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车如何办理预付卡“预付卡”,是优惠还是陷阱

骗优惠相关新闻
没有更多的新闻纪录
更多相关报道预付卡消费:馅饼还是陷阱?
& & & & & & & & & & & &
&&&&&&&&&&
预付卡消费:馅饼还是陷阱?
本报记者 康冀楠
核心提示 健身卡、美容卡、美发卡、就餐卡、洗车卡……如今,办理预付费式的会员卡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然而,预付卡让很多人享受到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烦恼。为何商家违约事件层出不穷?面对预付卡消费中存在的诸多陷阱,消费者又该如何擦亮眼睛? 商家:“跑路”事件时有发生 如今,办理预付费式的会员卡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健身卡、美容卡、美发卡、就餐卡、洗车卡……持卡一族手中的储值会员卡五花八门,预付卡消费正在席卷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更多人群。然而,预付卡让很多人享受到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烦恼。 近年,全国各地由预付卡引发的消费纠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市亦是如此,尤其在美容美发、休闲健身、餐饮娱乐、汽车养护等行业更是突出。一些商家为了利益最大化,往往打着免费体验、打折优惠的旗号吸引消费者办理预付卡,向消费者发售各种消费卡,而有的不良商家则趁机暗藏陷阱,牟取不义之财。预付卡,事实上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的“烦心卡”。针对近期预付式消费投诉居高不下的情况,3月18日,市消费者协会和市工商局12315中心就联合发布了今年第1号消费提醒:进行预付费式消费要慎重。 去年夏天,市民孙凯先后在寺后街和晋安路开了两间蛋糕房,由于经营数月仍不见效益,为了避免更大亏损,他只好在春节后关门停业。蛋糕房开门营业的半年里,有不少顾客交过预付款办理了会员卡,为了不失信于顾客,他就在每个店面大门上都贴出一纸通知,告知顾客速来办理退款手续。这样的行为在众多预付卡违约的事例面前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3月28日,记者在长风花园见到了市民李凯。最近他很郁闷,春节前,一家离他工作单位不远的快餐店突然“消失”,只留下一个打不通的电话号码,而李凯充值500元的会员卡还没怎么用。尽管在办卡时留了手机号码,他却没有收到关于停业退卡的任何电话通知。李凯告诉记者:“办卡的时候,店家说搞优惠活动,充100元送10元、充500元送100元,充得多送得多。我当时觉得还挺划算的,脑子一热就充了500元。”更让李凯郁闷的是,这已经是他第4次遭遇“跑路卡”了。在此之前,美发、洗车、健身,他已经被店家“跑路”坑过3次。加上这次,他一共在4张预付卡上损失了近2000元。 和李凯有相同遭遇的还有市民杨女士,2014年年初,她在我市一家美容店办理了一张“VIP金卡”,并存入了3000元现金,但是仅仅做过一次美容,这家美容店就突然关门了,老板也联系不上。杨女士表示,当时,她在朋友的介绍下来这家刚开业的美容院做美容,美容产品一套一般上千元。“您办张卡比较划算,在我们这里做美容,产品可以打7折。”在该店老板的游说下,杨女士一狠心办了一张“VIP金卡”,结果钱打了水漂。 办卡: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走访中,记者发现,消费者在购买预付卡后遭遇“跑路”、耍赖、胁迫等,已远非个例,反而成为一种“常规遭遇”。而且,办理预付卡俨然成为许多商家主流的促销手段。“商家办预付卡主要为了招揽顾客,让顾客成为长久发展的对象。消费者办理预付卡后,在一定时间内就会成为其稳定客户。而且预付卡可以短时间内给商家带来可观的收益。即使一张卡200元,几百人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资金,可以减轻开店的压力。”汉兴路一家美发店店主鲁先生告诉记者。 此外,除了常见的店铺关门外,很多人也遭遇了另一种陷阱。在我市一家高校就读的张鑫琰是个“麦霸”,前些日子,她在一家KTV办了一张会员卡。办卡前,店员一个劲儿说着各种折扣优惠,却只字未提使用范围和时间,等她掏钱办完了,才发现卡背面写着“周五夜晚的黄金时段以及节假日不能使用,不能享受店内的其他优惠活动”。小张发现自己被店家所谓的“隐藏条款”坑了后,当场质疑店家办卡前没有告知消费细则,对方却百般抵赖:“我们有最终解释权,而且办了卡也不能退。” 