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讲楞严经关于怎么知道自己业障消除

1 一般学佛的,都知道自己业障很重,罪障很重,天天求佛、拜佛、诵经、拜忏,希望什么?消业障。
2 天天求佛,他业障消除了没有?我冷眼旁观,看得很清楚,不但没消除,业障还天天在增长。为什么说业障天天在增长?他没放下贪嗔痴。
3 我们要消除业障,首先要晓得业障是什么
1 一般学佛的,都知道自己业障很重,罪障很重,天天求佛、拜佛、诵经、拜忏,希望什么?消业障。
2 天天求佛,他业障消除了没有?我冷眼旁观,看得很清楚,不但没消除,业障还天天在增长。为什么说业障天天在增长?他没放下贪嗔痴。
3 我们要消除业障,首先要晓得业障是什么,如果连业障是什么都不晓得,从哪里消起?业障到底是什么?业就是造作,障就是障碍,这个造作会产生障碍,障碍我们往生。
4 我们的身口意一天到晚都在造作、都在造业,那个业就是贪嗔痴。所以,要想消业障,首先得放下贪嗔痴;贪嗔痴果然放下了,没有了,业障就自自然然消掉了。
5 如果你还有贪嗔痴的念头,你的佛号念得再好,你也不能往生。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你要明白这个事实。
6 所以心中还有贪嗔痴的念头,就要知道自己罪障很重,要悔改,要忏悔!怎么忏悔?后不再造。知过即改,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
7 净土法门是讲的带业往生,带业往生就要注重忏悔!用什么方法?念佛。佛号这个功德不可思议,能消众生一切的罪障,再重的罪障,佛号都能够消除。
8 念佛的功德,超过一切经教忏悔法,实在说,知道的人不多。修这个法门,只要至心忏悔,业障没有消除不掉的;这就是说,不必要等惑尽也能往生,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要懂得忏悔。
---------------净空法师 《轻松学佛法》系列
通过特殊的催眠方法,约有70%的人,可鲜明地回忆出前世记忆,甚至有的可追忆到自己前九世的境况。——美国心理学家文巴克博士
佛教不仅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科学造诣愈深者,愈能解释佛经中素不解的真义。——中国现代科学家尤智表
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据实证的宗教。——著名哲学家尼采
不同星球环境的天人,各有适应其环境的能力。天人的形态与构成各有不同,未必都是以我们地球人类肉体为标准。——著名化学家季洛夫
初假使没有佛教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乱。——世界几何力学之父威勤博士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修行的过程就是忏悔的过程,忏悔应有几种心态:
第一、惭愧心,想到自己过去所造作的过失,要常常心生惭愧。
第二、恐怖心,想到自己所造的恶业,以后要遭受几百世的业报,甚至生生世世做牛做马来还债,还要当人家的奴隶,很可怕。我们今天抓来一只鸡,割喉咙、割肚子,把它抓去煎、煮,你要想到自己以后可能在开刀房受罪,很恐怖。
第三个、出离心,知道世间苦,而且很想出离痛苦,出离轮回,各位若是肯老实念阿弥陀佛就是发出离心,不想再来世间轮回受苦,每天拼命赚钱,没多久花光了,还是要继续拚命,相关信息中苦多乐少,所以世......
