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8到底是怎样亡党亡国的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65|
上传日期: 15:03:4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
关注微信公众号沈志华 【《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完全是一派胡言】【饶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1,357贴子:
沈志华 【《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完全是一派胡言】收藏
  沈志华:前苏联的经验告诉我们,是人民抛弃了落后的制度
  沈志华(历史学者,冷战史专家):我不知道我是左派还是右派,张老师说我是中间偏右。但是对于一个历史学者来讲,根本没有左派右派,只有对事实的准确判定。如果在事实的认定上都不能取得一致,还分左右有什么用?当然对同样的事实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我的书里写过“反右运动”,经过我的考察,毛泽东确实有引蛇出洞的计策,但不是在运动的最初,而是在中期和后期才发生的。他本来不是想打压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而是想用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来整党内的干部,后来发现不对头,开始出现学生闹事、工人罢工、农民退社,社会要乱了,所以才用党内的力量、发动群众的力量来整右派,史实是这样的。现在左派说,我把毛泽东说得太坏了,右派说你把毛泽东说得太好了,他哪有那么好。我说的是事实,如果觉得事实不对,可以提出依据来,这是学术。   说到今天的题目,也是历史学的老话题,究竟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我接到这个题目后,他们给了我一个括弧:从苏联角度谈。(现场笑)我知道他们想说什么。俄国民粹主义问题不是我的长项,而是秦晖的长项,不过我倒有一些看法。   最近有一个运动,各单位都在放社科院制作的一个片子:《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这是社科院做出的片子,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各单位都在放,什么渠道下发的也不清楚?但我觉得这完全是一派胡言,其主要说法是:苏联之所以解体就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背叛了革命,而且他们是被西方收买的间谍,是“第五纵队”。我想从两方面讲,一是从史观上讲,这涉及到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都说要学马列主义,你倒好好学啊!马列主义怎么说的?1848年革命失败后,恩格斯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文章讲寻找革命失败的原因,如果只纠缠某个领袖出卖了革命、出卖了我们,这是不对的。失败的原因不能从一些领袖的错误和他们的性格当中去寻找,而要从当时动荡国家的社会因素和历史条件中去寻找。然后又说了一段话:“但是我们很多同志都把革命的失败归结于某个领袖的背叛,如果我们要把革命的希望寄托在某个公民的忠诚上,那我们这个党就太可怜了。”这可是恩格斯的谆谆教导,我不知道社科院这些人学了没学?事实就是这样。   苏联政府的垮台、苏联共产党权力的丧失,确实是人民的选择。为什么15个加盟共和国一个一个宣布独立,这都是议会通过的。为什么最后一拨人走出苏共中央大厦时,周围很多人默默无声,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为什么?因为人民厌恶了这种制度,不再选择这样的制度。所以,这到底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责任,还是人民的选择?   这个片子从史实上讲,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从1985年到1991年到底做了什么?苏共中央政治局做的所有有关民族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的决议、内部的法令、报告,特别是戈尔巴乔夫和所有西方政要谈话记录都有,看过了吗?我保证他没看,都是俄文的,还没有翻译过来,我们正在翻译,我们要看这些基本的事实。说戈尔巴乔夫是间谍,叶利钦是间谍,其实都不是。叶利钦是在后来觉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行,所以他们俩才分手。苏联发生这么大的剧变,就是这两年的时间。   我们从历史角度考察为什么人民会抛弃这个政权,才是作为历史学家应该做的工作。苏联74年的历史容易吗?怎么就突然垮台了?俄罗斯的很多专家也在做这个工作,随着俄国档案的公开,我们准备认真解读那段历史,因为那段历史被遮蔽、被歪曲得非常厉害。最早中国的苏维埃史,后来引进了苏联60年的课本,虽然改正了一些东西,但也遮蔽了一些东西。1990年代,随着苏联档案的解密,我们有了一些了解。   总之,苏联这个制度自诞生到1990年代灭亡,始终一成不变。就没改过,不但不改,反而有漏洞就补,越补越牢实,后来想改也改不了了,已经晚了。这是苏联执政的基本思路:不思改进。所以落后,所以被人民抛弃,这是我的基本看法,谢谢大家!   何兵:沈老师最后一句话很重要,不思改进就完了。沈老师讲的故事很精彩,以前以为社科院做的东西都是真的,原来都是骗人的(现场笑)。   沈志华:至少这部电视片整个是误导,大家千万不要看,看了也没关系,进行批判。
饶阳写成官网上携程,全网特价预订2折起,App/网站/电话全方位服务!携程订酒店,返现高达201元,折扣更低!优惠更多!
视频来自:
刚好在搜集这方面资料写论文。收下了,谢楼主!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苏共到底是怎样亡党亡国的
&&&&期号:
&&&&作者:
  对苏共亡党的原因,理论界已经谈了很多,如长期拒绝改革开放,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导致的停滞和落后;还有后来执行者错误的改革路线,背弃马克思主义原则,削弱党的领导,被国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戈尔巴乔夫的投降主义;等等。但是,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事实,人们谈得比较少。这就是苏联共产党不仅是被国外的反共势力所搞垮,也是被他一直宣称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所抛弃。而这后一点,是导致苏共亡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人们对此谈得少不是偶然的。因为说共产党被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搞垮不奇怪,说犯了路线错误导致失败也不奇怪,但要说共产党也可能被人民抛弃,被工人阶级抛弃,则不仅在感情上让人难以接受,而且似乎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的调子相似,有些“犯忌”。但是,如果回避这一点,又怎能全面、深刻、真正地总结和吸取苏共亡党的惨痛教训呢?我们必须正视历史,即使是再严酷的事实。因为只有正视这一切,才能找到科学的入口处。只要我们客观地回顾一下当时发生的情况,就可以一点一点印证这一结论。
  垮台时广大党员和群众冷漠得惊人
  在剧变发生前两年零五个月的日,苏联举行人民代表选举时,已经出现了苏共在失去人民群众拥护的明显征兆。
  已被撤销党内领导职务的鲍里斯?叶利钦,决定在莫斯科参选,并以占选区全体投票者89.44%的压倒多数的选票,击败了他的竞争对手――苏共在当地推举的正式候选人利哈乔夫汽车厂总经理布拉科夫,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
  叶利钦在1987年受到苏共公开批判、被逐出政治局后,被安排了正部级的国家建委第一副主任职务。因此,戈尔巴乔夫不同意叶利钦参选,说你是部长,不能竞选人民代表。叶利钦说,我不当部长也要当代表。叶利钦是违反党纪政纪参选,和党组织推荐的正式候选人争夺人民代表席位。一个共产党员,公开走到共产党的对立面,这并不奇怪。而耐人寻味的是,他竟能得到近90%群众的拥护,当上了人民代表。而日,他在公开声明反共反社会主义后,又以获得60%以上选票的优势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上台后不久,他就颁布了关于俄联邦国家机关“非党化”的命令,把共产党基层组织和党委赶出了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和整个联盟的支柱――俄罗斯联邦的国家机关,使苏共开始失去对苏联大部分地区的控制。
  如果说,叶利钦的上台,在很大程度上有来自党外群众的支持,那么苏共受到的另一次灾难性打击则直接来自党内。1989年底,立陶宛等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共产党“多数派”相继宣告脱离苏共而独立。正是在这些主张退出苏共和苏联的代表三国“多数共产党员”的领导者的鼓动下,在1990年的议会选举中,三国民族分裂主义者相继夺取了共和国领导权,随后又更换了国名、国徽,废除了本国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宪法,成为苏共解体和苏联崩溃的开端。
  亡党必然亡国。日,在阿拉木图举行的独立国家首脑会议宣告苏联解体。这时,同样没有发生反对分裂的示威游行。而在这之前发生的规模浩大的库兹巴斯、顿巴斯和沃尔库特煤矿工人的联合大罢工,也不是为了保卫70多年的社会主义成果,而是同反对派遥相呼应反对苏共的,这些大罢工本身就是诱发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因此,残酷的事实是,甚至连工人阶级也不再留恋这个工人国家!
