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习马会面是历史性的

会谈中,习近平提出就“抗日战争胜利”开展共同研究。在非公开的部分中,马英九积极响应,称“这是开放的态度”。
扎哈罗娃表示,此次会面是“历史性”的,莫斯科对此表示欢迎,“我们相信,它将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
张志军说,两岸领导人这一跨越66年的首次会面,共同对“九二共识”的确认,进一步夯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政治基础。
蔡英文必须证明她所提出的“维持现状说”,具有足够民意基础,且坚实到可以替换或取代马习会在“九二共识”上达成的默契,并接续过去两岸互动交流的现况。
此次会面不仅为两岸举行高层会面设定了先例,还为台湾未来的执政党和领导人做出了榜样、设定了界限:如果想维持和平,就要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两位领导人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还剩两个多月的时间点会面,这可以看作是在向民进党和台独势力传递信息。习近平提早做准备,牵制民进党执政后有可能出现的台独行动。
在7日的历史性会谈中,有一大半的话题是关于搁置政治对立、扩大以经济为中心的交流。
两岸最高领导人的习马会是自1949年以来首次破天荒的领导人会谈,象征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突破,更具有重要的深层意义。
《朝日新闻》报道称,“习马会”为冷战后的东亚写下历史新页。
因为战争的原因,大陆和台湾地区66年来始终处于分裂状态。11月7日,大陆和台湾地区的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了会晤,这是66年来的第一次。
新加坡领导人成功地维系了与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友好关系。民族纽带将三者联结在一起。华人占新加坡人口的70%以上。
报道称,习近平对马英九表示,“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两岸是“一家人”。
报道称,新加坡能成为习近平与马英九历史性会谈的举办地,得益于今年3月去世的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的“斡旋”。
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习马握手的镜头随即跃上美国各大媒体头版,《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与《今日美国报》都将历史性的一握即时挂上网络头条。
在“习马会”结束后,自2008年台湾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台湾与大陆的“相互吸引”将达到顶峰。
手工瓷器出自杰作陶艺公司,公司董事长许元国说,台湾蓝鹊是台湾独有品种,为群聚型动物,很有家庭观念,此赠礼象征两岸一家亲的概念。
新加坡《联合早报》以“香格里拉饭店遭大批媒体‘占领’”为题,报道6日已有媒体提早到饭店驻守,大厅遭媒体占领,有上百名记者到场霸位的场面。
报道称,马英九系上蓝色领带,气色相当不错;有媒体询问领带是谁挑选?他笑称这是机密。
“习马会”7日下午登场,王金平认为这是两岸的里程碑,他相信两岸领导人会面制度已建立,对两岸、对亚洲、对全世界都好。
文章称,7日,马英九以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身份与习近平见面,不仅从幕后走到台前,这惊天一握,更将永铸历史。
张志军表示,“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体现“一个中国”原则,明确界定两岸关系根本性质,表明“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
台湾“中央社”称,由于“习马会”是两岸分治66年以来,双方领导人首次历史性会面,受到国际媒体高度关注,这次也另设有媒体中心,方便海峡两岸及国际媒体采访作业。
《香港经济日报》称,马英九5日表示将借今次“习马会”,推动两岸领导人会面常态化。
台湾《中国时报》称,尽管这项会议不会发表共同声明,也不会签署任何协议,但只要这两位领导人在众多国际媒体摄影机面前双手紧握,便应验了马英九所宣称的“巩固两岸和平”的承诺。
分析家们认为,此次会晤将有助于北京与台北建立最高层间的持久、直接联系。
有不少看法认为,在2016年5月任期届满之前,马英九也希望实现两岸领导人会面而留名青史。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11月5日表示,希望透过“习马会”的举行,让两岸领导人会晤常态化迈出第一步。
中国国台办主任张志军11月4日表示,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在7日于新加坡会面,互称“先生”,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
“汪辜会谈”被视为两岸关系破冰之举,这项于1993年4月举行的会谈,地点就是在新加坡。当时的国务资政李光耀也全力协助,促使会谈成功。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不愿说明美国对“习马会”的安排是否事先知情,也不愿表示美国在幕后扮演何种角色。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中国观察家包道格说,虽然这次会面象征意义大于可能产生的成果,但是“极为重要——从历史意义上说”。---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习马会”:历史性会见_国内新闻_新闻资讯_千华网
