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公众哪一瞬间觉得读书有用史学有用

一列列车行驶在北京居庸关长城附近盛开的山桃花海中。
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准点前来,早出晚归,堪比上下班。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作者语
  如何解决史学与公众的统一问题?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我的答案是要提倡公众史学,发展公众史学。专业史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小众,公众史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公众史学是生活中的史学,是百姓的史学。
  原文:《公众史学:从根本上解决史学的应用问题》
  作者:宁波大学教授 钱茂伟
  文章从这里开始
  从业三十余年,教授“史学概论”二十余年,始终会面临历史学有什么用的问题。前辈在教科书上写了很多理由,似乎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解决。这是因为,在大学里谈论这个话题,多是从大学生就业角度来思考的。至于超越职业,对历史学作宏观的思考,就会发现历史的用是广泛的。当然,历史学的用是分层的、间接的。
  历史记忆是人类的过往信息库,历史是现实活动的参考物。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常态的过往信息库储存,将迷失方向,缺乏熟悉感与安全感,不知如何走路、如何做事、如何说话。有了历史所储存的人类信息库作参考,人类才会找到合适的做事说话方式。同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大历史,尤其是民族史、国家史,对管理层是相当重要的。没有这种公共历史记忆的储存,将是十分可怕的。尤其是到十字路口时,得仔细考察历史,才能找到正常的发展路径。历史记录要解决的是人类的路向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历史学有什么用,完全是个体使用者提出的相对的实用问题,人言言殊,并不是某个人可以说话算数的,一个正确的论述无法自然传递给每个人,让每个人接受。要知道,历史学面临的使用者,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概念,个体的数量是浩瀚的。个体的思想又是时空产物,受特定的时空影响。不同时代的不同人,对历史学用处的理解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人,前后时空条件的变化,理解也会不同。有用无用是一个外在应用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内在的自身价值问题。书到用处方恨少,用到的时候就是有用的时候。
  国家历史知识的使用者圈子的大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时代越早,圈子越小;时代越近,圈子越大。21世纪的中国,逐步进入公众时代,自然圈子也扩大到大众,不再是小众。从国家与社会二分视野来看,史学的服务对象无非是政府与公众二大“买主”。传统史学解决了史学与国家上层的关系问题,但没有解决好史学与下层公众的关系问题。
  一般大众往往信奉实用至上理念。如果在他们的生活中看不到其用处,他们就会说这东西没有用;反之,没有人会说没有用。理论上,历史是人类的历史,与人人相关,其用处毋庸怀疑。但今日学院派史学强调科学主义至上,其高端作品无法进入日常生活世界为大众所用,自然会让人产生无用之感。历史学必须进入生活世界,才有存在价值。自然科学在科学之外有技术、有产品,可以进入生活世界,所以人们能感觉其用处。而历史学科学化,只学到了科学,却忘了技术与产品。结果弄得历史学远离生活,不食人间烟火,自然让人产生无用之感。只要是生活中没用的东西,就会不断被要求在理论上加以论述,那就陷入万劫不复之路了。可见,是我们对历史学内涵与功能的想像方式出了问题。
  史学与公众的统一
  公众史学核心要解决的是史学与公众的关系问题,它别出心裁地想从三个维度解决这个问题:一是书写公众历史,二是让公众参与,三是写给公众看。
  书写公众历史,解决了一直没有解决的书写下层人民历史的问题。中国史学是从书写“君史”开始的,几千年的主流是“君史”。19世纪末,梁启超提出“史界革命”,要求打倒君史,提倡民史。20世纪以来,中国史界便尝试着转型为民史写作,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它面临了历史的学科化与政治化两大冲击。直到21世纪,才可以真正开始了民史的书写,这就是公众史。公众史的提出,解决了史学与公众间的悬空问题,使他们认识到,这是我的历史,是我家的历史,是我所在社区的历史,是我所在城市的历史,是我所在工作单位的历史,甚至是我生活时代的国家历史。这样的贴身服务就会让公众产生不一样的想法。由君史而民史,这是一大革命。
  让公众参与,解决了由小众参与到大众参与的转型问题。在笔书时代,必然是小众的,因为更多的人不识字。在史学科学化时代,它也必定是小众的。这是因为,专业的史学研究门槛较高,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事,须得坐上十多年的冷板凳。当公众参与被提出,他们不再是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这就是角色的转型。他们既可生产公众史,也可生产通俗史,这是一大革命。
  公众参与,解决了公众记忆的保存问题,也解决了代理与自理问题。公众参与,不是简单地参与做事,最要紧的是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的历史记忆,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眼中的历史,这意味着公众大脑中储存的公众所历、所见、所闻的历史记忆资源都可以派上用场,可以用来书写他个人、家族、社区、单位的小历史,也可以部分写出大历史,如城市历史。小历史讲述的是老百姓的故事,是人类个体生活经验的回忆。这样一来,公众眼中的历史就可以呈现出来了。普通人的命运被真实地记入史册,不仅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史学“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这一历史观的回归。
  写给公众看,解决了史学作品的消费对象问题。在学术史学视野下,史学知识的生产、消费是同一群体,是学术圈内的自我生产、自我消费。在公众史学视野下,史家走向社会,生产出可以让普通大众消费的产品。消费对象的改变,逼着他们改变文体与写作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在现代传媒背景下,不仅仅是看文字作品(文字作品有较大的局限性),更是看视频、图像,甚至是听录音。现代传媒手段使不识字的人也能看能听。而且,借助影视传媒,直接进入千家万户。它们就是有用的历史知识,可以给人消费、给人娱乐。如此,也就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
  公众史进入到生活世界
  书写公众历史,让公众参与,写给公众看,这三样东西都是解决史学应用的利器。经过以上三大方向的革新,历史学就会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世人眼前。不过,仅有这些领域的学理探索仍是不够的,公众史、通俗史必须进一步项目化、流程化、技术化、新媒化、产品化,才能真正进入生活世界。
