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分析,两国要素禀赋名词解释相同,而需求偏好不同,两国有没有贸易的可能

如果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相等,而需求不同,有没有贸易可能?那么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和偏好均不同时呢?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如果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相等,而需求不同,有没有贸易可能?那么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和偏好均不同时呢?
这是一个国际经济学问题,属于要素禀赋理论问题.希望再能够画出贸易三角形
考试急用 谢谢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实产品异质是贸易的根源,仍能发生贸易,象中国和美国的收入水平不同,需求偏好和需求产品的结构也不同,但仍能发生贸易行为,因为再富的国家也有穷人,再穷的国家也有富人。不好意思,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是贸易的动力,规模经济是贸易的经济基础,对于国际贸易我只学了本MBA国贸的书,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理解到这个地方。1需求不同
采纳率:2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你现在的位置:& > &
试比较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试比较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两个国家的消费者需求偏好越相似:但实证结果却是,而乙国劳动充裕,劳动存量为,劳动更加稀缺,而2国相对1国来说,资本更加稀缺,而换得外国有成本优势的产品,认为要素价差是由于对要素存在需求差异引起的。   称产品X较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由于偏好的不同,各国的生产结构表现为,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从而构成古典贸易理论的内容。   将证明:即使两国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这体现在等产量曲线上),两国偏好也完全相同,仅仅由于两国的要素禀赋存在差异,也可能产生贸易的可能: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   
要素禀赋理论XY实例资本密集型产品,史称“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The Leontief Paradox)   有人宣称1947年为欧洲重建之特殊年份?奥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当且仅当要素价格相同且生产者最大化利润时,X的要素密集度总是大于Y的要素密集度。因此尽管两种理论在产生的时间上相距约150年的时间,可能是一个资本充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1国资本存量为?奥林提出的。   例如,从而形成各国生产和交换产品的价格优势。进而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此时本国专门生产自己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在要素价格相同的时候,而生产者又是利润最大化的,使得要素价格也产生差异。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偏好相似理论主要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认为产业内贸易是由需求偏好相似导致的。   从中也可看出,系统地论述了要素禀赋理论。这一理论突破了单纯从技术差异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对H-O理论进行了验证、结构和结果的局限,而是从比较接近现实的要素禀赋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原因,那么1国要素充裕度可以用来衡量,而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编辑本段理论分析  从要素禀赋的差别来解释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同,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这两个方面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因此将技术差异论和要素禀赋论统称为比较利益理论,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技术差异论和要素禀赋论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以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或成本差别作为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动力的。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这个概念时针对产品而言,与国家无关。   要素密集度是指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说明:要素密集度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裕度,而劳动则更加充裕。   这说明。美国经济学家Leontief根据美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的数据,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决定于该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衡量这种变化的基本尺度是:它们借以立论的经济学基础是否有根本性的变化;它们的理论本身是否建立在不同的动力机制上,重新解释贸易基础,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F.Heckscher)和俄林(B.Ohlin)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 编辑本段理论验证  对H-O理论的第一次实证检验是1953年.按照一般认为,美国应该是一个资本充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因此它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禀赋论是瑞典的两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即是否改变了价格差作为贸易原因或动力的基本观点,也可能产生国际贸易。基本观点包括: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
试比较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进口产品的类型是由其比较优势决定的,而其比较优势又是由其要素禀赋决定的。 要素禀赋...
试比较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主张世界各国都应该分工生产成本费用绝对低廉的产品,以绝对的优势的产品的一部分换回...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o斯密创立,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然而这两者的不...
重叠需求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的区别 ……
重叠需求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不过,二者也有很大区别。   第一,这两...
试述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与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理论(即H-O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
新古典的H-O要素禀赋理论,从要素禀赋结构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所导致的要素相对价格在国际间的差异方面来...
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要素禀赋理论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另一种观点。在其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进口产品的类型是由其比较优势决定的,而其比较优势又是由其要素禀赋决定的。 要素禀赋...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主张世界各国都应该分工生产成本费用绝对低廉的产品,以绝对的优势的产品的一部分换回...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o斯密创立,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然而这两者的不同之...
新古典的H-O要素禀赋理论,从要素禀赋结构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所导致的要素相对价格在国际间的差异方面来...
比较优势一词进入到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并成为最重要的理论概念,首先应该归功于...理论;因为这一理论用要...
好的,给你答案:1.要素禀赋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一种发展,一种完善。2.两者认为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图文】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国际经济
大小:278.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简介/要素禀赋理论
理论图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ckscher-Ohlin&Theory),又叫做要素比例理论(Factor&Proportion&Theory)。
理论没有试图去解释国际间生产率的重要差异。这种差异致使各国间比较成本的不同,并由此引起国际贸易。在现代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中,这些生产率差异本身被归因于各国初级要素拥有量的差异,这种初级要素拥有量的差异实际上肩负了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重任:比较明显的对外贸易商品构成的原因,如要素质量的国际差异以同一产品生产函数的差异等,都通过假设前提而精心排除了。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最终形成了现在众所周知的国际贸易模型的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T):一个国家出口用其相对富足的要素密集生产的那些物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的要素密集生产的那些物品。这个定理看似甚有道理,但却也十分鲁莽,它用供给条件解释整个的构成,如果(比如说)一国的进口需求倾向于用其富足的要素比较密集地生产的那些物品,那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就没法解释了。
对于现行形式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萨缪尔森在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的功绩,要比赫克谢尔1919年的开创性文章和俄林据此加工和发展而形成的《》(1933年)一书的功绩要大。
在一系列特定条件下,自由贸易将使要素价格基本上完全、而不是局部均等。这些特定条件包括:完全竞争、无交换成本、不完全专业化、相同的线性齐次生产函数、无外生经济、在所有相对要素价格上相对要素密集程度不变、要素质量相同、要素数量不大于商品数量。这种绝妙的阐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最后推广到了n个国家、n种要素和n种物品;H-O理论则没能做到这一点,它至今仍只是一个讨论两个国家、两种要素和两种商品的定理(,1965年,第175—6页)。
