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西军如果防守开封,还会有靖康之变 宋金兵力吗

帖子主题:宋朝孱弱的三个原因,最后一个值得我们警醒。
共&9641&个阅读者&
军号:3524257 工分:160551
/ 排名:775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宋朝孱弱的三个原因,最后一个值得我们警醒。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阶段,享国三百十九年。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北宋覆灭。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继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后期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观想宋朝三百多年,虽然胜多败少,但却一直处于一个挨欺负的地位,小编根据网络书籍等一系列手段,加之自己不成熟的思考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畜牧业不发达,战马不足要知道宋周围有几个邻居,大理、西夏、金国,三国都产马,唯独宋畜牧业不行,于是想要从别国进马,但是马这个东西属于战略物资,金国和西夏都不愿意出口给宋朝马,唯独大理对大宋出口少部分战马,这种现象在南宋更严重,但是大理马矮小耐力低,属于低等战马。恩格斯说:骑兵是最有决定意义的兵种。一个没有骑兵的国家,是无法成为一个军事强国的。后来的宋金、宋元战争,宋都因为没有骑兵、并且无法奈何对方的骑兵部队而失败。二、后勤不利多次战争,暴露出来了宋朝的一个缺点,后勤消耗过大。宋朝为此建立了一个屯田、运输、引兵就粮、人中和籴等互为粮食补充的一个系统,并为之建立相应保护措施,有成效,但是依然达不到后勤稳固的标准。北方游牧民族对这个系统不停骚扰,也对宋朝后勤造成冲击,战争中,敌人针对后勤进行战略。往往绕过大部队去袭击后勤,导致最后宋朝后勤失利。三、重文轻武,不思扩张虽然重文轻武并没有以文字的形式体现出来,但是却成了潜规则。虽然这种方式稳固了政权,也对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确是社会失去尚武的风气。虽然宋朝并不是不养兵,但是文人对武将那种骨子里的瞧不起确是影响人们对军队的兴趣。这种风气还导致宋统治阶层不思扩张,专心于权斗,而不是对外的扩张,战略部署自然相差甚远。这才是最重要的,弱者还能变强,但是不想变强的人是不会变强的。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宋朝孱弱的三个原因,最后一个值得我们警醒。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64526 工分:44171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有一点楼主没说:就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的高度的土地私有化的社会,国家缺少统合起来的经济,也缺少特权阶层,人民参战完全依靠科举,完全是一盘散沙的经济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说就是造成了宋朝经济体量虽大,没人愿意贡献给国家,处处防着国家政权,这武力就是国家政权的最主要的依靠,不弱化武力怎么弱化政权。所以宋朝的皇帝是最没有权利的。这种对于国家政权的削弱最终造成了国家调动各种能力的严重下降,最终造成国家沦陷。所以现在的人们应该警惕私有化,小心那种完全排斥政府和公共权力的自由化思想!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58261 工分:42189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靖康之耻的是金人很是得意,结果百年后金国灭亡的时候,同样的悲剧在金国人身上也的上演了一番。可以说和北宋一样,北宋灭亡的时候,宋朝大臣强迫宋朝宗室投降金人,受到金人百般侮辱,结果金国灭亡的时候,金国都城留守崔力也用同样的方法将金国宗室胁迫投降蒙古,结果受到蒙古人的侮辱。真是应了那句话,天道好还。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35369 工分:31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以文御武没错,但是发展成重文轻武和以文抑武就是走偏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07593 工分:31703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5楼&连仿真玩具枪都被禁止的天朝,汉奸的目的达到了。美国连枪都不禁,更何况仿真玩具枪,美国社会的治安状况才应该是你所希望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03405 工分:6168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2楼& 以文御武没错,但是发展成重文轻武和以文抑武就是走偏了。文官势力大了,就形成“党争”;武将势力大了,就容易“干政”!所以才有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说法。说白了,就是平衡。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126275 工分:335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文人流氓毫无底线。即使如今绝大多数文人学者对不起这个称谓。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35646 工分:1045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宋朝的火箭却在印度大大增强了威力,众所周知,中国在宋代就已经可以制造用火药推进飞行的火箭,这种火箭大约在元代或明代传入了印度,很快被印度人仿造和改进。从16世纪到18世纪,印度的火箭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火箭威力和射程都大大增加,一些火箭的火药筒已经改用铁制,还出现了各种型号。大型火箭长度可达61厘米,内径7.62厘米,装有6.1米长的竹制平衡导杆,射程可达2.4千米以上。火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迈索尔苏丹狄波•萨布(Tipu Sahib
