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人才网没有人才?

中国的“人才流失”到底有多严重?
[摘要]目前中国高学历人才外流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外流率则位于最低之列。中国不是顶尖人才流失最多的,而是有大批一流学生去国外深造,同时也迎来了海归大潮。
作者:田方萌(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师)最近,《环球时报》刊发了一则有关高校教师出国不归的报道,又引发了一轮针对“人才流失”的媒体讨论。作者以信誓旦旦的口气宣称:“众所周知,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2013年的一个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出国滞留率平均达87%。”此话被很多网络媒体当作标题,耸人听闻地流传在微信圈内。所谓“中国顶尖人才流失最严重”的说法近几年不断见诸报端,然而它背后的数据来源却未经细查。经过一番追根究底,笔者发现这一说法并不成立。由于某些学者和记者夸大了人才流失的现状,使其真相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
【三个常被误引的统计数字】最近五年,国内媒体上出现了成百上千篇针对中国人才和精英外流的报道,其中相当一部分误引了三项有关的统计数字。其一是“中国海外移民数量居首”。2010年6月,《南方周末》刊发重磅文章《多少精英正在移民海外》,其中提到:“中国社科院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如果说“正在成为”尚且留有余地,一个半月后《中国青年报》的报道《第三波移民潮凸显打造“宜居中国”的紧迫性》则全然肯定:“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推出的年度系列黄皮书,2007年的那本收入了《中国海外移民情况述评》一文。作者李小丽在文中引用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讲话,指出2005年全球有1.9亿人生活在国外,而中国的海外移民据估算高达3500万,她因此得出了中国移民占全球移民18.3%的离谱结论。这里作者混淆了“中国移民”的人口学概念与“海外华人”的人类学概念,错将3500万当成了由中国移居海外的人口总数。其实这里的“海外移民”主要由在国外出生和长大的华裔外国公民组成的。那么,作为流出国,中国究竟有多少真正的国际移民,即那些过去生长在中国,而如今迁移到国外生活的人?根据联合国人口署根据各国普查数据的最新估算,2013年共有934万中国人生活在世界其他国家,仅占全球2.3亿国际移民的4%,排在印度(1417万)、墨西哥(1321万)和俄国(1084万)之后,谈何“最大移民输出国”?随着这一原始数据被夸大,一些评论家也跟着以讹传讹。比如,专栏作家薛涌在《中国的海外大移民》一文中写道:“《华尔街日报》最近在一篇关于中国移民的长篇报道中感叹……现在哪里是1000万的问题,是一个亿!该文引用香港一位移民专家的话说,到2020年,离开中国的人累计将有两亿!”笔者对比了《华尔街日报》的英文报道《中国大移民》(The Great Chinese Exodus),原文作者讲得很清楚,一个亿是指中国一年的出境人数,而非移民存量。所谓的“移民专家”也是薛涌生造出来的,原文只引述了香港某经纪公司(brokerage firm)对旅游市场的预测——中国年度出境游客将在2020年达到两亿。另外两项常被误引的数字涉及理工科人才的流失状况。有一项被国内媒体广泛引用的数据称,“清华北大涉及高科技专业的毕业生七成以上去了美国”。这一数据最早见于2001年《求是》杂志刊发的文章《21世纪全球人才争夺及其思考》。作者陶涛声称“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涉及高科技专业的毕业生82%去了美国,北京大学的比例为76%”。他在文中并没有给出数据来源。据中国科技政策专家曹聪猜测,仅在1985年后的某一年,清华北大可能有“七成”高科技专业学生赴美留学,而陶涛将这一年当作了“1985 年以来”。根据教育部近年来的统计数字,北大清华等名校本科生出国的比例不到三成,研究生也就一成左右。当然也有些人工作几年再去留学,但笔者估计总的出国率也不会超过四成。第三个数字即是《环球时报》提到的高达87%的“平均滞留率”。作者只说该比率源自某“权威数据”,而未注明出处。笔者查证,这一说法的始作俑者是2013年6月初《人民日报》刊发的报道《我国流失顶尖人才数居世界首位》。文章作者盛若蔚从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处了解到这一数字,那位负责人同样没有给出数据来源。