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精神病需要住院吗住院期间做公证是否生效

全站信息检索:
了解司法局
你现在的位置:
> 了解司法局
如何办理精神病人的监护公证
作者:孙倩  来源:   更新时间:  阅读数:7
[案情简介]
&耿某来到公证处称其儿子耿某某是一名残疾军人,每月民政部门发给耿某某残疾军人补助,补助打到耿某某银行卡里。但近期银行卡升级,旧卡全部升级,重新办了新卡。新卡需要持卡人本人亲自去银行激活。可据耿某称其儿子耿某某是一名精神病人,一直在精神病院住院,无法亲自去银行办理,所以耿某找到公证处寻求帮助。
[受理过程]
经过接待公证员进一步询问了解,耿某某是一名残疾军人,于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由章丘市人民政府应征入伍,在部队患精神病后于一九九八年三月部队送回。退伍后直接由本地民政局送入精神病院,至今一直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耿某提供了耿某某的残疾军人证、医院诊断证明、村委及民政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在了解了基本的案情后,承办公证员决定受理该案。该案是一例典型的监护公证。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七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亲属;(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据了解,耿某某一直未婚,也无子女。耿某是其父亲,袁某是其母亲,耿某某还有一个哥哥。因此,根据《民法通则》规定的精神病人的监护顺序,耿某的监护人应为其父母。另据了解,耿某的母亲袁某现在瘫痪在床,不方便亲自来公证处申办公证。为了避免监护人之间发生争议,承办公证员要求由村委会指定耿某为耿某某的监护人。经仔细审查耿某提供的证明材料,承办公证员决定本案由耿某作为公证申请人申办监护公证。该案受理后,承办公证员当场为耿某出具了监护公证书。考虑到耿某家庭困难,承办公证员为其申请了法律援助,免除了公证费。耿某拿到公证书后,激动地热泪盈眶,深鞠一躬表示由衷地感谢!后来,耿某拿着公证书到银行顺利激活了银行卡,一起涉及精神病人的监护公证圆满办结。
[办证体会]
& & & 这是一起典型的监护公证案例。这类公证在我处办理的并不多。不少公证员在受理这类案件时会有所顾忌,认为认定自然人行为能力的权利在人民法院,公证员无法直接认定。所以,部分公证员受理这类公证的前提是法院确认精神病人的行为能力。笔者认为,涉及精神病人的案件,尤其是财产数额相对较少的案件,公证员可以直接依据医院出具的无行为能力的诊断证明来认定精神病人的行为能力,再通过走访村委、街坊邻居等形式核实相关情况。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当事人负担,提高办证效率。
& & &&通过办理该案,公证员要把握好公证质量和公证效率之间的平衡,我们不能一味追求质量忽视了效率,更不能为了效率而忽视了质量。如何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每一名公证员在接待、受理及办证过程中做好权衡。法律是冰冷的,但公证可以是暖心的,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减少当事人负担是当前形势下公证人需要深思的课题。当前位置:&>&
昌邑居民王某患有精神疾病,家庭贫困,近日不巧将领取低保的银行卡丢了。11月初,昌邑居民张女士来到昌邑市公证处,称其丈夫王某用于领取低保救济金的银行卡不慎丢失,为补办银行卡,申请办理亲属关系公证。
  本报11月18日热线消息(通讯员 董学武 记者 张j)昌邑居民王某患有精神疾病,家庭贫困,近日不巧将领取低保的银行卡丢了。昌邑市公证处将他的全家人请来做公证,指定一名监护人,与银行沟通补卡。18日,公证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王某已经可以使用银行卡领取低保了。  11月初,昌邑居民张女士来到昌邑市公证处,称其丈夫王某用于领取低保救济金的银行卡不慎丢失,为补办银行卡,申请办理亲属关系公证。据介绍,王某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虽经多次住院治疗仍无好转,已丧失劳动能力,家中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经当地民政部门批准,每年按期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现在银行卡丢失,家中没有了经济来源。张女士多次到银行补办银行卡被拒绝,到民政部门申请变更低保户姓名也被拒绝,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来到公证处寻求帮助。  公证处工作人员表示,可以为张女士办理亲属关系公证,但仅凭亲属关系公证书恐怕银行不会为其办理补卡手续。而张女士说,银行方要求在亲属关系公证书中写明其丈夫王某患有精神疾病、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等情况,也可以办理委托书公证。  可是,亲属关系公证书有相应的格式规定,公证书中不能写这些内容,又因王某无民事行为能力,也不能办理委托公证。公证处工作人员也犯了难。如果办理监护公证,需要有王某的司法鉴定等证明,而王某一家并没有经济能力为王某作精神病鉴定,这种方法也不行。  这时,有公证员提出,由王某的父母、配偶、成年子女到公证处达成监护人协议,共同指定张女士作为王某的监护人,并由张女士为王某补办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银行卡等事项。为此,公证员专程赶到银行,与银行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公证员的到来也引起了银行的高度重视,并表示张女士可以用监护人协议公证书补办银行卡、领取存款。  于是,公证处找来王某的父母、配偶、成年子女,一家人协商达成了张女士作为王某的监护人,由张女士补办银行卡、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等协议内容。为确保公证质量,公证员又到村里对王某的精神情况、家庭情况等进行了核实,用最快的时间为其出具了公证书。  18日,昌邑市公证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考虑到王某的家庭情况,公证处主动为其办理了公证法律援助,免除了其全部公证费。目前,张女士已持公证书,到银行顺利的办理了补卡、取款等手续。
责任编辑:见习编辑王雨萌
本文相关新闻弘扬邹碧华精神