对此,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克航平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小心预付卡消费中的六种陷阱:以极优惠的条件吸引消费者购买消费卡后,以营业场所变更、撤销等为由携款逃跑,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以免费赠送诱导消费者办卡,在办卡之前经营者将服务内容和服务承诺说得天花乱坠,一旦办卡,商家提供的服务就打了折扣;以让利的方式向消费者推销办卡,当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经营者趁机向消费者推销一些质价不符的产品,巧立名目收取各种额外费用;以甜言蜜语诱骗消费者购买消费卡,但实际上消费者持卡消费的金额比现金付款方式还要高,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实惠;以连锁店的形式推销消费卡,消费者在其不同分店持卡消费时却另外加收费用;以第一次感受价来吸引消费者购买消费卡,消费者在持卡消费后,价格与第一次感受价相差极大,或者得到的服务与第一次相比也有很大出入。 律师:预付卡消费缘何问题频出 “所谓预付卡,通常是指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河南论衡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予皖说,根据商务部2012年发布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第2条规定,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是指从事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的企业法人发行的,仅限于在本企业或本企业所属集团或同一品牌特许经营体系内兑付货物或服务的预付凭证,包括以磁条卡、芯片卡、纸券等为载体的实体卡和以密码、串码、图形、生物特征信息等为载体的虚拟卡。该办法还对商业预付卡发行的主体资格、发卡条件作了要求,如发卡方应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预付卡分为记名卡和不记名卡,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预付卡资金只能用于企业主营业务等。 尽管有相关办法为依据,为何商家“跑路”伤害消费者的事情时有发生?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王予皖说,“该规定针对的对象仅限于具有法人资格的集团企业、品牌企业和规模企业,那些小规模的个体商户、服务行业没有纳入管理范围,导致预付卡监管存在盲区。有关部门对现有的备案制度执行不理想,缺乏对商家经营状况的抽查评估,对预付卡资金的用途监管缺失,经营者可能将该资金用于经营业务之外的用途,增加了经营不善的风险。”同时,发放预付卡准入制度不够健全,商业预付卡发放的门槛太低,几乎没有审查,管理混乱。而且一旦商家经营上出现重大问题时缺乏切实可行、快速反应的风险应对、信息披露机制,如果涉事经营者一跑了之,消费者维权时很难找到对方。此外,王予皖表示,有些经营者缺乏诚信意识,在经济活动中失信行为的成本比较低,违约成为经常的选择。在商家违约、“跑路”的事件中,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刑事责任上,很少有人受到重罚。更有甚者,在个别预付卡经营者恶意违约已经触犯刑法时,由于种种原因,恶意违约经营者仍得以逍遥法外。 “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克航平介绍说,人们对生活便捷的追求以及经营者对预付卡优惠的承诺,使消费者存有侥幸心理,易忽视风险的存在,成为经营者违约的受害者。 “办卡一般可以享受低折扣的优惠,一般打5折、8折,每次消费后也不用付现金,很方便。”采访中,在我市一家企业做文员的陈聪告诉记者,有了这些预付卡,即使身无分文也能搞定衣食住行。在她的挎包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预付卡:美发卡、美甲卡、洗车卡、宠物洗澡卡、家政卡等。 “有的商家会给一张自制卡片,有的商家没有卡,而是客户消费一次就签个字。”陈聪说,办卡很简单,主要凭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 记者在我市多个商店走访发现,很多小美发店办卡,交钱后留下姓名和电话或者给一张自制卡片就行。