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叛徒陈斌宇新浪微博怎么还能活到五一年,45年日本投降怎么没抢毙?

摘要:从1932年到1946年14年里,东北抗日联军,这支抗敌最早、坚持最久的英雄部队。2月23日,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司令杨靖宇将军殉国的77周年纪念日,编排了几篇文章普及下抗联的历史。
从1932年到1946年14年里,东北抗日联军,这支抗敌最早、坚持最久的英雄部队,在中华民族的危急时刻,在极端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孤悬敌后,独立坚持游击战争14年之久。2月23日,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司令杨靖宇将军殉国的77周年纪念日,编排了几篇文章普及下抗联的历史。
东北抗联其实是一个松散组织,他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东北军余部,蒋介石通告张学良不抵抗(这个争议很大,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还是张学良下达,各有说法,很难下结论,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国民政府对东北抗日一直持消极态度,在1931年到1937年之前的整整七年时间里,东北抗日一直没有得到任何政府支持。义勇军一词,本身就是非政府军之意,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政府承认的民众自发抗击侵略的武装。)
东北军在不抵抗的命令下撤出东三省,但是三个省政府中有一个不肯竖起降旗的是9.18以后张学良委任的黑龙江省代省主席马占山,日,日军向江桥守军阵地发起猛攻。马占山下令抵抗,史称“江桥抗战”,打响黑龙江抗敌第一枪,之后多次鏖战。坚决抗日。在此期间,他曾多次致电北平和南京政府,“黑省情形,已如釜底游鱼,环境实属险恶,惟恳诸君,迅即决策,果与援助,以解危亡!” 起初他通常能接到六个字的回电“静候中央命令!”或“等待国际调停!”可到了后期,不论是南京政府,还是北平行营,干脆连搪塞的话都懒得回复了。
最终在一场没有政府支持的战争中,马占山用尽计谋,甚至诈降日本,骗取日本军饷物资,争取缓冲时间,最终在反攻齐齐哈尔的拉哈之战失败后退守苏联。拉哈之战距离九一八事变已经整整一年。马占山在完全没有饷弹接济的情况下竟然发动了对黑龙江省会的反攻,实属不可思议!没有退守苏联的东北军被国民党取消番号后的余部就继续留在东北成为抗联的一部分。国民党余部还有就是黄显声将军组织的以沈阳警察为主体建立的辽南抗日义勇军,但是都只坚持到1932年左右。
国民党余部在主要领导人退出东北后,共产党派出了一批干部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等潜伏进东北组织抗日联军。
另外的构成就是东北民众自发组织的义勇军,例如王德林组织的吉林自卫军,唐聚五的辽宁人民自卫军等。
日,这三部分以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王德泰等和汤原游击队海伦游击队的名义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从宣言发表的1936年2月到1937年12月,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相继成立,军力最高达到了3万余人。
十一联军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反日游击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杨靖宇领第一军,赵尚志领第三军,他们战功卓越也最为人所知。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曾经国民党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抗联消灭了多少日军,这个中日各自的数字差距很大,中方数据不可信,因为经历了建国后的浮夸风,再严谨的人也迫于形势跟着编数字这个是历史现实,也没必要苛责。一样的情况,日本各种书刊记载的数字,同样非常离谱,差距也很大。战时日本军法严酷,日军修饰战报的能力一样很出众。
