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参军58年复员部队干部复员政策?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览,需要的朋友请看好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竭诚全力为您服务!!!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军队干部复员、转业的政策性说明
下载积分:1613
内容提示:军队干部复员、转业的政策性说明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52|
上传日期: 05:03:4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613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军队干部复员、转业的政策性说明
官方公共微信第三节&津贴和工资待遇
第三节&津贴和工资待遇
1952年7月以前,转业干部待遇无具体规定。
同年7月至年底,规定:转业干部不降低在原部队的待遇。供给制干部随带家属,按部队批准待遇供给;工资制干部随带属,有困难可酌情予以补助。
1953年1月至1954年5月,转业的女同志按入伍时间发给转业资助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入伍的,发给6个月津贴费;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发给10个月津贴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入伍的,发给12个月津贴费。
1954年5月至1955年8月,转业干部按入伍时间发给转业补助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入伍、解放战争时间入伍、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入伍共4个等级,分别发给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津贴费。
1955年9月至日,转业干部与复员回乡干部一样办理复员手续,并按1954年标准发给复员资助金。另外,自1957年5月起,对转业干部发给转业补助金,其标准是:服现役满1年,发给本人半个月的薪金,但总数不得超过2000元。
日至1965年4月,转业干部均发给本人2个月原薪金的安家补助费。
1965年4月至1975年7月,转业干部的安家补助费在原基础上,增发1~2个月原薪金;10级以下干部增发2个月原薪金,7~9级增发1个月原薪金,6级以上不发。
1975年8月至1980年3月,转业干部除按规定发给安家费外,14级、15级干部增发4个月的本人原薪金;18级以下干部增发6个月的本人原薪金为生活补助费;13级以上干部不发。
执行地方工资标准的转业干部,发给4个月的本人原薪金为安家补助费,不发生活补助费。
1980年4月后,连续军龄满5年以上和行政14级以下的转业干部,除按原规定发给生活补助费外,再按职务等级增发生活费。其中,日入伍的,副营职、技术11级以下的增发本人2个月的工资;正营职、技术10级的增发本人3个月的工资;副团职、技术9级的增发本人4个月工资;正团职、技术8级以上的增发本人5个月工资。日以后入伍的,自副连级、技术13级至正营职、技术10级的,分别增发本人的2~5个月工资;副团职、技术9级以上的,增发本人6个月工资;排职,技术14级、15级以下的,不增发生活补助费。执行军队文艺、体育工资标准的,按照相应等级标准增发生活补助费。连续军龄不满五年的、行政13级以上的、执行地方干部工资标准的,只发安家补助费,不发生活补助。
1985年后,转业干部的安家、生活补助费以本人4个月工资为基础,军龄以9年为基础,从第10年起,每一年增发本人一个月的工资为补助费。
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工资待遇
1.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待遇
军队转业的待遇,江苏省原则上执行国家的统一规定。
1952年,江苏省根据政务院日政财邓字第180号命令的规定,对转业至江苏省的军队干部,不降低其在部队原来享受的待遇。
1955年8月开始,军队干部转业后按新分配的职务,根据其德才并适当参考其原级别,重新予以评定。
1957年7月,国务院对军队转业干部的工资待遇作出了规定,转业至地方的军队干部,其工资按照所在单位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执行。具体执行时,按军队干部级别与国家机关行政人员工资级别比照表确定。
日,国务院规定,对日以后转业的干部,其工资待遇按下表确定(军队原薪包括级别薪金和军龄补助金):
原部队军龄满25年及以上者满15年不满25年15年以下的
至地方后工资待遇保持军队原薪原薪95%原薪90%
1965年10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对日前转业的军队干部的工资待遇作了调整。调整的办法是:日至日以前转业的,均取消保留工资;日至日转业的,取消军龄补助金。取消军龄补助金后,其薪金高于地方同级干部的部分,暂予保留,保留部分随今后升级逐步抵消;日至日转业的,军龄满15年的,仍按原规定待遇执行;军龄不满15年的,取消退役补助金。
1969年1月至1975年7月,军队转业干部均按复员处理,并按军龄长短评定他们的工资级别。