  公众史学偏重历史记录及通俗传播,这两大内容是面向社会的,是可以市场化的、产品化的。去年举办的中国公众史学研讨会,最大的亮点是肯定了公众历史是产品。可以进入生活世界的历史知识,一是公众史,二是通俗史,前者是小历史的生产与消费,后者是大历史的生产与消费。
  公众史可以开发出个人史、家族史、社区史、城市史、单位史、专题史等,而通俗史可以开发出通俗写史、历史影视剧、百家讲坛、网络通俗写史等。这些类型都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更小的项目,如家春秋大学生口述史影像比赛、青少年历史写作大赛、小历史书写、口述传记等。每个项目又必须提炼出其基本的流程、技术,使之成为一种历史文化产品的生产机制。这些应是专家的任务。根据这种公众历史产品生产机制,大众就可以生产出无数的公众历史文化产品。产品是可以进入生活世界、为人所用之物,自然也就有了社会价值。复借助新媒体,加以迅速传播。当公众历史产品与个人、家族、社区、城市、单位建立了关联,就有可能彻底解决史学与公众的统一问题。在人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处处有历史学,时时有历史学,人人懂历史学,人人会历史学,到那时,有谁会再来怀疑历史学的用处呢?
  公众史学是公众本位的新史学,区别于传统帝王本位的旧史学。“公众史学”是“民史”的最新形态,是一种以“公众”为中心可以多层次建构的史学形态。公众史学概念的提出,将完善传统的“国家/政府史学”,使历史学更为开放与多元,与公众的距离更为接近。只有政府政治与民间生活得到共同记录的历史,才是完整的国家“总体史”。公众史学使历史学内涵更为丰富、更接地气,成为真正的“大众史学”、“普罗大众的史学”,不再是少数人的历史学。至此,史学也就成为真正的大众之学。“君史”与“民史”的共存与融合,将是21世纪中国史学的特点所在。由“君史”而“民史”而“总体史”,是人类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系2016年度宁波大学人文社科级别培育项目A类“多卷本中国公众史学研究”的阶段成果)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51期第5版,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欢迎转载原创文章。如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cn/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社会科学报》创刊于1985年,是经国家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5019|回复: 26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8 小时寄托币231 声望61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0积分361UID3406660
中级会员, 积分 3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9 积分
声望61 寄托币231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今早收到中大的一封拒信,之前申请的中国发展研究被拒了,但是对方让我转投历史系的比较及公众史学这个专业,大家有啥建议啊?有没有哪位学长学姐目前就是这个专业的?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380 小时寄托币4284 声望50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3积分4468UID2950962
超级会员, 积分 4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2 积分
声望505 寄托币4284 注册时间精华3帖子
主要看卤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吧……
这个专业倒是还行,还经常组织出去考察什么的~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8 小时寄托币231 声望61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0积分361UID3406660
中级会员, 积分 3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9 积分
声望61 寄托币231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全国牙防组 发表于
主要看卤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吧……
这个专业倒是还行,还经常组织出去考察什么的~
兴趣我倒是有,可是,职业规划。。。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30 小时寄托币1031 声望53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0积分359UID3399212
中级会员, 积分 3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1 积分
声望53 寄托币1031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楼主,我也申了中国研究这个专业,等的好着急啊,亲介意报一下你的背景吗?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62 小时寄托币377 声望173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0积分632UID3360885
中级会员, 积分 6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8 积分
声望173 寄托币377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寄托里还有一个和你一样的亲,被这个拒了,介绍去读历史……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78 小时寄托币398 声望161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833UID3336651
高级会员, 积分 8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7 积分
声望161 寄托币398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楼主,我也申了这个专业哦,12月19号面试的,目前还没有消息,你是什么时候面试的呢?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78 小时寄托币398 声望161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833UID3336651
高级会员, 积分 8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7 积分
声望161 寄托币398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sysshaina 发表于
楼主,我也申了中国研究这个专业,等的好着急啊,亲介意报一下你的背景吗?
