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日本经济状况前日本那么穷兵黩武,经济怎么没有崩溃

二战日本穷兵黩武:日军飞机缺少炸弹,扔石头
二战日本穷兵黩武:日军飞机缺少炸弹,扔石头
邹史游戏实况
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1940年又开辟了太平洋战场,从此这个蕞尔小国将他所有的邻邦连同它自己都带入了战争的毁灭性灾难中。但是日本当时是一个资源匮乏和工业基础相对较差的后发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它的国力远不足以支撑它同时在中国和太平洋上与同盟国打一场世界性的战争。日军抢夺中国农民的家禽,用来补充军粮1941年的日本不仅缺乏石油、矿产等资源,而且它的远洋运输能力也无法支撑它大规模海外作战,尽管它拥有一支排名世界第三的海军舰队。日军在战争刚开始的淞沪战役时期就遇到了物资不足的问题,根据当时老兵回忆,当时日军飞机很多时候扔下来的不是炸弹,而是石头。这可能是由于后勤补充弹药不及时造成的,虽然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但是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它进行战争的后劲不足。到武汉会战前,为了一举击败中国,日军竭尽全国之力拼凑进攻武汉的作战物资,连日本本土军事院校用于训练的步枪都被日军收走,战役进行期间日本物资供应都已经达到了极限。到了1940年日本开始被迫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配给制度。中国的顽强抵抗把日军拖进了持久战的深渊,日本军国主义从此走向了灭亡的不归路。1940年日本军校生在用餐,这张照片无疑是用于宣传目的,但可见其食物依然单调1941年12月,日军又挑起太平洋战争。以日军的能力和中国一国作战尚且十分困难,更何况还要和美国作战。当时的日军崇尚德军那样的“精兵主义”,但是它的人才储备和教育能力又不足,所以仅仅在中途岛一战中损失了100多名精锐的舰载机飞行员后,就再也无法补充上,日本的航空母舰作战力量也就如同被打断了脊梁骨,再也没有恢复元气。而反观美国,由于军事院校教育能力教高,可以及时补充损失的飞行员。中途岛日军损失惨重,却无法补充从1942年8月开始,日美两国开始为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进行血战。经过半年的“添油战”,日军5万人丧生,损失了24艘大型军舰和890架飞机,无奈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无力再战,被迫撤出了瓜岛。日本的工业能力完全无法补充损失的军舰和飞机等装备。从这一战后,日军物资短缺的困境更加严重,完全丧失扭转战局的机会。瓜岛战役时美军充足的补给,日军无法与之相比到1945年8月战争结束时,日本国内资源已经枯竭,工业生产也因此濒临崩溃。更为严重的是,当时日本全国人均粮食配给已经降到了240克。战争的过程和结果都证明,当时的日军完全是穷兵黩武,其后果便是给世界带来深重的灾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邹史游戏实况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可以淡定可以疯癫,我就是我,给你快乐
作者最新文章二战之后的日本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二战之后的日本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二战之后的日本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多学者认为,将过去那种政府与垄断资本的密切关系来了个变种,演变为一种新型的政府强有力的指导经济活动的关系。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是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
日本的产业政策法数量多、覆盖面广。
正是这种历史导致日本的经济虽为市场经济,但有着远比欧美各国更广泛,日本经济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日本政府适时地制定和实施了与其市场经济模式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法,两者相辅相成,政府干预只限于对市场制度自身运动的缺陷进行补充,是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和宏观调控法正代表着这样一种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与宏观调控法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密切联系。四是调整援助的法律和法规。这类法律法规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产业和衰退产业的调整问题,如平稳调整产业法等。
日本产业政策法的基本特征是具体的产业政策立法都有相应的产业政策规划为依据,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规划为具体的产业政策立法提供了指南。主要目的是扶持基础薄弱的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如机械工业振兴措施法:
(一)强有力的经济计划导向
(二)卓有成效的产业政策调控
二,才有助于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这是二者之间存在的第一位的关系,这是由日本特殊的国情及其市场经济形成和建立时期所处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的。二战之后的日本经济要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同时要尽快赶超欧美经济水平,世界经济发展的压力和日本自身的国情都不容许它走英美模式发展的漫长道路,同时在历史性的发展过程中,计划在法律上的意义也更加明显起来,一直到1952年基本实现经济复兴为止,在美国占领军控制下的日本政府仍然高度集中地控制国民经济,实行“统制经济体制”,在法律上并无任何规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逐渐出现了有关经济计划的法律,甚至可以说它的法律制度有效地支撑了其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和完善。但宏观调控法对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相对两者的关系来说只是次要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期间就制定了一系列计划。西方国家在二次大战以后、计划法和产业政策法为主导的宏观调控法