又称铁普苏丹)在1792年和1799年抗击英军的战斗中用专门的火箭部队发射了大量火箭,使英军伤亡惨重。,迈索尔火箭的发射药不是装在纸糊的管子里面,而是装在铁管之中。迈索尔火箭的重量从6磅到12磅不等,放在10英尺长的竹筒中发射,据估计,最大射程可以达到1英里半。虽然迈索尔火箭的命中率很低,但是大量使用仍能给敌人造成很大的伤亡,特别适合对付目标较大的骑兵。海达尔•阿里•汗的儿子提普•赛义布(即著名的提普苏丹)即位之后,不仅改进了火箭。还把火箭部队扩编到了5000人。 1792年和1799年,英军都在迈索尔首府舍林伽帕坦城下遭到了这支火箭部队沉重打击。迈索尔火箭的巨大声响和耀眼光芒在英军官兵中间制造了很大的恐慌。按照亲历者的描述,火箭犹如蓝色闪电一般划破了夜空。迈索尔火箭的战绩震动了英国,很多英国科学家开始了火箭武器的研究,经过几年的探索,康格里夫于1805年采用新型火药制造出了一种实用的火箭,重14.5千克,箭长1.06米,直径0.1米,并且装了一根4.6米长的平衡杆,射程可达1800米。后经不断改进,射程可达2米。[iv]这种火箭有各种型号,装药量从1磅到300磅不等,开始时主要以尾焰燃烧杀伤敌人,后来又配备了爆破弹头。1844年英国的发明家威廉姆·黑尔在火箭的尾部装上3只倾斜的稳定螺旋板,当火箭发射时由于空气动力的作用使火箭自身旋转从而达到稳定。英夷入粤纪略》对火箭进行了详细描述:英逆火箭,是其长技,能射数百丈,…以坚木为尾,长八九尺,或丈许,受药之筒,长二尺,大三寸,以薄铜或马口铁为之,筒下旁环六孔以引火,箭尾之木,以铁罗丝紧贯于筒中,筒上又贯锐木尺许。木末或用铁如枪筒,内三之二受起火之药,三之一受爆竹横药,箭到药燃,筒轰迸裂,火即散飞,延烧营帐房屋。在 日的滑铁卢战场上,火箭连使用火箭和6磅炮支援友邻部队多次挫败了内伊和戴尔隆的进攻。战后,1位不知姓名的法国军官回忆了火箭攻击的情景:“英国人的炮火在我们的队伍中制造了可怖的大破坏,我们完全暴露了,他们的火箭轻易越过了所有战线,正中我们的装备马车”。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35646 工分:1045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有战略级别的谋略,也包括战术上的技术提升,也包括一些随机发生的P事。似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冥冥中的推动力,让历史在不偏离总趋势的情况下,在一条似乎早已注定的路上,左右摇摆的前行。历史不只是要分析战略层面的东西。战术层面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甚至有时是能颠覆战略层面的很多常识的。而战争的基本武器——枪,更是一个特别具体的,工程学改变“天下大势”的例证。世界上最早制成火药的国家就是中国《丹经》里最早记载了由炭、硝、硫磺三种粉末混合成的极易燃的炼丹副产品。而后中国就开始把火药用于娱乐、工业和军事用途,早期的火药驱动类的武器是火箭。就是咱们现在仍在玩的窜天猴。绑在竹制弓箭上。点燃后射出。威力其实不如传统的弓弩。而中国强大的工具微调改装能力,使得中国,早在秦朝时,就已经实现弓弩弓箭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任何一把秦弓弩的零配件,拆卸后可以在其他的秦弓弩上装配,箭镞的三条棱的误差不超过0.1mm,箭的长度,制式全都是标准的。因此,秦弓弩的望山(也就是准星)也是标准的。想要射多远的箭,把弩弦拉到指定的刻度,就可以发射。使用者无需长时间的训练,只要稍微熟悉秦弓弩的操作,就可以直接上战场,成为一名弩兵。到了后来,中国甚至发展出了连射弩。与唐刀(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巅峰)一起,组成了中国农耕文明,可以长期与游牧文明的骑兵所能对抗的优质步兵武器。如果不看弩臂和弦,这操作结构与现代的枪,已经十分类似了。一直以来,铳类武器,都不是特别受重视。主要原因,还是工程上的难题:爆膛。由于枪管强度不足,导致的炸膛问题,要求铳类制造者,必须要有制作极为结实的圆柱形中空管件的能力。小型圆柱铁管对于古代工匠而言很困难,但是如果是浇筑大型铁管,这个技术,就是可实现的了(由于浇筑的工艺精度所限,没办法浇筑太小的铸件)。我们现在使用的烟花,就是类似这样的原理。只要在弹丸中加入碎石之类的弹片,在击中敌人时炸裂并散出碎片伤人,就形成了世界最早的榴弹炮。这样一来,弹丸的口径问题,随着铳体本身尺寸的稳定而稳定下来。还是竹管或者铁管,一次性向管内放入多枚弹丸(弹丸口径小于枪口口径很多)然后点燃火药,一次可以喷射出若干发散乱飞行的弹丸。因此攻击范围其实很近。也就是近身几米远的范围。火绳枪与刚才介绍的竹筒型火枪结构上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枪上加了一段火绳,在枪膛侧面增加了一个开口,供火绳来点燃火药。由于火这种东西,很难在战场上携带。因此在枪上面挂上一段泡过硝酸钾的麻绳,会像香烟一样缓慢燃烧并点燃火药,使得单兵在战场上持续火力输出成为可能。其装弹方式,仍然没有明显改变,而枪膛由竹子,变成了铁管。不要小看铁管这一进步,因为这标志着冶金技术的极大提升。因为要保证一个几乎正圆的并且绝对平直的枪管,对于工艺的要求,还是很高的,试想一下,假如枪管不直,枪弹将会在枪管弯折处爆炸。中国当时的冶炼水平在世界上仍属一流,因此中国枪管制造也是世界一流水准的。具体的办法是,用一大一小两卷精钢长方形钢薄板卷成枪管,然后用钻子,疏通内管壁。这样的枪管,在当时技术水平下,最大程度避免了炸膛。成为当时世界顶级火枪。最早,在枪管内增加膛线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准头,而是为了在装圆形弹丸时能够让弹丸顺利的将空气排出,避免因为弹丸与枪管过分贴合导致枪管里面有气无法排出,弹丸塞不进去的尴尬。枪管越长,子弹射出的准度就越高,速度也就越快,但相对的,士兵的负重就越重,越难以将沉重的钢铁制成的枪管端平瞄准。然而,在参考了空气动力学的原理之后,枪械设计师们,需要一种方法来让子弹在飞行的过程当中旋转起来。从而像陀螺一样,拥有一个稳定的转轴,这样就能保持子弹,基本呈一个直线射出。人类最早这样的设计,就是弓箭的箭羽。箭羽其实并不是装饰,而是一种利用羽毛,来让箭在射出去之后,因为空气阻力,而使得箭自发旋转,从而保证箭能够延直线射出。然而枪要考虑到,弹丸后面需要有火药爆燃来推动弹丸。因此枪的子弹不可能设计成带箭羽或者相似结构的尾翼。于是,膛线!成为了不二选择!膛线诞生了。但是,膛线依然有技术瓶颈——球形弹丸在往里装的时候,不好往里塞,并且造价比较高。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拥有极其诡谲的移动速度和冲击力。在距离步兵很近的时候,即便是马匹的蹄子,对步兵也是致命武器。骑兵的冲乱敌军阵形的能力一直被世界各地的军事家所推崇。然而,米涅线膛枪的超长射程,让骑兵对步兵的冲锋,成为了自杀行为。从此,步兵拥有了与大炮相似的攻击半径。说了这么多,主要就是告诉大家,历史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操纵现在的学问——政治军事,也同样没这么简单。我们的历史书,总喜欢讲一遍天下诸侯将相的兴亡沉浮,却往往忽略影响战争的很多细节的因素。这是我们中国学历史的人的一个盲区。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复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如果我们不能全面深刻的了解历史,而只是把历史当作一个童话,一个故事来读,不了解当时人们的无可奈何,不了解其中的技术原理,只能让我们的后代重复前人犯下的错误。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35646 工分:1045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宋朝的问题还在于在黑火药问世之后,研制进展缓慢,仍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制约。黑火药之中杂质太多,没有达到标准的配方。若宋朝能以科学方法,在实验室之中迅速提高黑火药的品质。再配合冶金、机械、铸造等各方面的进步,率先进入热兵器时代,将从根本上改变力量的对比。一个最能体现宋代“原始工业化”的例子是铁的产量。由于煤矿的规模化开采及应用于炼铁,北宋的铁产量表现出飞跃性的发展势头,一些学者因此认为宋代发生了一场“煤铁革命”,而英国要到十六世纪的工业化早期才产生类似的“煤铁革命”。按日本学者吉田光邦的估计,北宋的铁年产量为3.5万至4万吨,美国学者郝若贝则相信有7.5万至15万吨,葛金芳也认为宋代一年用铁约在15万吨上下。而到18世纪初,整个欧洲(包括俄国的欧洲部分)的铁总产量才有14.5万至18万吨。宋朝政府对矿冶业的开发具有一种近乎资本家的热情。