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佛珠念经时打哈欠是好事,应该念什么经

佛珠应该戴在哪只手上
编辑:佛教用品网
& & &中少不了佛珠,佛珠就是念珠,一般信仰佛教的人会随身佩戴一串佛珠作为修行念经之用。一串佛珠的颗数从14颗到1080颗都有,不同颗数的佛珠代表着不同含义,比如108颗佛珠就代表了祛除人间108种烦恼。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修行来选择佛珠颗数。除了要知道佛珠颗数的意义外,你知道佛珠应该戴在哪只手上吗?到底是左手戴佛珠还是右手戴是很有讲究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 在佛家看来,只要是佩戴佛珠的人都被视为有慧根,所谓心中有佛便能成佛就是这个道理。一般人们喜欢将佛珠戴在左手上,因为右手是用来做事的,左手用得较少,佛珠不太容易磨损毁坏,而且左手也被称为&行善之手&。
&&& 不管将佛珠戴在左手还是右手,本意都是提醒自己加强修行,多多行善,心中有佛才能立地成佛。
编辑:佛教用品网
市场价:¥95.00
本店价:¥59.00
市场价:¥78.00
本店价:¥58.00
市场价:¥765.00
本店价:¥510.00
市场价:¥90.00
本店价:¥60.00
市场价:¥22.50
本店价:¥15.00
市场价:¥102.00
本店价:¥68.00
市场价:¥162.00
本店价:¥108.00
市场价:¥90.00
本店价:¥60.00
市场价:¥69.00
本店价:¥46.00
市场价:¥399.00
本店价:¥285.00查看: 21767|回复: 100
请问,念珠对于念佛的意义
念珠好象分几种,大的,小的,不太一样。念珠对于念佛的意思是什么?念珠分几种?何时,何地,使用何种念珠?佛陀时代有念珠吗?是否有关于念珠的佛经或典故?
请师兄帮忙
南无阿弥陀佛
善于提问,助解大众疑惑。感谢感谢!
每串佛珠,都是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而各种佛珠特定的数目皆有不同。数目不尽相同的缘由是因为各本佛经的记载有异而成。兹列表如下:
《金刚顶瑜珈念珠经》
《木木患子经》
《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珈念珠经》
《陀罗尼集经》
《文殊仪轨经》
《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陀罗尼集经》
《文殊仪轨经》
《陀罗尼集经》
《文殊仪轨经》
《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珈念珠经》
《文殊仪轨经》
《陀罗尼集经》
《文殊仪轨经》
《校量数珠功德经》
从上面所列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佛珠的数目在经典当中的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后:
(一)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如经中所言:
诸菩萨问: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灭中,有阴有集,不知为痴,转入意地亦如是,识亦如是,是为意三;见好色中色恶色,不自知著不自知灭,有阴有集,乃至触亦如是;彼经但列六根各六,虽无三世之语,而结云百八,故知是约刹那而为三世也。……三世三个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二)一千零八十颗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l)信心, (2)念心,
(3)精进心, (4)慧心,
(5)定心, (6)不退心,
(7)护法心, (8)回向心,
(9)戒心, (10)愿心。
(l)初发心住, (2)治地住,
(3)修行住, (4)生贵住,
(5)具足方便住, (6)正心住,
(7)不退住, (8)童真住,
(9)王子住, (10)灌顶住。
(1)欢喜行, (2)饶益行,
(3)无恙恨行,(4)无尽行,
(5)离痴乱行,(6)善现行,
(7)无著行, (8)尊重行,
(9)善法行, (10)真实行。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2)不坏回向, (3)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处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
(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8)如相回向, (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
(10)法界无量回向。
(l)欢喜地, (2)离垢地,
(3)发光地, (4)焰慧地,
(5)难胜地, (6)现前地,
(7)远行地, (8)不动地,
(9)善慧地,(10)法云地。
指见道以前,现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达到无漏圣位的四种修行阶位,包括:
(l)暖位 (2)顶位 (3)忍位 (4)世第一位。
(四)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已见上文,兹不赘述。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如欲详细了解,请参阅(姚秦)鸠摩罗什泽《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指:(1)随信行者,(2)随法行者,(3)信解者,(4)见至者,(5)身证者,(6)家家者,(7)一间者,(8)预流向者,(9)预流果者,(l0)一来向者,(l1)一来果者,(12)不还向者,(l3)不还果者,(14)中般者,(15)生般者,(16)有行般者,(17)无行般者,(18)上流般者。