历来计划与法律,看起来毫无缘份,但两者间尚潜在着一种本质性的内在联系,推动经济发展。
日本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基础上的政府主导型模式,具有两个显著特点,由政府出面。只不过是政府控制宏观经济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化、更深入和更有成效的国家参与和干预。欧美型的市场经济模式首先是市场制度自身的运动。在日本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产业政策法律,每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方向大体上也与产业政策所指的方向相吻合。二次大战结束后,从行政手段为主改变为经济手段为主,从直接方式改变为间接方式。当代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独树一帜,笔者深刻地感受到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与宏观调控法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为了对这一论点提供佐证,本文拟从历史角度对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宏观调控法的影响加以事实论证,但这些计划只属于经济政策的领域、第二位的,一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对其宏观调控法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影响才是根本。经济计划被直接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或者被赋予法律意义,或者以法律规范计划,还是二次战后的事,又根据经济政策制定有关法律。中小企业法等。二是培育振兴的法律和法规:一是基本的法律与法规。主要针对基本经济关系及各类产业,为各类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一时期许多有关物资供给的法律中都有对计划的要求,这些计划主要有:根据《稳定蔬菜生产交售安全法》制定的“生产交售现代化计划”;根据《甜味资源特别措施法》制定的“生产振兴计划”。虽然除去市场经济模式之外,社会政治条件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也是影响一国宏观调控法体系的重要因素,但......
日本的战后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动?……
1946年,日本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制定了三项重大经济改革政策: 一是实行“倾斜”生产方式,以重工业...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 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和发展...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战后的日本经济通常可分为:的战后复兴时期,接着是高速发展时期,然后是1973年石油...
日本在二战结束后是怎样在美国的帮助下经济猛进?……
一、国内方面 第一、实行有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战后日本政策坚持集中领导,...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年)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
二战之后的日本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许多学者认为,日本经济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日本政府适时地制定和实施了与其市场经济模式相适应的...
日本二战后经济发展原因……
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 外因包括: 1、美国政策的扶植,二战后美国全面占领日本后为了遏止前苏联和中国的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什么日本经济发展这么迅速……
一、教育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领域都需要不同的人才.同样,教育也应该从经济发...
二战后日本经济是如何发展的……
1:日本政府适当的制定了符合他们国情的政策;2:日本采取低姿态的对外方针,在没发展起来的时候就这样;...
二战后日本经济怎样发展起来的……
一、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经济体制的重要特点是政府一直重视和强调对经济的管理、干预。当代日本的...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国内经济
不能二战前的大正时期,日本利用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所获取的利益,大量进行国内建设,因此这个时期日本相对和平并且生活质量相对较高。
而到了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日本经济濒于崩溃,此时日本生活水平低下,社会矛盾尖锐,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军队,严重刺激了日本军队的畸形发展,为了摆脱经济危机以及转移社会毛队矛盾,日本走上了战争的道路......
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大肆掠夺中国资源,国内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一般消费品的生产却开始放缓。
到了1941年,由于战争持续时间过长,日本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日本日益激增的经济需求,在北进苏联受挫后,日本把军事重点转向太平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通过先发制人,侵占东南亚大部,初步完成了组建“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国内经济得到了短暂的发展,日本军方以此为契机,使日本工业经济从半战争状态彻底转型为战争状态!