不但设有专门勘探矿产的专业技术人员,也鼓励民间探矿、报矿,报矿人甚至可优先承包矿场的开采(但对寺观、祠庙、公宇、民居、坟地及近坟园林下面的矿产,不许报矿,即使报矿,政府也不许开采)。宋朝的坑冶业多实行私人承包制,“召百姓采取,自备物料烹炼,十分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许坑户自便货卖”(《文献通考·征榷考》),矿坑开采出矿,矿户只需向官府缴纳20%的税,其余的产品可自主销售,利归自己。这叫做“二八抽分”,无疑是一项可以激发民间采矿积极性的制度,北宋矿冶业的繁荣应归功于此。宋人也发现,“坑冶,利之所在,有矿苗去处,不待劝率而人自寻逐矣。凡坑户,皆四方游手,未有赍钱本而往者,全藉官中应付,令烹炼到银铜入官”(杨时《龟山集》卷四)。矿冶业以诱人的收益,吸引了无数的冒险家、游手,有些矿山居然聚集了十余万人,“信州铅山县出铜无筭,常十余万人采凿(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二一);“(韶州)岑水聚浮浪至十余万,所收铜已患无本钱可买”(《续资治通鉴长编》二四〇)。为防止民间私铸铜钱,宋朝要求矿坑的铜由官方收购,但由于韶州的铜产量太大,地方政府居然缺乏足够的本钱来收购。有意思的是,那时候即使是没有本钱的平民,也有机会承包到矿坑。那些搜寻矿苗的人,“未有赍钱本而往者”,居然大多数都不带本钱。那么开矿的本钱从何而来?由政府贷款,“一行用度,以至灯油之类,并许召保,借支官钱应付。候烹炼到宝货,先行还官钱,余充课利”(《宋会要辑稿·职官》)。意思是说,矿冶户若无本钱,可向政府预借启动资金,包括灯油这样的采矿用品,等到炼出矿产品,再归还政府本钱,以后的利润则归矿冶户所有。为鼓励民间贷款开矿,政府还承担了放贷的风险:若“开采不成,及无苗脉,或虽有而微细,其所借官钱并与除破,即不得过三次”(《宋会要辑稿·职官》)。矿冶户如果采矿失败,可不用偿还贷款;只是三次开采失败后,即失去贷款资格。后来政府觉得矿冶户获利太大,又提出利润分成,这样,作为出资人的政府与矿冶户之间,结成了新型的股份关系,或者说,政府这时候的身份就不再是贷款方,而是相当于风险投资人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35369 工分:44
左箭头-小图标
......26楼&
幽云十六州的易主是得中原政权在地理上处于一种极为不利的战略地位。燕云地区处于辽阔平坦的华北平原的最北端,其中包括了燕山山脉和今天的山西北部的多山带,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一道天然的军事屏障。在燕山山脉的外围,有两个最主要的来路:一个是辽西走廊,通辽河;一个是大同盆地至桑干河谷一带,通蒙古草原。几处重要的关隘便是扼守这些来路。山海关扼守辽西方向的来路,居庸关、紫金关扼守大同方向的来路。可以说幽云地区是中原地区的北方门户。
这也就意味着,辽国占据幽云十六州之地,尽可夺取河北北部地区,占据有利的地理形式,可以随心所欲的提兵南下。幽云地区地势高于南部地区,辽军骑兵可以乘势就高趋下直接杀入大同盆地,继而兵进汾河谷地夺取太原、河中。甚至可以直接威胁北宋首都——汴梁。若在南下或者东进,又是从黄土高原就高趋下直扑华北平原的广大地区。
而对于中原政权来说,云、朔州尚有雁门关等隘口,还算是有险而守;但是在河北,石晋割地之后,燕山山脉已位于辽国内地,幽州成为辽国重镇,骑兵一动,不到黄河再也碰不到难以逾越的地形了。偏偏到了此时,中原政权的政治中心也由隋唐时期的关中,转移到了河南的汴梁、洛阳一带。这样一来,不仅华北平原,而且整个中原王朝柔软的腹部就完全暴露在北方铁骑的威胁下,彻底处在藩篱尽撤、无险可守的境地。可谓是:幽云不收,则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则河南不能高枕而卧也。
失去地利之后,为了阻止辽军骑兵南下,北宋只能另想办法。
第一,开挖水渠。北宋初年为了防御辽军骑兵南下,构筑了一条西起今满城北山,经清苑、高阳、雄县、霸州等地,东起泥姑海口,连接大清河几条支流与30余处洼淀,绵延450公里的瑭泊防线,又不断开挖渠道,使之连成网络形成一道阻碍辽军骑兵南下的屏障。
第二,植树造林。北宋建国以后,多次诏令保护边界地区树木,并令植树造林,作为防御辽国的军事防御工程。直到1075年,沈括奏报定州北境种植的树木可以以亿计。
由于战略要地的丢失,宋朝不得不重兵驻扎河北“十九城用兵三十余万”,依靠坚城深壕构筑了三道防线。首先,在诸河流间的各州建立城池据点以为防守,如霸州、雄州、易州、定州、保州。在雄州以西各州县之间,建立寨堡群屯军驻守,谓之军城。在雄、易二州以南至镇、定间的纵深地带,以镇定为核心,在此驻扎重兵,并在纵深地带建立堡垒群防御。其东以瀛、霸、莫三州为国防据点,作为辅助。是为第一道防线。在此之后北宋又以滹沱河为第二道防线,以瀛、沧、冀、贝、刑诸州为中间防线之要点;而黄河则是北宋抵御辽军南下的最后防线。北宋在黄河线以北京大名府及澶州、滑州作为抵抗中心,并驻扎重兵保卫首都汴梁。
如果北宋没有如此强大的战略防御纵深和重兵驻扎,宋辽之间的合约就是废纸。没有富余的军事财政开支,这些国防设施怎么维护和保养?几十万的军队不需要军饷?不需要武器?要多懂得合约之后的东西。
如果真像你所说的,两国合约签完。双方都从边境撤军,这是傻子的做法。29楼&宋太宗自己不会打仗,葬送周世宗和赵匡义留下的精锐,搞出个重文抑武的家法,否则契丹根本不是个事。。31楼&
真是无知的代表性人物。
北宋伐辽的失败的原因很多,不能归咎于一个人的身上。
到了后期,辽国打不动了,北宋不想打了。遂签订了《澶渊之盟》换来了两国百余年的和平。 32楼&真是无知的代表性人物国土收不回来居然是和平33楼& 按你的意思,现在中共与国民党应该属于敌对状态。 应该切断与台湾所有的联系,断绝文化、商贸等一切往来,每天炮击金门和澎湖。是不是这个意思?@ 收回来就是断绝往来,真是奇文共赏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84062 工分:8386
左箭头-小图标
......25楼&这是宋自己造成的,而且长城沿线没有什么重兵,在宋辽合约一签,整个与辽国边境都没有什么部队与据点,而辽的代价是几百里内不许布置骑兵,西部陕西沿边6路的军队一直都在开疆,所谓的重兵布置拖垮宋朝只是个笑话,整个北宋中后期全靠西军在撑,没有西军北宋早完蛋了26楼&
幽云十六州的易主是得中原政权在地理上处于一种极为不利的战略地位。燕云地区处于辽阔平坦的华北平原的最北端,其中包括了燕山山脉和今天的山西北部的多山带,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一道天然的军事屏障。在燕山山脉的外围,有两个最主要的来路:一个是辽西走廊,通辽河;一个是大同盆地至桑干河谷一带,通蒙古草原。几处重要的关隘便是扼守这些来路。山海关扼守辽西方向的来路,居庸关、紫金关扼守大同方向的来路。可以说幽云地区是中原地区的北方门户。
这也就意味着,辽国占据幽云十六州之地,尽可夺取河北北部地区,占据有利的地理形式,可以随心所欲的提兵南下。幽云地区地势高于南部地区,辽军骑兵可以乘势就高趋下直接杀入大同盆地,继而兵进汾河谷地夺取太原、河中。甚至可以直接威胁北宋首都——汴梁。若在南下或者东进,又是从黄土高原就高趋下直扑华北平原的广大地区。
而对于中原政权来说,云、朔州尚有雁门关等隘口,还算是有险而守;但是在河北,石晋割地之后,燕山山脉已位于辽国内地,幽州成为辽国重镇,骑兵一动,不到黄河再也碰不到难以逾越的地形了。偏偏到了此时,中原政权的政治中心也由隋唐时期的关中,转移到了河南的汴梁、洛阳一带。这样一来,不仅华北平原,而且整个中原王朝柔软的腹部就完全暴露在北方铁骑的威胁下,彻底处在藩篱尽撤、无险可守的境地。可谓是:幽云不收,则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则河南不能高枕而卧也。
失去地利之后,为了阻止辽军骑兵南下,北宋只能另想办法。
第一,开挖水渠。北宋初年为了防御辽军骑兵南下,构筑了一条西起今满城北山,经清苑、高阳、雄县、霸州等地,东起泥姑海口,连接大清河几条支流与30余处洼淀,绵延450公里的瑭泊防线,又不断开挖渠道,使之连成网络形成一道阻碍辽军骑兵南下的屏障。