卡上只有一个店铺自制的印章,也不会开发票或收据,一旦老板“跑路”,消费者维权也很难。 “商家抓住了消费者想获得优惠的心理,打折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实惠。”在大梁路经营一家美发店的魏磊告诉记者。以美发行业为例,这个行业的产品成本低,主要是人力成本。办卡后一般打7折,甚至可以打5折。其实,消费者即使不办卡,消费时通过砍价也可以享受到折扣价。 “另外,消费者在受到损失后自认倒霉的心态,也使得预付卡经营者有恃无恐。”克航平表示。有些预付卡的金额并不大,几十元或者几百元,消费者在遇到违约情况后,畏于维权过程的漫长和复杂,一般都选择一“忍”了之,而这种对恶性违约行为的纵容,降低了违约的底线。 维权:要敢于说“不” 在预付式消费中发生纠纷,很多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向有关部门投诉甚至起诉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是,目前尚未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预付式消费进行约束,相关部门只能用《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般法律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因为没有专项法律法规,消费者维权、相关部门监管显得力不从心。首先,目前相关规定的法规层级较低,只有商务部颁布的部门规章和一些地方性法规,缺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法律。其次,经营者主体类型单一。《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将预付卡的发行主体限定为企业法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等则不适用于该规章。再次,具体法律规范尚未详尽,对于前述常见的预付卡纠纷,现行办法缺乏具体规定作为处理依据,在实践中容易产生争议。“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项的法律法规是针对预付式消费的,在我们受理的预付卡案件中,一般会进行行政调解,对于能够找到经营者的,我们协调当事人和消费者双方协商解决。但如果找不到经营者,我们则建议消费者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公安机关不认为构成诈骗,就只能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受访消费者因为‘怕麻烦’的心态,放弃了维权。”克航平告诉记者,“此外,有一点可以肯定,预付式消费中类似‘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条款显然违反了《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违反法律规定的格式条款无效。”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预付卡消费的维权机制目前正在逐步完善。克航平介绍说,《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自今年3月15日起施行,其中一大亮点就是“护航预付消费”。该办法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与消费者明确履行期限和方式等内容。此外,针对预收款消费方式中退款难的问题,专门规定“对退款无约定的,按照有利于消费者的计算方式折算退款金额”。 除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外,面对问题百出的预付卡消费陷阱,克航平建议,消费者在消费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盲目办理预付式消费卡。如果一定要办理,也需小心谨慎,留意如下几点:办卡前,要了解经营者的合法性和市场信誉,不要轻信广告和商家的口头承诺,尽量先实际体验,且不要一次性充值太多。最好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违约责任等限制性约定,索取发票,并保留足够的消费凭据存底。如果发现格式合同有失公平,消费者要敢于提出质疑,对不公平的格式合同要说“不”,遇到商家“跑路”等情况,要及时向公安、工商等部门报案。