另外,关东军被苏联灭了后,很多资料被苏联收缴,很多档案封存,经历了苏联解体,不知道是否还能面世也是个问题,所以,中日双方的战亡数字估计只能是糊涂账,大概猜测下为主,我们拿日本外务省公布的几次数字,大概评估是满洲共阵亡26万5000多士兵。扣除1945年,苏联最后参战一次性灭了八万关东军。(当时东北关东军号称60万,但事实应该精锐抽调跟美国人打太平洋战争去了,剩余四十万左右,大部分投降。)剩余18万死亡原因各种不等,战死,疫病等等,估计被抗联歼灭应该差不多在三五万之间,很难超越这个数字了。毕竟抗联的14年时间,大部分都处于装备极度落后状态,都是游击战,很难成建制消灭日军。
抗联成立之后,到处在敌后游记转战,歼敌有限,但是破坏力很强,长年骚扰给日军造成很大困扰,但是最终还是兵败,仅剩一千余人退守苏联,在苏联接受训练后, 1945年随苏联军队反攻东北。
当时美国《密勒氏评论报》发表评论说:“满洲事实上没有不被袭击的地方,城市和铁路,竟找不出一处来” 。
英国伦敦《每日导报》也载文说:“满洲国当局日陷不宁,目下满洲境内,日本人没有一条绝对安全的道路。”
时任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的岗村宁次曾回忆:他在视察北满的4天内,就在飞机上3次看到大队行军的抗日义勇军战士,还看到了2名被抗日义勇军重伤的日军高级军官。
失败原因分析
东北抗联的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敌我实力差距实在过于悬殊。
二战时日本陆军大概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驻守国内的守备部队。
第二部分叫做关东军驻扎在中国东北。
第三部分叫做中国派遣军,用于进攻中国关内地区。
第四部分叫做南方总军,用于进攻东南亚。
中国人认为关外的东北和关内的各省都是中国,没啥区别。但在日本人看来东北是满洲国,跟关内的中国部分是两个国家。日本在这两个国家的驻军是并立平行的兄弟单位。
从战斗力来讲,最强的是关东军,号称皇军之花,日本陆军高层绝大部分都有在关东军服役的经历。
且为了应对苏联,一直保持着极大的数量和日军各部中最好的装备,只是到了太平洋战争,才开始抽调兵力南下,并且一边抽调一边扩充,数量在持续增加,不过质量开始下降。在太平洋开战前,关东军数量、质量都是日军各部中战斗力最强者。而东北只是全中国之一部,所以在这片土地上日军密度、强度都比关内力量大。
所以,包括TG,KMT和各路军阀的几百万军队,外加美国和苏联的军火支援,面对的敌人只是日本陆军的第三部分中国派遣军,打了8年也只是坚持不败。而抗联的敌人是战斗力高于整个中国派遣军的关东军。除非在横店,抗联要是没失败就见到鬼了。
除了关东军日本还有开拓团。日本人大量组织武装殖民开拓团在东北经营、掠夺,成为一种准军事组织,日军的帮凶。很多抗联老兵回忆,与日本开拓团的斗争也很惊心动魄、残酷。而且最大的危害是,挤压了抗联活动的广大乡村空间。这种大量的准军事组织关内没有。
另外,伪政权比关内组织严密。对于关内,日军是军事占领。东北,日军是占领了以后进行殖民统治。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完备周密、比关内更强有力的伪政权国家机器,统治更加严密。如果与关内相比就可以看出差别,忘记了是那本日寇的日记说,在华北,日军占领的各城市就像是海中漂浮的一颗颗珠子,政令军令不出县城。而在东北,乡公所、乡警察所都是实实在在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抗联在附近活动,总有汉奸报告。
抗联数量质量战斗力不如关内的八路新四军。这是显而易见的。但还是有必要比较一下。抗联的建军过程其实与红军一样,少量共产党员像种子,发动组织群众,拉起队伍,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但是,关内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已经是经过十年锻造的钢铁雄狮,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当时中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不认同这一点的可以去翻翻斯诺的《西行漫记》。但是抗联不同,拉起队伍没经过打怪升级,经验值还没攒起来直接就扔狼群里直面头号大反派了。从几十个、百十个共产党员开始起步,打仗的经验、做群众工作的经验都无法与八路新四军相比。
简而言之,整体全方位长时间的敌强我弱态势,导致了抗联的“三多”,英雄多烈士多叛徒多。前俩多就不多说了。叛徒多,唉!说起来就恼火。45年光复后,关内来的八路觉得纳闷,大家骂人最狠的就是骂人“王八蛋”啥的,老抗联骂人最狠的是“麻痹的你个叛徒!”说着眼里就冒火。抗联老战士最恨的就是叛徒,深受其害,杨赵二人最终都是死于叛徒汉奸之手。
所谓: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这样数年如一日的全方位的看不到希望的碾压式的敌强我弱的态势,最容易消磨人的斗志、磨灭人的精神。所以叛徒尤其多。