第二,植树造林。北宋建国以后,多次诏令保护边界地区树木,并令植树造林,作为防御辽国的军事防御工程。直到1075年,沈括奏报定州北境种植的树木可以以亿计。
由于战略要地的丢失,宋朝不得不重兵驻扎河北“十九城用兵三十余万”,依靠坚城深壕构筑了三道防线。首先,在诸河流间的各州建立城池据点以为防守,如霸州、雄州、易州、定州、保州。在雄州以西各州县之间,建立寨堡群屯军驻守,谓之军城。在雄、易二州以南至镇、定间的纵深地带,以镇定为核心,在此驻扎重兵,并在纵深地带建立堡垒群防御。其东以瀛、霸、莫三州为国防据点,作为辅助。是为第一道防线。在此之后北宋又以滹沱河为第二道防线,以瀛、沧、冀、贝、刑诸州为中间防线之要点;而黄河则是北宋抵御辽军南下的最后防线。北宋在黄河线以北京大名府及澶州、滑州作为抵抗中心,并驻扎重兵保卫首都汴梁。
如果北宋没有如此强大的战略防御纵深和重兵驻扎,宋辽之间的合约就是废纸。没有富余的军事财政开支,这些国防设施怎么维护和保养?几十万的军队不需要军饷?不需要武器?要多懂得合约之后的东西。
如果真像你所说的,两国合约签完。双方都从边境撤军,这是傻子的做法。29楼&宋太宗自己不会打仗,葬送周世宗和赵匡义留下的精锐,搞出个重文抑武的家法,否则契丹根本不是个事。。31楼&
真是无知的代表性人物。
北宋伐辽的失败的原因很多,不能归咎于一个人的身上。
到了后期,辽国打不动了,北宋不想打了。遂签订了《澶渊之盟》换来了两国百余年的和平。 32楼&真是无知的代表性人物国土收不回来居然是和平 按你的意思,现在中共与国民党应该属于敌对状态。 应该切断与台湾所有的联系,断绝文化、商贸等一切往来,每天炮击金门和澎湖。是不是这个意思?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35369 工分:43
左箭头-小图标
应该再加上重要一点,北方幽云十六州和长城线一直掌握在异族手中,导致北宋政权不得不将大量兵力布置在河北平原乃至后来的河西走廊,设堡垒和依靠天险来抵御异族南下,从此也导致北宋军事财政支出年年攀升,也间接的拖垮了北宋的经济。25楼&这是宋自己造成的,而且长城沿线没有什么重兵,在宋辽合约一签,整个与辽国边境都没有什么部队与据点,而辽的代价是几百里内不许布置骑兵,西部陕西沿边6路的军队一直都在开疆,所谓的重兵布置拖垮宋朝只是个笑话,整个北宋中后期全靠西军在撑,没有西军北宋早完蛋了26楼&
幽云十六州的易主是得中原政权在地理上处于一种极为不利的战略地位。燕云地区处于辽阔平坦的华北平原的最北端,其中包括了燕山山脉和今天的山西北部的多山带,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一道天然的军事屏障。在燕山山脉的外围,有两个最主要的来路:一个是辽西走廊,通辽河;一个是大同盆地至桑干河谷一带,通蒙古草原。几处重要的关隘便是扼守这些来路。山海关扼守辽西方向的来路,居庸关、紫金关扼守大同方向的来路。可以说幽云地区是中原地区的北方门户。
这也就意味着,辽国占据幽云十六州之地,尽可夺取河北北部地区,占据有利的地理形式,可以随心所欲的提兵南下。幽云地区地势高于南部地区,辽军骑兵可以乘势就高趋下直接杀入大同盆地,继而兵进汾河谷地夺取太原、河中。甚至可以直接威胁北宋首都——汴梁。若在南下或者东进,又是从黄土高原就高趋下直扑华北平原的广大地区。
而对于中原政权来说,云、朔州尚有雁门关等隘口,还算是有险而守;但是在河北,石晋割地之后,燕山山脉已位于辽国内地,幽州成为辽国重镇,骑兵一动,不到黄河再也碰不到难以逾越的地形了。偏偏到了此时,中原政权的政治中心也由隋唐时期的关中,转移到了河南的汴梁、洛阳一带。这样一来,不仅华北平原,而且整个中原王朝柔软的腹部就完全暴露在北方铁骑的威胁下,彻底处在藩篱尽撤、无险可守的境地。可谓是:幽云不收,则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则河南不能高枕而卧也。
失去地利之后,为了阻止辽军骑兵南下,北宋只能另想办法。
第一,开挖水渠。北宋初年为了防御辽军骑兵南下,构筑了一条西起今满城北山,经清苑、高阳、雄县、霸州等地,东起泥姑海口,连接大清河几条支流与30余处洼淀,绵延450公里的瑭泊防线,又不断开挖渠道,使之连成网络形成一道阻碍辽军骑兵南下的屏障。
第二,植树造林。北宋建国以后,多次诏令保护边界地区树木,并令植树造林,作为防御辽国的军事防御工程。直到1075年,沈括奏报定州北境种植的树木可以以亿计。
由于战略要地的丢失,宋朝不得不重兵驻扎河北“十九城用兵三十余万”,依靠坚城深壕构筑了三道防线。首先,在诸河流间的各州建立城池据点以为防守,如霸州、雄州、易州、定州、保州。在雄州以西各州县之间,建立寨堡群屯军驻守,谓之军城。在雄、易二州以南至镇、定间的纵深地带,以镇定为核心,在此驻扎重兵,并在纵深地带建立堡垒群防御。其东以瀛、霸、莫三州为国防据点,作为辅助。是为第一道防线。在此之后北宋又以滹沱河为第二道防线,以瀛、沧、冀、贝、刑诸州为中间防线之要点;而黄河则是北宋抵御辽军南下的最后防线。北宋在黄河线以北京大名府及澶州、滑州作为抵抗中心,并驻扎重兵保卫首都汴梁。
如果北宋没有如此强大的战略防御纵深和重兵驻扎,宋辽之间的合约就是废纸。没有富余的军事财政开支,这些国防设施怎么维护和保养?几十万的军队不需要军饷?不需要武器?要多懂得合约之后的东西。
如果真像你所说的,两国合约签完。双方都从边境撤军,这是傻子的做法。29楼&宋太宗自己不会打仗,葬送周世宗和赵匡义留下的精锐,搞出个重文抑武的家法,否则契丹根本不是个事。。31楼&
真是无知的代表性人物。
北宋伐辽的失败的原因很多,不能归咎于一个人的身上。
到了后期,辽国打不动了,北宋不想打了。遂签订了《澶渊之盟》换来了两国百余年的和平。 真是无知的代表性人物国土收不回来居然是和平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84062 工分:8384
左箭头-小图标
应该再加上重要一点,北方幽云十六州和长城线一直掌握在异族手中,导致北宋政权不得不将大量兵力布置在河北平原乃至后来的河西走廊,设堡垒和依靠天险来抵御异族南下,从此也导致北宋军事财政支出年年攀升,也间接的拖垮了北宋的经济。25楼&这是宋自己造成的,而且长城沿线没有什么重兵,在宋辽合约一签,整个与辽国边境都没有什么部队与据点,而辽的代价是几百里内不许布置骑兵,西部陕西沿边6路的军队一直都在开疆,所谓的重兵布置拖垮宋朝只是个笑话,整个北宋中后期全靠西军在撑,没有西军北宋早完蛋了26楼&
幽云十六州的易主是得中原政权在地理上处于一种极为不利的战略地位。燕云地区处于辽阔平坦的华北平原的最北端,其中包括了燕山山脉和今天的山西北部的多山带,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一道天然的军事屏障。在燕山山脉的外围,有两个最主要的来路:一个是辽西走廊,通辽河;一个是大同盆地至桑干河谷一带,通蒙古草原。几处重要的关隘便是扼守这些来路。山海关扼守辽西方向的来路,居庸关、紫金关扼守大同方向的来路。可以说幽云地区是中原地区的北方门户。
这也就意味着,辽国占据幽云十六州之地,尽可夺取河北北部地区,占据有利的地理形式,可以随心所欲的提兵南下。幽云地区地势高于南部地区,辽军骑兵可以乘势就高趋下直接杀入大同盆地,继而兵进汾河谷地夺取太原、河中。甚至可以直接威胁北宋首都——汴梁。若在南下或者东进,又是从黄土高原就高趋下直扑华北平原的广大地区。
而对于中原政权来说,云、朔州尚有雁门关等隘口,还算是有险而守;但是在河北,石晋割地之后,燕山山脉已位于辽国内地,幽州成为辽国重镇,骑兵一动,不到黄河再也碰不到难以逾越的地形了。偏偏到了此时,中原政权的政治中心也由隋唐时期的关中,转移到了河南的汴梁、洛阳一带。这样一来,不仅华北平原,而且整个中原王朝柔软的腹部就完全暴露在北方铁骑的威胁下,彻底处在藩篱尽撤、无险可守的境地。可谓是:幽云不收,则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则河南不能高枕而卧也。
失去地利之后,为了阻止辽军骑兵南下,北宋只能另想办法。
