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重组会倒闭吗

德意志银行不会倒闭
更不会引发金融危机
近日,欧美金融市场大起大落,俨然全球金融危机逼近的排场。许多分析师将其导火索归因于德意志银行的巨亏。德意志银行去年4季度亏损21亿欧元,2015全年亏损达68亿欧元。德银将成为第二个雷曼的呼声鹊起。
德银当然不会像雷曼那样倒闭,也不会引爆全球金融危机。德银作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其资本实力远远强于雷曼之类的投资银行,本次亏损并未超过其净资产的10%。
不过从本次亏损的原因中,可以窥见欧洲银行的外强中干,令人怀疑欧美银行报表中的水分。大家都说中国的银行会&藏坏账&,而欧美银行的报表中不仅藏坏账,还藏并购损失、诉讼费用、衍生品风险。
潜藏的并购损失,自欺欺人的商誉
在企业的报表中,有个科目叫&商誉&(英文叫Goodwill),外行人咋一听可能不太明白。该科目是为了解决这么一个问题:如果A企业花3亿买B企业,结果B账面上只值1亿。那算不算亏了2亿?
当然不是。A会把B账面的1亿计入自己的对应科目。然后多花的2亿单独计入&商誉&科目,好像自己买贵了也没亏钱一样。多花的2亿,难道不是买到了B在账面体现不出来的商誉价值嘛?
让商誉数字一直躺在账面上骗自己当然没问题,但哪天要把B企业卖掉就出问题了。如果卖不出3个亿,商誉是要减值的。而2015年德意志银行的亏损,主要就是这个商誉减值。
2015年其商誉与无形资产减值达57.8亿欧元,包括对德国邮政银行、BankersTrust等子公司的商誉减值。而德银出售华夏银行股权的损失为6.5亿欧元,还没有计入该科目。
这样大规模的商誉减值风险,不仅仅出现在德银,其他全球大型银行,也都在火山口上。
欧美大型银行集团,大都在历史上经历多次并购形成,其商誉与无形资产占净资产比例,当然就远高于中资银行。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富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全球主要银行,该占比均超过20%,西班牙的桑坦德银行甚至超过1/3。
这些银行的净资产水分可能非常大。并购潮中高价买入的公司,很难说价格没有高估。而次贷危机后经济环境的改变、监管要求的趋严,也往往使子公司价值下降。一旦遇到重组与拆分,这些潜在亏损就会暴露出来。这些商誉要是减值起来,不知股价会跌到哪里去了。
拖延时日的诉讼纠纷
德银2015年诉讼费用达52.2亿欧元,比2014年增加32.5亿,是造成巨亏的另一大诱因。德银自己解释说:这是公司为甩掉历史包袱,集中解决了一些拖延时日的历史诉讼纠纷。
由于欧美的法律环境,欧美的银行更易面临巨额诉讼费用。对于金额较大的纠纷,银行可以充分利用法律程序,选择赔偿或和解的时间点。例如,德银最近花7.75亿欧元了结掉与基尔希集团十几年的旧恩怨。起因是2002年德银前CEO曾在电视上暗示银行将不再向基尔希集团贷款,从而导致了该集团破产。
电视上一句话赔了7.75亿欧元,欧美果然是法制社会。不过德银拖上十几年才赔钱,也并非不是故意的。选择在2015年把风险暴露出来,大概是考虑到商誉减值本来已经导致巨亏了,索性把隐藏的诉讼亏损也暴露出来,给未来的业绩增长排除隐患。
至于欧美银行藏着多少诉讼纠纷,外界很难统计,也很难估算纠纷的赔偿数额。例如,在臭名昭著的LIBOR操纵案中,巴克莱在2012年被罚4.5亿美元,股价暴跌15%。而其他银行似乎并没有受到惩罚。不过持续的民间诉讼会让这些银行一直难以舒坦,很可能会选择在合适的时间赔钱了事。
听起来很美的交易型银行
最近德银巨亏事件后,有分析师担忧欧美银行在大宗商品上的交易头寸太多,在大宗商品的大跌中,可能要承担巨额损失。这在国人听起来有点难以理解,银行不是放贷款的嘛?