  显然,导致这个党创业时的辉煌和谢幕时的凄凉的最主要原因,只能从它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变化中去寻找。
  党内干群关系疏远造成离心离德
  密切联系群众有两层含义:一是联系党外广大人民,二是联系党内普通党员。后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党的干部和党员之间的紧密联系都不存在了,还谈什么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呢。
  苏共党员占苏联人口比重很大。高峰时党员曾达到1900多万,占人口的8%以上。党员如果都紧密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带领群众为党的事业而奋斗,那么这个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但是,苏共的瓦解恰恰是从党内干群关系开始的。
  第一,党的先进性没有保证。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按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但在苏共工作和活动的许多环节,都体现不出这一点。甚至相反:在党员招募机制中,掺入了大量与个人物质利益、社会地位有关的因素,使党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靠理想和奋斗目标来吸引人的能力,已不能保证自身的先进性。
  第二,党员的民主权利和桥梁作用被忽视。共产党的先锋队作用要求广大党员成为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他们有权利在党的会议上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提出意见和建议,选举和监督党的领导人,但苏共并没有形成党内民主决策的有效机制。党员的义务被反复强调,党员的权利却实际上被忽视。包括党的基层领导的任免,也往往由上面决定,并不征求普通党员的意见。这样,直接联系着群众的普通党员缺乏表达意见的渠道,起不到沟通党群关系的作用,依靠党员的集体智慧和主动性去应付复杂局面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普通党员感受不到作为共产党员和党组织一员的价值。在莫斯科一家独立电视台任采编部主任的索伦采夫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我曾是一名光荣的苏共党员,还担任过党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一直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那时,我和同志们对党充满了革命的激情。一到党的节日,总是换上节日新装,早早地等待党的领导人到来,对他们敬之若神。但是,我渐渐感到,这个党在失去它的活力。一方面,上层领导人高高在上,成为一个特殊的官僚阶层,只知道布置许多繁杂的永远没有尽头的事务,却不知道该做些真实有益的工作。这还不算,最要命的是这些人把争权夺利作为党的工作――请注意,这不是党的权利,而是他们个人的权利,是他们在党内的职务和排名。这是关系其物质利益和荣誉的事……另一方面,党员群众不知道为什么工作,他们似乎只限于进行繁琐的党内登记和向党组织的报告,只是充当了领导人手下的队伍,为升迁开道,而没有别的价值。在长期的和平年代里,我们不知道该以什么作为党员的直接目标――共产主义还远着呢。”
  第四,党的领导干部脱离普通党员。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党的领导人和党员群众在很大程度上已只有形式上的联系。虽然上至位高权重的领袖,下至一般党员,通常都以同志相称,但这同志和同志是不同的。他们在权势、官职、地位、财富上有天壤之别。在七八十年代,同志的称呼还存在,但同志之间的差距就更大了。权贵者开始结党营私,贪污腐化,高高在上,脱离那些他们称为同志的最普通党员。
  以上谈的当然不是问题的全部,但足以说明,为什么历史悠久、党员人数众多的苏共在剧变发生时竟全无还手之力:有的人早已心怀异志,这时便纷纷倒戈,认为趁火打劫的机会来了;有的人长期思想禁锢,只会执行上级指示,遇到风浪便不知所从;而广大党员群众面对上层的叛卖,或漠不关心,或无可奈何。由此,亡党亡国的惨剧就难以避免了。
  苏俄的“改革”是怎样被“既得利益集团”绑架的
  俄罗斯改革的一个特点就是表现出强烈的官僚背景和权力胎记。苏联时期的旧官僚和俄罗斯时期的新权贵,在改革过程中距离权力和财产最近,他们最清楚转轨过程中的种种“漏洞”,加上他们拥有权力,因此,打着“改革”的旗号营私,用“失误”掩盖侵占,成为俄罗斯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类似现象在我国有些地方也存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不平衡,使管理出现漏洞有其必然性。但漏洞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改革者缺乏经验造成的漏洞;另一种是“经验”太多、蓄意留洞不堵甚至借机掏洞,给自己创造营私的机会。国家一再“付学费”,他们却“揣着明白装糊涂”。例如,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而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尚未形成,有些经营者乘机无限扩大权力,或借承包之名,用国家资产经营。赚了钱归个人所有,赔了钱由企业承担;或乘资产重组之机,合伙私分国有资产,故意低价评估国有资产,从中牟利。有的在股份制改造中,用公款为个人购买法人股,个人或小集团获了利,而国有财产和集体财产则会人为地大大缩水。
  因此,不是中央的政策正确就能保证改革成功。从职能部门到地方村镇,每一级领导既是中央和上级改革的执行者,又是地方和部门具体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改革能否不走样,老百姓能否得到实惠,往往取决于这些环节。领导干部素质高,改革政策就会得到认真执行,即使有些漏洞和不足,也能得到弥补。如果领导干部的素质不高,甚至私心很重,再好的政策也会扭曲、走样,而有漏洞的改革措施则更会顺势扯开大口子。
  俄罗斯私有化改革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改革最受益的是制定政策的那批人。而对我国来说,也有一些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甚至领导班子,利用自己制定具体政策和制度的权力,为个人或少数人牟利。这种情况也是一种党内不正之风,在群众中影响很不好。有人说,过去领导开会主要是研究怎样解决群众的困难,现在是研究怎样巧立名目为自己弄好处。当然,如果只是在利益上对自己搞一点倾斜,还属于不廉洁;但如果严重违纪,就是制度化腐败了。
  什么是制度化腐败?制度化腐败就是一种以制度形式运作的腐败活动。它最大的危害,是打着“改革”的旗号,却严重干扰和破坏改革。它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普通腐败活动。它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腐败,或者说是集体负责的腐败,处于半公开半合法状态。它模糊了违纪和违法的界限,用集体决定、集体通过的形式逃避个人责任。而它的半公开性,更使它成为一种有严重传染性的可以互相效仿和攀比的腐败,而且并不一定是小打小闹的腐败。比如,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除了部分村官和某些戴红箍儿的外,大概每人都能拿出作为依据的“文件”。全国一统计,“三乱”涉及金额就是几千个亿!其中大部分都被搞“三乱”的人“内部消化”了。一旦腐败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即使是正确的改革措施,也会在执行的过程中变形。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处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各种改革措施还将陆续出台。如何避免重蹈群众利益受损、国有资产流失的覆辙,应是制定政策部门、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以及检察机关认真研究的问题。目前我们较为关注如何建章建制,对容易发生权钱交易的重点部门加强监控,建立制约机制。这些很重要,也是经济发达国家遏制腐败的主要经验。但对于正处在体制变动活跃期的我国,仅有这种静态的预防还不够,还要抓好动态的预防,针对一项改革措施出台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形,未雨绸缪。如果总是“亡羊补牢”,损失就太大了。
  苏联剧变本质上是既得利益集团的“自我政变”
  苏联剧变刚发生时,我也曾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颠覆破坏及国内持不同政见者、黑市倒爷和包工头等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的活动,是其剧变发生的国际国内诱因。而戈尔巴乔夫的投降主义,直接导致反动势力步步进逼直至阴谋得逞。
  可是现在看来,这些尽管都是重要原因,但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长期拒绝改革开放,没有以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中心,由思想上的长期僵化导致经济上的长期停滞、使苏式的社会主义在人民心目中失去了影响力;另一个就是在作为执政党的苏共内部,特别是在苏联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层中存在着相当普遍的腐败现象。这种腐败的基础在造成苏联长期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时期便已形成了。
  一是他们违背了群众最根本的意愿和要求。几十年来以阶级斗争为纲,忽略了人民要求改善生活、要求民主与社会进步的强烈愿望。特别是随着群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随着民主意识的觉醒和国际间经济、文化、信息交流的不可阻挡的扩大,后者这种要求就愈益突出。
  二是官僚特权阶层本能地反对人民对他们的监督和行使民主权利,他们把维护既得利益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甚至因此造成社会的停滞和经济的落后也在所不计。
  三是这个阶层在官僚主义的侵蚀和集权体制的庇护下,出现严重的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现象。
  四是他们的理论与实践不一致、言与行不一致,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几年后我们回过头看看,历史的迷雾已经散开了。导致苏联剧变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个在当时被我们忽略的重要原因,就是党的领导层中的腐败,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即他们所攫取的特权和社会财富之多,使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外衣已经成为束缚,不便于他们更放手、更放心地侵占和鲸吞更多的社会财富。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能够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的实施制度,而是要通过国家政治制度的公开变更来从法律上承认他们所攫取的东西,并能名正言顺地传子传孙。
  这就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者说抛开某些个人的角色差别而从社会历史的大视角看,苏联的剧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苏联既得利益集团的“自我政变”,是为了使他们长期以来通过不合法、不正当手段占有的社会财富和各种权益合法化。剧变表明化公为私的量变,已积累到发生质变的程度。也可以说,使社会制度不断发生部分蜕变,已到了应该扯去最后一块遮羞布的时候。
  这就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生命力在于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的力量在于人民的支持。一旦失去了这些,就失去了自己最主要的力量,失去了自己存在的合法性。在这种情况下,再强大的军队,威力再巨大的核武器,也都不能挽救它,因为它不是亡于入侵的外敌,而是亡于腐败的内敌。
  (作者为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辑)
  (摘自《苏共亡党十年祭》,黄苇町著,江西高校出版社,2013年版)
&&网站编辑: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号
邮政编码:10004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10-92233 监督邮件:.cn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京ICP证号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14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苏共亡党亡国与我们“居安思危”
我的图书馆
苏共亡党亡国与我们“居安思危”
苏共亡党亡国与我们“居安思危”
苏共亡党二十年后的新发现
 中国专家组经过10年的调查、研究后推出专著,挖掘出苏共终结的深层原因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张雷