“习马会”:历史性会见
今天,台湾中央社也发消息称,11月7日下午,两岸领导人将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会面。
【电话采访】本台记者 金东:
我们也致电新加坡的一些政府管理部门,专门去到了香格里拉酒店进行了一些观察,没有注意到有什么特殊装饰,按照历来的安保情况来看,他们多数就会从6号晚间开始对酒店周边的安保工作进行全面的部署。
“新加坡将再度见证两岸历史时刻”,今天,媒体的这条标题,也很容易将公众的视线拉回到1993年4月,那就是被写入历史的“汪辜会谈”。当时,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首次实现会晤。会谈现场,两位老先生隔着长方形会议桌,相视而笑,而这场重要的会面,地点就是在新加坡。
如今,时隔22年之后,新加坡,又将见证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这历史性的一刻。
【电话采访】本台记者 金东:
新加坡历来都是愿意作为一个协调中心,新加坡已故的前总理(李光耀),曾经促成“汪辜会谈”,但是没想到20多年之后,两岸领导人会谈再次在新加坡举行,两岸的问题研究专家李气虹表示说,在新加坡的会面,新加坡政府来讲一定是欣然同意的,新加坡也确实愿意继续扮演中间的沟通和斡旋的角色。
今天,两岸领导人即将在新加坡会面的消息,也引起了新加坡媒体关注。
【电话采访】本台记者 金东:
新加坡主流的媒体,今天都是以网络还有APP的方式推送了多篇与两岸领导人会面的相关的文章以及学者的评论,海峡时报的网站就在最险要的位置发表了文章说,这一次的会面将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今天,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在接受采访时说,国台办和台湾方面陆委会,其实在2014年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后,就一直就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持沟通,努力促进两岸各领域各层次人员的交流互动,期间,曾提到两岸领导人会面问题。就在今年10月14日,张志军主任和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广州会面时,再次谈到这个话题,并进行了初步沟通。显然,这是一次达成重要共识的沟通。
我们提炼一下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的关键词的话,可以提炼这六个字,那就是“顺潮流 合民意”,其实也反映了“习马会”是一个水到渠成,终将发生的事情。我们再看台湾方面,马英九也曾经表示他并不抗拒两岸领导人的会面,所以如果了解以前这些信息的话,马上要发生的“习马会”其实并不是一个特别出人意料的这样一个举动。接下去我们继续连线卢秀芳。秀芳,请你给我们讲一下,台湾方面怎么去看三天之后的“习马会”将对未来的两岸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两岸分支66年,我想我们之间有太多太多的相同与不同,当然透过这几年的密切交流,我们都改变了一些对对方的刻板印象,我们体验到创造双赢是必须的,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今天消息披露到现在不到24小时,首先冒出来的在台湾是大量的批评,但是我想这也很正常,因为我们台湾是个多元社会,批评的能见度总是很高的。但是另一头也别忘了,今天的台北股市受到影响,大涨了143点,也是三个半月来的新高。工商企业界更是第一时间表达了欢迎跟肯定,同时我们的记者用了一个新的方式,大数据去寻找台湾社群网站上的留言,也发现大部分的网友的意见趋向中性,大家可以理性、客观地看待这次会面,因为大家都体会到了,这确实是两岸历史性的一刻。通过领导人的会面,建立正式的对话机制,可以说是让两岸的交流来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一刻的确是得来不易,我想不止是我们两岸,包括全球都在关注这一刻,它的影响方方面面,从现在开始,我们都是记录者,也是见证人。
好,非常感谢秀芳从台湾给我们带来的视角。接下去同样的问题,我们要请教一位大陆的专家,他是来自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殷存毅教授。殷教授,同样的问题给您,三天之后的这样一个会面,对会两岸关系,会对未来,甚至世界的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殷存毅:
未来的三天之内的习马会面,对两岸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它对两岸关系无疑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影响会使两岸关系的交流的层面,更提升一个层次,这是第一。第二,同时它再一次地向台湾或者向世界展示了只要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是有能力和有智慧来解决中国人之间存在的问题的。这个就不会给国外的敌对势力插手或者干涉两岸事务的借口或者机会,这本身对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就是一种能力和决心的显示,是一种贡献。
殷教授,我想请教您一下,以往两岸的接触,最高层次可能也就是党与党之间,现在党与党之间变成了领导人和领导人之间,这种变化它显著的意义是什么?
