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帝佛教兴盛之时,太武帝打仗都没有刀剑吗

北魏太武帝为什么要灭佛?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那时,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所以锐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438年)下诏,凡是50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他还听信宰相崔浩的谗
言劝谏,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崔浩出身于著名世族,博览经史,善于阴阳五行及术数之学,结识寇谦之之后,信奉道教,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为灭佛的行动。
太武帝的灭佛行动,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弹压沙门。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门,若有隐瞒,诛灭全门。翌年,卢水的胡人盖吴在杏城(今陕西黄陵)起义,有众10余万人。七年(446年),太武帝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到达长安时,在一所寺院发现兵器,怀疑沙门与盖吴通谋,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崔浩趁机劝帝灭佛,于是太武帝进一步推行苛虐的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当时魏国境内的寺院塔庙无一幸免于难,史称太武法难。废佛后不久,寇谦之病死,崔浩后来也因撰《魏史》,于书中蔑视胡族 o而遭腰斩,其族人被诛者百余人。废佛后6年,太武帝驾崩,文成帝即位,下诏复兴佛教,佛教才又逐渐恢复发展。
佛教自西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因适应了统治者与普通民众的需求,而在中国大地得到了广泛传播。但在传播的过程中,佛教寺院与统治者之间也时有冲 突。南北朝时,由于沙...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北魏对佛教发展巨大贡献;曹杰;宗教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信仰;佛教就传入新疆,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而传入内地中;就在这时,拓跋恢复代国,袭击柔然高车等国灭后燕;敬僧尼;这法果是赵郡人,40岁出家,曾拜天竺沙门佛图登为;到第二代皇帝明元帝时,史称“尊太祖之业,亦好黄老;斗富比阔,以致不惜倾其家资,争相兴建寺庙;其实这太武帝和皇祖父道武帝父皇
北魏对佛教发展巨大贡献
宗教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信仰体系又有社会群组,它的兴盛和衰败都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北魏王朝崇信佛教,当时的皇帝不但称天子,也被视为佛的化身。因此都城平城不仅市井繁华,人口百万,街衢坊里独具特色,寺庙建设之多、之雄伟壮丽辉煌全国少有。其间的造像既是佛祖,也是皇帝,佛与帝合而为一。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种特有现象。那么这一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这还需从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说起。