  3月1日,一场引人关注的会议——《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组部、中宣部、中联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国防大学、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的代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新闻单位的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等近2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第二十个年头,此次会议让人们再次回想起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苏共最后的日子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以下简称“《居安思危》”)一书的主编、作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李慎明指出,苏联是在没有外敌入侵和特大自然变故的情况下走向终结的。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苏共逐渐分裂成三大派:以利加乔夫为首的“传统派”、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中间派”和以叶利钦为首的“激进派”。“传统派”主张在苏共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为基本原理,逐步推进苏联的改革。“激进派”则不相信共产主义,打着“反腐败”旗号吸引群众的支持。这两派尖锐对立,“中间派”则在它们之间摇摆。   1988年6月,“激进派”和“传统派”之间的矛盾彻底公开化。此后,戈尔巴乔夫对“激进派”做出重大让步,增强了它的政治力量和影响力,导致苏共进一步遭到分裂。1990年5月,叶利钦当选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苏维埃,俄语“代表会议”之意,相当于议会),使“激进派”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苏共党内的分裂更加严重。   日,戈尔巴乔夫绕过苏共中央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与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9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举行会晤,发表《“9+1”声明》,提出要尽快签订新的联盟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更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取消“社会主义”字样。这一条约从法律上破坏了苏联的统一,改变了其社会主义性质。   当年8月20日,是新联盟条约签署的日子。8月19日凌晨,“传统派”为挽救苏联、阻止“激进派”上台,决定放手一搏。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通过电台宣布: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总统职责,根据苏联宪法的有关条款,由他代行总统职权。接着,他和总理帕夫洛夫等联名发表《苏联领导声明》,宣布在一些地方实行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随后,苏联军队进入莫斯科市中心,装甲车和坦克占据了国家重要机关、城市广场及交通要道。然而,他们并未对叶利钦等人采取强制措施。相反,其内部此时却出现了意见分歧。   “激进派”在短暂的惊慌之后,稳住了阵脚,开始发起反攻。叶利钦先是代替在外地休假的戈尔巴乔夫颁布总统令,宣布由俄罗斯政府接掌苏联军队的指挥权。之后,他又向俄罗斯民众发表讲话,在俄罗斯全境掀起反对“传统派”的浪潮。在此情形下,亚纳耶夫等人被迫宣布撤销紧急状态。挽救苏联的行动最终遭到失败。这就是震惊世界的“8·19”事件。   “8·19”事件后,“激进派”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共浪潮。日,戈尔巴乔夫受邀会见俄联邦议员。会上,叶利钦当着戈尔巴乔夫的面说:“苏共和俄共参加了‘政变’,所以,我现在签署俄联邦总统令,暂停苏共和俄共在俄联邦领土上的活动。”当天下午,位于莫斯科的苏共中央办公大楼被查封。第二天,戈尔巴乔夫被迫发表声明,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职,同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和地方党组织自行决定自己的前途。11月5日,叶利钦再次发布命令,宣布完全禁止苏共和俄共在俄联邦境内的活动。至此,建党93年、执政74年、有着近2000万党员的苏共垮台了。   日晚7时,戈尔巴乔夫在办公室内签署了他辞去苏联总统的命令,并向全国发表辞职讲话。就在他讲话之时,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的屋顶上,那面红色的苏联国旗悄然落下,一面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取而代之……日成立的苏联,就这样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 十年写就的专著   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后,世界各国纷纷对这一重大事件展开深入的研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也对此进行了颇多研究。
  从1991年开始,我国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著述,从各个方面和不同视角分析苏联解体问题,不过,从苏共兴衰角度进行研究的著述并不多。2000年,社科院设立“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研究”这一重大课题。第二年,该课题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李慎明出任负责人,其他10余位成员也都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一位参与《居安思危》编纂工作的专家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为了写好书,我们对很多曾任苏联高级领导的人进行过访谈,内容都写进了书里。”   2005年上半年,课题组确定了专著的基本框架。中纪委驻中国烟草总公司纪检组组长潘家华等人获悉消息后,建议课题组先制作一部电视政论片,“看看效果如何”。一年后,一部名为《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的8集党内教育参考片问世。中纪委和中央政法委的有关部门专门发出通知,要求所属单位的工作人员观看。不久,一些省市地的相关部门也组织人员进行观看。   这部时长约为5小时的参考片,在内部放映时引起了热烈反响。李慎明介绍说,一些单位原打算分两个半天看完,但刚放完前几集,观看的人就一致要求一口气看完。放映过程中,人们屏息静气,很少走动,一些烟民都顾不上到场外“吞云吐雾”。有的单位还自发举行座谈会,畅谈观看体会。后来,该片的解说词公开发表,备受关注,有人甚至不远万里从外地乘飞机到北京找片子、购买解说词。   李慎明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中组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纪委宣教室的领导同志,都很支持我们制作这套纪录片。我们特意把首映地点选在深圳,因为那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我们想看看反响怎样,结果反响非常好。这样一来,编纂这部书的同志心里就更有底了。”   2011年初,经过近10年的调查、撰写,《居安思危》终于面世。该书共47万余字,从苏共基本理论与指导方针、意识形态工作、党风建设、特权阶层等方面,深刻剖析了苏共亡党的原因。山东省济南市某机关的工作人员王文恺看过此书后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我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但此前一知半解。看完这本书后,感觉惊心动魄。苏共亡党的教训太深刻了,书里的很多内容值得我们深思。”
&&&&& 问题出在苏共内部
  苏共在只有35万党员的时候,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并执掌了全国政权,却在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之时丧失执政地位并被解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李慎明说:“尽管苏联解体有着多种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苏共的蜕化与变质。”   《居安思危》一书认为,苏共从其领导人赫鲁晓夫(1953年9月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起,就开始逐渐蜕变。1961年,赫鲁晓夫提出了“全民国家”、“全民党”的错误理论,并在党的纲领中取消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一马列主义的核心理论。   此时的戈尔巴乔夫,正值世界观形成的青年时期。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和苏共历史的做法,以及其“全民党”和“全民国家”的理论,都深刻影响了戈尔巴乔夫。多年以后,他曾说:“早在学生时代,我就发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同理想相差十万八千里……俄国的悲剧就在于,在马克思晚年时代已经死去的马克思思想,却在20世纪初的俄罗斯被选择。”因此,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背离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988年6月,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他明确表示,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方针是要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和“舆论多元化”,更是要让苏共放弃其苏联政治体制核心的地位,把国家权力中心从共产党手中向苏维埃转移。   1990年7月,苏共在苏联解体前举行了最后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性声明。从此,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以及意识形态多元化,正式成为苏共的指导方针。各种反共组织趁机建立并发展壮大,开始用各种方式同苏共展开斗争。此后一年内,苏联出现了大约20个联盟一级的政党,加盟共和国一级的政党更是冒出了500多个。它们中的大多数,后来都成了促使苏共下台和解散的力量。   因此可以说,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是苏共亡党的重要原因之一。   《居安思危》也首次提到了“特权阶层”对苏共的腐蚀和影响。   苏共的特权阶层,是从勃列日涅夫(1964年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上台后逐步形成的。这一阶层几乎全都是党员干部。勃列日涅夫为了追求干部队伍的稳定,逐步推行事实上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促进了特权阶层核心力量的形成。1980年发生的一件大案,说明了当时苏共特权阶层力量之强大。一位侦缉人员买了一批鲱鱼罐头,打开后发现,里面装的竟是价格昂贵的鱼子酱。经过艰苦的调查,案情终于大白——原来,苏联渔业部的一批官员与某公司达成秘密交易,把索契和阿斯特拉罕两地生产的鱼子酱装入贴有鲱鱼商标的罐头运往国外。负责销售的西方公司用买鲱鱼的价格买下,然后倒手销售,并从巨额赢利中拿出一部分,为苏方参与者存入瑞士的银行。这种倒卖活动竟持续了10年之久!此案给苏联造成了数百万美元的损失,涉案人员遍及渔业部副部长、外贸部、食品工业部、太平洋舰队等部门,人数多达300余人!   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特权阶层“追求”的已不再是单纯的金钱利益。这些人开始谋划长期霸占特权并传至后人。他们发现,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信仰和共产党员身份,都已失去了利用价值,而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使其既得利益合法化。因此,在苏联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些原本高唱共产主义赞歌的人,毫不犹豫地撕下了面具,全力推动苏联向全盘私有化的资本主义道路前进。可以说,正是这些所谓的“共产党人”,革了苏联共产党的命。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和平演变”,也加速了苏共亡党。美欧国家对苏联的颠覆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长期进行“宣传战”和“攻心战”。除了“美国之音”,美国还在西欧设置“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每天用6种语言向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民众宣传西方社会的“成就”、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同时否定苏共的革命历史,无限夸大苏联的社会问题,把苏联人民的不满情绪引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利用人员交流,腐蚀苏联下一代。1956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同苏联进行大规模“人民对人民交流”的构想。事实证明,美国人通过大量吸引苏联年轻人赴美留学,成功培养了一批亲美、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力量。第三,利用非政府组织,在苏联内部制造破坏性力量。1984年成立的“美国争取民主基金会”,长期接受美国国会的拨款,在苏联“用于开展民主运动”。第四,利用经济手段,使苏联陷入困境。2007年,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施瓦茨在《胜利——美国政府对苏联的秘密战略》一书中透露,为了搞垮苏联,美国政府一方面大力推进同苏联的核军备竞赛,逼迫苏联消耗大量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压低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使苏联的外汇收入大幅减少,经济陷入困境。第五,利用“人权”、民族关系等问题,支持和扶植苏联社会内部的反对势力。 &&&& 20年后再反思
  苏联解体后的20年,继承其衣钵的俄罗斯人,感受到的是无尽的灾难。俄罗斯学者根据大量数字得出结论: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使俄罗斯经济和社会发展倒退了几十年。一个权威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当今66%的俄罗斯人对苏联解体感到惋惜;76%的人认为苏联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72%和80%的人分别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期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李慎明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一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曾痛切地对他说:“把苏联送入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我们以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个别超级大国绝对没安好心,其他国家、民族千万不要重蹈我们的覆辙……苏共垮台时,我也抱着欢迎的态度。但多少年来,这给国家、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使我常怀负疚、负债、负罪之感!”   那么,作为外人的中国人,应当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在撰写《居安思危》一书的过程中,李慎明和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之骅等10多位专家,为了获得一手资料,曾多次往返于中俄之间,付出了很多心血。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对他们进行了独家专访。   环球人物杂志:为何要花费这么长时间编纂一部关于“苏共亡党”的书?   李慎明:1991年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期。很多人以为,历史可以画上句号了。但接下来,人们发现,美国开始“张着大嘴吃世界”,对全球实施“新殖民主义”。美国的富足,多是建立在掠夺他人的基础上。   2000年,苏联解体近10年时,全世界都在学美国模式。结果又怎样呢?1997年,亚洲爆发了金融危机,美国坐收渔翁之利。比如,很多韩国企业都被美国收购了。苏联解体后的10年,也是世界大动荡的10年。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格局?世界将往哪里走?苏联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弄清楚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这涉及我们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问题。