修行的过程就是忏悔的过程,忏悔应有几种心态:
第一、惭愧心,想到自己过去所造作的过失,要常常心生惭愧。
第二、恐怖心,想到自己所造的恶业,以后要遭受几百世的业报,甚至生生世世做牛做马来还债,还要当人家的奴隶,很可怕。我们今天抓来一只鸡,割喉咙、割肚子,把它抓去煎、煮,你要想到自己以后可能在开刀房受罪,很恐怖。
第三个、出离心,知道世间苦,而且很想出离痛苦,出离轮回,各位若是肯老实念阿弥陀佛就是发出离心,不想再来世间轮回受苦,每天拼命赚钱,没多久花光了,还是要继续拚命,相关信息中苦多乐少,所以世间没什么好留恋的。
第四、念佛报恩心,我们听闻佛法之后,知道有殊胜的净土法门--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自己要深深觉得庆幸,还好有佛陀出世告诉我们这一个法门。就像我们出家的动机,是“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感情。
第五、冤亲平等心,你今天想要快乐,不可以只爱这边,不爱那边,要有平等心,佛教称作“舍心“。什么叫平等心?想到坐在身边的就是自己的母亲、父亲,你在家是怎么孝顺父母,就怎么孝顺众生,以这种冤亲平等的心去对待一切人。
第六、大悲救苦心,要可怜世间人因为追求欲望而造业,因造业而受苦,要替他们感到难过,我们念佛人要有大悲救苦之心,为他们回向。
第七、观罪性本空心。“观”是观自在的观,是一种智慧的观照。罪业是我们过去世所造的,本性空无所有,业相幻化无常,虽然现在身体有病苦,但是不会永远如此,若知道罪业本空,就可以超越它。我们会痛苦,是执着有个“我”被伤害,执着有“我”受苦,事实上,有没有真实的“我”存在?跟本没有!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忏悔是一种佛教修行的重要法门。《普贤行愿品》中说:“从无始来,所造罪业,无量无边,若其罪业,有体相者,尽虚空间,不能容受。是故从于今日,乃至尽未来际,须恒求忏悔。”因从无始来,故易解了。实际上今生所造罪业,亦是如恒河沙数,非是算数分别之所能知。《地藏经》中说:“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若不勤求忏悔,应下三涂恶道。
  中国历来相传多种由祖师大德们编辑,融事理于一体的忏仪,如“三昧水忏”、“大悲忏”“法华忏” “药师忏”“净土忏”等 ,今不在此特别推崇哪一种忏法仪轨,而是从根本上阐述如法合理稳速的忏悔法门。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忏除罪业,当依四力。”一者破坏现行力,又名能破力,拔除力,追悔力,谓对现前当下所造恶业,猛利忏悔,誓不再造,有劫夺罪性之功用。二者现行对治力,对前世今生所造罪业依六法忏除:
  ①读诵大部甚深经典,如《大般若经》、《金刚经》等,但读诵受持一句偈等,忏罪获福不可限量。
  ②念诵陀罗尼密咒,如念大悲咒可忏除“千佛出世不通忏悔之罪”,念往生咒可“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
  ③观想佛菩萨形像,如观想“金刚萨经”,菩萨放光加持,罪业排除于毛孔,最后与彼无二无别,通体透明晶莹彻亮罪业尽除。
  ④礼拜、造塔、供养三宝,承不可思议力加持忏罪获福无不如愿。
  ⑤称念佛菩萨名号,如至心的念一句弥陀名号,当下忏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⑥真空信解力,以现量证得人法二无我,彼时则“诸法毕竟空,由因缘假合,罪业亦如是,以无自性故二三者遮止力,精严慎密的护持律仪戒,以戒德自然任运能调伏相关信息,使身心清凉,令罪业不起现行故。四者依止力,如法皈依三宝,承斯力无形摄护,并能断除恶性之异熟果。如是四力结合而忏悔,则无罪不消,无业不亡也。
  忏有理忏、事忏之别。理忏者,即“罪由心起将心忏”“罪业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以证空性故,罪业了无立足之地。事忏者,即在事相上种种能见闻觉知之忏法,如诵经、持咒、礼拜等。然在凡夫地,切不可执理废事,堕恶趣空,当全事即理,证入真空。
  所造罪业无穷无边际,
  决知当须猛利求忏悔,
  今说四力法门欲利生,
  普愿有情除罪还清净
忏悔,是一个清洗过去心灵的污秽,以获得净化和再生的不间断过程。
  一个不忏悔的人,是无法在性灵上有所进展和进化的,因为不忏悔,意为着性灵的停滞和继续染污,不忏悔,意为着以前的过错没有消除,而新的过错又将源源不断的产生!
  所以,忏悔,不仅要“忏其前愆”,以前所造的过错要忏除,也要“悔其后过”,让以后的过错不再产生,一般人只知“忏其前愆”,而不知“悔其后过”,以致前罪还没消灭,后过又产生了。
  当一个人出现了“后过”,就代表忏悔的不够真诚彻底,如果要能真正的将前罪忏除掉,就必须要能真正的“悔其后过”,也就是,相同的过错,绝不重复。
  当一个人可以“不二过”时,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已经完全忏除我们的前过了。
  而要能够除过,不论是“前过”或“后过”,我们就必须坦承我们的过错,或看清楚我们的过错是什么!
  所以,忏悔,就意味着,卸除所有心灵的武装或伪装,不管是意识或潜意识里,任何“合理化”的伪装。
  那是一种完全对自己的坦白,将自己的过错或心灵的污秽,赤裸裸的、不加任何隐瞒的坦露出来。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忏悔需要“诚恳”,为什么无法诚恳的人,就无法有真正的忏悔,因为诚恳意味着,坦白、不曲诈、不迂回、不推诿,是一种完全的“直心”,是一种“直下承担”!