日以后,转业至江苏省的军队干部分两种情况发给工资:日前入伍的干部,按军队级别工资标准待遇,不再发给生活补助费;日以后入伍的干部,转业至地方后,按地方同等级别工资待遇,仍按原规定发给生活补助费。
1980年4月起,江苏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发(1980)3号文通知精神,对1969年至1975年期间军队复员干部改办了转业,并恢复在部队时的工资级别,享受地方同等级别干部的工资待遇。
日工资改革后,江苏省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待遇均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规定执行。即:转业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其职务工资,根据本人的行政级别和地方干部相对应的职务,按照有关工资改革的规定套改。其中执行军队技术等级工资的干部,按照与本人技术等级相应的军事行政干部职务工资的套改办法办理。
具体套改标准见下表:
军队转业干部套改地方职务工资的职务对应表
军事、政治、后勤行政干部军队职务地方职务
正师职局、厅长
副师职副局、厅长
正团职处、县长
副团职副处、县长
正营职科、区(乡)长、副主任科员
副营职副科、区(乡)长、副主任科员
连&职科&员
排&职办事员
专业技术干部军队技术职务地方技术职务
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技师助理工程师
技术员技术员
教&授教&授
副教授副教授
讲&师讲&师
助&教助&教
研究员研究员
副研究员副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研究实习员研究实习员
主任军医、主任技(药、护)师主任医(技、药、护)师
副主任军医、副主任技(药、护)师副主任(技、药、护)师
主治军医、主管技(药、护)师主治医(技、药、护)师
军医、技(药、护)师医(技、药、护)师
护士长护士长医(技、药、护)士医(技、药、护)士
军队干部转业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后应进入的职务工资等级表(六类工资区)
行政级别2322212019181716
军队干部基准职务科技文艺级体育级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标准
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标准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标准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标准
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标准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标准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标准
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标准
排职连职副营职正营职14、1512、13111010、118、976办事员3科员5副科长6707076办事员2科员4副科长6科长676767689办事员1科员3副科长5科长682828289&科员2副科长4科长6&898989
&科员1副科长3科长5979797&&副科长1科长3
&&113113&&&科长2&&&122&&
军队干部基准职务科技文艺级体育级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标准
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标准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标准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标准
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标准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标准职务工资等级
工资标准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标准
副团职正团职副师职正师职
98765432&&&&
副处长6处长6&&105122&&
副处长6处长6副局长5局长5
105122140160
副处长6处长6副局长5局长5
105122140160
副处长5处长6副局长5局长5
113122140160
副处长4处长6副局长5局长5
122122140160
副处长6处长5副局长5局长5
131131140160
1986年6月,江苏省工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对于1985年6月底前转业至江苏省的军队干部,其工资待遇也可按日以后转业的军队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2.复员、退伍军人工资待遇
1963年10月,转业到江苏省的志愿兵,其工资待遇是这样确定的:转业的初期,先按照当地二级工的标准借支,两三个月后,正式评定工资等级。评定工资等级时,主要是根据其入伍时间的早迟,分别确定行政19级至24级之间的一个等级。