第一,开挖水渠。北宋初年为了防御辽军骑兵南下,构筑了一条西起今满城北山,经清苑、高阳、雄县、霸州等地,东起泥姑海口,连接大清河几条支流与30余处洼淀,绵延450公里的瑭泊防线,又不断开挖渠道,使之连成网络形成一道阻碍辽军骑兵南下的屏障。
第二,植树造林。北宋建国以后,多次诏令保护边界地区树木,并令植树造林,作为防御辽国的军事防御工程。直到1075年,沈括奏报定州北境种植的树木可以以亿计。
由于战略要地的丢失,宋朝不得不重兵驻扎河北“十九城用兵三十余万”,依靠坚城深壕构筑了三道防线。首先,在诸河流间的各州建立城池据点以为防守,如霸州、雄州、易州、定州、保州。在雄州以西各州县之间,建立寨堡群屯军驻守,谓之军城。在雄、易二州以南至镇、定间的纵深地带,以镇定为核心,在此驻扎重兵,并在纵深地带建立堡垒群防御。其东以瀛、霸、莫三州为国防据点,作为辅助。是为第一道防线。在此之后北宋又以滹沱河为第二道防线,以瀛、沧、冀、贝、刑诸州为中间防线之要点;而黄河则是北宋抵御辽军南下的最后防线。北宋在黄河线以北京大名府及澶州、滑州作为抵抗中心,并驻扎重兵保卫首都汴梁。
如果北宋没有如此强大的战略防御纵深和重兵驻扎,宋辽之间的合约就是废纸。没有富余的军事财政开支,这些国防设施怎么维护和保养?几十万的军队不需要军饷?不需要武器?要多懂得合约之后的东西。
如果真像你所说的,两国合约签完。双方都从边境撤军,这是傻子的做法。29楼&宋太宗自己不会打仗,葬送周世宗和赵匡义留下的精锐,搞出个重文抑武的家法,否则契丹根本不是个事。。
真是无知的代表性人物。
北宋伐辽的失败的原因很多,不能归咎于一个人的身上。
到了后期,辽国打不动了,北宋不想打了。遂签订了《澶渊之盟》换来了两国百余年的和平。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35369 工分:42
左箭头-小图标
3楼&靖康之耻的是金人很是得意,结果百年后金国灭亡的时候,同样的悲剧在金国人身上也的上演了一番。可以说和北宋一样,北宋灭亡的时候,宋朝大臣强迫宋朝宗室投降金人,受到金人百般侮辱,结果金国灭亡的时候,金国都城留守崔力也用同样的方法将金国宗室胁迫投降蒙古,结果受到蒙古人的侮辱。真是应了那句话,天道好还。
宋朝大臣强迫宋朝宗室投降金人,受到金人百般侮辱,结果金国灭亡的时候,金国都城留守崔力也用同样的方法胁迫金国宗室投降蒙古,真的假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35369 工分:40
左箭头-小图标
应该再加上重要一点,北方幽云十六州和长城线一直掌握在异族手中,导致北宋政权不得不将大量兵力布置在河北平原乃至后来的河西走廊,设堡垒和依靠天险来抵御异族南下,从此也导致北宋军事财政支出年年攀升,也间接的拖垮了北宋的经济。25楼&这是宋自己造成的,而且长城沿线没有什么重兵,在宋辽合约一签,整个与辽国边境都没有什么部队与据点,而辽的代价是几百里内不许布置骑兵,西部陕西沿边6路的军队一直都在开疆,所谓的重兵布置拖垮宋朝只是个笑话,整个北宋中后期全靠西军在撑,没有西军北宋早完蛋了26楼&
幽云十六州的易主是得中原政权在地理上处于一种极为不利的战略地位。燕云地区处于辽阔平坦的华北平原的最北端,其中包括了燕山山脉和今天的山西北部的多山带,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一道天然的军事屏障。在燕山山脉的外围,有两个最主要的来路:一个是辽西走廊,通辽河;一个是大同盆地至桑干河谷一带,通蒙古草原。几处重要的关隘便是扼守这些来路。山海关扼守辽西方向的来路,居庸关、紫金关扼守大同方向的来路。可以说幽云地区是中原地区的北方门户。
这也就意味着,辽国占据幽云十六州之地,尽可夺取河北北部地区,占据有利的地理形式,可以随心所欲的提兵南下。幽云地区地势高于南部地区,辽军骑兵可以乘势就高趋下直接杀入大同盆地,继而兵进汾河谷地夺取太原、河中。甚至可以直接威胁北宋首都——汴梁。若在南下或者东进,又是从黄土高原就高趋下直扑华北平原的广大地区。
而对于中原政权来说,云、朔州尚有雁门关等隘口,还算是有险而守;但是在河北,石晋割地之后,燕山山脉已位于辽国内地,幽州成为辽国重镇,骑兵一动,不到黄河再也碰不到难以逾越的地形了。偏偏到了此时,中原政权的政治中心也由隋唐时期的关中,转移到了河南的汴梁、洛阳一带。这样一来,不仅华北平原,而且整个中原王朝柔软的腹部就完全暴露在北方铁骑的威胁下,彻底处在藩篱尽撤、无险可守的境地。可谓是:幽云不收,则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则河南不能高枕而卧也。
失去地利之后,为了阻止辽军骑兵南下,北宋只能另想办法。
第一,开挖水渠。北宋初年为了防御辽军骑兵南下,构筑了一条西起今满城北山,经清苑、高阳、雄县、霸州等地,东起泥姑海口,连接大清河几条支流与30余处洼淀,绵延450公里的瑭泊防线,又不断开挖渠道,使之连成网络形成一道阻碍辽军骑兵南下的屏障。
第二,植树造林。北宋建国以后,多次诏令保护边界地区树木,并令植树造林,作为防御辽国的军事防御工程。直到1075年,沈括奏报定州北境种植的树木可以以亿计。
由于战略要地的丢失,宋朝不得不重兵驻扎河北“十九城用兵三十余万”,依靠坚城深壕构筑了三道防线。首先,在诸河流间的各州建立城池据点以为防守,如霸州、雄州、易州、定州、保州。在雄州以西各州县之间,建立寨堡群屯军驻守,谓之军城。在雄、易二州以南至镇、定间的纵深地带,以镇定为核心,在此驻扎重兵,并在纵深地带建立堡垒群防御。其东以瀛、霸、莫三州为国防据点,作为辅助。是为第一道防线。在此之后北宋又以滹沱河为第二道防线,以瀛、沧、冀、贝、刑诸州为中间防线之要点;而黄河则是北宋抵御辽军南下的最后防线。北宋在黄河线以北京大名府及澶州、滑州作为抵抗中心,并驻扎重兵保卫首都汴梁。
如果北宋没有如此强大的战略防御纵深和重兵驻扎,宋辽之间的合约就是废纸。没有富余的军事财政开支,这些国防设施怎么维护和保养?几十万的军队不需要军饷?不需要武器?要多懂得合约之后的东西。
如果真像你所说的,两国合约签完。双方都从边境撤军,这是傻子的做法。 宋太宗自己不会打仗,葬送周世宗和赵匡义留下的精锐,搞出个重文抑武的家法,否则契丹根本不是个事。。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35369 工分:39
左箭头-小图标
2楼& 以文御武没错,但是发展成重文轻武和以文抑武就是走偏了。8楼&文官势力大了,就形成“党争”;武将势力大了,就容易“干政”!所以才有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说法。说白了,就是平衡。 是呀,照送自残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35369 工分:38
左箭头-小图标
2楼& 以文御武没错,但是发展成重文轻武和以文抑武就是走偏了。22楼&中国现在不正是这样吗?你想个办法治治吧我也没办法。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84062 工分:835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应该再加上重要一点,北方幽云十六州和长城线一直掌握在异族手中,导致北宋政权不得不将大量兵力布置在河北平原乃至后来的河西走廊,设堡垒和依靠天险来抵御异族南下,从此也导致北宋军事财政支出年年攀升,也间接的拖垮了北宋的经济。25楼&这是宋自己造成的,而且长城沿线没有什么重兵,在宋辽合约一签,整个与辽国边境都没有什么部队与据点,而辽的代价是几百里内不许布置骑兵,西部陕西沿边6路的军队一直都在开疆,所谓的重兵布置拖垮宋朝只是个笑话,整个北宋中后期全靠西军在撑,没有西军北宋早完蛋了
幽云十六州的易主是得中原政权在地理上处于一种极为不利的战略地位。燕云地区处于辽阔平坦的华北平原的最北端,其中包括了燕山山脉和今天的山西北部的多山带,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一道天然的军事屏障。在燕山山脉的外围,有两个最主要的来路:一个是辽西走廊,通辽河;一个是大同盆地至桑干河谷一带,通蒙古草原。几处重要的关隘便是扼守这些来路。山海关扼守辽西方向的来路,居庸关、紫金关扼守大同方向的来路。可以说幽云地区是中原地区的北方门户。