据美国橡树岭科教研究所(Oak Ridge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Education)发布的研究报告,2006年在美国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中,到2010年有87%仍在该国从事科研工作。人才小组的负责人或是采访的记者很可能将留美博士群体扩大为中国所有在国外的“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相对比例也应当重视】时下的中国流传着一句口号:“人才是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既然人才最宝贵,流入国纷纷出台选择性的移民政策,吸引他国人才前来为自己服务;流出国眼看着高技能国民迁往国外,则担心自己成为人才竞争中的输家。2009年7月,《广州日报》登载了一则报道,标题称“中国成人才流失最大国,超百万精英滞留海外”。此后关于中国成为最大人才流失国的言论不绝于耳,笔者一度也对这一说法深信不疑。下面我们就拿数字说话,看看这场人力资源战争中我国的表现如何。由于联合国人口署的数据未包含教育程度信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供了目前最为全面可靠的国际人才迁移数据。该组织的成员国包括世界主要的人才流入国,通过合并2010年左右各成员国的普查数据,辅以各国高学历人口的统计信息(高学历定义为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研究人员就可以估算出每个国家的人才外流规模和比率。以规模论,中国在2010年左右有166万高学历人才在经合组织国家生活,小于首位印度的208万,高于第三位菲律宾的142万。所谓“超百万精英滞留海外”所言不虚。不过,评价一种人口趋势,我们需要观察目标群体及其对应总体的关系。这就好比身家千万的富翁与仅能糊口的穷人一起炒股,即使富翁损失百万,穷人损失一万,后者遭受的经济损失从比例来讲也比前者严重得多。由于中国高学历人才的基数很大,尽管出国人口规模庞大,其“流失率”相比其他国家还是很低的。有关人才流失的讨论经常忽视或轻视这一点。如“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在《人才战争》一书中写道:“在这场不见硝烟的世界大战中(指人才竞争),中国和印度并不是人才流失比例最高、受害最深的国家,但绝对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根据经合组织的迁移数据,中国在2010年的人才外流率仅为1.8%,也就是说每一百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国人中,只有不到两人生活在国外。这一指标明显低于同为人才输出大国的印度(3.2%)、菲律宾(7.4%)和墨西哥(6%)。在有据可查的67个国家中,中国的人才外流率排名倒数第三,仅高于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中的人口大国。与其说中国“不是人才流失比例最高”的国家,不如说它是流失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相比之下,十几个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外流率都在15%以上。例如,海地的人才外流率高达73.9%,四失其三;圭亚那则跃至92.7%,十失其九,这两国才堪称流失最严重的国家。经合组织2000年的数据显示,当时中国的人才外流率为3.4%。十年后下降到1.8%,一是因为中国高校扩招,增长的基数拉低了这一比率;二是因为众多留学生纷纷回流,使早年的流失局面大为改观。截至2014年,中国的留学生累积人数已达305万人,其中107万人当时仍在国外学习。已经结束留学的198万人中,140万已经选择回国发展,使回流率达到前所未有的72%。根据上面提到的橡树岭报告,即使在科技领域的中国留美博士中,毕业五年后仍在美国工作的比率也从2001年的98%降到了2011年的85%。这一趋势类似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地区和韩国两地出现的归国潮。这两个经济体也经历过类似的人才流失现象,但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与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缩小后,就开始享受海归们带来的人才红利。 【顶尖人才是否大量流失了?】