这里体现了欧美银行和中资银行的一大区别:欧美大型银行的资产中,贷款占比很低。有人把这种资产结构叫做&交易型银行&,即主要持有可交易金融工具,而非贷款的银行。
例如,德银2015年三季度持有贷款4283亿欧元,仅占总资产的24.9%。而金融衍生品则有5716亿欧元,占总资产33.2%,其他交易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还有3101亿欧元。两者合计超过贷款规模两倍,占总资产51.3%,是典型的交易型银行。相比之下,中国的工行、建行、中行的资产结构较为传统,贷款的占比均超过50%。
外强中干并非中资银行学习榜样
这样的资产结构听起来很炫酷,不过潜藏的风险很大:
首先,交易性资产的价值,尤其是各种金融衍生品的价值,对市场的变化很敏感。如果银行主要持有这些资产,会使得银行自身的稳健性受市场波动的巨大影响。
其次,交易性资产的价值和风险,其实很难算清楚。一般大型银行都基于内部模型来计算市场风险,虽然监管机构对模型和相关流程会有要求,银行内部还是拥有一定的操纵空间,难保不会高估价值、低估风险。
即使银行能尽量公允地计算,目前通用的市场风险模型,也常被认为低估了市场风险。对MBS相关衍生产品的模型设定错误,就是导致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虽然银行报表上白纸黑字写着交易性资产的价值和风险,但实际上它是一笔糊涂账。
然后,银行在交易中能够获得价格的好坏,跟自身信用高度相关。如果银行自身出现问题,会导致其后续交易的价格变差,从而带来更大的亏损,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当恐慌积累到一定程度,银行可能会被交易对手&挤兑&,即所有交易对手突然都不跟该银行交易了,银行突然失血猝死。
最后,银行之间互为交易对手的复杂网络,把各银行的风险紧紧绑在了一起,就像越垒越高的积木,等待着哪根积木的突然抽离,让金融大厦瞬间倒塌。
银行在市场中的大量风险暴露、风险模型的设定失误、金融机构的猝死、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雪崩,这些问题在次贷危机中都已上演。但危机过后,&交易型银行&仍大行其道,改观有限。而国内银行仍在争相模仿,将其定为重点发展战略,模仿有余,反思不足。
中国的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经营效率方面,确实有提高的空间,不过上述欧美银行的各种问题,我们都还没有出现。中国的金融业一直缺乏自信,以前各大银行股改上市时,都引入过外资行作为战略投资者。
这些合作在后来重新审视,其实大部分都不太成功,中国的银行业主要还是靠自己的摸爬滚打,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环顾四海,其实欧美银行有许多问题,所谓&外强中干&并不为过。
一周收益排行
鸿海财富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认购最新热销年化收益10-15%
稳健优质项目拨打:
(注册会员可预约高级投资经理,了解独家推荐)德意志银行要破产?新的危机会爆发吗?
  2016年注定是德银(德意志银行)上头条的一年,也是全球危机开始蔓延的一年!
  当前的一切都与2008年的时候那么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2008年的雷曼危机重演:德银要破产了?