以往,正是因为不少消费者放弃了维权,无形中就助长了一些商家在预付卡消费领域的不良行为。另外,相关部门可在制度上建立预付卡发放资质分级制度,根据商家经营状况、资金实力、信誉度对商家划分等级,并依照等级对所发放预付卡的单张最高金额以及总额进行控制,以达到控制违约风险的目的。 对于预付卡不能退款的问题,克航平表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经营者存在违约情形下,消费者可以解除合同。如果经营者不允许解除合同,就有强制消费之嫌;如果超过了使用有效期不能用也不能退,经营者就有侵占消费者财产之嫌。” “应该说,预付卡消费这种方式,既稳定了商家的客源,又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实惠,这种消费方式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处,但是,由于目前我们的诚信体系并不完善,且缺少相应的监管,所以往往让不诚信的商家钻了空子,使得许多消费者蒙受损失。看来,在预付卡问题上,消费者应该多长一个心眼,国家也应该尽快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明确监管主体及其监管责任,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进行消费,安心接受服务。”王予皖表示。预付卡消费有风险~需谨慎。_大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89,783贴子:
预付卡消费有风险~需谨慎。收藏
1月13日,本网接到市民周先生来电,去年6月,他在一家颇具规模的洗车行办了一张会员卡,但现在卡里的钱还没用完,洗车行竟然关门了。更令周先生感到气愤的是,他到工商部门查询洗车行的注册信息,联系电话竟是123456。去洗车,店员谎称泵坏了据周先生介绍,他在“卡乐卡”汽车工坊办的是一张580元的10次洗车卡,已经用了4次。前段时间,他准备去洗车,但“卡乐卡”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洗车的水泵坏了。“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儿,因为往常洗车的时候,有好几个洗车车间,每个车间都配有独立的水泵,不能这么巧,同一天所有的泵都坏了把?而且洗车工人都没穿制服,我当时就怀疑‘卡乐卡’可能要关门。”周先生说。第二天,周先生又来到“卡乐卡”,却发现大门紧闭。“第三天,我寻思再去看看,发现‘卡乐卡’门前停着一辆搬家公司的货车,还有工人在拆牌匾。这不是明摆着跑路吗?我会员卡的钱怎么办?”周先生说。工商注册信息有疑点发现“卡乐卡”无故闭店搬家的情况后,周先生来到工商部门,查询“卡乐卡”的注册信息。周先生说,他本想通过注册信息上留的电话找店方负责人讨个说法,但单子打出来以后,联系方式一栏竟写着123456,既不是手机号码,也不是我市座机用的7位数号码。周先生发现,在注册信息表的联络员一栏,有一名王姓女子的信息,通过手机号码,周先生联系到了王某。但王某并没能帮助周先生找到“卡乐卡”的老板。“王某是一家会计事务所的会计,只负责定期到‘卡乐卡’做业务,说白了,她与‘卡乐卡’没啥关系。”周先生说。员工自曝遭欠薪13日,记者来到“卡乐卡”汽车工坊,洗车通道的门紧锁,搬家公司的工人正在忙活着,牌匾下搭着脚手架。记者在屋内看到,工人正将沙发、音响、汽车轮胎等值钱物品搬上车,地上满是碎纸,修车、洗车的工具都不见了。随后,记者发现两名“卡乐卡”的员工正在指挥搬家公司的工人,另有3名会员正与员工交谈,想退掉会员卡。会员高女士说:“我是2015年6月份办的会员卡,还没用过几次,洗车行就倒闭了。”一名戴眼镜的男员工说:“现在店面确实关了,老板还拖欠8万余元工资,但承诺我们一定会还清。没办法,我只能帮着搬家,但是具体要搬到哪我也不知道,我只负责帮忙看着。”搬家公司的工人将屋内的杂物装好后,从脚手架上拆除了牌匾。退款还有希望?会员苏女士说:“停业前应该提前通知会员一声,或者在门上贴告示,我们今天过来洗车,才看到了正在搬家,之前给我们办卡的工作人员也联系不到了,要不是今天来,还不知道这事儿呢。”“没见过这么做生意的,这不就是卷钱走人了嘛,最近经常听到理财公司卷走客户大笔资金,没想到一个洗车行也搞这一套。因为这家洗车行规模挺大,刚开业的时候,服务态度也很不错,我才办的会员卡,没想到也是不讲诚信的店。”张先生说。另一名员工对记者说:“老板拖欠我的工资有1万多元,今天他用一个陌生的号码给我打过电话,跟我说洗车行房子的租期为两年,还剩一年的房租,目前正在和开发商联系退款,三天内肯定会把员工和会员的欠款还清。”对于此事的进展,本网将继续关注。
80年专注高端产品,超级环保.可调出33000多种色彩,把大自然带回家.
只能说政府不作为,另外123456也能通过注册??