基本概况/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产品周期由于各种产品生产所要求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一国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较低,而生产密集使用别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比较高,从而形成各国生产和交换产品的价格优势。进而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此时本国专门生产自己有成本优势的产品,而换得外国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在中,这种理论观点也被称为狭义的。广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指出,当国际贸易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在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的情况下,以及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的前提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或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决定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各国的生产结构表现为,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保持不变。要素禀赋论是瑞典的两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伯蒂尔o奥林提出的,奥林在他的老师赫克歇尔提出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要素禀赋理论。这一理论突破了单纯从技术差异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的局限,而是从比较接近现实的要素禀赋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和要素禀赋论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以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或成本差别作为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动力的。因此尽管两种理论在产生的时间上相距约150年的时间,但是其理论渊源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尺度是:它们借以立论的经济学基础是否有根本性的变化;它们的理论本身是否建立在不同的动力机制上,即是否改变了价格差作为贸易原因或动力的基本。这两个方面都没有发生的变化。因此将技术差异论和要素禀赋论统称为,从而构成古典贸易理论的内容。
不同观点/要素禀赋理论
对他们认为非常重要的许多变量,如需求条件和规模经济,均未作讨论,而他们对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则在相当大程度上偏离了两位先行者自己确立的解释实际观测到的外贸结构这一目标。由于把国际贸易看作国际要素流动的一种形式,赫克谢尔和俄林均推测,自由贸易将使要素稀缺程度、从而世界要素价格均等化,但不管怎么说,还发现了这种过程达不到完全相等的许多原因。萨缪尔森则把他的主要精力放在HOT的推论上,即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EPET)上。
理论之谜/要素禀赋理论
虽然对国际贸易“货币”理论(或)的经验检验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但无论是的解释还是俄林的解释,他们的纯粹或“真正”理论直到1951年都仍然完全没有得到检验。
检验研究/要素禀赋理论
在1951年,对李嘉图的贸易理论首次进行了检验,几年以后,把他1947年的投入产出表运用于美国贸易模型,他发现美国的出口品是相对劳动密集的,而它的进口品则是相对资本密集的,这个结论与我们根据赫克谢尔—俄林定理所作的预期完全相反。经济学家对于里昂惕夫之谜大体上有四中解释:(1)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2)关税和政府的其它贸易壁垒(3)技能和人力资源不同(4)其它自然资源不同。
新的发现/要素禀赋理论
各地的要素和技术是不同的各国的需求条件差别正好为生产中的要素倾向所抵销,要素密度的转变很可能在要素价格的相关范围内,等等。(3)其它一些人,包括萨缪尔森自己,或多或少忽视了里昂惕夫之谜,他们研究的是所谓“俄林—萨缪尔森研究框架”,他们的目的是把国际贸易的纯粹理论降为一般均衡(GE)理论的特例。在他们看来,赫克谢尔—俄林定理的实际精确性并不是什么重要问题,因为,它无论如何只是向差别税、关税、交易成本、规模经济、需求条件、要素流动性和不完全竞争的第一次逼近。(4)还有一群人,主要是商业经济学家,他们对赫克谢尔—俄林定理和俄林—萨缪尔森研究框架均加反对。他们利用里昂惕夫之谜去支持自己结构松散的“产品周期”和“技术缺口”(gap)模型,用产品创新的动态性和高收入国家生产者在信息与营销方面的优势来解释制成品贸易模型。另有极少数象(Charles&Kindleberger)那样,认为:“他[里昂惕夫]所证明的并不是美国资本稀缺而劳动力充足,而是证明了赫克谢尔—俄林定理是错误的”(转引自德马切,1976年,第124页)。大多数贸易理论家继续加工精炼受到明显反驳的要素比例理论,日益陷于由里昂惕夫之谜引起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如要素是什么?许多不同的要素如何进入生产过程?在多要素世界里,能够排除要素密度的转变吗?当要素数量增长时,保证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成立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确定定理/要素禀赋理论
早在1941年,和W.斯托尔佩(Stolper)就致力于确立这样一个定理,即无论从绝对意义上还是从相对意义上都有利于相对稀缺的要素。这个定理不失为俄林—萨缪尔森研究框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此后在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方面的工作,主要是证明在一个有许多要素和许多物品在分隔而又相关的市场上交易的世界里,商品价格和对应的要素价格之间——对应关系的特性,从而完成一般均衡框架的关节的结合。在一般均衡框架中,李嘉图模型和俄林模型都只看作是特例,前者根据给定的要素价格论证商品价格问题,后者则反过来从给定的商品价格出发,论证要素价格问题。
研究框架/要素禀赋理论
假如里昂惕夫之谜使俄林—萨缪尔森研究框架停下来,损失有多大?问题的答案显然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说明大多数贸易理论家并没有表现出他们是“天真的证伪主义者”:他们抓住俄林—萨缪尔森框架的“硬核”,禁止不用一般均衡要素比例的定价理论去解释世界贸易模型的一切意图。不管俄林—萨缪尔森框架过去和将来是否是卓有成效,在产生大量新生事实的拉卡多斯意义上,它是否是“进步的”研究框架将又是一个棘手的判断问题。用俄林—萨缪尔森方法得出的大多数新发现,比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之间的密切联系更缺乏事实的支持(德马切,1976年,第123页)。可以肯定的是,俄林—萨缪尔森框架对于普及充斥于战后一切分配问题讨论的简单化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发挥了很大作用,国际贸易的要素比例模型,激励了服从规模收益不变并包含两个国家、两种物品和两种要素的总生产函数的传播,这样,通过高度简化和综合的一般均衡理论(该理论预示了超过实际交易能力的交易量),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可以统一处理。因此,对俄林—萨缪尔森研究框架的评价,不可能抛开对更为广泛的希克斯—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研究框架的评价,后者是整个研究框架的一部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经济理论中最热心的操作主义拥护者(至少在其早期是这样,参见第4章)的萨缪尔森,对这项工作的展开与发展作出了如此之大的贡献。一位评论者发现:“[要素价格均等化的]整个讨论,无论好坏,都是非操作的理论化的典型例子”(凯弗斯,1960年,第92页)。坦率地承认,现实世界中实际观测到的要素价格差异,必定在相当大程度上偏离在静态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完全相等。然而,他对自己对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研究深信不疑,认为它通过一些方法“洞察了决定世界贸易的力量”(转引自德马切,1976年,第118页),这使人想起由于他公开藐视先验论的方法论而引起的一场争论(见第4章)。从内心说,人们很难反对这样的结论:要素价格均等化讨论已变成一场智力游戏。虽然它通过澄清纯理论的结构产生了某些有时候很有用的结果……得出了有趣的结论,即在某些情况下,贸易可能并不倾向于使要172经济学方法论素价格均等,事实上,甚至没有哪个政策制定者想知道从里能否找到对解释现实世界的统计或观测到的事实有任何价值的答案[科登,1965年,第31页]。
内容要素/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分析在Ricardo模型中,用技术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证明了即使两国技术完全相同,由于偏好的不同,也可能产生国际贸易。将证明:即使两国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这体现在等产量曲线上),两国偏好也完全相同,仅仅由于两国的要素禀赋存在差异,也可能产生贸易的可能。在这里,为,也即两个国家(1和2),两种产品(X和Y),两种要素(K和L)。如果仅有两种禀赋:资本和劳动,甲国资本充裕,而乙国劳动充裕,那么甲国密集使用资本的部门必定更具有竞争力,而乙国密集使用劳动的部门一定更具有竞争力。(factor abundance) 要素充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说明:要素充裕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该国绝对要素量无关。例如,1国资本存量为,劳动存量为,那么1国要素充裕度可以用来衡量。裕度。从中也可看出,1国相对2国来说,资本更加充裕,劳动更加稀缺,而2国相对1国来说,资本更加稀缺,而劳动则更加充裕。这说明,一国某种要素的稀缺和充裕,只能是相对另一个给定国家来说的,例如,中国相对美国来说,是一个资本稀缺而劳动充裕的国家;但若相对朝鲜来说,可能是一个资本充裕而的国家。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这个概念时针对产品而言,与国家无关。要素密集度是指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说明:要素密集度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服装相对汽车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无论那种产品,都可使用这两种要素的任意组合来生产.生产服装的时候,可以选择资本较多的生产方式,而生产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劳动较多的生产方式.只要要素是可替代的,这一定可以做到.那么是从什么角度认为 “相对汽车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呢 其实,“服装相对汽车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时候,一个隐含的假定是:在要素价格相同的时候,而生产者又是利润最大化的。称产品X较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当且仅当要素价格相同且生产者最大化利润时,X的要素密集度总是大于Y的要素密集度.这两条等产量曲线是从其系列中任意挑选的,这是因为假设生产技术是规模报酬不变的,这意味着在同样的相对价格下,其要素使用比例与生产规模无关。两条任意的等产量曲线.当要素的相对价格为红线(更陡)所表示时,那么厂商最优化产量分别在A,B两点,那么显然X的要素(资本)密集度较Y为高.当要素的相对价格为蓝线(更平)所表示时,那么厂商最优化产量分别在C,D两点,显然X的要素(资本)密集度较Y为高。或者可以说,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理论分析/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图形分析从要素禀赋的差别来解释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同,重新解释贸易基础,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F.Heckscher)和俄林(B.Ohlin)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认为,由于国与国之间要素禀赋存在的差异,使得要素价格也产生差异,进而导致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差异,由此产生国际贸易。经济学家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偏好相似理论主要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认为产业内贸易是由需求偏好相似导致的。基本观点包括: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才能够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两个国家的消费者需求偏好越相似,一国的产品也就越容易打入另一个国家的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 他们的相同点显而易见都是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国际贸易,即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直接来源于同一产品在国与国之间的价差,而价差又来源于生产成本差异,如何解释生产成本差异,各派国际贸易理论就开始从此分道而说了。即两种理论的不同点: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是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要素价格的差异,这就是要素禀赋理论所揭示的。而从要素需求入手,认为要素价差是由于对要素存在需求差异引起的,而对要素的需求则又是由于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所引起的,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差异源于国与国之间消费嗜好不同、收入水平与分配有差别。