这也就意味着,辽国占据幽云十六州之地,尽可夺取河北北部地区,占据有利的地理形式,可以随心所欲的提兵南下。幽云地区地势高于南部地区,辽军骑兵可以乘势就高趋下直接杀入大同盆地,继而兵进汾河谷地夺取太原、河中。甚至可以直接威胁北宋首都——汴梁。若在南下或者东进,又是从黄土高原就高趋下直扑华北平原的广大地区。
而对于中原政权来说,云、朔州尚有雁门关等隘口,还算是有险而守;但是在河北,石晋割地之后,燕山山脉已位于辽国内地,幽州成为辽国重镇,骑兵一动,不到黄河再也碰不到难以逾越的地形了。偏偏到了此时,中原政权的政治中心也由隋唐时期的关中,转移到了河南的汴梁、洛阳一带。这样一来,不仅华北平原,而且整个中原王朝柔软的腹部就完全暴露在北方铁骑的威胁下,彻底处在藩篱尽撤、无险可守的境地。可谓是:幽云不收,则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则河南不能高枕而卧也。
失去地利之后,为了阻止辽军骑兵南下,北宋只能另想办法。
第一,开挖水渠。北宋初年为了防御辽军骑兵南下,构筑了一条西起今满城北山,经清苑、高阳、雄县、霸州等地,东起泥姑海口,连接大清河几条支流与30余处洼淀,绵延450公里的瑭泊防线,又不断开挖渠道,使之连成网络形成一道阻碍辽军骑兵南下的屏障。
第二,植树造林。北宋建国以后,多次诏令保护边界地区树木,并令植树造林,作为防御辽国的军事防御工程。直到1075年,沈括奏报定州北境种植的树木可以以亿计。
由于战略要地的丢失,宋朝不得不重兵驻扎河北“十九城用兵三十余万”,依靠坚城深壕构筑了三道防线。首先,在诸河流间的各州建立城池据点以为防守,如霸州、雄州、易州、定州、保州。在雄州以西各州县之间,建立寨堡群屯军驻守,谓之军城。在雄、易二州以南至镇、定间的纵深地带,以镇定为核心,在此驻扎重兵,并在纵深地带建立堡垒群防御。其东以瀛、霸、莫三州为国防据点,作为辅助。是为第一道防线。在此之后北宋又以滹沱河为第二道防线,以瀛、沧、冀、贝、刑诸州为中间防线之要点;而黄河则是北宋抵御辽军南下的最后防线。北宋在黄河线以北京大名府及澶州、滑州作为抵抗中心,并驻扎重兵保卫首都汴梁。
如果北宋没有如此强大的战略防御纵深和重兵驻扎,宋辽之间的合约就是废纸。没有富余的军事财政开支,这些国防设施怎么维护和保养?几十万的军队不需要军饷?不需要武器?要多懂得合约之后的东西。
如果真像你所说的,两国合约签完。双方都从边境撤军,这是傻子的做法。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4084 工分:10357
左箭头-小图标
应该再加上重要一点,北方幽云十六州和长城线一直掌握在异族手中,导致北宋政权不得不将大量兵力布置在河北平原乃至后来的河西走廊,设堡垒和依靠天险来抵御异族南下,从此也导致北宋军事财政支出年年攀升,也间接的拖垮了北宋的经济。这是宋自己造成的,而且长城沿线没有什么重兵,在宋辽合约一签,整个与辽国边境都没有什么部队与据点,而辽的代价是几百里内不许布置骑兵,西部陕西沿边6路的军队一直都在开疆,所谓的重兵布置拖垮宋朝只是个笑话,整个北宋中后期全靠西军在撑,没有西军北宋早完蛋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84062 工分:8295
左箭头-小图标
应该再加上重要一点,北方幽云十六州和长城线一直掌握在异族手中,导致北宋政权不得不将大量兵力布置在河北平原乃至后来的河西走廊,设堡垒和依靠天险来抵御异族南下,从此也导致北宋军事财政支出年年攀升,也间接的拖垮了北宋的经济。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39111 工分:118
左箭头-小图标
宋朝倒在了火器发展的初级阶段。要是有明朝的火器发展程度,步兵对阵蒙古骑兵还是有把握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00753 工分:349
左箭头-小图标
2楼& 以文御武没错,但是发展成重文轻武和以文抑武就是走偏了。中国现在不正是这样吗?你想个办法治治吧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24706 工分:3841
左箭头-小图标
5楼&连仿真玩具枪都被禁止的天朝,汉奸的目的达到了。7楼&美国连枪都不禁,更何况仿真玩具枪,美国社会的治安状况才应该是你所希望的 5楼那个位应该送到灯塔国,让他感受一下痔鼬,冥煮的子弹,为什么不管疆毒,藏毒在搞恐怖袭击,只能完冷兵器,独步全球治安环境,不是吹全世界只有在中国哪怕是个小县城,乡镇都可以开24通宵营业的商店,不像美国欧洲,子弹漫天飞,炸弹和放炮仗一样,都的归功于我们的枪支管理条例,那些鼓吹开发枪支都是别有用心的,或者是恐怖分子或者是犯罪集团,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86880 工分:29243
左箭头-小图标
6楼&文人流氓毫无底线。即使如今绝大多数文人学者对不起这个称谓。当文人君子被剿灭,能骄横跋扈的当然只剩下文人流氓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86880 工分:29242
左箭头-小图标
5楼&连仿真玩具枪都被禁止的天朝,汉奸的目的达到了。7楼&美国连枪都不禁,更何况仿真玩具枪,美国社会的治安状况才应该是你所希望的不禁枪不等于乱用枪,不信你扛把仿真枪逍遥过市,马上就会被警察制服。如果不幸被警察打死,千万别喊冤。因为你可能涉嫌非法持有枪械。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7303 工分:546027
/ 排名:101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99%的中国人不知道的37个历史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周两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个皇帝。3、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 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 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 ;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5、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 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 公斤。6、中国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城市化率达到惊人的30% 以上;在所谓“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9% ;新中国在21 世纪初才重新达到这一数值。7、同样是元丰年间,中国华北地区的钢铁年产量达到了15 万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1788 年钢铁产量才达到7.6 万吨。8、整个北宋时期,中国一直在扩张领土,直到“靖康之变”的前一年(1126)才停止。北宋前期主要是攻击契丹,到澶州之盟为止;中后期则注重对西夏和吐蕃的攻击,特别是对吐蕃河湟地区的进攻收复了唐代失地,大大扩张了领土。9、尽管南宋大多数时间都将秦桧作为反面典型,秦桧所创的“宋体字”是整个南宋时期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10、整个南宋时期,中国一直没有定都,临安府的级别不过是“行在”(陪都)。11、南宋之所以一直偏安并非完全因为统治者不愿收复故土,而是因为民间反对的声音太大。