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帮助别人会获得快乐吗的快乐是一种怎样的快乐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本博客是四会六祖寺(佛日山宗委会)文化办发行部建立一个法宝流通的信息窗口。让佛友们在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法宝信息,让更多的佛友们得闻佛法,开大般若,照破众无明,成等正觉。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316)|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大愿法师开示录(十三)',
blogAbstract:''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1)修行的快乐;(2)每个修行人必须要看;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诉我们,修行不是苦的;世尊又说:;夫人祸福;人的福祸都是由心而起,心想念善,那么受报也善,心;道理十分明白;其中有两个方面我们需要知道:;1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快乐,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快乐;我们平时被习气所支配,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制定戒律,不是限制我们,而是保护;2修行还有种种
(1)修行的快乐
(2)每个修行人必须要看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诉我们,修行不是苦的。在《未曾有因缘经》中,释迦牟尼佛曾明确地指出,这个世界的因果原则,是“行苦苦报,行乐乐报”。就是说我们如果行快乐之事,那么就会有快乐的果报,如果行痛苦之事,那么就会有痛苦的果报。修行也是一样。很多人认为修行是苦的,修行是需要受苦的,需要有痛苦的过程。其实这是误解了修行。如果我们行的是苦,得的也会是苦。 而不会是别的什么。
世尊又说:
夫人祸福。随心而起。心念善故。受报亦善。 心念恶故。受恶果报。心念苦乐。受报亦尔。 如人饿死。则作饿鬼。苦恼死者。受苦恼报。 欢喜死者。受欢喜报。安隐快乐。果报亦尔。 汝今云何。于苦恼中。求欲灭罪。望善报也。 幸可不须。于理不通。
人的福祸都是由心而起,心想念善,那么受报也善,心想念恶,那么受报也是恶报。’饿死的人会会作饿鬼,苦恼死的人,会受苦恼的报应。而欢喜死的人则会受到欢喜报。十分快乐。如果想从痛苦来换取罪业的灭除,希望得到好的报应,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道理十分明白。但是有人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佛法有这么多的戒律,还要有种种修行的方法。修持起来免为其难,苦死了。这是怎么会事呢。
其中有两个方面我们需要知道:
1 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快乐,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快乐。世间人把,拥有财富,女色,名利,等等看做是快乐的事情,但是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快乐,相反执著于此,还会带来诸多的痛苦,烦恼。有了财富,不免要担心被劫夺,担心失去,而且希望能够更多,费尽心机,奔波劳顿。所受的果报也自然是不好的果报。
我们平时被习气所支配,杀生,偷盗,邪淫,妄语 ,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这十恶业无不是让我们痛苦烦恼的罪魁祸首。修行就是去掉这些恶行,恶念,恶语。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制定戒律,不是限制我们,而是保护我们,保护我们不受伤害,不受恶报。这是让我们获得幸福的根本办法。并不是我们受到了限制,受到了痛苦,就会有所补偿。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所以修行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受苦。应该说是一种追求幸福的正确方法。
2 修行还有种种方法,比如持咒,念诵佛菩萨的名号,诵经,禅定等等,这些方法无一不是为了让我们的身口意能够摆脱业障习气的困扰。所以这个过程,也不是为了受苦而作,受苦不是目的。
修行其实应该说是照顾我们自己的最好方法。
在《大般涅经》中讲到:善男子。菩萨见所持戒牢固不动心无悔恨。无悔恨故心得欢喜。得欢喜故心得悦乐。得悦乐故心则安隐。心安隐故得无动定。得无动定故得实知见。实知见故厌离生死。厌离生死故便得解脱。得解脱故明见佛性。是名菩萨所知见觉非世间也。
当我们持戒修行,心无悔恨,悦乐欢喜的时候修行便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内心自然安详、如金刚般不为所动,厌离生死,趣向解脱。
(2.) 每个修行人必须要看
每位修行人,今后一定要寻找最殊胜的“心的奥秘”,知晓发心的重要性。哪怕是在你供一盏灯、烧一支香的时候,都要为一切众生获得佛果而回向。以这样的发心所摄持,功德在千百万劫中都不能失毁。-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作为一个发菩提心的人,始终不能把“自己”放在所有事情当中的第一位!这是我们时时刻刻都要牢记掌握的一件大事!
――《入行论讲记》
我再次给大家强调,在我们有生之年当中,第一件重要的事情:不管出家人、在家人,每天都要闻思修行。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时时刻刻不能忘记利益众生的大事。这两点大家务必要记住,否则就失去了大乘的资格。
――《入行论讲记》
对一个大乘修行人而言,如果愿意离开这个火坑般的轮回,最好的办法就是修持菩提心,否则,离开了菩提心而想以其他的方法解脱轮回,这是相当困难的。
在所有的忏悔法门中,菩提心是最好的方法。一个人相续中如果有了菩提心,就像明灯和如意宝一样,能将堕入恶趣的一切罪障彻底断除。
修行的好坏不是以形象来分的,而是以心态来分的。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应该督促、要求自己发菩提心。
――《入行论讲记》
人身最有价值的就是遇到了佛法,并且相续中生起了一颗利益众生的心。
学习佛法的誓言一定要坚定,就像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违缘,再怎么样,这个誓言也不能放弃。
学佛有两种障碍,一是我慢,另一种就是过于脆弱。
――《入行论讲记》
真正对你最好的,就是让你发菩提心的人,但这种人非常少,几乎都是没有的。
遇到了佛法,如果没有发起菩提心,那是相当遗憾的。因为一切功德中,菩提心的功德最大。
――《入行论讲记》
一切乐全部是利他而产生,所有痛苦全部是执著自我而产生。
一个人最好的特点、最好的功德是什么?就是有一颗利他的心。
――《入行论讲记》
利他的功德最大,杀害众生的过失最大,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违缘和困难,永远都不能舍弃利他的菩提心!-
世间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个是不能忘恩负义,另一个是要懂得因果。-
――《入行论讲记》-
每个人最好有一位自己的本尊,这既可由上师认定,也可凭自己的信心选择。若能一辈子持诵本尊心咒,那么在临终时、中阴时,或堕入三恶趣受苦时,本尊都会以不同的形象来救度你的。-
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中无依无靠,如果认定了本尊,一遇到痛苦和违缘时,马上就祈祷本尊,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选择本尊有相当大的利益。-
――《入行论讲记》-
法王如意宝在接近圆寂的时候讲过:“不要损害众生,一定要调伏自己的心,不要扰乱别人的心。”这就是我们上师的遗嘱,作为一个修行人,千万不能扰乱别人的心,这是非常关键的事情。-
――《入行论讲记》-
这次的传讲,我对大家没什么特别要求,只是希望凡是听闻本论的人,最好有一种压力:-
智慧等各方面不错的佛友应该参加我们的考试;实在不能参加的老年人,每天最好念一些咒语或佛号来代替;假如这两个都做不到,那至少也要圆满这个法的所有传承,自己抽空看一些《入菩萨行论》的讲义,以期完全通达其中的意义。-
――《入行论讲记》
《现观庄严论》中说:如果具有了菩提心,这个人不管住在哪里,实际上跟佛塔没有什么差别。-
不管是乞丐、妓女或是屠夫,即使身份再低劣、再下贱,一旦他的相续中产生了大乘菩提心,也值得所有出家人和在家人恭敬供养顶礼。-
――《入行论讲记》
我们学习大乘佛法的时候,不管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首先要处理好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如果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整天为了“我”而争斗,那你的相续中有没有菩提心也很难说。-
如果每天都在佛菩萨面前发誓“我要利益无量的众生”,但却跟同行道友的关系处理得特别糟糕,对那些真正害你的众生、素不相识的众生,恐怕是不会无条件去度化的。-
――《入行论讲记》 -
从时间上讲,菩萨的利他是恒常的,就像《释迦牟尼佛广传》所说,哪怕自己变成了旁生,前世的利他心也不会舍弃,这辈子利益众生,下辈子还是利益众生,乃至生生世世,一直到佛果之间恒时利益众生。-
――《入行论讲记》-
每个人的业力、善根不同,修行全部要如理如法,这也是不现实的。但不管怎么样,大家在今生中应该尽量行持善法,以此来圆满自己的人生,这样在临死时也就不会那么怕了。-
所谓的生活就在当下,因为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未来的还没有办法决定,所以我们的生活应该把握当下。-
――《入行论讲记》-
佛在经中说:“修善,违缘多;造恶,顺缘多。”我们行持善法的时候,要么身体不好了,要么工作不顺利了,要么家庭不和睦了,这都是一种必然规律。现在是末法时代,白法护法神的能力比较脆弱,魔众的力量非常强大,想造恶业的话,所有魔众眷属都会帮助你的。-
以前你不学佛的时候,家庭很和谐,现在学了佛以后,家里人反对,亲戚朋友不理解,敌人好像越来越多了,实际上这说明你的境界越来越高了。所以,不应该特别伤心,任何成就都是需要斗争的。-
――《入行论讲记》-
《现观庄严论》中讲道:佛的事业虽然任运自成,不需要任何勤作,但对于无缘的众生也不能度化,犹如天王普降雨水,但被火烧坏的种子却不能发芽。可见,我们如果现在没有好好地修持佛法,把希望唯一寄托在佛陀或上师身上,自己每天搞世间法,办工厂、搞事业、搞项目,希望发财以后再供养三宝,这样的话,死亡来临时,不要说是一般的上师,纵然是佛陀亲自来到你面前,也不可能救度的。 -
――《入行论讲记》-
皈依的对境,就是大慈大悲的佛陀。他是所有众生的依怙,圆满断尽一切障碍,证悟了一切功德,世间上任何一个众生,包括仙人、转轮王、天王也无法与其相比。-
佛陀是唯一的量士夫,他能赐予我们暂时与究竟的救护。这种救护,并不是帮我们解决一些困难,而是令我们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从初发心到获得佛果之间,佛陀始终都在利益众生。-
――《入行论讲记》-
现在有些人,对业因果、生死轮回的道理半信半疑,这说明他的相续中还没有正见,没有正见的话,藏传佛教中的大圆满、大手印等高法可不可以给他传授呢?绝对不行。-
《百喻经》中说:“若没有一、二层楼的基础,只要第三层的空中楼阁,这样的痴心妄想,绝无成功的可能!”-
所以,我们现在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树立因果正见,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起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样密法的境界才会一步一步生得起来。-
――《入行论讲记》-
佛塔等殊胜的对境哪里都有,只是我们太愚痴了,根本不知道它的价值。-
