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题资金的收入支出与国际收支总差额差额情况怎么写

扬州市统计局2015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 扬州市统计局 - 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
您当前的位置: >> 公告栏
字体大小: &&
扬州市统计局2015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2015年度市级部门决算公开模板格式及内容
第一部分 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情况
三、2015年度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第二部分 扬州市统计局2015年度部门决算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六、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八、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九、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支出决算表
十、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决算表
十一、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十二、政府采购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 &扬州市统计局2015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部门概况
一、部门主要职能
1、依照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制定全市统计工作现代化建设规划和统计调查计划,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辖区内各地区、各部门的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检查监督统计法律、法规的实施。
2、依照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制定全市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审定部门统计标准。
3、负责汇集、检查、审定、公布、出版全市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发布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综合报表和统计公报;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供建议。
4、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在市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项普查和重点抽样调查及重大的市情市力调查;组织和协调全市城市和农村社会经济调查。
5、贯彻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按照统一口径、统一标准,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和定报、季报、年报等统计报表上报任务。
6、规划、协调全市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咨询服务业,积极培育和发展信息咨询服务市场。
7、建立健全和管理辖区内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和统计数据库。
8、组织指导全市统计干部教育、统计专业知识培训、统计科学研究、统计咨询服务和统计职称考评工作。
9、负责定期组织实施全市农村小康进程综合评估活动。
10、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情况
内设机构12个,分别是:办公室(人事教育处)、综合平衡处(预测调研处)、核算与服务业处、社会人口科技处、工业交通处(能源统计处)、贸易外经处、固定资产投资处、法规处(设计管理处)、监察室。
下属单位3个,分别是:扬州市农村经济调查队、扬州市统计局计算中心、扬州市普查中心。
三、2015年度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推进制度方法创新,有效引导科学发展
以适应新常态为主攻方向,建立科学完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相关调查制度,使统计更好地反映发展成果、监测发展进程、服务发展决策、引导发展实践。
1、积极适应上级制定出台的统计制度改革
(1)全面对接核算制度改革。
(2)全面试点投资统计改革。
(3)全面执行服务业统计改革。
(4)全面推进能源统计改革。
(5)全面做好贸易统计改革。
(6)全面深化就业和城镇化率统计改革。
2、建立健全符合扬州发展实际的监测体系
(7)修订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评价体系。
(8)构建扬州生态文明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9)探索扬州重点产业发展监测预警体系。
3、认真开展具有创新要求的普查调查
(10)精心组织企业创新调查。
(11)有序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
(12)认真筹备第三次农业普查。
(二)推进服务举措创新,更好服务发展大局
以提供优质统计服务为根本目标,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和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方式,着力加强服务品牌建设,努力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针对性强、参考价值高的优质统计服务。
1、面向党委政府,聚焦经济发展中心
(13)强化重点监测的分析。继续扎实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八项工程”、民生幸福“六大体系”、农业现代化等重点监测和企业景气指数调查,形成高质量的监测报告,发挥好统计指标体系的评价导向作用。
(14)强化普查数据的开发。创新做好三经普成果的可视化宣传工作。做好《扬州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和数据解读工作,编辑出版《扬州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鉴》,组织好重大招标课题和专题分析课题研究,注重研究成果应用。
(15)强化发展目标的预警。加强预警监测分析,强化重点领域、重要产业、重要指标的跟踪,突出抓好开局、半程、收官等关键时间节点的预警监测。加强对“新常态”扬州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特征的研究,拓宽统计监测的领域和深度,准确研判经济发展走势,深入开展转型升级背景下全市经济增长点研究。
(16)强化社情民意的调查。拓展社情民意调查领域,积极开展社情民意课题研究,探索研究评价体系,深化社情民意调查的品牌效应。
(17)强化名录库的建设。利用三经普成果全面更新全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及时开展对网报单位核实比对,加强对达到限上标准企业入库申报,加快实现部门行政登记资料的实时共享。加强名录库的日常维护更新,积极开发研究地理信息系统,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2、面向社会公众,打造统计服务精品
(18)加大统计宣传力度。
(19)丰富统计宣传载体。
3、面向调查对象,创新统计服务方式
(20)从严控制统计调查项目。
(21)尝试建立新型合作关系。
(22)充分发挥“一会一院”作用。
(三)推进统计手段创新,不断提高统计效能
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推进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创新数据生产、汇总、发布机制。大力推进统计法治建设,有效解决数据质量管理难题。