  当前与2008年最相似的一幕莫过于是:德银与雷曼兄弟了。过去与高盛,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相比,德银的投行部门是全球最大的投行部之一。但是与其他几家不同,德银并没有从金融危机中完全复苏过来,公司一直存在着问题。
  金融危机后,德银经历了多位首席执行官,公司在2015年10月宣布了新任联席首席执行官John
Cryan的任命,并在公司内部经历了大规模的人员变动。目前,德银正在进行裁员9000人和在10个国家终止业务的计划。这就是德银近期灾难的开始,特别是在过去9个月中,情况正在快速恶化:
  日,德银在因为操控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被罚25亿美元之后宣布大规模重组计划。
  日,因为与美国制裁国家进行交易,德银被罚2.57亿美元。
  日,德银公布2015年公司亏损达到创纪录的68亿欧元。
  日,贝伦堡银行表示德银的杠杆已经超过40倍,警告德银的问题将是难以解决的。
  日:英国退出欧盟的公投结果重创德银,其19%的营收来自于英国。
  日:因为糟糕的风险管理和财务规划,德银没有通过美联储的压力测试。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丑闻,错误决定和不幸事件的打击后,当前德银的市值仅为158亿美元,仅为这家具有147年历史的公司在2007年5月股价最高时的8%。
  德银未来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德银或将成为下一个雷曼。如果说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的死亡是快速且没有痛苦的话,那么德银的死亡将会是漫长且痛苦的。
  德银将会重燃金融危机火线?末日的开始?
  雷曼倒闭曾让世界震惊,点燃了2008年金融危机火线。那德银若真的倒闭了,全球金融危机战火是否会重燃?
  目前市场对德银的质疑声不绝于耳,连意大利总理都公开地奚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某些大行相比,本国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微乎其微,矛头直指衍生品风险数万亿欧元的德意志银行。
  据格隆汇报道,根据德银2015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持有的未到期衍生品规模达42万亿欧元。
  42万亿欧元的衍生品是个什么概念呢?2015年德国GDP为3.36万亿美元,欧盟GDP为16.23万亿美元,以当前的汇率计,这意味着德银持有的衍生品规模相当于13.5个德国的GDP,相当于2.8个欧盟的GDP。
  一旦风险爆发,德银这数十万亿欧元的衍生品将会成为一颗最不安全的炸弹。恐慌也将应运而生!
  中国银行业入冬!大佬自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一个论坛上,多位业内大佬对当前银行业面对的形势进行了分析。虽然他们对未来表示乐观,但在分析当前存在问题时使用的措辞,令人感到震惊。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说:
  近三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银行业需要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苦练内功,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黄益平表示:
  当前需要实施改革来阻止逐渐上升的银行业风险,中国银行业的坏账率正在被低估,中国非金融领域的债务占GDP比例可能高于160%。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的发言最有激情,把问题谈的也最为透彻:
  近几年,银行的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从2011年的36.34%锐减到2015年的2.43%,今年1季度虽然有所回升,但也不排除季度调节的偶然性因素。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零增长,银行业只用了短短的四年时间,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变化。
  比利润增速下滑更为严酷的现实是,商业银行不良率的攀升。现在要对中国经济触底和不良率见顶的时间做判断,可能还为时尚早。
  最为严重的是:银行在新增信贷的投向上也面临“资产荒”的问题,原来风险较小的国企债务、地方政府担保的信用债也开始爆发风险。新增资产缺乏“安全区”,银行腹背受敌。去年我在论坛上讲的:“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三十年未有之变局,大跃进的时代结束了”,现在看来,事实被不幸言中了。
  不良资产大量侵蚀利润的现实告诉我们,现在进入到了风险调整的时侯,我们原来创造的报表利润正在被风险无奈地调整着,我们在还历史的账。“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总之,一言以蔽之:银行业很麻烦。
  也许有人会说:银行业很麻烦,关我鸟事?
