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新闻网

|||||||||||
最新播报:
大学生就业难怎么破?湘潭大学两位校长来支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这一数字再一次触动社会的神经,相比2014年的727万的新高,又有增长。
  大学生就业难如何破解?对此,湘潭大学原校长罗和安、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长庚,纷纷出招解难。
  降低创业“门槛”营造创业氛围
  “强烈支持政府工作报告中‘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举措。目前,单靠现有企业就业还不够。”刘长庚说,政府要重点处理好大学生创业,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人才红利”优势,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带动一批人就业。
  不过,刘长庚担忧的是,中国为大学生创业营造的氛围不够浓厚,无法有力地带动就业。数据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比较低。
  刘长庚认为,在中国创业风险比较高。这就需要政府要转变职能,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尤其是要为企业营造一种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实现大学生创业“零政策门槛”。同时,要确保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消除政策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激发大学生创业,从而带动更多就业。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鼓励到基层就业。
  两会期间,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王岗村党支部书记花全反映,王岗村是一个布依族村寨,这几年只有2名大学生返回农村工作,而现在,仅剩一人。工资太低,专业又不对口,担心她会辞职离乡。
  刘长庚认为,大学生毕业不愿到基层工作,一方面,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不甘于再回到农村,希望凭借“大学”的跳板,跳出“农门”;另一方面,基层工作确实苦,工资待遇也较低。
  为此,刘长庚建议,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农村发展,到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工作,一是引导他们合理有序地到本地县市工作,实现就近城镇化,并提供就业信息等服务;二是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带领更多人致富;三是提高对偏远的地区、艰苦岗位的补贴。
  呼吁立法反对就业歧视
  “要求某地户口”、“限招男生”、“211高校毕业”……春季招聘季又迎来毕业生的求职高峰,不少学生被应聘条件中的“任性”要求碰了“鼻子灰”。这样的“就业歧视”该怎么解?
  罗和安介绍:“就业公平涉及的很广,除了民族、性别、年龄、身高等歧视因素外,非“985”、“211”高校毕业生就业时遭歧视的现象日益普遍,用人单位的不合理的对待,剥夺或者损害了公民的平等就业权,极大阻碍了就业机会公平的实现。
  “平时经常收到学生发来的邮件,反映遇到的就业不公平情况。我很替学生惋惜,也很着急。”罗和安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歧视问题,需从法律层面进行界定,应尽快制定并出台《反就业歧视法》。
  关于《反就业歧视法》的相关内容,罗和安认为应包括:界定就业歧视内容与所歧视公民类型;规定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不得排斥所界定公民参与人才选拔聘用的资格等。同时,健全反就业歧视的政策与制度保障,加强对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拨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的政策引导和监督。
  “要强化法律监督,健全反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机制。”罗和安还谈到,明确反就业歧视司法救济的范围、方式、途径,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并设立救助热线,为遭受就业歧视的公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通讯员 张灿强 记者 李俊杰)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抛开大学生看“就业难”问题
十指连"新" "掌"握精彩-- 东北新闻网手机版
  &她在石家庄,她离职一个月了&&这期间,没几个人知道,连爸妈都是瞒着的&&你找到下家了吗?没有,那为什么这么快?因为不想干了&&不上班的日子,她看自己喜欢的书,去不常去的街道,高峰期去坐公交&&&这是名为&一位在石家庄打拼的姑娘&在网上发的一篇帖子中的一段话,大概有1000字。它以散文的形式,细腻的笔触,讲述了毕业三年的漂泊生活,工作的更替、生活的迷茫,还有梦想和对人生的思考。(燕赵晚报)
  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年轻人的酸楚与无奈。毕业生就业难、频繁辞职主观上说是大学生好高骛远、过于追求梦想,不能脚踏实地。但从客观来看也与社会因素和教育结构不无关系。
  显而易见的是,我国当前的宏观就业环境不容乐观,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出现&井喷&,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再加上全球经济不景气等因素,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往具体了说,还有我国饱受诟病的大学教育模式,多数高校的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有很大的盲目性,拿工科为例,与所学专业关联不大的高数、英语等课程几乎占据了全部课程的&半壁江山&。而专业课往往只占很小的比例。可想而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连一般图纸都看不太懂。学校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上也缺乏专业性,导致许多学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对自己的职业根本没有规划,缺乏自我表达、自我推荐的技巧。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需要做更多的仍是社会和政府,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规范招生规模,优化专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等等。解决好大学生就业,才能为我国下一步整体发展战略储备高层次人才,才能为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赵梦嫣)
东北新闻网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iPhone版
【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
【】【】【】【】
*免责声明: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报道:
·&& 15-10-1916:23
·&& 15-10-1911:06
·&& 15-10-1910:10
·&& 15-10-1909:08
袁成杰杂志封面大片
陈晓初秋暖系穿搭
《创业时代》发剧照
《赢天下》唯美剧照
王梓权曝写真大片
王珞丹示范极简穿搭
姚晨演绎时尚约会穿搭
《中餐厅》周冬雨挑大梁
频道热线 024-31  投稿信箱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邮箱:|
东北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辽)字第00255号
沈网警备案号
用户可信赖无线产品2015年大学生毕业季: 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
&&& 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比2014年增加近22万人。连续几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给人的感觉是: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这与中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有关,也与毕业生、企业的结构性用工问题有关。
  《小康》记者 麦婉华
  正装、领带和手上厚厚的简历,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标准配置。6月19日早上9点15分不到,广州大学城北亭广场室内已有不少大学生在等候、交谈并准备面试。这场201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9点半才正式开始,但他们早已严阵以待。
  千里马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广东多场招聘会。公司工作人员陈源伟介绍,今年的招聘单位摊位有所增加,而到了6月份,毕业生的上岗率会更高一些。“将近毕业,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找到工作。所以,现在那些学生被录取后,一般都确定上岗了。不像3、4月份时,学生就算找到工作,还说要先考虑一下。”
  据悉,2015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再攀。教育部部长表示,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比2014年增加近22万人。
  毕业生就业压力感增大
  根据教育部统计,近10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338万人,2007年为495万人。201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2014年毕业生人数继续走高,达到727万。而2015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49万。与10年前相比,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是当年的2.2倍。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凤认为,2015年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宏观就业压力不减。据分析,2015年就业需求与2014年相比没有明显的起伏。
  5月29日,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毕业生人数在年年递增,就业之难也似乎成了常态。连续几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给人的感觉是: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报告显示,今年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数为18.39,明显高于2014年的压力水平。在衡量压力大小的三项指标上,以情绪体验最为突出。这说明,年轻求职者在情绪管理的意识与技能方面仍需提高。另外,不同学历的比较中,专科生和硕士生的压力最大,形成“高压硕士”现象。
  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人数已不少,往届还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就更难“突围”了。在应届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小康》记者发现有一些2014年的往届毕业生。当中既有一直没有找到满意工作的,也有已在职场打拼一段时间又辞职找工作的。
  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
  为什么会造成近年来就业难的局面?这与中国新常态下的很多变化有关。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大环境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据了解,近期国际持续下跌,美元指数大幅上升,一季度经济增速低于预期,等若干经济体也陷入衰退。
  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栏目发表了题为《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年中更新)》的报告。报告指出,与去年12月份该小组所作的预测相比,该报告小组将2015年实际GDP增速的基准预测值由7.1%下调至7.0%。对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最新预测为12.6%,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最新预测为10.7%,均比原预测略有下降。
  报告称,从对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出口增速明显放缓;第二,开发投资减速快于预期;第三,部分行业出现银行惜贷、企业慎贷现象。 报告预计,虽然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低于预期,但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开始企稳,最近出台的稳增长举措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开始显现积极效果,以及世界经济也将有所复苏等因素,估计下半年中国GDP环比增速将会略高于上半年。
  “经济增长速度和中国劳动力总量供给从双增长转向双下降,导致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同时下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副研究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5年《社会蓝皮书》时说。
  2015年《社会蓝皮书》指出,按照目前高校招生规模不变预测,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比重将升至21.6%,到2030年将超过30%,高校毕业生占青年劳动力的比例将进一步加大。但有关统计显示,每年约有25%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之前不能找到合适岗位。部分长期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其就业更趋困难。
  “新常态下就业结构性问题突出,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应把握好宏观经济社会结构矛盾与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系。”陈云说。