有人或许会问,同样受过高等教育,北大清华毕业的留洋博士和地区院校的专科生可以等量齐观吗?的确,统计数字掩盖的真相,常常和它揭示的事实一样多,如果不是更多的话。一般来说,国内高校的名气越大,毕业生出国的比例也越大。上文提到,北大清华毕业生高达七成的出国率实属夸大,可就算二三成也很可观啊。经合组织收集过博士学历人才的跨国数据,不过没有提供流出国的分布状况。我们不妨根据2013年度的“美国社区调查”(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看看号称“人才磁场”的美国吸引了多少来自中国的聪明头脑。美国社区调查名为“社区”,实际上每年随机抽查全国1%的人口,因此该样本很具有代表性。对该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后,笔者发现在中国大陆出生的旅美人口当中,有12.4万具有博士学位。在全美75.7万拥有博士学位的移民中,中国人占到16.4%,其规模高出印度(9万人)三分之一,是墨西哥(1.4万)的近九倍。美国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针对该国科技工作者的调查也佐证了这一比例:2010年全美有39.5万理工科博士毕业生出生在国外,中国人就占了近四分之一(23%),第二位的印度人仅占13%。截至2010年,中国高校累积授予了33.5万人博士学位,在美国的中国博士相当于这一群体的三分之一强。这难道不是“顶尖人才流失最严重”的明证吗?细查数据,笔者却很难支持这一说法。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英国皇学科学院发布了一份报告,称许多英国科学家纷纷到美国就职。一位记者听说后,形象地创造了“人才流失(brain drain)”这一用语。可见,人才流失原本是指已经工作的优秀人才移居国外,比如中国体育界的“海外兵团”。旅美的中国人有多少是在国内戴上博士帽后才出国的呢?调查数据没有给出学位授予地点,不过我们可以合理地假定,32岁以后来美的移民应该在祖国或其他国家获得了最高学位。依此推算,有七成旅美的中国博士是在美国受训的,剩余三成中还有一少部分是在其他国家毕业后赴美就业的。真正在国内读完博士以后来美工作的人才,大约只有两三万人。对于美国培养的中国博士,我们不好讲“顶尖人才流失严重”,而应说是“顶尖学生大量留学”,因为他们出国时还只是本科生或硕士生,并非国内外的“顶尖人才”。中国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出国深造,需要在西方经过多年学术训练,才能成为成就突出的科技工作者。西方大学为他们投入了巨额奖学金、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便利的研发环境,这些都不是中国目前能够提供的。我们既不能假设这些天才少年留在中国就会成为同样杰出的人才,也不能认为中国理应完全享有这些人才。这同冷战后俄国的科技人员大量流失西方国家,具有性质上的显著差异。就笔者所见,仅有一位叫“卢晓东”的学者在《中国科学报》上作过类似的区分。对于国内毕业的旅美博士,是不是可以视为人才流失呢?其实也不尽然。中国博士在国内毕业后,很多人选择到美国作博士后或访问学者,目的在于回国找工作时更具竞争力。他们的人数虽然可观,但其中很多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回国,属于“人才流转(brain circulation)”,而非人才流失。美国社区调查没有提供签证状态,但报告了入籍情况。45岁以下国内毕业的旅美博士中,只有4%已经成为美国公民;而在美国拿到最高学位的中青年博士中,近五分之一都已经放弃了中国国籍。可见前者很可能只是临时居住在美国。不可否认,中国在海外的高技能人才数量巨大,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巨额损失呢?我们想要答案这个问题,不应简单地计算出去的人头,因为人才外流不同于水土流失。有一种理论认为,海外人才可以通过汇款、投资和知识传播,回馈和刺激流出国的经济发展——如果其祖国能够利用好海外人力资源。根据另一种理论,人才在发达国家将具有更高的生产率,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国际贸易也可以使本国居民受惠。还有一种理论推断,仅仅因为存在出国机会,很多学生就会为之追加更多人力资本。而这些准备出国的学子并不会全部出国,由此产生的人才或许比闭关锁国时还要多。究竟人才外流对中国是祸是福,因职业、时段和海外联系而异,这里笔者只想强调其复杂性。总的来看,目前中国的海外移民数量居世界第四位,高学历人才外流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外流率则位于最低的国家之列。