  知名财经评论员刘晓博认为,其实这跟普通人的关系很密切,你就是隐居在深山里也逃不掉:
  1、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最好别碰银行股,至少三年内是这样。中国银行业的转型是全面的,利率市场化的挑战,民营银行的挑战,互联网的挑战,中国经济转型的挑战等等。没有几年苦日子,根本无法完成。
  2、尽量别把存款放在小银行,尤其是小的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如果因为人情面子不得不放,一家银行不要超过50万。这样,出问题的时候你的损失才能控制到最小。因为未来银行是可能破产的,也是可以破产的。
  3、如果真的有某家较大一点的银行破产,将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从而让整个金融市场动荡,最后影响到你买的股票、基金或者信托产品,以及你手里钞票的购买力。所以,银行业的风险会影响到每个人,你无路可逃。
  4、中国有四家银行被“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列入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G-SIBs)。换句话说,这些银行已经“大而不能倒”,它们是:工农中建。
  全球金融目前已经十分危险,难逃下一次危机。
  事实上,除了德银倒闭将会重燃导火索这个风险之外,当前全球金融已经处在十分危险的处境中了。
  中金网指出,目前全球金融面临着以下这些不可逃避的事实,风险已经避无可避:
  1.金融系统真正的问题是债券泡沫。2008年金融危机时,债券泡沫达80万亿美元。自那时以来,债券泡沫已经扩大至100万亿美元以上;
  2.以债券泡沫作为抵押品的衍生品市场规模超过555万亿美元;
  3.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主权政府,甚至城市利用衍生品进行收益造假并隐藏债务。无人知道这种情况发展到什么程度,不过鉴于过去约20%的首席财务官承认收益造假,这一数目可能巨大;
  4.企业杠杆率现在远高于2007年。Stanley
Druckenmiller表示,2007年企业债券为3.5万亿美元,现在为7万亿美元,接近美国GDP的50%;
  5.全球央行目前杠杆率水平相当或查过雷曼兄弟破产时候的水平。美联储杠杆率为78倍,欧洲央行为26倍,雷曼兄弟为30倍;
  6.全球央行并无退出策略。美联储2009年会议纪要显示,耶伦担忧美联储如何退出1.3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目前这一规模已经逾4.5万亿美元。
  目前,全球央行通过负利率打击储户和债券持有者。从全球来看,目前全球负收益率国债规模达到13万亿美元,而在英国脱欧公投前仅11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投资者在为这些债券买单。
  此外,英国脱欧之后,全球的投资者开始抛售英国的资产,尤其是房地产资产。就在上周一周之内,英国已经有六只房地产基金宣布暂停赎回。一旦房地产被以暴跌的价格抛售,那么将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正如2008年次贷危机开始,发生危机的都是和房地产相关的产品,因为房地产流动性太差,危机一来,房地产首当其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意外巨亏62亿欧元 德意志银行会沦为“第二个雷曼”吗?
来源:华尔街见闻
  日,雷曼宣布三季度财报巨亏39亿,五天后申请破产保护,一代华尔街巨擘轰然倒地。
  七年之后的本周三,德国最大的意外宣布三季度将出现62亿巨亏,全球市场一片哗然。有人开始担忧,德意志银行会成为第二个雷曼吗?
  雷曼第二?