预付卡消费有4种消费陷阱,即商家突然关门或者改头换面;商家口头承诺与实际优惠不一致;办卡时不与消费者签订办卡协议,办卡后随意增加“霸王”条款;办卡时故意不给消费者开具发票,增加出现纠纷时消费者维权的难度,消费者办卡时要多长个心眼哦。
[cp]你明知道蜷缩在床上感觉更温暖,但还是一早就起床;你明知道什么都不做比较轻松,但依旧选择追逐梦想。这就是生活,你必须坚持下去。——分享给周末仍然早起的你[/cp]
预付卡消费有风险,购买需谨慎。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3·15丨预付卡,优惠还是陷阱?
26天前发布来源:作者:佘颖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公布的“预付式消费”调查体验活动结果显示,通过对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的美容美发、教育培训、洗车、洗衣和健身等5个行业的调查发现,预付卡办理存在近半商家无资质、不签合同、合同存在霸王条款等问题,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
  洗车50元一次,办卡500元25次;去游乐园单次70元,办卡500元10次;饭店会员卡,充值10000元返2000元,类似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消费者不知不觉地就办了不少预付卡。  这些预付卡是优惠还是陷阱?办卡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避免风险?  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预付式消费”调查体验活动结果,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长春、南宁、杭州、武汉、成都、西安和济南10个城市的美容美发、教育培训、洗车、洗衣和健身等5个行业的调查发现,预付卡办理存在近半商家无资质、不签合同、合同存在霸王条款等问题,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  无证商家办卡跑路无从追责  在上海“尚彩美容美发院”,记者看到其服务项目表上标有提供各类生物理疗服务项目如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等,但其营业执照上标注的经营范围仅有美容、美发服务。也就是说,这家美容院没有开展理疗的资质,消费者如果选择这样的商家办理预付卡,服务质量可能得不到保障。  中消协调查结果发现,经营主体不合法总体问题率达到46.0%,主要存在商家超出其合法经营范围、卫生许可证和经营场所使用期限展示度低等方面的问题。  以洗衣行业为例。《全国洗染服务纠纷解决办法(试行)》中规定,经营者应当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悬挂营业执照,明示服务项目、服务价格以及投诉电话等,接受执法部门及消费者的监督。相对于其他行业,洗衣行业三项证件均未展示的比例较小,占到总数的13.3%,但没有一家洗衣店展示卫生许可证。  美容美发行业也有类似法律法规。《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美容美发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上明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等。然而,数据显示,仅有23.3%的美容美发商家展示了营业执照,16.7%展示了卫生许可证,三项证件均未展示的商家占比43.3%。  从调查体验结果看,三项证件均未展示的商家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展示了卫生许可证的商家占比最少,仅有6.0%,即九成以上商家未展示卫生许可证,美容美发行业违规情况尤其严重。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办理预付卡之前,一定要核验商家的工商营业执照和相关证照,可登录下载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一旦发现该商家没有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千万不要办理预付卡,因为这些非法经营的商家一旦跑路,对无经营资质的商家消协无法介入,工商部门也无法登记立案,将对消费者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超半数商家不签订任何合同  办卡过程中,消费者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是签订合同,经常一手交钱一手拿卡,没有与商家签订任何形式的合同。  签订预付卡购卡协议是商家的法定义务。