到了二战的中后期,由于各大战场上日军主力相继被歼灭,战争主动权彻底丧失,再加上美国对日本的无差别轰炸和封锁,日本生活品生产基本进入了停止状态。至此,濒死的日本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彻底进入了穷兵黩武的发展模式。自明治时期以来所积累的财富消耗一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美中日德四国经济总量的历史比较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即在1913年,美国GNP为1314亿美元,日本国民收入为43.54亿美元,德国GNP为306.2亿美元,中国GNP为167.7亿美元(中国为1914年数字),(按国民收入除以0.8等于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换算),这时中国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的12.76%,或者相当于德国的54.77%,或者相当于日本的308%(都按GNP比较)。这表明,从上个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中国经济相对于世界经济落后了许多。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即在1936年,美国GNP为1930亿美元,日本GNP为127.88亿美元(为1935年数字),德国GNP为417.6亿美元,中国GNP为230.57亿美元,此时中国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的11.95%,或者相当于德国的55.21%,或者相当于日本的180%。可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国经济相对于美国经济的比重略有下降,相对于德国经济则略有上升,而相对于日本经济则下降较快。所以,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国经济相对于世界经济的比重又有所下降。
到1950年,美国GNP为3553亿美元,日本GNP为278.29亿美元,德国(指原联邦德国,即西德)GNP为536.2亿美元,中国国民收入为151.75亿美元,这时中国经济总量(折合成GNP以后的比较)相当于美国的5.34%,或者相当于日本的68.16%,或者相当于德国的35.38%。可见经过日本侵华战争、以及国共三年内战之后,中国经济相对于世界经济的比重更进一步地下降了,已经降至一百多年来的最低点。笔者虽未对世界近千年经济发展进行详细考察,但从有关资料来看,1949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经降至近千年来的最低点。二战前,中国经济总量还高于日本;二战后,即到1950年,中国经济总量竟比日本经济总量低出32个百分点。本文这个结论,与以往经济界的定论有很大不同。在过去,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普遍认为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国经济总量还高于日本,经过三、四十年之后,中国经济总量反倒低于日本(过去国内外流传的这种论点给人的印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之后反而致使中国经济总量低于日本)。本文的研究结果却表明,中国经济总量在1950年以前就低于日本。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多年之后使中国生产力与日本生产力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而不是有所增大。
经过二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到1995年末,美国GNP为14960亿美元,中国GNP为5781.58亿美元,日本GNP为5044.48亿美元,德国(指全德,包括西德和东德两部分之和)GNP为3231.6亿美元。这时,中国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的38.65%,或者相当于日本的114.61%,或者相当于德国的178.91%。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同美国的差距已经显著缩小,与建国初期相比,共缩小了33.3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国经过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成就非常显著,社会主义优越性初步显现。
一个负责民生经济的日本将军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至日本投降时整个日本只剩下了两种人——死人和濒死的人,日本平面能吃进嘴里的就只有子弹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和平经济转入战时经济,战争需要很多钱,所以就要把;1.3战争破坏经济;战争对于经济的破坏都是多方面的,战争的爆发不仅仅;在每次战争结束后,都会有一个经济恢复时期,但是现;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2二战中的经济;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在全球爆;拿破仑说过:“让战争进行下去的根本,第一是钱,第;在世界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和平经济转入战时经济,战争需要很多钱,所以就要把钱都集中在战争上,也就是本来可以用于经济建设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钱,都被战争消耗掉了。 1.3 战争破坏经济 战争对于经济的破坏都是多方面的,战争的爆发不仅仅会造成人员的死伤,而且通常情况下都会与通货膨胀相伴而生。战争意味着军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销售下降,战火丛生,人民居无定所,妻离子散,物资匮乏,物价上涨,民不聊生。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也得到了提升。现代化武器的出现,加大了战争的规模和杀伤力,规模越大,杀伤力越强,死亡人数也就越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就严重。现代化战争不仅仅是对战争双方带来损失,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世界各国经济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每次战争结束后,都会有一个经济恢复时期,但是现代化战争对当地基础建设和经济建设都是毁灭性的打击,这已经不能算是恢复时期,应该称为重建时期,这就需要国家集中巨大的精力去重新建设,使得国家经济出现倒退的现状。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2
二战中的经济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在全球爆发了金融危机,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快速蔓延到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相对生产过剩,各个中小型工厂减少生产有甚者相继破产倒闭,导致失业人数急剧上升,人们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状态,进而对当时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怀疑,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拿破仑说过:“让战争进行下去的根本,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经济是发动战争的根源,也是让战争进行下去的动力。就如二战一样,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三国无法以本国自身的能力去挽回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并且军国主义盛行。所以,他们只能通过对外扩张。发动战争,不仅能够通过对军工企业的发展,带动经济,提高民众的就业率,恢复生产,而且还能掠夺他国的财产能源,来打破英美等强国在世界上的垄断。 在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首先受到了冲击,对工人阶级的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失业人数达到了800万人,小资产阶级对当时的共和制产生了绝望,他们积极的需找出路,被希特勒的纳粹党抓住了机会,把他们拉到纳粹党的运动中。希特勒上台他允诺“工作,工作,再工作”的承诺,并颁布了一系列提高经济发展的政策,后来有人统计过希特勒上台的前三年,德国全国经济每年以100%的速度增加。