1967年12月,江苏省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对复员、退伍军人的定级工资待遇是这样确定的:定级工资一般不超过工人二级,其军龄在8年以上的,可定工人三级。
1968年3月,复员、退伍军人来江苏省后,都先执行6个月初期待遇:服役满5年或5年以上的,可按不超过二级工工资标准发给;服役满3年不满5年的,按本单位一级工工资标准发给。期满后再按1967年的规定予以定级。
1972年1月,复员干部来江苏省当工人的,按其军龄长短和表现,评定工资等级。即:军龄加入伍前工龄不满8年的定二级工;8年至15年的定三级工;15年至20年的定四级工;20年以上的定五级工。分配当干部的,可按照上述规定的年限,分别定为国家机关行政25级、24级、23级、22级。复员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安排工作后,参照在地方工作的同届毕业生的工资标准,评定工资等级。
1985年工资改革后,江苏省人事局对分配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退役志愿兵、义务兵的工资待遇作如下规定:退役志愿兵、义务兵分配工作后,不实行学徒期或熟练期,从报到之日起直接定级,定级工资分别为:服役期满或因公负伤提前退伍的,其基础、职务工资为58元(六类工资区,下同);军龄满8年不满15年的64元;满15年不满20年的70元;满20年以上的76元。
江苏省1949年至1987年接收转业干部人数统计表
年&份总&数师团营连&排技术干部备&注
1949年至1952年5492&&&&&含军级干部1名
1953年1659&&&&&&
1954年3099&&&&&&
1955年2718&&&&&&
1956年2211&&&&&&
1957年1522&&&&&&
1958年6231162887965131&&
1959年48511264408&&
1960年191&52412240&
1961年432&1745370&&
1962年&&&&&&&
1963年4787&&4974081&另有职员、学员共计209名
1964年2408&161436164113另有职员、学员共157名
1965年963&201682&80营级干部数字中包括连排级干部
1966年至1968年&&&&&&&
1969年至1975年32067&&&&&复员干部,后改办转业
1976年6378&88622863206&&
1977年&&&&&&&
1978年19386&915494713524&&
1979年14813&1136331110366&&
1980年&&&&&&&
1981年18898&2100648477042610&
1982年4653&57413801798901&
1983年8015&1094330125301090&
1984年5980&797248516191079&
1985年10899301611426430331961&
1986年16685491269498373533031&
1987年1037537799264945852305&
总数180347&&&&&&
说明:1.1949年至1957年因失火档案被焚,各年只有统计总数。
&&&&&&&&2.1966年至1968年,因“文化大革命”,资料散失,无统计数字。
&&&&&&&&3.总数中不包括1966年至1968年的数据。1958年将军下连当兵记
我的图书馆
1958年将军下连当兵记
1958年将军下连当兵记[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一位师政委下连当兵,毛泽东向全军推广1958年《解放军报》、《国防战士》、《云南日报》相继发表了一篇通讯,报道一位老红军战士下连当兵的事迹。报道说,这年2月,解放军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政委何云峰(后曾任成都军区、福州军区副政委),身穿战士服装,佩戴列兵军衔,来到“红军团”第八连第一班当兵。何云峰一到连队,完全按照一个战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严格遵守连队纪律,不论是外出开会或到服务社买东西,他都要向班长请假、销假。早上争着打水扫地刷厕所。有时开会回来晚了,战士们都已入睡,他就悄悄地查铺,帮战士们盖好被子,然后才上床睡觉。班长见他年纪大了,怕他冷,特地给他换了一床大被子,被何云峰谢绝,他坚持去换来与战士们一样的小被子。他不让同志们称呼他首长或政委,而直接叫他的名字,或者老何。晚饭后他常和战士们一起娱乐,帮助文化低的战士学文化,写家信,还和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困难、倾听他们的呼声以及对部队的意见。他能解决的就帮助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就转告有关机关设法解决。他很快就与战士们打成了一片,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连队迅速出现了轻松活泼的局面,军事训练和各项工作都搞得有声有色。时任党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的毛泽东看了报道之后,联想到部队实行军衔制和正规化以后出现的一些军官脱离部队、脱离士兵的现象,对何云峰下连当兵的经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这年的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军队干部下连当兵”的号召。