你是几号面试的呀?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8 小时寄托币231 声望61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0积分361UID3406660
中级会员, 积分 3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9 积分
声望61 寄托币231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sysshaina 发表于
楼主,我也申了中国研究这个专业,等的好着急啊,亲介意报一下你的背景吗?
我是今天接到拒信了,和这个专业无缘了。。。三本学校,工商管理,一个六级,绩点一般,总之各种没优势。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8 小时寄托币231 声望61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0积分361UID3406660
中级会员, 积分 3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9 积分
声望61 寄托币231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stephanie1101_x 发表于
寄托里还有一个和你一样的亲,被这个拒了,介绍去读历史……
看来被拒的都去介绍个历史系了,历史系人招不满啊?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8 小时寄托币231 声望61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0积分361UID3406660
中级会员, 积分 3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9 积分
声望61 寄托币231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古城墙下的猫 发表于
楼主,我也申了这个专业哦,12月19号面试的,目前还没有消息,你是什么时候面试的呢?
我连面试都没给。。。今天直接来的拒信。。。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20 小时寄托币691 声望23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0积分582UID3399453
中级会员, 积分 5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8 积分
声望237 寄托币691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历史系是有多缺人啊。。。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30 小时寄托币1031 声望53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0积分359UID3399212
中级会员, 积分 3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1 积分
声望53 寄托币1031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古城墙下的猫 发表于
你是几号面试的呀?
还没有面呢 看来没缘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30 小时寄托币1031 声望53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0积分359UID3399212
中级会员, 积分 3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1 积分
声望53 寄托币1031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hdy0822 发表于
我是今天接到拒信了,和这个专业无缘了。。。三本学校,工商管理,一个六级,绩点一般,总之各种没优势。
和我差不多 我下一步就去申历史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23 小时寄托币1043 声望10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5帖子精华0积分1830UID3405423
特级会员, 积分 18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70 积分
声望105 寄托币1043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中大的历史系不强的 逊于很多国内的985
出路不说大家也知道的..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99 小时寄托币97 声望1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5帖子精华0积分114UID3367185
寄托新兵, 积分 1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 积分
声望15 寄托币97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有个关于中大历史系的群,大家可以交流一下。。
寄托勤务兵
【全站】上月签到次数达到25次
港澳资深筒子
【港澳】资深筒子
港澳申请助理
【港澳】申请助理