九无学指:(l)退法,(2)思法,(3)护法,(4)安住法,(5)堪达法,(6)不动法,(7)不退法,(8)慧解脱,(9)俱解脱。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 “十地”“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佛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 “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l)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六识:l)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
(九)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十四无畏:
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是为无畏。
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是为无畏。
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为无畏。
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是为无畏。
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是为无畏。
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是为无畏。
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是为无畏。
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是为无畏。
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是为无畏。
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嗔恚,是为无畏。
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暗,是为无畏。
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是为无畏。
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是为无畏。
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
网上找到的好文章,转贴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
多谢师兄,明白点了。
南无阿弥陀佛
依赖 念珠 念佛 不好 太虚假
假如 没有&&念珠 佛像&&就不念 佛了吗?
学佛 不是装样子
信佛的人&&佩带佛像 手拿念珠 佛友 一见面嘴不离 阿弥陀佛 双手合十 行礼
不管在什么场合
空怕 没有人 不知道 他们 信佛
看過濟公嗎?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向佛的 ...
念珠乃身外之物, 我们念佛诵经主要是内心, 不要被物所系, 被物所碍
念珠的作用
念珠又称作佛珠, 数珠等, 是念佛时纪录的工具, 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
掐捻念珠诵经持咒念佛, 能生诸种功德, 而中国民间一般非佛教徒亦有配戴佛珠,&&
因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
念珠的起源
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 译成中文意思是: 数珠, 珠鬘, 念诵鬘, 珠之贯线, 印度人自
古都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俗, 亦是後来演变成念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
有使用念珠, 最早有记载约是二世纪, 而中国则在隋唐时代(公元六百年左右)开始
有记载使用念珠及在雕刻佛像时亦有刻上念珠。念珠不是佛教所创, 在佛陀时代
所制的律仪亦无念珠的记戴, 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而佛经记戴念珠多出於後期的经典, 而律部经典却不见有记戴, 所以依律典的南传
佛教徒亦较少有持珠, 但在密教中念珠却是极受重视。
传入中国的经典有提及念珠的包括: 「木[木患]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
刚顶瑜伽念珠经」等, 主要内容是讲述持珠念三宝之功德, 总括来说念珠可以令佛
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挂珠时亦可增加威仪。
念珠的种类
念珠种类大致分成三类, 也是我们目录中所分的手珠, 持珠及挂珠。
手珠&&-- 一般是戴在手腕上, 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 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
& && && && &&&颗数外, 亦有视乎手腕粗幼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持珠&&-- 一般是用较大颗的珠子, 拿在手上捻掐念佛之用, 颗数也是视乎珠子的大小
& && && && &&&按经书记载颗数穿成。