  能够诚恳的人,就能够面对内心赤裸裸的自己,然后借由这样赤裸裸的面对,来“认清”真正的自己,并藉此而达到“醒悟”和“清洗”的目的。
  所以,一个能够诚恳的人,也才能有真正的忏悔,也才能以这样诚恳的心,去面对别人,直下承担自己的过错和责任。
  所以,忏悔就像一种“心灵的沐浴”或“甘露”,对我们心灵的种种污染和污垢,进行一次次彻底的清洗,当我们的忏悔愈深切,愈是能洗涤我们愈微细的心念污垢,愈清除我们重大的罪业!
  而忏悔,也带有某种的“超度”作用,不只往内超度了我们的贪?痴,超度了我们心中无数的“众生”,更且往外超度了别人的怨恨,因为深切的诚意和忏悔,就像清凉的甘露,霎那浇却熊熊的怨恨怒火。
  所以,我们不只要为我们所知的罪业忏悔,更要为我们所不知的罪业忏悔,而且应念念忏悔,时时忏悔!
  当我们借着这样不间断的,一次又一次,一层又一层的深入忏悔下去,我们的心,就渐渐的清了,人生的梦,也渐渐的醒了,最后我们将了悟到,原来,所有的“罪业”,都是从“心”上升起的,而“心”的本质是“虚幻”的,并没有一个叫“心”的实质存在,所以“罪业”的本质,也是虚幻的、空的,并没有一个叫“罪业”的实体存在。
  那时,我们也就真正的了悟了,如一首偈子所说的: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无;
  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当达到了这样的终极忏悔,才是“真忏悔”,那时我们才真正了知:
  并没有一个实质的心,可以去造作和承受罪业!
  并没有任何人可以去侮辱、伤害、杀害!
  也没有任何人可以被侮辱、伤害、杀害!
  更没有可以侮辱、伤害、杀害的“心”存在!
  当达到这样一种“三轮体空”的觉悟时,我们就好像突然从梦里清醒了,醒来后,才知原来梦中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时不只“心亡”了,连“罪业”也应时消亡,而一切善恶境界,和一切的相对概念和执著,也顿时的一并超越!
  虽然,究竟来说,忏悔的心,也是一种“虚幻”,但毕竟,那是一种在人生虚幻的迷梦中,可以逐渐让我们清醒的有力工具。
  所以,“心亡罪灭两俱空”,那是我们所可仰望的“终极目标”,但如果心还是虚妄沉 迷,还是不行忏悔的话,恐怕人生的迷梦,将更深沉难醒,而罪业也将更为深重难救了!
  所以,能够诚恳的人,有福了!
  而一个懂得忏悔,能够真诚忏悔的人,更有福了!
  因为忏悔是从诚恳开始的,有真实的诚恳起步,才能达到最后真正的“真忏悔”!
一句佛号,把思想和精力都集中过来。
这样不会打妄想了。
任何业障也就无可耐何了。
把打妄想的时间,集中精神去念佛!
阿弥陀佛!
谓悔谢罪过以请求谅解。忏,为梵语ks!ama(忏摩)之略译,乃“忍”之义,即请求他人忍罪;悔,为追悔、悔过之义,即追悔过去之罪,而于佛、菩萨、师长、大众面前告白...
据说,毁坏佛像也属于“出佛身血”
“破和合僧”,这里的僧指僧团。而在实际生活中,只要搬弄是非、甚至说某一个僧人的坏话,都可能是“破和合僧”。
佛视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视一切众生都是菩萨,博地凡夫视一切众生都是博地凡夫,地狱众视一切众生都是地狱众、法师也是“邪师说法”。
现世人聪明者多多,谤三宝而不自醒...
答: 【答案要点】这是现代实证主义否认本质的观点。的确,本质本身是不能实证的,因为本质作为一种联系,它渗透并贯穿于所有的现象之中,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本质。但是,不能实...
答: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产生的认识和社会根源,反映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局限性和精神世界的依赖性产生了这种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
答: 基督教民主联盟(CDA,ChristenDemocratischAppel)由历史上的天主教人民党、基督教历史同盟和反对革命党3个党派于1980年合并组成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如何知道自己的业障有多重?