解放军总政治部在这年9月20日发出指示,把军队各级干部每年下连当兵1个月定为制度。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措施,得到了广大官兵的热烈拥护。由于高级干部带头,做出了榜样,因而全军上下很快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运动。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攀岩训练见功底,连队当兵收徒弟1958年9月21日下午,毛泽东接见了参加南京军区常委扩大会议的全体人员。毛泽东握着许世友的手说:“世友啊,现在地方上规定每个领导干部要有一段时间进工厂当工人,下乡当农民,你们部队干部可不可以下连当兵?可不可以作个决议?”对毛泽东的指示说一不二的许世友不假思索地回答:“完全可以,坚决照办!”在毛泽东走后的第二天,南京军区党委就召开了会议,讨论如何落实毛泽东的指示。许世友在会上第一个报名,要求下连当兵。军区党委研究决定,批准许世友上将,张才千、肖望东、林维先、饶子健中将等30位将军首批下连当兵。[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许世友回到家里,脱下他穿惯的“布草鞋”,换上战士们穿的解放鞋,穿上士兵服装,戴上船形帽,肩背背包,在屋里走了两个来回。他问夫人田普和秘书:“你们看看,我像不像个兵?”田普点点头说:“像,真像,就是老了点。”许世友对着镜子,整了整衣服说:“你们说像没用。战士是镜子,他们说像才真的像。”10月17日一大早,吉普车将他送到了浙江宁波海防前线某部六连。六连官兵听说大名鼎鼎的南京军区司令员、上将许世友来当上等兵,又惊又喜。敲锣打鼓,列队鼓掌欢迎“老兵”下连。连长很紧张,还是按老习惯慌慌张张跑步来到他面前,立正、敬礼、报告。许世友一见,连忙摆手说:“你们搞错了。从现在起,我是一个兵,是你们连的上等兵,应该是我向你连长报告。”说罢,他举手敬礼,正正规规地大声报告:“连长同志,上等兵许世友前来报到,请分配工作!”连长吓了一跳,憋得满脸通红,好半天才说:“首长,你被分配到二排六班。”许世友脸沉了一下,说:“你怎么还改不过来?我不是首长,是上等兵许世友!”许世友来到六班,向中士班长张吉水敬礼报告:“报告班长,上等兵许世友前来报到!”张吉水慌忙从许世友手中接过背包。一名下士递给许世友一杯开水,恭恭敬敬地说:“首长,请喝水!”许世友摇摇头说:“我不是首长,是上等兵。你比我还多一条杠呢!以后要多指教我,就像师傅带徒弟那样,行吗?”[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吃饭的时候,班长和战士们都争着替许世友盛饭舀汤,每次都被他谢绝了。他对班长说:“我在你们班当兵,你就是我的上级,就要大胆管教我,不要太客气了,让我拿下官架子。一个战士要班长盛饭,这还了得?”有一次,许世友拿着扫把正在和班里的战士一起打扫卫生,这时,走过来一个照相的干部,请许世友摆个姿势照张相,许世友眼一瞪:“人民公社五六十岁的老社员,一天干到晚,也没有人替他照张相,我干了一点活,就要照相,像什么话!”许世友开始了战士生活。他和六班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一早出操跑步,训练齐步走、正步走、行进间敬礼等。他和战士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开始,战士们称他“首长”,接着称“许同志”,后来称“老许同志”,最后索性称“老许”,个别胆大的竟叫他“许老头子”。许世友听了不仅不生气,还笑着说:“如果我不当兵而在家种田,老乡们就会喊我许老汉了。”从这些称谓的变化上,许世友知道自己像个兵了,脸上有了笑意。连队当时正在大练兵,要下河练泅渡。10月的天气,河水已经很凉,战士们担心他下河会冻出病来,又知道劝不住他,班长想出个办法,就说:“老许同志,你不要下河,站在岸上当个观察员吧!”许世友坚持要参加,他很会找托辞:“我眼睛不行!”说着,便和大家一起下河游了起来。攀岩训练难度较大,搞得不好会出危险。他怕旁人又要说他年纪大,阻拦他,便趁旁边的同志不注意,疾步上前,抓住绳子就往上攀。当年的记者这样报道:50多岁的老将军像年轻战士一样带头攀登陡峭的山峰。他一声喊:“上!”战士们紧紧跟上去。正当他攀到半山凹处时,攀绳被后继战士拉紧,老将军突然脱手,身子悬空了!站在地面上的保卫部长赵一德顿时面色苍白!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老将军身子一斜,一手抓住攀绳,一脚蹬住了岩石,身子往上一窜,另一手又抓住攀绳,终于化险为夷,安然继续攀登……观者莫不惊叹![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这要归功于许世友扎实的武功底子。同样,他的武功底子又把战士们吸引到他的身边。吃饭的时候,他拎起板凳就可以来上十几招,左挡右砸,进退如风;课间休息时,他给他们表演打拳。很快周围的士兵都成了他的“徒弟”。传统武术中的“板凳功”被他改成了“板凳操”,哪个战士提起板凳都能来几下,害得司务长埋怨:食堂里的板凳老是缺胳膊断腿。一个月很快过去了,他对班长说:“我同你们在一起,好像年轻了十几岁,走起路来浑身是劲,步履轻快。这种心情是吃山珍海味都得不到的。”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摸、爬、滚、打苦练功,战士齐夸“老杨是合格的老兵”1958年9月,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上将、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少将和干部部长陈美藻少将,脱下了将军服,换上了士兵装,身背绿被包,佩戴列兵衔,到驻徐州市的某团六连当兵。