佛教就传入新疆,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而传入内地中原,却是汉朝的事。史称汉明帝夜梦金人后,派人去天竺取经,回来时有印度沙门迦叶摩腾和竺法兰随行而来,并以白马驮经。于是汉明帝下诏建寺,安置二位沙门译经。因佛经是白马驮回,故寺称白马寺。这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寺,这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是中国最早沙门,他们的便在这里弘法布道。但因佛教的教义不只以慈悲济世、救苦救难,生死轮回,善恶报应为宗旨,还有不礼世俗之人内容。即出家入教者不拜君王,不拜父母。这与儒道二教和中国伦理道德格格不入,可称是个六亲不认的宗教。因此尽管汉明帝极其崇拜,极其重视,一再地推荐,民众却难以接受,长期局限于深山寺庙,得不到广泛传播和发展。到西晋八王之乱,五胡十六国兴起,天下大乱,干戈挠攘,战争连绵主断,烽烟四起,民众陷入苦难的深渊,痛苦不堪,都在寻求保佑。因而释迦牟尼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旗有了招引力,信佛的人也就逐渐地多了起来。但这只限于汉,少数民族大都信萨满教,并不信佛。直到西晋变为东晋,匈奴人刘渊建的汉国变为前赵,羯人石勒灭前赵建立起后赵,时有高僧佛图登在后赵襄国传道,受到石勒的重用。这佛图登是天竺人,不只传道也表演幻术,如预测吉凶治病等。石勒并不是信佛,而看上他的幻术。他借机讲经布道具,发展徒众数百人。佛图登死后,他的弟子道安在东晋襄阳白马寺弘法,弟子千人,成为中原最大的僧团。符坚虽是氐人却已汉化,十分崇信佛教,建立秦国统一北方后,慕名攻克襄阳获得高僧道安。道安令部分弟子去扬州、四川、荆州传道,他带四百徒众听从符坚安排,驻长安五重寺弘法。从此佛教在国内各地撒下种子,算是有了新的发展。很快淝水之战符坚失败后,北方各少数民族又岂起建国,相互家混战不休,血光之灾又降临民间。僧界苦于佛教得不到发展,无法挽救众生,便掀起了两个高潮湿 即去天竺取经高潮,和寻求投靠权力的高潮。
就在这时,拓跋恢复代国,袭击柔然高车等国灭后燕,领土占有黄河以北广大地区。 并建立北魏定都是平城,号称太武帝,与刘宋王朝南北对峙。为与刘宋争正统和缓解民族矛盾,他自称黄帝之后。看到刘宋王朝信佛,他也信佛。他在带领大军攻城掠地中,不只和当地的善男信女一样,在所过寺庙焚香敬供礼 1
敬僧尼。并责令将士保护寺庙安全,不得侵扰。同时他还拜访了当时最有名的高僧法果,令其给指点迷津。这法果看到道他后,便给他跪下深深一拜。道武帝慌忙将他请起说:“听说佛教不礼世俗之人,大师缘何有违教规如此跪下?”法果回答说“能弘道者,即当今如来,老衲不是拜皇帝,乃是拜佛耳!”这岂不是说皇帝就是佛,佛就是皇帝。这佛帝合为一体,岂不有利于消除民族矛盾,有助于王化整齐民心,更有利于国家安定?道武帝听了大开脑筋,大为赞赏,大为高兴。他便尊佛教为国教,朝中专设立了佛教机构监福曹(管理佛事的机构),封这法果为道人统(最高的僧官),令他总摄沙门。
这法果是赵郡人,40岁出家,曾拜天竺沙门佛图登为师,精于修练,持戒严格,到处设坛讲道,是当时佛教界最有影响力的高僧。他看到佛教与儒教、道教相抵触,受到上层人士的冷落难以发展,与当时的众僧一样,早有“不依国主,佛事难立”的想法,便对佛教的教义进行改革,寻找机会推动佛教的发展。适逢道武帝来访,他叩拜之后陈述自己的良苦用心。可说是天赐机缘,正中道武帝的下怀,受到了嘉封,成为佛教最大的高官。接着道武帝在他的策划下大兴土木,在平城外城内建设五极大寺和八角寺,并建耆^崛寺和山须弥山殿等寺庙,又建讲经堂、禅堂、沙门座。五极大寺就是在舍利坊内建有五极浮图的大寺(今华严寺的前身);八角寺是今善化寺前身;耆^崛山寺和须弥山殿是怎样的寺庙,据有关资料介绍,耆^崛山是古印度迦牟尼讲经和佛教聚会之所,须弥山是印度释迦佛修行的地方;又有专家考证,说这法果建的须弥山殿,既有印度须弥山之意,又包含鲜卑远祖居住的嘎仙洞内容,是一座殿堂与洞窟相结合的建筑,位于如今的高山石窟寺。耆^崛山寺同样既取印度须弥之意,又含有嘎仙洞的内容,便是如今的云冈石窟第三窟的前身。可这两个建筑如今都已了无痕迹,云冈第十窟门楣上方的那幅“须弥山浮雕”或许是其缩影,也未可知。但这须弥山殿和耆^崛山寺,让法果费尽了心机融入鲜卑人的文化意识,因此这法果受到道武帝的高度重视和尊重。所以他又是给寺庙划拨土地,又是免除僧众的徭役和税赋,大力鼓励其发展寺庙经济。这样一来中国佛教的有了转折,平城就成了僧尼趋之若鹜之地,很多僧尼都来到了平城。连当时最有名的高僧慧始、师贤、昙登、昙曜、道进、僧超、法存、惠明等,也都闻风而至,光西域来的僧人就达百余人。当地出家的僧尼也越来越多,寺庙成了僧尼的大家庭,僧团的发展史无前例。他们四处奔走化缘传道,会聚一处讲经译经或写经,大兴佛事活动。促使崇信佛教活动很快形成高潮,有力地推动佛教事业发展。