净念相继 业障消除文/净界法师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宁静,打坐、念佛、诵经、持咒时杂念纷飞,有时甚至如脱缰野马无法控制。因此,妄念就是业障,也就是说妄念是业障的一种表象。消除业障的方法是念佛、忏悔、放生、行善、超度冤亲债主等。什么时候发现念佛、经、咒时杂念少了,比较容易入静了,就表明业障减少了。念佛法门,这些祖师善知识常常开导我们:放下身心世界,放下万缘,提起正念。什么叫正念?无念就叫正念,无念是无一切妄念,不是无正念。什么叫妄念?凡是为自己的就是妄念。业障从哪来?生死从哪来?轮回从哪来?只要有我,就有业障、就有生死、就有轮回。所以佛门里说,入佛门第一个得道的,就是无我。《金刚经》上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你就入佛门了。无我,不但自私自利没有了,烦恼没有了,业障没有了,生死也没有了。我们要想这一生当中真正得到佛法殊胜功德利益,就要认真地去修行。修行从哪里修?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念头、妄念。怎么样把妄念打掉,这叫从根本修。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每起一个念头都有果报,一个念头就是一次生死的亲因缘,可怕!一个善念,三善道受生;一个恶念,三恶道受生。没有事情,想想过去,想善的,又是一个三善道;想恶的,又是一个三恶道,不得了!所以,不要想过去的事情,也不要想未来的事情。念佛一定要趁早,所谓:练兵千日,用在一时。我们现在天天在训练,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没有杂念,给诸位说,什么样的业障都没有了。什么叫业障?妄念就是业障。没有妄念,业障就没有了,生死就自在了,就能预知时至,甚至于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大势至菩萨修念佛法门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句阿弥陀佛声声相续,二六时中都不间断,这是念佛人的好榜样。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他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天到晚佛号不间断,等觉菩萨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初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airyzhan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净界法师:你有业障,但是你不要去刺激它--学佛网
&净界法师:你有业障,但是你不要去刺激它
发布:清心&[ &]&& 日期: 22:06:00&&
  当我们在建立佛教的思想来建立正见的时候,当然我们就是在开始做因缘的观察,佛教的因缘观,当然所谓的因缘主要有两个重点,一个是业力一个是思想这两个因缘。所以我们的生命是由思想跟业力结合起来,才有今生的果报。站在业果的角度,我们今天的这个主题,业果的道理偏重在业力这一块。  所以我们学佛人刚开始是改造自己的业力,因为这个业力它影响到我们生命的快乐跟痛苦,它跟解脱没有关系,没有直接的关系有间接的关系,但是它主要的是主导我们生命的苦乐和对生命苦乐的诉求,当然我们明白业果的道理,我们主要的修学只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忏悔业障一个是积集资粮。第一个是忏除过去所造的罪业,在我们死亡之前,赶紧把它做一个忏悔;第二个就是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尽可能的积集善业,这种净罪集资,所谓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在圣道门跟净土门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圣道门的目的是为了要追求来生的安乐的果报,比方说善得人生,六根具足等等,这个是圣道门的诉求。  但是净土宗它在断恶修善,它偏重在临命终的时候没有障碍这部分来说的。虽然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往生净土是靠正念,但是这个正念是要有条件的。古人说,愿我临终无障碍,所以阿弥陀佛远相迎。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临命终到来的时候,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点临终的资粮。  一个正常人,没有经过佛法宗教的训练的人,他一辈子就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把他过去的善业尽情的享受。就死命的花他的福报,花到临命终的时候大概福报花得差不多了,所以临命终你看现在临命终善终的人很少,就是安安稳稳的,没有病痛,没有折磨的安稳的往生的非常少,因为你福报都花得差不多了,甚至于透支了。  净土宗就是说既然临终的正念对我们是很重要,我们一定储存一点资粮力,让临终来受用。临终的正念,那个明了的心要现前,你的身心世界必须在一种没有很大伤害的,没有很大干扰的安稳的状态,才可以生起正念。