做公正为民的好法官-云南法院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为了实现依法治国的强国梦,邹碧华同志长眠在了建设法治中国这条辉煌而又艰辛的征途上。他走了,我们失去了一位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同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这是党和人民对邹碧华同志的最高评价和褒奖。邹碧华同志离我们而去了,但他“公正为民、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崇法尚德”的崇高品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作为人民法官,我们要大力弘扬邹碧华精神,切实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忠诚、干净、担当意识,把“为民司法,公正司法”的服务理念融入到工作生活的每一方面,争做一名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一、弘扬邹碧华精神,就是要具有忠诚的高尚品质
塞内加说:“忠诚是人们心中最神圣的美德。”黄宗羲说:“忠诚是人生的本色。”可见,忠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所颂扬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忠诚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齐家的传统美德,在忠、孝、仁、义、礼中,忠诚始终位于传统美德的首位,“忠”不仅是对个人修养和品德的要求,还是治国齐家的“天下之纲纪”。“忠”是人们评价一个人好坏的标尺,也是国家选用人才的重要标准。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君爱国,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都深刻地诠释了忠诚的含义。中国的发展历史证明了,正因为有许许多多的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的好儿女,中国人民才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走上了民主、文明、富强的康庄大道,才挺直了脊梁。
忠诚,是一个人的宝贵品质,如果丧失了忠诚的品质,这个人就不可能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民族气节。今天,一些领导干部因违法犯罪受到法律的制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丧失了人生的信仰,抛弃了自己的道德良知,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腐化所致。作为人民法官和党的干部,我们必须向邹碧华同志一样崇法尚德,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自觉把忠诚作为修身立德的重要内容,奉法为魂,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人生航向,肩负好公正司法的神圣使命。只有忠诚于党的事业,我们的前途才会光明;只有忠诚于人民,我们才会充满生命力。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和果实。离开了土壤,这棵树就失去了生命的源泉,就会慢慢枯萎,并很快死亡。我们的党员干部也一样,远离了人民,精神就会匮乏,就失去了力量,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忠诚于人民,我们的生命之树才会常青;只有忠诚于法律,天平才不会倾斜,惩恶扬善才能够实现,公平正义才能得到伸张。
二、弘扬邹碧华精神,就是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美好的生活。”理想,就象大海中一盏明亮的灯塔,为我们指引正确的航向,让我们的事业乘风破浪,永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法律忠诚,需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不断锤炼我们的个人品质。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正是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把每一个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到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中去,我们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坚定建设法治中国信念,对党忠诚才能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只有坚定了人生信仰,对党忠诚,并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才能在思想上保持清醒,在立场上保持坚定,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人民法官是法治精神的实践者、传播者和捍卫者,惩恶扬善,定分止争,公正促和谐乃职责所系。邹碧华同志坚守“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的理念,始终秉持坚定的法治信仰,坚持以司法公正为核心,惩恶扬善,生动地诠释了尊崇法治与司法为民辩证统一的真谛。作为法官,我们要象邹碧华同志一样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志向高雅,为人坦荡,谦虚谨慎,办事磊落;要象邹碧华同志一样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念,坚守职业良知,从细微之处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以率先垂范的人格魅力取信人民,赢得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尊崇和信任。
三、弘扬邹碧华精神,就是要养成清正廉洁的品格操守
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为政之本”,“为官之要”,是品德之基。古人说得好:“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廉洁自律,才能牢记宗旨、坚定立场、明确方向,才能做到干净干事。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神。我们要象邹碧华同志那样加强品行修养,培养健康情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达到见贤思齐的境地。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只有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才不会偏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象邹碧华同志那样时刻以法官职业道德准则为参照,修身养性,淡泊名利,以高尚的道德品格去赢得社会的尊敬,引导社会价值取向,以公正的裁判去获取法律的公信力,用清廉的形象,坚定的信念,钢铁的意志,去守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弘扬邹碧华精神,就是要体现“三严三实”的实践要求