希特勒的独裁专制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发动战争,同盟国阵营为了捍卫自己国家的权力和领土完整,反抗入侵,参加战争。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诱惑成为了发动战争最大的原因。 2.1 战前经济 2.1.1 美国的二战前经济 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著名的经济危机从此拉开序幕。到1932年,工业生产总值降低了将近45%,人均收入降低了40%,失业率大幅度提升,近五千家银行破产倒闭,大约有两百万人无家可归,许多生活产品销售不出去,如牛奶、粮食等蔬菜水果,资产家就只好倒掉或是喂给牲畜。美国的经济情况直线下降,人民食不果腹,国家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损失,整个美国都笼罩着绝望的气氛。 美国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管,当时在任上的胡佛总统颁布了一系列的用于刺激经济的政策,例如《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联邦住房贷款银行法》等。但是美国的经济并没有因此好转,这就直接导致了胡佛总统的连任失败。虽然胡佛总统没有改变经济危机的情况,但是却为罗斯福新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1.2 日本的二战前经济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再加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促进,极大的推动了世界各国政治革命的变动,日本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1853年美国军舰驶进日本,打开了日本多年的闭关锁国,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运动。与他们的历史和民众文化有关,首先发展的是重工业,以军工为中心展开,努力的不断提高日本的军事力量。但是日本7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的民生工业较为落后,并且这些民生产业并不是向日本内部生产销售,主要是向军工集中。如果不想出现工厂停产甚至是破产,那么这些军工用品就只能投放于军队中,大量的使用军队,然后靠军队去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来投入和补充。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资源稀缺的,对于重要工业来源,如铁矿、煤矿、石油等资源,对外的依赖性很强,所以日本很是重视对造船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日本在战前就已经有了南北通行的铁路,遍布全国的交通网,主要城市已经有了地铁。日本的船只可以航行到世界各个地方,在飞机制造业上,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日本明治维新后,不断加强学习,学习欧美的发展经验,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掠夺中国资源,发展本国。 在1936年,以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国家形成了轴心国,为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正式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德意像美国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
发。即美国参战后,战争的局面就发生了倾斜,最后美国以一颗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结束了战争,1945年日本投降。 2.1.3 中国的二战前经济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政府晚期,慢慢地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你,清政府兴起了以“自强、求福”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一改往日的闭关锁国状态,向西方列强看起,发展科技和军事力量。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洋务运动成效初现,清政府开始得意轻敌,慈禧太后甚至只是认为西方人“并不利我土地人民”,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一点便宜而已,于是便放松了对军事力量的装备,为了举办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辰挪用装备军事的军费来建造颐和园,来供太后颐养天年。自洋务运动以后,清政府就再也没有更新过海上军事装备,没有再添加过新的船只,与日本相比船舰相比,火力弱、射程近、船速慢。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中国战败的命运。 后经过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签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许多中国人民目睹了清政府的卖国、腐败和专制,开始了反清和以资产阶级制度为目标的改造中国,并在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成立了国民政府。 建国初期被称为黄金十年(),但是在这所谓的黄金十年里,政府的支出大收入少,再加上以前的清政府极尽奢侈,战败向外举债,国库空虚。在政治层面,中华民国实际上只掌握长江下游的江苏和浙江及各省市,表面上服从国民政府,但是收入却交不上去。战事频发,军费开支庞大且外债数多。1929年全球金融危机,各国不敢向外投资借款,使得国民政府的发展更加困难,处境恶劣。 国民政府当即对当时的政策进行改革,以振兴经济。通过对工业,主要以国防工业为核心,发展电力工业、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等重工业,开始进入工业化的开端,彻底的改善中国当时的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成果。 2.2 战时经济 2.2.1 美国战时经济 8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对于美国来说,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经济事件。全球性的经济萧条间接地导致了二战,而二战决定性的终结了大萧条。1933年,罗斯福上台,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席卷全国,随处可见的都是失业、破产的商家,到处都是充满迷茫、绝望的下岗工人,整个美国都笼罩着痛苦、恐怖的气氛。 罗斯福上台后以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进行的演说,他说:“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随后,罗斯福颁布了《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政策。1936年,美国国民收入有着50%的增幅,工厂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罗斯福新政用事实说话,很有效果,他用“看不见的手”,也就是政府去干预经济,推动经济的发展,为二战奠定了基础。 战争的爆发对美国经济又是一个新的高度,战争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美国工业得到复兴,到1945年时,许多工业部门不是大部分倾向军事产品就是依赖国防生产。甚者一些民用的工厂也转向生产军用物资,如一些服装厂转向生产军服,车辆厂生产坦克或是一些军用作战车辆,造船厂转生产军舰,一些工人或是相关技术员工被抽调到军舰上工作。这样不但提高了就业率,提高了人民的个人收入,也进一步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2.2.2 日本战时经济 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大量掠夺中国的资产资源,使得日本国内的军工产业快速发展,但是一般生活用品却放慢了成产的速度。日本以军国主义信念支撑自己,缩衣减食全力辅助战争。直到1941年,由于日本的战线拉得太长,从中国获得的资源不足以满足日本国内刺激经济需求,日本逐渐将战事蔓延到太平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初步完成了“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日本国内的经济得到了短暂的发展,日本军方便以此为契机,将日本经济从半战争状态彻底转为了战争状态。到了二战中后期,由于各大战区的日本兵力相继被歼灭,再加上美国对日本的毁灭性攻打,导致日本的生产生活用品停止生产。