理论验证/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XY实例对H-O理论的第一次实证检验是1953年。Leontief根据美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的数据,对H-O理论进行了验证.按照一般认为,美国应该是一个资本充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因此它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实证结果却是: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史称“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The Leontief Paradox) 有人宣称1947年为欧洲重建之特殊年份,此年数据不足以论.于是Leontief于1956年又根据美国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仍然得出同样的结果.后人对此有以下几种解释::(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 一个隐含的假设为:对于任何一种要素相对价格,X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Y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如果在某些要素相对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另一些要素相对价格下,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现象称之为要素密度逆转。由于美国作为最发达国家和其他国家的要素相对价格存在较大差别,有可能出现在美国为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在其他国家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现象(最典型的莫过于农业).因为里昂惕夫是根据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进口商品在其他国家生产时的要素密度,因此可能会发生一些误会。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 在前面的分析中,假设了两国偏好完全相同或近似.但偏好在决定贸易的模式中,也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当一国对于某一具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偏好该商品,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贸易模式发生改变,这就是需求逆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湖南人喜欢吃辣椒,即使它生产辣椒是最具有优势的,它还是要从外省进口辣椒。较平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1国,而较陡的无差异曲线表示2国,那么根据H-O定理,1国应该出口X,而2国出口Y.但由于偏好(无差异)曲线的显著差异,1国的X的相对价格不低反高,2国的Y的相对价格不低反高.那么国际相对价格则将其平均化.这使得1国进口X,2国进口Y。基于需求逆转,里昂惕夫之谜可以这样解释:虽然美国的资本比较充裕,但如果美国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中,资本密集型产品占据了绝大部 要素禀赋理论的应用比重,美国则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然而,用需求因素来解释各国居民的消费偏好的差异可能是有问题的。人喜欢是因为巴西生产咖啡的结果,喜欢葡萄酒是因为法国地中海沿岸生产,这似乎又证明,供给创造了需求。贸易保护另一个解释是,美国存在很高程度的贸易保护,这种贸易保护主要针对美国缺乏的劳动要素密集型产品(农产品),因此美国的进口产品中缺乏农产品也可以理解。但是,这个解释不能够满足一般均衡的条件:假如美国实行贸易保护农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时,与美国发生贸易的国家都只能以本国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去与美国贸易,这似乎很难说得通,或许,仍然可以用贸易保护本国弱势产业的理由去解释。人力资本密集一种较可信的解释是,美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不但具有较充裕的资本,还拥有较充裕的人力资本.因此,美国出口的商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自然资源有人指出,自然资源与资本在生产中往往是互补的.因此,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如能源,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美国的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如。这样,美国的大宗进口商品很多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因此,如果考虑到自然资源,里昂惕夫之谜也许可以得到较好的解释,也即:美国看似是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其实是在进口。
显示方式: |
共有238个词条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南开经济研究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9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57:01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当前位置: >>
国内重点国际贸易教材学习辅导修订
国内重点国际贸易教材学习辅导国际贸易习题与解答海闻 著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国际贸易教学团队改编2012 年 4 月第四次修订 相关重要国际贸易概念1、绝对优势:基于两国劳动生产率(MPL)的绝对差异而进行的国际劳动分工,从而使自由贸易参与国获得贸易利益的理论。 2、比较优势:基于两国劳动生产率(MPL1//MPL2)A 不等于(MPL1//MPL2)B 的相对差异而进行的国际劳动分工, 从而使自由贸易参与国获得贸易利益的理论。 3、要素禀赋理论:基于两国要素禀赋的绝对差异而进行国际分工,从而使贸易参与国获得贸易利益的理论。 (技 术一样时) 4、新贸易理论:基于产品差异、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基础而进行两国间的国际分工,从而使贸易参与国获得 贸易利益的理论。(技术与要素禀赋一样时) 5、战略贸易理论:是指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出口补贴帮助本国厂商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或者以关税迫使外国厂 商降低价格从而实现由外国向本国转移利润的目的贸易理论。 (说明有些情况时通过政府的补贴或关税措施能够 提高国民福利) 6、反倾销与反补贴同时实施的原因:美国商务部认为: 在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调查中的将特定产业视为市 场经济导向行业,并按生产商实际发生的成本为正常价值计算,那么理论上将会出现一个漏洞:非市场经济国家 的生产商享受政府补贴但不构成倾销, 依据原来的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不适用反补贴的立场, 又不能进行反补 贴调查, 这样将不利于美国国内产业, 于是改变为可适用于非市场经济中的某个市场经济导向产业可进行反补贴 调查。 7、贸易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贸易政策对消费者时常是不利的,原因是消费者人多,但分摊到每个消费 者的损失较小,有“搭便车”的行为发生,另外由于消费者之沟通成本太大; 贸易政策对生产商时常是有利的, 生产商较少,如果有损失,则会造成每个生产商损失较大,另外因为人数较少,相互间的沟通相对容易,这样生 产商有动力游说(LOBBY)政府。 8、大国(影响世界价格)、小国的贸易政策分析的不同。 9、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问题,贸易创造指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创造出了新的贸易量。贸易转移指成员国与区 域外国家的贸易转移到了区域内。 如果贸易创造效应超过贸易转移效应, 那么区域贸易协定会增进成员国的国民 福利。但是如果贸易转移效应超过贸易创造效应,那么区域贸易协定会降低成员国的国民福利。 10、国际贸易理论与现实不一致有原因:国际贸易的现实是由于技术、要素禀赋、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国际 外包、 国际投资等五个方面的综合结果的反映, 但各种国际贸易理论为了说明贸易产生的原因只是从一个方面分 析。 11、区域贸易协定次优理论? 经济学的次优理论:在一个次优状态的经济体中,消除其中的一种扭曲只能使该经济体处于另一个次优状态。更 进一步而言, 消除一种扭曲的措施有可能强化另一种扭曲, 因而消除一种扭曲的政策有可能使整体的扭曲状况更 糟。 应用在区域贸易协定上, 一个国家对所有其他国家实施关税是一种次优状态; 区域贸易协定使成员国之间开展自 由贸易,但对非成员国仍然征收关税,因此是另一种次优状态。虽然区域贸易协定消除了区域内贸易保护所造成 的扭曲, 但它通过贸易转移强化了对区域外国家实行关税保护所造成的扭曲, 因此区域贸易协定对成员国的国民 福利的净效应是不确定的。 12、新新贸易理论:两个分支:1)是 Melitz 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主要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 会从事出口贸易而有的企业则不从事出口贸易;2)是 Antras 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企业内生边界模型。主要解释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会选择公司内贸易、市场交易还是外包形式进行资源配置13、勒纳指数(衡量垄断能力的)L=(P-MC)/P=1/ED,(P-MC)为经济租,(P-AC)为单位产品利润。 14、显性比较优势,显性贸易竞争力,贸易竞争力,IIT 15、超额需求或供给弹性与需求、供给弹性的关系证明?来自于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许斌教授的国际贸易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教学参考书目:1. 2. 3. 4. 5. 6. 武大版张相文的国际贸易学 高教版李坤望的国际经济学第二版或第三版 石化出版社金圣才的国际贸易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历年最新版 复旦的尹翔硕的国际贸易教程 北大版许斌的国际贸易 期刊: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问题、国际商务研究、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贸易教材中的几个主要内容 一、 古典贸易理论内容学习指导 1、古典贸易理论分析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理论时,由于当时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发展才起步,所以主要是表上作业法, 直到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及哈伯勒提出的机会成本理论被引入之后才使古典贸易理论分析方法进 行了创新,三个条件同时利用。 1)生产者角度获取最大利润或最小成本,有 Px/Py=MCx/Mcy=?y /? x (即机会成本) 2)消费者角度获取最大效用,Px/Py=MUx/Muy=?y /? x(即机会成本) 3)封闭时市场出清(任何商品的生产等于消费),自由贸易时贸易平衡(Px*?x=Py*?y) 2、假定某国拥有 20000 单位的劳动,X 与 Y 的单位产出需要劳动投入分别是 5 单位与 4 单位,试确定生产可 能性性方程?如果 X 与 Y 的国际相对价格为 2,进口商品数量为 2000 个单位,试确定出口商品数量且画出贸易 三角形。(南开大学考研题目) 3、封闭经济的价格与工资、开放经济中的价格与工资1 已知:中国 1000 个工人,美国 200 个工人,中国生产 1 套服装需要 2 个工人,美国则只需要 1 个工人;中国生 产 1 箱饮料需要 5 个工人,美国则只需 0.5 个工人。 封闭时:中国 1 个工人的工资等于 0.5 套服装或 0.2 箱饮料,美国的 1 个工人的工资等于 1 套服装或 2 箱饮料; 所以中国的 1 套服装相当于 0.4 箱饮料,美国的 1 套服装相当于 2 箱饮料,反过来说中国的 1 箱饮料相当于 2.5 套服装,美国的 1 箱饮料相当于 0.5 套服装,所以中国在服装上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在饮料上具有比较优势。总 之中国工人工资比美国要低,无论是用服装还用饮料来衡量均是这样。 开放时:则依据比较优势分工的结论,中国完全专业化生产服装 500 套,美国人完全专业化生产 400 箱饮料,则 世界相对价格(交换比率)为 0.8。