  找工作不难,找好工作难
  在很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现场都会出现一个奇怪现象――某些单位的摊位前面,学生大排长龙;某些单位的摊位面前却水静鹅飞。走近一看,人满为患的摊位都是国企,或者大企业;而没有人排队的都是一些私企,小企业等。
  深圳一家私营医院的招聘人员说,本来至少要招40人的,但现在她只收到6份简历。“就算有人来面试,但他们的专业和学历都没有达到要求,很多都是大专院校或技术院校的,本科甚至硕士以上的却不愿投。”
  “其实说到就业难,我觉得是双向的。虽然现在毕业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同时在工商局注册的公司也是不断增加的。例如说,现在像电子商务类的公司挺多的,因为近年来O2O发展比较迅速。主要来讲,还是看毕业生想找怎么样的工作,他们愿不愿意投身到不是大企业的地方去。”陈源伟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生江树也有相似的看法。他介绍,现在他们学院大概三分之一找工作,三分之一升学、出国,还有三分之一在预备明年的考研、考公务员等。当问到是否觉得难就业时,他说其实很多同学都能找到工作,但找到好工作就不容易。“很多时候说就业难,其实是毕业生期待的工作和现实找到的工作相差甚远造成的。当然,有些比较内向、不太敢表达自己的同学,找工作似乎是比较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就业市场上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反映出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矛盾实际上就是不匹配的问题,如岗位和人之间的不匹配,地域上的不匹配等。目前还不能说我国的大学生人才过剩,其实我们的大学生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一些大学生就业难说明现实中缺乏大学生合适的岗位,技术型人才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而要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张车伟认为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全方位的深化改革,要坚持市场导向,国家和市场应发挥好各自的作用。治本之道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同时深化高教改革,通过用人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大力推行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扩大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创业要看学生本身是否适合
  面对就业难的问题,除了扩大就业本身外,国家最近还出台多项有关鼓励创业的政策。如5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当中提及,“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可依法享受税收减免政策”等。
  随后,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进创业指导服务等9个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而随着国家从不同层面加大创业力度,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与数量也在逐渐提升。6月10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届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占到了2.9%,比2013届的2.3%高了0.6个百分点,比2012届的2.0%高0.9个百分点。
  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持续和较大的上升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659.4万估算,2014届大学生中约有19.1万人选择了创业。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提到,创业是缓解就业难一种很好的方式,也是一种带动就业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分析,除了创业者的就业得到解决外,项目本身的发展也能带动一批人就业。
  但熊汉忠同时认为,大学生刚毕业就创业,会由于经验比较少而更容易失败。“所以政府、高校各方面除了金钱上的支持和扶持外,更需要在创业指导上帮助学生,并将政策落到实处。另外,大学生创业也要看其本身适不适合,因为有的人适合创业,有的人则不然,这需要他自己做出适当的选择。”
  编辑/陈标华
(责任编辑:HN022)
07/03 22:0507/02 01:3906/30 03:0906/25 17:3106/21 19:5406/17 23:1606/16 08:0806/16 07:57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关注大学生就业
如何解决699万名大学生就业难题【2】
日08:52&&&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记者: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曾指出,毕业生就业中存在“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两难现象。对此,有声音认为,这本质上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对接性差的问题。您怎么看?
丁大建: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是,大学生劳动力供给过剩,农民工供给短缺。从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看,大学生需求会增加。但未来市场需要越来越多的熟练技术工人,这要求我们的大学生培养结构需要调整,高校专业、层级的结构都要调整,“计划入口,市场出口”的模式必须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也会调整的。
熊丙奇:这背后的原因是大学生没有个性、能力和素质不高,不少学生只是有“大学生”的身份而已。在大扩招中,不少学校采取规模化办学路线,选择办学成本低、容易开办的专业作为扩大招生的突破口,这造成一些专业设置泛滥,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严重失衡。比较典型的是一些人文、社科专业,高校的培养规模,远远超过社会需求,学生在报考时,就知道未来就业困难,可为了混一张文凭,却不得不选择报考这些院校、专业。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未能形成良性循环。总体看来,我国大学生的比例还不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每十万人中有8930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这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大学生之所以就业难,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并不高,而这正是吸收、容纳大学生最多的领域。
记者:解决这两难并存的问题,需要理顺哪些环节?