大家懂得这些道理之后,第一、见到佛塔要多转绕,有时间的话,白天也绕、晚上也绕,不要转一两圈就可以了。第二、一定要右绕,右绕在佛经中讲得很清楚。这两件事情一定要记住。绕完了之后,应该念一些简单或者比较广的回向文,功德回向于一切众生获得成就。-
――《绕塔之功德》-
供灯有世间、出世间两种功德,从世间角度讲,供灯者生生世世眼目清净,不会变成盲人,纵然即生中眼睛不太好、身体不健康,通过供灯也能双目复明、获得健康,还能发财、长智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行业资料、外语学习资料、修行的快乐 每个修行人必看63等内容。 
 不过, 世间人的快乐与修行人的大不相同, 我看过一本书叫《我就是快乐的人》,里面的很多快乐,似乎没 有多大意义,它不是修行上的快乐,更不是生死自在的大乐...  ――《做个快乐的修行人》 17. 如果可以看破、放下,回归到自己本来具有的智慧就是佛陀。――《做个快乐的修行人》 18. 如果你想修行,又贪着于这个世间,你...  没有真正看破、放下,修行上没有殊胜的成就,没有一定的定力,这些财富 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只能给我们带来烦恼与痛苦。 如果你开悟了、 证悟了、...  如何做一个快乐修行者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大愿法师为我国年轻一代...你看佛像都 不会摆, 佛像怎样如法供奉你都不懂。 有些人甚至摆一些我们不...  坐在马路边看人来人往也是快乐的;有时什么也不干,静静地躺着也是一种快乐。...《小方法帮你修炼快乐》(作者孙朦)直指当代人的内心世界,直面现实的社会问题,...  修行之苦修行之苦在于你几乎要颠覆自己的一切, 从“你看世界的方式”到“你想...那些未曾经历过这两种痛苦而觉得修行很快乐的人,其实只是在骗自己。你 做出修行...  “修行是件快乐的事情,若不快乐,一定是修错了” 记得回家人老师曾经这样说过,好像不止一次,当时听时,有些触动,好像一扇 门被轻轻推开。 但逢事遇境,还是顺着...  求任 何回报地去给予、去奉献的时候,这就是你的修行,你会得到无比的 快乐。...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 好境,能经常查找自己的...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怎么获得? - 知乎500被浏览58066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如何做个快乐的修行人——释大愿
我的图书馆
如何做个快乐的修行人——释大愿
如何做个快乐的修行人
大愿法师为我国年轻一代佛教界高僧,原籍湖南,1971年出生。1988年就读于湖南财经学院;1990年8月依湖南岐山仁瑞寺天柱老和尚座下剃度、南台寺宝昙大和尚得戒、宝林寺圣一大和尚得法;1991年进入福建佛学院学习,期间亲近当代高僧清定上师。毕业后诸方参学讲法,曾任南华寺佛学院教务长,受到南韩禅宗大德崇山长老极力赞叹并授予法卷。后长期闭关修行并得其上师真传,获不思议境界。1995年应各界人士恳请和众位德高望重之高僧的一致推举,升座荣任岐山仁瑞寺方丈,振兴仁瑞道场。位于衡南县岐山的仁瑞寺初建于隋唐,为晚清高僧寄禅和尚(人称八指头陀、中国佛协第一任会长、亦为太虚大师之师)出家修行之地;1997年又应衡阳市佛教界之请重建香林庵并任衡阳市佛协副会长;1998年大愿法师又不辞辛苦恢复重建南岳五大古刹之一方广寺,将该座南岳最幽静的古寺建成供四众弟子静修和闭关的殊胜道场。同年,当选为衡阳市政协委员,并重建了衡阳奇峰寺、常宁湘山寺;1999年应湖南怀化佛教界之请住持大兴禅寺,并任怀化佛教协会会长,至力振兴湘西佛教,大兴禅寺位于洪江市,始建于北宋元佑年,现为湖南省重点寺院;同年年底,在广东佛教界强烈要求下,于百忙中法驾粤地,得当地佛教界及政界人士支持,驻锡重建广东四会六祖禅寺,并任广东佛协理事。
&&&《如何做个快乐的修行人》系六祖寺印经中心印的“佛在人间系列丛书”[批准文号:怀宗字(2003)03号(内部交流)]之四,本书是六祖寺方丈大愿法师于2005年5月在东莞石龙地藏殿应四众弟子至诚礼请所讲,经印经中心整理对刊印流通,希望广大读者应缘成就,同沾法喜,共证菩提。
&&&&&&&&&&&&&&&&&&&&&广东省四会六祖寺印经中心
&&&&&&&&&&&&&&&&&&&&&佛历二五五二年十月十五
&&&&&&&&&&&&&&&&&&&&&&&&&公元2008年11月12日
第一天:如何增长福报
第一节:纠正闻法动机
一:正确的闻法动机---------------2
二:快乐生活与快乐修行-----------2
三:快乐修行的三种追求-----------4
第二节:福田与福报
一:恩田-------------------------7
二:敬田------------------------11
三:悲田------------------------24
第三节:如何修行使做事更顺利
一:命--------------------------32
二:运--------------------------32
三:风水------------------------36
四:修阴德----------------------41
五:读书------------------------48
第二天:如何增长智慧
第一节:增长智慧八法和智慧的三种表达
一:增长智慧八法----------------54
二:智慧的体--------------------55
三:智慧的相--------------------56
四:智慧的用--------------------57
第二节:如何增长智慧
一:多闻佛法--------------------58
二:帮助其他众生来增长智慧------65
三:息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71
四:在因缘中增长智慧------------89
第三天:如何增长智慧
五:增长智慧的五个阶段----------112
六:祈祷三宝--------------------130
七:修证阿罗汉、菩萨和佛陀的智慧-140
八:智慧的体相用----------------141
第四天:如何得到身心灵健康
第一节:三种健康及表现形式
一:三种健康--------------------151
二:五官的健康表示--------------151
三:不健康的四种原因------------154
第二节:怎样开发自我健康的能力
一:注意饮食-------------------160
二:注意休息-------------------163
三:修行的方法-----------------164
第三节:如法的饮食、呼吸和睡眠
一:如法饮食-------------------164
二:如法呼吸-------------------166
三:如法睡眠-------------------169
第五天:如何得到身心灵健康
第一节:再讲保持身体健康
一:生老病死苦-----------------182
二:修行保持身体健康-----------188
第二节:心灵健康
一:心理成熟的三个时期---------196
第三节:灵性健康
一:外时轮---------------------223
二:内时轮---------------------223
三:别时轮---------------------227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倾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
纠正闻法动机
首先我们闻法之前要转变、纠正自己闻法的动机。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以菩提心来闻法:为了一切的如母众生可以快速地由生死轮回中间解脱出来,所以,我们要来闻法。通过听闻佛法,可以知道怎样修行。依菩提心来听闻这个成佛的方法之后,我们通过正思、正修就可以成佛。唯有成佛之后才真正地有能力帮助一切众生由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
这个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好像一棵树一样,如果树根有毒的话,那么树的花、果都是有毒的。我们修行也是这样,如果你最初起心动念这个动机不是那么理想的话,你的功德就差很远了。所以大家要以菩提心来闻法。
今晚我们讲的题目就是“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禅宗的三祖僧璨大师就开示过:快乐无忧就是佛陀。如果我们每一天都非常开心、快乐,没什么忧愁,这种生活就是解脱的生活,就是欢喜自在的生活。
所以怎样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呢?佛陀说:快乐其实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暂时的快乐,就是人间天上的快乐;第二个层次是永恒的快乐,永远的快乐,这一种就是涅槃的快乐。
我们用两个晚上的时间,首先给你们讲这个基础,怎样得到暂时的快乐,就是人天福报,人间天上的快乐。其实学佛应该是非常之快乐和轻松的一件事,不管你学佛不学佛,我们想一下,一般人所追求的是什么呢?首先是希望自己和家里的人、朋友、周围的人可以生活条件好一点,就是财富自在,其实这一点是最基础的。
有的人以为我修行就要放下,学佛就要放下,放下就不可以追求这个世间的财富这方面的东西,不可以追求自己的事业顺利。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如果世间法你想求都求不到的话,你想求出世间法是很困难的。因为世间法的东西,比方我们求财富,求聪明智慧,求身体健康长寿,身体有病,希望自己转回健康,如果你这些东西都求不到,噢,我念阿弥陀佛,我将来可以往生西方,你求得到吗?世间法都求不到,有障碍、有业障,你有障碍、有业障没有消除,你以为可以求到出世间法的解脱吗?很困难的,所以一定要有基础。
生活与修行
大家学佛,不可以将生活跟修行分两部分,其实不是的。我们应该将佛法,将佛陀的智慧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间,这样你每一天的生活都非常之快乐,都非常之开心。遇到烦恼你会懂得用佛陀的智慧来转变,你有不如意的事情,你会运用佛陀的智慧和教导,来提升自己生命的境界。这样每一天都生活得非常之开心,就是真正的佛弟子。
如果你学佛每一天都愁眉苦脸,其他人见到你就产生一种反感,而且对佛法有一种误解:“噢,他不学佛就是好的。学了佛之后,每一天好像很忧愁,好像很痛苦。噢,看来学佛不是一件好事。”
这样你就令到众生诽谤三宝了,所以我们学佛,每一天都很快乐的。而且学了佛以后,身体很快恢复健康,你以前对任何事情很难看破放下,现在可以看破放下,提升自己生命的智慧。
这样大家就说:“噢,学佛之后真是有很大的好处。”
你不要度他,他自然就跟着学佛了,所以这一点就是一个层面。不管你学佛还是不学佛,我们追求的,基础是怎样得到福报,怎样财富自在。第二是怎么样可以有智慧,提升自己的智慧。第三是怎么样可以健康长寿。
怎样可以得到财富自在?这个是世间人所求的,我们怎么样可以令到自己的事业比较兴隆,做生意做得比较好?
有些人说:“很简单,念《药师经》。”
很难讲,有时好的,但是有时觉得没有什么变化。这个原因在哪里呢?因为你不是真正了解佛法,你是表面学佛,表面的修行。
但是如果你有了财富,生活条件好了,这样就可以了吗?不是的,还要有智慧。你看很多人有一点福报,他们以前做生意,或者做其他事,挣到几百万。但是他不够智慧,他去到澳门那边赌博,一夜之间,一次就输了几千万,这就是没有智慧。或者有一些甚至吸毒,令到自己生不如死,这种就是没有智慧。所以我们应该有了福报,跟着要有智慧。
你有福报,也有智慧,如果你没寿命的话,那也没用。你自己有命赚钱,没命享受,这种也不是那么好。所以我们第三方面,就应该追求自己的身体健康长寿。
一般人学佛之后,如果只是表面修行的话,时间长了之后,慢慢地这个信心就会有动摇,就会有变化了。所以有些人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那段时间的信心很坚固的,很精进。每一天早上三点钟起床就做早课了。但是之后时间长了,觉得自己想求也求不到,慢慢地这个心就退转了,所以“学佛两年,佛在西天”。那段时间距离就很远了,“学佛三年,无影无边”,或者“化为云烟” 。怎么会这样?因为他不是真正了解佛法,所以他得不到什么感应。
&&&&&&&&&&&&&&&&&&&&&&&怎样求福报
求福报的因与缘
其实我们怎样求福报,大家要知道。
有些人说:“哦,很简单。有个上师过来,有个活佛过来,我去求一个黄财神心咒,或者求一个财神法的灌顶。”每天念“嗡 藏巴拉扎冷扎拉耶梭哈”。这样念一年也没有效果,因为什么呢?
