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与佛教与印度教的关系究竟有什么关系

菩提树与佛教
您当前的位置: &
& 菩提树与佛教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菩提树与佛教&
最小起订量: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1 天内发货
产品导航:
发布时间:
14:21:01&&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更新时间:
  慕容阁莲花菩提 微信:4656355
  加慕容阁微信:4656355 赠送价值1000元《莲花菩提鉴赏手册》电子书!
菩提树与佛教
  想懂得更多莲花菩提精品资讯,菩提树与佛教
  有一个老玩友就曾经和我这么说:“每次买看中的珠子都要攒好一段时间,这次买完又要吃土了,不过也没办法,好东西就是这个价,与其扔几百块打水漂,还不如实实在在地买个好的,过阵子还能升升值。”
  莲花菩提是精品中的精品,也是所有菩提爱好者们都梦寐以求的,最为吸引人、但是也最让大家望而却步的,可能就是莲花菩提价格了。它那高昂的身份一方面是标示出了莲花菩提在文玩界无可动摇的地位,但是同时另一方面也是让不少玩友们都踌躇不前,生怕自己入手之后遭遇贬值。这样的想法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我们就要来重点说一下莲花菩提当前的市场发展。
  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市场
  莲花菩提是佛教里面的八大至宝之一,用它制作的佛珠也是密宗人士修行时最喜爱的随身法器,莲花菩提与佛学一样,都是“舶来品”,目前国内并没有所谓的“国产莲花菩提”,所有的莲花菩提都是从尼泊尔进口而来,只有当地一种生长在雪山附近的野生植物“川谷”,才会在每年秋季成熟的时候,结出淡白色、质如珐琅的果实,在打理好之后,就是形似莲花、备受青睐的莲花菩提了。
  随着近些年来文玩市场的不断发展,现在莲花菩提也是随着人们的关注度而处于一个调整发展的阶段,如果说十年前说到莲花菩提可能还没人知道是什么东西的话,那么现在像是“慕容阁莲花菩提”这样的专业商家,都已经成为了各种网络搜索的热点,莲花菩提已经成为全民热潮。菩提树与佛教
  高端地位保证价格平稳
  关注莲花菩提的朋友们不难发现,虽然文玩市场里面的价格往往起起落落,但是莲花菩提却基本上不受影响,价格一定保持着稳定上升的势头,这一点也正是越来越多的朋友都选择了莲花菩提的重要原因,而更多的关注与收藏,则让莲花菩提的价格又得到更好的提高,可谓是一个良性循环。
  对于莲花菩提的价格为何能够一直保持得这么好,专业的莲花菩提商家慕容阁(微信:4656355)负责人表示,这也是由莲花菩提的高端地位与品质所决定的,像在他的店里,只做精品的莲花菩提,每一件商品都属于是独一无二,拥有着极高的鉴赏性与收藏价值,这样的莲花菩提只会随着年岁的增加而拥有更高的魅力、更好的品相,绝对不虞会掉价。大金刚菩提配饰讲究
  数量稀少刺激收藏需求
  莲花菩提是物以稀为贵,因为原产地尼泊尔每年的产量都有限,野生莲花菩提籽的大小与品质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能够进入国内市场的莲花菩提可谓数量都是十分稀少的,卖一串就少一串,这很好地刺激了整个爱好者群体的一个收藏与购买的欲望,从而也让莲花菩提的价格近几年来都高走不下。
加慕容阁微信:4656355 赠送价值1000元《莲花菩提鉴赏手册》电子书!