为了避免特殊照顾,杨得志改名杨绍起,李耀文改名李耀。战士们都亲切地喊他们三人为老杨、老李和老陈。从团部到连队,三位将军谢绝了军、师领导的陪同,一人一个背包,徒步走到连队。六连住的是老营房,全连100多人同住一个大宿舍,睡双层木板床。3位将军被安排在下铺。当年作为首长的临时文电秘书的于崇奥40年后回忆说,将军们下连的当天,正赶上连队夜间训练。他们与战士一起趴在训练场地,练夜间射击。杨得志自任教员,认真地为战士纠正动作,做示范演练。排长为了让首长夜间休息好,夜间站岗总是把将军排在头班或末班,将军坚决不同意,坚持按顺序排班,经常半夜起来放哨。[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清晨,起床号一响,将军们翻身下床,快步到门外站队。那天是5公里长跑,3位将军昂首阔步,跑速不减,一直坚持到终点。长跑回来,将军们不顾满头大汗,便马上整理内务,清扫卫生,杨得志跑来跑去刷痰盂。三位将军在连队坚持与战士们同吃一锅饭,不搞特殊化。一天吃午饭,杨得志发现他们饭桌上多了一盘辣椒炒肉丝,于是找到司务长,耐心说明领导下连当兵不能特殊的道理,然后把桌上的菜倒在大菜盆里。这一举动深深感动了连队官兵。六连是全训分队,训练课程很紧。训练场上,3位将军身背冲锋枪,腰挎手榴弹,不管风吹日晒,摸、爬、滚、打,和战士们一样不甘落后。一次,土工作业训练,杨得志侧身卧倒,目视前方,用小铁锨挖单人掩体,动作快,合要求,边挖边给战士们讲单人掩体在实战中的作用。战士们竖着大拇指夸“老杨是合格的老兵”。训练休息时,杨得志为战士表演“伏卧六指撑地,口咬手帕”的功夫,增添了训练场上的乐趣。将军关心士兵疾苦情同亲弟兄。战士小牛和王京全生病卧床,杨得志端水送饭,买来水果、月饼,询问他们的病情,使两位战士深受感动。在一次平整礼堂门前路面的劳动中,将军和战士们一起挖土、拉车、抬土筐。杨得志拉车驾辕,装得满,跑得快,与班长搞竞赛。星期天,杨得志请了半天假,约同本班战友步行10多里攀登云龙山。在顶峰休息时,杨得志兴致勃勃地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国庆节连队召开文艺晚会。杨得志在热烈的掌声中,先唱了一段家乡的湖南花鼓戏,接着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他担任团长时,指挥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动人故事,博得阵阵掌声。[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三位将军下连队当兵一个月的日子很快过去了,报社、电台的记者不断来六连采访,将军们的真实身份战士们也都知道了。但官兵情深,谁也不感到拘束,都沉浸在部队这个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之中。在欢送将军离开连队的那天,战士们眼含泪花,拉着将军的手,依依不舍,送了很远很远。将军很动情地说:“同志们停下吧!我们相处时间虽短,友情却很深,人走心在。”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几次没刮完的胡子,一次也没破坏的制度纪律是战争胜利的保证。平时,这些叱咤疆场的战将们对于纪律总是一言九鼎,他们是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现在,当纪律约束到他们自己头上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杨成武上将下连当兵的一个小故事,生动地作了回答。在某部二连当兵锻炼的杨成武,本来身体就不太好,常常是晚上入睡晚,早上醒得早,有时甚至失眠,白天昏昏沉沉的。但他并不以此为由违反连队的作息制度,始终严格按规定时间就寝和起床。有天早上,杨成武很早就醒了,躺在床上等吹起床哨。可等了好一会儿,天已大亮,起床哨还是不响。他悄悄问班长:“为什么还不起床呢?”班长告诉他:“今天是星期天,比平时晚起一小时。”杨成武听了,二话没说,静静地躺在床上,一直躺到起床哨吹响。平时,连队的学习、训练安排得满满当当,大多数晚上也安排了集体活动,像杨成武这种年龄,养成的许多习惯都得强迫自己改变。一天晚上,杨成武听排长宣布“今晚不点名了”,便抓住这个机会刮起胡子来。可刚刮到一半,情况发生了变化,领导又临时决定进行晚点名了。杨成武毫不犹豫,赶紧擦掉脸上的肥皂沫,跑步到外面站队集合。点完名回到班里,他又重新抹上肥皂,想继续把胡子刮完,可刚拿起刮胡子刀,值班员吹响了熄灯哨。“刮还是不刮?我不能破坏连队的作息制度。”于是他再次擦掉脸上的肥皂沫,按时上床睡下。就这样,杨成武的胡子一直留到第二天早上才刮完。空军副司令员成钧:没有守住秘密,却守住了诺言[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1958年10月,时任空军副司令员的成钧中将,下到某雷达连当兵锻炼。为掩饰身份,他特意改名成本兴。因为战士们没有见过他,开始几天很顺利。可这个秘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被捅破了。那天,成钧正和班里的几名战士在值班室值班。忽然班长喊了一声:“起立!”成钧和几名战士迅速站了起来。此时,福州部队空军副司令员刘鹏少将来到了值班室,班长刚要报告,却见刘副司令员走到“成本兴”面前,抬手敬礼报告。这下秘密可就再也保不住了,成钧只好向大家说了实话,并作了说明。从此,成钧力争的普通一兵的生活被“破坏”了,战士们对他特殊照顾起来。