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一般是一百零八颗, 通常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会中
& && && && &&&配戴, 而在家佛弟子较少配戴, 不过因为经书及律制也没有说明佛珠是出家
& && && && &&&人专用之物, 故近年亦多在家佛弟子戴在颈上。而一些较细粒穿成的挂珠
& && && && &&&则较多人拿在手上或挠在手上随时掐捻念佛。我们为了方便介绍, 所有一
& && && && &&&百零八颗的念珠也称为挂珠, 但一些较细的不一定可以戴在颈上, 敬请留
& && && && &&&意。
念珠的颗数
念珠的颗数各本佛经所记戴也有不同, 现举其中最常引述的供参考:
1.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 54, 27 颗
2. 木[木患]子经 108 颗
3. 陀罗尼集经 108, 54, 42, 21 颗
4. 数珠功德经 108, 54, 27, 14 颗
5. 文殊仪轨经 , 54, 36, 27, 18 颗
按「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 说法最上品是 1080 颗, 上品 108 颗, 中品 54 颗, 下
品 27 颗, 而颗数所代表的意义是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说, 而非出自经典所戴, 现
将常见的颗数意义简述如下:
1080 颗 --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 合成为 1080 种烦恼, 十法界包括迷的
& && && && && && &六界: 地狱, 饿鬼, 畜生, 修罗, 人间及天上, 即是六道轮回的世界, 後四界
& && && && && && &是圣者悟的世界, 即是: 声闻, 缘觉, 菩萨及佛界。
&&108 颗 -- 表示求正百八三昧, 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
& && && && && && &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 六根各有
& && && && && && &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 总计三十六种, 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
& && && && && && &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 & 54 颗 --&&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 即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
& && && && && && & 地、四善根因地。
& & 42 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 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 && && && && && & 等觉及妙觉。
& & 36 颗 --&&与 108 颗意义相同, 为便於携带将 108 颗除三份。
& & 27 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 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
& && && && && && & 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 & 21 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 & 18 颗 --&&与 108&&颗意义相同, 为便於携带将 108 颗除六份。
念珠简介&&
& &&&14 颗 --&&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念珠常附有母珠、数取、记子、记子留等。一般母珠是一颗 (亦有二颗), 母珠又称
达磨珠。数取 (亦叫隔珠, 间珠) 用以分隔一定颗数的佛珠。记子又称弟子珠, 是串
在母珠之另一端, 多以十颗为一小串, 表示十波罗蜜, 捻珠念佛满一百零八次时即拨
动一记子以为纪数。如在记子之上部另附上透明之小珠 (一般用水晶) 称为助明、
净明、维摩、补处菩萨。记子留是指每串记子之末端所附的珠子。
念珠的质料
念珠的质料是品种繁多, 由矿石, 果质, 骨, 陶瓷等等都有, 个人可以自己喜爱选择,&&
而一些经书亦有记戴念珠制造的用料, 现开列其中一部份供参考:
陀罗尼集经 -- 金、银、赤铜、水晶、木[木患]子、菩提子、莲花子等七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 菩提子、金刚子、真珠、莲花子、金银诸宝及以上诸材料
&&合成等。
诸佛境界摄真实经 -- 香木、[金俞]石、铜、铁、水晶、真珠、莲花子、金刚子、间错种种诸宝、菩提子等。
般若经 -- 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
现将各质料念珠分类简述:
金、银 -- 金、银所造的念珠较为少见。
琉璃 -- 琉璃是珠或玉石的一种, 与今日的玻璃是不同, 多用作制造各类器皿, 有不同
& && && && &的颜色, 琉璃最大的特色是任何物品接近它也会被它的颜色同化。
砗磲 -- 砗磲是海中的大蛤的壳打磨成珠。
玛瑙 -- 玛瑙是结晶石英, 次玉石类, 有很多不同的颜色, 包括常见的黑色, 红色, 原
& && && && &色, 灰色, 天眼石等等, 因它也是佛教七宝之一, 故是念珠最常用到的石类。
琥珀 -- 琥珀本是一种树脂, 因藏於地下千万年而成, 火烧有香味, 中国古代亦有用琥
& && && && & 珀作药, 琥珀因出产地及环境不同而有很多种类, 有透明金黄色的金珀,&&不