至此,日本展开了更加疯狂的战争,彻底地进入了穷兵黩武的发展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却使得日本自明治维新时期积攒下的财富挥霍一空,让日本一夜回到解放前。一个负责民生经济的日本将军曾经在日记本里这样写道:“至日本投降时,整个日本只剩下了两种人――死人和濒死的人,日本平面能吃进嘴里的就只剩下子弹了。” 2.2.3 中国的战时经济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大、牵制敌人最多的一个战场。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很大。首先,中日的经济、军事力量悬殊,是日本敢于发动战争的基本原因。其次,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不小的伤害,日本野蛮掠夺,给中国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到5000亿美元,放缓了中国近代工业和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在对敌期间,国民政府通过在战争后方建立基地,发展农业水利方面的措施、努力发展经济,为战争提供经济支持。在抗战期间,全国人民,一致对外,由中国共产党临到的抗日根据地通过对破坏日本的物资运输,破坏了日本的掠夺计划,展开生产、货币竞争等经济打压措施,打破了日本“以战养战”的策略,加强了中国对抗日本的经济实力。 9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3
二战的战后经济发展 3.1 美国的战后经济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是最晚加入战争的,并且还是战胜国,原本就因为战争的缘故发了很多战争财,放出了很多战争贷款。美国不仅在二战中获得了钱财,而且更多的是获得了权力,站在了世界的顶尖位置,成为了世界霸主、世界第一强国。 二战之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全面的优势,从战时经济转向了和平时期经济发展方向。战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运用金融和财政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来刺激经济发展。虽然美国在战后没有实行工业国有化,仍然保持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体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高科技项目、现代化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例如,美国对原子核能等科技项目的投资,美国联邦政府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加强战后科技的发展,也是战后科技革命的需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美国经济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美国的跨国公司快速发展起来,跨国公司早在20世纪上半期就出现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的跨国公司还仅限于在局部地区为重点的发展,那时的跨国公司在经济实力和业务的多样性上远没有达到现代跨国公司的地步。战后,跨国公司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美国甚至是全世界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美国的垄断企业可以自由的想海外市场发展,充分利用国外的市场资源,从而获取高额的经济利润。 3.2 日本的战后经济发展 二战后的战败国――日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处于瘫痪的状态,大多数日本居民在战争和失业中流离失所,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岛国,却在战后飞速崛起,堪称“世界奇迹”。在2011年,日本的科研发展能力就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三名,同时也是当今世界第四大出口国和进口国,日本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日本民众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和平均收入,是全世界最富裕、国民生活平均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 战后的日本对义务教育极其重视,重视对大和民族精神的培养。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努力提高日本全民的素质,使得各方面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满足,充分标明科技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这也为日本往后经济不断攀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其中也有美国对其扶持的原因,美国对于二战后的日本,像是被珍珠港战役吓到了一样,为防止日本再次崛起,并制定了让日本从工业国转换为农业国发展的计划,还实行了例如强制解散日本全部的大财阀,以抑制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日本在二战后的经济水平近5年内一直保持在一个水平上,毫无起色。 直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日本成为了美国对中亚地区的一个临时的军事站点,并且美国需要大量的军工用品,如果要从美国本土运过来成本太高,所以就在日本投资建厂,把日本变成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军事用品生产地,这也使美国意识到日本在中亚地区战争位置的重要性,从而转变策略,扶持日本经济的发展。而日本也利用此次机会努力发展本国的经济,使日本的社会经济慢慢的一步一步10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中学教育、37战争与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_初三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打击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经济危机 世界经济大危机(The Great Depression)也称为大...主义国家受到惨重的打击, 资产阶级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逐渐形成欧亚战争策 源地,...  河北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战争与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要 战争与经济关系密切, 如果说战争就像是不流血的政治,那么经济就是一场 不流血的战争。 战争...  浅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德国战后的经济发展 1939 年 9 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 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 年 9 月 1 日,...  当今世界加强经济相互依存的 可持续发展是抑制战争的有效途径 “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来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 列宁的论断仍然不失其深刻性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一...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打击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2.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在两次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高考试题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航海条例》 三次英荷战争 英国“光荣革命” 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 斯蒂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后日本经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