广州九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GTER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之前没有关注我园公众号,很多消息都没有接收到?没关系!请看下文,将会告诉您如何查看历史消息。在微信添加朋友中输入【tssyyey】,关注我园公众号:进入公众号页面后,点击右上角小人,如图:随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如下图:接下来,您就可以查看之前没有接收到的历史消息啦:当然,您在查看所有我园发送的消息时,可以点击文章右上角:然后选择分享给微信/QQ好友,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QQ空间:通山县实验幼儿园(tssyyey)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tssyyey定期发布园所活动,帮助家长了解近期园所动态,更好促进家园沟通,构建更好的家园平台!热门文章最新文章tssyyey定期发布园所活动,帮助家长了解近期园所动态,更好促进家园沟通,构建更好的家园平台!&&&&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Copyright(C)2017 大不六文章网热门推荐:
  很高兴钱茂伟教授把第三次中国公众史学研讨会放在杭州,放在浙江大学召开。钱教授是历史系系友,30多年前就在这里学习,毕业后到宁波工作,其间与母系关系密切,交流频繁。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历史学界重视公众史学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都有所推进。在此过程当中,浙江省历史学界非常积极活跃,浙江大学历史系教师也非常活跃。
  我个人的印象,从1983年到1990年在杭州大学历史系求学期间,当时系里一批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就开展讨论、撰写论文,介绍、呼吁加强中国公众史学的建设。
  前些年,我们历史系拟订的历史学科振兴计划,其中就有“公众史学”专项。此计划指出“公众史学”并非指简单的通俗史学,而是指:从史学的角度来观察现实社会,对现实社会问题作出回应,影响舆论;将史学视作大学生基础人文训练的重要方面,它一方面指由历史学科培养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在同时掌握相关职业技术(即第二学位)后,到社会上就业,从而显示历史学的文化影响,另一方面,则由历史学科的教师为本校其它专业学生开设高水准的通识课程。此计划提出“公众史学”建设须有专职教授负责,本系所有教师都有责任为之服务。此计划明确“公众史学”具体内容包括:为本校其他专业学生开设高质量的通识教程;举办面向一般听众的系列史学讲座;出版系列读物,并组织几套规模大一点的高质量史学通俗读物;创办“公众史学”网站;利用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服务社会等。
  2013年11月本人主持历史系工作,即将建立浙江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提上系务工作的重点,和系内教师进行了讨论、评估。之后,在陈新教授主持下,陈新、吴铮强、杜正贞等几位老师经过会商,于日提交了筹建院级公众史学研究中心的申请书。在学院黄华新、吕一民等领导的支持下,在热心公众史学的社会人士沈波涛等的帮助下,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公众史学研究中心成立,有独立的工作用房、工作设备和基本队伍,具体工作情况请陈新和吴铮强两位老师介绍。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公众史学研究中心在大数据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钱塘公众历史讲座、和山耕读、西湖疏浚史口述历史、浙江大学校友口述史、浙江台州古村落保护与规划等学术领域和研究项目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在公众史学理论(“论”)研究,特别是公众史学实践(“做”)方面的贡献值得肯定。因此,在系、院重视的基础上,学校吴朝晖校长、罗卫东副校长,社会科学研究院余逊达院长等领导也非常支持。通过申请、答辩、审批,日浙江大学发文成立浙江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陈新为中心主任,吴铮强、杜正贞为副主任。陈新教授完成一年在美国的访学,接下来将全力推进浙江大学公众史学的工作。
  另外,也介绍一下浙江省口述历史的相关工作。大家都了解,过去这些年浙江省口述历史工作也有显著的推进。在座的丁贤勇、钱茂伟、杨祥银、吴铮强等,包括我本人在口述历史方面做过一些努力。这些年我们一直有交流,也有愿望建立省级的口述历史平台。因此,今年7月11日,我们在这里开了个会,大家交流了各自口述历史研究的成果和经验,讨论了筹建浙江省口述历史研究平台问题,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初步的商议,决定依托浙江省历史学会,建立浙江省历史学会口述历史专业委员会,对外名称为浙江省口述历史学会。在浙江省历史学会的支持下,已经成立专业委员会,我担任主任,丁贤勇、钱茂伟、杨祥银、吴铮强为副主任,秘书长是杨祥银。
  可以说,今天这个会也是上述浙江省以及浙江大学公众史学、口述历史研究工作基础上的成果。
  最后,我想用我的《走进郑宅:乡村社会变迁与农民生存状态》这本书导论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
  我们感叹史学显学地位的沦落,感叹史学多舛的命运,我们抱怨无情的甚至是可恶的经济化、数字化的评价尺度,抱怨学术机会与待遇的不公,我们以“史学危机”来评价史学的现状,来平衡内心的无奈。“史学危机”确实存在,是事实,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寻找答案和出路,而遗憾的是史学界很少进行自身的检讨。我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是否有悖学术的宗旨和要求?我们的精英史学是不是和大众远了一些?我们不去反映大众最有感受、最能引起共鸣的历史,而完全沉醉于一些所谓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精英世界的人与事,难免大众会感到烦腻。史学不能介入到大众的生活中去,不发挥它纵揽古今、横贯东西、深刻敏锐等特性背后的社会参与功能,那史学永远只能是史学家自身的学问,那史学就会失去它作为“国民精神财富”以增进人类利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永恒主题,那么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那样的话,我们还能怨谁哪?