有天早上,成钧要到饭堂吃饭,班长对他说:“今天我们在宿舍里吃饭!”成钧问:“为什么不到饭堂吃呢?”班长说:“今天特殊。”话没说完,就见一位战士端了一盘煎鸡蛋进来,放在了成钧面前。见此情景,成钧沉下脸来,很生气地说:“同志们吃的菜我又不是不能吃,为什么这样照顾我呢?”说完,不管班长和其他战士怎么解释,他拿起自己的碗筷就朝饭堂走去。事后,成钧又给连里提了意见:“今天我是下来锻炼的,同志们能吃的东西,我都能吃,能住的地方,我也能住,同志们能掌握的技术,我也要学会,希望同志们不要把我当客人。我现在是列兵,对我要求越严格越好。”雷达连驻守在海防前线一个三面环海的半岛上,他们的阵地设在一座山头上,宿舍建在山脚下。一天轮到成钧所在班战斗值班,正患感冒的成钧不顾同志们的劝阻,带病参加值班。下午,成钧要到山下办事,班长告诉他办完事就不要再上山来了。可是,晚上10点多钟,他又上气不接下气地摸回了阵地。班长问:“你怎么又上山来了?”成钧认真回答:“今晚是咱们班值班,我是这个班的战士,怎么能不来呢?”就这样,成钧按照一名列兵的要求,带病同班里的年轻战士一起,在值班室坚守了一夜。[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中将:当了名普通兵,却解决了许多大问题海军领导积极响应毛泽东的指示,到最艰苦的舰上当兵,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第一个响应。当他扛着背包登上“井冈山”号舰时,受到了舰员的热烈欢迎。一个月后,他离开该舰返回后,轮到副司令员饶守坤去当兵,恰巧也分到该舰。在临行前那天晚上,秋高气爽,明月当空,陶勇和饶守坤围坐在小桌旁,他特别高兴地给饶副司令员传授了上舰当兵的经验和体会。他说:“一要放下架子,用行动证明自己真是兵,人家才不把你当首长看;二要与战士一样要求,才能当好兵,我和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娱乐,‘五同’一天下来,真有些腰酸背痛,但也要坚持到底;三是要多谈心,才能多了解些情况,多解决些问题。”随后,饶守坤上舰当兵时,也学会了陶勇的“五同”,与战士一样扛包、上哨、帮厨、搞卫生。当时,他发现一名安徽籍战士个子不高,但干什么都特别卖力,往哪儿一站都很突出。后来舰上的同志告诉他,这个战士全靠陶司令员帮助。他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一度不安心部队工作,躺着不干闹复员。陶司令员一方面与他多次谈心,一方面为他解决困难。后来这个战士说,不好好干一是对不起党的培养,二是对不起陶司令员。舰领导还说起其他几个落后战士,也是在陶司令员的帮助下进步了。休息时,舰上的干部战士围着饶守坤,争先恐后地说着对陶司令员的印象。枪炮长说,陶司令当司令像司令,当兵像兵,他一坐一站,一举一动都很规范,处处显示出军人的威严和风度,真让人佩服。一名四川籍战士说,没想到赫赫有名的陶司令员居然这样普通,白天跟我们一块训练,晚上还去站岗。另一名战士抢过话头说,陶司令员擦枪、擦炮、冲洗甲板、整理内务可认真啦。一名炊事员接过去说,他还会炒菜做饭呢,经常帮厨,我们班长在班务会上还表扬他呢。从这些议论中,饶守坤切实感受到陶勇在干部战士中的崇高威望,也确实看到了他联系群众的好作风。对于将军来当兵,作为基层部队的领导,心情是复杂的,比如“井冈山”舰的领导就很有顾虑:这么大的官,咱这个舰怎么装得下?万一弄不好,让首长吃不好睡不香,弄出一身病咋交待?大家七嘴八舌地出点子,各个环节都想到了,紧张的心情才稍有缓解。1958年11月14日上午,“井冈山”舰全体官兵站立在虬江码头上,欢迎陶勇和另外7位校尉军官上舰当兵。当天晚上副政委边照玉点名时,叫:“陶司令!”[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没人回答,边照玉为难地看着陶勇,欲说又止。陶勇跟他说:“我是你的一个兵,应该叫我陶勇啊。”边照玉只好鼓起勇气叫了一声:“陶勇!”陶勇立即立正,大声应答。他郑重宣布:“今后大家不要叫我司令了,就叫我老陶吧,我要当好一名普通水兵。”尽管他这样说,但大家见了他总是十分崇敬地向他敬礼。他不满意了:“不要给我敬礼,我要向你们敬礼,你们是首长,我只不过是一名‘三等水兵’啊!”有位老兵夸起陶勇来:“你真是个好兵。”舰队司令员当兵的第一天就这样开始了。舰上的日常生活是繁忙的,经常从早忙到晚。清洁保养、战斗操练、政治学习,夜间还要进行全舰性战斗演习。陶勇与7位干部分别在各班吃住,士兵舱人多,夜间不是张三起来解手,就是李四起来值更执勤,稍有动静,就会影响这几位老同志睡眠。担心首长睡不好,舰上许多战士都提意见要给首长换个地方,特别是正副航海长担心照顾不好陶勇而感到压力很大。边照玉副政委和白贵元副舰长向陶勇汇报了大家的心愿,陶勇说:“不和士兵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娱乐,那我还来当什么兵?你们舰领导看我说的对不对呀?”[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边照玉和白贵元面面相觑,真说不出什么。只好让他们继续住士兵舱。舰领导了解到陶勇爱吃的几样东西后,有一天,就在舰上准备了茅台酒、狗肉和绿豆面,想给几位老同志改善一下生活。陶勇知道了,笑着对边照玉说:“好吧!这些好吃的东西留着,等我当完兵后,请‘井冈山’舰各舱、部门、舰领导派代表到我家去作客,一句话,在舰上当兵不能特殊化!”在舰上洗澡并不困难,但是洗衣服就得自己动手了。陶勇换下的衣服不准别人代洗。于是,航海舱的同志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预先安排人找他“谈话”,等谈完之后,他的衣服早已洗好晾了出去。