留言&退出
建议及投诉热线:021- 值班热线:021-5&&&&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郭施亮:A股为何不敢轻易重启“T+0”?
笔者认为,面对时下相当疲软的市场环境,仅仅适度放开“T+0”交易制度,还是不够的。除此以外,还得需要进一步提升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以及完善普通投资的风险对冲方式。与此同时,仍需继续大幅提高市场的违法违规成本和强化市场的监管模式等。这样一来,才能够从本质上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逐步修复市场的投资信心。
时下,当属A股加速&去杠杆化&的关键时期。然而,随着市场&去杠杆化&的节奏持续加快,市场的新增流动性涌入预期也必然受到冲击。显然,在杠杆市场中,还是离不开&成也杠杆,败也杠杆&的规律,若杠杆资金对市场的撬动影响持续趋弱,则意味着中短期内A股市场的反弹高度也将会受到制约。
面对市场流动性的逐渐趋弱以及市场环境的持续恶化,不少市场人士,也开始呼吁重启&T+0&的交易制度,以促进市场的交投情绪,进而达到提升市场资金利用率的目标。
然而,在市场加快&去杠杆化&的同时,实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打击了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以让市场逐步回归理性。显然,在市场打击投机的过程中,却鼓励&T+0&交易制度的重启,这也似乎并不大符合时下管理层呼吁市场理性投资的现状。
谈及&T+0&,实则对于老股民来说,也是一种非常熟悉的交易制度了。事实上,早在1992年5月,上交所就开始实行了&T+0&的交易制度,而深交所也紧跟随后,逐渐落实&T+0&的交易模式。然而,好景不长,因当时市场投机氛围的过度浓厚,&T+0&交易制度也仅仅在A股市场中实行了三年的时间,而不得不被迫暂停实行。因此,在随后的时间内,A股市场也一直沿用着&T+1&的交易制度。
显然,对于&T+0&交易制度的放开,实则也会引起管理层的高度忧虑。
一方面,因A股市场基本上是以散户为主导,而机构投资者的整体占比却不到25%,由此也急剧加大了市场的投机色彩,而&T+0&交易制度的实行,必然会再度引发市场过度投机的行为,进而打乱了市场的运行节奏;另一方面,则因有之前失败的经验教训,历届管理层也不敢随意放开&T+0&交易制度。显然,在A股中,几乎离不开&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状况。退一步来说,管理层宁愿采取适度谨慎的管理策略,也不愿意放胆尝试,而背后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是相当巨大的。
由此可见,虽然A股已经发展了二十余年的时间,而目前距离&T+0&交易制度的暂停也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但是鉴于A股市场高度的投机性,管理层仍然不敢轻易重启&T+0&交易制度。
实际上,与20年前的市场环境相比,目前A股市场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市场总规模的变化。20年前,A股市场的总规模很小,而参与者也不多,而市场日均交易量也是少得可怜。然而,20年后,A股市场总规模却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其中市场总市值接近40万亿,而参与者也多达上亿户。
显然,面对市场总规模的迅猛崛起,我们已经不能再用原来的思维方式来判断当前市场的发展形势。因此,在提振市场等方面上,确实也需要动用更多灵活的手段。
对此,在刺激市场流动性以及市场交投方面,除了之前动用高杠杆工具来刺激市场之外,&T+0&交易制度也是一种不错的刺激举措。
再者,与20年前相比,A股市场的&玩法&已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其中,自2010年以来,A股市场不仅迎来了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而且还逐步推出了转融券、期权等工具。然而,就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式熔断机制的落地,实则也将会深刻改变中国股市的&玩法&。
值得注意的是,因当时市场交易制度的设计不尽合理,由此加剧了机构与散户之间的交易矛盾。其中,在股指期货中,期现交易制度的不对称性,实则也加大了普通散户的操作难度。至于拥有资金优势、信息优势以及技术优势的大资金、大机构,则不再局限于单向做多的盈利模式,进而可以借助套期保值等功能实现灵活操作,回避市场单边下跌的系统性风险。
显然,因&T+1&交易制度的长期存在,而在市场处于单边非理性下跌的过程中,普通散户也无法获得了交易纠错的机会。由此一来,实则也进一步加大了散户的持股风险,提升了整体的操作难度。
除此以外,在即将出台的熔断机制模式下,实则也进一步突出&T+1&交易制度的弊病。
至此,在市场处于非理性的下跌过程中,若市场继续沿用原有的交易制度,则随着中国式熔断机制的落地,或将会促使市场中本已强大的下跌动能无法得到释放,而空方的做空成本也或将得到一定的降低。由此一来,实则也会缩短了市场见底的时间,而期间,若散户持有的股票连续遭遇大幅下挫的行情,则散户的持股风险也将会大大增加。
笔者认为,&T+0&交易制度的放开,曾经让中国股市承受了巨大的冲击。但是,正因为那一次的冲击影响,实则也大大拖延了中国股市交易制度改革的进程。显然,面对时下的市场环境,我们并不能够再以旧思维来衡量&T+0&交易制度所带来的弊病。或许,在时下期现交易制度不对称以及市场&玩法&逐渐改变的大环境下,适度放开&T+0&交易制度,或逐渐试点&T+0&交易制度,将更能够适应当前中国股市的运行发展。
不过,笔者认为,面对时下相当疲软的市场环境,仅仅适度放开&T+0&交易制度,还是不够的。除此以外,还得需要进一步提升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以及完善普通投资的风险对冲方式。与此同时,仍需继续大幅提高市场的违法违规成本和强化市场的监管模式等。这样一来,才能够从本质上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逐步修复市场的投资信心。