所以净土宗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它某种程度是为了要临终的时候用,那么当然从这个临终的角度来说,忏悔业障又比积集资粮更为重要。因为没有障碍我们临终不一定要很快乐,但起码不能有障碍,这个时侯你必须要去注意你的身口意当中有没有很强大的业力,就是我们说增长业。  我们会来到这个娑婆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盲点,有些人喜欢造身业,做杀生,偷盗,邪淫的这个罪业,有些人他这个杀盗淫做得不多,他口业很重,两舌,绮语,妄言,恶口,有些人他烦恼贪嗔痴炽盛等等。所以你必须要在死亡到来之前,你要把你自己的盲点抓出来。就是说修行跟治病的道理一样,医生治你的病,你有十几种病,他先治你最重的,先把最重的病治出来。我们在对治自己的问题也是一样,你要把你的盲点找出来,就是所谓的增长业。  就是说你的日常生活当中,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数数现行,第二个深深好乐。你这个行为是你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几乎每天都出现一次的,你每一天都要出现这个过失的,这个你要小心了。第二个你出现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够劝得了你,你要做这件事情,你的心就像石头一样坚固,谁劝你都没有用,深深好乐,你用猛利的心来数数现行,这个时候在你的生命当中这个业已经形成了增长业。  也就是说,它在临命终的时候它一定会起现行,所以它就变成你临终正念一个最大的阻力。如果我们在这个业障里面没有忏除,就变成临终的时候正念起现行,罪业也起现行。这个时侯你就很难从罪业里面扭转出来,因为我们一个薄弱的正念是抗拒不了罪业的干扰的。所以为什么净土宗要能够尽量的去净罪集资,因为我们必须要去创造一个安稳的临终环境,所谓的善业。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公案,我们把它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就是宋朝的曹彬,这个曹彬将军,他是宋太祖的一个打天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大将军。这个曹彬将军他年轻的时候去算命看相,这个看相的陈先生说,你这个人额庭饱满,眼神炯炯有神,你年轻的时候一定飞黄腾达,但是你这个晚运,这个下巴,这个地格有凶煞之气,有凶相,你很难善终。你要嘛生重病而死亡,要嘛有杀身之祸。  这个曹彬他很相信,他就自我反省,他就讲说,我这个人脾气暴躁,没什么耐心,个性刻薄,所以他就开始自我调整,后来有一天他接到军令要去攻江南,那个时候江南守得很紧,它知道只要是这个死力抵抗的, 一旦攻下城,那一定是大屠杀,所以他就装病,其他的大将军都来看他,大家就慰问他说,你得什么病?情况怎么样?他说,我这个病非常严重,只有一种情况可以救,就是你们向我保证,我们一旦攻下城以后,把江南攻破以后不要滥杀无辜,这些将军都是他带出来的子弟兵,当然就跟他盟誓,就对天盟誓。  对天盟誓这个在古时候是很重要的,你向上天歃血盟誓,这个事情传出去,传出去以后江南老百姓听了,喔,他把我们打下来以后,他不杀我们,我们干脆投降好了,所以就投降了。所以他就因为这一念的慈悲心,就把整个江南用很和平的方式,把它给征服了。这个时候一念的慈悲心他的相貌就改变了,所以他回到家乡以后,他又遇到那个相士,相士说,你的相貌改变了,你以前下巴那个凶相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种慈悲的光明,你肯定造了一个很大的阴德。  所以古人在这段的公案里面,他就做一个批注说,一念的慈悲心趋吉避凶。  那我们现在从佛法的因果道理,我们来探讨这个公案。他今天相由心生,他有这个凶相肯定就是有劫难,他业障跑那里去了?消失了吗?  没有消失。  诸位要知道,业力必须有烦恼的念念的支持。他的个性改变了他的思想改变了,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其实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把一个业障改变了,不可能,那这样子,愿我临终无障碍就变得不可能了,不是这样子的,我们的生命有限,我们无始劫来留的问题太多,我们生生世世留的业障太多了,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改变你的心态,就是你不要用心去刺激你的业障,就像《楞严经》说的,你可以让业障沉淀下来,所以忏悔业障真正的意思就是改变你的思考模式,我们在造业的时候一定有一个烦恼在活动,你把那个烦恼停下来,虽然你过去的业还在,但是它没有这个烦恼的滋润它就不能起现行,把那个业沉到大海去,这叫带业往生。  带业往生简单的说就是你有业障,但是你不要去刺激它,这就带业往生。为什么我们大家都有业障,有些人临命终的时候,业障它不起现行,有些人业障起现行,因为你去刺激它,这个地方有个地雷,你不去碰触它,他不会爆炸的。所以这个忏悔,更重要就是改过,你要断相续心,否则你这种数数现行深深好乐的烦恼,它一定会触动你的罪业,到时候会破坏我们的佛号的正念。所以整个因果的道理,其实就在这个,怎么样去创造一个临终的安稳的环境,就是你要减损你这个恶念的势力,是这个意思。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空法师 实病 业障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