导致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四个叛徒,第一个叛徒是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他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国投敌,日军任命程斌当队长,组成“程斌挺进队”,将杨靖宇部队逼入绝境。程斌投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毁了70多个抗联的补给生命线——密营。一夜之间,杨靖宇部队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这个叛徒在解放后的“镇反”时期被枪毙。
第二个叛徒是杨靖宇的警卫排长张秀峰。这个从15岁起被杨靖宇抚养成人的叛徒日携带抗联经费9960块大洋叛变投敌,导致杨靖宇的行踪暴露。张秀峰唯一讲良心的地方,是他在拉警卫排余部叛变时没有去突袭身边只剩下几个战士的杨靖宇。
第三个致杨靖宇于死地的是伪排长赵廷喜,因为他的告密使敌人最后找到了筋疲力尽的杨将军。1946年,人民政府在杨靖宇坟前将赵廷喜枪毙。
第四个叛徒是跟随程斌叛变的张奚若、程大队有名的机枪射击手。张奚若和他的把兄弟、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在“追剿”杨靖宇部队的过程中受伤,被收容在濛江县城里养伤。
这个被人称之为“铁三角”的战斗小组日中午聚在一起正在打牌时,驻濛江的伪通化省本部接到杨靖宇在三道崴子的报告,因部队都在山里“讨伐”,一时无兵可派,就把那些在县城里养伤的伤兵集合起来,张奚若和白万仁、王佐华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杨靖宇倒在一棵大树前的雪地上牺牲。
次日,程大队接到将杨靖宇的头颅送抵“新京”(长春市)的命令。程斌点名让张奚若干。于是,王佐华和张奚若将杨靖宇的遗体抬到铡刀上,由白万仁将杨将军的头颅铡了下来。
程斌大队中的几个抗联叛徒,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除程斌在“镇反”中被枪毙外,其他人则逃脱了应有的审判。张奚若只在“文革”中蹲了两年监狱,吉林日报社一位记者1984年还采访过他。他阴沉着脸,拒不承认自己参加过抗联,也没打死过“老杨”。许多抗联战士耿耿于怀。
赵尚志也是一样死于叛徒之手,出卖赵尚志的是第三军代理一师的师长陈绍滨,然后日军收买两个汉奸混入赵的身边,1942年春节前夕,正在一次行动之中的赵尚志将军被隐藏在他部队里面的日本特务用手枪击伤。他的警卫员姜立新将他背到旁边一个叫做吕家菜园的地方,试图进行抢救。但是因为流血太多,赵尚志将军认为自己已经不能坚持,于是拿出了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交给姜立新,命令他立即撤回江北。
仅仅30分钟之后,日军就赶到了吕家菜园,但是被俘的赵尚志将军面对日军毫无惧色。日军在档案中这样记述:“赵尚志至死不失一个大匪首的尊严。”对日军没有一句供词的赵尚志,在8个小时后处决了他。赵尚志将军是牺牲在东北最冷的季节。而他死后,日军将他的人头砍下,把他的尸体丢进了冰冷的松花江。赵尚志将军的人头被日军送到长春邀功请赏。这时候,一位中国爱国的和尚向日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提出,要安葬赵尚志将军的遗首。也许是出于对这位了不起的对手的尊重,梅津美治郎同意了,但没有人知道埋在了什么地方。抗日战争胜利50年之后,才发现赵尚志将军的遗首被埋葬在了长春的般若寺。
日军在东北实行的集团部落,分割压缩抗联空间,也使得抗联几乎无生存空间,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集团部落”,当地农民称之为“归大屯”,它是日军为了镇压东北人民的反抗,彻底断绝东北抗联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和粮食物资的供应而实施的暴行政策。早在1942年,日伪当局就在东满地区推行了“集团部落”。
具体做法是,日伪军强迫农民烧掉自家的房屋,离开故土,迁到被指定的区域,对其进行严密的封锁,禁止粮食、食盐、被服等物资从“集团部落”外流,而选建的地点,一般在东北抗日联军活动频繁,日军易于警戒的地方,部落的周围就成了被隔绝的“无人区”。
由于“集团部落”生存条件级差,大批民众病死、冻死、饿死。当时整个东北受此迫害的人口达500万以上。面对日伪统治区的残暴政策,有一首民谣十分形象地道出了当时老百姓的处境:“鬼子要归屯,百姓日夜愁。愁得坐不稳,愁得站不安。只盼抗联快点来,打跑鬼子保家园。”处于困境中的老百姓盼抗联,可是抗联此时正是鱼儿离开了水,处境比他们更为艰难。