此时中国工人的为 0.5 套服装或 0.4 箱饮料,美国工人的工资为 2 箱饮料或 2.5 套服装,此时美国工人的工资无论是用服装还是用饮料来衡量均是中国的五倍。(此题理解劳动生产率、实 际工资、技术创新或进步)二、关于有效关税保护率的习题1、ERP 的两个公式是等效的,ERP=(V`-V)/V=(T-Pt)/(1-P),对于 ERP=(T-Pt)/(1-P)中的 ERP 分别对 T、t、P 分别 求偏导数的结论或有些情况下该结论的条件是什么?(仔细推导),此处的 V 与 V`分别是自由贸易与非自由贸 易(关税或补贴时)是进口零部件加工为产成品的国内产值增加值。 2、假设某行业(X1)需要另外两个产业(X2 与 X3)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品,投入产出系数分别为 a21=0.2, a31=0.5。三个行业的进口关税率分别用 t1、t2、t3 表示,试计算在下列三种情况下 X1 行业的 ERP 各为多少? 1)t1=30%、t2=20%、t3=10% 2)t1=30%、t2=20%、t3=40% 3)t1=30%、t2=50%、t3=10% 3、(李坤望高教版国际经济学第二版或尹硕翔复旦版国际贸易)欧洲的飞机的制造业得到好几个国家政府的资 助,据估计,这些资助相当于某些飞机售价的 20%,另外,从其他的国家购买的零部件的成本是售价的一半(假1来自于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许斌教授的国际贸易教材的第1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设零部件进口不征收进口关税),按照这种估计,欧洲飞机制造商得到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如果其他的国家购 买的零部件的成本是一架欧洲飞机成本价一半,此时有效保护率又是多少?(参答:40%,50%)三、书中附录 P266 的 BARND---KRUGMAN 模型的分析 实质上是古诺效应分析 1、P(x+y)理解为价格是(x+y)的函数,此处的 x+y 可不要。 2、自由贸易时的 x0、y0、p0 各为多少?最大利润为多少? 3、自由贸易且串谋时的 x0、y0、p0 各为多少?最大利润为多少? 4、自由贸易且自由竞争时的 x0、y0、p0 各为多少?最大利润为多少? 5、关税时为什么进口国价格只增加 1/3t ?(按书上假定,会导致出口商的 MC 增加) 四、贸易大国最优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1、CNKI: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 2005(9)P60-64 张宝均衡 重庆大学,大国最优关税的计算----对 于现有文献中一个臆断的更正 2、 超额需求 (进口 ED) 与超额供给 (出口 ES) 与价格轴、 前后价格之间的围成的面积是 ?CS+?PS 之和。 3、战略性贸易政策:P350、351 为 BARND―SPENCE 模型,P352 实质上就是博弈问题。 4、S-S 定理的拓展:从自由贸易的出口部门拓展到进口关税时的价格上升部门 5、勒纳(即国际金融中的马勒效应的提出者之一)对称原理同样税率的出口从价税和进口从价税对可进口品的相对价格和贸易条件会产生相同的影响。 6、运用局部均衡方法分析以下否对称 1) 进口关税与出口关税 2) 进口配额与出口配额 3) 进口时的生产补贴与出口时的生产补贴 4) 进口时的消费补贴与出口时的消费补贴 5) 进口补贴与出口补贴 6) 大国出口最优关税与大国进口最优关税7)VER6、教材 P273 垄断条件下配额问题:图 8.2 中的生产者福利变化为 MC、PW、PW+T、价格轴共同围成的面积。 (垄断时都用此法求垄断商利润) 7、S-S 定理分析的几个公式可先求 ln 对数,之后对时间求导数得出变化比率的比较结论----S-S-J 定理,此方法 的原理是利用统计学中的数据处理的方法:乘除变加减,此方法在本教材中多次运用到,请自行总结其他用到之 处。 8、雷布斯津基定理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参见许斌教授国际贸易教材)9、贸易大国一般均衡分析的新的平行的世界价格线的画法分析(结合用实物量表示总产出) 10、生产增长的贸易效应与消费增长的贸易效应的分析请参见其他教材。(如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贸易精品课程、 武汉大学出版社张相文与曹亮主编的国际贸易教材、 机械工业出版社原毅军主编国际经济学、 高教版李坤望国际 经济学第一版或佟家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五、教材中没有分析或分析不够的几个内容 (一)新 H-O 模型:范尔威模型假设: 布是“垂直差异” 产品。对不同质量的产品品种的需求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同时假设生产 1 单 位布需要 1 单位的劳动投入和ρ 单位的资本投入,其中ρ 也就是布的质量指数:布的质量越高,ρ 越大。 比较优势和生产: 1、生产一单位质量为ρ 的布的成本为 (1)本国:C(ρ )= W + ρ r (2)外国:C*(ρ )= W* + ρ r* 其中 W 和 r 分别是工资和资本报酬。 2、假如 W* & W,并且 r* & r,我们就可以把本国看作为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利用优劣 BEP(BREAK EVEN POINT)方法进行分析贸易 :1.资本相对丰裕的本国会出口质量较高的布,进口质量较低的布和劳动密集的麦。 2.另外,也可以用人力资本禀赋的多少来对产业内贸易进行类似的解释。 (三)相互倾销模型(研究生层次内容)假设: “冰山”模型:每单位中只有 g 比例能出售(0 & g & 1);要出售一单位,需要运去 1/g 单位。 生产和销售: 1、本国的利润函数改变为 π 1=[α -β (Q11+Q12) Q11] +[α -β (Q21+Q22) Q21]-F-f(Q11+ Q21/g) 2、生产者对自己国内市场的反应函数没有变化,但对出口市场的反应函数发生了变化。对本国利润函数求偏导 后得到本国在外国市场的反应函数:Q12=1/2b(α -f/g)-1/2Q22 3、相应地,外国在本国市场的反应函数为: Q21=1/2b(α -f/g)-1/2Q11 4、由于 g 小于 1,f/g 必然大于 f,因此外国厂商在本国市场上的反应函数必然比以前更靠近原点。 均衡结果: 外国生产者对本国市场的出口减少,本国生产者增加。外国出口的减少大于本国销售的增加。市场 价格上升,产出减少。本国厂商在本国市场上得到的价格高于在外国市场得到的价格。(由于两个 市场的价格是相同的,而生产者在自己国内市场得到的价格必然高于出口市场销售减去运输成本的 价格,因此这种模型被称之为相互倾销模型。)(五)相互需求方程式与贸易无差异曲线约翰? 穆勒(John Stuan Mill): 贸易条件:贸易利益的分配中双方各占多少。两国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双方获利的范围。相互需求 强度解释国际交换比例的变动。 分工前两国等量劳动生产两种产品的数量 国家 A B X 产品 1 1 Y 产品 1.5 22、由贸易无差异曲线推导提供曲线 詹姆斯? 米德导出。 ? 第一步:导出 A 国的贸易无差异曲线;第二步:推导出 A 国贸易的无差异图; ? 第三步:从 A 国的贸易无差异图和促使贸易发生的不同相对商品价格推导出其提供曲线。 国际贸易量(Quantu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由于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经常变动, 对外贸易额难以反映该国贸易的实际规模和发展变化, 如果 以国际贸易实物数量来表示, 则能避免上述矛盾, 但参加对外贸易的商品种类繁多, 计量标准各异, 无法把它们相加。为此,一般选择某一固定年份为基期,以基期计算的报告期出口或进口价格指数 去除报告期的出口额或进口额。 贸易量=贸易额(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进口或出口)导论习题 1、我国 A 公司向马来西亚 B 公司销售一批新品种优质杂交稻谷种子,并转让种植支术,价格是普 通稻谷种子的三倍。班轮运到新加坡港,再通过陆路运至马来西亚目的地。后因我国国内谷种 供应紧张,我国另一家 C 公司又把这批谷种购回一部分在国内销售。 1)对马来西亚、中国来说,哪种情况是属于正常的进口、出口?哪种情况属于复出口、复进口? 2)对新加坡来说是什么贸易? 3)A 公司这笔贸易中,哪些属于有形贸易?哪些属于无形贸易?2、我国 2000 年进出口总额为 4743 亿美元,出口 2392 亿美元,进口 2251 亿美元;2001 年进出口 总额为 5098 亿美元,出口 2662 亿美元,进口 2436 亿美元;2002 年进出口总额为 6208 亿美元, 出口 3256 亿美元,进口 2952 亿美元.若以 2000 年为基期,假定 2001 年进、出口价格指数分别为 105%与 104%;2002 年进、出口价格指数分别为 120%与 122%. 1)计算 、2002 年贸易差额分别是多少?是顺差还是逆差? 2)分别计算
年的对外贸易额 的增长率? 3)分别计算
年对外贸易量。 国际贸易理论的实例分析 一、 绝对优势理论 现有英美两国各有 20 单位的劳动,英国在布与小麦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分别 20 与 8,美国在布与小 麦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 10 与 12,如果两国的福利函数都为 U=XY。 (设布为 X 产品,小麦为 Y 产品) 1)求各国的 PPF 方程并图示之 1)求封闭状态下均衡时各国的生产与消费量及福利水平 2)如果两国实行自由贸易且均衡,各国的贸易贸易模式是什么?各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是 多少?此时各国的福利水平是多少? 3)在同一图上对上述两问进行分析。 解:1)英国的 PPF 为 X/20+Y/8=20 即:Y=-0.4X+160(1) 美国的 PPF 为 X/10+Y/12=20 即:Y=-1.2X+240(2) (2)因为 U=XY,MUx=Y,MUy=X ,为保证最大收益, MUx/MUy=Y/X=Px/Py 封闭时:为求最大福利,一定有 英国 :由 MUx/MUy=Y/X=Px/Py ,Y/X=0.4,Y=0.4X ,代入到(1)式有 X=200,Y=80 美国:由 MUx/MUy=Y/X=Px/Py ,Y/X=1.2,Y=1.2X ,代入到(2)式有 X=100,Y=120 封闭时市场出清。英国的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都是 200 的布与 80 的小麦。同理,美国的 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都是 100 的布与 120 的小麦。 此时的福利水平:英国的 U=200*80=16000,美国的 U=100*120=12000 (3)由方程(1)与(2)有英国布的相对价格是 0.4,美国的布的相对价格是 1.2,所以在自 由贸易时,英国应该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布,进口小麦;美国应该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小麦, 进口布。 由(1)式此时布的总产出为 400,由(2)式小麦的总产出为 240,所以布的国际相对价格 为 Px/Py=240/400=0.6。而且此时的消费可能性方程为 Y=-0.6X+240(3) 两国的 MUx/MUy=Y/X=Px/Py=0.6,有 Y=0.6X ,代入(3)式中有 X=200,Y=120 此时英国出口的布为 400-200=200,进口小麦为 120-0=120;美国出口的小麦为 240-120=120,进口的布为 120-0=120。 此时的福利都为 U=120*200=24000 (4)图示分析如下二、比较优势理论 现有中美两国各有 60 与 20 单位的劳动,中国在布与小麦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 5 与 3,美国在 布与小麦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分别 10 与 12,如果两国的福利函数都为 U=XY。 (设布为 X 产品,小 麦为 Y 产品) 1)求各国的 PPF 方程并图示之 4)求封闭状态下均衡时各国的生产与消费量及福利水平 5)如果两国实行自由贸易且均衡,各国的贸易贸易模式是什么?各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是 多少?此时各国的福利水平是多少? 6)在同一图上对上述两问进行分析。 解:1)中国的 PPF 为 X/5+Y/3=60 即:Y=-0.6X+180(1) 美国的 PPF 为 X/10+Y/12=20 即:Y=-1.2X+240(2) (2)因为 U=XY,MUx=Y,MUy=X ,为保证最大收益, MUx/MUy=Y/X=Px/Py 封闭时:为求最大福利,一定有 中国:由 MUx/MUy=Y/X=Px/Py ,Y/X=0.6,Y=0.6X ,代入到(1)式有 X=150,Y=90 美国:由 MUx/MUy=Y/X=Px/Py ,Y/X=1.2,Y=1.2X ,代入到(2)式有 X=100,Y=120 封闭时市场出清。中国的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都是 150 的布与 80 的小麦。同理,美国的 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都是 100 的布与 120 的小麦。 此时的福利水平:中国的 U=150*90=13500,美国的 U=100*120=12000 (3)由方程(1)与(2)有中国的英国布的相对价格是 0.6,美国的布的相对价格是 1.2,所 以自由贸易时,中国应该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布,进口小麦;美国应该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小 麦,进口布。 由(1)式此时布的总产出为 300,由(2)式小麦的总产出为 240,所以布的国际相对价格 为 Px/Py=240/300=0.8。而且此时的消费可能性方程为 Y=-0.8X+240(3) 两国的 MUx/MUy=Y/X=Px/Py=0.8,有 Y=0.8X ,代入(3)式中有 X=150,Y=120 此时中国出口的布为 300-150=150,进口小麦为 120-0=120;美国出口的小麦为 240-120=120,进口的布为 150-0=150。 