有些人说:“我念《药师经》,《药师经》上面说,求富饶就可以得到富饶,求健康就可以得到健康。”这样每一天就去念《药师经》,行不行呢?
大家要明白,你要得到福报,要有这个福报的因。好像你要有收获,就要种下这个种子,因跟缘都是需要的。我们播下的种子,播在很肥的土里面,另外需要有水,有阳光,这样很快它就会发芽,开花结果,很快你就可以有收获。但是如果你单单有水份、有阳光,你不把这个种子种下去,有用吗?你有收获吗?没什么收获,所以我们修财神法也好,修这个《药师经》也好,这些是一种缘,帮助你得到福报,帮助你消业障,帮助你很快得到你福报的缘——助缘。但是你要有因,有这个福报的种子。
乞丐的故事
西藏以前有一个乞丐,有一天就自己想:“哎,我真是没福报啦!很可怜,做乞丐呀!这样子,不如我去寺院求一个黄财神法看看。”这样去到寺院,求上师传一个黄财神的法给他。
这样,他就每一天很用功地去修黄财神法。每一天念黄财神的心咒,还有财宝天王的心咒。念了一个月,都觉得没有什么变化。
有一天,他越想越生气,冲到寺院里指着这个黄财神就骂了:“嘿,黄财神,你真是没有什么感应,你看,我修你这个法修了一个月,好像都没什么变化,为什么这样?你是不是完全没有什么灵感的。”
那天晚上黄财神就托梦给他说:“你搞错了。其实我都已经帮你了。你想一想,你修法这一个月的中间,有一次你跟另外一个乞丐去讨饭,有一个乞丐先走,他只得到一些饭。而你呢,你得到饭,另外还有几条菜,这个就是我帮你的啦,这是我赐给你的福报啦。”
其实最关键是什么?你修黄财神法这些是一个缘。最关键你是种下一个福报的因。种下一个种子在里面,意思就是说我们在这个福田中间下个种子。佛陀说福田有八种。我们今天简略地讲三种福田。
第一种福田是恩田。父母是恩田,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最大,所以父母是我们的福田。如果有一个人不孝顺父母,那他就算有福报,都很快会消散。所以孝顺父母,可以令我们增长福报,这些是种福报的种子。
这个世间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最大。儿女很小的时候,父母无条件地照顾他们,一心为着培养儿女健康地成长。而且好吃的东西自己都舍不得吃,都留下来给儿女吃。一切都为了儿女,无条件地奉献,所以对我们的恩德是最大的。
要有一个孝顺父母的心,这些是做人的基础,是学佛的基础,是得到福报的源泉。
以前有个人,他的家里很困难。后来他的母亲年纪很大了,做不了什么事;又成天生病。他觉得很麻烦,是一种负担。有一天他就背着他的母亲走到一个深山里面去。一边走一边就听到他的妈在后面折断树枝。他心里就起心动念了。他就想:
“阿妈是不是想折断这些树枝,会记得回家的路呢?”
他不出声,就拼命地走。走到很远、很深的山里面,一路上都听到他妈在后面折断那些树枝,啪、啪、啪的折断树枝。
这样他就忍不住了,就对他妈说:
“阿妈你不要折断树枝了。现在已经走了很远很远了,就算你自己知道回去的路,你都没这个精神,你都回不去了的。”
他妈怎样回答他呢,她说:
“不是的啦,儿子,你搞错了。我不是为了自己回去而增加你的负担,我是怕你走得太远、走得太深,我怕你迷路,怕你迷路不认识路回去,我是没什么所谓的啦。”
可见在任何情况之下,父母对儿女的关心,都是最深的、最慈悲的,所以要孝顺父母。
观世音菩萨的灵感故事,就有讲过一个人发心去朝拜南海普陀山。他去到潮音洞的时候,就听到很多人说:“在潮音洞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可以见到观世音菩萨的真身现出来给他看。”所以他很欢喜,就虔诚的在那里念几个小时。想求见观世音菩萨的真身现出来给他看,但是没见到。他很失望,就想着回家。
刚刚走出来就见到一位老人家,问他:
“你从哪里来,你来这里做什么?”
这个人就回答,我是从哪里哪里来。我来这里是想见观世音菩萨的真身。
老人家就回答他:“你想见观世音菩萨的真身很简单的。你快点回家去,就会见到一个人披着一件棉衣,反穿一双鞋子,左边的鞋子穿在右脚上。反穿一双鞋的那个人,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他听到之后就很快赶回家去,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夜深了。半夜三更,就敲门。他妈听到儿子回家,很欢喜,马上冲出来,他一看,因为他妈很心急,想为儿子开门,所以棉衣都没有穿好,就披着,一双鞋子都穿反了。所以他就明白,其实当时那个老人家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来点化他。
孝顺父母,就好像当菩萨那样的孝顺和恭敬,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福报,怎么孝顺父母呢?首先令父母的生活条件好一点;跟着对父母的态度要非常之好。不可以说,哎,这个老人家罗罗嗦嗦,这样虽然你给父母的生活条件好,但是你的态度不好,都是有业障。第三种报恩就是大孝中的大孝,最好的孝顺。如果父母是信佛的,要鼓励他,好好地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如果父母不信佛的话,要多一点善巧方便来引导她了解佛法、相信佛法。不要把这个时间浪费在打麻将,或者其他事情上。这样子令父母超出生死轮回,这个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孝顺。
所以我们要知恩、报恩,要知道母亲的恩德,知道父母的恩德,这样来报恩,有这种知恩报恩的思想,就可以增加自己的福报。这样做人的话,就可以比较顺利。我看有一张报纸上面登着,李嘉诚有时有很大生意都不去做,如果她妈病了,宁愿在医院守着他妈的床边。这其实都是增加自己的福报的方法。
所以要由基础开始修。
如果有一些人觉得父母经常见面的,所以没有恭敬心。见到佛陀就顶礼,见到父母是不是顶礼呢?当然不一定是表面形式上的顶礼。但是心中有没有一种恭敬的心,而且有时候见到父母,还时常见到父母的缺点,如果你连父母都是经常见到缺点的话,那就是你自己的业障。应该有一种知恩报恩的思想,为什么呢?无条件的来报答父母,或者父母有其他的缺点也好,错误也好,应该非常之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来帮她,引导她,不可以指责她,或者骂她,这样非常之错误。而且有时候我们见到她的过失,不一定是她的过失,往往是你自己的习气。你明白吗?比方来说,你是一个牙医,专门帮人修补牙齿的,如果看见一个人开口笑,你首先最关心他的,是看他的牙齿,他牙齿是不是虫牙,是吗?你不会关心其他的。你明白吗?因为是你自己内在的习气,你自己有这种习气,所以很自然见到别人的缺点。打个比方来说,你是一个卖皮鞋的,同样一见面首先一眼看下去,看他穿什么皮鞋,是自己的习气。卖时装的,一眼看下去,噢,他穿的衣服是多少钱。其实明白吗?你见到别人的缺点,有时候不一定是别人的缺点,往往是你自己内在的习气,是你自己的缺点。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是不应该见到众生的缺点,如果你连父母都是经常见到缺点的话,那你真是没福报啦。
这些是一个最基础的,我们怎样在福田中间去种种子。希望大家在这个恩田中间,对我们恩德最大的福田中间下种子,这样我们做事好顺利,很快有福报,这样好过你天天有口无心来念《药师经》。大家真是了解《药师经》吗?不了解,就是懂得口念,以为念一遍,就会怎样怎样了,就会得到什么了。要了解,你念了要有自己的行动,这样才是真正的念《药师经》。《六祖坛经》上面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如果你心迷的时候,你就被这个经所转了,就被她控制了。如果你心觉悟的话,你懂得按照这个经上面,佛陀教我们的智慧去做的话,这个才是真正的叫做诵经。否则的话,你口念心就不了解,不知道行动,这就是口是心非的去念。你口是心非念,之后没什么感应,反而指责好像《药师经》都不灵,好像《药师法》都没有什么感应。其实你搞错了,是你自己不懂得去修,自己不了解《药师经》是讲什么,自己不懂得去行动,所以我们要如法修学的话,一定要了解。
第二个方面的福田是敬田,三宝是我们的福田,在三宝面前种福田,这些是好快速增加福报。三宝是福田,三宝是我们恭敬的对象,所以是敬田,所以要如法地供奉三宝。
有的人说我家里都有供养三宝的,好像我都不觉得有什么变化。其实你不了解佛法,往往以为摆一尊观世音菩萨就可以了吗?要如法,在三宝面前,你种下很微细的因,果报就非常广大,所以希望大家要非常的谨慎。
首先来说,怎么样去布置佛堂呢?有些人不懂得,他家里有尊很大的观世音菩萨,或者地藏王菩萨,好高的,另外有一尊很小小的释迦牟尼佛,那他怎么样摆呢?把观世音菩萨摆正中间,释迦牟尼佛摆旁边,这样觉得好看一点。其实这样错了。打个比方来说,你爷爷个子很矮小,你爸爸个子很高大的,你没有理由叫爸爸你坐在正中间,爷爷对不起,你坐在旁边。你搞错了,你知道吗?你不可以这样的,是不是。这些是不了解,这个是完全都不懂得佛法,将这个佛像当成一个玩具一样,为了自己好看。这样你搞错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摆佛像,供养三宝,摆佛堂,摆个佛台要很如法。释迦牟尼佛一定是在正中间;跟着是佛陀,药师佛,阿弥陀佛;之后旁边摆菩萨;再旁边师摆护法神、财神、其他的关公啊。这样摆,才是如法的。有些不知道啦,把毛泽东的像摆很高很高的地方,或者释迦牟尼佛摆很低。你错了,你哪里有福报呢?你看佛像都不会摆,佛像怎样如法供奉你都不懂。有些人甚至摆一些我们不需要供奉的,有些人是佛道不分。有的供奉,这边坐着观世音菩萨,那边坐着一个北帝,你是信佛还是信道呢?你不了解啊。有些呢,甚至观世音菩萨坐旁边,那边就坐一个齐天大圣,还说齐天大圣很灵感的。其实你明白吗?齐天大圣是《西游记》上面,小说里讲的嘛。
