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军舰动力系统中日本的军舰那么强,为什么坦克却那么渣

当前位置: >
> 二战时期苏联抗击日军 好比坦克与装甲车的对抗>>正文
来源:百战网
二战时期苏联抗击日军 好比坦克与装甲车的对抗
[提要]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气焰是何其的嚣张,主要的屏障是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而这样的日军虐虐当时的中国是一点难得都没有,但是要碰上了同样强悍的苏联军队,那么侵华日军也就如同铁拳砸在了钢板上。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
  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气焰是何其的嚣张,主要的屏障是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而这样的日军虐虐当时的我国是一点都没有不难的,但是要碰上了同样强悍的苏联军队,那么侵华日军也就如同铁拳砸在了钢板上,也好比坦克与装甲车的对抗。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苏联抗击日军的老照片。
  正在行军的苏联军队,浩浩荡荡的有好几千人。
上一篇: 下一篇:二战中,日军的海陆空三军赶美国,苏联,德国有差距吗?差距有好大?
二战中,日军的海陆空三军赶美国,苏联,德国有差距吗?差距有好大?
日军海军当时是不是算世界一流?
零式战机是不是算2战最先进战机之一?
日本陆军和美,苏,德是不是有很大的差距?
日本海军二战开始的时候 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都是世界第一的 不管是吨位 还是一次齐射炮弹重量 还是甲板面积这些硬指标都是第一 而且日本人当时对海军也是最重视 但这只是战争初期。以太平洋战争中最重要的舰种 航母为例
如果从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引发太平洋战争算到日日本投降,美国共建成下水的航母具体数量如下:
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22艘
中途岛级舰队航母2艘
独立级轻型航母9艘
塞班级轻型航母1艘
博格级护航航母45艘
康门斯门特滩级护航航母18艘。
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50艘。
以上共有重型的舰队航母24艘、轻型航母10艘、护航航母113艘,总计147艘。
如果从日德国入侵波兰二战爆发起算,应再加上约克城级大型航母大黄蜂号、护航航母长滩级两艘、桑加蒙号护航航母。则以上共151艘。这是许多权威资料都引用的数据。
如果我们把基本在二战时间建造而在日本投降后不久(1945年当年内)下水的航母也算上,应再加上大型航母埃塞克斯级两艘、轻型航母塞班级1艘、康门斯门特滩级护航航母1艘。
综上所述,广义上美国在整个二战期间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舰队航母27艘,轻型航母11艘、护航航母117艘,总计155艘!
顺便再补充两句,以上航母不全是给美国海军用的,比如其中博格级的护航航母,后来大多数都给了英国海军用于大西洋反潜护航战。
同期,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只建造和改装了大型航母大凤号、信浓号、中型航母云龙级3艘和护航航母大鹰号,共计6艘。
美国之所以能在战时紧张的状态下生产出如此惊人的航母,除了超强的经济实力,其绝对优势的工业化组织能力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亨利约翰凯撒这个疯子。这位美国工业家在二战前还有纽约铺马路,从没造过一艘船。但二战爆发后,这个天才开始疯狂地建设造船厂,并按他研究的快速流水线造船法造船,其造船时间为其它船厂的三分之二,成本则只有四分之一。二战期间,凯撒旗下的船厂竟然一气建造了1490艘各类船只,除了著名的自由轮,还包括那50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母舰。估计日本人在战前计算美国军舰战时生产能力时,做梦都想不到能平空多出这么惊人的生产能力。因此,凯撒的贡献绝对不亚于任何海军上将,这种产业型人材,恰恰是只有美国有而其它国家没有的。
而日本陆军整个二战期间基本没什么新装备问世 而且日本陆军的较大战绩也是在二战初期取得的 而且整个二战中日本陆军也很少在大纵深的战场上正面遭遇先进的机械化部队(当然在诺门砍 小小的遭遇了一下下 但那太短暂了而且也是试探性的)日本人更善于丛林战 和岛屿战 虽然在一系列的岛屿争夺战上它们都输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它们打得很顽强甚至可以说打得很疯狂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美国的战地记者说过:“日军在二战时期最大的战略成果 就是把他们的对手---美军也变成了一支敢于和对手玩命的队伍。”
最后再说说零式
二战舰载机最好的是F6F还是F4U存在争议,但零式肯定不是。