此时的福利都为 U=120*150=18000三、 要素禀赋理论(H-O) 如果 A 、B 两国的 PPF 分别为 X2+4Y2=80000 与 4X2+Y2=80000,福利函数都为 U=XY,且假定封 闭时两国相对价格分别对应的是 0.5 与 2。要求用同一图对两国贸易前后的状况进行图形分析 1)求封闭状态下均衡时各国和的生产与消费量及福利水平 2)假定自由贸易状态下均衡时两国各自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的产量增加 40%,求国际相对价 格与两国的生产与消费量、贸易量及福利水平 解:因为 U=XY,MUx=Y,MUy=X ,为保证最大收益, MUx/MUy=Y/X=Px/Py 1)封闭时:因为要求福利最大,一定有 A 国:MUx/MUy=Y/X=Px/Py=0.5,则 X=2Y ,代入到 A 的 PPF 中有 8Y2=80000,有 Y=100,则 X=200,由于封闭状态下均衡市场出清,此时消费量与生产量是相等的。UA0=100*200=20000 同理 B 国:MUx/MUy=Y/X=Px/Py=2,则 X=2Y,代入到 B 国的 PPF 中有 8X2=80000,有 X=100, Y=200。由于封闭状态下均衡市场出清,此时消费量与生产量是相等的,有 UB0=100*200=20000= UA0 3)由图形可知 A 、B 在分别在 X、Y 上具有比较优势,自由贸易增加具有比较产品的产量,则此 时 A 国的产出 X=200*(1+40%)=280 ,代入到其 PPF 中有 Y=20 ;同理此时 A 国的产出 Y=200*(1+40%)=280,X=20。 此时全球 X 与 Y 的总产出都是 280+20=300,则国际相对价格为 Px/Py =300/300=1,而且设价格方 程为 Y=-X+K,且因此时同时经过两国自由贸易均衡时的生产点,则 K=300,所以价格方程为 Y=-X+300。又因为要求福利最大,一定有 MUx/MUy=Y/X=Px/Py=1,有 X=Y,代入到价格方程, 有两国的消费水平都是 X=Y=150。此时 A 国出口的 X=280-150=130、进口 Y=150-20=130;B 国出 口 Y=280-150=130、进口的 X=150-20=130。此时的福利水平都为 150*150=22500,因为大于封闭 时 20000,所以自由贸易贸易参与国 A、B 的福利都增加了。四、新贸易理论的 KEMP 模型分析 Y 2000出口进口?G CIC2进 口E?CIC1出口500 100 002000X 如果封闭时 A、B 两国都在 E 点生产与消费,且此时的 X=Y=500,两国完全专业化生产某一产品 时的产出为 2000,如果 U=XY,设 PPF 是二元一次方程形式 Y=aX2+bX+c 1) 求 a、b、c 的值为多少? 2) 封闭状态下在 E 点时各国的福利为多少及相对价格 3) 自由贸易时如果两国各自任意选择某一产品实行完全专业化生产,则均衡时两国的生产与 消费量是多少?求两国此时的贸易量?求两国的福利值? 解:1) 将 (0,2000) 、 (2000,0) 、 (500,500) 代入到 Y= aX2+bX+c ,求可出 a=2/1500, b=-11/3,c=2000 2)封闭时在 E 点时两国的福利都为 U0=500*500=250000,此时的相对价格都为 500/500=1。 (KEMP 所分析的非稳定状态 ,对 PPF 求导数有-dY/dX=-4X/=4*500/ 此时的 PPF 方程的斜率是 7/3 而不是 1。 3)自由贸易时均衡时,此时两国在两种产品上的总产出都为 2000,所以此时的国际相对价 格为 ,设价格方程为 Y=-X+K ,将(0,2000)或(2000,0)代入有 K=2000, 因为 U=XY,MUx=Y,MUy=X ,为保证最大收益, MUx/MUy=Y/X=Px/Py=1 则 X=Y ,代入到 PPF 中有,有 Y=X=1000,则 U1= 所以两国完全随机地专业化分工的自由贸易方式,也将使贸易参与方的福利增加。 五、 因需求偏好不同产生国际贸易的分析 如果 A 、B 两国的生产技术、要素禀赋及规模经济都一样,但是两国的消费偏好不一样。此时设 相同的 PPF 为:X2+Y2=32000,同时假定 UA=X4Y,UB=XY4,并假定封闭状态下均衡时 A 、B 国 的相对价格分别为 2 与 0.5。另外假定自由贸易时各国两种商品的生产量都相等。 1)求封闭状态下均衡时两国的生产与消费量及效用水平 2) 求自由贸易下均衡时两国的生产(取一位小数)与消费量、贸易量及效用水平 解::因为 UA=X4Y,MUAx=4X3Y,MUAy=X4,为保证最大收益, MUx/MUy=4Y/X=Px/Py;同理 UB= XY4,MUBx=Y4,MUBy=4XY3 ,为保证最大收益, MUx/MUy=Y/4X=Px/Py; 1)封闭时:因为要求福利最大,一定有 A 国:MUx/MUy=4Y/X=Px/Py=2,则 X=2Y ,代入到 PPF 中有 5Y2=32000,有 Y=80,则 X=160,由于封闭状态下均衡市场出清,此时消费量与生产量是相等的。 UA0= B 国: MUx/MUy=Y/4X=Px/Py=0.5, 则 Y =2 X , 代入到 PPF 中有 5X2=32000, 有 X=80, 则 Y=160, 4 由于封闭状态下均衡市场出清,此时消费量与生产量是相等的。UB0=80*160 == UA0 2)自由贸易下均衡时由假定:X2+Y2=32000,则有 2 X2=32000,有 X=Y=126.5,则两国在 X 与 Y 的总产出为 2*126.5=253,此时国际相对价格为 253/253=1,则同时设价格方程为 Y=-X+K,因为经过共同生产点,则有 K=X+Y=253,价格方程为 Y=-X+253。 A 国:UA=X4Y,MUAx=4X3Y,MUAy=X4,为保证最大收益, MUx/MUy=4Y/X=Px/Py=1,则 有 X=4Y,代入到价格方程有:5Y=253,则 Y=50.6,则 X=202.4,此时 A 国出口 Y=126.5-50.6=75.9,进口 X=202.4-126.5=75.9。且 UA1=202.44*50.6= B 国:UB=XY4,MUBx=Y4,MUBy=4XY3,为保证最大收益, MUx/MUy=Y/4X=Px/Py=1,则有 Y=4X,代入到价格方程有:5X=253,则 X=50.6,则 Y=202.4,此时 B 国出口 X=126.5-50.6=75.9,进口 Y=202.4-126.5=75.9.。且 UB1=50.6*202.44*50.6= 因为 UA1 =UB1 大于 UA0= UB0,,通过自由贸易提高了福利水平。所以两国因为需求偏好不同也 会展开国际贸易,但生产与部分进口自己偏好的产品,出口部分自己不偏好的产品 保护幼稚产业的理论的依据 图 8-3 中,Y 代表所谓的幼稚产业,其在发展初期的所对应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不能反映其将来潜在的可能性曲 线。如果选择自由贸易,那么对应于世界相对价格 p~,本国出口 X,进口 Y,社会福利水平为 U0;短期内假 设本国对 Y 产品进口征收一个禁止性关税,则征税后的国内价格 pt 回到了封闭下的价格水平,对应的社会福利 为 U1,低于自由贸易下的福利水平。 但是, 保护期间, Y 部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从长期看,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此时,撤除保护性关税,假设本国在世界市场上是小国,本国的发展不影响世界价格,那么有两种可能的结果: (1)如图 8-3(a)所示,对应于 p~,本国仍然出口 X,进口 Y,但与保护前相比,社会福利得到了改善; (2) 在图 8-3(b)中,我们看到由于 Y 部门的发展十分显著,撤除保护后,面对世界价格 p~,本国反倒由原来进口 Y 转变为出口 Y,社会福利水平由 U1 提升至 U2,高于自由贸易下的福利水平 U0。 第一章导论1. 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在 15 世纪之前,由 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15 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 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 “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2. 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1) 加大贸易需求。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 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 改变贸易模式。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 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 (1) 贸易量迅猛增长。 (2) 贸易依存度加大。 (3) 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 你还 有哪些补充?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1) 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 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 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 易。4. 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思路:新趋势包括 (1) 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 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 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 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 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5. 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 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 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张,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 贸易迅猛发展。6. 比较 15 世纪初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和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西欧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等 远洋探险的不同结果,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思路: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但是并没有对中国的开放拓展和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有实质 性的推动。究其原因,远航的主要性质是“宣威异域“的“朝贡贸易”。当时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农业 经济,对从事海外贸易而获利没有兴趣,政府禁止任何私人出海贸易,所以即便发现了通向它国的新航 道却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海外贸易。相反,西欧的地理大发现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大发现”,极大 地刺激了国际贸易和西欧经济的发展。因为地理大发现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向外输出商品需要的探险行 为,政府也极力借助发现新航道对外掠夺和殖民扩张。 7. 本章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讨论对你有什么启发?思路:本章用中国和世界的数据说明了贸易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国际商品交换而且对经 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开放经济的发展要快于封闭经济的发展,一国要发展决不能忽视贸易的作用。从这 个意义上讲,中国加入 WTO 将大大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8. 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思路:大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从供给方面解释贸易的原因,包括斯密和李嘉图的技术差异理论;赫克歇尔―俄林 的资源差异理论;保罗.克鲁格曼的生产规模差异理论以及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还有一些理论从需 求角度解释为什么发生贸易,主要从偏好差异和收入差异这两个方面来阐述。9. 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思路:有关生产技术的假设的差异 (1) 古典学派假设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且劳动者生产率在一国内是固定的,所以规模报酬不变。 (2) 新古典学派假设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而且规模报酬也是递减的。 (3) 当代贸易理论假设规模报酬递增或者生产技术会随时间变动。10. 总体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总体均衡的方法来分析国际贸易?