1938年以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了极其艰苦的阶段,尤其是在冬季,天寒地冻、缺衣少粮,斗争更加残酷。在失掉了原有的游击区和根据地以后,抗联各军不得不由人口较多的浅山区转入到人口稀少的深山区,在长白上和小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之中,建立秘密营地,并且以此为依托,继续坚持开展游击战争。
为了冲破1938年日伪军在伪三江省的“大讨伐”,跳出日伪军包围圈并拓展新的抗日游击区,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路军部分指战员由濛江向中朝边境、临江、长白县区域等地区进军。冬季衣着单薄的战士,冒着零下三四十度严寒的侵袭,踏着山间没膝的大雪,进行了连续的艰苦行军。北满抗联部队第3、6、9、11军主力穿越小兴安岭,向西部的海伦地区进行远征。10月上旬,第五军一部在突围过程中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边与日军遭遇。
冷云等8名抗联女战士为掩护主力突围被敌人包围,她们奋死抵抗,在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后毁掉枪支,手挽手跳进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壮烈殉国。她们中年龄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在远征路上,每到宿营地,战士们便围在一起,轻轻吟唱着这首《露营之歌》。杨靖宇的部队在濛江游击区没有固定的营房,甚至连帐篷也很少,所以通常只能露宿在原始森林里。为了避免暴露自己,有时还不能烧火取暖,只能依树休憩。每能次睡眠也不能超过30分钟,不然就有被冻死的可能。在这样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行军打仗其艰苦程度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共产党党内斗争也让东北抗联发生很大的危机,共产党党性很强,好处是执行力强,但是前提是党的领导有力,但是1931年到1937年共党内部权利斗争极为激烈,直接到达延安后才稳定下来,但是战略性机会已经失去。
最早满洲省委时,党还是领导有力的,当时的省委领导人罗登贤分遣杨、赵、周保中等人到南满、北满、吉东各地,才有了后来的各路抗联。
到了王明、康生领导时期,此二人经常作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方针指示,搞得前方诸将心存疑虑争执不休,然后赵尚志就被说是犯了路线错误开除党籍。赵尚志虽然最终是死于叛徒、日寇手中,但对他最初也是最狠的一次打击却来自同志之间,在背后打了一记闷棍,到现在也是千古之谜说不清楚了。
最严重的,他俩解散了满洲省委,分别成立南满、北满、吉东各省委,俱接受代表团领导节制,这是最大的错误。导致东北失去了统一的领导核心,相互之间各自为政、各自为战,战略配合想都不用想,不时相互指责对方犯了路线错误,鬼子进村了还在开会辩论辩论路线。要讨个说法、辩出个对错,官司还要打到莫斯科,又没有电台,交通基本靠走,党的指示等到落了地都过去大半年了。
王明康生在莫斯科啃着面包,管不了那么多、也管不了那么及时,就是喊喊战略口号,什么“武装保卫苏联”这种不着调的。着实苦了前线这些纯爷们了。等到代表团解散,东北各省委更是成了没娘的孩子,既然上面没人管,就自己说了算。又都是带兵打仗的暴脾气,各省委下面又都有部队,步调不统一,各吹各的号,也很正常。这已经很不错了,抗联领袖们都是很优秀党性很强的共产党员,能开个联席会议讨论讨论,明白党性党纪。
要是国民党,早就军阀混战撕破脸抢地盘了。而日军,则是组织严密,如心使臂。后来总结抗联失败原因,亲历者们都认为,缺乏统一领导是第一教训。简而言之,缺乏统一领导甚至没有了领导、路线错误与纷争内耗、中央指示落地慢。
在这种情况下,抗联领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想要和中央取得直接联系,都没有成功。前面说杨靖宇曾多次组织西征,每次都组织最精锐的部队、挤出最好的装备,表面上大家都知道他的目的是扩大游击区,转移敌寇的注意力,开辟新的根据地,但他最深层的目的是想和据说已经在冀东辽西活动的八路军接上头,取得与关内的直接联系。可惜,天时地利种种原因,西征都失败了,损兵折将。
周保中、赵尚志多次派人乔装改扮各种路线进关或者绕道苏联新疆,也都没有成功。直接请求苏联帮助,苏联不帮忙。普遍的说法是,苏联不想让抗联与中共恢复联络,苏军想控制住这支军队为其所用,可以进行很多俄罗斯人不方便进行的侦察、谍报等事情,俄罗斯人光看相貌就混不进东北。