到第二代皇帝明元帝时,史称“尊太祖之业,亦好黄老,又崇佛法,京邑四方,建立图象。”他明确提出“佛教万善同归,敷导民俗”的口号,赋于佛教“巡民教化,安抚一方”任务,对佛教和僧尼的重视又加一等。他除了兴建寺庙,为寺庙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不只给僧人封官外,还授给他们爵位。不少僧人和朝中官员享有一样的待遇。高僧法果最为典型,他的爵位从辅国宜城子、忠信侯,一直授到安城公之号。法果圆寂后又授给他老寿将军名号,还亲自为他主持丧事,并令其子袭爵。当时还有个沙门昙登,百岁布法不衰,明元帝也受他老寿将军称号,这可说是世上对佛教少有的一种态度。同时他还鼓励王公贵戚,营功积德各建家庙。一些王公贵戚们都以自有家庙为荣,以私养沙门为耀,一时间便 2
斗富比阔,以致不惜倾其家资,争相兴建寺庙。这样一来不只寺庙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使许多寺庙蓬荜生辉,金玉满堂,僧尼成群结队。因而也使佛教出现了贵族化,高层化,权力化倾向,发展掀起了高潮,也把佛教的繁荣推向了极致。可物极必反,这就引发了后来的太武灭佛,让大批僧尼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其实这太武帝和皇祖父道武帝父皇明元帝一样,当初也很崇信佛教。不只礼敬高僧,参与佛事,平凉州平统万,还将大批名僧迁至平城。其中有一惠始法师,人称刀剑不入,赤足行于污泥而不染,名曰白脚大师。他十分崇敬,将其安排在八角寺,令讲经传道 ,弟子数百人。惠始园寂后,他令将其葬寺内,又起高塔。以上这些事,便充分说明了他崇信佛教的态度。但太武帝锐意武功,志在扩张领土,统一黄河流域。可他在北击柔然,西扫秦陇,东灭北燕,南攻刘宋的征战中,渐渐地发现了问题,不只兵源越来越少,国库也越来越空虚。其原因之一,是很多百姓为逃避徭役,进寺庙出家当了和尚;原因之二,是大量的社会财富变成了寺庙经济,国家的税赋缺失,国库自然拮据。这就给兵员补充和军队的供给,带来严重的困难,因此他对佛教便产生了反感。当时的佛教只在普通百姓和少数民族中流行,因其教义与儒道二教相抵触,汉族上层人士并不信佛。太武帝的宠臣司徒崔浩很有代表性,他不但是个有名的大儒,而且是个道教的忠实信徒,历侍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在朝中极有威望,号称北魏的张良和孔明。他不断地在太武帝面前诋毁佛教,宣扬道教的好处。他看到太武帝为国库拮据和兵员缺失犯难,对佛教十分恼火。借机便对太武帝说,“佛教是西来之教,其寺庙不但与朝廷争民争利,还劝人不杀生,瓦解将士的斗志。圣上旨在运武统一华夏,这佛教便是一害。道教秉天地之气,树德除邪,还可使圣上延年益寿,得道成仙。”他要太武帝改换门庭,弃佛从道。同时他还请来了天师道道首,嵩山道人寇谦之,给太武帝传道。
这寇谦之字辅真,上谷昌平(今北京)人,其家数世都信奉天师道。他少年时遇仙人成公兴,随其在华山和五当山修道。后称太上老君降临嵩山,授给他《录图真经》,和天师之位,命他整饬道教,去伪存真,辅佐北方太平真君。他废除违背封建礼教之伪,增加儒家伦理纲常之真,应崔浩的邀请来到平城,向太武帝献道书、授符录,称太武帝为太平真君。并说这是上天授予的名号,令他统领人鬼之政。太武帝听后十分高兴,便祭拜了嵩山,弃佛从道,改年号为太平真君。而后在城东大兴土木,建静轮宫和大道坛。他身穿道袍斋蘸,设祭,俨然一个道人。
从此他不但对佛教日渐冷落,而且不断地对其进行打击。他先是下令禁止民众私养沙门,有违者徙边。继而强令年50以下的沙门还俗服役,逃避者死罪,窝藏者同罪。接着陕西的杏城有个名叫盖吴的人,发动了民众起义,关中的白部,天水的梁会,河东的薛永宗等纷纷响应,一时间起义的战火漫延了陕西、甘肃、山西三省,声势极其浩大。太武帝亲统大军多次征讨,用了将近两年时间才将其镇压下去。这盖吴崇信佛教,他的义军中有不少的佛徒,还有些沙门。交战中太武帝看到后,便对这佛教极其地恼火。率军回师长安后,他又发现寺庙中藏有大量的武器和财物,以及沙门与妇女淫乱行为。他感到时机成熟,终于可出出胸中的恶气了。回朝后他便下令灭佛,敕令将所有寺庙尽皆焚毁,沙门不分长幼悉数坑杀。 3
然而正在监国的景穆太子拓跋晃,是个佛教最忠实的信徒。他不仅宫中建有佛堂,每日做着佛事,还养着一批僧人在译经写经。看到父皇下诏灭佛,他痛心疾首,一边缓发诏书,透露消息令沙门逃命。一边上疏指责父皇枉杀过滥,要求父皇收回成命。太武帝不只不听,反而训斥了他一番,命太监中常侍宗爱为都督,指挥各路人马灭佛。一时间寺庙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大小沙门身首异处。景穆太子惨死不忍睹,柔然却借机犯边,他便带兵出征。