《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公示或向购卡人提供单用途卡章程,并应购卡人要求签订购卡协议。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履行提示告知义务,确保购卡人知晓并认可单用途卡章程或协议内容。  部分地方性政策法规对签订合同也有相关要求。《北京市消费类预付费服务交易合同行为指引(试行)》中明确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将口头承诺写入书面约定,并保存所有书面凭证以维护自身权益。  然而,在调查中,当调查员主动询问是否有合同时,52.0%的商家明确表示不签订任何形式的合同,仅有口头约定。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美容美发、洗衣、洗车行业情况尤甚。  记者在北京福奈特团结湖店咨询办理充值洗衣卡时,店员就直接表示,“卡里没什么协议,就是登记您的个人信息……没有额外的纸质协议,办卡的时候会给一张办卡凭证”。  在北京体验的15户商家中,有10户不与消费者签订任何形式的合同或协议,只有口头约定。在其他城市中,成都仅有1家商家签订合同,不签订合同的比例达到93.3%,问题最为突出。  被体验的5个行业中,美容美发、洗衣以及洗车行业不签订合同的商家均在60.0%以上。健身行业签订合同的情况相对较好,90.0%的商家均签订合同或售卡后有服务介绍。非连锁店不签订合同的问题占比高出连锁店近20%,问题相对突出。  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利益  有合同在手,消费者也要学会判断是否合理。许多商家制定的合同内容不完整,合同条款标示不详,甚至还有许多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正当利益,使得消费者后期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合同中,商家最易忽视提供纠纷解决办法及企业注册信息。数据显示,“纠纷处理及违约责任”未提及率达到60.7%,企业“备案编号”未提及率达到60.0%。这样的合同既无法保障消费者在遇到纠纷时有条款可依,又无充分证据向相关部门投诉,对消费者非常不利。  在签订合同的商家中,也有15%的商家合同中存在“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导致人身伤害/物品丢失概不负责”等不合理免责声明。例如,广州天天洗衣店的合同里规定:“顾客逾期领取衣物超过15天,每逾期1天须向经营者支付每件1元的保管费,逾期超过90天经营者有权作无主衣物处理。”  根据《广东省洗衣洗涤消费争议解决办法》第二十一条:衣物的最长保管责任期为90天。超过责任期的,经营者应主动联络并提醒消费者取衣,在发出通知10天内仍不取回或无法与消费者取得联系的衣物,经营者有权作无主衣物处理。天天洗衣店不仅违规收取保管费用,更没有尽到经营者应主动联络并提醒消费者取衣的义务。  另外一个最常见的霸王条款是“本公司对此卡拥有最终解释权”。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解释格式条款等六项权利。  按照该办法,“解释权归商家所有”等条款均为无效。然而,时隔6年,仍有不少商家借“最终解释权”欺压消费者。济南福尼特洗衣店、杭州铭嘉国际健身会所等都有此类条款。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yazhoucaijing(微信)联系。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亚洲财经(yazhoucaijing)】或扫描二维码
推广达人 工资福利
签到任务Ⅰ
3.17元人民币奖励
承包任务金:100 元
撰写文章Ⅰ
11.67元人民币奖励
承包任务金:1000 元
推广亚财Ⅰ
11.67元人民币奖励
承包任务金:1000 元
评论还可以输入字
签到收益—做任务,得收益,共建共享
有人说,这是《人民的名义》现实版,项俊波是侯亮平变成了高育良。据了解,...
近日,银监会印发《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国...
日,中纪委网站公布,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
又到了一周亚财互联网金融羊毛汇总时间了,本期内收集到的7条互联网羊毛信...
项俊波被查,有人说,这是热播电视剧现实版,项俊波是侯亮平变成了高育良。...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正式会晤,必然不是双方的高度互相赞赏,而是真金白银的贸易协商。中美两位国家...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次房地产调控,除了“限购限贷限离限卖”这些短期的降温措施,管理层开始...
当他们以“无节制的电商”方式构建了“极度恶性竞争”环境、并挤垮所有实体商业的时候,它们的企...