当然,如果你供奉了,或者都有点作用。你供奉一尊齐天大圣在这,那么鬼很喜欢附着一个东西,依草附木附在上面,你想求什么,他或者暂时都会满足你的。但是你要明白,请神容易送神难,进来就会很麻烦了,你请鬼就很容易,你要与佛菩萨相感应没有那么容易。好简单,比方来说∶你要请胡锦涛到你家里吃饭,这根本是很困难的,但是你在街边请个流氓回家里吃饭是很容易的,你一叫他就到,但是你叫一次以后,你就很麻烦了。他次次都来,你不请他都来,你就麻烦了,自寻烦恼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你最好不要供奉齐天大圣,其他的什么。有些根本不认识的,土地公公其实是一个护法神,他说是土地菩萨,错了,这个是神佛不分。
有些呢,他怎么样呢,他始终不是当这个佛像是个真正的佛陀,而是当他是一个玩具来供,三天两头就看他不顺眼。哎,好像那个观世音菩萨身上有点灰尘,搬他下来,拿点檀香水帮他洗一洗,或者拿个水龙头冲、冲、冲,拼命地冲,冲了之后摆上去,三两天就搬一次。那你就搞错了,一定要有非常好的恭敬心,不要把他当玩具。你一方面求佛菩萨给你加持,一方面把他当玩具,你就得不到佛菩萨的加持,你是得到玩具的加持,玩具有什么加持呀,没有加持的嘛。你自己搞错了。如果你是把他当成真正的佛陀,你就得到真正佛陀的加持;你当他是一个凡夫,你就得到凡夫的加持;你当他是玩具,你就得到玩具的加持,你不可以这样。
开了光的佛像,绝对是不可以随便搬来搬去的,有一本经叫做《造像度量经》,这本经书上面很详细地告诉我们,佛像如何最如法的去做,还有如果我们要移动他的话,怎么样去做,她上面有说到的。我今天简略地说一说。比方来说,你要搬新家,你从这里搬到那里,你怎么样搬呢?你一定要首先拿你以前开光的镜子,拿着镜子照着那个佛像观想,如果你知道的话,那上面有一个咒,念那个咒也可以。最简单的观想是嗡 啊 吽,观想佛像上的灵光进入到那个镜子里面,之后用毛巾盖住镜子,禀告佛菩萨之后才可以请过去,然后揭开毛巾如法对着佛像观想那个灵光再进入佛像身心里面。这样才是如法的,不可以随便地搬。我们四月初八浴佛,都是用那个沐浴偈,所以这个要很如法地去做。而且,你如果没有什么条件的话,最好就不要去到寺院、去到哪里,喜欢这个佛像就请回来。之后周围都有,整个房子,卧室也有,厨房也有,餐厅也有,客厅也有,到处都有。你明白吗?很容易种下过失,你供养三宝是为了增加福报,如果你不恭敬,反而种下一个不好的因。不好的啦,为什么呢?比方夏天,你周围都有佛像的话,你穿着短裤走来走去,你这样减少自己的福报,你怎么可能增加福报呢?不可能的啦。所以一定要如法。当然啦,好像钦仔那样,他家里有好多佛像,所有的佛像在佛龛里面,有几个佛龛,那是没问题的。一定要如法地供奉才好,所以要如法供奉三宝。
而且不可以按照材料来分,有的人说,这尊观世音是很名贵的,是黄金做的,或者是镀金的,这尊观世音是陶瓷的,或者这尊释迦牟尼佛是陶瓷的,所以最名贵的摆中间,陶瓷的摆旁边,你就搞错了。佛像不是你的财产,你要搞清楚,你不可以当佛像是你的财产。这是你种福田的地方,这个敬田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布置一个佛堂最好要有佛陀的身功德、语功德、意功德,三种功德都有,那样才是最好的。佛像是佛陀的身功德。另外要供奉一些经书,最好供奉《大般若经》,这些是佛陀的语功德,我们供奉的话,可以很快速增加自己的智慧。如果你觉得暂时请不到,你供奉一本《金刚经》也行,《药师经》、《地藏经》都可以,这是供奉法宝。意功德,最好供奉一座塔。那样的话,佛陀的身语意功德的加持都圆满具足。否则,你就是摆一尊佛像,你只得到佛陀的身功德加持,所以你要很如法地知道供奉三宝。
另外有一些人很喜欢去泰国旅游,请一些泰国的四面佛,四面佛摆在正中间,其实你搞错了。那个四面佛不是佛,是护法神,不过我们通俗地称他为四面佛。所以要如法地去供奉。
布置佛堂以及供奉三宝,怎样布置好?怎么样献供养?
大家要注意,供水杯,如果是空杯,不可以摆在佛台前面,最好是反扣过来,放在佛台上面就可以。空的东西不要摆在上面,而且那个花瓶插了花,如果花枯萎了,谢了,花拿走以后,空花瓶要不就收起来,要不用红纸皮来把它盖好,不要摆一个空瓶在那里。在夏天我见到很多人家里电视机旁边摆了两个高高的花瓶,空的,这是不好的。如果你是座北向南的住宅,夏天你在西边摆一个空的花瓶的话,很快你的先生在外面就有女人了,就有外遇了。这个缘起就是这样的,所以最好不要摆一个空的花瓶。
佛堂前面一定要很干净才行的。有些人很迷信,不了解佛法,他点了香,那个香枝不拔出来,整个香炉全部都是香枝。他以为这样自己会有福报,其实很脏,有问题的啦。你明白吗?佛堂要很清净,如果很清净的话,而且你整天用鲜花来供佛,你就会身有香气,你不用洒香水了,都不用打扮了,你走出去自然有香气。但是如果你佛堂很脏,你要注意,很快,或者下辈子你就会有狐臭。因为连三宝的福田,你自己都不会去恭敬,都不会如法地去把清洁搞好。而现在的人,造香炉造得不太好,上面大大的一个佛字,其实这个不好,有个佛字的香炉上面插香,这个是不太如法。当然如果我们请了,怎么办呢?都没问题,你就不要把它摆在地上。
而且点蜡烛,有些人点蜡烛的时候,那个蜡烛造成一个塔一样的,然后再点着,一点之后就变成怎么样呢?你破坏两座塔,那就是破坏佛塔,这个过失是很大的。所以供奉的东西要很如法,有一些支香,一支一支的,那个包装上面有的印着一尊观世音菩萨。这些要很注意,将这些印有观世音菩萨像的包装纸收集在一起,之后如法地烧了它。有些经书很残旧,真的不可用,都不可以随便乱放,应该念一遍《心经》、三遍往生咒,然后如法地烧掉,那个干净的灰倒进大江大河大海里面,这样就比较如法。不可以随便地扔到垃圾桶里,这样就减少自己的福报啦。
这个是很微细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否则的话,有些人以为我供养佛菩萨供了很多年,为什么好像没什么灵感。其实你知道吗?你往往不知不觉地在三宝面前种下很多的恶因,反而会不好的,你怎么说三宝不加持你呢?你自己不懂得如法去修福报。
有些夫妻同房,她喜欢戴着一个佛像,玉的观世音菩萨或者玉的弥勒佛,这样戴在身上。大家一定要注意,在夫妻同房的时候一定要拿走,拿出来摆在佛堂,你不可以摆在主人房。夫妻同房你如果戴着它的话,这个就是犯了邪淫,你虽然是夫妻还是犯了邪淫,为什么呢?因为你在三宝面前啦,戴着佛像进去,所以这些一定要非常谨慎。
我们供养三宝,有的拿着鲜花,拿鲜花来供养。大家要注意,比方说玫瑰花,玫瑰花有刺的,可不可以供佛呢?可以,但是要注意,要首先拔掉那个刺,然后才去供养比较好啦。你不要把这些有刺的玫瑰直接去供养,你有刺去供养佛陀的话呢,你做事就会有障碍的啦,就有人喜欢刺激你一下,障碍你的,所以你拔掉那个刺如法地去供养,这样才好的。如果我们很恭敬很虔诚地供养三宝,可以增加福报。
每一天早晚,比方来说,你早上准备上班,上班前一定要顶礼三宝然后出门,这样才如法。为什么呢,你明白吗?我们有一些同修不注意,一早起床刷牙洗脸,然后去佛堂做功课,做完早课下来煮早餐,叫醒儿女送他们上学,就忘记了回佛堂顶礼三宝,这样是不好的,这样是失去了修福报的机会。很简单的比方,比方来说,你妈妈还在家里,你要上班,你应该首先在上班之前,出门前打个招呼:妈妈,我上班了。回来之后就打个招呼:阿妈,我回来了。同样的,你当真正的佛菩萨住在你家里,你怎可以不打个招呼就出门口,你怎么这么大胆,你错了。这说明了什么,这个说明了,我们不当这个佛像是真正的佛陀,我们始终认为他是一尊陶瓷的木雕的佛像,这样你就失去了很多的福报了,不知不觉地流失了好多的福报,这些都是很错误的。所以一定要很注意,随时禀告三宝,出门、回来都应该首先第一件事要顶礼三宝。这样呢,一定是在心中真的明白,真的认定这些是真正的佛菩萨住在你家里,是我福报的源泉,是我福报的来源。我在外面工作会怎么样,会很顺利,这些是我福报的源泉。
如果你懂得这样去做的话,你出门一定会很安全的啦,不用担心,你当真正的佛菩萨住在你家里,佛菩萨整天都照着你,所以要有这个恭敬心,要禀告三宝。你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应该首先要祈祷三宝,禀告三宝,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有一些人不知道,他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呢,他不会懂得禀告三宝,祈祷三宝加持。他会怎么做呢,他会找人算命,我这单生意成不成,你帮我算一算,看一看。其实这些说明我们不是真正的佛弟子,我们对佛的信心甚至比不上外面一个算命的,比不上外面一个看风水的、看相的,这样你就惨了。比方来讲,有些佛弟子年头找个人来算命,看我今年流年怎么样,那个人跟他说,你要注意,你这个四月不可以出远门,他真的一步都不敢出,他好乖,好听话。他找个人来帮他看风水,那人说:你的床头摆错了,你的床头应该向南方。这样好听话,马上就转到南方,真的是依教奉行。
但是你对佛陀教导我们的,是不是应该奉行。佛陀教导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你做到了吗?诸恶莫作,你做到了吗?你是不是不起烦恼,你起烦恼的时候懂不懂运用佛陀的智慧去转变?不懂得。我们往往搞错了,以为所谓修行就是说我每天抽一个小时来做早课,或者做晚课就行的啦,其他时间不是修行的时间。其实你搞错了,任何时间都是你修行的时间,任何地方都是你修行的地点,不是说你在佛堂才可以修行的,不是你说诵经、打坐、念佛、拜佛、念咒,才叫修行人,你错了。我告诉你,如果你懂得转变你的心,会降伏你的心,你作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修行,这样就可以很快乐。
将修行与生活融为我们的生命,将佛法的智慧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样你每一个行为,起心动念,一举一动,全部都是佛法。你饮水,就想着说希望我与一切众生都得到三宝的佛法的甘露的滋润。这样的话,你喝一口水都有功德的。你吃饭之前,都观想供养三宝,你每一天三餐饭,都可以观想供养三宝。这个有什么好处呢?这些是非常好的。如果你每一餐吃饭之前,你不懂得观想供养三宝的话,你吃一顿就少一顿。因为什么呢?一个人的福报是有限的,你可以吃多少饭,你可以喝多少水,你有多长寿命,都是你自己的福报,都是你前世种下的因,今生感得果,所以说你吃一餐就少一餐。所以你现在吃一餐就减少你的福报。但是如果你懂得在吃饭之前观想供养三宝,这样的话,你不会减少自己的福报,反而会增加福报。因为怎么样呢,首先供养三宝,给三宝先吃,剩下的才是我吃的,所以不会减少我的福报。我供养三宝,三宝先吃,三宝有剩下的我才吃的。而且可以增加你的福报,因为你有供养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在,所以其实样样东西都可以修行的。