日本的零式只在二战初期略占优势。日本的基础工业不行,但通过卓越的设计,使其结构很轻,翼载较小,因此在动力有限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机动性。二战初期,零式的对手是美国的F4F,虽然这两种机型的发动机功率相差无几,但美国在装甲防护上略强,于是更轻巧的零式就取得了更好的机动性,比如爬升率以15.7米/秒压倒F4F的11.7米/秒。因此,零式在二战初期更容易击落F4F。后者不如零式好,但战术得当的话也还是勉强能与之周旋的(F4F的俯冲性能更好)。
但二战后期美国服役了两种优秀的舰载战斗机:F4U和F6F。这两种飞机都采用了超过2000马力的发动机,比前面那两种高出一倍。凭借这个技术,这两种飞机都在保留较强装甲防护的基础上,在机动性方面也对零式取得压倒优势。比如爬升率,6F达到17.8 米/秒,而晚期的4U4更达19.7米/秒,后者的最大时速甚至超过了700公里(零式只有500多公里)。因此,这两种美机均比零式快得多、爬升率等机动性强得多,坚固得多,甚至连作战半径都大得多(这意味着美航母可以从零战作战半径外发动攻击)。
对F6F好还是F4U更好,这个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争论起来就没完了。光看性能的话,我也比较喜欢晚期型号的F4U,毕竟从一些表面数据来看貌似更胜一筹。不过,如果看战绩的话,我认为F6F的表现似乎更精彩些。
实战中,F6F共击落了5271架敌机(其中只有5163架是日本飞机),自己仅被损失240架,总战损比高达19:1。它在塔拉瓦环礁之战就取得过对零式30比0的战绩,到马里亚纳火鸡大屠杀时更是一边倒。
据统计,F6F对零式的胜率为13:1,而F4U对零式胜率为11:1。当然,这里有二战后期日本海航飞行员素质直线下降的因素,但无论如何,这两种美国舰载战斗机明显强于零式是没问题的。
F6F和F4U可以并列为二战最佳舰载战斗机,二者各有千秋,谁更好不是几年能争得清楚的。如果非要我选,我更倾向F6F。因为它的结构比F4U更简单些,更适合大规模生产,在航母上起降性能也较好,视野也好,关键是:战绩更好。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日本海军还行,毕竟最先装备航母的就是日本吧(如果没记错的话)零式战机在当时是最快的战机,但是除了速度外,它也没什么优点,早说二战中武器装备先进程度的话,日本我认为是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当时的中华民国
请问楼主的意思是不是这样?
大战期间:
1.日本海军V美国海军
2.日本陆军V苏联陆军
3.日本空军V德国空军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个人觉得日本都输了...
1.二战美国军舰都有雷达了,日本没有..还有就是日本没有美国那么强大的工业实力,美国航母下水的速度不是盖得...
2.陆军和苏联更没得比..鬼子的小坦克在T34面前都是浮云...
3.日本航空科技根本没有德国先进啊.零式战机只能说是二战著名的飞机,算不了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
1日本海军是当时世界最强的海军之一,绝对是世界一流的;2零式战斗机是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3日本陆军在装备上和美俄德有差距,但其战斗力却是三国中最强的。如果日本没有发动侵华战争,把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太平洋战争,美国不一定能打赢日本(不投原子弹的条件下)。
零战在战争初期的确很先进~不过中期P-38闪电出现后它的优势就没有了。强寇的软肋:二战日本陆军全面落后于欧洲列强与美俄|二战|日军|装备_新浪军事_新浪网
强寇的软肋:二战日本陆军全面落后于欧洲列强与美俄
二战日军士兵单兵装备
  作者:戴旭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通称“二战”)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七十周年纪念。此时此刻,从军事战略战术角度分析回顾一下那场空前惨烈的大战中,敌我双方的成败得失及深层根源,仍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作为现代第一场大规模的机械化战争,“一战”(年)是从边境地区的前沿部队交火开始,逐渐升温的战争。一旦防守方形成了连续的堑壕正面,进攻方就只有组织庞大的炮兵部队,进行高消耗性的逐点突破。
  但是,“二战”的情势完全不同。战争初期,德军借助于新的无线电工具和机械化运输手段,以强大的装甲集群为矛头,在空中支援下,进行大纵深的分进合击,从而取得了“闪电战”的惊人战果。
  “炮队”飞到天上
  日清晨,当德军突然入侵波兰,大战正式爆发时,没有谁相信波兰人能获胜,但英法等国都认为,波兰至少可以坚持三四个月。可惜, 这一仗总共只打了28天即告结束,主要战斗实际上仅进行了17天。接着,德军转向西线,4个小时控制丹麦,一个月拿下挪威,42天击败法国。如此神速,彻 底打破了“一战”存留下来的传统攻防时间表。
  这就是新军事体系对旧军事体系的摧枯拉朽。