1:网站上只是随机选的几种,好的宝贝都在微信朋友圈发布
2:有活动第yi时间在微信朋友圈通知
3:每日新品更新:想优惠、想捡漏、快加微信号:4656355
4:请您打开微信后,点击通讯录右上方"添加"按钮--选择"添加朋友"--搜索键入4656355 (长按复制)
&本产品网址:/b2b/vipdh8/sell/itemid-.html形态特征/菩提树
菩提树菩提树属桑科榕属常绿乔木,大乔木,幼时附生于其他树上,高达15-25米,胸径30-50厘米,全株平滑,树冠巨大,直径2-3米。树皮黄白色或灰色,皮平滑或微具纵棱,冠幅广展;树干凹凸不平。树枝有气生根,下垂如须,侧枝多数向四周扩展,树冠圆形或倒卵形,枝叶扶疏,浓荫复地。单叶互生,具叶柄,全缘波状、革质,三角状卵形,表面光滑,先端长尾状锐尖,延长成尾状,基部宽楔形至浅心形,长9-17厘米,宽8-12厘米,表面深绿色,光亮,背面绿色,先端骤尖,顶部延伸为尾状,尾尖长2-5厘米,基部宽截形至浅心形,全缘或为波状,基生叶脉三出,侧脉5-7对;叶柄纤细,有关节,与叶片等长或长于叶片;托叶小,卵形,先端急尖。榕果球形至扁球形,直径1-1.5厘米,时红色,光滑;基生苞片3,卵圆形;总梗长约4-9毫米;雄花,瘿花和雌花生于同一榕果内壁;雄花少,生于近口部,无柄,花被2-3裂,内卷,雄蕊1枚,花丝短;瘿花具柄,花被3-4裂,光滑,球形,花柱短,柱头膨大,2裂;雌花无柄,花被片4,宽披针形,子房光滑,球形。花柱纤细,柱头狭窄。花期3-4月,果期5-6月。叶形美观,常用作诗画题材。花生于叶腋,不见真面目,称隐头花序成对腋生。无总梗,扁球形。雌雄同株;雄花很少,生内壁近口部,无柄,花被片3,雄蕊1枚;雌花有梗或无梗,花被片3-4,花柱近顶生。瘿花多数,花被片4-5;子房有柄,花柱线形。隐花果,扁平圆形,冬季成熟,紫黑色。花期3-4月,果期5-6月。果实:隐花果腋出双生,扁球形,表面散生多数紫色斑点,基部具有革质之苞片3&片。叶互生,滴水的叶尖乃该品种特征,是适应热带雨林而成,此树的根压大得惊人,在早上可以见到树叶分泌出水由叶尖滴下。
产地生境/菩提树
广东(沿海岛屿)、、云南(北至景东,海拔400-630米)多为栽培。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及印度也有分布,多属栽培,但喜马拉雅山区,从拉瓦尔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
生长习性/菩提树
菩提树喜光、喜高温高湿,25℃时生长迅速,越冬时气温要求在12℃左右,不耐霜冻;抗污染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砂壤土为好。菩提树幼林在地区(水分充足的地区)生长迅速。
繁殖方法/菩提树
种子繁殖菩提树种子繁殖应选10年以上健壮母株,于11月果实呈红黑色时采种,采回的果实反复搓擦,除去肉渣皮屑取出种子,稍加晾干即可播种。一般采用沙床撒播,播种前用小木板稍微压实床面,将床面整平,把种子均匀撒于床面上,播种时应避免种子重叠成一小团团,尽量使每粒种子均撒在床面上。播完后用细筛筛一层薄土复盖在种子上,以刚盖上种子为宜,播完后用稻草或用遮阳网搭荫棚遮荫,减少苗床的水分蒸发、保持床面的湿润。同时在沙床四周撒上灭蚁清等,以防种子发芽时被蚂蚁、蝼蛄等危害。因菩提树无休眠习性,播种后10天左右即可发芽出土,当种子陆续发芽达一半左右时,揭开全部稻草,适当遮荫,每天早晚淋足水。当幼苗长至2-4厘米时,移入10厘米×12厘米事先装好土(含较高的表土)的营养袋中培育,幼苗移入营养袋后要用太阳网搭棚遮荫,早晚淋足水。待幼苗恢复生长后,每隔7天用尿素+挪威复合肥0.1%水溶液灌根,灌根后淋入少量的水(有条件的苗圃可采用喷头洒水),有利幼苗对水肥的吸收。当幼苗长至15厘米左右时水肥浓度可提高到0.2%-0.3%。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病害的发生,当幼苗长至30-50厘米时即可出圃。插条繁殖菩提树枝条也容易成活,在春季或秋季选择8-15年生健壮的母株,在母株上选取具有饱满腋芽的枝条,截取半木质化部分长约15厘米的插穗(直径为0.5-0.8厘米左右)进行扦插繁殖,插穗株行距5厘米×10厘米,扦插深度约为3厘米,扦插完后搭上小弓棚,用白色塑料农膜盖上,前后两端保持通风透气,每天多次淋水保证小棚内较高的相对湿度(有条件可采用定时弥雾喷水)。扦插后用广普性剂(白菌清、多菌灵等)0.125%-0.2%浓度溶液每隔7天喷洒插穗,防止插穗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腐烂。10天左右即可长根。菩提树也可用大枝条扦插,在树上截取直径10-15厘米的健壮枝条,长1.5-2.5米,剪去全部的侧枝和叶片,埋人土中20-30厘米,用稻草包扎整个露出地面的枝干,遮荫保湿,一般在20天后即可生根。出圃移植时应带土团,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栽培技术/菩提树