《华严经》有个《净行品》,《净行品》上面就讲到一百四十一种怎样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方法。你走路、你出门都可以修佛法,你出门前就可以观想,愿我与一切众生在菩提大道上面快速地精进地前进,永远都不会退转过来。这样你看看,一念之间你就修到很大的福报。你行楼梯,走上去的时候,你就观想,自己念《华严经》的偈。最好我建议大家有机会找一本《华严经?净行品》来念诵一遍,提醒自己。我们在上楼梯时,发愿:愿我与一切众生都可以步步前进,用佛法提升自己的智慧,在佛法解脱的涅槃山上面快速地升高前进。如果我们下楼梯怎么办呢,愿一切佛陀下来度众生。这样你上楼梯下楼梯都有功德了。所以在一切时间都应该有修行,都应该知道培福报,提升自己的智慧,这样你就是真正地了解佛法。你以为在佛堂做一个钟的功课才是修行吗?其他不是吗?你错了,应该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是修行的地方,都是你修行的时间,这样你每一天都很快乐。六祖大师说,“用自真如性”,用自己真如的本性,自性,运用智慧观照一切法,一切万法不取不舍,没什么取舍的话,这样就是见性成佛道,这样就叫做明心见性,这样就是我们解脱了,所以应该明白这一点。
如果你是开悟的人,你知道一切都是我们自性的变化,不管你顺利也好,违缘也好,都是我们的自性游戏。如果你没有智慧的话,往往一切都会成为你的业障,任何事情你去求,最终都可能绑住你,绑死你。所以要了解佛法。要禀告三宝,在任何时候,你都要禀告三宝,祈请三宝。如果我们对三宝的教导依教奉行,这样就是真正的佛弟子。否则的话,你口是心非去念经,反过来指三宝没什么感应,这样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你对佛菩萨的信心反而比不上外面算命的,看风水的,你就错了。所以在三宝前面种福田,这是第二种福田。
比方供花也好,我见到很多人插花去供花,他不会供的,比如插花的花篮,这种花有一面是叶子的,另外一面是花的,那他怎么样摆呢?他将有叶的那一面对着佛陀,将有花的一面对着自己,这样不是供佛,是供自己。你觉得这样很好看,真的很好看哦。你明不明白呢,如果你真的懂得是有真心的供佛,你应该将有叶的那一边对着自己,有花的那一边对着佛陀,这样才是如法的真心的供养佛陀,供养三宝。有叶的对着佛陀,有花的对着自己,你有没有搞错,这样是假供佛不是真供佛。你明白吗?所以最好怎么办呢,你想好看,最好插一个圆的,你自己看到,佛陀也看到,这样就好了。所以最关键、最重要的是自己有心,在很微细的地方我就可以知道大家是真信佛还是假信佛,学佛是为了赶时髦、为了好看,是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信佛呢,好容易看到的。
而且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供养三宝,你以为,我很困难,我哪有钱去买东西供佛。有人说,我很困难啊,有些人很好条件,可以做什么来供养三宝 ,看你的心的嘛,你有心就很快速的,你不用一分钱都可以培到好大的福报。打个比方来说,那些女人喜欢逛商场去玩,其实很简单的。你去到哪里,去到商场,看到很多商品很好看,你观想,我将整个商场所有的商品都供养三宝,很虔诚观想,你不需要一分钱,就很快得到很大的福报。那你去到张家界去玩,那里的山水很好看,你观想,整个张家界的风景都来供养三宝,这样如法地修行。
中午是佛吃的,佛陀来应供的,所以中午是献供的时间。黄昏是畜生道的众生吃的,晚上是饿鬼道的众生吃的,所以我们一般说晚上不用供佛陀。但是你不用放在供台上,你吃之前都可以观想供养三宝,这样可以培自己的福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应该如法地去恭敬三宝。
这是供养佛宝。法宝也要注意,法宝,那些经书,你很恭敬地供养,或者摆在书架比较高的位置。你不可以将世间的小说、《周易》、其他的书放在很高的位置,将法宝摆在很低的地方,那就错了。有些人他不懂,他怎么样呢?《药师经》,他成天想着带着念,将她卷、卷、卷,卷成一个圆筒,插在裤袋里,以为这样很方便,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念。你不恭敬三宝,你种了一个愚痴的因,你明白吗?我知道东莞有一个坏的习惯,就是什么呢?烧往生钱,拿一张黄纸印个圆圈印往生咒,哪个往生了就拿去烧,以为可以帮助他往生。其实你错了,你害了他又害了自己,佛的经咒你随便拿来烧,种一个愚痴的因,所以一定要非常之恭敬。
对僧宝也是,要有平等心,不可以有分别心,不要说这个是我的师父,那个是他的师父。哪个是你的师父?你弄清楚,我们皈依的时候,不是像世俗那样,好像干爹干妈那样去认,你弄错了。明白吗?我们皈依的时候,是那个法师代表整个僧团,你皈依之后,所有的僧团,受了戒的法师,都是我们的师父。我们依止他修学,依止他闻佛法,这样才是如法的。有的人就不够智慧,去学佛学佛慢慢地…… 其实我们学佛为了什么?我们是为了供养三宝,去亲近僧宝。为了什么?为了法,为了求解脱法,为了求佛法。不可以追求我同哪个法师关系很密切,有的很喜欢宣扬,我知道哪一个法师他的习惯怎样怎样,表示我跟这个法师很熟络。其实你不需要宣传这些,你应该这样说,我在哪个法师那里得到什么解脱法,哪件事令我开悟,哪件事令我增长智慧,这样才是对。
不可以追求我同哪一个法师…… 到那个时候你自己已经变质了,不是产生一种法缘,而是变成好像是一种感情,那么你就错了。
有些更离谱,跟很小的法师说:某某,你年纪很小,我的孙子比你还大,不如你就叫我干妈吧。有没有搞错,你的胆子真大,你敢认法师做你干儿子。如果那样,这个法师就没志气了,比如你自己已经离开父母,自己父母你都已经离开了,专心来求解脱,你怎么去认一个世俗的居士来做干妈,你这个干妈可以指导你解脱吗?你有没有搞错,这是不如法的。如果不如法就产生障碍,不如法就产生违缘了。所以这些是很细致的问题,很基本的问题,很基础的问题。
所以今晚我简略给大家讲一讲。我们没时间……其实大家想深入了解,有的居士菩萨修学得非常好,这样如果你想如法了解皈依的学处,看哪一本书呢?《现观庄严论》,弥勒菩萨讲的一本书,《现观庄严论》。那本书告诉大家的,是佛法的精华,怎样如法地供养三宝,怎样如法去修学,很细致很微细,都讲得很清晰,将来有机会我都会很详细地讲。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三宝是我们福报的源泉,如果如法地供奉,我们会得福报。否则的话,反而就产生违缘。这个是第二种福田。
第三种福田是悲田,慈悲的田,慈悲心的田。要有慈悲心,看到一些有病的人,我们无条件发心去照顾他,看到那些老人家、妇女、可怜的人、小孩子,我们用一个无私的爱心去关心他,去帮助他,这样是种福田。比方说我们去放生,其实很好的。我很主张大家做几件事:第一件事多放生;第二件事多闻法、闻正法,闻了正法你才有智慧,有智慧你才会超出这个生死轮回。多放生可以得到我们想求的财富,财富自在,智慧、健康长寿,通过放生都可以得到的,所以我们不妨多一点放生,这个是非常好的事。
为什么呢?我们放生要拿点钱出来买,这个是财布施。财布施是因,财富自在就是果。我们放生要对着众生念放生仪轨,这就种了一个解脱的种子在里面,这个众生它闻法,闻了法之后,它第二世就有机会转人身,得到解脱了,很重要。这是法布施,法布施是因,智慧就是果。你千万不可以说:哪个法师说我身体不好,我要放三十万条生命,赶快去菜市场买了,倒下河就算了,这样就搞错了。一定要对着它念放生仪轨,而且要如法地念,不可以这个法师在大殿念放生仪轨,那些放生的东西摆在很远的地方,这个作用就差很远了,一定要给这个众生闻到佛法,这样才是。你不要以为畜生道它不懂,你给它八识田种下这个种子,它就有机会解脱的啦。
有一个法师,他出家之后,《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前半部他看一遍就可以背得出来,后半部他读了三年都背不到。这样他就问他的师父:怎么会这样呢?他师父入定观察,告诉他,是这样,你前世是一头牛,这头牛住在这间寺院的山脚下。有一天农历的六月六,法师就将藏经阁的经书全部拿出来晒,晒太阳,怕给虫蛀了。刚刚那头牛冲进这间寺院,就闻经书,它看到好多经书,那头牛刚刚闻的是《法华经》,《妙法莲华经》,而且很巧,刚刚有一点风吹过来,书一页页的翻过去,那头牛用鼻子来闻,刚刚翻了一半。它闻到一半,主人来了,将那头牛拉走了。那头牛以此福报、福德因缘,就死了,脱离了畜生道。脱离畜生道以后,它就投胎为人,而且有这个机缘,所以他就出家。而且他前生用牛鼻闻了一下前半部分,他可以背出来,看一遍就可以背出来,后半部分他就读来读去都不记得。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你种小小的因,就好大的果报,所以帮那些畜生种这个小小的因,放生的时候帮它们,我们放生的时候一定要祈求,希望它们快速地脱离畜生道,可以快速地得人身,闻正法,得解脱,这样对着它们念就好了,这个是法布施。
同时众生,一定要买那些,如果我们不买来放,别人就拿来杀的,这样放生是最有效果的。因为贪生畏死,一切众生都是这样的,如果它差不多要死,我们将它买来放了,这个是无畏布施。 无畏布施是因,健康长寿就是果。所以要如法放生, 但是一定要注意,要如法放生,如法很重要的。
其实我不太主张别人放雀鸟的,为什么?当然如果你去到酒楼,看到那些人在想搞这个禾花雀,红烧这个禾花雀,你马上买下来立即拿去放生,是很好的。否则的话,你专门去一些店,我们知道东莞有些店,广州也有,买些雀鸟让你放生,你很喜欢买些雀鸟放生,其实你不好的,为了好看,那些雀鸟噗 噗 噗……这么飞上去,觉得很好看。
