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提前解除赔偿怎么告

恭喜,一直不盈利的美团,终于通过裁员摸索出盈利模式了
  10月28日消息,美团点评官方再次发布声明,称两家媒体近日发布的《哺乳期员工都被辞美团陷入第四轮裁员风波》和《新美大裁员2万人,&带血&O2O的一声叹息》,报道中存在大量捏造的不实内容,已采取法律手段向不实报道媒体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已经是半年内美团点评第三次针对裁员消息的辟谣了。   今年6月份,有消息指出,美团高层向董事会申请,以每股3.8美金左右的价格,让公司回购4.2亿美金员工股,管理层欲套现走人,美团一方面回收&员工股&,另一方面在大肆裁员。消息一出,美团便发表了声明,表示要依法追究造谣传谣者责任。   8月份,又有人爆出,美团要求员工们签署一份叫做PIP(员工发展改进计划)的文件,宣布新的考核目标,在销售BD体系中实行末位淘汰,这份考核标准将在全国范围内变相裁员超过一万人,且已有部分城市开始执行裁员计划。随后,美团又站出来辟谣,否认裁员一万人计划,要追究造谣法律责任。   不久前,又有员工爆料,美团的品控和摄影师全部被裁,这其中还包括哺乳期的员工。紧接着,有人在脉脉上匿名爆料称&美团马上要把所有三四线自营城市全部转成代理商,变相裁员两万多人。&据称,此前的PIP(员工发展改进计划)已经作废。一旦代理制转型坐实,被强制离职的美团员工将可涉及1000多个城市的近2万人,裁员比例或可达到50%。   不过,围观群众很快发现,美团的辟谣,也逐渐陷入了套路。比如,此前从传言裁员1万人,而36氪调查到的是5000人左右。美团当时辟谣,称裁员1万人是谣言。是不是就意味着,只要美团裁员在1万人以下,这个辟谣就是成立的。细心的网友早就看穿了一切。   10月28日的声明中,美团点评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业务战略升级和运营效率的提升,美团点评餐饮平台对相关支持岗位做了组织优化,涉及调整的人员占全员比例约为1%,与个别媒体所称&裁员比例50%&相去甚远。   也就是说,美团点评所谓的辟谣,不过是用&组织优化&替代了更为敏感的&裁员&。剩下的,只不过在纠结具体数字,到底是裁得多还是裁得少。只要正常人都能看明白,美团这次裁员是裁定了。   也就在10月28日美团点评发布辟谣声明当天,网上再度也美团点评员工爆料,&得到100%确认消息,11月份开始,全国只保留38个城市直营权,其他城市的CM、BDM、BD全部硬裁员掉,近期大家都应该收到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双十一终于不用罢工了。不过,兄弟们也能得到N+1的经济补偿。一个时代结束了。&   而在媒体的多方打听之下,也可以确认,美团正试图将一些区域的直营转成代理,从而收缩庞大的地推团队,这一转型也势必会波及到最基层的员工。   美团曾经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一只强有力的地推军队,来获取商户和客户。这让美团迅速在团购领域占据头把交椅。美团的地推团队人数到底有多少,并无官方数据,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美团和点评现在员工3.5万,里面有2.5万人是销售、地推。&   此前曾有投资人爆料,称美团点评此前的融资中,签署了对赌协议,承诺在三年内IPO。为给上市铺路,美团需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盈利,从而拿出一份好看的财务报表,获取投资人好感。   从近期美团的表现来看,美团上市时间表确实已经接近了。在国庆节前,美团餐饮平台总裁王慧文的内部邮件,称公司将开始追求盈利性增长,因此未来销售团队将不再以交易额作为衡量指标,而是以营收作为业绩。   而美团最大的压力,除了补贴之外,就是人力成本。削减地推规模,肯定是美团在上市前要完成的事情。随着团购市场的衰落以及盈利压力的诉求,成立6年多的美团正在淘汰大批当初陪伴自己打下江山的同伴。   不过,值得恭喜的是,一直不盈利的美团,终于通过裁员摸索出盈利模式了。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王 聪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除劳动合同提前通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