田间定植菩提树造林地宜选择土层疏松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缓坡地,经过砍杂炼山后整地植穴,植穴规格为40厘米X40厘米×40厘米,每穴下腐熟的农家肥2-2.5kg+0.5kg,造林规格1.5米×1.5米。农家肥与表土拌均后回填植穴,仍须往穴内填人一层约3厘米左右的表土,避免种植时植株根部直接接触到底肥,影响植株的生长。种完回土后用稻草复盖在幼苗周边,减少水分蒸发,造林时间宜选在雨季阴雨天进行。植于行道两旁或作为庭院的植穴以规格60厘米×60厘米×50厘米为宜,并施足底肥,每穴施腐熟的农家肥4-5kg+磷肥0.8kg,一般选用高3-4米、胸径8-10厘米以上的假植苗。田间管理定植恢复生长后,当造林地杂草高20-40厘米时,可用10%草甘膦48g/m,667m加0.1%洗衣粉于晴天中午喷洒,杂草枯萎后及时护穴施肥,幼林期的前3年每年在雨季来临时分别进行2-3次追肥,每次追施复合肥50-80g。3年后仍需及时砍除林中速生的杂草藤蔓等,同时进行修枝整形,保持一定优美的树冠。
病虫防治/菩提树
菩提树幼苗易感染猝倒病和黑斑病,化学防治可采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0.167%浓度的溶液,或用60%多菌灵、75%百菌清0.125%浓度层溶液喷洒或两种混合液喷施效果更佳,每隔7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菩提树幼苗期有、蛾类幼虫等危害顶芽及嫩叶,尤其是蚜虫,常群集于幼苗嫩叶背面啃吃叶肉。化学防治可采用90%敌百虫0.125%浓度的溶液或40%氧化乐果0.1%-0.125%浓度的溶液均喷洒于嫩叶正、背面,均可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主要价值/菩提树
绿化价值菩提树菩提树对SO2、Cl2抗性中等,对HF抗性强,宜作污染区的绿化树种,同时它分枝扩展、树形高大,枝繁叶茂,冠幅广展,优雅可观,是优良的观赏树种,宜作庭院行道的绿化树种。经济价值菩提树枝干上流出的乳状液汁,可提出硬性橡胶,枝叶可作象、牛等牲畜的饲料,菩提树木材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散孔材,纹理交错,结构中,重量轻,干缩小,强度底,油漆后不光亮,容易胶粘,适宜做砧板、包装箱板和纤维板原料。药用价值菩提树是治疗哮喘、、腹泻、、胃部疾病等的传统中医药。另外,菩提树对抗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炎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寄生虫感染等都有显着效果。花供药用,可发汗镇痉,并有解热之效。观赏价值
适作寺院,道路栽植。叶型美,叶脉细致,寺院僧人常采其叶经浸泡冲洗处理,剩下叶脉如真丝织成的轻纱,用以绘制佛像、做竹笠、灯帷,书签。
栽培方法/菩提树
菩提树春季为扦插适期,选取去年生粗壮枝条扦插,扦插前插穗基部先浸水10分钟或利用发根剂处理,促进发根,整枝修剪可于冬季进行,维持树形美观。养殖方法:菩提树的养护方法于一般花木的养护方法基本相同,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土壤肥沃,透气良好,阳光充足。浇水要求见干见 湿,一次性浇透。夏季两、三天干透再浇水;冬季可一周浇一次,盆栽两 年换盆一次。土质可用原田土与腐叶土,松针土都 可以。喜温暖多湿、阳光充足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沙壤土为好,冬季温度低于5℃时,无冻害现象,较耐寒。常用扦插繁殖。扦插以4-6月为宜,选取顶端嫩枝,长20厘米,留2-3片叶,下部叶片剪除,剪口要平,剪口常分泌白色乳汁,用温水洗去,稍晾干后扦插,插后30天能生根。栽培:盆栽幼苗放半阴处,株高30厘米时,可放室外栽培。幼苗每年春季换盆,补充新鲜肥沃土壤,改换大盆。成年植株每2-3年换盆1次。生长期每2周施肥1次。盛夏除正常浇水外,需多喷水,秋、冬季逐渐减少浇水。冬季室内栽培要求阳光充足和通风。病虫害:常发生黑霉病和叶斑病,发病初期,每半月用200倍波尔多液喷施1次。常有介壳虫侵害叶片,可用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杀。主要虫害是蚧壳虫中糠蚧和吹棉蚧。这两种蚧壳虫都是属刺吸式害虫,其体外有一层蜡膜,故一般的杀虫剂效果均不佳。用吡虫啉或吡虫啉的改良剂,如万里红,顶红等,其效果较好。发现虫害,可用万里红稀释3000倍喷雾灭杀。应用:菩提树树姿美观,叶片绮丽,是一种生长慢、寿命长的常绿风景树。幼苗期盆栽很有观赏价值,常用来点缀会客厅、书房。&
文化领域/菩提树