  我再强调,史学不仅是史学研究者自身的学问,史学的研究成果也应该转化为国民的精神财富,这应该是公众史学的旨意。
  本文为浙江大学历史系主任梁敬明教授在第三届公众史学研讨会上的发言,发言稿已经梁教授修订。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知名IT评论人,曾就职于多家知名IT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创建人
未来在这里发声。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立足终端领域,静观科技变化。深入思考,简单陈述。
智能硬件领域第一自媒体。人人的历史都是历史 - 简书
人人的历史都是历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卡尔·贝克尔曾有一句名言:“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这句话可以有很多种理解。我的理解就是每个人每天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于你而言,你就是自己的历史家。就公众史学而言,提倡“人人的历史都是历史”意味着史学的大众化或史学的社会化。也意味着史学向公众参与,书写公众,公众消费三大方向的变革。公众史学,是一种史学的民间视野,即以公众本位来看历史的发展,它主张的是从普通人的经验和角度看历史,以一种下层社会的角度来观察和记录历史。我们知道在传统史学中,官修正史,基本都是帝王将相和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就算是写平民,那也基本都是造反的,几乎很少可以看到大众的形象。而自近代以后,社会力量在变,权利格局也在变。“民”的地位开始显露出来并逐渐上升。1895年鸦片战争以后,“国民”开始指称中国人,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取《大学》“新民”之意,提出“欲以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在《新民丛报》的带动下,当时出现了大量以“国民”称呼的报刊,学校,学会和革命团体。比如大家所知道的“国民党”“国民政府”“国民经济”等。“国民”的出现,意味着国家主人群体的扩大。而有了“国民”的观念后,书写“民史”的理念也开始出现。我们知道现实社会的权利中心也就是历史书写的中心。在帝王将相是国家主人的时代,历史书写的权利自然被牢牢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而书写的对象也自然是上层社会的精英人物而不是大众。所以民史理念的提出最大的意义就是扩大了“历史”书写对象。同时也意味着“民史”开始步入大家的视野,但20世纪上半期,中国史学的“民史”建设并不是很理想。而到了21世纪,现代社会日益表现为一种多元化的格局,社会是由大多数人参与,而不再是由少数人垄断把持的社会。就中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慢慢的在通向“公众时代”。这样说的依据是:其一我国公民的主体在日益凸显,其二公众娱乐文化的发展,其三,互联网与手机的出现,这些变化和发展都在不断的改变历史书写和传播的方式。而以社会民众为对象的历史书写,就是公众史学书写。那公众史学该如何做?它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如果是学术化的公众史学,那它的直接服务只会是学者而非公众,而且学术化的公众史学只会是公众无法读懂的作品。只有普及的通俗易懂的史学成果,公众才能接受和消费,因而公众史学的书写层面应该更为普及化。而民间领域一直都很少有人去写,所以值得去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这里的“人”指个体的人,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公众个体到底做出了什么贡献?这个问题值得深究。另在通论中,钱老师认为公众史学的书写意义甚大。一是可以更新人民的历史观念。在这里钱老师提倡的是不要忘记自己的小历史,人人都有历史,一个家族有自己的历史,一个村落有自己的历史,小历史书写也要坚持大众史学观。二是扩大史学的实用功能。大历史为国家所用,小历史为民众所用。传记,家族史的编撰等不同类型的历史作品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公众的需求。大历史和小历史结合,更能发挥史学的功能。三是强化已经弱化的史学记录功能。史学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学问,如果仅仅将其归入科学这一条路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试着放低身段,走向寻常百姓群体中去。而历史学如何由小众之学成为大众之学,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四是可以让个体,民间组织的文化得到完整的传承。公众史学鼓励大家写自己的历史,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也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这一历史观念的回归。这样,历史学的功能也能完整的体现出来。五是可以弥补政府史的不足。历史书写,既要写大人物,也应写小人物。六是可以培养现代公民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的培养,可以让人更多的关注历史价值。公众史学是“民史”的新形态,是以公众为中心可以多层次建构的史学形态。公众史学的发展也可以拉进公众与史学的距离。真心希望有一天,历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问,而是更贴近大家的生活。
所谓度过人生,就是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愿意付出的东西。如果在其中过得快乐,就是一种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较及公众史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