这一点在抗联余部改编成红旗88旅时表现的尤为突出,幸亏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坚持,不然恐怕就不是一个旅,而是分别补充进各个小分队了。这一点如果是真的,不知道是莫斯科的主意,还是苏军远东军区就这么决定了莫斯科根本就不知道。但总之是这样。
等到1938年,毛泽东稳固权利时候,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东北抗联的游击战争有着这样的评价:“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发出“给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全体同胞致敬电!”电文称:“东北抗日军队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电文中说,“我们总的来说,我方因素、敌军因素、自然客观条件这三个方面都对我不利,总体为敌强我弱之势,且差距实在太大,所以最终失败了。
其实,红军到达陕北以后也曾经想过打通跟东北的联系,帮助抗联解困,1936年2月,延安派遣红一方面军发起东征,渡过黄河挺进山西不得利撤回陕北。在得知这个消息,1936年6月和11月,杨靖宇连续两次组织抗联第一路军西征热河,一度进展至沈阳、抚顺一带,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和天气原因,两次西征均未达到目的,而且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但是这个方案在“七七事变”之后基本变得不现实,日军在大举进攻关内的同时,为了安定东北后方基地,加紧了对东北抗日游击区的进攻。日军除了集重兵于东北各战略要地外,还派出大批精锐部队严密封锁抗日游击区,其手段也更毒辣了。所以,可以这么说,东北抗联在1937年11月之后,也迈入了最寒冷的严冬。
这个现状也让中共基本认为东北之事之不可为,中共认为东北的战略机遇的丧失。什么叫战略错误,就是犯了就再也没有机会改正的错误。这话据说是毛爷爷说的,不知道真假。那么什么叫战略机遇,就是可遇不可求,来了不抓住就再也没有了的机会。七七事变后,八路军出兵华北,此时日军没有意识到共党共军的厉害,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正面战场与国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大会战,而八路军迅速利用这段时间,从山西到河北河南再到山东,完成了战略部署与展开,初步建立了农村根据地,以此为依托,为以后的敌后抗战奠定了基石。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抢占了先机。就像45年东北光复,共党共军立刻急调三分之一的中央委员、十万精兵强将抢占东北,为后来的历史打下了基础。抗联则不同,抗联登上舞台时,东北已经经历了东北军余部、义勇军抗战从兴盛到被日寇扑灭的过程,日寇统治、控制已经很严密,留给抗联的壮大空间、成长时间都不多了。所谓大势已去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情况下,中共基本就从大局考虑,尽量保存基本盘,物资中共当时延安更缺,压根给不了。一般中共做法都是派干部自己发动当地群众,支持发展,杨,赵,周,都是孤身进入东北发展出的势力,中共最大的财富就是人。但是 1937年后中共没有增派人手,反而抽调了不少干部到延安。
抗联名将李延禄,一手创建抗联四军,个人认为战力在赵杨周之后排第四,战绩斐然,他不像赵尚志性如烈火,却智勇双全,该硬的时候一铁锤砸上去毫不手软,敌强我弱时,就把一个团搞成白皮红心打入敌人内部卧底,还能搞出给养补充、获得敌寇情报。
所以,四军和赵尚志三军、周保中五军都是北满吉东齐名能打的部队。37年7月,李延禄奉命去莫斯科汇报工作,所遗军长一职由其弟李延平接任,他自己也感觉到了,走时弟兄二人谈了很久洒泪而别。汇报完工作李延禄就进了关,担任了一系列各种各样的职务,从事了统战、地方政务等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工作,还受到过毛爷爷、朱总司令接见,却再没回军界。后来斗争日益残酷,四军最终溃散了,李延平觉得上对不起党下对不起兄长,最终战死沙场。
类似还有不少,都是先调去苏联学习,然后进关去了根据地,比如抗联开国四少将之一的李荆璞。或者原本是派去跟中央接头的,直接就留下了。赵尚志、周保中急的跟什么似的,给上级写信,我这里缺干部啊,我抽调他们去学习是想回来重用的啊。没用。
五一大扫荡后,华北根据地形势恶化,中央就调整策略,在一些地区转入半地下,留下一批干部咬牙坚持,抽调一批干部回延安学习整风,其实就是储备起来,保存力量。
据张正隆采访老战士,似乎也有党中央派来与抗联联系的特使,穿越了大半个中国衣衫褴褛的出现在抗联面前,但是不知道传达了什么精神。