酬金11.67元
什么值得买预付卡是“馅饼”还是“陷阱”
    尽管办预付卡受骗的案例屡见不鲜,但近年来办理预付卡的消费者却是只增不减。消费者在享受办卡优惠的同时,往往要面临“办卡后商家跑路”、“店铺转让卡作废”等风险。一旦发生此类纠纷,想要维权困难重重——  在生活中,预付卡消费几乎遍及各个行业,大到健身房、美容院、洗车行,小到街边的面包店、干果店,都在向消费者推荐预付卡。在充值就能享受优惠的诱惑下,消费者动辄成百上千元甚至数万元往卡里充值。  但这样一张小小的预付卡,却暗含不少“坑”。近期,本报接到不少“办卡后商家跑路”、“店铺转让卡作废”等类似投诉。消费者办卡的初衷是想享受优惠,谁知有些商家却玩起“人间蒸发”,卡里的余额就这样打了水漂。  在逐渐拉低的预付卡办理门槛前,相关部门该如何监管?作为消费者,当遭遇预付卡之“坑”时,如何能够有效维护合法权益?“跑路”频发的背后存在哪些监管漏洞?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猫腻多店铺关门 退卡“没门儿”  在本报接到的消费投诉案例中,涉及预付卡的投诉大都与商家跑路、店铺易主有关。其中,美容院、饭店、健身房、婴幼儿游泳馆、洗车行业属于“重灾区”。  去年10月,市民卢女士在八一立交桥附近的净雅大酒店办了一张面值3000元的预付卡。今年2月,卢女士邀请朋友准备去酒店聚餐,可到了酒店却发现大门紧闭,平时热闹的酒店大厅也没了人。卢女士当即拨打该酒店负责人的电话,可无法接通。  无奈之下,卢女士只好将此事投诉到工商部门。在工商部门的协调下,3月初,卢女士与该店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可当卢女士提出要退卡的要求时,却被对方拒绝。“他说5月份之前能重新开业,到时候能继续消费,但是不能退钱。”卢女士说,对商家的处理方式,她并不认可。  日前,记者与净雅大酒店的相关人员取得联系。一名郭姓负责人称,该店因经营不善而暂时停业,目前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并计划于5月初重新开业。“退卡是不可能的,但能在开业后继续消费,也可以换购总公司的产品。”  据了解,目前涉及净雅大酒店八一店维权的顾客已有近百人。  与此同时,类似的退卡无门案例不胜枚举,甚至一些品牌连锁店、加盟店也存在类似现象,个中原委不外乎经营不善、老板跑路、店铺转让。消费者在退卡无望的情况下,只好自认倒霉。消费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在预付卡投诉案例中,有不少受害者表示当初办理预付卡是为了日后消费更加优惠,但遭遇店铺关门时却难以维权。  调查中,不少发放预付卡的商家表示,相对于银行贷款,发放预付卡是快速收拢资金的有效方式,也省去了银行贷款的利息。“尤其对于刚开业的商家,由于成本较高,他们会推出大量优惠措施吸引消费者,发放大量的预付卡。这种方式也引来一些小店铺纷纷效仿,一旦经营不善,突然关门的情况也是常见的。”市中区万达广场附近的一位商家表示,预付卡作为融资的快速有效手段,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效仿,面值也越来越大。  对大部分商家来说,发放预付卡的初衷都不是为了骗钱,而是为了吸引顾客和快速融资,为日后的生意兴隆铺下路子。连日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这类预付卡受骗的案例屡见不鲜,但近年来办理预付卡的消费者却是只增不减,不少消费者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带我家孩子游泳,办卡30元一次,不办卡98元一次,这样的价格悬殊,肯定是办卡划算。”面对市区某家婴幼儿游泳馆的营销策略,“宝妈”李女士感慨颇多。监管弱职能交叉 约束不足  预付卡在带给消费者一定优惠的同时,也方便了商家融资,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营销策略,但纠纷案例增长背后也反映出相关规定对商家的约束不足。  2012年,商务部和央行先后出台《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和《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对预付卡发行的条件、监管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据了解,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业务的集团、品牌、规模发卡企业应在商务部门备案,并实行资金管存制度。国家的相关法律目前只对大中型发卡企业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进行了规范,并没有明确对于个体户等小型发卡单位的监管措施。商务部门监管和执法范围是有法人代表的企业,个体户超出了其监管范围,而对于已经在商务部门备案的发卡企业,执法人员每半年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检查,包括企业与银行的相关协议、预收资金是否合规等。  