(注: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和APP赞同其观点。)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Copyright (C) 2017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郭施亮:即使纳入MSCI A股依然任重道远 9:18:00|T
【郭施亮:即使纳入MSCI A股依然任重道远】即使A股纳入MSCI之中,但股市需要完善的问题,依然有不少;而这些问题若不能够得以有效解决,仍然会成为未来A股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市场投机色彩浓厚、信息高度不对称、违规成本低下等一系列股市表现特征,从本质上来看,仍是A股不成熟的写照;而这些问题若不能有效解决,则会成为A股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A股可否纳入MSCI这一问题,已谈及了几年的时间。但遗憾的是,自2013年6月A股首次入选“潜在升级市场观察的名单”之后,年的A股市场,却依旧未能够有缘进入MSCI。究其原因,既有市场开放程度不足、税收条款限制等因素,又有股市行政干预色彩浓厚等问题的影响。  进入6月,A股再度面临可否纳入MSCI的考验。不过,颇具全球影响力的高盛,却对A股纳入MSCI作出了表态,称MSCI指数6月纳入A股的概率提升至70%,而此前其预计约为50%。  不可否认,A股纳入MSCI的预期在不断提升,与此前市场的充分准备离不开关系。其中,放宽QFII投资额度、推出股市停复牌新规以及加快推进深港通等举措,无疑给A股纳入MSCI加分。此外,就在上月,MSCI也宣布对A股指数成份股实施了调整,其中新增30只,剔除14只,且已正式生效,而A股纳入至MSCI的预期也在不断增强。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亦有消息传出,中金所研究逐步松绑期指交易,且存在对机构客户保证金进行下调的预期。对此,在期指规则逐渐修正的预期下,市场也猜想其意在为A股纳入MSCI加分。  实际上,自去年9月7日以来,中金所不仅调整了股指期货的日内开仓限制,而且还大幅提升了相关合约非套期以及套期保值持仓交易保证金标准,并对交易手续费收费标准大幅提升。但是,对于近期出现的期指乌龙指事件,却成为期指规则修正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另一种角度来看,随着期指交易规则的修正,且把之前关停的规则适度放宽,也属于市场逐渐稳定的标志信号之一。  时下,A股纳入MSCI的预期在不断升温,且随着A股市场各项准备工作的逐渐完善,料此次纳入至MSCI的概率也会显著提升。或许,从近期的沪股通渠道,出现接连的资金净流入状况来分析,亦可看出资金看好A股纳入至MSCI的预期,并试图借此炒作一把。不过,在笔者看来,对于当下的A股市场,虽然纳入MSCI具有重大意义,但仍需要考虑到这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首先,如果A股纳入至MSCI之中,则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心理提振。但是,从实际状况下,因A股整体投资诱惑力仍不显著,料纳入初期,资金配置比例仍然偏低,对股市带来的新增流动性依旧有限。  再者,即使A股纳入至MSCI之中,但A股的市场化改革之路仍然艰辛。注册制改革,作为A股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标志,其深入推进的难度还相当大。其中,《证券法》迟迟未能完成修订与完善的工作,使注册制改革缺乏法律基础。此外,A股“由牛转熊”,而股市缺乏了诱惑力,降低了股市投资信心。与此同时,A股“去杠杆化”“去泡沫化”进程并未完全结束,而期间的波动风险,仍然影响着股市健康运行的市场环境,不利于注册制改革所需要的良好市场环境基础。  除此以外,A股投机色彩浓厚,市场信息高度不对称、市场违规成本低下等问题,却深刻影响着A股的未来走向。这一系列的股市表现特征,从本质上来看,还是股市不成熟的真实写照。  由此可见,即使A股纳入MSCI之中,但股市需要完善的问题,依然有不少;而这些问题若不能够得以有效解决,仍然会成为未来A股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郭施亮,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DF078)
郑重说明:《财急送网站》刊登此文的目的在于传播新闻资讯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财急送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文章的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过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数据及图表的准确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请读者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买和卖的建议,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潜力个股,尽在“视频专区”:
&&该栏目是财急送《财富宽频》特邀嘉宾汪牧千领导众资深分析师把握宏观走向、结合行业动态以及公司重大政策刺激利好精心打造。行业龙头个股,年业绩高速增长,三季报更是涨幅惊人,主力筹码非常集中,资金流入异常明显,各大机构竞相增持,操盘动向不言自明,近期政策利好频出,量能急速放大,成交异常活跃,股价稳步上涨,后市爆发程度不言而喻。
如果广大股民想知道该股代码,请从下方端口处免费领取!本信息完全免费共享,不收取任何费用,请大家放心领取!
紧跟股市动向,关注实战高手,精选牛股,坐拥财富,让我们共享群体财富(及)
免费服务专线:
专业财经资讯平台
新浪知名博客
个股诊断交流平台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
资深证券分析师
立即下载财急送终端,终身免费使用,诸多强大功能等你体验
截止当前累计下载终端
<font color="#CD3
专为广大中小投资者设计和服务,与高手同行,与机构同步,轻松成就财富梦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的转折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