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民间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担心收复故土后宋廷会增加江南地区的税收来扶植已被女真人严重破坏的收复区。12、南宋时期,熟练雇工的工资高于知府工资。(宋朝知府一般是从三品或正四品,年薪在400 贯以上,至少相当于今天的15 万元人民币)。13、中国南宋时期最先进的织布机有1800 多个活动构件,其中有的技术是现代化织布机也无法达到的。14、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 以上;今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 ,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却仅为4% 。15、在1233 年宋蒙联军攻打蔡州的时候,南宋名将孟珙救了蒙古将领张柔一命。4 年后,张柔的儿子张弘范出生,而崖山一战灭亡南宋的就是这位张弘范。16、南宋数学家秦九韶至晚在1247年就已经发现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欧洲人在400多年后才发现,但在中国的课本上这个公式仍是以那个欧洲人的名字来命名的。17、吉尼斯世界记录人类灾难篇排名第二为:元军对宋朝农民的屠杀(3500万人);蒙古帝国军队在13 世纪征战在亚欧大陆屠杀了2 亿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项吉尼斯纪录,其中,仅中国境内就有6000 万人死于蒙军屠杀;与之相比,遭纳粹屠杀的600 万犹太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18、明朝在永乐年间与越南发生了一场战争。此战明朝军队号称80万,而越南军队更是号称700万,实际上双方军队总数加起来也不过30万,这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牛皮吹得最大的一场战争,那时越南还是中国属国。
19、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吨位最大的宝船排水量约为7500吨。20、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只娶一个老婆的皇帝出现在明朝,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21、中国最早提出计划生育理论的不是马寅初,而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申行时,而最早实施计划生育的时候却是在更早的宋朝。22、明朝的万历皇帝曾连续28年不上朝,创造了中国皇帝的纪录。但是,这期间中国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的战争均获得全胜。归根到底是明朝拥有强大的内阁及行政系统,皇权受到极大制约,已经无法与从前的王朝相比。后来满清在这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历史倒退。23、自1572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这7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生产白银总量的1/3涌入中国,共计约3.53亿两(保守估计,目前重新估计约为5亿两)。并且全球2/3 的贸易与中国有关。24、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掠夺的白银几乎都通过贸易的形式最终流入了中国。25、南宋开禧二年(1206)中央财政收入达到8000万贯钱,当时全国人口约7000万。清廷到1900年代为8000万两,人口却有4亿。而南宋1贯钱购买力是清末一两白银的2倍。更重要的是,宋朝税率低于清廷。26、公元763年,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朝中央政府兵力不足,被叛将仆固怀恩引来30万蛮族军队,将长安、洛阳占领。唐肃宗最后用东都洛阳的全部青年男女和财物作为贿赂,引来回纥军队收复两京,才使汉族免于亡国灭种。27、1644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一次大型鼠疫,造成驻守北京的20万明军全军覆没,这直接导致了明朝亡于李自成。随后北方牧猎民族乘机进入中原,建立了延续200多年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的游牧民族趁中原王朝内乱入侵相比,明末的这次中原内乱使牧猎民族成功灭亡了华夏政权,建立了导致历史倒退的新政权。28、被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不是康熙,而是明朝最后一个年号——崇祯,一共被朝鲜使用了265年。29、清廷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总计存书3457部, 79070卷,禁毁6766部,93556卷。30、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议会通过投票产生的结果,支持战争的一方仅获得9 票的优势。31、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有人在京城某仓库意外发现一批封存了200多年的火器。这批火器是明朝末年制造的,其中有的竟然比英军的装备还要先进。32、清廷的道光皇帝为人十分节俭,喜欢穿有补丁的衣服,但打个补丁却要花四两银子。33、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曾以12 万对阵2 万英法联军,结果阵亡3 万余,而对方仅阵亡4 人,但病死的却有几十人。34、辽道宗耶律洪基曾写诗表达了后悔自己生在蛮夷之国和“来世做中国(宋)人”的愿望。与之类似的是,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朝鲜国王王颛也写诗表达了类似的愿望。35、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元世祖忽必烈因日本此举,且倭主不来朝贡,造大船7000艘往攻,结果船队被暴风雨所摧毁,日本人从此将此风称为“神风”。二战中“神风敢死队”即出自这个典故。36、明朝亡后,朝鲜和日本认为中国已亡,日本从此蔑称中国为“支那”。明治维新后,自认为华夏正统的日本曾打着“攘夷主义”的旗号发动甲午战争等对清战争。唐、宋、明时作为对中国文明衷心倾倒的两个附属夷国,日本和朝鲜至今因还因宗主国文化沦丧而对中国存有偏见。37、由于满清毁书,今天中国大学中文系、历史系的教授经常前往日本、韩国查阅中国古籍,如此才能写出有见地的古代文学、历史论文。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7941 工分:4150
左箭头-小图标
5楼&连仿真玩具枪都被禁止的天朝,汉奸的目的达到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634664 工分:4931
左箭头-小图标
宋朝之所以经常挨打,只有一个原因:重文轻武,对武将不敢放权!宋太祖因擅权成功获得帝位,于是乎对武将心生余悸,害怕其效仿夺位。杯酒释兵权之后,再也不肯把兵权外放,生怕那个有兵权的人坐大而养虎为患。十二道金牌招岳飞就是铁例!秘密处死岳飞并不全是秦桧的过错。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35646 工分:10357
左箭头-小图标