1、积极实施数据质量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3)出台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
(24)建立规范的数据生产流程。
(25)制定透明的审核评估办法。
2、加快实施统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
(26)加快统计数据库建设。
(27)建成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3、大力推进统计法治建设
(28)严格规范统计执法行为。
(29)不断创新统计执法模式。
(30)强化统计中介机构建设。
(31)健全统计法制和执法机构。
(四)推进基层职能创新,继续强化双基建设
深入推进乡镇、部门、企业三个层面统计工作规范化,加快统计职能转变,全面构建依法统计的和谐统计关系。
(32)切实转变基层统计职能。
(33)继续强化部门统计联动。
(34)加快推进企业诚信建设。
(五)推进管理机制创新,全面提升队伍素质
建立并完善各类管理机制,突出办事效能提高、队伍素质的提升,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和,全面增强统计队伍战斗力、执行力和凝聚力。
(35)落实从严治党要求。
(3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37)强化队伍作风建设。
第二部分 扬州市统计局2015年度部门决算表
第三部分& 扬州统计局2015年度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一)收入总计1740.32万元。包括:
1.财政拨款收入1712.61万元,为当年从市级财政取得的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与上年相比增加613.75万元,增长55.85%。主要原因是主要原因是2015年项目构成情况与2014年存在差异,新增统计信息一体化后续建设经费、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启动)、1%人口抽样调查、固定资产投资改革等项目。
2.上级补助收入0万元,为XX等事业单位收到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与上年相比增加(减少)0万元,增长(减少)0%。主要原因是无。
3.事业收入0万元,为XX等事业单位开展XX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与上年相比增加(减少)0万元,增长(减少)0%。主要原因是无。
4.经营收入0万元,为XX等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与上年相比增加(减少)0万元,增长(减少)0%。主要原因是无。
5.附属单位上缴收入0万元,为XX等事业单位附属独立XX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与上年相比增加(减少)0万元,增长(减少)0%。主要原因是无。
6.其他收入27.71万元,为单位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主要为我局取得的委托调查、省级课题经费等收入。与上年相比增加13.20万元,增长90.97%。主要原因是今年取得的委托调查经费及从省级部门获得的课题经费较去年有所增加。
7.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0万元,为事业单位用事业基金弥补当年收支差额的数额。主要为XX等单位使用以前年度积累的事业基金弥补当年收支缺口的资金。
8.年初结转和结余47.08万元,主要为我局上年结转本年使用的。
(二)支出总计1581.27万元。包括:
1.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1432.37万元,主要用于行政运行、一般行政管理事务、专项统计业务、统计管理、专项普查活动及统计抽样调查等方面的开支。与上年相比增加18.08万元,增长1.28%。主要原因是项目构成不同及年度重点工作有差异。
2.公共安全(类)支出0万元,主要用于无。与上年相比增加(减少)0万元,增长(减少)0%。主要原因是无。
3.结余分配0万元,为单位当年结余的分配情况,主要是XX等事业单位对非财政补助结余按规定计算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和转入事业基金等。与上年相比增加(减少)0万元,增长(减少)0%。主要原因是无。
4.年末结转和结余206.13万元,为单位结转下年的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和经营结余。主要为我局本年度预算安排的统计信息一体化政府采购活动无法按原计划实施,需要延迟到以后年度按有关规定使用的资金。
二、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我局本年收入合计1740.32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712.61万元,占98.41%;上级补助收入0万元,占0%;事业收入0万元,占0%;经营收入0万元,占0%;附属单位上缴收入0万元,占0%;其他收入27.71万元,占1.59%。
图1:收入决算图
三、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我局本年支出合计1581.2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988.99万元,占62.54%;项目支出592.28万元,占37.46%;经营支出0万元,占0%;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0万元,占0%。
图2:支出决算图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我局2015年度财政拨款收、支总决算1712.61万元、1573.07万元。与上年相比,财政拨款收、支总计各增加613.75万元和73.70万元,增长55.85%和4.92%。主要原因是项目构成情况不同及全年重点工作内容不同导致工作成本不同。
五、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反映的是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总体情况,既包括使用本年从本级财政取得的拨款发生的支出,也包括使用上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我局2015年财政拨款支出1573.07万元,占本年支出合计的99.48%。与上年相比,财政拨款支出增加73.70万元,增长4.92%。主要原因是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较上年不同,且项目构成也较上年不同。
我局2015年度财政拨款支出年初预算为1206.99万元,支出决算为1573.0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0.33%。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是人员经费增加、日常公用经费减少、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增加。其中:
(一)一般公共服务(类)
1.统计信息事务(款)。年初预算为1003.82万元,支出决算为1432.3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42.69%。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人员经费有增加、日常公用经费有减少,另外项目经费有增加。
(二)公共安全(类)
1.公安(款)行政运行(项)。年初预算为0万元,支出决算为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0%。决算数大于(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无。
六、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我局2015年度财政拨款基本支出980.79万元,其中:
(一)人员经费884.57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补助费、绩效工资、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离休费、退休费、抚恤金、生活补助、医疗费、奖励金、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二)公用经费96.22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信息网络及软件购置更新、其他资本性支出。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反映的是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总体情况,既包括使用本年从本级财政取得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发生的支出,也包括使用上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我局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1573.07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73.70万元,增长4.92%。主要原因是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较上年不同,且项目构成也较上年不同。我局2015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年初预算为1206.99万元,支出决算为1573.0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0.33%。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是人员经费有增加、日常公用经费有减少、项目支出有增加等因素。
八、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我局2015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980.79万元,其中:
(一)人员经费884.57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补助费、绩效工资、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离休费、退休费、抚恤金、生活补助、医疗费、奖励金、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按“公开08表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中实际发生经济分类支出事项填写)
(二)公用经费96.22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信息网络及软件购置更新、其他资本性支出。(按“公开08表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中实际发生经济分类支出事项填写)
九、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支出情况说明
我局2015 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决算支出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0.75万元,占“三公”经费的1.68%,比去年增加100%,因为去年无因公出国(境)费用开支;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34.11万元,占“三公”经费的76.43%,比去年下降39.4%,主要原因是去年有公务用车购置费;公务接待费支出9.77万元,占“三公”经费的21.89%,比去年略有增加约14.54%,主要原因是今年公务接待费用的构成与去年不同,且承担的公务接待活动安排存在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1.因公出国(境)费决算支出0.7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与预算一致。全年使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团组1个,累计1人次。开支内容主要为:按照要求进行的费用分摊。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34.11万元。其中:
(1)公务用车购置决算支出0万元,完成预算的0%,决算数小于(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无。本年度使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购置公务用车0辆,主要为无。
(2)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决算支出34.11万元,完成预算的81.21%,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由于今年我局通过重新修订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公务用车运行管理,同时下半年逐步进入公务用车改革工作的实施准备阶段,进一步减少了公务用车的使用。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主要用于公务用车的修理、保险、燃料、ETC等方面。2015年使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开支运行维护费的公务用车保有量7辆。
3.公务接待费9.77万元。其中:
(1)外事接待支出0万元,完成预算的0%,决算数小于(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无。外事接待支出主要为接待无等,2015年使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开支的外事接待0批次,0人次。主要为接待无。
(2)国内公务接待支出9.77万元,完成预算的97.7%,决算数小于(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落实厉行节约压缩接待开支。国内公务接待主要为接待国家、省及外市部门来人(含市委、市政府统一布置的接待任务)等,2015 年使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开支的国内公务接待12批次,169人次。
我局2015 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安排的会议费决算支出74.7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决算数小于(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无。2015 年度全年召开会议142个,参加会议1869人次。主要为召开发挥统计职能的业务工作会议。
我局2015 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安排的培训费决算支出58.12万元,完成预算的86.75%,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根据我局工作特点,经常以会代训布置相关工作任务及人员培训活动。2015 年度全年组织培训44个,组织培训1454人次。主要为培训与统计业务相关的专业技能、工作布置等。
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我局201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年初结转和结余&& 万元,本年收入决算0万元,本年支出决算0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0万元。具体支出情况如下:
1.城乡社区支出(类)政府住房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款)管理费用支出(项)支出决算0万元,主要是用于无。
(按“公开10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中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并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分类填写)