  大幅减记是此次亏损的主要原因,监管对资本的更高要求、处置零售业务分支邮政银行、小幅减记所持(行情600015,)股权、12亿欧元法律诉讼,使德银大幅减记。德银还称,考虑减少或取消2015财年普通股。
  除去一次性减记外,德银在三季度的亏损约为4亿欧元。
  惨淡的财报后,德国正在考虑减少甚至取消2015财年普通股的分红。在过去六年里,德银给普通股的分红为0.75美元/股。
  德银在声明中称,月底将正式公布三季度财报,届时将宣布战略上的重大变化。
  德银是德国最大的银行。但近年来,在盈利能力、股价、资本充足率等方面,都落后于同行。德银一直在努力增加分支邮政银行的收入,希望从整合中获益。然而新的银行规则、极低的利率环境、激烈的竞争,使德银在零售银行上的计划难以实现。
  前车之鉴
  也许很多人会奇怪,只是一个季度的巨亏而已,有必要“上纲上线”到“雷曼第二”的程度吗?要知道,雷曼在倒闭前其实也并没有明显迹象,其帝国的崩塌似乎是骤然而至。当年,雷曼在宣布巨亏39亿美元后的一星期内,就申请了破产保护。
  首先,先看看年的背景:一些早标可以描述当时的困境。不过,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在2007年年底,高盛对雷曼大规模做空,在内部这个头寸被称为“大空头”。这是一个单向赌注,一旦发生危机,会产生巨大利润。
  2007年夏天,次级贷已开始在市场上表现萎靡。截至2007年8月,票据市场流动性迅速蒸发,各类资产支持证券已经很难融到钱。但即使在2007年年底,仍然没有公开迹象表明雷曼兄弟会陷入死亡螺旋。
  雷曼走向下坡的第一个公开迹象是日,惠誉下调雷曼兄弟的评级至AA-,前景展望为负面。讽刺的是,7年后,标准普尔削减了德意志银行的评级。
  而“负面展望”表示又一次降级的可能性。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这种评级仍然有所保留。仅仅3个月后,在短短一个星期的过程中,雷曼兄弟宣布发生39亿美元的重大损失,并申请破产。3天后的9月13日,美联储提出了紧急流动性方案,9月14日,英国监管层否决了巴克莱银行的救助申请,9月15日,雷曼提交破产保护方案。
  麻烦不断
  如果仔细梳理,不难发现德意志银行在过去15个月麻烦不断,处境每况愈下,三季度出现巨亏也许并非偶然:
  2014年4月,德意志银行被迫提高一级资本15亿美元,以支持它的资本结构。1个月后的2014年5月,流动性问题继续困扰德银,于是其宣布了80亿欧元的销售计划,折扣高达30%,此举让媒体大跌眼镜。德意志银行对外的平静形象似乎没有反映出他们流动性的紧迫感。
  2015年3月,德意志银行未能通过银行业的“压力测试”,并被给予严厉警告,银行需继续增加一级资本以支撑其资本结构。
  4月,德意志银行在美国和英国监管当局关于其LIBOR操纵的联合指控中认罪,该银行背负着巨额负债――21亿美元需要支付给美国司法部。
  5月,德意志银行的联席首席执行官安舒?詹被董事会赋予的新权力能够支配巨大数额的资金。我们猜测,这是一个“危机的举动”,在危机时期行政权力往往增加。
  6月5日,希腊没能按时支付IMF本息,该国的债务违约风险非常严重,这对德意志银行有很大的影响。
  6月7日,德意志银行的两位CEO宣布离职。
  6月9日,标准普尔降低德意志银行评级至BBB +,距离“垃圾”级只有三个缺口,而最新的BBB +级甚至低于雷曼崩溃前的评级。
  风险敞口
  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不知道,也不会被允许知道,但这些都不是一个健康的银行应该有的状态。
  那么,德意志银行的风险敞口有多大?德意志银行的问题在于其传统的零售银行业务不是利润中心。为了保持利润,德意志银行被迫进入风险较高的资产类别。
  截至2013年底,德意志银行坐拥超过54.6亿欧元(按照当时折合75万亿美元)的衍生品赌注――数额比德国GDP大20倍。JP摩根在金融衍生品上的5万亿美元风险敞口已是惊人,但却被德意志银行一击秒杀。
  有了这样的风险敞口,相对较小的事件就可诱发灾难性的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是希腊债务的主要债主,远超法国、意大利等国。虽然希腊局势目前稍有缓和,但希腊违约的风险依然存在。希腊犹如一颗隐形炸弹,随时令德国人忧心忡忡。
  本文整合自NotQuant网站文章《Is Deutshce Bank the next Lehman》,参考《证券市场周刊》张尚斌译文。
关键词阅读: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您好,分享的企鹅
250亿甩卖华夏银行背后:德意志银行巨亏压顶