这本书正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解读“苏共亡党”这个历史事件的。   环球人物杂志:书中提到了“苏共特权阶层”。这是一群怎样的人?   陈之骅: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历史,是一段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史。苏共党内的特权阶层来自党政干部队伍,具有专业知识,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只考虑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追求享乐,不重视理论修养,逐渐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他们的目标是建立有利于自己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他们最终成了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原动力。   环球人物杂志:“8·19”事件是不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转折点?   陈之骅:这个事件不能说是转折点,因为那时苏共垮台已经不可避免。我们将了解到的一些内幕写进了书里——戈尔巴乔夫对“传统派”搞“8·19事件”是知情的,因为他当时觉得,无论哪一派倒掉,都对他无害。但看到叶利钦没倒台时,戈尔巴乔夫只能不认账,处理了试图挽救苏联的人。   环球人物杂志:在苏共亡党20年后出版这本书,有哪些现实意义?   李慎明: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30多年了,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党的建设。二者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要搞好“五位一体”,首先要搞好党的建设,要借鉴苏共的教训。事件已经过去20年了,有些事情看得越来越清楚,可以为加强我党的建设提供很多启示。只有把党建设好了,才能把重要思想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中。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是邓小平深刻总结我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反思东欧剧变、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教训后,得出的十分重要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所谓的“普世价值”等各种思潮划清界限,防止各种错误倾向和教条主义干扰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环球人物杂志:从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李慎明:首先,要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工作,反对各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其次,必须坚持把最高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国家和民族的人手里,高度重视培养年龄结构合理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再次,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此外,也要警惕国外各种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阴谋。西强我弱的局面有可能长期存在,两种社会制度将长期并存,有合作、有竞争,同时会激烈较量。我们在警惕西方对我运用“硬实力”的同时,也要警惕其对我运用西化、分化的“软实力”和“巧实力”,尤其要警惕其“软实力”中的“金融操纵”、“意识操纵”、“非政府组织渗透”、“信息干扰”等新武器。
总结国际共运历史经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发布会发言摘要 编者按 今年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0周年。3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举办专著“《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发布会”。来自中组部、中宣部、中联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国防大学、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等有关高校和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宣部《党建》、《中直党建》、《红旗文稿》、中组部《党建研究》、《中国组织人事报》等新闻报刊单位的负责人、专家学者王伟光、张全景、李力安、郑科扬、金冲及、李慎明等近200人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在发布会上指出:“对《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的出版表示祝贺。我觉得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尽管苏联剧变原因种种,但起主导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作为执政党的苏共本身的蜕化变质。苏联垮台到现在已经将近20年了,这20年里,无论是理论界、学术界还是政治界,都对苏共蜕变和苏联垮台的原因做了种种分析。我认为,这本书的判断是准确的。苏共垮台根本问题是苏共执政党的蜕化变质,苏共执政党蜕化变质的根本原因是思想路线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路线。”今天本报特刊发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相信会对读者有所启迪。 20年来,对苏联这个泱泱大国解体的原因,有着多种不同的解读,如“经济没有搞好”、“斯大林模式僵化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戈氏叛徒葬送说”、“外部因素说”等。本专著认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在于苏联共产党的蜕化变质。本专著紧紧围绕这一问题逐步展开,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层层剖析了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对苏联亡党亡国的现实思考
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
1991年的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思考和辨析。李慎明同志主编的这本《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我认为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分析苏共亡党的精品力作。这本书的突出特点就是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来思考和研究问题,始终运用辩证法的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始终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书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内部,即苏联共产党的蜕化变质。这本书是作者在前几年电视政论片《居安思危》的基础上,运用新材料,进一步研究探讨撰写的,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了深刻论述,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下面,谈几点体会。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否定党的领袖,否定党的历史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这是《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一书一再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道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他们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十月革命,从否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到否定苏共的光荣历史。赫鲁晓夫最为典型,1939年3月,他在苏共十八次代表大会上20分钟的发言中,居然把斯大林恭维了32次。在1952年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同样大肆吹捧斯大林。1954年他还下令刊登斯大林逝世一周年的歌功颂德的社论。但到苏共二十大却咒骂斯大林是“凶手”、“强盗”、“赌棍”、“俄国最大的独裁者”、“混蛋”、“白痴”等,把一切最丑恶、最肮脏的语言加在斯大林头上。同时诬蔑斯大林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战前“丧失警惕”,战争爆发后“惊惶失措”,战争中“靠地球仪指挥”。这是连小孩子都不会相信的谎言。苏共二十二大后,赫鲁晓夫又把斯大林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火化,进一步造成党内和群众的思想混乱,并且为帝国主义攻击苏共提供了炮弹。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走得更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一股“重新评价历史”的运动,从否定斯大林开始,继而攻击和诽谤列宁,歪曲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最后否定苏共70年的执政历史。这种所谓评价使苏共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苏联历史,否定党的领导,终于导致了苏共党亡政息。 怎样评价斯大林和苏共的历史,仍然是总结苏共失败教训的一个焦点。《居安思危》一书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观点,比如提出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是联共(布)领导的一次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再比如提出苏联共产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就,这是一个兴旺发达的时期。正如邱吉尔曾指出的:他从沙皇手里接过的是木犁,撒手人寰时留下的是原子弹。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二个重要原因: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全党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造成党内外思想的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赫鲁晓夫上台后大反斯大林,提出了一系列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这样一来就把苏共党员以及苏联人民的思想搞乱了,也为后来戈尔巴乔夫搞“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埋下了伏笔。赫鲁晓夫改变党和国家的性质,提出“全民党”、“全民国家”,搞“工业党”、“农业党”,造成了严重混乱。 勃列日涅夫虽然对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调整和修正,但基本上坚持了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路线。而此时,正是西方国家加紧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寻找代理人的时候。正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指导思想上的教条主义、修正主义不仅使苏联经济出现停滞,而且滋生了一批瓦解苏共的亲西方的政治人物。 到了戈尔巴乔夫,彻底背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的“新思维”和“民主化”、“公开性”,其实质就是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社会主义。他强调:“新思维”就是促进“多元化”,放弃“意识形态限制”和“精神垄断”,打破“一切理论的局限”,实质上就是打破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居安思危》一书中提到戈尔巴乔夫1999年在土耳其安卡拉某大学的一次讲话中说:他一生的目的就是要毁灭苏联政权和共产主义。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三个重要原因:党风败坏、严重脱离群众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列宁时期,非常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严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廉洁奉公,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脱离群众。列宁强调:哪里有群众,就一定要到哪里去工作。列宁坚决反对特殊,以身作则。他经常在办公室接待来访群众。据苏联人民委员会接待室统计,仅在日至12月16日的两个半月内,列宁就亲自接待125人次。斯大林在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方面也是令人称赞的楷模。和平建设时期,他一直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一件短皮大衣竟然从十月革命一直穿到去世。他去世后清点其物品时,发现他仅有900卢布存款。当然,斯大林在其晚年也存在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的问题,特别是大搞“个人崇拜”,使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受到严重损害,党内滋生了特殊化倾向。 赫鲁晓夫时期,党风进一步败坏,并且逐步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赫鲁晓夫不讲原则,瞎指挥,讲大话、空话、套话。他在1961年提出苏共的新纲领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纲领,宣布:我们这一代人将要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盲目开垦“处女地”扩种玉米,使农业生产受到损害,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在赫鲁晓夫之后,勃列日涅夫时期党风更是严重败坏。党内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非常严重。