想起个与抗联不相关的历史细节。解放军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套《星火燎原(未刊稿)》。都是当年亲历者写的亲身经历,参加《星火燎原》征稿,但是没选上所以当年没刊发,现在从库房里找出来,感到虽然当年没选入,但是都具有史料价值,所以有了现在这套书。其中一个故事,某位老战士,遵义会议结束时担任总部通讯排长,周恩来副主席亲自找他谈话,让他带一个精锐排回江西老区找陈毅传达遵义会议精神,因为电台联系不上,推测是那边电台坏了。选中这位排长是因为他既能打又懂技术会修电台。他精挑细选了一排弟兄,先冒充国军后冒充土匪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找到了陈毅元帅,看到陈毅又黑又瘦脱了相,腿伤还没好肿的老粗,呈上书信,完成任务,看到根本就没有电台可修。最终这位老战士跟着陈毅打了三年游击。如果不是这段细节,谁会注意,遵义会议精神是怎么传到陈毅、项英手中的,这可是改变了历史的事情啊。跑题了。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那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浓荫蔽天,野花弥漫,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
奋斗啊!重任在肩,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夜火晶莹,敌垒(一做地雷)频惊马不前。
草枯金风急,霜晨火不燃。弟兄们!镜泊瀑泉唤起午梦酣。
携手吧!共赴国难,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片刻息烽烟。
朔风怒号,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几个细节让人深刻
日军组织精干讨伐队穷追杨靖宇数月,结果被拖得溃不成军,伤亡、非战斗减员过半,最后却有了敬畏之心。当最后确认自己追踪、打死的真的是杨靖宇的时候,日军队伍中丝毫没有胜利的喜悦,许多人反而禁不住相互抱头痛哭起来。(方军《我所认识的鬼子兵》)
日军组织在蒙江开庆功宴,宴会上不论日本人、汉奸都没有喜悦气氛。叛徒、机枪手张奚若恬不知耻地表功,向人们炫耀说:“正当老杨抬起腿要跑的一霎那,我一个点射,齐刷刷地都给他点在这儿上了(指胸口)”。突然间冷了场。另一个极其恶劣的叛徒、原抗联一路军特卫排排长张秀峰端着酒杯,隔桌过来往张奚若面前一墩,沉闷地骂了声:“混蛋!不得好死!”庆功宴不欢而散。
叛徒安光勋在杨靖宇遇难的事情中也起了极其恶劣的重要作用。安光勋为抗联1军参谋长,叛变后给日寇出主意,抓了程斌的母亲,程斌因此意志崩溃而投敌,接着出现了一些连锁反应。最终杨靖宇遇难,日军经过多次辨认后也把安光勋叫来辨认尸体。安光勋一见到杨靖宇遗体,嚎啕大哭,话都说不出来了。日寇拉他出去,怎么也拽不走,最后拳打脚踢把他打出了停尸间。
与之类似的是赵尚志遇难后,日军找来叛徒、曾经的抗联8军军长李华堂。李华堂看到赵尚志遗体时,遗体已经冻硬,面部、头发、死不瞑目怒目圆睁的双眼都结满了冰霜。李华堂脸色一变,痛哭流涕,不顾在场众目睽睽的诸多日军,大呼:司令,你也这么着了吗?你到底也这么着了吗!最后也是被日军连打带拖踢出了房间。
最终程斌、李华堂被枪决,其他几个虽然逃脱了死刑,和行尸走肉也没什么区别了。而给我留下感触最深的是,即便是叛徒,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犯下了什么样的罪行,所以张秀峰等其他人在后来历次审讯中死咬牙不承认、编造谎言,不是装疯卖傻就是装聋作哑。他们自己很清楚,即便是逃脱了死刑,也是遗臭万年了。
最终我们每个人都会死。而英雄,用他们的牺牲,为我们这些后来者标记了路标。再去读一读赵一曼遗书吧,那不但但是写给她的儿子的,那是一个极大的隐喻,是写给我们这个民族、我们每一个人。
最后引用一篇文章谈杨靖宇和赵尚志的。
杨靖宇和赵尚志是9.18事变以来,活跃在白山黑水间坚持抗战的两颗最为耀眼将星,二人并称“南杨北赵”,与中共革命早期的“南陈北李”辉映关内关外。杨靖宇被东北人民甚至是日本鬼子称为“山林之王”、“东北虎”,被中国人民誉为“民族之魂”,死后日本鬼子由衷钦佩,不得不为其主持“慰灵祭”。“赵尚志被日本鬼子敬称“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他牺牲后日本鬼子根本就不敢相信,找来叛徒反复确认,他被东北人民誉为“北国雄狮”。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中国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讲话时赞誉主要的八位民族英雄,杨靖宇排第一位,赵尚志排第二位。如此殊荣,中共党内几人能有?