所以后来有人找他谈话时,他便不安起来,心想是不是小伙子又在打什么主意。最后他不得不承认:“好啊,我这个老水兵斗不过你们‘井冈山’的小伙子。”时间一长,大家知道这个“老水兵”是个热心肠。虽说他现在是名“水兵”,但说到底他还是“司令”,于是找他“解决”问题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一天,陶勇正在操纵房里擦拭“亻车钟”,有两名水兵进来,向他立正行个军礼,报告道:“我们两名‘军长’望首长接见!”陶勇一愣:哪来的什么“军长”,分明是两个军士长。两个小子为何开这种玩笑,把个“士”字省掉呢?看来是不满这个“士”字口罗。他不生气,笑笑说:“哦,既是军长,我这个老水兵只能洗耳恭听了,有话请讲。”[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两人见首长认真起来,不敢放肆,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原来这两人一个是舰上的枪炮军士长,一个是帆缆军士长,都是1948年参军的,对仍是个准尉军衔很有意见,消极怠工起来。陶勇掐指一算,当兵都10年了,军衔的确有些低。便说道:“像你们这种情况,据我所知,舰队还有许多,等我回去以后向有关部门反映。可你们这种工作姿态就不好了,职务低了,认识不能也跟着低,要积极争取进步才对。”以后陶勇又找他们谈了多次,这两个人不再闹情绪了。还有一名上尉,副连级干部,爱人无工作,孩子又小,老家还有经济负担。他希望组织上能帮他的爱人找个临时工作。陶勇知道这个情况后就记在心里,回舰队不久,便通知有关部门让这位干部的爱人到舰队保育院去工作。1965年的一个星期天,陶勇到支队去钓鱼,正巧遇上他下放当兵时那个自称“军长”的枪炮军士长、大胡子曹玉邦。陶勇开玩笑地问:“你星期天不在家帮助老婆干活,跑到这里干什么?”曹玉邦回答说:“我家属随军手续早已办妥,只因没有房子来不了队。”[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陶勇听了没表态。回舰队不几天,就亲自批了3万元,给支队盖了21间住房,解决了一批随军家属的住房困难,全支队干部无不念叨陶勇的关心。将军真把自己当作普通一兵。他经常在休息的时候和水兵打扑克、下棋,赢了刮别人的鼻子,输了让人家刮鼻子。胜负他是很在意的,有时输得太惨也忍不住偷偷牌、悔悔棋什么的,经常弄得大家哄堂大笑。到了周末,舰上要举行文娱晚会。陶勇和谈部长、马站长、郁干事4人上台合演了一段“山东大实话”。陶勇也和别人化装成山东老汉,头上扎条白毛巾,粘上两撇小胡子,他在台上一走,便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在球场上,陶勇也是活跃分子,经常与水兵一起打篮球。他觉得“井冈山”舰的水平不低,于是别出心裁地把舰队女篮叫来与“井冈山”舰球队打场比赛。消息传出,虬江码头灯光球场顿时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各舰队除值更执勤的以外,都来观战,连职工、家属小孩也来了。陶勇亲自上场参赛,在球场上又跑又喊,拼得比谁都积极,观众也像疯了一样呐喊助威。那个场面令人终身难忘!“井冈山”舰从芜湖返航回到虬江码头。当天晚上支队大礼堂放映电影。想想陶勇到舰上也有一段时间了,舰领导就让陶勇回家看望一下。没想到将军和其他老同志却提出替水兵站岗、值勤,让其他人去看电影。边照玉和白贵元对他们说:“执勤已安排好,命令你们回家看望,放假一天。”陶勇听后笑了,说:“这样的命令不接受,让舰员多去几个看电影,我和来舰当兵的同志站岗、执勤,出了差错愿受处分!”见舰领导犹豫不决,他又说:“既然你们安排好了,我就到厨房去包饺子吧。”舰领导只好同意。这一个月里,他没回过一次家。一个月很快度过了。12月13日,舰上官兵在甲板上列队欢送将军离舰,值更官鸣哨敬礼。大家深情地看着将军向军旗敬礼,目送他缓缓地走下舷梯。边副政委、白副舰长和张航海长一直把陶勇送到汽车跟前,依依不舍地同他握手道别。在“井冈山”舰当兵时,舰上曾准备了狗肉、锅巴,想给他改善生活,他说不用了,等当完兵,他请大伙到他家里做客。谁都以为他不过是说说客气话,都没放在心上,一个大司令哪有心思请这帮“小弟兄”上家作客呀!可是到了1959年的春节,陶勇真的要请舰上的同志到他家作客。[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这下不少同志“毛”了,尤其是说过风凉话的,真不好意思登门,于是互相推让,往后躲。但是名单都定了,不去也不行。名单中有陶勇当兵时的同班战士、班长、各部门长、战士代表、舰领导,共45人。大家都穿上新军装,黑皮鞋擦得锃亮。春节这天上午10点,陶勇派秘书坐着一辆大交通车接大家来了。车下有人问,这是上哪儿?车上的洋洋得意:上陶司令家吃饭!陶司令请客!他在我们班当过兵!车下的人不免妒嫉,找了个台阶下:吃饭算啥,他还送我们一副望远镜呢!……到了陶勇的住处,朱岚和7个孩子早已在家门口等候。水兵们打量着司令员的家,虽然房子厅里挺高大,可没什么摆设,就几张桌子、椅子和几个旧沙发,地板的红油漆有些已经脱落。全家人也穿得很朴实。陶勇没穿军装,换了套中山装制服,朱岚穿的女式列宁装,男孩子穿的像是旧军装,女孩子头上扎着红头绳和蝴蝶结。也许是第一次到司令员家,大家有些拘束,不像“老陶”在舰上当兵那么随便。虽然人多已坐满4桌,可谁也不动筷子。陶勇就说笑着问:“你们知道我在舰上最难的是什么吗?”这个猜:是卷锚缆吧,那家伙又湿又重,棕毛还扎人;那个猜:是站末二班岗吧,回来刚睡着又该起床了,最难受;要么是舰上蹲茅坑不方便;再不就是想家了……陶勇说都不对,就是最后那个沾点边:“我想你们嫂子朱岚同志啊。我就给她写情书,你们知道,情书这东西是见不得人的,舰上那么点儿地方,我在哪写呢?