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古法造纸人工造纸消量,可以出口吗?

||||||||||
最新播报:
贵州石桥:古法造纸风味浓 游客体验乡村游
  新华网贵阳10月2日电(记者石新荣、李平)国庆节当日,贵州省丹寨县石桥镇石桥村王兴武家里迎来了一批“小游客”。这些来自北京、上海、呼和浩特等地的孩子们,将在王兴武家的苗族古法造纸技艺传习所里,开展为期7天的活动,体验淳朴浓郁的苗乡风土人情。
  “这太有意思了!”正在观看王兴武儿子王鹏举抄纸的小朋友宋宇白直呼。宋宇白今年10岁,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来之前在网上查了好多古法造纸的资料,对这里的苗族古法造纸文化非常向往。”
  2006年,丹寨县石桥苗族古法造纸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古法造纸所在地石桥村是我国古法造纸工序、工具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地方。
  在石桥古法造纸手工作坊集中的纸街,游客不仅可体验古代的造纸艺术,还可感受当地苗族的农耕文化与风情。记者见到,纸街上人来人往,游客与身着苗家便装、收获南瓜归来的苗族妇女擦肩而过。
  在这个丹寨石桥纸街上知名的古法造纸技艺传习所,王兴武是祖传18代苗族造纸工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父亲到凯里办事去了,我在家里负责接待游客。”24岁、大学毕业不久的王鹏举说:“上午有68名游客来家里参观,其中15名是英国游客,客人们还购买了不少书写用古纸和古纸工艺品。”
  王鹏举家的古法造纸技艺传习所设在一栋二层楼的苗族吊脚楼中,一楼是抄纸作坊、古纸及工艺品的展示和销售场所,二楼可就餐、开展活动。王鹏举的父亲王兴武1998年开发了彩色手工艺纸,是这个古镇上最早开展旅游接待和古纸销售的农户。王兴武还带领一批造纸艺人成立石桥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迎春”系列书画纸、文物古籍修复纸、花草纸等深受欢迎。仅去年一年,王兴武一家的收入就达150多万元。
  记者在蓝天白云、静谧如画的石桥长廊前看到,虽然这里世代造纸,但呈S形绕寨脚流过的南皋河依然清澈。“这种古法造纸的最大特点就是原生态、无污染。”王鹏举说。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古法造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