勃列日涅夫本人热衷于追求表面荣誉和奖赏,在其执政期间竟然得到200多枚各种勋章,在他死后的送葬行列中,为他抬各种勋章、奖章的军官达44人之多。 戈尔巴乔夫时期党内腐败更加严重。戈尔巴乔夫本人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出风头的领导人。他经常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大声朗读国外对他在世界上的所谓改革的评价,这种东西有时会读上几个小时,而亟待处理的问题他却视而不见。受他的影响,苏共党内讲假话成风,普遍存在说一套、做一套的坏现象。与此同时,戈尔巴乔夫时期特权阶层恶性发展,干部职务越高,特权越多。特权阶层不断利用各种手段,将过去对国有资产的支配权转化为实际的占有权。1991年,莫斯科上万名大富翁中,大部分都是原来的党政干部。所以,一个美国学者讲:“苏联共产党是唯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政党。”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四个重要原因:干部路线严重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 苏联的干部路线从斯大林时期开始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实际上的任人唯亲,干部的任免和分配完全取决于上级领导人的好恶,上下级干部之间形成了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提拔干部的主要标准就是看是不是自己人。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在组织上严重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干部路线,违反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在选拔干部问题上的政治标准、德才原则,被任人唯亲所取代。 到戈尔巴乔夫时期,任人唯亲的干部路线更加肆无忌惮。他上任不久就改组了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新增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8人,撤职2人。更换了部长会议主席和6位副主席,撤换了40多名党中央和政府部长,近100名州委书记。有的材料说,短短几年内,150个边疆区、州、直辖市委的书记被更换了92.5%。错误的干部路线造成党政军干部队伍思想空前混乱,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造成了干部对党的离心倾向。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五个重要原因:严重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改变了党的颜色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上,搞的是民主社会主义,即修正主义,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鼓吹“全民党”、“全民国家”,实行资产阶级“公开性”、“民主化”,否定党的领袖、党的历史,造成了全党的思想混乱,很多党员感到迷茫。党的基层组织受到严重削弱,形同虚设。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党风恶化,严重脱离群众。苏联解体前,几百万党员退党,大难临头时,很多党员无所适从,或不知不觉站在了错误路线一边。 总之,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需要深入探讨,需要很好总结。慎明同志主编的这本《居安思危》是苏共亡党20年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分析透彻,发人深省,希望更多的同志读一读,看一看,对于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大有裨益。 坚定信仰 高举旗帜 正视历史 依靠群众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秘书长 李力安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的前期成果八集教育参考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在党内外、在思想理论界,甚至在国外也曾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现在郑重推出这本书可谓正逢其时,很有意义。读了这本书,给人很多启示。 ——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之一,首先是苏共领导层动摇和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党员最重要也是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信义,而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导人们寻求自身解放的真理。马克思在批判和接受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规律,科学地预见了人类社会必然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光明前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这一规律的客观存在。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各项工作。苏共接受了资产阶级多元化思想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动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乱了党员、群众的思想,导致反党势力的日益发展扩大。历史发展进程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进程和发展成果,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它落实到指导宣传工作、教育工作、出版工作以及一切建设工作中去,大力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阵地。 ——必须正确对待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和民族的兴衰。西方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分子,就是用历史虚无主义这种手段对待苏联,摧垮它的。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一旦对本国的历史产生了认识上的扭曲,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就会失去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者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党的历史、党的主要领导干部予以实事求是的、客观的、公正的评价,肯定正确的,改正错误的。 ——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苏共亡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政者背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戈尔巴乔夫以一个代表人民的政党取得了很大胜利以后,逐步地蜕化为代表少数特权阶层利益的集团,最终被人民抛弃,走向灭亡。我们党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思想写入了党章,也正因为我们党正确地处理了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过多少次的艰难曲折,依靠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目前,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现实,我们党正在经受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考验。西方各种反华势力和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们一刻也没有停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和足够地重视这个问题。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这本书的出版正逢其时。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党组织一定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让更多的人很好地读读这本书,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防微杜渐,坚决打胜这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战争。 正确的导向 严密的论证 翔实的资料 巨大的影响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教授 刘书林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导向正确、论证严密、资料翔实,在国内外的公开发行,对于思想理论界深刻地认识和总结苏联垮台的教训,意义深远。读了《居安思危》这本书,我有以下几个感想。 第一,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是老老实实地弄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诚心诚意地坚持马列主义。虚荣狂妄,动辄提出全民党、有限主权论、新思维之类的所谓新理论,就会走到斜路上去,背离社会主义。 第二,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保障条件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持之以恒地改善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规定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这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兴制度,对抗资本主义压力而采取的一个根本性的举措,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脉所在。取消宪法规定的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这就是灭亡的开始。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体现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作风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不断克服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领导,执政的共产党组织,只有不断地改善自身,才能实现很好的领导,如果腐败盛行,威信扫地,就会变得十分软弱。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不动摇。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性质,提供的人民当家做主的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存废的实质性的条件。进行改革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只有保证公有制和公有制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根基才会牢稳。视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儿戏,把它看作过时的桎梏,一定要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搞光,那么社会主义公有制消失之日,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灭亡之时,这个历史教训应当记取。 第四,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思想条件是抓紧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和说明现实当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社会理论与实践脱节了,思想混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萎缩。自毁历史,自毁共产党的形象,自毁共产党的理论,搞乱了人心,人们没有了理想的热情,国家还有灵魂吗? 第五,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国际条件,是对西方敌对势力必须有足够的警惕,具备有效的应对措施。近期参考消息载文,题目是“美国中央情报局一手策划苏联解体”,其中就诉说了西方对苏联的颠覆和破坏的图谋,这进一步印证了《居安思危》专著中提出的问题的正确性。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做清醒有效的应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站在人民的立场解读苏联剧变的教训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教授 周新城
我一直跟踪研究苏联问题。读了李慎明主编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后,非常有启发。我认为,《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立场鲜明,方法科学,观点正确,结论有说服力。 立场鲜明对研究苏联解体的教训非常重要。苏共亡党是好事?还是坏事?一直到现在都是有争论的。你如果站在垄断资产阶级的立场上,那就是好事;站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来看,这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不仅对俄罗斯人民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也不仅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是一个灾难,对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甚至于发达国家的劳动人民都是一场灾难。这本书提供了充分的材料证明这一点。站在劳动人民立场来判断这件事,是非判断、价值判断很容易做出来。可惜我们国内确实还有一批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不是站在这个立场上说话。他们认为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是件好事。假如说事件刚刚发生,你看不清楚,有误解,可以理解。到今天仍旧坚持这个看法,我就认为这是个基本立场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这本书的第二大特点。苏联问题非常复杂,国内因素、国外因素、党内因素、党外因素,经济的、政治的、民族的、文化的等一大堆因素,哪个因素发生过作用,产生过影响。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分析是一个大问题,同时也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例如:1954年苏联内政部给赫鲁晓夫写了一个报告,报告说1921年到1954年,苏联因反革命罪判处了300多万人,其中判处死刑的64万人。时至今日,我国出版的一些书还在坚持说前苏联杀了五千万人。由此看来,从材料出发,从事实出发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最后,这本书阐明了一个深刻的教训: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事件,归根结底是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而造成的。我记得彭真同志在1993年就提出了这个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共产党也可能犯错误。但是,我们一旦发现错了就可以纠正。怕就怕你放弃马克思主义、放弃社会主义道路,那就非垮台不可。 前苏联共产党垮就垮在放弃了旗帜,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最深刻的教训。从这本书里面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在这条道路上走,即使出现一些问题、出现一些困难,也是比较容易克服的。放弃这条道路,那就是死路一条。 拒腐防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郑科扬