这宗爱早与太子不和,何况他又指挥灭佛,担心太子隆登皇位,不会有自己的好结果。于是借机向太武帝进言,揭露太子缓发灭佛诏书,令沙门逃匿,并说东宫还养着沙门。太武帝听了暴跳如雷,下令查抄东宫,将隐居东宫的高僧慧能、玄崇,和太子谋士仇尼、道盛,一起处斩于。当时太子正在征讨柔然的归途中,听到此事不敢回朝,便驻扎下来。太武帝疑他有异心,便佯装驾崩。太子得知悲痛万分回朝,却被关囚笼处死。监国多年太子死后,太武帝感到失去了得力的助手,更感到大好的江山无人继承,心里怀念太子,恨自己太鲁莽,更痛恨崔浩让他灭佛。想到崔浩修国史诋毁祖先,便诛其三族,也未解心头之恨。他醺酒,喜怒无常,不久忧愤成疾,常常提着剑要杀人。太监宗爱感到危在旦夕,便先下手为强,将太武帝毒死。由谁来继承皇位,尚书仆射兰延与侍中和匹,主张让东平王拓跋翰接帝位;侍中薛提说太武帝有世嫡之重,主张由太子长子皇孙拓跋浚接帝位。就在大臣们争论之中,宗爱挟持赫连皇后召兰延、和匹、薛提和东平王入宫议事,却在宫内埋伏刀斧手将四人杀死。给他们加上杀害太武帝罪名,立安南王拓跋余为帝,他控制朝政。殿中尚书源贺、南部尚书陆丽等大臣不服,发动兵变,杀掉宗爱,拥立太武帝嫡孙拓跋浚登上皇位,是为文成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太武灭佛的全过程。
封太武帝的赫连皇后为太皇太后;封太武帝的左昭仪为太妃;封文成帝的乳母常氏为保太后、寻为太后;封冯氏(即冯太后)为贵人,寻为皇后。文臣武将安排已定,朝中面临的首要大事,便是恢复佛法。
这场灭佛斗争十分残酷,十分可怕。虽然许许多多的寺庙被毁,大批的僧尼被杀,但血与火K不能消灭人们的信仰;反而更让人们渴望着一个佛光普照、慈悲大千的世界。因此文成帝接位后,朝野上下到处都是一片复佛的呼声。逃匿在外的不少僧尼也都回到平城,为复佛工作推波助澜。特别是文成帝的乳母常太后,和被封为皇后的冯太后,以及太武帝左昭仪冯太后的姑母三个女人;她们都来至北燕,都是佛教的忠实信徒,灭佛中精神上都受着巨大的威胁;都与文成帝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在朝中起着别人无法起到的作用。就在这少年天子文成帝难以应对局势的情况下,她们便劝他顺应民意复佛。可复佛的诏书还没有发出,太武帝的皇后赫连太皇太后却以“祖宗之法不能改,王道不能移”为由,怂恿长孙竭侯、黎庶、古弼等一些元老旧臣,从中刁难,反对复佛。闹得14岁的文成帝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好将这复佛之事搁置下来。
这赫连太皇太后是太武帝平统万时,将她和她的妹妹纳入掖廷为妃,后她被封为皇后。消灭宗爱后,她本来欲立太武帝四子,她妹妹所生的拓跋谭为帝,却让文成帝抢了先机。她的心中一直愤愤不平,便借机对文成帝进行发难。这些元老旧臣都是太武帝的部下,都看她的眼色行事,倚老卖老,以功臣自居,根本 4
就不把这小皇帝放在眼里。有的妄自尊大,有的蛮横无理,还大闹朝堂,不只不允许复佛,甚至还主张继续灭佛。很多人都为文成帝担起忧来,担心这少年皇帝被推下皇位。冯昭仪早对这赫连氏存有戒心,她一直在研究着这赫连氏与宗爱的关系。最后她终于弄清:宗爱杀害了太武帝,嫁祸于兰延、薛提、和匹三人,便是这赫连氏受宗爱指使以皇后之名,召他们三人入宫议事为由,被宗爱埋伏的刀斧手所杀。这赫连氏赢得宗爱信任,被封为太皇太后。她助纣为虐,岂不是宗爱的帮凶和同党?其罪恶岂不罄竹难书。于是她将这事揭露后,众大臣都义愤填膺。文成帝便召开御前会议,宣布赫连太皇太后等人的罪恶,将他们一网打尽。古弼、黎庶等人灭门,长孙竭侯因是太武帝的舅父,免除死刑却处以徙边,赫连太皇太后则是赐死,令其自裁。
排除了这些障碍,文成帝便再次下诏复法。诏曰“释迦如来功济大千,惠流圣境,助王道之禁律,益仁之善性,排除群邪,开演正觉。”令京城和诸州郡县民居之所,各修寺庙图像,以供善男信女礼佛。又为高僧师贤等五人落发,赐袈裟,封师贤为道人统,令其总摄沙门。又封王遇为匠作大将,让他们在武周山“造令如帝身的佛像一尊”。可有谁能想到,这像雕成之后,颜下足上出现了两枚黑石,恰与文成帝颜下足上的黑痣相对应。这事是偶然的巧合,还是人工镶嵌,一直是个千古之谜。但当时普遍认为,是文成帝复佛纯诚所感,佛祖显灵。也应证了高僧法果北魏的皇帝即佛,佛即北魏皇帝的说法。这事轰动朝野,震动了佛界。文成帝一下成了佛的化身,身价提高了百倍,极受人们的崇敬。每日来武周山的参拜佛者成千上万,络绎不绝。好多善男信女们,都还向着宫城的方向顶礼膜拜。一时间圣迹远播,万民敬仰,中外瞩目,不少国家还派了使节来祝贺。狮子国沙门邪奢遗多和浮陀难提送来三尊珉玉佛像;沙勒胡国沙门送来了佛钵;有的国王还派画师来绘影图像,摹写实迹圣容,以求一睹真颜。