其实你知道吗?现在的人做生意不顾一切的,为了赚钱,那些雀鸟从哪里来的?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人工养的,这些放出去就死的了,你不是放生而是放死。一种是去到湖南、广西那些地方,拿一个好大的网,到晚上罩住整片树林,然后拿着手电筒,周围照、照、照,然后那些雀鸟都很惊慌,飞、飞、飞……这样一网就打尽了。一网打尽之后就运回来,运回广州,广州又送回东莞,在路途中间,为了你放一只,它就死了三只,那样就没那么好了。所以我不大主张别人放雀鸟,除非你见到别人刚好抓到一只雀鸟,马上把它买来,马上放掉,这样就好,所以不要注重表面形式上的东西。
而且放生一定要放有活力的东西,那条鱼快要死了,你都买来放生,不用你放,它都会死的啦,所以买一些有活力的放。而且,最好没有什么分别心,你去到市场,有什么,见到什么就买什么,那样就好了,这样就比较如法。
另外一个方面,要放生的话,要放在一定是适合它生存的环境,如果将淡水鱼倒进海里,那么它就会死,将那个山龟放进水里,它也会死的,将那个水龟放在山里,它也会死的,是吗?乌龟很怕蚊子咬,将这个水龟放在山里,给蚊子一咬它就死了。蚊和龟是天敌,蚊咬这个龟一口,这个龟马上就会死的,同样龟死后磨成粉,你拿火柴点一点点,那些蚊子就全部跑光啦。所以一定要适应它生存的环境,好像东莞的东江河,全都是用石头砌起来,砌得很整齐,你买一点黄鳝鱼去放,好不好呢?这个东江河的河底很深,边边全部都看不到的泥,全都是石头砌好的,它没可能钻得很深,放下去它就会死了。这样就不好了,一定要有土的,河两边有土,它可以有地方钻,这样就好,适应它生存的环境。
另外更加重要的,希望大家将自己放生。不是说将你丢进东江河,放生是什么意思?我们也要放生的。为什么呢?我们有烦恼,我们给什么绑住?给烦恼绑住,是吗?有小小的事来到,即时起烦恼啦,即时起贪嗔痴啦,这样就给烦恼绑死啦,给你的执着心、分别心绑死。那么你应该怎样呢?不分别、不执着,转变烦恼,这样就是真正将自己放生啦。这样自己得到自由,得到快乐,得到欢喜自在,任何事情都不可以动摇到你这个快乐的心,你任何时间都是这么安祥的,都可以降伏自己的心。
佛陀讲法四十九年,讲经讲了三百多会,举办了三百多个法会,讲了什么呢?讲了四个字:降伏自心。一切修行,如果你不能降伏自心,都是表面修行,要降伏自己的心,你学一切都是为了降伏自己的心。大家要注意,佛陀说我们要任何时间,将一切都要成为佛法。贪嗔痴起,佛陀就灭度了、涅槃了,戒定慧生,佛陀就出世于世间。我们的心中间经常地生起持戒、修禅定、有智慧的心,戒定慧生,三无漏学在我们的心中间生起的时候,佛陀就坐在我们的心中间。我们的心起贪嗔痴的时候,佛陀就涅槃了。你不要以为说释迦牟尼佛离我们很遥远,你不要以为佛陀已经涅槃很多年了。
今年是佛历的二五四九年,怎样计算知道吗?佛陀是公元前五百四十四年涅槃的,佛陀涅槃的那一年就是佛历元年,今年是公元二00五年,2005加上544就是2549年,所以佛陀涅槃已经有2549年了。
但是你明白吗?这是外表的,其实如果我们的心,常生戒定慧的话,释迦牟尼佛永远都住在我们心中间,永远都在加持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释迦牟尼佛会涅槃呢?我们的心起烦恼,起贪嗔痴的时候,佛陀就涅槃了。所以要常生戒定慧,要息灭自己的贪嗔痴,要消灭自己的贪嗔痴,这样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所以如果这样如法地修学,这样如法地去放生。如果我们可以将自己放生的话,就要祝贺大家啦,我们将来可以很快速地、很顺利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是上品上生。将我们由这个六道轮回中间放生出去,将我们由这个生死烦恼的捆绑中间放生出去。这样我们放其他众生的时候,都要希望三宝加持我,都可以将自己放生,将自己的烦恼放走、放弃,提升自己的戒定慧,这样如法地做,这些是放生的功德,这些都是我们修悲田。所以我们就可以明白,我们通过放生就可以财富自在,这些就是修悲田,在悲田中间来下种子。
而且有病的人要照顾他,可怜的人要照顾他,不可以有分别心,有分别心你就有生死轮回,你就是凡夫,不应该有分别心。比方来说,我们来到一个市场看到一个人很脏,心想,离他远一点。其实你明白了吗?其实这个人他都有佛性,他都可以成佛,你不可以看他表面,应该平等心、清净心、恭敬心。
&&&&三昧水忏怎样来的大家知道吗?应该有一些同修会知道。这个悟达国师,他年轻的时候,在一间寺院挂单,看见一个挂单房有个法师病得很严重,身体有脓、有疮,疮流出脓血,很脏,其他的出家人都离他很远,不敢靠近他。这个悟达国师很有慈悲心,马上主动去关心他、照顾他,照顾他半个月之后法师就好了。这个法师就同他告假,对悟达国师说:“法师,如果你以后有什么灾难的话,你可以到四川的彭州,那个山上有两棵松树,这就是我的寺院,如果你有什么灾难的话来找我,我可以帮你。”悟达国师说:“好。”
然后悟达国师如法修学,他的名望越来越高。所以,唐朝的皇帝,唐代宗都拜他做师父,国师,悟达国师,所以满朝文武都很恭敬他。刚开始他有一点定功,禅定功夫,他的心都可以如如不动,但时间长了,心里就有了一点骄傲心。另一个国家送了一个沉香雕的宝座给皇帝,这个皇帝就将它转过来供养悟达国师,悟达国师起了一种骄慢的心:嗨,你看看,所有国家的东西送过来都是给我用的、享受的,可见我的修行是最好的、第一的。
所以一起骄慢心就麻烦了,马上他的膝盖就起了一个人面疮,那个疮很大,好像人的脸一样,有眼、有鼻、有口,这个口每天要吃三两肉,这个法师一辈子都很清净的,吃素的,怎可以吃肉呢,他就不吃,就很疼,疼得死过去了,昏死过去了。那皇帝很急,就集中全国最有名望的医生帮他看病,都治不好。
这个时候悟达国师就想起,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法师说,如果有什么灾难的时候可以找他,他就去四川彭州找那个法师。到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果然这个山有两棵松树,有一间寺院,有一个童子,有一个小沙弥在等他,就对他说:“我师父安排我等你,你跟我来啦。”进去果然看见年轻的时候所见到的,他曾经照顾过的那个法师。
他将这个经过说给法师听,这个法师说:哦,这个很容易,你跟我来啦。就带他到后山,有一个池里有一些水。这个法师就对他说:“ 你拿一点水洗这个人面疮,就会好的。”这样悟达国师就去捧起一点水拿起来洗。
在未洗之前,这个人面疮就开口说话:“你等一下,我们两个是有仇的,在西汉的时候,我(人面疮)就是当时汉景帝的大臣晁错,你(悟达国师)前生是一个大臣,叫作袁盎。这段时间我给皇帝提了一些建议,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主要是要削藩,所以其他七个诸候国就一起来造反,这个皇帝就很慌,你袁盎就乘机说我坏话,就使这个皇帝杀了我。所以我死了也不放过你,连续十辈子我都跟着你,不放过你。但是哪知道你以后,第二世就开始出家,连续出家十辈子,都是高僧,有很多护法神,有很多持戒的戒神帮你,我没有办法下手。现在就不同了,你做了国师,你起了骄慢心,你的傲慢心一起,这些护法神、戒神全部都走了,所以我就有机会令你受痛苦。不过现在你好幸运,你年轻时都很有慈悲心,照顾了这个病人。其实你知道吗?这个病人是一个罗汉的化身,是迦诺迦尊者的化身,是来游戏人间的。你有平等心、有慈悲心照顾他,所以这个罗汉来救你,帮我们两个化解这个冤仇,我也可以得到解脱,所以我就和你了脱了这件事。”
释迦牟尼佛住世的这段时间,他托付了十六个罗汉不入涅槃,游戏人间度众生。我们中国说十八罗汉,为什么呢?因为除了十六罗汉之外,另外一个《法住记》的作者,就是写十六罗汉住世的这个故事的法师,他修行是非常好的,将他作为一个罗汉。另外翻译这本《法住记》的法师,又将他作为一个罗汉,所以我们中国说十八罗汉了。
“你得到这个迦诺迦尊者的帮助,所以我们可以化解这个冤仇。”
人面疮说罢,悟达国师就很惭愧,马上捧起水洗这个人面疮,即时很痛,晕了过去。
第二天早上一醒过来,这个池塘的水不见了,寺院也不见了, 法师、沙弥都不见了,就是见到自己睡在草中间,有两棵很高大的松树,就开始知道这个是真正的罗汉来度化他。
所以我们如果可以照顾病人,去到敬老院关心这些老人,去到孤儿院、关心孤儿,这些都是有福报的。这些可怜的人,都是一个悲田,关心他,是种福田的机会。所以这就是我们说怎样修福报,要在这个恩田、敬田、悲田这三种福田中间去种这个福报的种子,这样你才有福报。
生活的环境
中国人说怎样做事会顺利,一命、二运、三风水、四修阴德、五读书。
你知道什么是命吗?为什么你有一个富贵的命,为什么他没有一个富贵的命,从哪里来的?种因啊。下种子,他前生种了许多福报的种子,又孝敬父母,又如法供养三宝,对可怜的人、众生,都关心,多放生,这些都是有福报了。所以命呢,就是我们说因果,要种因,种这个种子,种了因,然后修这个缘。
二运,运是什么,你知道吗?运不需要你去找一个人帮你算命,有人说:“师父,你帮我看一下我今年的流年怎样。”其实你不用看你的流年怎样,我说给你们听四个字就可以了:“善缘好运。”你和一切人都结一个善缘的话,你走到哪都好运,善缘好运,所以要广结善缘。我们佛教讲广结善缘,要有一个善心、慈悲心,关心别人。一切众生、很微细的动物你都要关心它。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带着目犍连尊者和阿难陀尊者两个人经行,就是吃饭之后一边走、一边修行,这样经行。走了很远之后就很口渴,没有水喝,刚好看见前面有一块西瓜田。
佛陀对目犍连说:“目犍连,你去化缘,化一个西瓜来。”
目犍连说:“好,马上就去。”
哪知道过了一阵子,目犍连西瓜没有化到,这个袈裟反被撕破了,很狼狈回来了。
这样佛陀就问他怎么会这样,目睷连说:“佛陀啊,你不知道啊,前面的这个瓜田,有一个棚子,一个女孩子,在里面守住这个成片的西瓜田,她养了一只狼犬,你不知道这个女孩子有多凶恶。去到那里,我说要向她化一个西瓜,她说不给,还指使这个狼狗咬我,幸亏我跑得快。”
佛陀说:“哦,这样啊。”
佛陀就对阿难说:“阿难,你去啦。”
阿难说:“这不行啊,目犍连尊者是师兄,而且他神通第一,他都化不到,我怎么会化得到?”