  对此,连一向以创新能力高强著称的丘吉尔(战争初期任英国第一海军大臣)也深感困惑乃至震惊。因为德军使用的所有技术和武器,都是上一次大战中就出现了的。经过新的战略思想的整合,居然可以完全颠覆预期的战况进展。
  其实,德国人自己也未完全认清,这种新战法到底有多大威力。不光未真正带过兵的希特勒没有想到,他的装甲部队会推进得如此迅速,连很多德军高级将领,一开始也搞不清楚,军队现有的武器该如何组合搭配使用。
  在西线攻势发起前进行的一次兵棋推演上,一位德军参谋总部高官质问时任装甲部队指挥官的古德里安:当你的装甲部队推进到马斯河(按:发源于法国 东部,流经比利时及荷兰)时,你的重炮兵部队恐怕还在德国本土,你如何突破法军防线?古德里安答道:他将用在波兰“闪电战”中立下奇功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取代传统的炮队。
  这就是立体化的新陆战。而当时英法联军完全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战争。他们认定:古德里安无法在行进中突破马斯河,德军为了等待炮队支援,至少要 停留六到七天。实际上,进抵马斯河的德军装甲部队只休整了半天,随即发起进攻,当天就突破了马斯河防线。英法联军做梦也没有想到,德国人的“炮队”居然飞 到了天上。
  “鬼子”遇强则弱
  回过头来看看侵华战争至太平洋战争初期,军力一度称雄东亚的日本。当时日本海军确实比较先进,但其陆军难与苏、美、德诸国相比,甚至连“一战”时陆军强国的水准都没达到。
  由于没有参加“一战”期间的欧洲陆战,日军对火力革命认识模糊,其火炮射程和威力都非常有限。虽然能够在中国战场逞一时之凶,一旦遇到苏联、美国之类强劲的对手,只有挨打的份儿。
  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中,日军已经发现,其火炮的射程全面劣于对手,以至于苏军火炮可以在日军火炮射程外自由射击,日军根本无力还击。
  日,硫磺岛战役正式打响,而美军针对这个只有21平方公里的小岛的火力压制,早在前一年的12月就开始了。开战前三天,美军 又进行了三天的火力准备。而整个战斗过程中,他们共发射各种口径的舰炮炮弹30余万发(计1.4万吨),直接支援登陆部队作战。
  在1945年柏林战役的外围战中,仅4月17日这一天,苏联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配属的炮兵就发射了123万发炮弹,约可装满2450个火车车 皮,共计98000吨。苏军供给炮弹的铁路线,直接建到一线炮兵阵地上。最终参与直接攻击柏林城的苏军共有464000人,装备12700门火炮和迫击 炮,2100门火箭炮,1500辆坦克及自行火炮。这种高度工业机械化的物质力量,是当时工业实力比较薄弱的日本而言,根本无法想象的。
  相比参战的欧美各工业强国,日军在机械化方面也全面落伍,其野战炮兵仍然是以骡马牵引为主,步兵则多依靠徒步行军。
  “日军”思维僵化
  日军的陆战思维,仍然是以步兵为中心,坦克被定义为支援步兵的武器,使得坦克部队发展非常缓慢,坦克本身性能也相当落后。
  “二战”中,日军性能最好的坦克是97式中战车。该战车装备短管57毫米炮,全重13.4吨,最大装甲厚度只有33毫米,且车身不是整体铸造的,而是铆接的装甲板。后来为了加强反装甲能力,又推出了装备47毫米反坦克炮的97改,但战斗力依然有限。
  相比之下,苏军主力坦克T34/85装备长身管的85毫米炮,全重32吨,最大装甲厚度90毫米。斯大林2型坦克,则装备122毫米炮,全重46 吨,最大装甲厚度160毫米。美国的M4谢尔曼型坦克则装备75毫米炮,全重30.1吨,最大装甲厚度51毫米。德国的虎1坦克,装备56倍口径的88毫 米炮,全重57吨,最大装甲厚度100毫米;豹式坦克装备70倍口径的75毫米炮,全重45.5吨,最大装甲厚度110毫米。只有贫弱的意大利跟日本算是 难兄难弟,其主战坦克同样是铆接车体,同样是20吨以下车重。
  更有甚者,日本陆军迷信夜袭加白刃突击,忽视单兵速射武器,严重阻碍了冲锋枪、半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的研制和列装。美军则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普遍装备了性能更佳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日军步枪手每打出一发子弹,就要手动枪栓退弹壳,不然下一发子弹无法上膛。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的近距离夺岛混战中, 往往因此暴露位置。而美军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却可以连打八枪,然后自动弹出弹夹,再装上新的八发弹夹。
  此外,日军的机关枪也不够先进。在太平洋战场上,4名美国步枪兵两人一组,以加兰德步枪进行轮流射击,居然可以压制住日军的轻机枪!相比之下, 德军的MG42却可以打出每分钟1500发的高射速,连绵的声音宛如电锯锯断圆木,又如同撕裂亚麻布。对盟军老兵而言,这种刺耳的声音,无异于战场上死神 的召唤。
  曾肆虐东亚大地的日本陆军尚且如此,就不要说当时总体羸弱落后的中国军队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日本军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