《居安思危》这本书以自觉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全面、系统、完整地研究了苏联共产党为什么垮台、苏联为什么解体这个重大问题,是近20年来我们党关于这方面研究的众多成果中的一个集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我很赞成这样的话,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根本的原因不在于斯大林模式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而在于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原因确实非常复杂,有内部的原因、有外部的原因,内部原因是主要的;有经济的原因,有政治的原因,也有文化的原因,思想政治上的原因是主要的;有历史的原因,有现实的原因,现实的原因是主要的。归根到底的原因,就是苏共领导层的逐渐蜕变,从偏离、背离到背叛马克思主义,就是苏共自己一手摧毁了原有的社会主义制度,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旗帜,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在思考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教训的时候,也要联系到苏共解体20年我国发生的变化。我们的党没有步苏共的后尘,我们的国家没有步苏联的后尘,不但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还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在各种各样的风浪乃至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国内重大自然灾害考验面前,我们走过来了。我国国力比20年前大大增强,对世界的影响力也明显增强。尽管世界舆论对中国的变化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关注中国、研究中国、思考中国为什么没有步苏联后尘的人多了起来,要破解中国发展之谜的人多了起来。他们试图研究中国的制度,与此同时对比西方制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外国人研究中国,不承认我们讲的旗帜问题、道路问题、制度问题。但是,我们自己在研究这个变化的时候,对比而言,就要从旗帜、道路、基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层面来思考。其结果应当是,把那些需要坚持的,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应当坚持下去;需要警惕的,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需要解决的,认真地、踏踏实实地去解决。 只要我们党从上到下坚持正确的理论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我们的前进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要我们党能够妥善解决好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两大课题,党的先进性就能够保持,就没有哪个内外部力量能够把共产党打倒。 为什么前苏联会不攻自破?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公室原主任 张国祚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的出版,有比较深远的历史意义。该书反映了著作者强烈的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战略意识。在如何看待苏联解体这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上,在国内外各种相关文章著作当中,李慎明主编的这部《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力作。 当苏联解体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员站出来维护这个苏联呢?当时苏联的军队可以和美国叫板,苏联的工业基础、科技基础、基础设施、教育基础均属世界一流水平。但这些都阻止不了苏联的解体。这个国家是不打自败的,因为它丧失了灵魂。苏联解体就是这样一个最惨痛也最有说服力的教训。 苏联意识形态防线的崩溃始于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大肆诽谤斯大林,说斯大林是俄国历史上最大的独裁者。他这样一反对攻击,整个苏联舆论、社会心理、思想界就开始发生变化。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持不同政见者。1968年,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召开了苏共中央意识形态工作会议,他在会上讲,看一看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人们是在怎样诬蔑诽谤我们的党,然而我们有哪些党员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批驳这些错误观点?没有。尽管勃列日涅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当时苏联的体制确实很僵化,也包括宣传体制。讲到西方就是一片漆黑,什么都不好;讲到苏联就一片光明,什么都好。这显然不实事求是。美国却很聪明,它在苏联周围建了60多个电台,全天候用苏联各民族语言对苏广播,它不是空喊口号“打倒苏联共产党”、“推翻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而是采取了纪实、回忆录、实录等方式,把虚假或歪曲的事实弄得有鼻子有眼,让苏联老百姓听了感到苏联自己的宣传假大空,而美国和西方宣传似乎还有可信之处。苏联的意识形态渐渐地就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到戈尔巴乔夫散布“新思维”的时候,就很有市场了。再到叶利钦在装甲车上振臂一挥时,就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失去人心就是意识形态防线崩溃的标志。 为什么现在要讲这个?因为实际上,这是西方摧毁社会主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谋略。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重要手法之一,就是丑化、诬蔑毛泽东。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晚年也确实犯有严重的错误。但是,综观毛泽东一生,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错。我们的一些学者没有搞清楚西方为什么把攻击的矛头对准毛泽东,不加分析地跟着瞎说一气,这是很危险的。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不清醒,仅仅把毛泽东看成是他个人,而没有看成他同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制度、我们的历史密不可分,那我们就会犯极大的错误,甚至会重蹈苏联解体的覆辙。这不算危言耸听。 苏联解体所造成的危害,在这本《居安思危》当中写得非常充分。我对慎明同志这一点是非常敬重的。他不是道听途说,而是先后四次亲访俄罗斯找当事者面谈,做深入的实地调查,所以得出的结论具有可信性。 对苏联解体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梁柱
我觉得从电视政论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到专著《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定稿出版,很不容易。政论片我看了,专著拿到后我又翻阅了一下,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应该向课题组的同志们表示我们的谢意。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的声音。 苏联解体的确是一个好像解不开的谜。怎么解释这个历史现象?大家都作了不少很好的剖析。苏联解体无疑有着多种原因,我看不下几十、几百种。像经济没有搞好,苏联解体是传统社会主义的失败,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造成的,等等。特别是最后一种说法,是今天比较流行的,就是它是由苏联的模式、斯大林的体制造成的。最主要的因素到底是什么?这本书给我们作出了十分明晰的回答,我觉得回答得很好。这个回答也非常有意义的。这就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共的蜕化变质。 今年是苏联解体二十周年,我也发了一篇文章,我对这个问题没什么研究,因为我是搞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所以我的文章是关于毛泽东的预见与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的,也可以说与苏联解体的原因有些关系。我这里主要讲一个问题,我觉得在今天应该重新研究,思考,毛泽东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作出了苏联共产党开始变质并可能灭亡的判断。我觉得这个判断是非常深刻的、非常有历史预见的一个重要判断。我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突然想起反面教员的作用,这使我想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读的一本书,是苏联解体之后美国驻苏联最后一任大使马特洛克写的回忆录。看后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他讲到美苏关系的改善,他说美苏关系改善,说如果苏联领导人还在喋喋不休地讲阶级斗争这套理论的话,美苏关系任何改善都是虚幻的,没有意义的。他还注意到了当时的戈尔巴乔夫这些人已经不讲阶级斗争了,虽然他们还在讲马克思主义。马特洛克认为苏共要抛弃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出,资产阶级政治家是非常敏锐的。像苏联共产党这么强大的一个党,能够搞垮它的,只能是它自己。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研究苏联解体对我们来说的的确确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苏联解体,当然有体制问题,所以上个世纪,毛泽东就讲《十大关系》,让我们不要照搬苏联人做法。但如果把苏联解体完全归结为体制问题,并照此加以一概否定,表面上是否定了苏联体制中的过分集中等弊端,实际上是否定了这个体制中所包含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就不但会影响到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而且也会影响到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所以说搞清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有助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这本书命名为居安思危,我觉得是很好的,很有现实意义,希望更多的人看看。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的蜕化变质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 陈之骅
今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和苏联共产党亡党20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近推出了新书《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这部47万余字的专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主持的课题组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的最终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会对本成果的鉴定等级为优秀,认为“无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都具有深远和长期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绪论和八章组成。绪论揭示了统领全书的主题和指导思想,既是全书的重要开篇,又是一篇独立的理论著述。它通过大量资料和数据证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一场巨大的历史悲剧,不仅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灾难,而且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空前的低潮。绪论明确指出,尽管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原因种种,但主要的,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的因素是作为执政党的苏共本身的蜕化变质,特别着重揭示了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所谓的“斯大林模式”,而在于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最终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全书紧紧围绕着绪论中这一主要观点,在几个最重要、最本质的问题上分别研究了苏共逐步演变的过程。首先是苏共的基本理论,以及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工作指导方针和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旨在揭示苏共之所以亡党是其领导集团逐渐背离直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的结果。