& && && && & 透明黄色的蜜蜡, 朱红色的血珀, 黑色不透明的瑿珀, 还有内含杂物的花珀
& && && && & 等等。琥珀历来被视为珍宝之物, 佛弟子亦多用作供佛及做成念珠。
珊瑚 --&&珊瑚是产於海中由动物所分泌的石灰质, 主要是红色, 因是经历千万年而成,
& && && && & 故被评为宝石类。一般人认为珊瑚是有驱邪及逢凶化吉的功用。
菩提子 -- 菩提子是一种叫川壳的草木植物所结的果实, 而非菩提树所结的果, 菩提
& && && && & 树所结的果实是叫金刚子。菩提子亦有很多不同的果实, 按表面花纹分为
& && && && & 有: 星月菩提, 草菩提, 凤眼菩提, 龙眼菩提, 另不同地方出产亦有分为: 天竺
& && && && & 菩提, 天台菩提等等。
金刚子 -- 金刚子是由菩提树所结的果实。
玉石 --&&中国人爱好玉石, 所以亦有用玉石来造成念珠。
宝石 --&&宝石种类极多, 常见用作念珠的有: 虎眼石, 青金石, 金沙石, 绿松石等等。
果实 --&&能用作念珠的果实常见的有: 木[木患]子、摩尼子、陀罗尼子、太阳子等
& && && && & 等, 较罕有的是: 缅茄、五眼六通等等。至於果实的核亦有用作念珠, 但一
& && && && & 般都会刻成花纹或罗汉, 常用的有桃核及橄榄核等。
骨角 -- 象牙、牛骨、犀牛角、牛角等都有用作念珠,&&而且多会加上雕刻, 不过近年
& && && && &象牙及犀牛角的念珠因禁售已是很少有售。
陶瓷 -- 陶瓷念珠多是绘上佛像、菩萨、罗汉等, 因陶瓷易碎, 一般陶瓷念珠多用作
& && && && &鉴赏之用。
水晶 -- 水晶是硬度很高的矿物, 有不同的颜色及种类, 亦是极受欢迎造成念珠的质
& && && && &料, 一般水晶有透明白水晶、紫晶、粉晶、发晶、茶晶等等。
竹、木 -- 竹及木亦有用作念珠, 而木的念珠亦有很多种类和普遍, 包括: 紫檀木、沈
& && && && &香木、黑檀木、伽楠木等等。
其他 -- 包括玻璃、塑胶、合金等等。
念珠的持用
一般持念珠念佛是由母珠旁的念珠开始, 每念佛号、经文或咒语一遍即用心捻掐一
颗念珠, 间珠不算, 如有记子每捻珠念佛满一串珠时即拨动一记子, 而捻珠至母珠时
多不越过, 而逆向而回, 因为据金刚顶瑜伽念珠经所戴, 各念珠表示观音, 母珠表示
无量寿或修行成满之佛果, 故捻珠至母珠时要逆向而还, 否则即犯越法罪。
除了一些宗派如密宗对持念珠有一定规定外, 其他的记载大多没有严格的规定, 如
对持珠及念珠有个别问题, 可请示经常出入的道场出家人或前辈同修。
念珠乃身外之物, 我们念佛诵经主要是内心, 不要被物所系, 被物所碍。更不要被困
在手上的念珠是什麼质料, 要多少颗数, 要如何掐捻, 要拿在左手还是右手, 放高拿
还是垂下。我们持珠但求方便及自在, 也不必要强求庸人自扰的持珠方法, 如「金
刚经」所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念珠也是相之一, 所
以我们使用时不要过份计较它.
念珠主要是用来计数的。数目和出典,小学徒和master两位师兄回得挺详细的了。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为欲利
益诸有情故。以大悲心告诸大众言。汝等善
听我今演说。受持数珠校量功德获益差别
若有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
护他人。速求诸法得成验者。其数珠法应有
如是须当受持。若用铁为数珠者。诵掏一遍
得福五倍。若用赤铜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
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为数珠者。诵掏一
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患子为数珠者。诵掏一
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
应受此珠。若用莲子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
福万倍。若用因陀啰佉叉为数珠者。诵掏一
遍得福百万倍。若用乌嚧陀啰佉叉为数珠
者。诵掏一遍得福千万倍。若用水精为数珠
者。诵掏一遍得福万万倍。若菩提子为数珠
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
不可算数难可校量。诸善男子其菩提子者。
若复有人手持此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
陀罗尼。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
所出言语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
故。得福等同如念诸佛诵呪无异。获福无量。
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
为五十四。或二十七或十四亦皆得用。此即
数珠法相差别。诸善男子。以何因缘我今独
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诸人善听。我为汝等
重说昔因。过去有佛出现于世。在此树下成
等正觉。时一外道信邪倒见毁谤三宝。彼有
一男忽被非人打杀。外道念言我今邪盛。未
审诸佛有何神力。如来既是在此树下成等
正觉。若佛是圣树应有感。即将亡子卧着菩
提树下。作如是言。佛树若圣我子必苏。以经
七日诵念佛名。其子乃得重苏。外道赞言。诸
佛神力我未曾见。佛成道树现此希奇。甚大
威德难可思议。诸外道等悉舍邪归正发菩
提心。信知佛力不可思议。诸人咸号为延命
树。以此因缘有其二名。应当知之。我为汝等
视其所要。说此语已。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
利法王子。如汝所说一无有异。一切大众闻
此持珠校量功德。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
佛珠并非身外之物,数珠有数珠的功德,慎言。
什么叫诵掏一遍?