宗教涵义菩提树“菩提”一词为古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据《大唐西域记》佛陀成道后,在菩提树下踱步七日,异花随迹,放异光明。为报树恩,目不暂舍,故此瞻望。这时有五百青雀飞来,绕菩萨三匝而去,十分殊胜,人天欢喜。为此,信众们常常带着鲜花等物品来供养佛陀。佛陀常常外出说法,信众有时遇不上世尊,他们很扫兴。后来阿难陀把这件事告诉佛陀,佛陀对阿难说:“世间有三种器物应受礼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树。礼拜菩提树吧,这和礼拜如来功德一样大,因为它帮助我圆正佛果。”留学佛子释本性说:“佛门中,菩提树是圣树。因为,佛陀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见菩提树如见佛。因此,礼拜菩提树蔚然成风,流传至今”。菩提本无树此乃六祖惠能的悟禅之言,因为其师兄的: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六祖感觉悟禅不彻底,于是他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字面上讲: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参悟不透...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顿悟本不需要树的帮衬(注:佛陀树下顿悟),台子原本就不存在(注:明镜并非是明亮的镜子,而是引用上文神秀的诗句,亦指台子)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参悟不透。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惠能所说的仁者心动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而最终的说的是一种超脱却不是刻意的寻求主旨在心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对于世间的事情,万物,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去面对这一切。神秀 (606?-706),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唐高祖武德年间在洛阳受戒。五十岁时嗣禅宗五祖弘忍,历六年,升为上座僧。弘忍卒后,移住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开禅宗北宗一派。卒谥大通禅师。唐朝初年,他与师兄慧能对话,写下诗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意思说:身是觉悟的根本(菩提是觉悟的意思,以前在毕钵罗树下觉悟成佛,后世便将此树称为菩提树),心像明镜一样,能照万物。物象来时,镜不增加,物象去时,镜不减少。这里的“身”和“心”,实是互文,意思相同,只是为了符合诗歌的句法而作的安排。慧能(后来称禅宗六祖)对写了这么一首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流传甚广,所以后世许多人都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菩提树,其实是人们误解了他的本意,菩提树不仅存在,而且又名思维树,是一种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慧能所写的“菩提本无树”这一诗句,大概是从佛家理论“四大皆空”里作了引伸而来的吧!成道的故事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在菩提树下禅定四十九日,,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于本然之中观察诸法缘起性空而悟得三明与四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菩提树引进菩提树与我国四川盆地的黄桷树属于同一树种,在佛教里,黄桷树也被称为菩提树,而像印度那样的常绿的菩提树,我国是没有的。据考证,菩提树最初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被引进的。据史籍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僧人智药三藏大师从西竺国(印度)带回菩提树,并亲手种植于广州王园寺(后来该寺改名为光孝寺)。从那以后,我国才开始有了菩提树,并在南方各省区寺庙中广为传播。今天,广州海幛寺仍然还有3株300多年树龄的古菩提树。风雨话菩提岁月如水,两千多年过去了,当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树经受了无数风风雨雨,有着神话般的经历,在佛教界被公认为“大彻大悟”的象征。中国风水协会主席陈帅佛2003年带团到此考察过,我国浙江普陀山文物展览馆内至今陈列着四片菩提树叶,据说就是从这棵树上采摘下来的,所以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倍加珍惜。