佛陀说:“不用担心,你去啦。”
一会儿阿难就回来了,很开心,手捧着两个大西瓜。
阿难就跟佛陀说:“佛陀啊,不是啊,我看这个女孩子很好啊,去了后她很热情,又请我坐,还给一些点心我吃,又和我谈话,最后挑了两个最大的西瓜送给我。”
这样目犍连尊者觉得很奇怪:“佛陀啊,怎么会这样,我和阿难两个,这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个女孩子,为什么她对我这么差,对阿难这么好,为什么会这样呢?”
佛陀说:“你们知道吗?无量劫以前,你们两个都是我的徒弟,你们两个都是跟着我修学。你们两个师兄弟一有空就经行,有一次,刚好路中间见到一只死老鼠,这只死老鼠在路中间。你目犍连的前生见到这只死老鼠,看了一看,然后一脚踢到路边去,没慈悲心,‘这只死老鼠很讨厌,踢掉它。’一脚踢到路边。阿难那个时候是师弟,他前生是师弟。他看到这只死老鼠,觉得这只死老鼠好可怜,‘无量劫中,其实他都曾经有机会做过我的父母,我要报恩。现在它做回畜生,又死了在路中间给人这样踩,好可怜呢。’他很有慈悲心、很有耐心、很用心地挖了一个坑,将这个死老鼠埋进去,帮它念往生咒、念三皈依就埋了。”
佛陀说:“你知道吗?这个死老鼠就是现在这个女孩子,你无量劫以前踢了它一脚,所以这一生她指使这个狼狗来咬你。阿难前生很好心,很用心帮它埋了,又念往生咒又念三皈依,所以她很高兴,见到阿难就生欢喜心。”
所以大家要注意,我们见到人呢,有时我们见到一个人,一见到他就生欢喜心,有时候见到一个人,就不高兴这个样子,都是前生的缘份来的。所以我们要广结善缘,就是这个原因,如果人一见到你就生欢喜心,你就用佛法度化他,如果别人见到你就很讨厌,你就要有惭愧心,我前生对他不好,是吗?将一切众生都看作是佛陀,是吗?将一切众生都看作是过去生的父母,未来的佛陀,真的。知道吗?我为什么鼓励大家多放生,你明白吗?可以给你买来放的众生,和你的缘份是很密切的,才有机会给你买下来去放。就是说,如果我再往上推,或者是五世,或者八世、十世,大概是这样的,你的亲人父母、其他的朋友,总之和你的缘份很深的,所以你才有机会买下来放生。如果和你隔得很远的,你都没什么缘份买下来放生,所以要多放生。你想一想,这个众生,这条鱼,你往上推二十辈子,它曾经做过你的母亲,你敢把你的母亲的身体买下来,剁开来煮吗?你不敢的嘛,所以多放生,所以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生的父母,我们要知恩报恩。
普贤菩萨的誓愿就有讲到,他那个十大愿王就有讲到礼敬诸佛!礼敬诸佛呢,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是指一切众生,我们对一切众生都要有慈悲心。印光法师说: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唯有我自己是凡夫。如果你真的可以这样做的话,保证你修行进步。你怎么敢争吵,你夫妻之间怎敢吵架,你将你的丈夫看成是未来的佛陀,你敢和佛陀吵架吗?你不敢的,所以你这样有一个平等心、慈悲心、要广结善缘,和一切众生都有一个很友善的缘份,去到哪里,你都很顺利。所以希望大家对一切众生,都要结一个善缘,结一个法缘,人家对你好,你就不要起贪心,你应该知道这是我自己的福报,成就我有一个修行的顺缘,我快点修行,同时回向给他,希望引导他可以成佛、解脱,将这个善缘转变提升为法缘。如果有人对你不好,这个恶缘都是好事,提醒你自己不要骄傲,不要傲慢,你前生是有业障的,你以前对别人不好,所以今生他对我不好,要有惭愧心、有忏悔心,这样对人。都是要对人好,他对你不好,你也要对他好,他对你好,你也要对他好,而且修一种平等心,这样你的修行就会进步。这些就是运,二运。
风水这个事,我们不可以迷信它,有些人很执着的,师父,是不是我这个命不好,我这个名字是否取错了,所以我这样不顺利呢?一个名字可以决定你的一切吗?你弄错了。当然如果你不好,你的命不好,会有小小的问题。其实我们说阳宅三要,一个住宅,阳宅三要,阴宅三要,阴宅就是风、砂、水,阳宅就是大门、床头、炉灶这三要,这个要知道一点点。比方来说,大家如果买一套商品房的话,最好挑一个四四方方、正正型型的住房买来是最好的。如果自己买一块地建房,最好建成四四方方。否则的话,家里的人肯定会有人有事的。很简单,这是最基础的,一个四四方方的房,西北角西北方就是代表男主人。如果你买一套商品房,刚刚新买的,你搬进去住,你发现西北角是缺的,这样的屋,男主人会有事,或有病,或是不喜欢回家,在外面找女人。西南是女主人,东边是男孩,南边是女孩。这些要知道一点。有一些搞房地产的,他不懂这些,他的房屋奇形怪状,这样的房子不好住,会有问题的啦,所以要注意点。而且如果有直冲的话,最好做一个玄关,这样会帮助一点点。所以要知道一点点。
如果是大修行人就不要怕,你看南华寺在民国的时候很破落,没有什么大德法师去住持,就很破落。当时广东省的省主席李汉魂将军,就由福建请来虚云老和尚,重兴南华寺祖庭。开始来的时候风水有问题的。现在我们看到南华寺山门前面有一条河,曹溪,围着南华寺,非常好。以前不是这样,以前这个水对着这个寺的山门直冲过来,曹溪水直接对着这个山门冲过来的。一条直路是一条枪,所以这个寺就比较破落。虚老一来到,当天晚上就风雨交加,大风大雨。第二天起身一看,整条河就改变了,流的方向改变了,以前对着山门直冲过来,第二天起来看,就是现在我们看到这条河这样,围着南华寺,这就叫做玉带环腰。这种玉带环腰是非常好的,你看看四会六祖寺的风水,应该非常之好的。所以大的修行人去到,风水不但不会控制他,而且将不好的转变成好的风水,这是非常之重要的。所以我们为佛弟子,当然将这些作为一个辅助性的,有小小帮助就可以了,主要最关键的是修心,最关键是种因,注重这个因果。 我们说善缘好运,你有这个善心、慈悲心,你去到哪里你都好运的,人家怎样对你,你都没问题。
大家要注意,我们佛教整天讲,要修忍辱波罗蜜。有些人不了解,以为说一味忍、忍、忍,她先生打她,她就忍、忍、忍,不作声,忍、忍、忍,谁对她不好,忍、忍、忍,我是佛弟子就是忍的啦。你搞错了,你知道吗?这个叫做忍吗,不是的。所以说我们这个佛弟子,完全都不懂得,有些人带着一些人去到寺院里拜佛,很好心,但是他无形中犯了过失。我们介绍,这个是地藏菩萨,这样平伸手掌才对,这是有恭敬心,人家不了解,你这样介绍可以嘛。有些人不是啦,这样指,这个是观世音菩萨,你骂人吗?你指着骂人吗?你有没搞错。这些很微细的地方都不懂。你知道吗?误解了,这个忍辱怎么修,明白吗?怎样修忍辱,大家要明白,所谓的忍辱波罗蜜是怎样呢?是转变你的念头,运用佛陀的智慧转变你的念头,令到你心中间真是没有烦恼,真正不生气。你其实心里很生气,硬着来按住,克制自己、压抑自己,这个不是叫作忍辱。而且你要小心,你明白吗?如果你这样做,你要小心,我告诉大家,一个人整天不开心,整天很忧郁的话,这个人会怎样?知道吗?癌症。真的,不是说假的。但是那个人是很燥的,整天发脾气,他一发脾气就跳起三丈这样高,这些会有什么问题?知道吗?心脏病、高血压。当然大家要注意,这些不是那么简单。这些是一个方面。
我们明天有机会讲到,怎样可以保持身体健康长寿。我们健康,有三种健康:身体健康、心灵健康、灵性健康。身体健康没病苦,心灵健康没烦恼,灵性健康没业障。这三样都是我们想求的,没病苦、没烦恼、没业障,这样就好了,这样就好快乐了。如果你想的话,明天就好好听,你就会知道怎样去做,是吗?所以所谓的忍辱波罗蜜,不是说你硬按住自己,你搞错了。怎样说呢,佛陀告诉我们,打个比方:这个世间,你的心是清净的,世界就清净了,你的心是平等的,你就不会受到这个世界的伤害了,否则的话,你就会受到伤害的。所以我们要修忍辱波罗蜜,要懂得运用智慧来转变它,怎样运用智慧来转变呢?怎样运用智慧来转变自己,令到自己不生气,很简单的,你修忍辱波罗蜜。打个比方来说,你去到一个很多玻璃渣,很多刺的地方,你要保护你的脚不受伤,你怎么办呢?你没可能铲平这个世界,你怎么办,很简单的,你穿上一双鞋就可以啦,没问题的。这双鞋的鞋底比较厚一点,走路不会受到伤害。同样的,如果我们可以,可以怎样?知道吗?如果我们可以降伏自己的心,这样你就不会受到伤害的,这些就是真正的修忍辱波罗蜜,你不要以为硬按住是忍辱波罗蜜,你错的啦。为什么我们会生气呢?我们得不到,所以我们生气。你看那些小孩,他很小,肚子很饿,想吃奶,他又不会表达,他就哭,得到了他就不哭了。我们同样也是一样。我们为什么会生气?因为我们有所求于人,我希望他尊敬我,我希望他重视我,但是他不重视我,或者他不尊敬我,我就生气了。其实有求就皆苦,你求什么呢?自己满足自己,降伏自己的心,这样任何时间,你都可以自己心无挂碍,都可以自主,这样你就任何时间都很快乐。所以我希望大家做一个开心的佛弟子,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这样来求解脱。
说到这个善缘好运,为什么会善缘好运呢,其实这个缘是好重要的,你有这个因就有这个缘。所以为什么我们说,你种的这个福田的因,都要多点诵经,或者多点念黄财神法,多点诵《药师经》,为什么呢?这个缘是很重要的,你有这个种子。比方来说,同时有两种豆,一种黄豆,一种黑豆,你想收黄豆,不想收黑豆,但这两种豆的种子都有了,你怎么办呢?你把这个黄豆放在很肥沃的土地里面,不停地帮它淋水、又有阳光,这样很快你就可以有收获了。这个黑豆你不给它水,放在水泥地上,这样没问题了。虽然是有因,但你不会受这个果报。同样的,这个意思是说,我们过去生有善因、有恶因,你希望这个恶因不成熟,不得这个恶的果报,怎么办呢?你要保持正知正念,你要修这个善缘好运,这样保持正念,随时观照、觉照,这样,你就等于帮这个善的种子,好的种子,福报的种子,不停地淋水、施肥。你很快就会自己收获自己的福报,所以这个很主要。