然而,4年多过去了,关于预付卡的消费纠纷并未因规定的出台而偃旗息鼓,反而愈演愈烈。记者发现,纵然相关规定已出台,却仍有许多不符合条件的商家在发放预付卡。  “对于商家跑路的现象,工商局只能把他的经营主体列入异常经营名录中,如果消费者想维权,只能去公安机关报案。”市工商管理局消保处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处理预付卡的消费纠纷时会涉及多部门的交叉管理,依据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处罚办法》的规定,工商部门只对预收款后不履行义务又无理由拒绝或拖延退回预收费的行为进行处罚,商家跑路涉嫌诈骗,已超出工商部门职责。维权难不签协议 成本高昂  “遇到很多次,投诉到最后都不了了之,现在都有心理阴影了,任何卡都不敢办了。”面对预付卡之“坑”,一位“资深受害人”表示。  在记者采访的预付卡维权案例中,有人自认倒霉,有人只想讨个公道。多数消费者表示在办理预付卡时只关注了其优惠政策,而忽视了与商家签订合同及协议。  《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中明文规定,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公示或向购卡人提供单用途卡章程,并应购卡人要求签订购卡协议。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履行提示告知义务,确保购卡人知晓并认可单用途卡章程或协议内容。  调查中,记者发现,目前我市多数发行预付卡的商家都不会主动与消费者签订协议。与此同时,许多消费者也缺乏利用协议及合同来维权的意识。“从来没有听说要签合同,我们这儿交钱就能办卡,能给收据和发票,卡在规定期限内使用,如果有什么情况我们会提前通知的。”面对办卡时是否需要签订相关协议,槐荫区一家健身房的负责人给出上述回答。  那么,如果签订协议及合同,就一定有利于消费者维权吗?记者调查了解到,即使有些商业机构与消费者签订了协议,可协议中仍包含有“本店有最终解释权”、“丢失概不负责”等一系列不合理的免责声明。对此,工商部门表示,按照《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解释权归商家所有”等条款均为无效。  山东泉韵律师事务所吕洪利律师表示,目前并无专门规定预付卡的法律法规,如果消费者走法律程序维权,会付出较多的时间及物质成本,“要从根本上减少类似纠纷,一是靠消费者提高辨别能力,二是依靠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及商家诚信的双发力。”咋解决部门联动 创新监管  有业内人士指出,预付卡乱象的愈演愈烈与商业诚信机制有莫大关联,如果加强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对异常经营的商业体给予处罚,使违法成本提升,此“症结”或有望缓解。  在网络购物中,一个小小的差评就能给商家的诚信排名扯了后腿,或许还会因此丧失大量潜在客户。而对比现实中的经营者,在发行预付卡之后的扯皮行为却无法遭受类似惩罚,这使得一些商家有恃无恐,在类似违约、跑路行为中,很少有商家受到重罚。更有甚者,在个别预付卡经营者恶意违约已经触犯刑法时,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介入后因不能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线索,使得恶意违约的经营者得以逃避刑事责任。  “目前应重点解决预付卡的准入门槛、监管、法律制定及维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好能由第三方账户来监管预付卡的资金,在商家经营不善倒闭时再由第三方账户将钱款返给消费者。此外,还可以建立经营者信用评级制度,单单这几项就要求多个部门联动监管。”对于当前的预付卡监管制度,一位业内人士建议,可以由政府牵头,实行多部门联动,制定行之有效的地方性法规,对预付卡发行、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追责。(本报记者 由亚男)相关链接 预付卡发行有啥条件?  《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中要求不记名预付卡资金限额不超过1000元,在发行方面,强调购卡实名制度、非现金购卡制度以及限额发行制度。  记名预付卡应当可挂失、可赎回,不得设置有效  期。不记名预付卡不挂失、不赎回。不记名预付  卡有效期不得低于3年。预付卡不得具有  透支功能。  此外,发卡机构发行销售预付卡时,应向持卡人告知预付卡的有效期及计算方法。超过有效期尚有资金余额的预付卡,发卡机构应当提供延期、激活、换卡等服务,保障持卡人继续使用。预付卡卡面应当记载预付卡名称、发卡机构名称、是否记名、卡号、有效期限或有效期截止日、持卡人注意事项、客户服务电话等要素。制图/刘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付卡备案怎么办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