第二是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旨在通过苏共的经验教训证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第三是苏共的党风。着重研究的是以党的性质和宗旨为核心的大党风,主要是苏共在坚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以及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问题。第四是苏共的民主集中制、干部路线和监督机制。这四个方面实际上涵盖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本书接着剖析了苏共历届最高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治信仰以及执政能力。最后还研究了苏共历届领导应对西方世界一贯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及其种种手法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揭示出在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问题上外因的重要性,以及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一般理论。 本书联系当前理论界存在的分歧,对一些重大问题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对一些与此相关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澄清。这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所谓“斯大林模式”,亦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问题。本书认为,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必须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首先,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分为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与具体的管理体制机制。两者虽然不可分割,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管方向的,它决定了苏联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不可动摇的;后者是实现这一方向的具体办法,它是可以和必须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进行改革的。其次,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其建立初期,主要是在上世纪30—40年代,总体上是符合当时苏联的国内外形势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客观诉求。不然,苏联取得的国家工业化、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和战后的迅速重建便无法想象。当然,即使在当时,这一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但这不是主流。不能因此而对它全盘否定。从50年代初期起,这一模式的弊端日益加重,但是苏共领导集团没有及时和正确地进行改革,反而将改革的方向逐渐引向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否定,从而最终导致了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 二是关于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本书认为,从赫鲁晓夫领导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打着“改革”的旗号,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包括倡导所谓“民主化”、“公开性”、多党制、全盘私有化等方针,以及大搞历史虚无主义,不仅是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也是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三是关于苏联剧变的必然性。基于上述分析,本书认为,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不是必然的。只要苏共领导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顺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不断对苏联的体制机制进行正确的改革,苏联剧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该书认为,苏共垮台,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和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苏共垮台,而是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苏共垮台,或者说是已经蜕变为社会民主党性质,亦即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的垮台。该书认为,苏共党内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苏共的蜕化变质,是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根源的。一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并且是一部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史。苏共党内的特权阶层,如果说在其形成之初只是一个贪污腐败、追求享乐和安于现状、不思改革的群体,那么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了自己的私利,背叛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目标的社会阶层,从而成为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物质力量和原动力。 该书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进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苏共不同历史时期的领导集团在苏联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作用,不能不使人们进一步深思执政党的领导人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问题上所起的十分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关键的作用。研究理论、研究历史并不是为理论而理论,或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书中涉及的问题和揭示的历史教训,几乎都是值得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执政的共产党,特别是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认真思考的。这也正是本书的主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之所在。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发布
中国经营网
3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举办“《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中顾委原秘书长李力安、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室原主任张国祚等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中组部、中宣部、中联部、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等有关高校和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宣部《党建》、《中直党建》、《红旗文稿》、中组部《党建研究》、《中国组织人事报》等新闻报刊单位的负责人、专家学者金冲及、李秋芳、黄浩涛、杨克、秦天、吴恩远、程恩富、高翔、陈之骅、于祖尧、谷源洋、何秉孟、陈占安、徐崇温、梁柱、刘书林、周新城、吴雄丞、吴健、赵曜、田心铭、姜述贤、谢寿光、周弘、温伯友、张树华、张文木、潘维、徐世澄、赵常庆、王立强、李菱、徐荷、王正泉、王海运、宋萌荣、马细谱、王振华、何干强、梅荣政、赵智奎、余斌、杨斌等近200人参加会议。 2011年是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20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近推出新书《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的最终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会对这项成果的鉴定等级为优秀,认为“该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阶级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苏共衰亡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揭示了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总结了历史教训。成果史料扎实、分析透彻、理论系统、论述流畅、结论发人深省……无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都具有深远和长期的参考价值”。此课题的主要前期成果是2006年制作完成的、中央纪委和中央政法委有关部门专门发出通知要求所属单位观看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八集教育参考片。该参考片及其解说词曾在国内外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认为﹕“《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课题组,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的原因及历史教训,得出了不少有勇气和警示性的结论。”俄罗斯最近还出版了研究该片解说词的专著。越共中央主管的《人民报》还特地摘要刊登了该片的解说词。 与会者认为,《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一书通过大量资料数据和较为透彻的理论分析,充分说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一场巨大的历史悲剧,不仅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灾难,而且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空前的低潮。苏联剧变有着多种原因,但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正如邓小平所说:“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作为执政党的苏共本身的逐步蜕化变质。该书认为,苏共最终垮台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苏共垮台,而是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苏共垮台,或者说是已经逐渐蜕变为社会民主党性质,亦即资产阶级性质政党的垮台。 会议指出,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导致了当代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国际思潮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相对于苏东剧变时低潮而言,世界左翼和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出现复兴,这是我国和平发展的大好机遇之一。今年又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党中央高度重视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认真总结借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教训,对于我们党居安思危,进一步加强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分重要和十分必要。只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就能在中国避免发生大的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对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电视政论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解说词(全)
李慎明&等在线观看: 电视政论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解说词    原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横跨欧亚两洲、面积达2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强国,苏联在没有外敌入侵和特大自然变故的情况下,顷刻之间解体覆亡。导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最根本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认真研究、正确认识这一重大问题,对于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由李慎明副院长主持的《苏共兴衰与苏联兴亡》重大课题组(后又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成果之一,便是与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中纪委中国方正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联合摄制了八集电视政论片《居安思危》(2006年6月出品)。该片从八个方面,运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和镜头画面,借助电视艺术手段,全景式地展示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过程,对其演变的本质原因进行了剖析。该片顾问:陈奎元、张全景、刘峰岩、郑科扬、李慎明、全哲珠、杜学芳、李成仁、马俊清、蒋振云、李意珍。理论提供:李慎明、陈之骅、吴恩远、邢广程、李正乐、王正泉、张树华、 于洪 君、张春生。总编导:李荃、刘树人。  该片解说词由李慎明同志担任总撰稿(署笔名:肖黎),李小宁、葛幼力、邱建、郝一星为撰稿。解说词收入本刊时,李慎明同志第15次统稿,并对个别文字略作改动。 引子——  