学习邹碧华同志,就是要把真抓实干的创业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把干好党的事业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自觉为党分忧,勇于为党和人民负责,积极投身于司法实践,为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不遗余力。
(一)要树立认真负责的态度。审判事业是法官肩头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责任心是我们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虽然我们的工作岗位不同,分工不同,个人的能力水平也有差异,但成就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工作态度。人民法官必须铭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把“为民、公正、廉洁”的价值观念植根于大脑,以强烈的责任心忠实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只要尽心尽责,再复杂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漠视责任,再简单的工作也会出现差错。我们要象邹碧华同志视使命为天职,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不回避、不推诿,胸怀坦荡,勇于担责,千方百计的把问题抓好解决好。
(二)要有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当前的改革稳定需要担当,解决和破解发展难题需要担当,践行群众路线需要担当。勇于担当,就是要有担当责任、担当困难、担当风险、担当失误的品质修养,要像邹碧华同志那样,树立问题意识,敢于担当,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解决问题。要像邹碧华同志那样以勇于创新的精神直面问题,如“要件审判九步法”、“裁判文书‘八个一致’制作法”,勇于在困难面前迎着困难上、朝着困难走,以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扎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要有真抓实干的拼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象邹碧华同志那样强化效率意识,不等不拖,说干就干,竭尽全力把各项工作往实处抓、往深处推、往细处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法治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去。坚决杜绝出现工作布置不下去就走样、遇到困难就止步、碰到钉子就退缩的现象。要以敢闯敢试的精神、勇于担当的气度,大胆地开拓进取,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踏实苦干的作风,全力以赴战胜各种困难,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要有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坚持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对每一件事舍得下大力气,花苦功夫,不满足于一般性的完成任务,不满足于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工作作风,追求精益求精,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邹碧华同志走了,我们唱着“将忠诚铸进庄严的国徽,用公正架起金色的天平,惩恶扬善,匡扶正义是我们的使命,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是我们的赤诚”这曲《人民法官之歌》为他送行。
邹碧华同志走了,他公正为民、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崇法尚德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扬帆奋进,开拓创新。
&(作者单位: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法院)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没有相关文章悬赏5积分我来回答
提问者:&&ask8&|[上海 上海];& 15:38:00
全国最大免费法律咨询中心,等您法律在线咨询!
回答者专区
咨询时说明来自中顾网
好评指数:144
回复时间: 15:51:00
公正是有效的。。。
咨询时说明来自中顾网
好评指数:290
回复时间: 17:34:00
进过精神病院不代表其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来说,公证处有相应的公证手续,除非你能有证据证明其为精神病患者,你是监护人等,一般公证书是有效的
系统自动回复
尊敬的用户您好,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律师回复,或者当前律师的回复还没有解决您的问题,建议您直接找或者电话咨询(请说明来自中顾法律网),快速解决您的问题。您也可以拨打全国免费法律咨询热线:400-000-9164,进行电话咨询。
等待您来回答
请输入问题标题!(至少含有6-60个汉字)
注:请选择事情发生的地区
专业律师推荐
专业民事类律师咨询
明星吸毒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体
中顾法律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鲁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病长期住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