[摘要]公开资料显示,德意志银行2015年三季度将出现62亿欧元亏损,引发全球市场一片哗然。此次出售华夏银行或与此相关。日,德意志银行公布称,将所持有的华夏银行19.99%股份出售给中国人保财险,交易价格为230亿-257亿元之间,具体金额取决于外汇水平。据测算,交易完成后,德意志银行持股10年获利约150亿元。公开资料显示,德意志银行2015年三季度将出现62亿欧元亏损,引发全球市场一片哗然。此次出售华夏银行或与此相关。业内也有传言德意志银行是“雷曼第二”,或面临破产危险。对于破产的问题,德意志银行公关Cynthia He 向时代周报记者称,对这样的言论不予置评,未来德意志银行在中国的投资仍旧会按照战略部署执行。而人保财险的接手,也进一步增加华夏银行国有控股的比重,交易完成后,包括首钢以及国家电网旗下公司在内的3家国有大型企业持股比例近60%。华夏银行媒体关系部郭湘平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人保财险的接手是德意志银行的选择,目前交易进度尚不知晓,还是以公告为准。此外,随着银行业不良率的上升,不少外资退出国内股份制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谢辉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雷曼兄弟的破产对国际金融资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德意志银行破产,这样的大型金融机构的倒塌所带来影响将非常大,而该银行未来的走势尚不能下定论。获利或达150亿元德意志银行2006年入股华夏银行。德意志银行通过自有持股以及旗下子公司德意志银行卢森堡公司和萨尔·奥彭海姆合计持有华夏银行约21.3亿股,持股比例为19.99%。日,德意志银行宣布同意以人民币230亿-257亿元(根据当前汇率计算,约32亿至37亿欧元)的对价向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出售其在华夏银行持有的全部19.99%股份,该价格受制于交割时的最终价格调整。德意志银行表示,该交易的完成尚需满足一些前提条件,包括惯常交割条件以及监管批准(包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本次股份出售将对德意志银行产生积极财务影响。德意志银行联席首席执行官John Cryan表示:“本行自2006年首次入股华夏银行以来,一直对华夏银行的发展和业绩表示满意。根据德意志银行战略计划的实施进度,当前应是我们出售华夏银行股份的适当时机。本行自1872年设立首个中国办事处以来,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协助我们的客户达成其目标,中国也将继续是本行着力发展的主要市场。我们殷切希望能与华夏银行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鼎力合作,顺利完成本次股份转让。”德意志银行首席财务官Marcus Schenck表示:“我们正在与监管部门积极合作完成本次交易。交易完成后,德意志银行资本状况将得到加强,我们也将在实施本行战略计划的道路上取得进一步进展。”问及未来德意志银行在中国区的投资,德意志银行公关Cynthia He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德意志银行未来在中国的战略仍旧会按照战略部署实施。据测算,按照人保财险人民币230亿-257亿元的交易价格,德意志银行获利或为150亿元左右。谢辉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德意志银行在华夏银行主要是财务投资为主,其退出当然也是看到华夏银行投资已然能得到不少回报。缓解巨亏压力公开资料显示,德意志银行是德国最大的银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总部设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其股份在德国所有交易所进行买卖,并在巴黎、巴斯莱、阿姆斯特丹、伦敦、卢森堡等地挂牌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德意志银行宣布2015年三季度将出现62亿欧元的亏损,大幅减记是亏损的主要原因。因德意志银行目前状况与雷曼兄弟破产前情况相似,业内有分析认为德意志银行会是“雷曼第二”。根据德意志银行披露的信息,早在今年3月,监管部门对经营提出更高的要求,德意志银行没能通过“压力测试”而被警告,4月德意志银行曾被迫提高一级资本15亿美元,以支持它的资本结构。事实上,在盈利能力、股价、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德意志银行近年来均落后于同行。2007年以来,德意志银行的股价已经由125美元/股跌至25美元/股不到,市值严重缩水。德意志银行的业务主要为传统银行业务、保险,以及投行业务三个板块。德意志银行在公告中表示,由商誉减值和无形资产减值带来的损失将达约58亿欧元,其主要原因是对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导致其投行部门的估值下降。另外,德意志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也出现了很大漏洞,去年底该行拥有超过54.6万亿欧元的衍生品,是摩根大通的15倍,是德国GDP的20倍。2015年6月,标准普尔降低德意志银行评级至BBB +,该评级低于雷曼兄弟破产前的评级。业界也传出德意志银行面临破产风险。对此,Cynthia He向时代周报记者称“不予置评”。而此次华夏银行的股份出让,或许也是其缓解亏损带来的资金压力,对此德意志银行并未正面回应。