京城之内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文成帝从来也没感到自己是那样的高贵,那样的超凡脱俗,那样的神圣,似乎不是尘世凡人,而是自天而降。他也感到鲜卑人的皇帝是天之骄子,北魏王朝的皇权乃是天赋神授。这样一来皇帝真的成了如来,敬帝就是敬佛,佛教的国家政治色彩就更加浓厚,寺庙便成了忠君礼佛之所。也就是说,佛教借助皇帝的圣旨可发展自己,皇帝借助佛教意象可号令天下,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于是文成帝又下诏,令师贤、王遇等人,在京城内的五极大寺,为其太祖以下五帝各铸佛像一尊,身高一丈六尺,备铜25万斤。也将他的列祖列宗列入佛帝序列,把佛教与国家的政治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后不久,便有御马衔衣的故事出现,也就是史料所讲的“马识善人”一事。那是文成帝骑马出行之时,走在街上忽遇一老者,他的马却咬住老者的衣服不放。这一现象让他感到十分奇怪,便向随从人员问道:“这马为何要咬人家的衣服?”有的随从认出,老者是有名的高僧昙曜,说是马识善人。这时高僧师贤已去世,昙曜也是北魏有名的高僧。文成帝日思夜想正要寻找这昙曜,令其接替师贤之职主管佛事,没想到他的御马帮他找到了。他下马一礼,便将这昙曜请进宫来待为上宾,拜为沙门统,接替师贤总摄佛务之事。造像即为弘扬佛法,弘扬佛法即必须造像。他令这昙曜在武周山南麓开窟造像,为太祖以下五帝各造佛帝合一的石像一尊,高70尺,次60尺。历经数年而成,石像雄奇伟岸,气势恢宏冠于一世,观者莫不震撼。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专业论文、98北魏对佛教发展巨大贡献等内容。 
 北魏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统治阶级对佛教的信仰 和利用,更是佛教发展的直接...文档贡献者 易发表网 易发表网提供各学科期刊论文下载、毕业论文... 0 0 0....  北魏时期佛教石窟造像佛衣风格的中国化演变_设计/艺术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北魏时期佛教石窟造像佛衣风格的中国化演变 摘要:北魏时期(386―534 年)是我国佛教石窟...  在北魏时期,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史上一个极为...对中国佛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实际上 成为...三 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文档贡献者
贡献...  这 【种衣褶表现,是中国式造像的重大突破。面, 貌清瘦,潇洒秀丽。其他胁侍...金铜 佛造像在佞佛的魏 文成帝的倡导下叉继续发展。在北魏文成帝 执政的 14 ...  佛教的存在和发展对当时中国的社会产生了重大 影响。...例如东晋恒玄限佛,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灭佛;在理论...文档贡献者 云山雨蒙 贡献于 ...  中国美术史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石窟造像艺术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佛教是从印度传播...当时一些著名的僧人如玄高、昙曜等人均入居平城,对北魏的佛法 发展产生了巨大...  这些石窟通常以巨大佛像为中心,由众多石窟摩崖雕像...,佛教的诞生也带动了佛教艺术特别是佛教雕塑的发展。...直到北魏时期,佛教达到了奇盛时期,对我国产生了最...  对佛教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思考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尤其 是北魏笃信佛教,以致“梵呗屠音,连檐接响”,...文档贡献者 jan800130 贡献于 ...  关于佛教对于中国的贡献,戴维森(他是英国一个有名的...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年」) 僧团对中国影响巨大,...《魏书》记载 北魏的情况: 魏有天下,至于禅让,佛经...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北魏佛教经典诠释和世俗社会张力__--__以昙曜、昙靖、法庆、法羽为主的考察.pdf5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孑举 日