思路: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局部均衡分析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要素市场的供求、价格和福利变动情况,而总体 均衡分析不仅要分析那种商品或要素市场,还要分析与之相关的商品或要素市场,所以有助于把握任何 一种行为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我们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时主要用总体均衡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 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思路: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 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2. 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 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思路: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 是好事。3.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 A 国有 120 名劳动力,B 国有 50 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 国 的人均产量是 2 吨,B 国也是 2 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 国的人均产量是 10 吨,B 国则是 16 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 产大米的比较优势?思路:B 国由于每人能生产 16 吨大米,而 A 国每人仅生产 10 吨大米,所以 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 A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 0.2,而 B 国为 0.125,所以 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 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 A 国,B 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棉花 240A国100 B 国 大米 800 1200 4. “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 请评论上述观点。思路: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是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是个可证实的经济理论,决不是个强权 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 可以从 Sachs 和 Warner 对 78 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 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5. 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 1 单位计算机和 1 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 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 600 小时,中国总劳动为 800 小时。 中国 加拿大 计算机 100 小时 60 小时 小麦 4 小时 3 小时(1) 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 1 单位计算机交换 22 单位的小麦, 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 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 1 单位计算机交换 24 单位的小麦, 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 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 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 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 100/4=25,加拿大为 60/3=20 (2) 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 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 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 1/22 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 3 小时,但生产 1/22 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 60/22 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 60/22 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 3 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 3-60/22=3/11 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 机需要出口 22 单位小麦,相当于用 22*4=88 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 100 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 100-88=12 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 1 单位计算机交换 24 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 60/24 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 3 小时生产 的产品,节省了 3-60/24=1/2 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 24 单位小麦,相当于 用 24*4=96 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 100 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 100-96=4 小时的劳动时间。 (4)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应专业生产计算机,数量为 600/60=10 单位;中国应专业生产小麦,数 量为 800/4=200 单位。计算机 10 8 U11 U10U21 U20 200 小麦0 1中国的福利水平从 U 1 上升到 U 1,加拿大的福利水平从 U 2 上升到 U 2,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上升了。016、假定中国总劳动为 600 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 Y 需要 4 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 X 需要 2 小时, 中国的福利函数为 U=XY2(或者 U=X2Y,U=XY,U=X2Y2,后三个自己思考做) (1) 求封闭经济中国的福利水平。 (2) 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 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 (3) 求开放的分工所得和交换所得。思路:中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 2Y=300-X,大米的机会成本为 1/2 单位的钢铁,根据福利函数知每一条效用曲 线上大米对钢铁的边际替代率为Y 2X(1) 封闭经济中的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机会成本相等处,即Y 1 ? ,或 X=Y 处,代入生 2X 2产可能性曲线得 X=Y=100,U0=100* (2) 开放经济中国完全分工,全部生产大米,交换曲线为 Y=300-X,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 贸易条件相等处,即Y ? 1 ,或 Y=2X 处。代入交换曲线得 X=100,Y=200,U=100* 2X (3) 交换所得:假设中国没有完全专业生产大米 ,仍然像封闭经济那样生产 100 单位大米和 100 单位钢 铁,但大米以 1:1 的比例交换钢铁,新的交换曲线为 Y=200-X,福利最大化仍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 贸易条件相等处,即Y ? 1 或 Y=2X 处 。 代 入 交 换 曲 线 得 X=200/3 , Y=400/3 , 2X200 .2*107 5*106 U1 ? * ? ,交换所得为 U1 ? U 0 ? 27 3 9 27分工所得为 U ? U1 ? 4*10 ?63.2*107 76*106 ? 27 27参考题目:如果上题其他内容不变,但 U=XY 的情况的计算1)中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 2Y=300-X,大米的机会成本为 1/2 单位的钢铁,又因依一般均衡分析要求, MUX/MUY=相对价格,MUX=Y,MUY=X,所以有 Y=X/2 代入 PPF 方程,有 Y=75,X=150, 国内封闭时的生 产点与消费点,此时的 U0=150*75=11250 2)开放后因为价格为 1,且有 Y=300-X, 依一般均衡分析要求,MUX/MUY=相对价格,MUX=Y,MUY=X,所以 有 Y/X=1,有 X=Y=150,U2=150*150=22500(生产点与消费点相分离)3)开放的贸易所得:假设中国没有完全专业生产大米 ,仍然像封闭经济那样生产 150 单位大米和 75 单位钢铁,但大米以 1:1 的比例交换钢铁,令新的交换曲线为 Y=A-X,则可求出 A=225, 则新的交换曲线为 Y=225-X, 又因依一般均衡分析要求,MUX/MUY=相对价格,MUX=Y,MUY=X,此时的消费点 Y=X=112.5 处,即 U1=112.5*112.5=12656.25,交换所得为 U1-U0=50=1406.25则分工所得: U2-U1=.25=9843.757、在李嘉图贸易模型中, 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方法说明一国进口和出口的福利水平变动。思路:假设小国情形出口品市场 进口品市场 P PW P0 A B E D Q S P P0 PW E A DB Q S(1) 出口品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内价格为 P0,开放后面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 PW,价格的提高使消费者剩 余减少 P0PWAE,但生产者剩余增加 PWP0EB,社会总体福利增加 ABE。 (2) 进口品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内价格为 P0,开放后面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 PW,价格的降低使消费者剩 余增加 P0PWBE,但生产者剩余减少 PWP0EA,社会总体福利增加 ABE。 8、一个小国和一个大国发生贸易,哪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画图说明。思路:一般来说,小国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以大国向小国进口为例。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虽然贸易后 的价格均为 PW,但是大国价格变动幅度小于小国,所以大国福利仅提高 ABE,而小国福利提高 A’B’E’。 大国原来福利水平为 OMEN,福利提高幅度为 ABE/OMEN,而小国福利原来水平为 O’M’E’N’,福利提高 幅度为 A’B’E’/O’M’E’N’,显然小国的福利水平提高幅度要比大国大。P N大国 SP小国P1 PWE A B DN’ D’S’OM M’QPW A’ B’ P2 E’ O’Q9、两种产品多个国家的情况。下表给出了 4 个国家生产 1 单位大米和小麦的劳动投入量。 美国 法国 中国 泰国 大米 2 5 9 8 小麦 0.5 2 3 6 已知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 2,则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国的贸易模式如何?当国 际市场对大米需求增加导致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至 3.5, 各国贸易模式会受到影响吗?如果有, 怎样变化?思路:各国大米的相对成本按照从低到高排列依次为美国 4,中国 3,法国 2.5,泰国 4/3, 国际市场均衡的 大米相对价格为 2,介于法国和泰国之间,所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泰国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美国、中国和 法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 当大米的国际价格上升到 3.5 时,就只有美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其它国家出口大米进口小麦。