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证券投资系主任陈晓丹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华夏银行的200多亿元的资金对于德意志银行的亏损能带来一定缓解作用,德国银行业是没有“防火墙”的,不像国内有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这样的机构,但对于破产传言只能说存在这种可能。人保财险接盘华夏银行的股东持股比例当中,国有控股的比重极高,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首钢总公司持有21.6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28%,人保财险取得股权后将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人保财险同时提到,未来12个月内不存在继续增加华夏银行股份持股比例的计划。交易完成后并不会导致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变更。据华夏银行公告显示,十大股东当中,国家电网旗下的国网英大国际控股持股18.24%,加上首钢总公司,两家大型国有企业持股比例近40%,证金、中央汇金分别持股2.99%、1.3%。同样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人保财险的加入,也进一步加大华夏银行国有资产的持股比例。公开资料显示,人保财险是2003年7月由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发起设立的、亚洲最大的财产保险公司,注册资本122.5598亿元。2014保费收入2530.37亿元,2014年世界500强,中国人保排名208位,较2013年前进48位。人保财险公告显示,截至9月30日,人保财险总资产4203亿元,净资产为965.18亿元,而截至12月28日,人保财险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为589.66亿元。人保财险受让华夏银行19.99%的已发行股份,购买款230亿-257亿元,占人保财险总资产5.78%-6.46%。谢辉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人保财险作为险资企业,其多数的投资行为均为财务性投资,险资也具备这样的实力可以接手。对于人保财险接盘,陈晓丹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国内有这样的先例,兴业银行同样是在恒生银行退出后,由国有资产接手。人保财险持股华夏银行,也主要是以财务投资为主,顶多派一名代表进入董事会,人保财险对华夏银行的经营没有太多影响。外资银行纷纷出售股权除德意志银行外,近年来不少外资银行或投行从国内股份制银行撤出;早在2013年,高盛集团出售所持中国工商银行的最后一部分股份。而去年5月,恒生银行向多个机构出售所持的9.5亿股兴业银行股权,恒生银行持有兴业银行股权由4.99%降至0.88%。西班牙对外银行以15亿欧元的出售了中信银行股份,而美银和高盛在2013年分别出售了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份。去年10月,还有外媒报道称,花旗集团正在洽商出售所持广发银行的少数股权。国内GDP增速下滑以及银行业利润率下滑、不良率上升,被视为外资从国内股份制银行退出的重要原因。华夏银行三季度报显示,截至日,华夏银行不良贷款总额136.68亿元,相比2014年年底的102.45亿元上升32.2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7%,比上年末的1.09%上升0.28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82%,资本充足率10.87%。不仅仅是华夏银行,国内众多银行利润增幅跌到了近几年来的最低水平,而且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中国经济下行趋势也为银行业带来不少风险。陈晓丹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时表示,其实近几年来,外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对于银行业是害怕的,所以对于国内银行业的预估是不看好的,但是这样的“不看好”似乎有点过头,因为目前而言,国内股份制银行的估值还是偏低的。谢辉则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于外资银行和投行而言,撤资也是其战略调整的选择,如德意志银行深受亏损的影响,此次出售股权的收益会成为收入计入财务报表中,这样未来的企业年报不会太难看。(时代周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DF150)]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意志银行重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