自正法熄迹,后世学佛者,不出两途: 一曰:念佛。一曰:念经。
念经之行,起于五祖:忍。以念《金刚经》劝僧俗,谓之:可以见性成佛。
念佛之行,始于晋时:慧远。以持佛名而修净土,谓之:可以积诚往生。
此二途之修法,&&皆古德宏法度世之苦心。其功行,固亦不可思议。
第非解脱生死之究竟法门耳。
兹申言之:世尊心印,甚深微妙,小根钝器之人,未易骤达其趣,
则欲利益众生,方便修行,舍念经之外,其道末由。
此五祖,所以权圣人天籁之法音,化导衰世,
使其大千之善信,皆得系其心猿,暂息尘劳。
虽然,不足以正本清源,永超苦海,
而其:波波相续之妄念,念念无间之业障,
亦庶几因其诵经,而可以减少,而真意自性,将亦稍现于万一。
在难悟其正法者言之,是为洁流治标之良方也。
学者须知:世尊所说之法,无一字,不为修证。无一字,不为禅定。
入门,固在口念。进之,尤贵心行。
果能:真积力行,真履实践,可以:因诚生慧,因慧悟法,
逐渐,而获解脱之途径。
如果只是信口琅琅,或作或辍,置义理于不顾,执经相而莫除,
则是:愈欲明心,将反蔽之,&&愈欲见性,将反障之。
此谓:被经所转,而不能转经。纵能终身苦修,亦必渺无成就。
如是念经,乃念经中之:最下一乘也。
复有:摄心清净,不染不摇,功行之微,
或睹性光之一现,贤者固知,此非圣境,然念经能事,斯已尽之。
不依正修行,匪特无由上进,且恐所证,其势亦难久持。
将如昙花泡影,刹那即灭,此谓:能无无明,不以亦无无明尽。
如是念经,其度越常辈,自属多多,惟在明通佛理者视之,
犹如一块空田,不知往北接度,不得真种子以种之,沃壤徒具,
终难望其苗而落其实。如:天地仅有春夏,而无秋冬,
万物能生,而不能成也。
凡兹果位,谓之:阴神。其利益,仅能不堕恶趣,出入自便,
但是,抛身入身,其患难免。
不足以言其:究竟解脱也。
至于修持净土法门者,& & 其果位亦属于:后天阴神。
因其观想持名之功,故生:种种幻境。即所谓:惟心所造。
即《楞严经》中,佛说十种仙类之“照行仙”一流。
所谓:“坚固思念,以圆成”者与左道默朝上帝,
自囱门运出阴神者相左右。是皆不修正觉,亦不足言:究竟解脱。
云往生者,犹属有生之词。有生者,则不得谓之:了生。
况生死相因,理有固然。
生即未了,则亦不得谓之:了死。生死两字,俱属未定。
奚贵修此净土,特恐其以毕生之工夫所证,
亦只可获得:来去明白,一灵鬼之果位耳。
经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细究斯言,可知:世之以观想、持名,为学佛者能事者,
究,合于经乎?抑,悖于经乎?