熊丙奇:要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必须着力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办出个性和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只有大学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才能避免千校一面、千生一面,才能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动,调节学科、专业、课程的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熊义志:首先,大学生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就业观念,能够更加放开眼界、迈开脚步,到更大的地域范围、行业范围和单位性质范围放飞梦想。其次,当前的条件下,确实存在很多现实的困难和障碍限制了大学毕业生到更大范围就业。例如,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发展环境、工资待遇、家庭影响等等。我们需要建立一系列能够激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和机制。最后,我个人特别期待社会舆论对青年职业发展,对大学生就业更加宽容。社会各方面要真正关心大学毕业生的发展、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想法,引导和激励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是简单拿一些帽子去往大学毕业生身上扣。
记者: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近年来各高校和各地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您认为哪些是行之有效的,今年又有何亮点?
熊义志:仔细梳理过去的一些就业政策,像大学生“三支一扶”(记者注: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西部服务计划、大学生应征入伍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的状况。
记者:做好699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您对政府、高校或者大学生自身有什么建议?
熊义志: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建议继续大力实施政策性就业项目,建立不同地域之间的就业联动和支援机制。第二,国有企业在支持大学生就业上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在社会上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第三,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国有企业启动和实施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青年人才储备和培养工程,保持和加大优秀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力度。第四,要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加大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构和服务平台,对于新注册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尽快建立“一对一,全覆盖”的辅导和服务体系。最后,各高校要进一步结合学生就业需要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和工作实效,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要早发现、早规划、早培训、早推荐,并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
丁大建:既然市场化,不如让市场说了算,学校、毕业生、企业(用人单位)都应适应市场。同时,高校培养机制也要根据市场进行相应改变。(记者 邓 晖)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
&&&推荐新闻
&& &&&&& &|& && && &&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 ? ?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环球瞭望]面对就业难,各国大学生怎么办?(全文) --青岛新闻网
[环球瞭望]面对就业难,各国大学生怎么办?(全文)
青岛新闻网读报参考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事实上,针对此问题,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并对此不懈怠地研究着对策。日本:“上山下乡”转战“地方”“你看,我今天去三菱银行,明天去电力公司。”一桥大学的武田一边拿着她的记事本,一边对记者说。她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日本各大公司招聘说明会的日程。如果是往年,即使不参加说明会,在网上就可以给公司投简历。但是今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各大公司普遍缩小招聘规模。投简历的地址也由“公开”转到“地下”,即在说明会上才透露具体接收简历的网址。由于说明会场场爆满,一些公司还采取抽签方式控制人数。金融危机以后,武田改变了自己的就职方向。专业是经济学的她本想进银行,现在也考虑去铁路和电力公司试试,“因为那些企业相对稳定”。有日本媒体指出,今年日本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可以归结为内“优”外患。即内需型企业招人数量不降反增,而大多数出口型企业的招聘计划都在缩水。但总体来说,日本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很多“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还未报到,即面临“裁员”。