宋朝孱弱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与古希腊的阻隔,在当时与阿拉伯人贸易中尚未传入古希腊科学。技术进步全凭在实践中盲目摸索,进展极为缓慢。若古希腊科学与中国传统墨学结合,使黑火药火器发展到线膛枪的水平,宋文明基本上巳难以征服。随着黄火药机关枪的出现,游牧文明将被彻底碾压终极解决。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35646 工分:10356
左箭头-小图标
宋朝的问题主要是错失黑火药军事革命。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82329 工分:30895
左箭头-小图标
3楼&靖康之耻的是金人很是得意,结果百年后金国灭亡的时候,同样的悲剧在金国人身上也的上演了一番。可以说和北宋一样,北宋灭亡的时候,宋朝大臣强迫宋朝宗室投降金人,受到金人百般侮辱,结果金国灭亡的时候,金国都城留守崔力也用同样的方法将金国宗室胁迫投降蒙古,结果受到蒙古人的侮辱。真是应了那句话,天道好还。那你应该看看动画纪录片《苍狼之决战野狐岭》,金超在最强盛的时候对蒙古人都干了些什么?金超的军队每隔3年就要在辽阔的草原上随意杀死遇到的蒙古牧民,他们还给这种残忍的做法起了个专用名词叫减丁,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通过杀戮来控制草原上蒙古牧民的人数。那么到后来金超被蒙古所灭,蒙古人会放过金超的女真人吗?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82329 工分:3089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前些年一位长期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西方学者在德国发表了一片学术报告,在这篇报告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人大多数都认为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峰,但是他却人为代表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的最高端却是宋王朝!宋朝(北宋南宋加一块)在科学 文化 艺术 经济等领域在之前的唐朝的基础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在上述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宋朝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她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却做的很糟糕甚至可以说一无是处。用今天的话来说宋朝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与之前的唐朝和后来的明朝相比那可是毫无建树。宋朝从来不缺乏优秀的军事将领和敢于用命是士兵,比如北宋的杨业和南宋的岳飞。宋朝缺乏是是国家最高层面对军事行动果敢坚定的决心。宋朝统治者的思想很像后来清朝统治者的思想,即我有钱既然在军事上我打不过你那么我就用钱来买太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可能澶渊之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45492 工分:204
左箭头-小图标
3楼&靖康之耻的是金人很是得意,结果百年后金国灭亡的时候,同样的悲剧在金国人身上也的上演了一番。可以说和北宋一样,北宋灭亡的时候,宋朝大臣强迫宋朝宗室投降金人,受到金人百般侮辱,结果金国灭亡的时候,金国都城留守崔力也用同样的方法将金国宗室胁迫投降蒙古,结果受到蒙古人的侮辱。真是应了那句话,天道好还。 乱世之中报应来的尤其快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45492 工分:203
左箭头-小图标
强调最后一条的话,建议楼主去看看唐末五代的历史吧两宋的政策 ,自郭威柴荣开始就定下了基调,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33198 工分:268
左箭头-小图标
宋朝鉴于前朝武将兵多势大后,谋反不断,设监军制。 武将出征,必以宦官为监军,位从一品,对武将处处制肘。正是因为这种对武将极大的不信任,导致指挥混乱,军队作战能力低下。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03405 工分:6168
左箭头-小图标
2楼& 以文御武没错,但是发展成重文轻武和以文抑武就是走偏了。文官势力大了,就形成“党争”;武将势力大了,就容易“干政”!所以才有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说法。说白了,就是平衡。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07593 工分:31703
左箭头-小图标
5楼&连仿真玩具枪都被禁止的天朝,汉奸的目的达到了。美国连枪都不禁,更何况仿真玩具枪,美国社会的治安状况才应该是你所希望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126275 工分:335
左箭头-小图标
文人流氓毫无底线。即使如今绝大多数文人学者对不起这个称谓。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24784 工分:24492
左箭头-小图标
连仿真玩具枪都被禁止的天朝,汉奸的目的达到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64526 工分:44171
左箭头-小图标
有一点楼主没说:就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的高度的土地私有化的社会,国家缺少统合起来的经济,也缺少特权阶层,人民参战完全依靠科举,完全是一盘散沙的经济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说就是造成了宋朝经济体量虽大,没人愿意贡献给国家,处处防着国家政权,这武力就是国家政权的最主要的依靠,不弱化武力怎么弱化政权。所以宋朝的皇帝是最没有权利的。这种对于国家政权的削弱最终造成了国家调动各种能力的严重下降,最终造成国家沦陷。所以现在的人们应该警惕私有化,小心那种完全排斥政府和公共权力的自由化思想!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58261 工分:42189
左箭头-小图标
靖康之耻的是金人很是得意,结果百年后金国灭亡的时候,同样的悲剧在金国人身上也的上演了一番。可以说和北宋一样,北宋灭亡的时候,宋朝大臣强迫宋朝宗室投降金人,受到金人百般侮辱,结果金国灭亡的时候,金国都城留守崔力也用同样的方法将金国宗室胁迫投降蒙古,结果受到蒙古人的侮辱。真是应了那句话,天道好还。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35369 工分:31
左箭头-小图标
以文御武没错,但是发展成重文轻武和以文抑武就是走偏了。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37条记录]&分页:
&对宋朝孱弱的三个原因,最后一个值得我们警醒。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靖康之变和宋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