日 ,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事件——苏联解体。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的思考。  
早在1965年毛主席就指出,革命的政党,革命的人民,总是要反复地经受正反两方面的教育,经过比较和对照,才能够锻炼得成熟起来,才有赢得胜利的保证。  
轻视反面教员的作用,就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第1集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 “亲爱的朋友,我们都爱列宁山,让我们迎接黎明的曙光,从高高山上我们遥望四方,莫斯科的风光多明亮,工厂的烟囱高高插入云霄,克里姆林宫顶红星照耀,世界的希望,俄罗斯的心脏,我们的首都,莫斯科……” 凡是上了年纪的中国人,都会熟悉这首令人怀想而又憧憬的旋律,也会熟悉这座曾经深刻影响过中俄两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标志性建筑。这里,是列宁和十月革命的故乡,也曾经是我们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斗建立新社会的榜样。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尽管中苏两党之间曾经有过严重分歧,甚至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但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心中,都始终牵埋着对列宁和十月革命故乡深深的情结。 苏联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无产阶级政党,创建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历史转折时期。 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明斯克秘密召开。代表大会宣告了党的成立,这具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和革命宣传的作用。但这次大会没有制定党纲,被选出的三名中央委员中的二名不久即被逮捕,实际上党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1] 为了创建无产阶级的新型革命政党,列宁和普列汉诺夫等人于1900年创办了《火星报》,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制定了一份纲领草案。 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先后在布鲁塞尔和伦敦举行,会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列宁用多达上百次的发言,阐述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列宁及其支持者取得了多数。于是拥护列宁主张的人便被称为“多数派”,俄文为“布尔什维克”;而反对列宁主张的人则被称为“少数派”,俄文为“孟什维克”。 党的二大通过了体现马克思主义革命路线的党纲,明确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选出了以列宁为首的执行革命路线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领导机构,从而揭开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列宁是这一新型革命政党的主要缔造者。 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在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领导下,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统治。但是,革命的果实却落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这,就是第二届临时联合政府总理克伦斯基。由于这个政府对外坚持参与帝国主义战争、对内继续镇压革命群众而很快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列宁对形势做出了准确判断,及时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号召,并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果断地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 20万工人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参加了起义。 列宁在起义者的欢呼声中走向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主席台,宣告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诞生了。 面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国内外反动势力发动了武装进攻,企图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英勇的苏俄人民和刚刚组建的红军粉碎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疯狂反扑,击败了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武装叛乱,击退了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14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的武装干涉,捍卫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22年底正式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亦简称苏联。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先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对如何在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在创立无产阶级政权的艰苦岁月中,列宁积劳成疾,特别是加上国内反动势力行刺的枪伤,日,这位年仅54岁的伟大领袖,在开始探索如何巩固红色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时刻,过早地离开了他无限热爱的人民和土地。 斯大林接过了继续探索巩固新生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重任。 苏联共产党和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1929年至1937年,苏联工业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向前发展,苏联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长了7倍,而同期资本主义国家只增长0.3%。通过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总产值从欧洲的第四位,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短时期内奇迹般地变成了举世公认、雄视世界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1939年,希特勒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日,法西斯德国悍然向苏联发动了进攻。在战争初期,苏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但是,苏联人民在苏共和斯大林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迅速转入战时体制,调动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同德国法西斯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日,德军突进到距莫斯科仅几十公里的地方。在首都面临威胁的最危急最严峻的时刻,斯大林和国防委员会仍然坚守在莫斯科。日,是十月革命二十四周年;冒着敌机轮番狂轰的危险,盛大的节日庆典和红场的阅兵式照常在莫斯科举行。这一切,极大地鼓舞了首都居民和苏联人民,他们一致发出了“誓与祖国共存亡”的誓言。 苏联红军的后备师一边整编,一边进行阅兵训练,在通过红场检阅后,这些威武之师以视死如归的英姿和无坚不摧的信念,直接开赴前线! 在整个卫国战争中,先后累计有300多万名苏***员前仆后继,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或在战争年代的艰难环境中献身。 1945年4月,苏军攻入德国,5月2日攻克柏林,终于取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 苏联的国民经济在战争期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战争中,德军破坏了1700多座城镇和7万多个村庄,摧毁了32000座工厂,65000公里铁路,1135口矿井,2700万军民死于战争。 战争胜利后,苏联共产党立即领导苏联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1946年,苏联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 1949年,苏联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到1950年,苏联工业已恢复和超过了战前的水平。这一年苏联的工农业总产值比战前增长73%。 日,斯大林逝世,享年74岁。毛泽东亲自到苏联驻华使馆吊唁,并失声痛哭。 从1923年4月到1953年3月,斯大林担任苏共总书记和国家主要领导职务长达30年。这是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历史进程中一个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1953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的国民收入增加了12.67倍,而同期美国只增加2.03倍,英国增加0.71倍,法国增加0.54倍。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就是这样向全世界宣示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新生事物的无比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 英国首相丘吉尔,这个斯大林的合作者也曾是对手,以这样敬畏的口吻评价着斯大林:当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是手扶木犁的国家;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 亲身经历过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人民,充分肯定着斯大林伟大的历史功勋,但也亲身感受了他在肃反扩大化,以及他在工作作风方面不够民主甚至作风粗暴所犯错误而造成的苦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拂去历史的尘土,人们更加感到,斯大林的错误,决不应当影响他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逐渐掌握了苏联党、政、军大权。 日,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召开。会议闭幕的当天深夜,代表们却又被突然召集到克里姆林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在秘密报告中,赫鲁晓夫将斯大林的错误无限扩大化,开展了对斯大林的尖锐批判。 苏共二十大后,苏联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批判斯大林的运动。 赫鲁晓夫在1961年召开的苏共二十二大上再次掀起批判斯大林的高潮。大会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迁出列宁墓。全苏各地都出现了拆毁斯大林的纪念碑和纪念像的不正常情况。 在赫鲁晓夫执政的11年中,大反斯大林导致否定斯大林时期党和国家的历史,导致否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这就必然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正如毛泽东所说,从此苏共丢掉了斯大林这把刀子。 苏***内一批不熟悉党的革命传统、对社会主义缺乏坚定信念的青年人,正是在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思想影响下开始成长起来。他们后来被称作“二十大的产儿”。正是这其中的一些人,成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瓦解苏共、埋葬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骨干。 1964年10月,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大部分主席团成员密谋推翻了赫鲁晓夫。它标志着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完结和长达18年之久的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开始。 勃列日涅夫执政以后,苏共调整了某些政策,纠正了赫鲁晓夫时期一些草率改革的措施,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当时苏联国情的正确改革举措,使苏联在世界成了可以与美国相匹敌的工业、科技、军事超级大国。 但是,这时的苏共领导人也因袭着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原则错误,并因所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而自满自大起来。他们对内维持现状,对外扩张争霸。这种情况在70年代中期以后显得尤为突出。这也使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一步陷于僵化和停滞。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病逝。 此后的苏共两任总书记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在总共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相继去世。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1986年2月,苏共召开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这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召开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此后不久,戈尔巴乔夫即正式提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共亡党的政治原因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