他们两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到底谁高谁低,孰优孰长,在帅才和将星云集的中共军队内部,两人又能排到什么位置?
杨靖宇1923年入党,1929的春受组织派遣赴东北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委书记,9.18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后又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底从任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开始,正式站到了东北抗日战争的最前线。至1936年6月,杨靖宇同志就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这一职务一直任至他牺牲。他除读了郑州的纺织工业学校外,再没有上过任何的军事院校,但其在军事方面却是堪称奇才,和毛泽东一样,也是书生投笔从戎的典型代表。如果大家到日本的靖国神社去了解情况,就会发现靖国神社第一批集体入祀的日军成员,既所谓的“肉弹十勇士”便是被杨靖宇将军送到这里来的。
赵尚志1925年入党,革命道路则是非常曲折。9.18事变之前,他未担任过共产党任何象样的职务,两次被日本特务机关逮捕入狱,但每次都是坚贞不屈化险为夷。也是9.18事变之后,正式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理书记,1933年被中共满洲省委错误开除党籍。1934年在珠河担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1935年被恢复党籍。1936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后又任第二路军副总指挥,1940年初被再次开除党籍,1942年牺牲,1982年恢复党籍和名誉。
从两人出道的时间来看,基本不相上下,9.18事变刚过,两人就先后担任过中共满洲代军委书记和军委书记,周保中将军也在这段时间担任过这一职务,军委书记频繁换将,当时肯定是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但谁先谁后已难以考证,因为他们三人的任职时间是很近密的。从这一职务来看,两人的军事才能已受到中共党组织的深度信任。两人共同的用兵特点当然是机动灵活,善打游击战 ,但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愚以为,杨靖宇顽强忍耐,善用疑兵,善于在运动中歼灭敌人,赵尚志临危果决,善出奇兵,善于攻城拔寨打恶仗。
立足长远,苦心经营,成立抗日少年营,为抗日联军培养优秀的后备军,注意民族团结,发动群众,壮大抗日队伍,是杨靖宇顽强忍耐,注重战略和策略的具体表现。在杨邵斗法中,面对强大于自己数十倍的敌人,杨靖宇先没想如何出奇制胜,而是采取了牵牛鼻子的迂回战法,这一战法简直和毛泽东的四渡赤水如出一辙,但那个时候杨靖宇并不知道四渡赤水,因为两次西征失败,关内外几乎音信全无。这一仗使邵本良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被胖的拖瘦,瘦的拖跨,然后杨靖宇运用疑兵和伏兵在运动中将其各个击破。在师长程斌等部下叛变投敌后,杨靖宇领导的抗联更加处于艰难和凶险的境地,至他牺牲前的两年时间里,他带领战士们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饥饿和无休止的大战小战,牺牲时,杨靖宇的胃里已只剩下一些无法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
赵尚志则是黄埔四期的高材生,对作战对手、东北的作战地形等都了若指掌,完全是一派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大将风度,曾给他担任团政委的赵一曼对他赞赏有加,几次对人提起他超凡出众的军事才能,其中有一次对李兆麟也是如是说。巴彦游击队被打散后,赵尚志在孙朝阳手下当马夫,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赵尚临时闯进会场,果断提出了自己成熟而缜密的作战方案:不是往地形有利但敌人重兵云集的方向突围,而是出两路奇兵一举拿下宾县县城,一箭双雕完成了突围之举。他成功了,被晋升为孙朝阳的参谋长。他和毛泽东带兵也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只要是军权在握,没有各种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在用兵作战时就绝对是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先后开辟了汤原、木兰、巴彦、铁力等十余县为根据地,成立了兵工厂、被服厂、政治学校等,形成了东北抗日的大盛局面