它这个显著的意义,实际上就说这个层级的提升,第一,它来之不易;第二,它也是两岸民众,我想也是期待一种历史性的会见,这个意义还在于如果两岸都坚持“九二共识”,大陆是愿意倾听台湾方面的声音,而且两岸是可以找到平等协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的,我想这一点的显示是非常重视。
谢谢,殷教授,稍后有更多的问题给您。从历史上看,两岸之间任何的探索和交流,第一步都异常重要,因为我们说有了第一步才会有接下去的第二步、第三步,以至于未来更多的步伐,我们继续关注。
1993年4月,时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的汪道涵,和时任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的辜振甫,在新加坡实现首次会晤。这次握手,被当时的舆论称为是“隔绝四十多年,海峡两岸关系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新闻播报】日
在随后几天的会谈中,双方在两岸达成了四项协议。
从“汪辜会谈”开始,两岸各项交流开始打破坚冰。当年,两岸的贸易额就比上一年增长了94.26%;当年,台商也掀起了投资大陆的第一次浪潮,投资项目超过1万个。更重要的是,这次会谈,让两岸搭建起了重要的沟通渠道。
2008年7月,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正式开启,这是两岸隔绝状态结束,人员往来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在2008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领导人在台北签署了四项协议,涉及海上直航、空中货运直航、以及两岸邮政业务。
海协会会长 陈云林:
两岸同胞为这项协议的签署已经苦苦地等了30年,今天终于实现了,两岸三通的基本内容通过协议的形式固定下来。
近年来,两岸经济可以说是升温迅速。2010年6月,在重庆,两会领导人又签署了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两岸经济关系,由此跨入新的历史纪元。
据统计,2009年至2014年,两岸贸易额累计达9761.7亿美元。为使两岸民众尽早享受ECFA利好,ECFA早收计划于2011年元旦启动,800多项早收产品现已全部降为零关税。
此外,两岸在气象、地震、文化、青年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拓展。就在上个月,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在广州会谈结束后,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更是传递了未来双方要继续加强沟通,推动和促进多领域务实合作的意愿。
【字幕】日 新闻
【同期】国台办发言人 马晓光:
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继续推进两岸货物贸易协议的商谈,争取年内取得积极成果。积极推动两岸环境保护协议的商谈,继续推进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互设办事处的商谈,朝着尽快完成商谈的目标努力。
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又会给海峡两岸,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对于这次双方的见面,官方已经放出话说,它不会签署任何的协议,也不会发表任何的联合声明,如果从这样一个显性的效果来看的话,应该说可能此次见面显性的效果并不是预期那么大,但是要知道见面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要知道任何事情第一次都是非常艰难的。接下去我们继续连线殷教授,殷教授,您看有了这样的第一次之后,开了这样的先河之后,未来两岸的领导人见面是否会成为一种常态,被固定下来?
万事开头难,有了这样来之不易的先例之后,有理由相信,就是在坚持“九二共识”及反对台独这个政治基础上,两岸领导人在一些重大问题或者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上通过会议链沟通和协商,来共同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的关系,这种可能性是肯定存在的。
我们刚才通过短片也了解到了,两岸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努力,尤其是在经贸方面的探索上,有了这样的第一次之后,未来在政治上的合作,您觉得还可以提供哪些在探索方面的可能性?
其实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化发展,或者两岸民众的大交流,两岸在政治领域的交流,实际上是不可回避的,所谓政治领域的交流,主要涉及到一些,两岸就最终结束敌对状态,共同维护国家的领海、领土主权,或者如何建构两岸最终实现和平统一路径等问题进行交流。
不得不打断您一线,殷教授,因为我们的时间到了。两岸领导人会面,而且正式会谈是两岸双方多年的一个期盼,就像我们的领导人所说的那样,只要是两岸坐下来谈,总能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
责任编辑:千华美国学者:“习马会”将是一次“历史性会面”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责任编辑:勾雅文)
精彩图片推荐您当前的位置:
“习马会”的六大历史性意义
发布: | 分类: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最大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专题页面精选
  11月7日下午,习近平、马英九两位先生会面。  跨越66年的时空,长达80秒的握手,两岸领导人的会面,定格在历史中。  今天,学习小组(ID:xuexixiaozu)也来和大家聊聊这次见面的“历史性”。  下面,让我 ...
“习马会”的六大历史性意义
  11月7日下午,习近平、马英九两位先生会面。
  跨越66年的时空,长达80秒的握手,两岸领导人的会面,定格在历史中。
  今天,学习小组(ID:xuexixiaozu)也来和大家聊聊这次见面的“历史性”。
  下面,让我们请出此次会面的重要参与者、亲历者——中央台办、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听听他如何解读这次历史性的见面。
  跨越66年时空的历史性握手
  两岸领导人这一跨越66年的首次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必将载入两岸关系史册。两岸双方以相互尊重和建设性的态度,围绕推进和平发展、致力民族复兴的主题,就两岸关系相关问题坦诚交换意见,达成积极共识。会后,两岸领导人在亲切、轻松的气氛中共进晚餐。
  两岸领导人会面举世瞩目。消息甫一宣布,犹如石破天惊,在两岸和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连日来,两岸和国际主流媒体大篇幅报道并进行深入解读。两岸同胞纷纷表达肯定和期许,认为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台湾各界和社会团体多表认同和支持,舆论普遍认为对两岸关系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包括美日在内的许多国家也在第一时间纷纷表示欢迎,对 ...全文地址:
本文关键词: &&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