1954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带来一株从这棵树上取下的枝条培育成的小树苗,赠送给我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以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周总理将这棵代表友谊的菩提树苗转交给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养护,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都十分重视,精心养护,使之生长茁状,枝叶茂盛。每当国内外高僧前来时,植物园的这棵菩提树就会被请出来,接受高僧们的顶礼朝拜。“文革” 动乱期间,植物园被冠以“封资修”、“花花草草”等罪名,建制撤销,人员流散,这棵菩提树也被迫离开,流离失所。值得庆幸的是,有心人悄悄地把它藏起来,并用心管理,使之大难不死。十年浩劫之后,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四处寻找这棵菩提树,先后访问了几十个园林单位,几经周折,才最终把它找回来。目前,经过植物园职工的精心养护,这棵菩提树长势良好,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似乎象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永放光芒,中印两国人民友谊永存。傣族菩提树西双版纳傣族全民信奉小乘佛教,对菩提树十分敬重、虔诚,几乎每个村寨和寺庙的附近都栽种了许多菩提树。如果谁家人口不安宁,猪瘟鸡死,五谷欠收,也要在村寨和寺庙附近栽种一些菩提树,乞求佛祖的保佑。每到佛节,信男信女们就在大菩提树干上拴线,献贡品,顶礼膜拜。傣家人什么树都可以砍伐,但菩提树却是千万千万不能砍伐的,即使是菩提树的枯枝落叶也不能当柴烧,砍伐菩提树就是对佛的不敬,就是罪过。解放以前,傣族封建领主制定的法律里就有这么一条:“砍伐菩提树,子女罚作寺奴”。在傣家人的文学艺术里,菩提树则是神圣、吉祥和高尚的象征。在举行婚礼时,歌手总会唱道:“今天是菩提升天的日子”。在情歌里,少女们则会对心爱的男友唱道:“你是高大的菩提树”或“你象枝叶繁茂的菩提树”等。此外,在傣家人的谚语里,还有“不要抛弃父母,不要砍菩提树”这样的词句。在,菩提树随处可见,但其中有两株却特别值得一提。一株在景洪市勐龙镇曼达赫村,胸径近2米。人们通常所见的菩提树都是青枝绿叶,而这株菩提树则在生长青枝绿叶的同时,还会长出一种白色枝条,白如霜雪,毫无青绿之色,且每年都长,每次仅长出一至二枝,决不超额。据当地民间传说,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出游传教时,曾在这株菩提树下小憩,于是,此树感佛祖厚爱之恩,特长出白色枝条作为回报。当地傣族群众视此树为“神树”,在其四周砌起砖墙进行保护。每年此树长出白色枝条时,膜拜者、参观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另一株在景洪市郊曼厅公园的旁边,树干十分粗大,要5个成年人张开双臂才能合围,据说其树龄已有800多年,但长势依然旺盛,枝叶成荫。据说,此树与泰国的一株同龄菩提树是“兄弟树”,系当时中泰两国两位身居王位的挚友互植。这两位挚友原来都是有志的平民,经过艰苦努力,奋发拼搏,分别在泰国和西双版纳获得王位,那位泰王前来西双版纳亲手种下这株菩提树,西双版纳王也远赴泰国种下一株菩提树。他们共同的愿望是让两株菩提树同生共长,中泰两国人民永远和平共处,友谊长存。至今,西双版纳的傣族群众仍然十分爱护这株菩提树。历史传说从前,有一个大善人,做了很多善事,积了很多功德,一日,他在家读书,忽然看见一个人从窗外走过,他被那人的面相吸引住,追出去,却不见了,从此,他一心想见那人,走遍天下去寻,却总也找不到,一次,在梦中,菩萨问他,你积德很多,有什么要求没有,他说他只想见那个人一面。菩萨说,你若真想见那人,一定要舍弃这一世的人身,投生做一棵大树,500年后,也许有机会能见那人一面。他决定做一棵大树。很快他就死去,转世在河边做了一棵大树。500年来,饱尝着做树的痛苦,忍受着风吹雨打,不能移动,不能说话,只为了能见那人一面。500年后终于有一日,忽然有一个人远远地从河边走过来,正是那个他梦寐以求的人。他激动极了,手舞足蹈,使劲地摇着浑身的树枝树叶,努力试图引起那人的注意。他是多么想让那个人走到他的树阴下,休息乘凉呀。但是那人经过他身边,瞧都没瞧他一眼。他失望,他委屈,不知道为什么500年还不能修到一点缘分。当晚他又梦见菩萨。菩萨说,如果他还想见那人,再做500年的大树,或许会修到一点缘分的。他觉得既然已经等了500年,再等500年也不算什么。他实在太喜欢那个人了。就这样,他在河边又站了500年。500年后终于有一日,那个人又远远地从河边走过来,这一回他没有激动,没有摇枝动叶,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为了这一日,他舍弃了做人的机会,痴痴地做了1000年的树,吃尽了苦,伤过太多的心。他已经能够以平静的心等待那个人的出现了。只见那人向他走来,走到他的树阴底下,安然坐下来,一坐就是七七四十九日。原来那人就是佛祖,而这棵树就是那棵菩提树,后来跟佛祖一起成了佛。&
花语/菩提树