十一、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5年本部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94.70万元(与部门决算中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中“商品和服务支出”之和保持一致),比2014年减少118.95万元,降低55.68%。主要原因是:从预算开始,各项开支项目的构成发生较大变化,通过解包还原2015年开支更符合单位实际与工作实际的需求。
(二)政府采购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5年度政府采购支出总额117.20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45.64万元、政府采购工程支出0万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71.56万元,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117.20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100%。。
(三)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本部门共有车辆7辆,其中,省部级领导干部用车0辆、一般公务用车7辆、一般执法执勤用车0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0辆、其他用车0辆,其他用车主要是无;车改之后,局机关保留公务用车1辆,用于统计执法。单位价值2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0台(套)。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单位本年度从市级财政取得的财政拨款。
二、其他收入:指单位取得的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外的各项收入。如委托调查收入、省级课题经费收入等。
三、年初结转和结余:指单位上年结转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和经营结余。
四、一般公共服务(类)统计信息事务(款)反映统计、信息事务方面的支出。其中行政运行(项)反映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一般行政管理事务(项)反映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未单独设置顶级科目的其他项目支出,专项统计业务(项)反映各级统计机关在日常业务之外开展专项统计工作的支出,统计管理(项)反映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执法、统计人员上岗资格认定、职称考试等方面的支出,专项普查活动(项)反映统计部门开展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投入产出调查等周期性普查工作的支出,统计抽样调查(项)反映统计抽样调查队开展各类统计调查工作的支出。
五、年末结转和结余资金:指本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安排、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无法按原计划实施,需要延迟到以后年度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六、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七、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的行政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八、“三公”经费:指市级部门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指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九、机关运行经费:指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差旅费、会议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办公用房水电费、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在财政部有明确规定前,“机关运行经费”暂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
【】 【】 【】出自 MBA智库百科()
金融项目差额(Financial Account Balance),又可称为金融账户差额
  金融项目差额是中所有,也就是形成的和的对比。对状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可以暂时一国的状况。面对普遍存在的供大于求的状况,一国要想通过扩大出口来增加外汇收入,实现,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同时.如果一国因经济发展的需要扩大的时,也需要现实的外汇来弥补支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的外汇收入(即金融项目的顺差)来暂时缓解这些矛盾。并且,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和的不断加强。金融项目在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一)金融项目差额分析1
  金融项目差额是金融项目贷方与借方的差额,它也等于直接投资差额、证券投资差额和其他投资差额之和。该差额为正时,称作金融项目顺差,为负时称作金融项目逆差,为零时称为金融项目平衡。金融项目顺差表示在对外金融交易中资金净流入,金融项目逆差表示在对外金融交易中资金净流出,金融项目平衡表示在对外金融交易中资金流入流出相等。表和图给出了年我国金融项目差额情况:
金融项目差额
单位:百万
年度金融项目差额直接投资差额证券投资差额其他投资差额
1982-173638621-2143
1983-1372823-621-1574
1984-37521285-1638-3399
19858485132730274131
19866540179415683178
198727311669105111
1988526923448762049
198964282613-1803995
1990-27742657-241-5190
199145803453235892
1992-2517156-57-7350
199323474231153050-2691
199432644317873543-2686
199538675338497904036
199639967380661744157
199721036416746942-27580
1998-627541118-3733-43660
1999766836978-11234-18077
注:本表数据取自《2000中国国际收支统计年报》。
  从表和图可以看出,年,我国直接投资差额和证券投资差额变化的比较平稳,金融项目差额主要受其他投资差额左右,其变动趋势与其他投资差额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这种情况与当时我国的(包括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和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包括我国对外发行的证券和我国持有的外国发行的)的规模较小有关。年,证券投资差额和其他投资差额变动幅度较小,金融项目差额主要受直接投资差额左右,随着后者的迅速上升而上升。这种情况与当时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有关。年,其他投资差额变动幅度较大,决定了金融项目差额的变动趋势。这种情况主要是期间我国短期对外贸易信贷迅速增加形成的。
  (二)金融项目差额分析2
  金融项目差额一方面表现为金融项目贷方金额与借方金额之差,另一方面表现为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与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之差。上面已经分析了金融项目差额的第一种表现形式,下面分析其第二种表现形式。