我刚一动笔就有人凑上来看,刚写了两个字,众目睽睽之下,只好改成写报告了,一句谈情说爱的话都没敢写……”说得大家哄堂大笑,笑得朱岚也红了脸。[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谈笑中,大家已经不怎么拘束了,开始喝酒吃菜,话也多起来了。席间,炊事员老陈端上一盘香酥鸭,说:“大家尝尝吧!”朱岚说:“这是陶勇同志从舰上学来的。”陶勇说:“还没有学会,和舰上薛班长的手艺相比差远了。”大家一边吃菜,一边聊起舰上的生活,一阵阵欢笑,使气氛不断达到高潮。酒喝得也差不多了,这个士兵敬一杯,那个干部敬一杯,陶勇来者不拒,全都喝了。最后朱岚站起来说:“我来替他喝吧,再喝他就要醉了。今天是陶勇同志有生以来最高兴的一天,也是我们全家最高兴的一天。”秘书也颇有同感:“是的,陶司令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兴!”酒足饭饱,由朱岚带队,7个孩子像7个音符,列队从楼上走下来,为客人表演舞蹈,并由朱岚指挥,唱了几首革命歌曲。顿时,客厅里响起一片掌声和欢笑声。[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当他们离开陶勇家时,已是下午2点了。这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春节。客人们走了,陶勇坐在那里许久没有动弹。朱岚问:“是不是喝多了?”陶勇摇了摇头,喝着茶回味道:“时间过得太快了,看到这些士兵就想起我自己当兵的时候……”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一份鉴定一首诗,一个月受益一辈子[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按照规定,将军下连当兵结束时,都要由所在单位作个鉴定。秦基伟中将的鉴定是:“秦基伟同志到我连八班当兵以来,锻炼自己的决心很大,真正放下了首长的架子,以普通士兵身份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练、同娱乐。朝气蓬勃,很有干劲,而且还谦虚、诚恳、热情,发扬了老红军、老八路的共产主义风格,做到了学习好、爱护武器装备好、生产节约好、体育卫生好。他曾两次被评为班里的五好标兵,受到连首长的两次队前表扬。”那次当兵,秦基伟给战士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秦基伟到驻滇某部一一八团一营一连报到时,正赶上连队组织识字大突击。他便主动当起了业余文化教员,帮助战士突破认字2500个大关。除了负责包教班长朱太云外,还主动帮助战士姚庭亮学习查字典,认生字。一次,部队帮助驻地群众收割稻谷。10月的滇南天气仍然很热,秦基伟和年轻战士一样,顶着烈日挥镰猛割。战士们见他满脸流汗,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不断地劝他休息一会儿。秦基伟手仍不停地割着,说:“咱们再割几垅。”割稻子是个较重的体力活,尤其对于不常参加劳动的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可秦基伟一直坚持着。在他的带动下,原计划3天的抢收任务,两天半就完成了。为此,战士们专门写了一首赞扬秦基伟的打油诗:双江十月谷子黄,将军战士上田庄。他又是割来又是捆,年轻小伙子跟不上。战士个个抿嘴笑,首长干劲比咱强。傣族大妈乐得直拍手,歌唱人民的军队伟大的党。秦基伟干什么都一丝不苟,这样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下死力气。那年秋天修水库,他又跟战士一样抬大筐,一点也不服输。结果以后到北京检查身体,心脏出了毛病。当时他身边的几名工作人员后悔地说:“早知道会把首长累出毛病,那时候他就是动手打我们,我们也得拦住他,不让他那么拼着命去抬大筐!”但秦基伟不这么看。他认为只有豁出命来干,战士才真和你心贴心,你也才能真正地了解连队,了解士兵。这使他在以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后来他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时,下部队搞调查研究,总是一不事先通知,二不准迎送,三不让军、师领导陪同。但在和战士接触,征求他们对领导和机关的意见时,仍发现一些战士存有顾虑,不肯轻易在司令员面前把心里话讲出来。他根据当年下部队当兵时的经验,给战士定了一些题,比如“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对上级机关有些什么意见和要求?”“你们战士平常谈论最多的是什么?”“你对连队干部有什么看法?”等等,采用民意测验的办法,对十几个连队的战士作了调查。这一招果然收获不小,绝大多数战士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经过综合分析,秦基伟得出了结论:有个连队34名战士中,就有22个反映干部拉老乡关系,让战士为自己办私事,为干部送礼,还有不少战士反映一些干部搞形式主义,一听说上级首长要来,就马上丢下正常工作去突击打扫卫生,甚至不让战士晒衣服,不许战士进饭堂吃饭等等。秦基伟摸清了连队的真实情况后,立即着手制定具体改进措施,让军区机关印发全区所有连队。当问题有所好转时,秦将军总会提起当年下连当兵给自己的启示。
馆藏&1555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部队干部复员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