花语:夫妇之爱花占卜:您是个知性的人,有感性的一面,所以您的人生充满爱与梦想。您独有的挑战精神,绝不会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且您相信充实的人生不在物质方面,而是精神有所寄托,您一早已为自己订立了人生目标。花箴言:建基于物质上的只是肤浅的爱情。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森林病虫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2次
参与编辑人数:3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39:24
贡献光荣榜您当前的位置 :&>&&>&
菩提树为何被视为“圣树”
菩提树为何被视为&圣树&?
  说到菩提树,就不能扯开其与佛教的联系,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以及国内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菩提树,它在《梵书》中称为&觉树&,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万分敬仰。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
  佛祖渊源胜似&血脉&
  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在印度,无论是印度教、佛教还是耆那教都将菩提树视为&神圣之树&。政府更是对菩提树实施&国宝级&的保护。
  菩提树经冬不凋,巨大的树冠形成天然穹顶。&菩提&在梵语中为&大彻大悟&之意。菩提树又叫毕钵罗树,按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曾在位于菩提迦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潜心打坐,终于在七七四十九日之后顿悟成佛,从此,毕钵罗树也改名叫菩提树。
  在印度,每个佛教寺庙都要求至少种植一棵菩提树。印度非常讲究菩提树的&血脉&,并以当年佛祖顿悟时的圣菩提树直系后代为尊。有种说法称,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的妹妹砍下了圣菩提树的一棵树枝,将其带到了斯里兰卡并种植成活。后来位于菩提迦耶的圣菩提树在阿拉伯人入侵印度时被毁,斯里兰卡的菩提树便成了维系佛祖渊源的&唯一血脉&。时至今日,在印度佛教圣地所植的菩提树,包括佛祖打坐原址菩提迦耶的圣菩提树,全部由斯里兰卡的菩提树嫁接而来。
  人文背景无可比拟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佛祖既然是在此树下&成道&,此树便被称为菩提树。
  在20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当初还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的年青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为了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去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有一次他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终于获得大彻大悟,修炼成佛陀。
  随着佛教传入我国,菩提树在我国也有深远的影响。唐朝初年,僧人神秀与其师兄慧能对话,写下诗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看后回写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对师兄弟以物表意,借物论道的对话流传甚广,也使菩提树名声大振。两千多年过去了,佛祖当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树经受了无数风风雨雨,有着神话般的经历,在佛教界被公认为&大彻大悟&的象征。
责任编辑:菩提精舍
活佛转世藏传佛教特是有的传承制度,历数百年演变而形成了一套严谨的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活佛乘愿而来,转世修行,涌现出了十世...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藏经阁佛教印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藏经阁佛教印经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和道教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