军事和政治的运筹,都将打下个人性格的烙印。杨靖宇性格稳健,坚忍不拔,善于组织协调,对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能够处理得恰到好处。赵尚志性格刚毅,疾恶如仇,在处理内部矛盾时曾出现几次失误,一次是激起鄂伦春族牧民的围攻,又被日本鬼子半路阻击,最终导致巴彦游击队被打散,一次是误毙李延禄手下一名团长,造成无谓牺牲,最为致命的是在从苏联回来后五天,就将祁致中这样一倍民族抗日英雄误杀,直接导致赵尚志自己陷入泥淖,党籍被再次开除,抗日事业开始走下坡路。这几起事件,是与他脾气火爆,快意恩仇,为抗日大局忧心如焚最密切相关的。但这并不影响他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政治眼光,若多多假以时日和外界条件,无疑可以走向成熟和完美。在清除间谍和叛徒上两人手法各异,杨靖宇思维缜密,心地仁慈,几乎从不失误,赵尚志比较主观,喜欢快刀斩乱麻,失误较多。确切地讲,杨靖宇和赵尚志两人,在汉奸和叛徒层出不穷,防不胜防的东北抗日战场,他们不是死于日本鬼子之手,而是死于汉奸之手。
但实际上,杨靖宇将军的直属部队兵力并不是很多,他身边的部队,通常只不过千人上下。既然如此,他为何在东北抗日联军中影响如此之大呢?如果看杨靖宇部队的活动区域,大约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与其他部队寻求生存和发展不同,杨靖宇的一路军之存在,在抗日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第一路军活动的南满游击区位于伪满洲国东边道地区,核心区域位于由沈阳、长春、丹东、图们4座城市组成的四边形中央,这正是关东军和伪满洲国的关键要地。这里向南可切断沈阳与丹东之间的安奉铁路,向北可切断长春到图们的京图线,严重威胁着日控朝鲜与伪满之间的交通线。
因此,这支部队是钉在日本本土与关东军之间咽喉要道上的一根钉子。如果能够坚持到大反攻时刻,杨靖宇的抗联一路军完全可以成为切割日本关东军退路的关键棋子。
谁的咽喉上钉一根钉子也不会好受。日军因此不断调动兵力,对杨靖宇部队反复发动攻击。正是由于这一地区是敌军密集活动的区域,杨靖宇所部针锋相对地采取分散化的布局,来减少后勤压力,增加部队的机动能力,这是杨靖宇身边一直部队不多的重要原因。
但这支人数不多的部队却堪称游击战的精锐,日军在自己的文献中,称他们的战斗力能够达到“一骑破千”。在杨靖宇这位游击战大师的指挥下,这千把人的部队,始终活跃在日军心脏地带,周旋于日军的刀光剑影之间,被日军称为“东边道之癌”。
据日方记载,从1939年到1940年对杨靖宇进行的追击作战,最终消耗了日本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而在这场决战中,杨靖宇身边的部队,最多时也不超过800人。
杨靖宇因为历史条件和所处环境的制约,他的非凡才干和崇高品质被早早地葬在了东北的白山黑水间。论实战才能和军事理论,杨靖宇在中共党内无疑可以数得着的靠前排名,赵尚志当然也是一样。我们不妨暂且作个假设,如果他们两人均在关内带领大兵团作战,其军事才能排到55年授衔的大将一级有没有问题?我看完全没问题,甚至还可在部分元帅上下之间徘徊。两人当时的军事才能各有优长,杨靖宇用兵更细腻,更完美,赵尚志用兵更奇诡,更绝妙。
军事理论应该是赵尚志略胜一筹,政治才能,无疑杨靖宇略高一筹。如果二人当年有幸能够联手统领东北抗联进行大兵团作战,杨靖宇任政委,赵尚志任总司令,我敢断言,那将是中共军队的最大奇观,也是中华民族之大幸。反观中共历任军政主官,能出“南杨北赵”联手之右者,估计难数一二。二人若不牺牲,待1945年鬼子投降后中共抢占东北,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还有必要再派林彪和罗荣桓等进驻吗?
难道杨赵二人不是无可替代的人选?再看以后排除各种变故的平衡发展趋势,若不牺牲,杨靖宇和赵尚志二人完全可授至大将军衔。但是问题又来了,必须要提到周保中,他在55年后授衔为中将,还有一说周保中根本就没授衔,他只获得了三枚一级勋章的荣誉。但他当时却是第二路军的总指挥,赵尚志才为副,那可能是各种机会作用的结果,或是上级党组织统筹用人的特殊安排,但这些绝不能掩盖赵尚志超出周保中军事才能的事实。白山黑水的艰苦条件和险恶环境限制了将领们军事和政治才能的正常发挥,也限制战功的大小。
共产党授衔是看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战功、解放战争后期的级别高低、政治表现等,上将肖克屈居上将之首就是一例,即使如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三人,在评选三十六名军事家时,也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周保中将军不能授衔上将,虽为一件憾事,但想到此,心里也就稍有释然了。
"扯淡堂"是江南愤青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可以加我的微信号:jnfqzb讨论。欢迎大家来江南1535茶馆,喝茶、创业、找梦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斌宇新浪微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