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
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糍:锚鼬~蚪日飙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摘要………………………………………………………………………………………………………………..3
ABSTRACT…………………………………………………………………………………………………….5
第1章绪论…………………………………………………………………………7 1.1选题旨趣与解题………………………………………………………………7 1.2研究简史与文献评论………………………………………………………..7 1.2.1北魏佛教史概况研究………………………………………………….8 1.2.2北魏佛教造像研究…………………………………………………….9 1.2.3北魏流行佛经研究……………………………………………………10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途径、架构 ……………………………………10
第2章北魏时期的佛教传播………………………………………………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一统北方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因何事被太监谋杀?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云海孤月
和东晋孝武皇帝司马曜的死一样,没有一个人出面调查拓跋焘的死因。权臣们就拥立嫡皇孙拓跋濬还是立皇三子东平王拓跋翰展开激烈辩论,久议不决。
宗爱得罪太子拓跋晃,又和拓跋翰不和,两人都不想立。宗爱地位卑贱,又没有军权,如何斗得过那些大臣。世上的事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宗爱密召皇六子拓跋余入宫,矫赫连皇后(赫连勃勃的女儿)诏,召集权臣们入宫开会,宫门内埋伏了三十多名宦官。
大臣们根本没有料到宗爱敢对他们下手,一个个毫无防备地进入皇宫,被宦官们一拥齐上乱刀砍死。宗爱拥立拓跋余称帝,挟天子号令天下。
拓跋皇族保持着游牧民族的血气和刚勇,新皇帝拓跋余对飞扬跋扈的太监宗爱极为不满,意图削弱他的权力。宗爱先下手为强,利用一次祭庙的机会,埋伏小太监将皇帝杀死。
宗爱的胆量确实过人,短短不到一年时间连杀北魏两个皇帝,其中还有叱咤风云的太武大帝,而他所依靠的不过是一群太监而已。宗爱的经历告诉我们,勇气才是真正的功夫。
一个人无法永远凌驾于全天下之上。皇帝不能,宗爱更不能,一个针对他的密谋集团已然形成。
密谋集团的骨干有南部尚书陆丽,殿中尚书长孙渴侯、源贺,羽林郎刘尼,后三人都是禁军高级军官。在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的是他们的姓氏,他们看起来像汉人,其实并不是,名字是孝文帝汉化后改的。
源贺本名秃发破羌,南凉圣人国主秃发傉檀的儿子。南凉国灭,傉檀被后秦乞伏炽磐所杀,秃发破羌千里迢迢来到平城投降北魏。《刘裕拓跋珪卷》介绍过南凉,秃发鲜卑和拓跋鲜卑原本是一支,秃发部的创建者匹孤是北魏始祖神元皇帝拓跋力微的长兄。
秃发破羌不仅容貌俊伟,举止脱俗,而且机辩过人。拓跋焘非常欣赏他,对他说:&你和朕同源,改姓源吧!&从皇族脱离的臣下赐姓&源&的风俗后来曾流传到日本皇室,成为他们的惯例。
秃发破羌从小生活在凉州,北魏征讨北凉,秃发破羌担任向导,立有战功。此后,每逢打仗,他总是冲锋在前。拓跋焘又说了:&兵凶战危,一打仗就跑前面不安全,不要自恃勇猛。人起名字不能乱起,要起得合适,破羌不好,改成贺吧!&
从此,秃发破羌变成源贺。这个人应该注意一下,替父从军的巾帼女将花木兰便是他麾下的一员战将。当然,关于花木兰,历史争论很大。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钟鸰]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魏太武帝改信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