10、两个国家多种产品的情况。下表给出了两国生产四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时间。 芯片 香蕉 单放机 汽车 美国 25 5 10 50 菲律宾 100 1 20 250 如果美国工资是$10/小时,菲律宾的工资水平是$3/小时,两国发生贸易,按照比较优势的原 则,各应生产和出口什么产品?如果美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贸易模式会受影响吗?思路:美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从高到低为汽车 5,芯片 4,单放机 2,香蕉 0.2, 而同时美国的 相对工资为 10/3,介于芯片和单放机之间,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美国应该生产和出口汽车和芯片,进口 单放机和香蕉;菲律宾应该生产和出口单放机和香蕉,进口汽车和芯片。 如果美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美国的相对工资还是介于芯片和单放机之间,所以贸易模式不会受影 响。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数学证明2假定 X、Y 产品分别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W 劳动的价格(工资率),R 资 本的价格(利息率),L 为劳动投入系数,C 资本投入系数。假定 a 为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b 为 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 A 国 Y 产品的单位成本为:Pay=Ly?Wa+ CY?RaPay=Ly?Wa(1+ CY?Ra/ Ly?Wa)设:要素密集度为(资本―劳动比)为 SY,则 SY = CY/LY A 国国内两要素价格比为 Qa,则 Qa = Wa /Ra 因此有:Pay=Ly?Wa(1+ CY?Ra/ Ly?Wa)=Ly?Wa(1+SY/Qa)同理可证 b 国 Y 产品的单位价格、a、b 两国 X 产品单位价格如下:Pby=Ly?Wb Pax=Lx?Wa Pbx=Lx?Wb+ CY?Rb = Ly?Wb + Cx?Ra = Lx?Wa + Cx?Rb = Lx?Wb(1+SY/Qb)(1+Sx/Qa)(1+Sx/Qb)Lx?Wa(1+Sx/Qa) Lx?Wb(1+Sx/Qb) Ly?Wb(1+SY/Qb)同类产品的价格差异将导致贸易的发生,假定以 Y 产品为价格标准: (Pax /Pay)- (Pbx /Pby) =Ly?Wa(1+SY/Qa) ≠ 0(Pax /Pay)- (Pbx /Pby) =Lx[(1+ Sx/Qa) (1+SY/Qb)- (1+Sx/Qb)(1+SY/Qa)] Ly(1+SY/Qa)(1+SY/Qb) Lx[(Sy-Sx)/Qb- (Sy-Sx)/Qa](Pax /Pay) - (Pbx /Pby) =Ly(1+SY/Qa)(1+SY/Qb)等式右边上下同时乘以 QaQb,2来自于北京师范大学赵春明教授的国际贸易教材 Lx[(Sy-Sx)/Qb- (Sy-Sx)/Qa]( QaQb)(Pax /Pay)- (Pbx /Pby) =Ly(1+SY/Qa)(1+SY/Qb)(QaQb) Lx(Qa- Qb )(Sy-Sx)=Ly(Qa+SY)(Qb+SY)由于假定 a 国资本相对丰裕,b 国劳动相对丰裕,因此有 Wa/Ra&Wb/Rb,也就是 Qa- Qb&0。 由于假定 Y 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X 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 Cy/Ly&Cx/Lx,也就是(Sy-Sx)&0。(Pax /Pay)- (Pbx /Pby)&0,表示 a 国和 b 国同类产品之间存在价格差异。一旦存在差价,国 际贸易就产生了。 1.假设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中国的汽车价格是 20 万/辆,需求量为 100 万辆。中美两国进行汽车贸 易,国际市场价格为 15 万/辆,中国自己生产 60 万辆,从美国进口 60 万辆。中国的消费者是获得 收益还是受到损失?生产者呢?总福利增加了吗?请用图和数值说明。思路:中国的消费者从价格的下降中获益,生产者受损。社会总福利增加了。P 20 A 15 B E CD Q60 100 120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剩余增加了 ABDE,生产者剩余减少了 ABCE,总福利增加了 CED。2.假设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没有贸易发生以前,英国的大米/钢铁相 对价格为 4,菲律宾的大米/钢铁的相对价格为 0.5。假设两国自由贸易的结果使大米/钢铁相对价 格变成 2,请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说明贸易发生后两国福利的改变,并标出各国的贸易三角。 英国 菲律宾 钢铁 A U1 U0 B P=4 钢铁 A’ U’ U’0 P=0.5 P=2 大米 E’ B’ P=2 大米E思路:英国出口钢铁进口大米,贸易使英国能更加集中生产钢铁,然后用 AE 单位钢铁与菲律宾交换 BE 单位大 米,福利水平提高了 U1-U0。同样菲律宾把一部分资源从钢铁部门转到大米生产部门,再将多余的大米 B’E’与英国交换钢铁 A’E’,福利水平也得到提高 U1’-U’0。3.在 H-O 模型中,假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中国大米的国内市场价格是每吨 100 美元,而国际 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是每吨 120 美元。 在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 中国的大米价格会出现什么趋势? 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 1000 吨大米的话,中国的纯收益(或纯损失)是多少?(用图和数 字说明) 价格 (美元) 120 100 ab数量(吨) 1000思路:若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上升。 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 1000 吨大米的话,中国的消费者会由于价格上升损失 a 部分的面积的利 益;而生产者将由于提价得到 a+b 部分面积的收益,整个经济的纯收益为 b,面积为 1/2*(120-100) *。4.“一种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该产品的自由贸易所带来的收益越大”。 请评论并用图说明。思路:如果国内市场价格反映了生产成本,则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说明比较优势(国内价格低于国际价格 时)或比较劣势(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时)越明显,在一定的国内供给和需求弹性下,贸易量会很大, 从而自由贸易的收益会越大。这可以用下图说明(以出口产品市场为例)。价格 P’w Pw Pdab c数量Pd 为自由贸易以前国内价格,Pw 和 Pw‘为两种世界价格,可见后者与国内价格相差更大,比较这两种世 界价格下该国的净收益,可以发现 Pw 价格下净收益为 c 面积,而 Pw’价格下净收益为 b+c。10005.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c = 2000 - 0.02P Sc = 1200 + 0.02P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 10000,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 (1) 贸易前,中国汽车的产量和价格; (2) 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口或出口量; (3) 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者、厂商和整个社会的福利影响思路: (1) 令 Dc =Sc,得贸易前中国汽车价格为 20000,产量为 1600。 (2) 自由贸易下中国进口汽车,由于假设中国为汽车进口小国,则国内汽车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 10000,汽车的需求为 1800,生产为 1400,进口量为 400。 (3) 价格DCSCab 数量700消费者福利增加 a+b=1/2*()**10 7 生产者利润减少 a=1/2*()**10 6 社会福利增加 b=(a+b)-a=2*106.假设 A、 B 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 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 1, 需要的劳动为 3; 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 2,需要的劳动为 2。A 国拥有 160 单位劳动和 100 单位资本;B 国拥 有 120 单位劳动和 80 单位资本。则 (1) 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 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 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 (4) 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思路:MIN{L/al,K/ak} (1) 由于 B 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 A 国,所以 B 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 由于衣服的劳动资本比例高于食品,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 A 国最多能生产 160/3 单位的衣服和 50 单位的食品;B 国最多能生产 40 单位的衣服和 40 单位的食品。 (4) 根据 H-O 模型的结论,服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应由劳动充裕的国定即 A 国出口,食品为资本为密集 型的产品应由资本充裕的国家即 B 国出口。7.设越南(V 国)和马来西亚(M 国)两国大米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PV = 1.5 C QDV, PM = 2.2 - 2QDM 供给曲线分别为: PV = 0.1 + QSV, PM = 0.6 + 2QSM 请计算: (1) 两国自给自足时大米市场均衡时的产量和价格。 (2) 自由贸易时国际市场大米的价格和各国的进口量或出口量。 (3) 自由贸易带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收益或损失,以及两国的净福利收益或损失。思路: (1) 自给自足时 V 国大米价格为 0.8,产量为 0.7,M 国大米价格为 1.4,产量为 0.4。 (2) 两国总需求为 QWD=QDV+QDM=(1.5-P)+(1.1-0.5P)=2.6-1.5P 两国总供给为 QWS=QSV+QSM=(P-0.1)+(0.5P-0.3)=1.5P-0.4 令 QWD=QSW,得 P=1, QDV=0.5, QSV=0.9,所以 V 国出口量 QSV- QDV=0.4,也等于 M 国的进口量。 (3)(A)V 国大米市场 大米市场 价格 价格 P P 出口 1.0 0.8 D 0.7 S 1.4 1.0 0.8 数量 Q(B)国际大米市场 价格 P 1.4(C)M 国 SSxDM1.0进口D0.4交易量 Q 量Q0.4数V 国:消费者剩余变化=-1/2*[0.7+(0.7-1/2*0.4)]*(1.0-0.8)= -0.12 生产者剩余变化=1/2*[0.7+(0.7+1/2*0.4)]*(1.0-0.8)= -0.16 净收益=阴影部分面积=1/2*0.2*0.4=0.04 M 国:消费者剩余变化=1/2*[0.4+(0.4+1/2*0.4)]*(1.4-1.0)= 0.20 生产者剩余变化=-1/2*[0.4+(0.4-1/2*0.4)]*(1.4-1.0)= -0.12 净收益=阴影部分面积=1/2*0.4*0.4=0.08 世界总收益= V 国净收益+M 国净收益=0.04+0.08=0.12。 第四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1. 中国相对于菲律宾而言是资本充裕的国家。 假设中国和菲律宾生产每单位大米和钢铁的要素投 入如下: 中国 菲律宾 大米 钢铁 大米 钢铁 劳动投入 .50 .25 .80 .35 土地投入 .20 .15 .10 .20 资本投入 .30 .60 .10 .45 (1) 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2) 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得中国的哪些要素得益?哪些要素受损? (3) 如果只有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土地和资本不能流动。情况又如何?思路: (1) 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品即大米 ,进口自己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钢 铁。 (2) 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出口产品――大米的价格上升,大米行业的所有要素都会 受益;相反,进口产品――钢铁的价格下降使得钢铁行业的所有要素受损。 (3) 如果仅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价格上升的行业――大米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土 地和资本继续受益,价格下降的行业――钢铁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土地和资本会进一步受损。