  1.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
  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等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增加额、证券投资净增加额与其他投资净增加额之和。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增加额等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当期增加额减去当期减少额,也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差额;外国在华证券投资净增加额等于外国在华证券投资的当期增加额减去当期减少额,也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证券投资项目下的负债差额;外国在华其他投资净增加额等于外国在华其他投资的当期增加额减去当期减少额,也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其他投资项目下的负债差额。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及其构成反映了我国吸收外资的规模及其构成情况。表和图给出了年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及其构成资料。
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及其构成
单位:百万
年度合计直接投资净增加额证券投资净增加额其他投资净增加额
1982111543041644
1983130291620366
198425421419831040
1985888319567646163
19866972224416083120
19876898231411913393
198892972;19412164887
1989575133931402218
1990491734871430
1991944543665654514
1992774211156393-3807
1993325832751536471421
1994388603378739231150
199540900358497114340
1996440134018023721461
19976410644236784212028
1998352304375297-8619
199948583l38752l-69910530
注:本表数据取自《2000中国国际收支统计年报》。
  从表和图可以看出,年,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增加额、证券投资净增加额、其他投资净增加额的规模都比较小,因而三者的合计也比较小。其中,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增加额呈平稳上升的,证券投资净增加额呈现出先平稳上升然后平稳下降的,而其他投资净增加额的波动则相对较大,因此,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基本上与其他投资净增加额呈相同的波动状况。年,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增加额迅速上升,带动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迅速上升。其中1997年由于证券投资净增加额和其他投资净增加额同步上升,导致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上升的幅度较大。年,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增加额呈平稳下降的趋势;证券投资净增加额也呈下降的趋势,但1998年降幅较大,1999年降幅较小;其他投资净增加额则呈现出大落大起的变化状态,这一时期,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受其他投资净增加额的变动状况影响较大,也呈现出大落大起的变化状态。1998年其他投资净增加额的大幅度下降是由外国在华其他投资中的和的减少引起的;1999年其他投资净增加额的大幅度上升主要是由外国对华短期贸易信贷增加引起的。总的来说,90年代外国在华投资以直接投资为主,以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为辅,因此受的影响较小。
  2.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
  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等于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净增加额、证券投资净增加额、其他投资净增加额之和。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净增加额等于我国在外直接投资的当期增加额减去当期减少额,也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差额的相反数;我国在外证券投资净增加额等于我国在外证券投资的当期增加额减去当期减少额,也就是中证券投资项目下的资产差额的相反数;我国在外其他投资净增加额等于我国在外其他投资的当期增加额减去当期减少额,也就是中其他投资项目下的资产差额相反数。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及其构成反映了我国在外投资的规模及其构成情况。表和图给出了年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及其构成资料。
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及其构成
单位:百万
年度合计直接投资净增加额证券投资净增加额其他投资净增加额
1982285144202787
19832674936411940
1984629413417214439
1985398629-22632032
198643245040-58
198741676451403382
198840288503402838
1989-677780320-1777
199076918302416620
199148659133303622
1992799340004503543
1993910944005974112
1994621620003803836
199522252000-79304
1996404621146281304
199743069256289939608
1998415052634383035041
1999I4037617741053528067
注:本表数据取自《2000中国国际收支统汁年报》。
  从表和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净增加额和证券投资净增加额较小,且变化幅度也不大。证券投资净增加额只是在年略有起伏,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直接投资净增加额90年代高于80年代,其中年上升的幅度略大些。相对来说,其他投资净增加额大些,且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特别是年,其他投资净增加额明显增大,并表现为1997年陡升和连续两年明显下降这种大起大落的状况。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的变动状态受在外其他投资的影响较大。年其他投资净增加额较大和表现出的波动性主要是这期间我国对外短期贸易信贷和对外的大幅度增加及其变化引起的。
史燕平.国际金融(2008年版)附:国际金融自学考试大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2
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问题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06月第1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金融项目差额"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收支差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