中国不是顶尖人才流失最多的国家,而是有大批一流学生去国外深造。与此同时,中国大陆也像台湾地区和韩国之前一样迎来了海归大潮。不论舆论立场如何,从《南方周末》到《环球时报》等国内媒体都夸大了中国人才流失问题的严重性,并错误引用了一些未经证实的数字和指标。笔者乐见关于这一问题更深入的讨论,不过我们首先应当把事实搞清楚吧?……………………………………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lanxinda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为什么欧洲会有文艺复兴,而中国没有?直到现在中国的科学人才为什么和欧美还是由很大的差距?不要在百度上粘贴!具体的谈谈!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这可是个大话题,在这里可是说不清楚的.我随便说说,供你参考.中国的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还有地域文化的阻隔,以及庞大的人口所限.中国具有两千年封建史,对于变革,中国具有多次的机会.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元朝的部落共议制度,明朝的张居正变法,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思想运动的活跃和清朝早期贵族共和,都是中国的帝王政治体制发生变革的契机,但是全都以失败告终.封建势力的强大.中国以农业为国之本的国家.中国的历次改朝换代,几乎都是改换地主的斗争,走了李地主,来了朱地主,走马灯一样.但是万变都不离其宗,土地所有权的斗争.土地深深的禁锢了农民,使得国家的管理方式,变为地主收租子的方式.除非天灾,或者地主收租子太狠,广大的人民,一般都会忍受,不会起来反抗这种政治制度.在有地区差异大.即使是现在,中国的地域仇恨或者说是偏见还是比比皆是.上海人瞧不起苏北的,广东的瞧不起北方的,北京的瞧不起外地的.即使没有仇恨,不同的地域的人,除了文字外,其他的交流语言,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会不同,这也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多次显现的,中国人心不齐原因之一,为何一个北方游牧或是渔猎小部落能够统治中国的原因.而统治这样一个国家,集权的优越性越来越显现.集权使得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政策得到推广,从而避免了无休止的纠纷,使得国家稳定,社会团结,皇权稳固.但是不良影响就是,这个国家对变革会极端的排斥,对于思想的改变也会非常排斥,所以就有了帝王政治的毒大,思想的僵化.清朝的早期的共和议政,已经具有现在民主制的某些体现,显然已经有了贵族共和的影子,四大贝勒联合执政,八王辅政,都是比帝王政制具有优越性的,这也是清朝能够入主中原的原因之一,因为那时制度性的优越.但是随着他的人口的增加,领土的扩大,这种贵族共和越来越容易产生分歧,越来越会制造分裂.而中华传统的帝王政治又能够带来绝对的稳定,所以清朝才会在入关几十年后,逐步废除这种我们现在看来具有一定先进性的制度.中华文明的衰落是必然,所以必须出现彻底的革命才能挽救中国,任何改良,都是种徒劳.对于欧洲,封建文化弱小,封建历史只有数百年的历史,而且非常不稳固,再有欧洲从未出现像中国这样大一统的局面,也就使得文化或是思想上得到了多样化的保留,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古代中国的科学贡献和西方比起来,我们还是较为领先的.但是由于制度的差异,西方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再起制度的促进下得到大的飞跃的,而科技反过来又促进制度的发展,而我们则一直在我们保守的文化氛围中缓慢发展,所以才会产生如此大的差距.西欧已经发展了四五百年的资本主义,也就是说,科学技术已经发展了四五百年,但是我们的发展只是从鸦片战争开始,而且还是在战乱或是政治运动中,政府很少扶植的状态下发展,我们里外里落后人家几百年.幸好,我们中国人还是相当的聪明,正在奋起直追,已经小见成效,但是差距还是很大.以上全是自己的心得,有对有错,区别参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涓轰粈涔堥《灏栦汉鎵嶄笉鎰垮綋璺ㄥ浗鍏?徃鐨勪腑鍥藉尯CEO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为什么人才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