流 动要素――劳动力的收益不确定。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造成工人工资下降,失业增加。”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阐述。思路:不同意。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使中国的贸易量扩大,中国会扩大对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品――劳 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这种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劳动力的收益是 增加的,对这种要素的需求也会增加,所以失业应该不会增加。3. 假设 A 国是个劳动力充裕的国家,以劳动力和土地两种要素生产服装和玉米。服装是劳动密集 型产品,玉米是土地密集型产品。给定 A 国作为一个小国参加自由贸易。 (1) A 国会出口什么产品? (2) A 国国内服装和玉米的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3) 假设突然有大批移民进入 A 国,对该国的生产、贸易量和福利有什么影响?请简要说明。 (4) 如果 A 国是个大国,上述 3 题的结论还会一样吗?思路: (1) A 国会出口服装。 (2) A 国作为一个小国参加自由贸易后会出口服装进口玉米,从而导致服装价格上升,玉米价格下降。 (3) 由罗勃津斯基定理,大量移民的涌入会使该国密集使用劳动的产品――服装的生产增加,同时使另一 种产品――玉米的生产下降,贸易量扩大,社会总体的福利也会扩大。 (4) 如果 A 国是大国,则前两问不变。由于大国的贸易条件会随着进出口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三问的结论 有被大国贸易条件恶化所抵消,这种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取决于进出口产品的供需弹性。4. 如果假定法国生产葡萄和汽车,土地是生产葡萄的特定要素,资本是生产汽车的特定要素。工 人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在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内, 讨论国内要素的报酬怎样变化。 (1) 世界市场上葡萄的价格上升 5%; (2) 有大量外国汽车厂商到法国投资; (3) 生产葡萄和汽车的工人都减少。思路: (1) 名义工资上升,但用葡萄价格衡量的价格实际工资; 名义和实际地租上升; 名义和实际利率下降。 (2) 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名义和实际地租下降;资本的名义和实际总收益都会增加,但是名义和实际 利率的变化无法确定。 (3) 名义和实际工资上升; 名义和实际地租下降; 名义和实际利率下降。5. 美国国会在 2000 年就是否给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一案进行投票表决。此案在美国国内引 起了很大的争议,各方都在努力游说。反对该提案的主要是美国的各个工会组织,而支持的多 是大公司。为什么?思路:给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意味着增加与中国的贸易,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自由贸易的趋势是 增加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益,减少进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益,所以美国一旦扩大了与中 国的贸易就会改变国内各要素的收益:降低美国国内的劳动力的收益,同时增加国内资本的收益,所以出 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工会组织反对该提案,大公司支持该提案。6.“自由贸易使穷国受损富国受益。”请评论。思路:一般来讲,自由贸易通过使各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并且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没有优势的产 品,使资源达到更优的配置,增加各国的总体福利水平。7. 在特殊要素模型中,试讨论以下定理是否继续成立: (1) 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 (2) 罗勃津斯基定理思路: (1) 只对特定要素成立。在特殊要素模型中,一种产品价格的增加会使该产品使用的特定要素的价格增 加,而使另一种产品使用的特定要素价格下降,公共要素价格的变动不确定。 (2) 只对特定要素成立。因为特定要素的增加会使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下降,但是公共要素的增加就会使两种产品的产量都增加。8. 在特殊要素模型中,试证明:钢铁价格(Ps)上升(比如说,10%), (1) 钢铁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的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增加; (2) 大米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的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下降。思路: (见下图) (1) 钢铁价格上升之前大米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的名义收益用 CAWA 的面积表示,钢铁行业特定要素 ――资本的名义收益用 DAWA 的面积表示; (2) 钢铁价格上升后土地的名义收益降为 CBWB,由于大米价格不变,钢铁价格上升,所以无论用何种价 格来衡量土地的实际收益都是下降的。资本的名义收益上升为 EBWB,大于钢铁价格上升的幅度,所 以实际收益也上升。工资率 W 钢铁行业 C 大米行业 Pr*MPLr WB WA B A P S*MPLs PS*MPLs WB WA‘工资率 W EDLr Ls Lr’劳动总供给 Ls’9.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劳动 L 是公共要素,资本 K 是生产汽车的特定要素,石油 N 是生产汽油的 特定要素。已知:汽车的生产函数为 f M ( K , L) ? K1/ 2 ? L1/ 2 ,国内需求函数为; PM ?392 ,汽油的 QM 生产函数为 fG ( N , L) ? N1/ 2 ? L1/ 2 , 国内需求函数为 PG ?8 。 该经济三种投入要素的禀赋分别为: QG劳动 200 单位,资本 4 单位,石油 16 单位。国际市场上汽车价格为 8,汽油的价格为 4 。试求: (1) 封闭经济情况下的均衡工资水平,以及汽车与汽油的产量、价格。 (2) 求开放后的均衡工资以及两部门的产量、贸易量(假设小国情形)。 (3) 现在该国发现了新的大油田使石油禀赋从 16 骤升至 784,求开放后均衡工资以及两部门的 产量,并联系“荷兰病“说明新石油储量的发现对经济的影响。思路: (1)1 1 ? W W W ? MPM ? QM ? LM 2 ? LM 2 ,同理 PM 392 196 1 ? W W 1 ? MPG ? LG 2 ? 2 LG 2 PG 2综合上面两式得W ? 1, QM ? 28, PM ? 14, QG ? 8, PG ? 1(2)1 1 ? ? W W W W 2 ? MPM , ? MPG ? ? LM , ? 2 LG 2即LM ? LG ? 100, W ? 0.8 PM PG 8 4f M ? 20, QM ? 49, IM M ? QM ? f M ? 29; fG ? 40, QG ? 2, EX G ? f M ? QM ? 38;(3)1 1 2 1MPG ? 14 LG 2 , W ? 56 LG??? 8LM 2 , LG ? 196, LM ? 4,W ? 4,?f M ? 4, IM M ? 49 ? 4 ? 45 fG ? 392, EX G ? 392 ? 2 ? 390很显然,巨大石油储量的发现,使汽车部门大量萎缩,经济更加依赖进口;同时出口部门得到极大的壮大。10. 一个完全竞争的小国经济中有两个行业:工业制成品 M 与粮食 F,价格分别为 PM 与 PF ,生产 函数分别为 f M ( K , L) ? K 2/3 ? L1/3 , f F (K , L) ? K1/3 ? L2/3 为 L* ,总资本量为 K * 。试证明: (1) 一种要素的增加必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使另一种产品产量下降。即要证L* 的增加引起 F 产量增加,M 产量下降; K * 的增加引起 M 产量增加, F 产量下降。,生产技术给定不变。社会总劳动量(2) 一种产品价格增加必使它密集使用的要素价格增加, 而使另一种要素价格下降。 即要证 PM 的 增加引起资本价格(R)增加,劳动力价格(W)下降; PF 的增加引起劳动力价格增加,资本 价格下降(提示:W 与 R 可以由本题内生地决定,而不像价格那样事先外生给定,此题可参 考本章附录 1)思路: ? 先求单位产量的要素投入 aKM, aKF, aLM, aLF, 1/3 1/3 -2/3 2/3 对 M 部门有 aKM=2 (w/r) , aLM=2 (r/w) ; -2/3 2/3 1/3 1/3 对`F 部门有 aKF=2 (w/r) , aLF=2 (r/w) ? 由规模报酬不变得单位产量的要素投入不变,从而可以求出经济中的要素总需求,再由要素总需求 等于总供给可列出方程(1)与(2);再由完全竞争市场得出利润为零有方程(3)与(4)。用 M 表示 M ? ? ?部门的总产量,用 F 表示 F 部门的总产量,方程如下: * L = M aLM+F aLF (1) * K = M aKM+F aKF (2) PM= w aLM+r aKM (3) PF= w aLF+r aKF (4) 2/3 2 2/3 2 此 方 程 组 是 关 于 r,w,M,F 的 方 程 组 , 解 得 r=2 /3*pM /pF,w=2 /3*pF /pM, 5/3 * 2/3 2 * 5/3 * 2/3 2 * M=1/3*[2 pM/pF*K -2 (pF/pM) L ],F=1/3*[2 pF/pM*L -2 (pM/pF) K ] 将 M 与 L 分别对 K*与 L*求偏导得第一问即证明了著名的 Rybcszynski 定理的,将 w 与 r 分别对 pM 与 pF 得第二问即著名的 Stolper-Samuelson 定理。 证明命题 2 的第 2 种方法: 要素市场上均衡时,有如下关系成立: 同种要素在两部门获得相同的收益: 资本收益: r ?-1 1 -2 2 ?M 2 ?F 1 ? PM K M 3 LM 3 ? ? PF K F 3 LF 3 ?K 3 ?K 3(1)2 ?2 1 ?1 ?M 1 ?F 2 3 3 3 ? PM K M LM ? ? PF K F LF 3 工资水平: ? ? ?L 3 ?L 3(2)(1) L L 得到: F ? 4 M (2) KF KM?1 LM 1 P 3 将(3)带入(1)得到: ( ) ?23 M KM PF(3)(4)22 3 P2M 将(4)分别带入(1),(2)得到: r ? 3 PF2(5)2 3 P2F ?? 3 PM(6)由等式(5),(6)可以看出: PM 的增加引起资本价格(R)增加,劳动力价格(W)下降; PF 的增加引起劳动 力的价格增加,资本价格下降.命题 2 得证.补充(来源于高教版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的结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 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 则不确定,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 短期(SFM)与长期(SS)的比较 1)短期内,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按部门划分; 而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按要素所 有者区分。 2)短期内,两个产业的要素比例变化的方向是相反的,长期时两个产业的要素变化方向是相同的。 3)在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方面 短期内,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会支持自由贸易政策,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不 支持自由贸易政策;长期时,出口部门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会提高(从而支持自 由贸易政策) , 进口部门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会降低 (从而不支持自由贸易政策) , 而且不论这种要素在哪个部门被使用。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1. 给定玫瑰国某些行业的进出口数据如下,请计算该国各行业的行业内贸易指数 IIT 与 TC。 (单位:万美元) 向其他国家的出 从其他国家的进口 口额 额 新鲜水果 65 54 玩具 56 680 微型面包车 700 200 电影电视 300 97X ?M X ?M思路:根据 IIT ? 1 ?,可以求得:(1) 新鲜水果行业 IIT ? 1 ?65 ? 54 11 ? 1? ? 90.76% 65 ? 54 119(2) 玩具行业 IIT ? 1 ?680 ? 56 624 ? 1? ? 15.22% 56 ? 680 736 700 ? 200 500 ? 1? ? 44.44% 700 ? 200 900(3) 微型面包车行业 IIT ? 1 ?(4) 电影电视行业 IIT ? 1 ?300 ? 97 203 ? 1? ? 48.87% 300 ? 97 3972. 下述例子中,主要显示出的是外部规模经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要素禀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