究,能见佛乎?抑,不能见佛乎?固无待详解,而已判然。
经,又曰: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亦言:众生,皆须自度。
非是:佛力,能度之也。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观其自在,我佛而度。
我佛者,自性也。即观其自在菩萨者,是也。
此法,只从内生,不从外得也。
自己不去度自己,何人而能度之?还须自度也。
迷者,不识身中净土,故念佛,而外求往生。
悟者,则惟自修慧定,自净心境而已也。
今,将其“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佛名,紬绎其文义,
则世尊教人念佛之真正旨趣,自不难知之。
南无者:归一也。
阿&&者:我之义也。
弥陀者:真如本性也。
佛者,真觉也。亦即:正等正觉也。
合之,乃归依自己之本性真觉也。
换言之,即教人:念念归依自性般若,
打破邪迷妄想,常存正觉,以成佛道也。
倘,念佛诸善信,不能遽悟此法,归依自性,自修自证者,
则须访求大善知识,能解佛家最上乘法者,直指如来心印,
便是:凝聚自己之神光,返摄于内,以观照身中本性弥陀,
出之于:沉沦之苦海。登之于:光明之坦途。
所谓:因其化导,而得见自性。
一旦身中之弥陀真佛活动,即由我佛接引,渡过彼岸,而至中天。
然后,勤勤不怠,应如是求,绵绵若存。应如是住,常住常养。
常充常养,充之养之,以至于广大圆觉之时,
则自身即是阿弥陀佛,何事持名外求?
念珠对于念佛的意思是什么?
捻佛珠的意思是什么?
珠者,菩提珠也。亦即:菩提心,是也。
菩提珠者,自我本性也。
珠圆者,性圆、心圆也,亦即圆觉也。
珠连珠者,念念即佛也。
珠中一孔者,空其人心也,人心空,则佛心生,
佛心生者,是为明心见性。
孔中一线者,常生一直心也。
线成一环者,永远接连而不断,以至于千万亿劫而不断也。
珠珠相连而不断者,善念接善念,菩提连菩提,圆觉连圆觉而不断也。
能如此者,则可以成佛矣。
师弟给空谷山人师兄顶礼
愿师兄早成佛道,度我迷途众生。
南无阿弥陀佛
有点感悟!
觉得自己还是随缘了……
文章拜读了
完全了解学习啦& & 非常殊胜& &合十&&顶礼
南无阿弥陀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个人感觉,最重要的是用心,佛珠主要是时时警示的作用吧。
用佛珠比较不容易散乱。
当然,那种天赋好的师兄可以不用。
原帖由 admin 于
10:22 发表
用佛珠比较不容易散乱。
当然,那种天赋好的师兄可以不用。
呵呵,这个解释简单明了
借助佛珠其实也可以帮助自己静心,是外力,但可以被利用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  想去求串开光的佛珠回来.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不知哦。帮你顶
  我也想买,开光的那种,不知道深圳哪里有卖的哦  楼主知道吧?一起去???
  帮你顶,不过我觉得你可以去庙里问问
  我也想买啊?怎么买?  