这个缘也很重要。我们现在说到一个问题,定业可转不可转。有一些人说定业不可转,你看释迦牟尼佛都要头痛三天,琉璃王攻打迦毗罗卫国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的家族有好多人死了,释迦牟尼佛自己头痛三天,也就是说定业不可转。但是我们又见到我们的晚课里面,有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为什么又可以灭定业?为什么又说不可转呢?大家明白吗,很简单,都要在这个缘上面做功夫,在这个善缘上面做功夫。打比方说:我有一个甁,我装了半甁的盐,然后我又加了半甁的水进去,你说这甁水能不能喝,喝不了,太咸了、太苦了。但是如果我拿一个很大的桶,装一整桶水,将这个半甁盐倒进去,这个水可不可以喝?可以喝,你说这个盐在不在?在。但是怎么样呢?这个缘好了,这个善缘多了,冲淡了,所以这个叫作定业可转,就可以理解定业可转。如果果报没有成熟之前,你保持正知正念,你多点忏罪,培福报,这样就可转了,所以大家要明白这些方面。
四就是修阴德,阴德就是说,你自己默默地修行,默默地帮人家,不用宣传的,不用图名图利的,这就是修阴德。你无条件地,无私忘我地去帮助众生,而且做了好事不让人家知道,而且心胸很广阔。
宋朝那个时候有一个范仲淹,我们学过他的《岳阳楼记》,大家都应该知道,是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人的心胸非常之广阔,所以福报很大,所以范家的子孙,代代都有人才出来,修阴德是非常之重要的。范仲淹有一次在苏州做官,好像我们东莞的市长一样。那个时候有一个会看风水的人,他说看到一块阴宅很好的地,就跟他讲,如果将范仲淹的父母葬在这个风水宝地的话,他家连续十代都会有人可以做到宰相。范仲淹这个人的心很广阔,他就说:好,谢谢你。但是他没有将这个风水宝地葬自己的父母,他做什么呢?他建了一座学校,苏州公学。他就说,与其是我一个家族好,不如整个苏州的人,子孙后代都好,都有很多人才出来,这样才算是好的,所以他就建了这个苏州公学。从此之后,苏州就出了很多人才。而且范仲淹的父母,虽然他葬的地方很普通,因为他的心胸很广阔,修到很大的阴德,所以他的子孙,一直到现在人才都是很多的。
我们要注重修阴德这方面。而且如果我们学佛之后,做了好事,反而给人误解了,被人骂,这些要高兴。不要说为什么会这样,我受了皈依,我又学佛学了这么长时间,我真的很真诚,很虔诚做了好多好事,为什么反而给人骂,反而不顺利,这是好事来的,你明白吗?为什么呢,好像一棵树,这个善因,如果你做了好事,马上有好报,这不是好事来的。为什么?你种的这个善的种子,马上开花结果,你报了就没有了。但是你种了这个善的种子在这里,你反而给人骂,你的恶业提前就成熟了,帮你消业障。而且你的善的种子没有报,没有报的话,它就不停地生长,善也好、恶也好,没有报,它就不停地增长。所以你等到以后报,这个福报就很大、很广大,最后将它回向菩提,回向给一切法界众生,有这个菩提心,这样,你的福报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做了好事给人骂,还要很高兴,不用慌,还要随喜你,祝贺你。为什么呢?因为你后面的福报很大。
你做了坏事,立刻有人指责你,你要多谢他。你做了坏事没人知道,你就惨了,你明白了吗?你做了坏事没人知道,以为没人知道,没问题。你为佛弟子,你如果做了坏事,你以为没人知道,你的罪更大。为什么呢?举头三尺有神明,你以为做了坏事没人知吗?天地鬼神知道,佛菩萨更加知道,你以为全部都不知道,你是真信佛,还是假信佛?你已经另外加了一个怀疑三宝这个罪在里面。所以有一个上师就说:“恒需谨慎有三种,众中出言应谨慎。” 这是说我们有三种很谨慎,大众之中讲话要很谨慎。为什么呢?如果我们很高兴的时候,我们讲话不谨慎的话,就很容易没有信用。为什么?我非常的高兴,人家求我什么什么,我说好、好、好, 到时候做不到,这个人没信用。你不高兴的时候,你说话更加要谨慎,为什么呢?你心情不好,人家问你什么什么,“你很讨厌,走开一点”,无意中间你就已经得罪了一个人,所以大众之间说话要特别谨慎。“独处行为应谨慎”,你单独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你的行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很谨慎,你不可以说没人知道,不管我怎样做也没问题。不可以这样,这点要很注意,自己单独相处的时候要很谨慎,要很精进地修行。“平时观心应谨慎”,你平时任何时候要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一举一动,起心动念保持正知正念。都要非常之谨慎,你可以做到这三种谨慎,你的修行会有进步,你会有很多善缘,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些方面要修阴德。
所以这里讲到一个问题,我们如果有什么过失的话,当时就要忏悔,马上就要忏悔,不要等到以后才忏悔,马上发露忏悔,这是最好的,不要拖到以后。为什么呢?因为它会增长,你今晚不忏悔,明天就是两倍的罪。好像说呢,这个蚊子咬我,我打死它,这个罪很小,马上忏悔就清净了。如果你不忏悔,第二天就两倍的罪,第三天就是四倍的罪,第四天就是十六倍的罪,等到半个月以后,是一万三千六百八十四倍,一万三千六百八十四倍的罪。这个罪等于怎么样,等于杀一个人的罪差不多,你以为你没什么问题吗?你如果有过失,你不马上忏悔,你有问题的,大家要注意了, 所以任何时间我主张大家修行,任何时间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
修行三个方面都要注意,修行三个方面,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个方面,修任何法门都好,首先是发心,然后是修行,第三就是回向,这三方面都是需要的。发心很重要,同样是诵一遍《心经》,大家《心经》个个都会念的,是吧。“观自在菩萨……”这个人人都会念,但是发心不同功德差很远。有一个人他以菩提心,我发菩提心念一遍《心经》,回向给一切众生。我发菩提心,希望我可以早成佛道,唯有我成了佛,我才可以真正有能力去帮助一切如母的众生,所以我要成佛道,所以现在我要快点念《心经》,来增长智慧,令我快点解脱,早成佛道。这样念一遍《心经》很短,但是功德很大,可以成为你在人间行菩萨道的资粮。
第二个人,他的心量小一点,他没有发菩提心,但是他说:我觉得这个六道轮回都是太痛苦了,所以我就要解脱,超出这个六道轮回,将来我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种心是为了求解脱,它是会成为你解脱道的资粮,都是可以的,这个是菩提道次第的中士道。
另外一个人他还差一点,还低一点,他就说:我看我解脱,我业障重,我还是做不到的,我都很困难,慢慢来吧。我希望我来生可以得到这个人身,或者去到天上,起码我不会在这个三恶道中间。这样都可以,这是下士道,共下士道,起码可以第二世得人身,继续闻佛法,继续修行,这样都好的,这三种都是佛法。
但是另外第四个人,他的发心就不同了,他的发心就说,我念一遍《心经》,希望我今天生意好一点。你如果只是用这种心,你不以菩提心去保持的话,你只是这种心,你只是得到现世的果报。世俗法,这不是佛法,你表面看到你念一遍《心经》,其实你在修世俗法,修的不是佛法。大家明白吗?
所以有一个祖师,他说凡圣都是在修,凡夫和圣人都是在修行。凡夫,凡修贪嗔就搞轮回,圣修悲智就得解脱。凡夫都是在修,修什么呢?修地狱、修饿鬼、修畜生,你明白吗?你只是贪我今生得到什么,我为了这个贪心,我来念一遍《心经》,你修什么,你知道吗?就算你今生得到,你又会怎么样呢?你以这种贪心,贪就是因,果就是什么?饿鬼道。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发心很重要,发心要清净。我们首先一开始就说了,一棵树的树根有毒,花果都会有毒的,所以希望大家一开始就扭转自己,就纠正自己的动机,发心,然后再去修行。你不要匆匆忙忙地,拿起一本书来念、念、念,念完了就算数,不可以这样的。所以有的人说我念一遍《药师经》,希望我今生很漂亮,不要打扮,不要美容,就可以啦。其实你打扮什么呢?真是的,不管你怎样打扮,你每天花五个小时、六个小时打扮,你怎样打扮也好,所有的人,好看的只是表面的一层皮,所有的人都是一个会走路的厕所。你起什么贪心呢?这么奇怪,你贪什么,你贪厕所吗?这样你在厕所蹲长一点时间,坐在厕所不用出来。不用的,其实你真正了解之后,就不会起贪嗔痴,所以希望我们可以增长智慧。
明朝的一个人,是个带兵的将军,他是个佛弟子,每一天都诵《金刚经》,诵得很好。有一次打完仗,有一个士兵,死了的士兵托梦给他,希望他帮他念一遍《金刚经》来超度他,他说好。
第二天一醒,做梦一醒,就马上起身帮这个士兵念一遍《金刚经》。刚刚念了一半,他的夫人就送了一杯茶给他,他就说不想喝茶,只想专心诵经,就摇摇手,这个心说不用不用,这个口在念经,心就想不用不用,就这样。
到了晚上,那个士兵又托梦给他:“大人啦,请你慈悲啦,你今天诵经只帮我诵了半部。”
那个人就说:“不是,我全部帮你诵完了。”
那个士兵说:“不是啊,你中间起了一个念头,‘不要’,所以后半部分全部都没有了。”
所以专心不分别、不间断、不夹杂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诵经,比方来说,我诵这个《地藏经》很长,是吗。我诵到第七品,差不多诵完了,电话响了,一定要听,怎么办呢?你诵完这一品,或者你马上去听,你听了之后,从第七品开始一路念过去,这样比较好,最好是专心念。中间修行,这个不间断、不夹杂。
最后这个回向,要回向菩提,回向佛道,回向众生,回向我等一切众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不可以只回向给自己。《地藏经》里面就讲,如果你只回向给自己和自己的亲人,就是怎样呢,舍一得万报,三生受乐,你三生受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升入初三会获得的快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