据厚生劳动省统计,截至2月,被企业告知“取消提前录用”的应届生已达1280人。金融危机后,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紧急雇佣对策,各部门也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展开支援。厚生省为被公司取消录用的应届毕业生开辟了特别咨询窗口,给学生们解答疑难的同时,还免费提供全国范围内的职业介绍服务。对于有可能解除录用决定的公司,厚生省也予以“严正警告”:“要尽最大努力避免出现取消录用的情况。如果没有足够客观、合理的理由,取消录用将被视为无效。一旦公司取消应届生的录用,要最大限度确保该学生的再就业,要以诚恳的态度回应学生的赔偿要求。”而对于努力维持录用的公司,厚生省会支付适当的补助金。“走!到地方干农活去!”这是非营利机构“一里眆”创立的“田舍劳动队”的标语。“田舍劳动队”的内容是请都市青年到山村、渔村帮忙干农活,体验农业研修,并和当地村民进行交流。劳动队征集研修生的广告刚一打出,就有不少应届大学生报名。其实,“田舍劳动队”是农业水产省“激活农村经济,支援人才培养和派遣”项目的一环。农产省希望该项目能有助缓解农村劳力不足、城市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目前,这个项目已得到国家预算12亿日元。每位“下乡”研修生可获得最高限额15万日元的交通费和日工资7000日元的国家补助。除了农产省外,总务省也在积极推动“下地方”政策。对于接纳城市失业青年的地方自治体(地方政府),将给予支援。比如支付“移居”地方从事农业、护理等工作的个人每年200万到300万日元不等的生活费。这个项目预计今年支援300人,3年后扩大到1000人。虽然日本政府使出种种解数,但应届生的就业现状依旧艰难。很多应届生告诉记者,“已经申请了留级,打算继续征战在找工作的路上”。在日本,应届生的就职活动简称为“就活”。不知道日本政府的这些援助,能否“救活”应届生,“救活”日本经济。埃及:政府资助自谋出路埃及小伙子奥卡萨毕业于艾兹尔哈大学,学的是语言与翻译专业,目前已在一家外企工作了一年。对于这份月薪1000埃镑(1美元约合5.6埃镑)的工作,他倍感珍惜。他说,他在毕业后一年多才找到了这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之前一直在翻译公司打工。更多与他同时毕业的同学则没有他那么幸运,有许多依然在靠打临工生活。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埃及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毫无例外地越来越严峻。旅游、油气、侨汇和苏伊士运河一直是埃及的四大财源,这些负责吸纳就业人口的主要行业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工作岗位均有萎缩。工作岗位不断减少,而毕业生人数却在逐年上升,埃及动员和统计中心2008年发表的报告指出,埃及在过去10年间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增长了116%。
今年29岁的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玛琳告诉记者,现在大学毕业生择业很难,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毕业即失业,要在家待业好久,甚至几年才能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有些人干脆放弃自己的专业,或者降低要求,“来者不拒”,三五百埃镑就干。有些人则根本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靠父母”。法丽达是当地一名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据她介绍,目前埃及大学里最热门的专业是医学、制药、建筑、旅游和计算机,但是周围很多同学对自己专业的实际业务知之甚少,在择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未来将进入的行业并非兴趣所在。有些冷门专业社会上需求寥寥,有人则由于家庭经济因素而一窝蜂涌向收入较高的旅游等行业,最后学非所用,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导致“毕业即失业”。开罗“金字塔政治与战略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苏卜希说,针对大学生失业,应当建立一些过渡性的教育机构,以提高毕业生的实际技能,更好地面对劳动力市场。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埃及政府开始想方设法解决这个棘手问题。除了采取相关措施增加全社会的就业岗位外,埃及政府还设立了总额1500万埃镑的社会发展基金,为中小企业项目提供专项资金,其中部分资金将用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埃及全国青年委员会主席2月7日宣布,将为5000名毕业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并且计划发展青年中心,与社会发展基金合作为青年中心经济项目提供贷款。很多自谋出路的年轻人享受了政府为私营商户提供的优惠政策,艾兹尔哈大学法律系毕业的蒙太斯特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志向是当一名警察,而毕业后他根本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在父母的资助下,他在迈阿迪区开了一家小食品店。他说,政府给了他优惠的税收政策,他每年纳税2400埃镑,约是正常数目的一半。虽然门面很小,也只出售花生、瓜子、饮料等日常食品,但生意兴隆,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印度:“自我雇用”加强培训“工作找得怎么样了?”当记者问孟买大学的几个应届毕业生这个问题时,他们脸上都露出了难色。市场营销专业的应届女生比亚告诉记者,前几年由于印度经济迅速腾飞,很多欧美大公司把后台服务中心和研发业务转移到印度,微软、IBB这些大公司在印度增设工作点,一雇就是一两千人。需求如此旺盛,让前几届毕业的师兄师姐们找工作很容易。