  佛珠要说“请”的啊,寺庙里的法物流通处均有,开不开光就难说了,再说佛像有开光装脏仪式,佛珠没听说,请一串带着就是,不真心信,带了开光的也没用
  楼上说的有道理呀,只要有信佛的心,开不开光无所谓。
  佛珠要看颗数,好像应该是二十六还是二十一哟
  佛珠通常是108颗
  念经用的吗????我也想有一个,又不想自己买  等个红楼梦里的疯道人一样的高人送给我吧,呵呵
  楼上的
慢慢等哈~~~
  念珠,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粒,于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之随身法具。 又称数珠、珠数、诵珠、咒珠、佛珠。其梵文原语凡有四:(一)pa^saka-ma^la^,音译钵塞莫,意译数珠。(二)aks!a-ma^la^,音译阿叉摩罗,珠鬘之义。(三)japa-ma^la^,念诵鬘之义。(四)aks!a-su^tra,意译为珠之贯线。  ??盖梵语ma^la^(或 ma^lya)乃‘鬘’之意,印度人自古即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习,由是遂演变成念珠之使用。如古代毗湿奴派极早即有持带念珠之习惯。晚近自印度西北地方所发掘之‘龙王归佛’雕像中,有一尊首悬念珠之婆罗门像,此雕像被推定为二世纪左右之作品,故知其时念珠之使用业已风行于婆罗门之间。乌嚧陀啰佉叉占巴拉奥义书(梵Rudra^ks!a -ja^ba^lopanis!ad ,据传编于四世纪顷)中,记载乌嚧陀啰佉叉(梵Rudra^ks!a )即金刚子念珠及其功德;另于恶刹摩利加奥义书(梵Aks!ama^li^kopanis!ad )中则详述念珠之制法、功德、材料,并以一一之珠配上悉昙五十字门及其深秘之义。然佛教使用念珠之时代,恐系在婆罗门教(二世纪)之后。而在我国,使用念珠来称名记数,则始于隋唐之际。盖今北传佛典中有关念珠之记载虽多(多为后期之经典),然律部经典却未有任何记载,且以律典为所依之南传佛教徒亦未曾流行念珠。故知念珠虽为我国、西藏、蒙古、日本、韩国等地僧俗所携行之重要法具,甚至成为佛教徒之标帜,然溯其本源,念珠并非佛教所创用,于佛陀所制律仪亦未有此类记载。  ??于佛教经典中有关念珠之起源,一般多以木患子经所记载佛陀对波流离王之开示为通说。木患子经(大一七·七二六上):‘佛告王曰:“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此外,校量数珠功德经、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另有不同记载;亦有谓念珠之来源,系由比丘计算布萨日数所持之黑白三十珠为滥觞。  ??念珠之颗数,诸经所载不一,略举较常见之用法:(一)木患子经作一百零八颗。(二)陀罗尼集经卷二作数珠法相品举出一百零八、五十四、四十二、二十一颗等四种。(三)数珠功德经亦举出四种,即一百零八、五十四、二十七、十四颗等。(四)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以一千零八十颗为上品,一百零八颗为最胜,五十四颗为中品,二十七颗为下品。(五)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谓上品一百零八颗,中品五十四颗,下品二十七颗,最上品一千零八十颗。此外,另有三十六颗、十八颗。上记之中,以使用一百零八颗为最普遍。  ??  ?? 使用颗数之不同,所代表之意义亦有分别:(一)一百零八颗,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百八烦恼。(二)五十四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之五十四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三)四十二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之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二十七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五)二十一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六)十四颗,表示观音之十四无畏。(七)一千零八十颗,表示十界各具有一百零八,故共成一千零八十。(八)三十六颗与十八颗之意义,一般认为与一百零八颗相同,然为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为三十六,或六分为十八,而非别有深义。然上记颗数与表征意义之差别,仅系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赋予之配合,而非源自原典经文所举示者。  ??  ?? 有关念珠之材料,诸经所载,种类繁多:(一)陀罗尼集经卷二列举金、银、赤铜、水晶、木患子、菩提子、莲花子等七种。(二)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九举出菩提子、金刚子、真珠、莲花子、金银诸宝,及以上诸材和合等六种。