然而今非昔比,最近经济情况不好,不仅国际大公司不再招人,很多本土公司也在裁员,“要是不想挨家挨户去推销保险单或站柜台,恐怕就只好回家呆着了,”比亚无奈地说。印度今年约有23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加工作,总体上看,目前在印度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基本是个近乎奢侈的梦想。有专家预测说,今年印度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可能会达20%左右。因此,印度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对首份工作的月薪预期还不到8000卢比(1美元约合45卢比)。目前在印度,最热门的职业是当公务员。尽管公务员资格考试通过率不到0.5%,但印度大学生依然纷纷跃跃欲试。印度有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实在找不到工作就想办法“自我雇用”。2月,记者请一位电工来修住所的电路,这名电工告诉记者,他是去年孟买大学理工科的毕业生,因为没有找到好工作,目前只好先“自我雇用”做电工维生。“有什么办法呢,要想留在孟买而不是回农村老家,我首先得养活自己啊,不是人人都能幸运地到外企工作。”他感叹道。在当前就业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孟买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负责人提拉斯告诉记者,现在他一眼就能看出一个年轻人的就业前景:如果他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且态度自信,那么还有可能得到一份工作;如果英语带浓重印度口音,姿态拘谨腼腆,那职业前途就值得担忧。提拉斯认为,大多数印度大学毕业生在谋职时之所以处于劣势,并不是由于他们缺乏知识,大多数人缺乏的只是新一代雇主所寻求的“软技能”,包括流利且纯正的英语,能够写出分段合理的文章的能力,进行团队合作并深入领会上司意图的能力。孟买一家证券公司的老板彼得告诉记者:“大部分大学生接受的都是僵化、低质量的高等教育。许多高校墨守成规,不去教学生掌握那些受市场欢迎的技能。”鉴于印度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种种困难,在印度,一个行业正在迅速发展壮大,这就是传授高校所遗漏的技能的教育机构。大学毕业生可以报名接受几周的语法、发音和电话礼貌用语的培训,收费约为300美元。目前这个行业非常火爆,因为仅一门课程就意味着每月300美元左右的工资差别,甚至意味着大学毕业生能不能弄到饭碗。有意思的是,在印度就业市场一片萧条的情况下,懂中文的大学生似乎成了“香饽饽”。
新德里一所大学中文系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他们系里的学生,很多还没有毕业就被旅行社、中资企业和政府机关“订货”了,所以根本不愁工作的问题。这位老师自豪地说:“目前在我们学校,中文系学生是最受人羡慕的,甚至许多外系的女孩找男朋友都紧盯中文系男孩呢。”俄国:提早行动考虑“回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俄罗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据俄罗斯教育科学部评估,2010年俄有七分之一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大学毕业生既面临来自自己同学的竞争,还要和那些被企业裁员、但毕竟已经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们一较高下。已经拿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聘书的格列布是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大四学生,他告诉记者,如今的大学毕业生的确有点“运气不佳”,虽然俄各级政府已在积极想办法促进就业,但是“指望别人来解决你自己的难题,永远都不是一个好主意”。格列布说,尽管自己离正式毕业还有一段时间,但他很早就已展开行动。格列布说,据他了解,很多俄罗斯人的就业习惯并不很适合当前的形势。比如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2月12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9%的俄罗斯人是通过亲友寻找工作的,这也是目前最普遍的就业方式,另外还有16%的人是通过就业机构找工作的。但其实“你的大学老师就是你最应该求助的人”,格列布分析说,大学老师多在其研究领域根基深厚、关系广泛,而且老师仅从以往毕业生的去向就可以大概知道,近年来社会上有哪些公司或机构是该领域毕业生的“潜在需求群”。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校友会、师哥师姐等都很可能会为你提供关键的就业信息。在毕业生苦苦寻找工作的同时,俄罗斯政府部门也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就业。俄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近日便表示,政府将投入437亿卢布(1美元约合35卢布)资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俄罗斯国内各地区也已向卫生和社会发展部提出了58个旨在稳定劳动力市场的规划。当记者问来自莫斯科州一个小镇的尼古拉,毕业后会回到家乡工作还是选择留在莫斯科时,他说,这个问题他和他的很多同学都在考虑。留在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工作固然有很多优势,但是在目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使得物价飞涨,在大城市租房、交通等生活费用对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而如果回到家乡或去其他中小城市发展,不仅生活开销将大幅降低,自然环境也相对优越,而且还可以照顾家人。“这个问题我还要好好考虑一下。”尼古拉说。(据《天下文摘》)□
页面功能  【
aid=document.location
tit=document.title
document.write("】
相关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