(三)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下持念品列举香木、俞石、铜、铁、水晶、真珠、莲花子、金刚子、间错种种诸宝、菩提子等十种。此外,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金刚顶瑜伽念珠经、苏悉地羯啰经卷中供养次第法品、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上除障分品等,则分别列举十、十一、十二、十四等种类。  ??  ?? 念珠常附加母珠、数取、记子、记子留等,若以一百零八颗串成之念珠而言,所附加之母珠有一颗及两颗两种,母珠又称达磨珠。数取又称四天珠,乃附加于一百零八颗中间之四颗小隔珠。密教之念珠,通常于第七颗(自母珠开始算)与第二十一颗之后插入数取。记子又称弟子珠,一般有十颗、二十颗,或四十颗,系串于母珠之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表示十波罗蜜,捻珠念佛满一百零八遍时即拨动一记子以为计数。若记子之上部另附上透明之小珠(多为水晶所成),则称助明、净明、维摩、补处菩萨。记子留指每串记子之末端所附之珠。据金刚顶瑜伽念珠经载,诸珠表示观音,母珠表示无量寿或修行成满之佛果,故捻珠至母珠时,不得越过,须逆向而还,否则即犯越法罪。  ??  ?? 掐捻念珠而诵咒念佛,能产生诸种功德。据木患子经载,若念诵佛陀(佛)、达磨(法)、僧伽(僧)之名,满二十万遍,而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则命终之后,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而得,常安乐行。另据陀罗尼集经卷二作数珠法相品载,若以金、银、赤铜、水晶等诸宝物所成之念珠,掐之诵咒、诵经、念佛,当得十种波罗蜜之功德满足,现身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遍知、佛无上之觉智)之果。此外,由所用念珠材料之不同,所获功德亦有异说。陀罗尼集经谓各种念珠中,以水晶之功德为第一。摄真实经卷下建立道场发愿品则谓,香木之念珠,得一分之福;俞石、铜、铁等,得二分福;水晶、真珠,得一俱胝分;莲花子、金刚子,得二俱胝分;间错种种诸宝及菩提子念珠,于诸功德中最为殊胜,得无量无边不可说之福德。此外,守护经、数珠功德经、瑜伽念珠经等亦皆以菩提子之功德为最殊胜。  ??  ??  ??  ?? 于密教中,正念诵等盛仪修法时所用之念珠与平常所持用者有所区别。盖于法会中,念诵既毕,于掌中蟠妥,顶戴发愿,其后则连同金刚杵等法器置于宝筥中或银盘上,不得与日常生活随身携行者相混用。另以材料而言,盛  ??  ??仪法会所用之念珠亦别于平常持用者,前者多以水晶所成,若以纯水晶所成之念珠,称为装束念珠,特用于盛仪中。此外,交杂少数其他材料而成者,则称半装束念珠。又依三部(胎藏界)、五部(金刚界)之别,所用之念珠亦有定规。以三部而言,据苏悉地羯啰经之说,佛部用菩提子,观音部(莲华部)用莲花子,金刚部用噜梛啰叉子之念珠。以五部而言,据守护经、瑜伽念珠经等之说,佛部用菩提子,金刚部用金刚子,宝部用金、银、琉璃等诸宝,莲华部用莲花子,羯磨部用种种材料和合而成之念珠。于各部之中,持用念珠之部位亦有顶髻、身、颈、臂等之分别。  ??  ?? 此外,密教经典对掐捻念珠之指法亦有详细之记载,以五部而言,据摄真实经载,于佛部,应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掐之;于金刚部,以右手拇指与中指;于宝部,以右手姆指与无名指;于莲华部,以右手拇指与小指;于羯磨部,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合捻之。以三部而言,据苏悉地经载,于佛部,以右手拇指与无名指之指尖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食指略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于莲华部,拇指与中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于金刚部,拇指与食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  ??  ?? 于密教诸尊中,手持念珠者颇多,如胎藏界外金
  长知识
  可不可以说的通俗一点,不大明白。。。。
  男的带的数目最好为双数,女性带的数目为单数。    呵呵,阴阳要协调!
  真是长知识,不过不怎么能明白,前年十五的的时候,去雍和宫开光了一张护身符,是在宫里请的,不大清楚佛珠,我也想要
  加持的物品是不能买卖的,佛珠再请了之后可以请上师加持。并不是开光。因为佛珠并非是佛像。  
  加持是什么意思呢?
  作者:zzrn
回复日期: 17:25:00
      男的带的数目最好为双数,女性带的数目为单数。        呵呵,阴阳要协调!    沒錯!
@泡泡猪猪吹
2:39:31    想去求串开光的佛珠回来.  -----------------------------  我这到时有一串。。好几十年了。。开过光的!有意联系我
我戴的佛珠是我小师兄跟我结缘的,两人一人一串,请观音菩萨加持过,然后师父加持过。嘿嘿!
  顶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